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村环境保护长效机制建立的思考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7384679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0.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农村环境保护长效机制建立的思考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关于农村环境保护长效机制建立的思考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关于农村环境保护长效机制建立的思考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关于农村环境保护长效机制建立的思考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关于农村环境保护长效机制建立的思考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关于农村环境保护长效机制建立的思考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于农村环境保护长效机制建立的思考Word文件下载.docx

《关于农村环境保护长效机制建立的思考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农村环境保护长效机制建立的思考Word文件下载.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关于农村环境保护长效机制建立的思考Word文件下载.docx

我区也是农业大区,但并非是农业强区。

现有的农业生产仍然是个体粗放式的经营,缺乏科学有效的监督和指导,为片面追求高产,导致化肥、农药的不合理施用,流失严重,成为污染环境的主要原因之一。

王家河街三个行政村的农资使用情况见下表。

行政村

化肥使用量(kg/hm2)

农药使用量(kg/hm2)

农膜使用量(kg/hm2)

彭岗村

900

7.5

2.25

白龙寺村

920

12.4

4.94

大湾连村

618

1.5

0.95

统计表明,三个村平均每公顷化肥施用量达813公斤,与发达国家为防止化肥对土壤和水体造成危害而设置的225公斤/公顷的安全限值比较,相去甚远。

农药施用量每公顷达到7.2公斤。

相关研究分析,氮肥当季利用率仅为30%~35%,磷肥利用率仅为15%~20%,钾肥利用率也不超过65%,农药利用率不超过35%。

其剩余量或进入水体,或残留于土壤,或附于作物表面,污染严重。

2、农业遗留物污染

农业遗留物是指农业生产过程后剩余而没有农业价值的物质材料,如农膜、秸秆等。

调查显示,王家河三个行政村的农膜使用量为1.4吨,而农膜回收率却不足10%,基本属于一次性生产资料。

由于农膜属于非自然降解材料,残存期20年以上,将直接影响农作物生长,导致作物减产。

此外,每亩农田秸秆的产生量约0.75吨,而还田率几乎为0,少量作为牲口饲料,其余全部焚烧或抛弃,即造成资源浪费,又污染了环境。

3、农村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

随着我国农村经济活动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特别是近年来农村改水工程的完成,生活污水的排放量较以前使用井水大约提高了20个百分点。

而相应的排水设施建设却严重滞后,致使污水横流,当家塘堰遭到污染,水体富营养化。

生活垃圾的收集、贮运、处理系统尚未形成,废弃物直接排放河道或裸露于地表……“污水靠蒸发,垃圾靠风刮”可以说是现实农村的真实写照。

4、畜禽粪便污染

黄陂区畜牧中心掌握的数据显示,我区现有规模化养殖企业(猪万头以上、禽3万只以上、牛千头以上)48家,其中养牛8家,养猪26家,养禽(鸡鸭)14家,主要分布在黄陂区武汉外环以外的东、西部及北部。

初步统计,年产生畜禽粪便31.6万吨,均通过沼气池得到初步降解,沼液沼渣也得到循环利用。

但周边仍存在一些环境问题,如臭气等等,成为群众新的投诉点。

二、存在的问题

1、组织管理机制有待完善

由于体制、机制的制约,农村环保工作长效稳步推进还有较大困难,特别是“没人干事、没钱办事”的问题,需要从更高层次来协调解决,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尚未形成城乡一体化体制。

在农村环保工作过程中,同样存在诸多问题,一些街乡镇缺乏责任意识,环保工作平时无人干、无人管;

农村环保工作的运管机制有待加强,一些农村由于长效机制不健全,导致一些设施不能发挥作用,脏乱差现象依旧。

2、资金投入有待提高

随着农村环保问题的日益突出,农村环保力度不断加大,农村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管理、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循环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等工作都需要大量资金,而目前,各类资金投入力度与环保工作开展进度并不协调,资金投入难以满足各地环保工作进程的需求。

同时,由于现阶段市场参与机制、政府保障的长效机制不健全,导致农村环保工作投入力度不够。

3、污染治理有待强化

由于污染源种类繁多、布局分散、污染物排放量大,再加上技术水平和管理模式的不完善,各类治理均未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存在治理面不全、治理深度不够、单向突击的现象,未能统筹将农村污染防治,形成农村循环经济体系。

4、种植业难以综合调控

目前农业经营体制是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模式,产业布局难以统一,管理水平参差不齐,不利于推广生态农业。

加上化肥、农药控制力度不够、措施不力,氮、磷流失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较为突出。

5、农村工矿企业污染尚未得到有效解决

部分农村工矿企业位于农村地区,以作坊式生产居多,工业废水偷排、治理设施不正常运转或停运现象依然存在,特别是小规模、技术落后的农村工矿企业,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

工业企业集聚度不高,部分企业没有纳入到相应的工业功能区块内,特色工业功能区的基础设施和管理体制有待完善。

6、自然生态仍需修复

道路建设、墓地建设、景区建设和农业生产等带来的水土流失、绿化破坏等现象依旧存在,必须加快水土流失治理进度,全面建设生态墓地、建设生态公益林、强化存在绿化,全面保障生态环境安全。

7、基础设施建设进展缓慢

一些地方重视程度不够,加上受土地、资金等因素制约,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进展缓慢,严重滞后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同时,建成的环保基础设施运行效果并不理想,主要体现在:

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及管网尚未建设完善,由于受资金等条件限制,多数村庄生活污水未经任何处理直接排放,对农村土壤、河沟池塘以及生活环境都造成较大影响。

建好的污水设施存在重建轻管或运行不正常;

污水设施运行后出现问题也不修复和解决,导致设施空置或出水不达标;

污水设施建设质量不合格等一系列问题。

生活垃圾集运系统尚未完善,一些地方生活垃圾处置还是采取简单的填埋、焚烧,不能做到真正的无害化。

同时,还有大量村庄的生活垃圾未经收集而任意丢弃,村庄垃圾箱、垃圾房、垃圾中转站极度缺乏。

垃圾集运设施方面,存在设施未正常投入使用,形同虚设;

垃圾管理制度混乱,村庄陈年垃圾未清除,日常垃圾未得到及时清运等问题。

9、人员培训与环保宣传有待加强

长期以来,农村环保工作未得到重视,环保队伍、监测设备、管理制度、技术水平、教育能力等各方面均存在较大缺口,无法满足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开展的需要。

同时,由于宣传教育不到位,农民对生态农业技术的掌握和运用的能力极其薄弱,一些农民的生态理念还比较淡薄,多年养成的生活陋习还没有改变;

对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必要性认识不够,对开展生态建设与农民生活奔小康两者之间的关系还认识不清,因而热情不高,参与不够。

这从根本上影响了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效率和效果。

三、几点建议

1、加强城乡环境基础设施统筹规划

村庄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应坚持规划先行、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的原则,在对村庄情况进行充分调查摸底基础上,结合新农村建设,科学编制村庄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或方案,并纳入“旧村改造、新村建设”村庄布局和建设规划中。

新建和改造的农村居民集中居住区,应规划建设污水收集系统,实现雨污分流,并配套相应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

在村庄道路改造规划中,应考虑污水收集管网的铺设。

按照人口规模,村庄布局,合理配置垃圾收集箱、转运站和运输工具。

2、努力提高农民环保意识

农民是保护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的参与者和受益者,是防治农村环境污染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我们应当加强农村地区环保宣传教育的力度,要运用一切方法,特别是群众喜闻乐见的,可以接受的方法,进一步提高农民对环境保护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农民环保意识的提高,一方面能够使其清醒地认识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增强其对自身污染或破坏环境行为的自我约束;

另一方面,也是实现农民参与环境决策的重要思想前提。

也许我们很难改变上一辈,但是我们有能力也有责任让下一辈生活得更美好。

环保教育活动要注重“从娃娃抓起”,要把农村环保宣传教育试点与学校环境专题教育和绿色学校创建工作结合起来,在农村学校里大力普及环境知识和环保理念,教育孩子从小树立环境保护意识,以点带面,吸引父母邻里关注环保,在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下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态环境意识。

要将农村中小学生纳入环保宣传队伍,充分挖掘学生作为环境保护的宣传队和生力军的作用,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环境文明素养和参与积极性。

3、整合资金,优化方案,将钱用在刀刃上

2008年,国家为解决农村存在的突出环境问题,出台“以奖促治”政策。

到2010年,中央已拿出40亿元用于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但粥少僧多,实际落到村一级仅仅只有几十万元。

地方政策要及时掌握信息渠道,做好谋划,将环保、林业、农业、水利、民政、交通、建设等各种渠道的扶持基金集中起来,统筹安排,避免重复建设,扎扎实实地做好一二件事。

4、积极推进切实可行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

因地制宜地探索符合各地农村实际的低成本、高效率的污水处理方式,完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

对于具备截污纳管条件的村庄,要加快截污管网的建设,纳入邻近的城镇或工业集中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

新建农村居民集中居住区,必须结合实际配套建设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或纳入街乡镇建设的污水处理厂;

较分散的农村可采用人工湿地、地埋式生活污水净化池、六格式处理系统等适宜处理技术,对于以生活污水为主的小集镇,可建设农村分散式污水处理站;

因地制宜,积极鼓励采用无(微)动力的生活污水处理技术。

对已建成农村污水处理装置,通过公开招标,由第三方统一接手管护,经费由区财政全额承担,保证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正常运行。

5、全面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

深入推进城乡垃圾一体化收集处置体系建设,完善农村垃圾集中收集处理系统。

按照“户集、村收、镇运、区处理”的农村垃圾集中收集处理运作机制的总体要求,在行政村全面推行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处理的基础上,实现自然村全覆盖。

健全基础设施,做到街乡镇有垃圾中转站、村有垃圾收集房、户有垃圾桶。

积极开展现有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的无害化改造或封场,确保集中收集的农村生活垃圾得到及时无害化处置。

禁止农村生活垃圾简易填埋。

加强对垃圾中转站、填埋场的淋沥液和渗滤液的处理。

6、深入推进畜禽养殖污染治理

以“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生态化”为原则,以“干湿分离、雨污分离、沼气处理设施建设”作为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的工作方针。

加快规模化生态养殖场和现代畜牧生态养殖小区建设,通过建设畜禽养殖小区,辅以政策支持,积极引导集中养殖村规模以下养殖户和散养户向养殖小区集中,实施集中养殖和集中治污,切实减少养殖散户的数量。

7、加快农业产业结构的深化调整

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深化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积极发展高效种植业、集约畜牧业、名优水产业、特色林果业和生态休闲业五大产业。

促进各类生产要素向优势区域、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集聚,加快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引导农民进一步从传统的单家独户“三高三低”(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产量、低效益、低质量)经营模式转向现代的产业化“三低三高”(低投入、低消耗、低污染、高产量、高效益、高质量)经营模式,扶持和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实现规模化、基地化、品牌化,特色化的现代高效生态农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