加快农村就业结构调整 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心得体会.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378096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6.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加快农村就业结构调整 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心得体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加快农村就业结构调整 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心得体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加快农村就业结构调整 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心得体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加快农村就业结构调整 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心得体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加快农村就业结构调整 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心得体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加快农村就业结构调整 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心得体会.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加快农村就业结构调整 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心得体会.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加快农村就业结构调整 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心得体会.docx

《加快农村就业结构调整 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心得体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加快农村就业结构调整 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心得体会.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加快农村就业结构调整 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心得体会.docx

加快农村就业结构调整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心得体会

加快农村就业结构调整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心得体会

加快农村就业结构调整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心得体会

按照国际普遍承认的“就业结构偏离度”计算,当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1000美元时,就业结构偏离度农业为-0.3,按此计算,我省还有250万人需要从农业分离出来,加上农村剩余劳动力600万人的存量,需要转移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将达到850万人。

XX年我省第一产业就业占总数的41%,而创造的商品性财富占20.4%,却供养着占总数64.42%的人口。

劳动力资源丰富是我省的比较优势,如果我们不能通过农村内部就业结构调整和劳务输出尽快将农村剩余劳动力从土地上转移出去,我们不但不能将劳动力资源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还可能影响江西比较优势的发挥,甚至为未来养老带来很大的压力。

解决我省农村问题“希望在山、潜力在水、重点在田、后劲在畜、出路在工”,调整农村就业结构也应多从林业、渔业、畜牧业中找出路,应多从工业化或与之相联系的城市化中找出路。

1.围绕农业产业化培育小企业、以创业促进农村就业结构的优化。

就业政策不仅重视发挥人的求职热情,而且应把激发人的创业激情放在首位。

因为,创业既是经济发展的动力,更是创造未来财富和就业机会的基础。

我省特色农业、林、渔、畜牧业蕴藏着巨大潜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业对外开放水平,加快我省农业在产业、标准、市场、信息等方面与国际市场和“长珠闽”的对接,为创业提供了机会。

我省工业化、城市化步伐的加快,也为农民进城创业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

促进我省农村就业结构调整,应把创业放在突出位置。

通过优化政策环境、降低准入门槛、提供一揽子服务等措施促进小企业的发展,通过构建创业培训、项目开发、开业指导、信用担保、市场开拓、政策咨询相结合的工作机制,不断激发农村劳动力的创业热情,努力营造农村劳动力创业的文化氛围。

通过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兴办农业企业、扶持引导农村劳动力在农、林、水、畜等领域创业、鼓励农村劳动力进城创业、吸引外出务工者返乡创业等办法,形成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创业局面。

2.加强农村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职业转换能力。

诺贝尔奖得主库兹涅茨认为,在新经济环境中,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一方面使生产力得到提升,另一方面相对于传统的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会越来越大。

农村劳动力掌握技术、技能的程度不但对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对农村劳动力向

二、三产业转移也有着直接影响。

因此,我们要树立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把对农村职业培训投入纳入支农的范围,大力发展农村职业培训,不断整合城乡教育、培训资源,运用培训成果社会指标的办法,引导和鼓励全社会教育、培训机构参与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努力构建有利于提高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素质的职业技能教育、培训体系。

坚持市场引导培训、培训促进农村劳动力结构调整的方针,在发展特色农业的同时,通过提高农民职业转换能力,引导农村劳动力向林业、水产业、畜牧业等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领域转移就业。

3.以工业园就业需求为导向,促进农村劳动力与工业园区技术技能岗位对接。

经济全球化促进了国际分工的深化,国际分工意味着有限的就业岗位的重新分配。

近几年来,随着江西招商引资力度的加大,东部地区产业向江西转移呈现出规模扩大,速度加快,质量提高的特点,工业园区不但成为江西经济新的增长点,而且成为扩大就业的重要渠道。

采取有效措施,努力满足工业园区快速发展对技术技能人的需求,搞好工业园区技术技能岗位的对接,为企业配置优质人力资源就显得格外重要。

就业要积极跟进,主动服务和服从于工业园区的建设,加大职业培训的力度,及时发布就业信息,沟通工业园区就业岗位与劳动力的联系,引导农村劳动力经过职业培训在工业园区就业。

4.树立江西人力资源品牌意识,继续加大跨省劳务输出工作的力度。

江西经济的快速发展,为扩大就业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但是就业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坚持省内增岗与劳务输出并重的方针,在满足省内工业园区对技术技能人才需求的基础上,积极推动“泛珠三角”、“长三角”、“闽东南”的劳务合作。

积极实施劳务输出“品牌”战略,着力培育制造、建筑、家政、餐饮、经营管理等品牌,增强江西农村劳动力在国内劳动力市场的竞争力。

完善省外岗位的收集和筛选机制,大力发展劳务派遣事业,加快“双百工程”建设,即在省外建立100个劳务输入基地,在省内建立100个劳务输出基地,加强输出基地与输入基地的沟通与合作。

5.统筹城乡就业,构建城乡一体化劳动力市场体系。

尽快建成省及大城市有中心市场、县(区)有“一站式”服务平台、城市街道和建制镇有服务网点的劳动力市场网络,统一劳动力市场核心应用软件,逐步实现全省劳动力市场信息共享,实现“一点登录,多点共享”的功能,实现全省劳动力资源库与就业信息库的适时对接和互联互通,进一步完善劳动力市场功能,加强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完善“一站式”、“个性化”服务内容,大力发展网上求职等网上服务,健全劳动力市场工资价位发布制度,运用劳动力价格信息,引导劳动力的流动。

积极推动职业指导员队伍建设,提高职业指导的工作水平,形成协调统

一、竞争有序、调控有力、服务完善的劳动力市场体系。

 

附送:

加快扶贫开发工作的调研与思考

加快扶贫开发工作的调研与思考

加快扶贫开发工作的调研与思考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全国的现代化,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

因此,扶贫开发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一项历史任务,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举措,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程,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

**县处于**腹地,集山区、库区于一体,因交通、区位、资源等自然条件较差,先天禀赋不足,发展还十分缓慢,群众生活状况、社会生产力发展状况、社会发展状况与全国整体水平相比差距较大,已成为我国中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洼地”。

近年在中央和省、市各级党委、政府关怀与支持下,**县扶贫开发步伐不断加快,扶贫开发取得了重大成就,贫困面貌不断改观。

20**年6月19日,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亲自带领全国人大常委会人员及中央有关部门领导来**市特别是**县专门进行了扶贫开发的调研和指导,为加快革命老区发展,提出了“5﹢1”的扶贫项目,**县紧紧抓住这个契机,扶贫开发工作不但取得了新的进展。

20**年4月9日上午,省政府办公厅召开了省直定点帮扶**工作专题会议。

20**月4月10日—11日,省政府副秘书长、省扶贫办主任**一行到**县专门调研“抓**促全省”扶贫开发工作。

20**年5月**日至16日,省委办公厅扶贫开发调研组又到我县调研扶贫开发工作,先后在**、**、**、**、**、**、**等乡镇,就产业扶贫、光伏发电、金融、扶贫、旅游扶贫、精准扶贫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调研和座谈。

这次调研对于省委省政府今后更好地加大对**的扶贫开发工作起到了有力的促进作用。

**县抓好新时期的扶贫开发工作对于实现“三年打基础,五年上台阶,十年走上富裕路”的奋斗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在调研**扶贫开发现状的基础上就**县今后如何进一步抓好扶贫开发工作,谈点认识。

一、近年来**县扶贫开发工作的主要做法20**年以来,县委、县政府牢牢抓住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同志视察**后提出的“5+1”项目扶持、“抓**促全省”扶贫开发战略的历史机遇,高位推动、全员参与,采取“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路并举,精准化、差别化、区域化、合力化四化同步”的扶贫方式大力推进全县扶贫开发工作。

1、坚持精准扶贫的思路首先通过精准识别,解决好“扶贫扶谁”的问题。

按照“县为单位、规模控制、分级负责、精准识别、动态管理”要求,根据国家公布的扶贫标准和监测标准,通过九步工作法,发动群众广泛参与,公开评议的透明程序,把识别权交给基层群众,让同村老百姓按他们自己的“标准”识别谁是穷人,保证了贫困户认定公平公正,保证了扶贫指向不会脱靶。

其次实施精准扶持,解决好“扶贫扶什么”的问题。

以项目资金到村到户、产业扶持到村到户、技术培训到村到户、结对帮扶到村到户的“四到”扶贫措施,把贫困群众资源优势挖掘出来,把扶贫政策能量释放出去。

按照“各炒一盘菜、共拼一桌席”思路,整合各类县域涉农资金,实施了道路交通、农田水利、移民搬迁、产业基地、教育资助、危房改造等类项目;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差别发展、规模经营、形成优势”的原则,打造一批特色产业专业乡镇、专业村;依托“雨露计划”、“阳光工程”等平台,提升了群众生产技术水平和对产业品种的防病治病能力;以群众“点菜”、政府“下厨”方式,扶贫工作小分队驻点帮扶,实行人财物三集中,做到不脱贫不脱钩、不达目标不罢手。

第三加强精准管理,解决好“扶贫扶多久”的问题。

对贫困村和贫困农户实行一本台账、一个脱贫计划、一套帮扶措施,确保扶到最需要扶持的贫困项目、扶到贫困群众最需要扶持的地方,对扶贫对象进行动态调整,使稳定脱贫的村和农户及时退出,应该扶持的对象及时纳入。

2、采取差别扶持措施根据乡村区域特点和贫困户情,采取“因户施策、分类扶持”思路,探索实施差别化扶贫模式。

对家庭有劳动力、身体健康的贫困户,扶持发展产业到户项目,如养牛、羊、猪,种茶、菜、药等;对家庭没有劳动力或劳动力有重病、残疾的贫困户,政府帮助扶持增收项目,如光伏发电到户项目等;对有能力的贫困户,由基地、大户、合作社带动发展,实行支柱产业利益联结到户,如采取股份制、劳务制、合作制等。

3、实施区域扶贫战略首先把贫困村扶贫工作作为局部重点区域,通过实施整村推进这一“点球”工程来抓点促面。

按照“六通十二有”的标准,综合运用各种措施解决贫困村的学校、道路、饮水、水利、文化卫生等突出问题。

通过实施“阳光工程”、“雨露计划”贫困劳动力转移培训等工程,努力提高贫困农民的文化素质和劳务技能。

以迁移式扶贫工程解决一方水土难养一方人的高寒山区、库区一线贫困户生存问题。

其次把八大产业规划布局作为全县扶贫工作县域重点区域,通过实施支柱改造产业升级之一“系统”工程来以面抓点。

通过实施产业规模化、品牌化、有机化、安全化,加快农产品竞争实力,以市场带动促进贫困农户转变观念,加强管理,增加收入。

4、通力开展合力扶贫行业扶贫。

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的原则,着力加大道路交通、农田水利、安全饮水、农网整改、产业发展等投入,着力落实各类扶贫助学政策和农村中小学生营养餐改善工作,着力推广沼气、改水、改厨、改厕、改圈、生活污水和垃圾无害化处理等;定点扶贫。

继续开展结对帮扶到整村推进村中的贫困户,采取“一帮一”、“二帮一”、“多帮一”形式,面对面的帮助贫困户脱贫增收;社会扶贫。

继续呼吁社会各界参与扶贫开发这一利民工程,发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因你而精彩。

5、重点抓好“5+1”项目落实

一是关于农业产业化项目。

制定了《**县重点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规划(20**-2020)》,编报了4大类、36个项目,总投资19.2亿元。

其中专门用于支持茶叶、毛竹、中药材(石斛)和**白鹅四大产业11个,总投资2.8亿元,争取国家补助1.4亿元。

二是关于**现代产业园区建设。

截至目前,共引进项目76个,协议引资规模达**9亿元,其中投资10亿元以上项目4个、央企投资项目1个、上市公司3个,签约入驻标准化厂房项目**个,实现了央企招商、大项目招商、总部经济招商、区域合作招商零的突破,一批产业龙头项目纷纷落地。

目前,已有29个项目开工建设,有10个项目建成投产。

三是关于农村金融综合改革。

成功争创“**省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试验区”,国家银监会将我县确定为全国农村金融综合改革试点县、农村金融服务创新联系点。

在全省率先建立村级金融服务室,建立了覆盖**.6万农户的信用信息数据库,发放信用贷款数亿元。

20**年全县金融机构存款余额103亿元、贷款余额53亿元,存贷比52,高于全省、全市平均水平。

四是关于****职业学校。

学校建设用地531亩,办学规模全日制在校生6000人、非学历教育培训年1万人,目前已全面建成完工。

20**年8月15日,首期班已开学。

五是关于**旅游扶贫快速通道。

项目全长259.02公里,概算投资29.9亿元,其中**段150.8公里,概算投资**.77亿元。

目前,已完成总投资的90,9月底**段将全面贯通。

六是**抽水蓄能电站项目。

总投资63亿元、装机**0万千瓦的**抽水蓄能电站于20**年4月8日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准开展前期工作。

目前,已得到国家能源部核准建设文件,正在组织各项施工的前期工作。

二、**县贫困问题依然较严重

1、贫困面较广、程度较深**县201X年被列为全国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201X年再次被列入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并被列入国家十一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片区重点县。

20**年底人均收入2300元以下的贫困人口仍有15万人左右,主要分布于库区一线和高寒山区的165个重点贫困村。

而且,现有贫困人口中近一半人分布在生存环境差、居住分散、构成复杂、发展水平低的深山区、库区,是扶贫开发最难啃的“硬骨头”,扶贫开发工作更为艰巨。

如双河镇龙潭村2967人,其中库区移民人口2584人,占全村总人口的87。

全村劳力总数**90人,其中劳务输出劳力970余人。

全村贫困人口就有580余人,占总人口近19。

2、返贫现象突出**县地处南北气候过渡带,自然灾害多,因灾返贫严重,如20**年,**县因旱灾病返贫人口增加近2万余人;由于山区条件差,导致病的因素多,重大疾病患者多,贫困人口呈现常态性、交叉性、反复性的特征,同时由于**地区学校教学条件差,师资力量薄弱,农村学校学生辍学率较高,造成因病、因学造成返贫现象时有发生,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扶贫效果,加大了扶贫开发工作难度,如20**年,**县因病返贫人口增加1万余人。

3、发展要素贫乏

一是地理位置上的偏远性与经济发展上的封闭性交织在一起,造成区域间技术、商品、资金等生产要素流动甚少,阻碍了与发达地区的经济协作与交往,使经济长期停留在自给自足、弱质性的慢增长水平上;同时**县离所在省市的大中城市较远,与发达地区存在一定的“断层”,很难受到外部经济的辐射和拉动。

二是交通设施落后,生产要素不能引进,原材料和产品运输困难,使农户生产、交换、消费行为得不到优化,并使农户生产和消费质量的提高受到双向制约。

三是教育、科技、卫生事业的长期落后,造成了山区人口素质低下、观念陈旧、思想禁锢。

4、经济整体水平较低,发展能力不足经济总量偏小,产业结构层次低,工业发展滞后,各项经济发展指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县工业腿短,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不多不强且辐射面窄、带动力弱,第三产业发展落后,对农民持续稳定增收尚未形成有力支撑,20**年三次产业结构比为28:

41:

31,与全国10:

46:

44的产业结构相比,明显有差别。

如**县以简单加工业、制造业等为主,产品附加值低,且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偏小,20**年规模工业增加值只有20多亿元,财政收入只有6亿多元。

外贸出口额较小,20**年**县的外贸出额只有900万美元。

5、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发展的成本高**县交通较为落后,广大农村通车里程少,公路等级低。

频繁的洪涝灾害造成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水毁严重,加之建设标准低,设施修而复毁现象经常发生,抗灾能力较差,建设任务艰巨。

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落后,生产生活条件和人居环境较差。

旅游景区、旅游线路的高等级旅游公路很少,交通通达通畅能力和旅游的可进入性都较差。

许多贫困村只能靠举债完成通村公路的修建,而人畜饮水工程、支柱产业建设等只能靠有关方面帮扶才能解决。

农民居住分散,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线长面广成本高,例如在平原地区修一公里水泥路可能只要几万元,而在山区,可能就要十几万,甚至几十万元。

另外山区、库区自然环境恶劣,已有的基础设施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差,经常出现路修好了没多久,就被水冲毁了的情况。

如双河镇龙潭村东西距离**公里,南北距离10公里,是一面靠山三面临水的库区一线村,是集革命老区、高寒山区、库区于一体的贫困村。

三、对**县抓好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的建议根据**县实情,对**县抓好新一轮的扶贫开发工作,提出如下建议。

1、重振**精神,树立改变自身面貌决心思路决定出路,思想认识高度决定发展高度,实际上是论证了老区跨越式发展是要有精神追求和精神力量的。

如果没有自身改变自身面貌的一种精神状态的话,贫穷落后的面貌永远改变不了。

思想进取、精神动力是**县跨越发展必不可少的支撑。

全县上下要按照“生态是立县之本,工业是强县之基,招商是兴县之路,旅游是富县之源”的战略思路,抓好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

如江苏的沭阳位于江苏省北部,是江苏陆域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县,本来也较贫困,但他们树立了“团结一心、务实苦干、奋起直追、自强不息”的沭阳精神,顽强奋斗,一举改变了贫困落后的面貌。

20**年,沭阳县内生产总值为500.2亿元,一般性预算收入为49亿元,总量稳居**23县(市)第1位、在全省49县(市)中排名第**位。

20**年,成为全国百强县(市),位列57位;20**年,升为51位。

2、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我县要充分利用独特的高寒山区气候资源、库区优质水资源、优良的生态资源。

把特色农产品生产和生态农业发展作为突破口,重点抓桑、栗、茶、菌药、菜、养殖等六大支柱产业,建立农户+基地+集团(公司)的产业链条,逐步扩大特色农产品基地规模,打造产业化龙头企业,拓宽农产品销售市场。

在产业化发展过程中,注重搞好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作物产量;注重引进优良品种,加强农民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农产品品质;注重依托特色优势产业和专业市场建设,创新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提升产业化经营水平。

3、挖掘新元素,培育新的增长点利用山区景观多样性、生态多样性和红色文化深厚性所形成的具有独特风格、传统文化与红色文化相结合的丰富旅游资源,把生态环境建设、珍稀动植物开发与生态旅游农业结合起夹,形成集红色教育、寻幽、休闲娱乐等多种形式为一体的观光胜地。

一是做大“红”文章。

**县蕴藏着丰富的红色文化和人文资源,要全面整合这些资源,打造“红色精品旅游路线”,红色旅游可以成为老区发展的关键切入点。

二是做强“茶”文章。

**县是产茶大县,“**瓜片”、“**翠眉”、“金龙玉珠”等已形成知名品牌,随着对外交往的进一步扩大,茶叶经济的市场前景也会越来越广阔,茶叶经济可以成为山区经济的重要增长点。

三是做足“绿”文章”。

生态环境是**的最宝贵的财富和最重要的资源。

我们要充分利用我县绿色优势,切实推进旅游城市建设,进一步塑造“秀美天堂”的品牌形象,完善旅游交通配套,完善大景区基础设施,整合旅游资源优势,推进景区深度开发,加快国家4A级、5A级旅游景区建设。

同时积极做好红文化、茶文化和绿文化相结合的文章,丰富旅游产业内涵。

努力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富民强县的支柱产业和服务业的龙头产业。

4、加大投入力度,“输血”与“造血”相结合一手抓“治标”加大投入力度,加快完善贫困地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积极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为贫困地区“输血”。

一手抓“治本”,着力提高贫困地区群众素质,增强他们的自我发展能力,为贫困地区“造血”。

一是着力提高基本人口素质。

坚持计生、优生脱贫的扶贫工作思路,加大贫困计生户“奖、优、免、补”力度,积极为贫困地区群众提供优质计生和医疗卫生服务,提高贫困地区基本人口素质和健康水平。

二是着力发展农村基础教育。

加大基础教育投入,设立专项资金用于农村地区中小学师资力量培训和培训基地建设,深入开展教育扶贫,引导城镇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向贫困地区延伸,有效地从源头上打破了贫困“循环累积效应”,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

三是着力加强农村职业教育与培训。

加大农村地区职业教育和农民培训力度,通过“雨露工程”、“阳光工程”等教育培训,加大智力扶贫力度,培育有知识、有技能的新型产业农民,提高农村地区群众从事特色优势产业开发、科学种养致富的能力和水平。

5、落实中央规划和政策,扎实抓好扶贫项目的争取与落实要紧紧依据国务院制定的《**连片特困地区**县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1X-2020年)》,抓住中央给予支持**的扶贫开发的特殊政策。

特别是要继续抓好**委员长来**县调研和指导扶贫开发专门提出的“5+1”扶贫开发项目。

我们要举全县之力,集中人才、财力、精力等一切力量,全力以赴配合中央、省、市关于项目工作的各项要求和部署,抓好项目落实,精心组织实施。

在相关项目编制规划上,要科学谋划,通盘考虑,正确处理好近期与长远发展的关系,更加注重民生,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统筹发展,确保每一个扶贫开发项目都能成为精品工程、德政工程。

要明确职责分工,逐项细化措施,加强项目调度,既要确保进度,更要确保质量,全力做好项目工作,促进**跨越发展。

要特别重视争取国家大型企业的项目投资,如争取国家能源公司的投资开发、新型工业公司的投资开发、文化传媒公司的投资开发等等。

6、抓住美好乡村建设的契机,加速扶贫开发扶贫开发工作的全面推进,给美好乡村建设增加了新动力。

与扶贫开发工作有机结合,是推进美好乡村建设的现实之需。

首先,要以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为单位,按照管理体制不变,目标任务不变,资金用途不变,各尽所能,各负其责的原则,统一规划,把国家扶贫政策与建设美好乡村的需要结合起来,统筹安排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和美好乡村建设。

第二,以实施整村推进工程的重点村为单位,整合资源,配套投入。

在实施整村推进工程的重点村,把扶贫开发作为重要任务,要促进各个方面的投资向重点村倾斜,对投入到重点村的美好乡村建设资金和项目,应以积极的态度在工作上配合、在资金和项目上配套,达到既支持美好乡村建设,又强化扶贫工作;第三,围绕美好乡村建设的总体要求,调整和充实重点村扶贫开发规划,使整村推进的工作标准与美好乡村建设的要求进一步衔接起来,已经实施整村推进工程的重点村,要按照美好乡村建设的要求,补缺补差,拔高标准,争取脱贫工作与建设美好乡村同步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