杠杆教案教学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7383640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589.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杠杆教案教学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杠杆教案教学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杠杆教案教学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杠杆教案教学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杠杆教案教学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杠杆教案教学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4页
杠杆教案教学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4页
杠杆教案教学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4页
杠杆教案教学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4页
杠杆教案教学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4页
杠杆教案教学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4页
杠杆教案教学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4页
杠杆教案教学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4页
杠杆教案教学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4页
杠杆教案教学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4页
杠杆教案教学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4页
杠杆教案教学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4页
杠杆教案教学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4页
杠杆教案教学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4页
杠杆教案教学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4页
亲,该文档总共3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杠杆教案教学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杠杆教案教学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杠杆教案教学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杠杆教案教学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3.利用杠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感知科学和生产的关系

2.结合自己的实验体验,通过实验数据发现物理规律

3.通过小组讨论和探究实验,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重点

1.杠杆及杠杆的五要素及画法

2.杠杆的平衡条件

难点

1.五要素的画法

2.杠杆的平衡条件及利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进行解题

教具、媒体、资源、环境

多媒体(班班通)、三角板、杠杆、钩码、弹簧测力计。

教与学的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教授活动

学生学习活动

设计意图

 

1.古希腊学者阿基米德曾经这样说过:

“给我一个立足点和一根足够长的棍,我就能搬动地球。

”你知道这句话中的道理吗?

在这句话中,一个立足点和一根足够长的棍指的是什么?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就会明白了。

2.多媒体大屏幕出现四幅图片:

羊角锤,钳子,起重机,缝纫机。

3.过渡语:

这些为我们生活提供方便的工具叫做机械。

不论多么复杂的机械都是由简单的机械组合而成的,这里我们就从最简单的机械入手,了解它们是如何帮助我们人类的,本节课研究最简单的机械——杠杆

板书:

§

13.4杠杆

学生积极思考。

充满好奇,对本节课所要讲的内容产生兴趣。

通过引导,使学生对我们这个世界充满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学生观看屏幕上图片,体会着机械为人类生活提供方便。

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的理念。

一、杠杆

1.用多媒体播放三幅图片,分别为撬重物,跷跷板和手动抽水机。

向同学们介绍,并提出问题:

看这几幅图片,这些工具的共同点有哪些?

2.教师与同学共同总结学生们的观点:

固定点,绕固定点转动,硬棒。

得出杠杆的定义。

一、杠杆:

在力的作用下能够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

3.其实在三千多年前,古埃及人就开始利用杠杆了,我们看一下大屏幕,那么他们利用杠杆的目的是什么?

二、杠杆的重要概念

1.我们利用杠杆一般是为了省力,为了了解杠杆的作用,我们以刚才的撬棍为例(投影撬棒撬石头的例子),为了学习的方便,我们把图画出来(师板书出撬棒撬石头的示意图)。

2.所有的杠杆都有一个固定的支点,我们在物理上就把这一固定点称为“支点”,用“O”来表示。

3.定义中称在力的作用下,在这里我们将其分为两个力,为区别F1和F2的不同,谁能给这两个力起个名字,并说出原因?

动力、阻力

4.介绍力的作用线及力臂的概念,并强调力的作用线是可延长或反向延长的。

进而引出动力臂和阻力臂的概念。

动力臂、阻力臂

5.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被称为杠杆的五要素。

杠杆五要素

6.请同学们把生活中常见杠杆的五要素描述出来。

(教师投出生活中常见杠杆实物图,评析并矫正学生的不当做法。

三、杠杆的平衡条件(采用探究式学习法)

1.提出问题:

当杠杆在动力和阻力作用下静止时,我们就说杠杆平衡了,那么在杠杆平衡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

2.阅读书上第65页探究实验,并思考两个问题:

①杠杆上的两只螺母是做什么的

②为什么要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

3.摆出实验装置教师提出以下指导性的提问:

①这个实验装置中,哪部分是杠杆?

杠杆的支点在哪里?

②我们在杠杆支点右边第四格处挂一个50克的钩码,这时杠杆右边受到多大的力?

方向指向哪里?

③这个力使杠杆顺时针转动,成为杠杆的动力.为了保证杠杆平衡,我们在杠杆的左边挂两个50克的钩码,这时杠杆左边受到的力多大?

④这两个钩码的重力使杠杆逆时针转动,成为杠杆的阻力,请同学们在杠杆的左边把钩码挂的位置左右调整一下,看谁先调节平衡.

4.让学生以小组的方式进行实验,并填写实验表格.

实验数据表格:

实验

次数

动力(N)

动力臂(CM)

阻力(N)

阻力臂(CM)

1

2

3

实验器材:

钩码(0.5N/个),杠杆,弹簧测力计。

操作过程:

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上平衡;

将数量不同的钩码分别挂在杠杆的左右两端,固定左侧钩码的位置,调整右侧钩码的位置,使杠杆达到平衡状态;

记录砝码的个数和所在位置。

同理,改变钩码的数量及位置,进行多次测量或用弹簧测力计代替一边的钩码进行实验。

四、课堂练习

1.杠杆处于平衡状态,若在两边钩码下方再各加挂一只相同的钩码,释放后观察到的现象将是什么?

2.一把杆秤不计自重,提纽到秤钩距离是4cm,秤砣质量250g,用来称质量是2kg的物体,秤砣应离提纽多远,秤杆才平衡?

若秤杆长60cm,则这把称最大能称量多少千克的物体?

学生观看屏幕,对比分析图片,小组讨论,小组长代表总结讨论结果。

分析发言,指出杠杆的特点。

学生认真倾听教师总结的正确答案,对杠杆的定义进一步理解。

观看图片,感受杠杆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变革。

学生思考杠杆是由什么组成的

学生体会在使用杠杆时支点的概念。

把F1 

称为动力,因为它能使杠杆转动,是主动的;

把F2称为阻力,因为它阻碍杠杆转动,是被动的。

学生上黑板前板演,画出动力臂和阻力臂。

学生记忆并理解杠杆的五要素,并在脑海里有一个概况。

两名学生在黑板上画出杠杆的五要素,其他同学在下面练习杠杆五要素的画法

学生猜想:

F1·L1=F2·L2

F1+L1=F2+L2

F1-L1=F2-L2

F1/L1=F2/L2

......

认真进行阅读,并且积极思考老师所提出的问题,学生积极发言.

学生跟着老师的思路进行,并且在老师讲解的同时,学生也进行实验.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小组派出代表回答老师的问题.

小组形式进行实验,多次实验并填写表格.根据实验数据,学生讨论,并得出结论.小组代表发言.

通过实验数据总结实验结论,杠杆的平衡条件为:

F1·

L1=F2·

L2

学生根据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解题。

通过对三幅图片的对比,对杠杆共同点的总结,锻炼学生讨论总结的能力

使学生明确知识点,加深对杠杆的定义的理解。

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学物理是有用的。

联系实际生活中的实例进行学习。

运用生活中的例子,使学生更加直观的学习。

使学生开动脑筋,体会杠杆的应用。

学生很容易地认识到了力的作用线及力臂引入的必要性,学生学会了简化处理问题的方法

加深学生的记忆

强调注意事项以便于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让学生根据杠杆的五要素进行猜想,运用字母的形式代替使学习更加轻松,并在猜想的同时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

强化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并带着问题去阅读,提高了阅读的目的性.

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方法,程序及注意事项.

通过小组实验探究和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突破教学难点。

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作用,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体验学习的快乐成功的喜悦,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并培养学生搜集数据,分析数据,总结归纳的能力.

让学生及时的用学习过的知识解答问题。

是对杠杆平衡条件的巩固,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体现了从物理走向生活的理念。

小结巩固

引导学生对本节课进行小结

以一人回答多人补充的形式进行本节课的小结。

(主要内容:

杠杆的定义,五要素,平衡条件及应用)

强调知识点,使学生养成自己总结知识点的习惯。

1.在生活中找寻杠杆的例子,并找出杠杆的五要素。

2.导航杠杆第一课时内容

3.复习下节课内容:

杠杆的分类

及时的巩固与练习可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堂知识,为下节课做垫。

板书设计

教学流程图

附录2

课堂照片

二、类比分析

对比项目

本教案

对比教案A

对比教案B

本节课将杠杆五要素的画法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作为本节课的重点。

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已经掌握的物理学习方法之上主动自觉的学习新的知识。

但本节课忽略了对生活中的杠杆进行处理,教案中虽然有这一部分的内容,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没能让学生真正的去操作,脱离了实际,只是注重了知识的重点教学。

虽然在探究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但是没有做到让学生独立思考。

以后应该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做好知识点的时间以及方法的分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本节课将杠杆力臂的画法和杠杆平衡条件的应用作为本课节课的重点。

用身边的文具来制作简易杠杆的方法很好,使学生动脑,学习知识,又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

并且在每一个知识点后面都安排个小练习,作者认为这是对知识的积极巩固,但是,我认为这样会使整堂课的知识不连贯。

九年级的学生作业量过多,在课堂上安排得题越多会使部分学生对课堂失去兴趣。

本节课将杠杆的应用作为重点,对杠杆五要素的画法没有重点突出。

本节课任务量大,将杠杆一节课作为一课时来讲解。

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时,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独立完成探究实验,注重了学生对学习物理兴趣的培养,调动了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积极性。

本节课教学内容充实,知识点完整,但是在教学过程中重点不够突出,哪个环节都没有丢掉,但是没有注重学生的反应,没有将板书和ppt较好的融合。

在学生掌握本节课的知识后,较少的将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连接,只注重到知识点的讲解,没能充分体现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

过多的注重教师的讲解。

在探究实验过程中,没能较好的掌握好时间的分配,预先准备好的问题抛出后,学生没有给予正确答案,在课堂上没能较好的引导学生。

在教学过程中课堂气氛不够活跃,老师抛出的问题较少,没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本节课教学内容充实,知识点完整,重点突出,充分做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的理念。

注重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使课堂气氛活跃,教师注重在身边的小实验,带领学生进入情境,这样,学生动脑积极思考,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充分参与其中。

并且在课堂开始后利用视频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本节课教学内容充实,知识点完整,重点突出,在教学过程中引入了大量的趣味性实验,将生活实际和理论相结合,进行了理论知识的应用。

注重了学生实验探究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更好让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积极探究实验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环环相扣,内容丰富,达到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通过多媒体展示阿基米德的名言引入课题,让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物理的存在。

并通过生活中学生们熟悉的杠杆应用图片的对比让学生发现三个图片中的共同特点,让学生自己总结杠杆的定义,本节采用教师引导,学生讨论的启发式教学,从生活中的简单现象入手使学生产生兴趣,并且能够引起学生们的思考。

在学习杠杆的平衡条件时,通过实验探究的方法,学生开动脑筋思考,进行猜想,之后学生动手亲自实验,在教师的指导下,各小组同学相互讨论的方法,使学生主动以及更快的掌握知识点。

采用图片和视频引入新课的内容的启发式教学,带领学生动手制作简单杠杆来进行杠杆五要素的讲解的小组讨论法,通过探究实验,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的探究式教学法。

每一小个知识点后安排小练习,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

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采用图片,实验和视频的启发式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实验法介绍了杠杆的重要概念。

探究杠杆平衡条件时,通过小组合作解决问题的讨论式教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播放多媒体图片,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分组讨论!

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将多媒体和板书相结合。

适当的举了一些生活中的例子。

书写板书,画版图。

教师引导学生,在进行小组讨论和动手实验探究的同时,教师会帮助出现困难的小组,进行个别指导。

播放视频和图片,引发学生思考,并进行一定的基础讲解。

利用身边的文具,带领学生进行小制作。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

引导学生设计实验并指导学生完成实验。

利用图片和视频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利用实验,讲解本节课的知识点,书写板书,引导学生设计实验并指导学生完成实验。

通过教师引导,掌握知识点,小组进行讨论,动手进行实验探究实验,根据实验数据以及小组讨论得出实验结果。

小组代表进行发言。

积极回答教师的提问,动手制作简单的杠杆,小组进行讨论以及实验的亲手操作,完成老师在课堂上安排的练习。

积极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实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分析总结实验结论

学生根据讨论以及总结得出杠杆的定义,以及教师的讲解及课堂练习对杠杆的五要素有较为基础的认识,通过动手实验,得出杠杆平衡条件,课堂的时间有限,练习较少,学生为了能够对本节课的知识掌握得更好课下应该通过习题来得到提高。

学生掌握了课堂上所学的基本知识,教师在课堂上安排了很多的练习,通过练习,学生更好的巩固了所学习的知识,思路清晰,让学生所学的知识得到了及时的应用。

通过教师对本节知识的讲解,学生对本节知识基本掌握,此教师非常注重课堂与学生的互动和交流,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较多的运用了课件,忽视了黑板的重要性,在制作课件的过程中也忽视了课件背景的选择,使课件在课堂上有显示不清的情况出现,但是在呈现图片时,体现了课件的多样以及变换性,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并且带来更加直观的效果。

在本节教学中在适当时机运用课件进行视频和图片的播放,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使课堂气氛活跃。

没有使用课件,但上课时需要使用的图片是用投影仪展现给学生的。

也可以起到预计的效果,这样有利于学生记录和以后对知识点的复习。

教材

人教版

三、个人反思

四、参考文献

[1]第一课件网.杠杆教学设计[OL].

[2]初中资源网.杠杆

[3]教育出社.

[4]王后雄.教材完全解读(物理九年级全一册)[M].中国青年出版社.2011.5

[5]严金铎,郭玉英.中学物理课程教学概论[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2

[6]谢利民.教学设计应用指导[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1

[7]皮连生,刘杰.现代教学设计[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2

[8]邓艳红.课程与教学论[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2

[9]李新乡,张军朋.物理教学论(第二版)[M].科学出版社.2009.9

[10]王力邦.中学物理教师的学习与思考[M].科学出版社.2009.5

[11]涅(美).教学设计原理(第五版)[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6

[12]姜平.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与特色案例评析[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6

[13]余文森,洪明.课程与教学论[M].福建教育出版社.2007.6

[14]郑金洲.课堂教学的50个细节[M].福建教育出版社.2007.12

[15]罗斯维尔(美).掌握教学设计流程[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7

[16]斯考隆(美).教师备课指南[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2

[17]颜季州,魏群.新课程三维目标教学操作丛书·

初中物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1

[18]廖博琴.初中物理教学策略[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5

[19]乔际平,张宪魁.初中物理教材的选择与分析[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5

[20]李景志.新课程教学设计·

初中物理[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4

[21]刘力.教学技能训练·

中学物理[M].当代世界出版社.2001.5

五、附录1

来源:

徐阳.沈阳师范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2011级毕业生教学设计《杠杆》

徐阳

07028019

2010年10月

大连市第四十四中学(初中部)普通初级中学

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级,第十三章力和机械,第四节杠杆。

杠杆是学生学习的第一种简单机械,是十二章力学知识的延续,也是后面所学滑轮、滑轮组及功等知识的基础,是力学的重点内容之一。

本节内容包括杠杆、杠杆平衡条件及杠杆的应用,集概念建构、规律探究和物理知识应用于一体,是充分体现物理思想方法的一节课。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掌握此重点内容,第1课时仅对杠杆及杠杆的平衡条件进行学习。

此课程面对的是初三的学生,他们对物理已经有了一年多的学习经历,具有一定的物理思维方法,如实验探究,生活举例等。

在学习此章节前还接触了许多关于力学的知识,有一定的力学基础。

杠杆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只要联系实际去教授新的知识,多让学生进行实际的操作,将容易被学生接受和理解。

我所教授的学生的总体成绩较好,基础比较扎实,经过教师的提示后,可以积极思考,完成教师提出的任务。

所以我主要采用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完成教学内容的方法进行本节课的学习。

1.明确杠杆的定义、五要素

2.会画杠杆的力臂

3.会运用杠杆的平衡条件分析问题

1.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2.通过实验探究,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尝试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1.通过小组讨论与小组探究实验,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2.领略生活的奇妙与和谐发展,激发对物理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乐于探究生活中的奥秘,体验探索生活规律的艰辛与喜悦。

3.应用杠杆的平衡原理,讨论小商贩是如何利用杆秤进行非法盈利的,借此给学生以诚信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1.杠杆的五要素

2.力臂的画法

3.杠杆的平衡条件

1.力臂的画法

3.利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进行解题

多媒体仪器、跷跷板、玩具狗、杠杆、钩码、弹簧测力计、剪刀、筷子、启瓶器和核桃夹等。

1.给同学们看几幅对比图片:

黄牛耕地和机械耕地;

人工纺织和机械纺织;

平房和高楼大厦及建筑高楼大厦用的机械

2.利用多媒体仪器播放一段《查理的巧克力工厂》的视频。

(机械手)

机械影响着一个国家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影响着我们生活的点点滴滴。

既然它有着如此重要的地位,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它。

但古人常说: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就从最简单的机械杠杆学起。

写下板书:

分析对比图片,体会机械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变革。

观看视频,体会视频中机械手带来的便捷。

了解机械的重性。

通过图片对比体现出机械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观看视频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欲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生活中的杠杆

借助多媒体播放两幅图片,分别为撬重物和跷跷板。

向同学们介绍,这些都是我们生活中利用杠杆原理的例子。

二、杠杆

1.在PPT上显示两个杠杆的图片,分别为跷跷板和托盘天平。

教师提出问题:

通过这两幅图片总结出杠杆都有哪些特点。

2.将同学们的结论总结为三点:

固定点、硬棒、绕固定点转动。

通过这三点归纳出:

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这个硬棒就是杠杆。

写板书:

一、定义:

3.随学随练1

想一想:

你还知道哪些生活中利用杠杆原理的例子?

可能产生疑问,既然生活中杠杆有诸多应用,又怎么分辨什么是杠杆,什么不是呢?

认真学习和记忆,并对杠杆的定义进行理解。

思考发言,说生活中利用杠杆原理的例子。

全班同学进行判断所举出的例子是否正确。

(如:

筷子、剪子、钳子等)

从生活走向物理,让学生对新知识减少陌生感,更容易接受新的知识。

让学生自己总结,锻炼学生的总结能力,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让学生明确知识点,以便于对后面知识的学习和理解。

加深学生对杠杆的定义的理解,让全班同学进行判断,使每位学生都参与其中以调动全班同学。

三、杠杆的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