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二轮地理复习文档自然地理第一组+第二组选择题仿真练一四有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383412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02.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二轮地理复习文档自然地理第一组+第二组选择题仿真练一四有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考二轮地理复习文档自然地理第一组+第二组选择题仿真练一四有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考二轮地理复习文档自然地理第一组+第二组选择题仿真练一四有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高考二轮地理复习文档自然地理第一组+第二组选择题仿真练一四有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高考二轮地理复习文档自然地理第一组+第二组选择题仿真练一四有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高考二轮地理复习文档自然地理第一组+第二组选择题仿真练一四有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高考二轮地理复习文档自然地理第一组+第二组选择题仿真练一四有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高考二轮地理复习文档自然地理第一组+第二组选择题仿真练一四有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高考二轮地理复习文档自然地理第一组+第二组选择题仿真练一四有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高考二轮地理复习文档自然地理第一组+第二组选择题仿真练一四有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高考二轮地理复习文档自然地理第一组+第二组选择题仿真练一四有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高考二轮地理复习文档自然地理第一组+第二组选择题仿真练一四有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高考二轮地理复习文档自然地理第一组+第二组选择题仿真练一四有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高考二轮地理复习文档自然地理第一组+第二组选择题仿真练一四有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高考二轮地理复习文档自然地理第一组+第二组选择题仿真练一四有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高考二轮地理复习文档自然地理第一组+第二组选择题仿真练一四有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二轮地理复习文档自然地理第一组+第二组选择题仿真练一四有答案.docx

《高考二轮地理复习文档自然地理第一组+第二组选择题仿真练一四有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二轮地理复习文档自然地理第一组+第二组选择题仿真练一四有答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二轮地理复习文档自然地理第一组+第二组选择题仿真练一四有答案.docx

高考二轮地理复习文档自然地理第一组+第二组选择题仿真练一四有答案

自然地理(第一组+第二组)选择题仿真练

(一)

(2017·沙市月考)如图为某景区等高线地形图。

读图回答1~3题。

1.若图中急流段相对高差为30m,则图中甲地与乙地高差约为(  )

A.200m         B.250m

C.230mD.300m

2.某登山旅行者于北京时间14时到达甲处,此时下列现象一定会发生的是(  )

A.发现太阳位于乙地上空

B.急流段的漂流者向正西漂流

C.看不到海边丙处游人

D.发现山顶处悬崖峭壁林立

3.某地质爱好者在丁地发现河床垂直剖面上有鹅卵石与细沙共存现象,原因是该河段(  )

A.河流落差大,流速急,搬运能力强

B.流量大,河流侵蚀能力强

C.降水季节变化大,河流流速变化大

D.降水少、地势起伏小,沉积作用显著

解析:

1.B 2.C 3.C 第1题,据图可知甲地海拔介于300~350m之间,乙地位于急流段下游,图中急流段高差为30m,则乙地海拔介于50~70m。

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差的范围为230~300m,故选B。

第2题,北京时间14点时,甲乙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2时,但从图文中无法得出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故无法判断太阳方位,A错误;由于从图文材料可判断急流段自上游到下游的方向大致为自东南向西北,因此漂流者不是向正西漂流,B错;根据等高线分布可知,甲处到丙处视线先经过一段缓坡,后经过一段陡坡,因此在甲处到丙处的视线会被山地阻挡,在山顶无法看到海边丙处的游人,C正确。

由等高线可知悬崖峭壁在山腰处,而此时登山者位于甲处,D错误。

第3题,降水季节变化大会影响河流的搬运能力,降水少时,流速小,搬运颗粒小,降水多时,流速大,搬运颗粒大。

(2017·汕头质检)我国最大内陆淡水湖——新疆博斯腾湖位于天山中段南缘及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每年某个季节湖泊的水面昼化夜冻,在风和湖水的作用下出现“推冰”自然奇观(图甲),其中以湖区西岸大河口景区和南岸白鹭洲景区最为壮观。

读博斯腾湖区域图(图乙),回答4~6题。

4.一年中,博斯腾湖最有可能发生“推冰”奇观的季节是(  )

A.春季B.夏季

C.秋季D.冬季

5.博斯腾湖沿岸的大河口景区和白鹭洲景区的“推冰”奇观最为壮观,影响该景观形成的风主要是(  )

A.西南风B.东南风

C.西北风D.东北风

6.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的博斯腾湖能成为淡水湖的主要原因是(  )

A.属于外流区域B.纬度高,蒸发量小

C.多地形雨,降水量大D.冰雪融水补给量大

解析:

4.A 5.D 6.D 第4题,“推冰”是指冰雪消融时,湖面上的冰面破裂、隆起的自然现象。

春季气温回升较快,天气变暖,冰面昼化夜冻,在风和湖水的作用下出现“推冰”景观。

第5题,博斯腾湖沿岸的“推冰”奇观是大量的冰块在风的作用下,堆积到岸边形成的。

春季博斯腾湖沿岸吹偏北风,东北风使得博斯腾湖西岸的大河口景区和南岸的白鹭洲景区有大量的冰块堆积到岸边,形成“推冰”奇观。

第6题,博斯腾湖有天山的冰雪融水补给且补给量较大,成为淡水湖。

(2017·开封一模)由于“凹岸冲刷,凸岸堆积”,在河流地貌中近于环形的弯曲河流被称为河曲或者蛇曲。

如图示意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直门达村附近的通天河另类的“立体”蛇曲之美。

读图完成7~9题。

7.通天河蛇曲之美另类的原因是位于(  )

A.高原和高山地带B.黄土高原之上

C.平原、丘陵D.戈壁、荒漠之上

8.“立体”蛇曲形成的重要原因是(  )

A.风力侵蚀B.冰川侵蚀

C.地壳抬升D.岩浆活动

9.符合该段河流水文特征的是(  )

A.水流缓,流量大,有凌汛

B.水流缓,流量小,无凌汛

C.水流急,结冰期短,流量大

D.水流急,结冰期长,流量小

解析:

7.A 8.C 9.B 第7题,当河流经过平坦地区,如果抗冲刷能力弱的一侧河岸在河水的侵蚀作用下坍塌,原来的顺直河岸就会变得弯曲凹陷。

冲向凹岸的下降水流流速快,使得凹岸后退、越来越凹;冲向凹岸的水流折向河底后沿凸岸一侧上升,上升的过程中,水流速度变慢、挟沙能力降低,泥沙在凸岸一侧下沉堆积,使得凸岸越来越凸。

由于青藏高原的隆起,河流下切,形成很深的峡谷,仿佛嵌入岩石深处,进而形成了特殊的蛇曲景观。

结合通天河的位置可判断,通天河蛇曲之美另类的原因是位于高原和高山地带。

第8题,青海省位于青藏高原,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的地带,亚欧板块受挤压,地壳抬升,河流下切,形成深谷,所以有“立体”蛇曲的形状,所以C选项正确。

第9题,该河段流经高原地区,地形相对平坦,水流缓慢,该区域降水量小,河流主要靠冰雪融水补给,流量小;该河段从高纬度地区流向低纬度地区,无凌汛现象,所以B选项正确。

(2017·开封一模)如图为某地理事物(或现象)的时空分布示意图。

据图回答10~11题。

10.根据图中提供的相关信息判断,其表示的地理事物(或现象)最可能是(  )

A.某一天气系统B.某一板块范围

C.季风区地理分布D.某种自然资源的分布

11.与图中甲处地理事物或现象的形成密切相关的是(  )

A.海陆位置B.洋流

C.地形D.信风

解析:

10.C 11.D 第10题,由图可知,该地理事物主要位于亚洲的东部、南部以及非洲几内亚湾。

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以及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亚洲东部地区夏季吹东南风、冬季吹西北风,而亚洲南部夏季吹西南季风,冬季吹东北季风;在几内亚湾,夏季太阳直射点北移,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向右偏转形成西南季风;所以该地理事物(或现象)表示季风区地理分布,C选项正确。

第11题,甲处风向在冬夏季有明显的变化。

冬季由于甲处位于赤道低气压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之间,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共同作用,形成东北信风。

夏季由于气压带、风带的北移,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后偏转为西南风。

故D选项正确。

自然地理(第一组+第二组)选择题仿真练

(二)

(2017·绵阳二诊)太湖流域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水系发达,是典型的平原水网地区。

下表示意太湖流域平原地区河网1960~2000年水系总体变化。

据此完成1~3题。

年份

河网密度/

(km/km2)

水面率/%

河网发育系数

河流曲度

干流面积长度

/(km2/km)

1960

3.73

11.55

3.61

1.09

35.57

1980

3.44

10.75

3.12

1.07

34.89

2000

2.93

9.29

2.25

1.06

36.64

1.太湖流域平原地区1960~2000年水系形态特征总体变化表现为(  )

A.支流增多       B.河道平直化

C.河面变宽D.河道加深

2.1980年以后比1980年以前流域水系变化大,主因最可能是(  )

A.河道淤积B.年降水量减少

C.垦荒造田D.快速城市化

3.太湖流域平原地区河流水系变化对当地的影响是(  )

A.汛期水位上升B.河流结冰期延长

C.径流总量增多D.河网调蓄功能增强

解析:

1.B 2.D 3.A 第1题,从表中信息可以看出,1960~2000年太湖流域平原地区河网密度不断降低,说明支流减少,故A项错误;河流曲度不断下降,说明河道逐渐变得平直,故B项正确;水面率不断下降,说明河面逐渐变窄,故C项错误;河网发育系数不断下降,说明河道逐渐变浅,故D项错误。

第2题,由表中信息可知,1980年以后,太湖流域平原地区河网密度、水面率、河网发育系数都在下降,说明该流域支流减少。

河道淤积是支流减少的因素之一,但不是最主要的因素,故A项错误;太湖流域属于季风气候,年降水量变化大,但不可能持续减少,故B项错误;垦荒造田需引河水灌溉,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河流水量,但不是流域水系减少的主要原因,故C项错误;1980年以后,太湖流域快速城市化会使河流用地转变为城市用地,会直接减小河网密度、水面率和河网发育系数,从而影响水系发育,故D项正确。

第3题,太湖流域平原地区河网密度减小、水面率减小、河网发育系数降低、河流变平直,会导致河网的调蓄能力下降,使汛期水位上升,故A项正确,D项错误;太湖流域位于我国亚热带地区,没有结冰期,故B项错误;河流径流总量主要取决于降水量,与水系变化关系不大,故C项错误。

(2018届高三·武汉调研)初雪是指入冬后下的第一场雪。

如图为某年小雪(11月22或23日)前后我国初雪时间分布图,据此完成4~6题。

4.我国东部地区初雪时间出现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地形B.纬度

C.海陆位置D.洋流

5.新疆南部(南疆)比新疆北部(北疆)初雪时间晚的原因是(  )

①南疆地区河流较少,蒸发量小,水汽缺乏 ②南疆地区纬度较低,冬季气温较高 ③天山阻挡寒冷气流进入南疆 ④天山北部为大西洋水汽的迎风坡,降雪较多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6.此时(11月20~23日)的天气(  )

A.有利于①地小麦生长

B.加大了②地生产生活的用水压力

C.可缓解③地的雾霾

D.增加了④地森林火灾的发生概率

解析:

4.B 5.B 6.C 第4题,从我国某年初雪时间分布图可以看出,我国东部地区初雪日期从北向南推迟,并且界线大体与纬线平行,说明我国东部地区初雪时间出现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纬度,故B项正确;地形对初雪的影响表现在使初雪日期发生区域性变化,故A项错误;海陆位置对初雪日期的影响表现在从沿海向内陆的变化,故C项错误;洋流对我国东部地区初雪日期的影响表现在与海岸线方向一致的变化,故D项错误。

第5题,南疆和北疆地区河流数量都较少,河流径流量都较小,但由于南疆地区纬度相对较低,温度相对较高,故南疆较北疆河流蒸发量更大,所以①说法错误、②说法正确;天山北部为大西洋水汽的迎风坡,降雪较多,初雪时间较南疆(背风坡)早,④说法正确;天山阻挡寒冷气流进入南疆,延迟了南疆的初雪时间,③说法正确。

综上可以判断B项正确。

第6题,11月20~23日,为我国的小雪节气前后,我国北方已进入冬季,①地冬小麦进入休眠季节,故A项错误;在冬季,②地农业灌溉和生活用水量减少,用水压力会减轻,故B项错误;进入冬季,亚欧大陆气压升高,我国盛行西北风,且雪花有一定的吸附作用,有利于缓解③地的雾霾,故C项正确;④地位于云贵高原地区,受昆明准静止锋的影响,多冬雨,森林火灾发生概率减小,故D项错误。

(2017·陕西质检)季风指数是某一地区季风现象明显程度的量值,其值越大表示季风现象愈明显,它反映了一个地区季风的强弱程度。

读图完成7~8题。

7.1895年,我国东部地区夏季最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A.南旱北涝B.南涝北旱

C.南北皆涝D.南北皆旱

8.20世纪末冬季风指数明显减小,其原因可能是(  )

A.温室效应加剧B.海陆热力差异减小

C.冬季风减弱D.夏季风减弱

解析:

7.B 8.A 第7题,根据材料可知,季风指数越大,表明季风现象越明显。

在1895年,我国东部地区夏季风指数较距平指数低,说明夏季风势力较弱。

夏季风势力弱,雨带在南方停留时间长,我国易出现南涝北旱现象。

故B项正确。

第8题,冬季风指数明显减小,说明冬季风势力减弱,其原因可能是全球变暖,温室效应加剧,冬季气温不太低,冷高压势力弱,故A项正确;海陆热力差异减小和冬季风减弱是冬季风指数减小的表现,而不是原因,故B项和C项错误;冬季风指数减小与夏季风减弱相关性较小,故D项错误。

(2017·株洲质检)下表为某年两个不同日期我国甲、乙两城市的昼长和正午太阳高度的观测数据表。

据此完成9~11题。

日期

项目

城市

10月22日

M

昼长

正午太阳高度

昼长

正午太阳高度

11小时

13分钟

47°14′

13小时

55分钟

78°28′

11小时

30分钟

56°16′

13小时

20分钟

87°30′

9.甲城市与乙城市的纬度差约为(  )

A.7°B.8°

C.9°D.10°

10.M日期最可能为(  )

A.1月22日B.2月22日

C.4月22日D.5月22日

11.天文辐射是指到达地球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主要取决于日地距离、太阳高度和白昼长度。

下列选项中,天文辐射最少的是(  )

A.10月22日的甲城市B.M日期的甲城市

C.10月22日的乙城市D.M日期的乙城市

解析:

9.C 10.D 11.A 第9题,10月22日,甲、乙两地均位于太阳直射点以北,则甲、乙两地正午太阳高度之差等于两地纬度之差。

10月22日,正午太阳高度甲城市为47°14′,乙城市为56°16′,可知两地的正午太阳高度相差约9°,故甲城市与乙城市的纬度差约为9°,C项正确。

第10题,M日期甲、乙两地昼长夜短,说明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排除A、B两项;4月22日距离春分日刚过一个月,白昼时间不会是13小时55分钟,故最可能为5月22日。

第11题,甲、乙两地位于北半球,北半球冬半年的时候天文辐射较少。

M日处在北半球的夏半年,由此排除B、D两项;甲城市与乙城市相比,甲城市10月22日的白昼时间更短,获得的天文辐射更少,故A项正确。

自然地理(第一组+第二组)选择题仿真练(三)

(2018届高三·武汉调研)“巨人之路”是位于英国北爱尔兰海岸的著名旅游景点,在1986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自然遗产。

这个由数万根高低不一的玄武岩石柱聚集而成的、绵延数千米的堤道,从峭壁伸至海面,数千年如一日地屹立在大海之滨,看起来就像巨型石阶,所以被称为“巨人之路”。

下面左图为“巨人之路”景观图,右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图。

据此完成1~3题。

1.组成“巨人之路”的石柱属于右图中的(  )

A.甲         B.乙

C.丙D.丁

2.“巨人之路”地貌景观的地质形成过程正确的是(  )

A.深海沉积—地壳抬升—流水溶蚀下切—海水侵蚀

B.板块张裂—岩浆侵入—岩浆冷却凝固—风力侵蚀

C.板块碰撞—岩浆侵入—地壳隆起抬升—风力侵蚀

D.板块张裂—岩浆喷出—岩浆冷却凝固—海水侵蚀

3.对“巨人之路”景观未来观赏价值影响最大的可能是(  )

A.风力侵蚀B.海水侵蚀

C.全球变暖D.火山地震

解析:

1.B 2.D 3.C 第1题,由材料中的玄武岩石柱可判断出“巨人之路”石柱属于岩浆岩。

右图中甲为沉积岩,乙为岩浆岩,丙为变质岩,丁为岩浆,故B项正确。

第2题,“巨人之路”景观位于板块生长边界,多岩浆活动,岩浆喷出地表冷却凝固形成玄武岩,玄武岩在沿海地区长期受海水侵蚀形成台阶形状,故D项正确。

第3题,由材料可知,“巨人之路”景观位于海滨,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会上升,可能淹没“巨人之路”的台阶,从而影响其观赏价值,故C项正确;“巨人之路”景观位于欧洲西部沿海地区,风力侵蚀作用弱,故A项错误;“巨人之路”就是岩石长期受海水侵蚀形成的,故海水侵蚀对其观赏价值影响不是太大,故B项错误;火山地震可能形成更加壮观的景观,故D项错误。

(2017·陕西质检)如图是某地气象台绘制的该地气温日变化监测图(注:

一天中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当地14时左右)。

读图完成4~5题。

4.此地大致(  )

A.位于90°E,其昼长为12小时左右

B.位于90°E,其昼长为14小时左右

C.位于120°E,其昼长为12小时左右

D.位于150°E,其昼长为14小时左右

5.据图判断(  )

A.当地白天地面吸收的热量始终大于散失的热量

B.气温最低时是地面散失热量最多的时刻

C.当地地方时14时时地面从太阳吸收的热量最多

D.该日地面温度最高值出现在当地13时左右

解析:

4.B 5.D 第4题,地面从太阳吸收的热量最多的时刻为当地时间12时,即正午时分,该时刻的太阳辐射最强。

由图可知,此时刻北京时间大致为14时,故利用地方时计算公式可知当地经度大致为90°E,故C、D项错误;图中地面从太阳吸收热量的时间段为当地的昼长,经计算为14小时左右,故A项错误、B项正确。

第5题,由图可知,该地下午地面吸收的热量小于散失的热量,故A项错误;据图可知,气温最低时为北京时间7时前后,而地面散失热量最多的时刻为北京时间15时前后,故B项错误;由上题分析可知,当地地方时12时时地面从太阳吸收的热量最多,故C项错误;该日地面温度最高值出现的时刻为北京时间15时左右,即当地地方时13时左右,故D项正确。

(2017·石家庄质量检测)巴西(如图所示)光照资源丰富,近年来光伏产业快速发展,但光伏发电量占总发电量的比重极低,目前巴西的发电结构仍以水电为主。

从最新的上网电价(电网购买发电企业电力和电量的计量价格)来看,水电约为100雷亚尔/兆瓦,风电约为200雷亚尔/兆瓦,光伏发电约为300雷亚尔/兆瓦。

(雷亚尔为巴西流通货币)据此完成6~8题。

6.巴西光照资源丰富主要是由于(  )

A.国土大多处于低纬度地区

B.巴西高原海拔较高且面积广阔

C.植被覆盖率高,空气洁净

D.以热带草原气候为主,光照强烈

7.巴西光伏产业发展的主要限制条件是(  )

A.巴西工业基础薄弱B.水力发电供应充足

C.巴西科技发展缓慢D.光伏发电成本较高

8.推测促进巴西光伏产业快速发展的原因有(  )

①大面积热带雨林被砍伐,河流年径流量减少

②巴西城市化的进程加快,城市用电量大量增加

③全球变暖导致气候变化加剧,干旱灾害频率增加

④巴西对环境保护日趋重视,大量水电站面临拆除

A.①③B.①④

C.②③D.②④

解析:

6.A 7.D 8.C 第6题,巴西国土大多位于低纬度地区,太阳高度终年较大,所以光照资源丰富,故A项正确;巴西高原海拔大多在600m至800m之间,海拔相对较低,故B项错误;植被覆盖率与光照资源并无直接关系,故C项错误;巴西以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为主,故D项错误。

第7题,巴西属于新兴的工业化国家,工业发展较快,故A项错误;水力发电不是限制其光伏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故B项错误;巴西作为新兴的工业化国家,高新技术发展也较快,故C项错误;由材料可知,巴西光伏发电与水电和风电相比,成本较高,这是限制其光伏产业发展的最主要因素,故D项正确。

第8题,大面积热带雨林被砍伐,会使河流的径流量季节变化增大,但河流的年径流量不一定减少;随着经济的发展,巴西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发展对电能的需求量大幅度增加,这是促进其光伏产业快速发展的因素之一;全球变暖导致干旱灾害频率增加,旱灾会严重影响水力发电,在此情况下,光伏产业得以发展;光伏产业迎合了人们保护环境的需要,但巴西作为发展中国家,发电结构以水力发电为主,不可能大量拆除水电站。

读世界某地全年日出时间曲线图,回答9~11题。

9.该地的经度是(  )

A.25°EB.90°E

C.120°WD.25°W

10.T日期过后(  )

A.北京日落时间推迟

B.全球极夜范围扩大

C.该地正午太阳高度增大

D.该地正午日影由朝南转为朝北

11.S日,有关该地昼长与日出、日落时间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昼长为12小时20分钟 5:

50日出

B.昼长为11小时40分钟 6:

10日出

C.昼长为12小时20分钟 17:

50日落

D.昼长为11小时40分钟 18:

10日落

解析:

9.A 10.C 11.B 第9题,根据该地日出最早和最晚时间判断,该地春、秋分日日出时间为北京时间12:

20,而地方时为6:

00,说明该地位于120°E以西,经度相隔95°,所以经度为25°E。

第10题,根据该地最长白昼时间和最短白昼时间相差40分钟可判断,该地位于热带地区,T日期过后,太阳直射点由回归线向赤道移动,该地正午太阳高度增大。

第11题,由上题可知,S日,该地日出最晚,昼长为11小时40分钟,日出、日落的地方时分别为6:

10和17:

50。

6、二氧化碳气体有什么特点?

自然地理(第一组+第二组)选择题仿真练(四)

5、减少垃圾的数量是从源头上解决问题的办法,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想出许多减少垃圾数量的方法。

水量盈余率是衡量水库蓄水量变化的重要指标(水量盈余率=流入量/流出量)。

读南半球某水库各月水量盈余率统计图,完成1~3题。

14、在太阳周围的八颗大行星,它们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18、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有效方法,我国的九寨沟、长白山、四川卧龙等地都建立了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为物种的生存、繁衍提供了良好的场所。

1.下列有关该水库蓄水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3月份水库的蓄水量最小

4、“我迈出了一小步,但人类迈出了一大步。

”这句话是阿姆斯特朗说的。

B.4月份水库的蓄水量最大

C.7月份水库的蓄水量最大

D.9月份水库的蓄水量最小

2.该水库所在河段的水文特征最可能是(  )

22、光的传播速度是每秒钟30万千米,光年就是光在一年中所走过的距离,它是用来计量恒星间距离的单位。

A.河流夏季水量大,有凌汛

B.河流汛期在冬季,无结冰期

20、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分装,这是我们每个公民的义务。

只要我们人人参与,养成良好的习惯,我们周围的环境一定会变得更加清洁和美丽。

C.河流汛期在夏季,含沙量大

4、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减少垃圾的数量?

D.河流冬季有断流,水流平稳

3.该河流最可能位于(  )

A.意大利南部     B.塔斯马尼亚岛

C.巴西高原D.智利西部

解析:

1.A 2.B 3.D 第1题,由水量盈余率的公式可知,当水量盈余率大于1时,水库流入水量大于流出水量,水库水量增加;当水量盈余率小于1时,水库流入水量小于流出水量,水库水量减小。

由图中信息可知,水库水量从9月份开始减小,一直持续到次年3月份,从4月份开始水库水量增加,所以3月份水库的蓄水量最小,故A项正确;4月份水量盈余率最大,说明此时水库水量增加速度最快,而不是蓄水量最大,故B项错误;7月份水库的水量盈余率大于1,说明此时水库蓄水量仍然在增加,故C项错误;9月份水量盈余率减小到1,此时水库的蓄水量达到最大,故D项错误。

第2题,该水库所在河段9月至次年3月(南半球夏季)水库蓄水量下降,根据河流与水库的互补关系可知,此时段为枯水期,水库补给河水。

4月至9月(南半球冬季)水库蓄水量上升,说明此时段为丰水期,河流水量大。

综上可知,该河流汛期在冬季;进而推断出当地位于地中海气候区。

地中海气候区的河流无结冰期,无凌汛,无断流,汛期在冬季,由于降水季节变化大,河流水量季节变化大。

第3题,由上题分析可知,该河流所处地区为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区,即位于南纬30°~40°的大陆西岸。

意大利位于北半球,故A项错误;塔斯马尼亚岛位于澳大利亚南部,以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主,故B项错误;巴西高原以热带草原气候为主,故C项错误;智利西部有地中海气候分布,故D项正确。

(2017·石家庄质量检测)盐井镇盐田是世界上一种独特的人文景观。

当地居民在江边搭建一些土木结构的平台,将澜沧江两岸的细沙或泥土铺在上面,由此形成盐田。

尽管同取一地之水,西岸盐田是红色的,东岸盐田为白色的。

图a示意盐井镇位置,图b示意盐田景观。

据此完成4~5题。

5、铁生锈变成了铁锈,这是一种化学变化。

水分和氧气是使铁生锈的原因。

4.盐井镇盐田晒盐的最佳时间是(  )

2、物质变化有快有慢,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形态、形状、大小,没有产生新的不同于原来的物质,我们把这类变化称为物理变化;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我们把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

A.3~6月B.7~8月

C.9~11月D.12月~次年2月

5.影响澜沧江两岸盐田呈现不同颜色的因素是(  )

A.晒盐的水质B.晒盐的工艺

C.成盐的时间D.铺田的土质

解析:

4.A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