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认数 1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383512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4.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认数 1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认数 1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认数 1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认数 1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认数 1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认数 1教学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认数 1教学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认数 1教学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认数 1教学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认数 1教学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认数 1教学设计.docx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认数 1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认数 1教学设计.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认数 1教学设计.docx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认数1教学设计

认数课堂实录1

本单元教学万以内的数,是学生认数范围的又一次扩展。

全单元的内容包括一千到一万间各数的认、读、写,大小比较,相应的口算与解决实际问题。

下表是本单元教学内容的编排结构。

认数读数写数

整千数:

数位与顺序,认、读、写数,口算整千数的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非整千数:

认、读、写数,口算整千数加整百数及相应的减法,按顺序整理数。

大小比较

比较大小时的数学思考,比较大小的实际应用,非整千数最接近几千。

练习三

整理全单元的知识,进行读、写数与口算等有利于发展数感的练习。

第22~23页的“你知道吗”简要介绍了数的产生与发展的历史,从原始人采用石子、结绳、刻痕等方法记数到用甲骨文、算筹、早期的数字等符号记数,直至用现在的阿拉伯数字记数,使学生看到数是人类在长期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逐渐创造的,是人类文明的产物、智慧的结晶,从中受到数学文化的熏陶。

本单元教材在编写时充分考虑了以下一些问题。

1调动学生已有的认数经验,引导学生主动地认、读、写整千数。

苏教版教材第一学段前四册中的认数教学安排得很细致,学生经历了20以内数、百以内数和千以内数三次认数过程。

他们从中积累了利用小棒、计数器、正方体木块等学具帮助认数的经验,积累了研究数的组成、理解数的意义的经验,积累了读、写较小的数以及比较两个数大小的经验,已经整理了个、十、百、千四个数位的顺序……这些都是继续学习更大数的重要资源。

本单元教材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认数学习经验。

(1)从现实的生活情境引入新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

教材首先出示一幅体育馆的照片,并告诉学生:

这座体育馆大约能坐一万人。

“一万”是学生未曾学过的数,教材希望这个情境能让学生初步感受一万是比较大的数,同时激起一万有多大、一万怎样写、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一万等疑问,引起学生继续认数的愿望。

(2)利用教具和学具帮助认识整千数及一万,扩展数位顺序表。

二年级(下册)认识一千时使用正方体木块作教具和学具。

学生已经知道一个小正方体表示1,10个小正方体排成一条表示十,10条小正方体拼成一片表示百,10片小正方体合成一个大正方体表示千。

教材从一个大正方体表示一千为起点,让学生看着一个个大正方体一千一千地数,依次直观认识一千、二千、三千……九千。

当出现10个大正方体时告诉学生10个一千是一万,首次直观描述了一万的含义。

然后在计数器上确定万位,在千以内数位顺序表的基础上添上万位并凸现数位顺序,这些都在帮助学生加强对10个千是一万的认识。

接着让学生借助计数器学习整千数的组成与读写,又一次理解整千数的意义。

(3)及时安排口算,加强对数的理解。

把认数与口算密切结合在一起能促进学生对数的意义的理解。

由于学生已经有口算整十数加减法、整百数加减法的能力,所以教材把整千数加、减口算安排在“想想做做”里让学生自己学习。

口算思路是开放的,允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

教学时还要引导学生联系一位数加、减想整千数加、减的得数,如6000-4000是6个千减4个千得2个千或者因为6-4=2,所以6000-4000=2000。

(4)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巩固获得的基础知识。

第17页第2、3两题结合介绍自然知识练习读、写整千数,学生从中拓宽了知识面,体会了数可以用来表达和交流,还激发了练习的兴趣。

第5、6两题联系操场上跑步和书店进货进行整千数加、减计算,再次加强一万是10个一千的知识,体会整千数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第7题是开放性问题,男孩与女孩的家可能在少年宫的同侧,也可能在少年宫的两侧,两种情况的算法不同。

这道题除了计算内容外,还含有空间位置和可能性的内容,是一道数学思考含量较高的题。

2合理地安排非整千数认、读、写的教学。

教材第19~22页教学非整千的四位数。

四位数可能各数位上都不是0,也可能某些数位上是0。

某些数位上有0的四位数,0可能在数的中间,也可能在数的末尾。

中间有0的四位数,可能只有一个0,也可能有连续两个0。

不同情况各有读、写技巧,分析学生学习四位数的读、写,一般会出现这些情况:

·已经掌握的各数位上都不是0的三位数的读、写方法,能比较容易地迁移到各数位上都不是0的四位数上;

·已经掌握的十位上是0的三位数的读、写方法,能比较顺利地迁移到中间只有一个0的四位数上;

·已经掌握的整百数与几百几十的读、写方法,也能迁移到末尾有一个0或两个0的四位数上;

·三位数的中间不可能连续有两个0,因此中间有连续两个0的四位数的读、写是学生首次碰到的情况。

根据以上分析,教材编写时注意了三点。

(1)由一般到特殊地安排。

第19页例题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应用读、写三位数的方法读、写四位数上,先读、写各位上都不是0的四位数,再读、写中间有一个0的四位数,然后读、写中间有连续两个0的四位数,至于末尾有0的四位数的读、写安排在“想想做做”里教学。

学生能自己读、写的尽量让他们独立完成,数中间的连续两个0由教材告诉学生“只读出一个零”。

这样的安排,重视了读、写数的基本方法——从最高位起依次一位一位地读、写。

突出了读、写数的技巧——哪些0一定要读、哪些0可以不读、哪些0要一个一个地读、哪些0可以合起来读;哪些“零”只表示一个0、哪些“零”表示连续的两个0。

(2)把认、读、写数的教学有机结合。

例题、“试一试”和“想想做做”第1题让学生在计数器支持下直观地理解数的组成,并写出数,读一读,感受基本方法;“想想做做”第2、3题离开了计数器,在分析数的组成基础上,对照着数位顺序表读、写数,理解基本方法;从第4题起要求学生自觉地按数位顺序读、写,掌握基本方法。

像这样先分析数的组成,再依据数的组成读、写,能引导学生体会读数与写数要联系数的意义,使数的读法和写法有充实的内涵。

(3)不出现文字法则。

教材认为读数和写数是有规则的。

但是,规则不应该是机械的、规定性的、从外部输入的,而是学生在读数、写数活动中体会、自己总结并自觉遵循的。

教材不出现文字结语的原因是,如果学生已经掌握了数的读、写方法,没有必要再用书面文字总结。

反之,如果学生不理解读、写数的方法,让他们机械地套用读、写法则,不是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教材不出现文字法则不等于教学中不要法则,而把总结法则的机会和空间留给了教学。

3设计了形式多样的读、写数练习。

第20页第3题让学生结合家用电器的价钱写数,有助于他们联系生活感受数的意义;第4、5题让学生结合现实情境读、写数,使他们增加一些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通过有兴趣的读、写提高练习的效率;第8题让学生结合找规律读、写数,同时整理了数序。

以认数带口算,让学生在计算整千数加整百数及相应减法的同时进一步理解数的意义。

组织对比练习,如五千四百与四千五百的比较,让学生初步感受十进制记数法的位值原则。

又如二千零六十与二千零六的比较,使学生辨清数中间有几个0。

教材还设计游戏性练习,如第22页第10题。

既提高学习兴趣,又增加练习容量,还培养合作精神。

4在开放情境中教学比较数的大小。

首先,题材是开放的。

第24页例题提供了电视机、洗衣机、电冰箱和空调器的单价,这四种家电可以两两比较价格的高低。

例题只比较电视机和空调器的价钱,“试一试”比较电视机和电冰箱的价钱,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其他比较对象。

其次,思路与方法是开放的。

在比较两个具体的数的大小时,学生从各自的数学现实、个性爱好出发,设计自己的比较方法。

学生的方法必定是多样的,例题里的两种思路仅是学生众多方法中的一部分,教材鼓励比较的策略与方法多样化。

教材不以文字形式总结比较两个数大小的方法,主要原因有两点:

一是比较方法不应是灌输、强化、机械记忆的,应该是学生以体验的形式自己积淀的;二是不突出某种方法,防止限制其他方法的应用。

第三,练习是开放的。

“想想做做”第2、3题联系实际比较数的大小,让学生看到生活中经常应用比较数的大小的知识。

第6题安排学生合作学习,先分别用卡片摆出数,再比较大小。

这道题的容量很大。

另外,“想想做做”第5题要说出八个四位数各接近几千,第7题结合实际问题进行估计。

这些题是在学生掌握了比较数的大小的基础上安排的,能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并为以后估算作准备。

认数课堂实录2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19~21页。

教学目标

1.借助计数器,经历探索读、写非整千的四位数方法的过程,理解数的组成,会正确地读、写非整千数。

2.培养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意识。

感受数与现实世界的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激活旧知,引入新课

课件出示数位顺序表。

提问:

从右边起,第几位是万位?

其他几位分别是什么位?

谈话:

老师带来了一组信息,请大家读一读。

(1)我们学校有998名学生。

(2)正常人身上共有206块骨头。

(3)科学研究表明:

柳树可以活150年,梨树可以活300年,雪松可以活2000年。

(4)今年有365天。

谈话:

这组信息中出现了一些数,同桌合作,一人用计数器拨出以上各数,一人说出数的组成。

指定学生在计数器上拨数,并说出组成。

当学生拨出365时,教师在计数器的千位上加拨2颗珠,提问:

如果千位上再拨2颗珠,这个数是多少,怎样读?

本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一些新的数。

(板书课题:

认识几千几百几十几)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1.教学几千几百几十几的读写与组成。

学生在自己的计数器上拨珠表示2365。

提问:

谁来说一说现在计数器上拨出的数是多少?

每个数位上的算珠各表示什么?

再问:

2个千、3个百、6个十、5个一合起来是多少呢?

提问:

你能读出这个数吗?

让学生与同桌互相读一读,再指名读数。

再问:

这个数读作二千三百六十五,你能说一说这个数是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吗?

谈话:

读数就是用最简洁的方式表示出这个数的组成。

你会写二千三百六十五这个数吗?

自己在练习本上写一写。

指名说说是怎样写数的。

根据回答,教师板书2365。

2.教学中间有0的四位数的读写与组成。

(1)中间有一个0的四位数。

让学生将计数器百位上的3颗算珠拨去,同时教师用计数器演示2065。

提问:

现在这个计数器上的算珠各表示多少?

再问:

2个千、6个十和5个一合起来是多少?

这个数与我们刚才认识的2365有什么不同?

再问:

这个数该怎样读呢?

让学生与同桌互相读一读,再指名读一读。

谈话:

你会写这个数吗?

请对照着计数器上的算珠写一写。

反馈:

你是怎样写的?

为什么要在百位上写“0”?

小结:

如果一个数的中间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要写0占位,而且这个0要读出来。

练习:

同桌合作,一个同学任意说一个中间有一个0的四位数,同桌把它写出来,再读一读。

(2)中间有两个0的四位数。

让学生将计数器十位上的6颗珠再拨去,同时教师用计数器演示2005。

提问:

我们再来看这个数和刚才的数有什么不同?

(学生发现2065中间有一个0,2005中间有两个0)

再问:

你能说出这个数的组成吗?

提问:

(指计数器上的2005)会读这个数吗?

(有的学生可能认为2005应读作“二千零五”,也有的可能认为应读作“二千零零五”。

引导:

体会一下,是读作“二千零五”意思清楚,还是读作“二千零零五”意思清楚?

小结:

既然读作“二千零五”就能清楚地表示这个数是由2个千和5个一组成的,就不需要再读两个零了。

让学生试着自己写一写、读一读,请一个学生板演。

提问:

读2005时只读一个零,写2005时为什么要写两个0呢?

(体会写0占位)

讨论:

一个四位数中间有0时,读数和写数时要注意什么?

小结:

一个中间有0的四位数,如果中间有一个0,这个0要读出来,也要写出来;如果中间有两个0,读的时候,只要读一个零,写的时候,要写两个0。

学生举例,相互读数、写数。

3.教学“试一试”。

(1)看书上第19页“试一试”,自己读题目要求。

(2)与同桌说说数的组成,再读一读,写一写。

(3)提问:

这两个数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读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明确:

一个数中间的0要读出来,末尾的0都不读。

三、巩固练习,加深理解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要求:

请大家看着计数器上的算珠写出数,并读一读,再说一说各数的组成。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同桌互相说一说,读一读,教师巡视,并指名回答。

3.做“想想做做”第3题。

出示商品价钱,让学生读一读,再在书上的表格里写出这些数。

4.做“想想做做”第4、5题。

谈话:

世界上有许多著名的地方,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第4题让学生自己读一读。

第5题让独立写数,反馈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四、全课总结,课后延伸

谈话:

这节课同学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认识了非整千的四位数,掌握了这些数的读、写方法。

谁来向大家汇报一下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如有疑问,也请提出来。

拓展练习:

下面每组中的四个数字可以组成哪些四位数,先把能组成的四位数写出来,再读一读。

(1)3、5、1、8。

(2)9、0、4、2。

(3)4、0、0、6

认数课堂实录3

本单元教学万以内的数,是学生认数范围的又一次扩展。

全单元的内容包括一千到一万间各数的认、读、写,大小比较,相应的口算与解决实际问题。

下表是本单元教学内容的编排结构。

认数读数写数

整千数:

数位与顺序,认、读、写数,口算整千数的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非整千数:

认、读、写数,口算整千数加整百数及相应的减法,按顺序整理数。

大小比较

比较大小时的数学思考,比较大小的实际应用,非整千数最接近几千。

练习三

整理全单元的知识,进行读、写数与口算等有利于发展数感的练习。

第22~23页的“你知道吗”简要介绍了数的产生与发展的历史,从原始人采用石子、结绳、刻痕等方法记数到用甲骨文、算筹、早期的数字等符号记数,直至用现在的阿拉伯数字记数,使学生看到数是人类在长期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逐渐创造的,是人类文明的产物、智慧的结晶,从中受到数学文化的熏陶。

本单元教材在编写时充分考虑了以下一些问题。

1调动学生已有的认数经验,引导学生主动地认、读、写整千数。

苏教版教材第一学段前四册中的认数教学安排得很细致,学生经历了20以内数、百以内数和千以内数三次认数过程。

他们从中积累了利用小棒、计数器、正方体木块等学具帮助认数的经验,积累了研究数的组成、理解数的意义的经验,积累了读、写较小的数以及比较两个数大小的经验,已经整理了个、十、百、千四个数位的顺序……这些都是继续学习更大数的重要资源。

本单元教材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认数学习经验。

(1)从现实的生活情境引入新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

教材首先出示一幅体育馆的照片,并告诉学生:

这座体育馆大约能坐一万人。

“一万”是学生未曾学过的数,教材希望这个情境能让学生初步感受一万是比较大的数,同时激起一万有多大、一万怎样写、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一万等疑问,引起学生继续认数的愿望。

(2)利用教具和学具帮助认识整千数及一万,扩展数位顺序表。

二年级(下册)认识一千时使用正方体木块作教具和学具。

学生已经知道一个小正方体表示1,10个小正方体排成一条表示十,10条小正方体拼成一片表示百,10片小正方体合成一个大正方体表示千。

教材从一个大正方体表示一千为起点,让学生看着一个个大正方体一千一千地数,依次直观认识一千、二千、三千……九千。

当出现10个大正方体时告诉学生10个一千是一万,首次直观描述了一万的含义。

然后在计数器上确定万位,在千以内数位顺序表的基础上添上万位并凸现数位顺序,这些都在帮助学生加强对10个千是一万的认识。

接着让学生借助计数器学习整千数的组成与读写,又一次理解整千数的意义。

(3)及时安排口算,加强对数的理解。

把认数与口算密切结合在一起能促进学生对数的意义的理解。

由于学生已经有口算整十数加减法、整百数加减法的能力,所以教材把整千数加、减口算安排在“想想做做”里让学生自己学习。

口算思路是开放的,允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

教学时还要引导学生联系一位数加、减想整千数加、减的得数,如6000-4000是6个千减4个千得2个千或者因为6-4=2,所以6000-4000=2000。

(4)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巩固获得的基础知识。

第17页第2、3两题结合介绍自然知识练习读、写整千数,学生从中拓宽了知识面,体会了数可以用来表达和交流,还激发了练习的兴趣。

第5、6两题联系操场上跑步和书店进货进行整千数加、减计算,再次加强一万是10个一千的知识,体会整千数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第7题是开放性问题,男孩与女孩的家可能在少年宫的同侧,也可能在少年宫的两侧,两种情况的算法不同。

这道题除了计算内容外,还含有空间位置和可能性的内容,是一道数学思考含量较高的题。

2合理地安排非整千数认、读、写的教学。

教材第19~22页教学非整千的四位数。

四位数可能各数位上都不是0,也可能某些数位上是0。

某些数位上有0的四位数,0可能在数的中间,也可能在数的末尾。

中间有0的四位数,可能只有一个0,也可能有连续两个0。

不同情况各有读、写技巧,分析学生学习四位数的读、写,一般会出现这些情况:

·已经掌握的各数位上都不是0的三位数的读、写方法,能比较容易地迁移到各数位上都不是0的四位数上;

·已经掌握的十位上是0的三位数的读、写方法,能比较顺利地迁移到中间只有一个0的四位数上;

·已经掌握的整百数与几百几十的读、写方法,也能迁移到末尾有一个0或两个0的四位数上;

·三位数的中间不可能连续有两个0,因此中间有连续两个0的四位数的读、写是学生首次碰到的情况。

根据以上分析,教材编写时注意了三点。

(1)由一般到特殊地安排。

第19页例题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应用读、写三位数的方法读、写四位数上,先读、写各位上都不是0的四位数,再读、写中间有一个0的四位数,然后读、写中间有连续两个0的四位数,至于末尾有0的四位数的读、写安排在“想想做做”里教学。

学生能自己读、写的尽量让他们独立完成,数中间的连续两个0由教材告诉学生“只读出一个零”。

这样的安排,重视了读、写数的基本方法——从最高位起依次一位一位地读、写。

突出了读、写数的技巧——哪些0一定要读、哪些0可以不读、哪些0要一个一个地读、哪些0可以合起来读;哪些“零”只表示一个0、哪些“零”表示连续的两个0。

(2)把认、读、写数的教学有机结合。

例题、“试一试”和“想想做做”第1题让学生在计数器支持下直观地理解数的组成,并写出数,读一读,感受基本方法;“想想做做”第2、3题离开了计数器,在分析数的组成基础上,对照着数位顺序表读、写数,理解基本方法;从第4题起要求学生自觉地按数位顺序读、写,掌握基本方法。

像这样先分析数的组成,再依据数的组成读、写,能引导学生体会读数与写数要联系数的意义,使数的读法和写法有充实的内涵。

(3)不出现文字法则。

教材认为读数和写数是有规则的。

但是,规则不应该是机械的、规定性的、从外部输入的,而是学生在读数、写数活动中体会、自己总结并自觉遵循的。

教材不出现文字结语的原因是,如果学生已经掌握了数的读、写方法,没有必要再用书面文字总结。

反之,如果学生不理解读、写数的方法,让他们机械地套用读、写法则,不是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教材不出现文字法则不等于教学中不要法则,而把总结法则的机会和空间留给了教学。

3设计了形式多样的读、写数练习。

第20页第3题让学生结合家用电器的价钱写数,有助于他们联系生活感受数的意义;第4、5题让学生结合现实情境读、写数,使他们增加一些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通过有兴趣的读、写提高练习的效率;第8题让学生结合找规律读、写数,同时整理了数序。

以认数带口算,让学生在计算整千数加整百数及相应减法的同时进一步理解数的意义。

组织对比练习,如五千四百与四千五百的比较,让学生初步感受十进制记数法的位值原则。

又如二千零六十与二千零六的比较,使学生辨清数中间有几个0。

教材还设计游戏性练习,如第22页第10题。

既提高学习兴趣,又增加练习容量,还培养合作精神。

4在开放情境中教学比较数的大小。

首先,题材是开放的。

第24页例题提供了电视机、洗衣机、电冰箱和空调器的单价,这四种家电可以两两比较价格的高低。

例题只比较电视机和空调器的价钱,“试一试”比较电视机和电冰箱的价钱,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其他比较对象。

其次,思路与方法是开放的。

在比较两个具体的数的大小时,学生从各自的数学现实、个性爱好出发,设计自己的比较方法。

学生的方法必定是多样的,例题里的两种思路仅是学生众多方法中的一部分,教材鼓励比较的策略与方法多样化。

教材不以文字形式总结比较两个数大小的方法,主要原因有两点:

一是比较方法不应是灌输、强化、机械记忆的,应该是学生以体验的形式自己积淀的;二是不突出某种方法,防止限制其他方法的应用。

第三,练习是开放的。

“想想做做”第2、3题联系实际比较数的大小,让学生看到生活中经常应用比较数的大小的知识。

第6题安排学生合作学习,先分别用卡片摆出数,再比较大小。

这道题的容量很大。

另外,“想想做做”第5题要说出八个四位数各接近几千,第7题结合实际问题进行估计。

这些题是在学生掌握了比较数的大小的基础上安排的,能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并为以后估算作准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