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案对话.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384895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7.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个案对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个案对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个案对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个案对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个案对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个案对话.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个案对话.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个案对话.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个案对话.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个案对话.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个案对话.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个案对话.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个案对话.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个案对话.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个案对话.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个案对话.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个案对话.docx

《个案对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个案对话.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个案对话.docx

个案对话

实务技巧

高深刘眀冉孙汝卿

一、理论基础介绍

1、焦点解决短期治疗:

1)含义:

焦点解决短期治疗是指以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为核心的短程心理治疗技术。

2)特征:

1 关注来访者现在的问题,而不去探索来访者深层次的历史和原因。

2 认为来访者拥有解决自身问题的必要资源,在咨询者的指导下可以自己建构解决历程。

3 认为小改变不可忽视,可以引起来访者现有思维、情感和行为方式的改变。

3)焦点解决模式的询问技巧:

1 会谈前改变的问句,传递“改变已经发生”或“工作者希望改变持续发生”的信念。

例:

从上次预约咨询到现在你带儿子来这里,这段时间有没有什么变化发生?

2 询问例外情景,几乎所有的问题都包含着“例外”,从例外带出解决之道。

(逆向思维)

3 例:

什么时候你的儿子会主动给你打电话?

、“在什么情况下,你会和丈夫一起外出?

”、“什么时候问题没有那么糟糕?

4 应对式问句,减轻案主的痛苦,暗示案主有其应对之道。

例:

刚才你说,当你心平气和和你丈夫讲话时,他会耐心的听你讲,你们也不会吵架,我很想知道,你是怎么做到让自己平静的?

5 关系问句

例:

你怎么描述你和你儿媳的关系?

、如果你有意外发生,你第一时间会找谁呢?

6 奇迹问句,帮助案主抛开问题,清楚的看见目标。

例:

你希望自己可以有何不同?

如果有一天睡觉起来,有个奇迹突然发生了,你不再为这件事难过了,你第一个会注意到的线索是什么?

7 刻度问句,把复杂模糊的目标具体化、模糊化。

增强案主的动机和信心。

例:

如果以一到十来说,十表示你很希望变成的那种人,那是什么样子?

如果要再进一分,你觉得可以做些什么?

2、心理与社会治疗模式

心理与社会治疗模式的技巧分为直接治疗和间接治疗。

直接治疗是指个案工作者直接对救助者进行辅导、治疗,不需要借助第三者。

间接治疗指个案工作者通过改善外部环境或者辅导第三者,从而间接影响和帮助救助者。

强调从内部和外部的双重改变,促进案主情况的改善,

 

二、案例引入

案主是32岁的高女士,她和4个孩子和一位28岁的弟弟高先生住在一起。

四个孩子分别是:

12岁的老大、10岁的老二,8岁的老三,和7岁的老四。

冉冉社工在了解了他们家庭的一些讯息后,她开始探索这群人来见她的目的所在。

接下来,我们选取社工与案主的两段对话分析其运用的技巧和方法。

1、接案与评估

冉冉社工:

你好,我是XX机构的冉冉社工,接下我们将共同努力,帮助你们解决你们的困扰。

(我们并没有把案主定义成为“问题人”,尽量避免问求助者“你有什么问题”)

高女士:

好的。

冉冉社工:

那现在能给我介绍一下你们的家庭情况吗?

高女士:

我有四个孩子,最小的七岁,最大的十二岁,我的丈夫进监狱五年了。

而且我还有一个游手好闲的弟弟,他被我妈赶出来了。

我觉得我承担了好多,平时既要照顾孩子,又要照顾弟弟,这样好累啊。

冉冉社工:

也就是说你和你的孩子和弟弟住在一起?

(澄清)

高女士:

是的,他在和我住在一起之前,和其他亲戚住在一起,但是他们相处的并不好。

我的身体一直不好,医生说我的压力太大了。

冉冉社工:

的确,你身上的担子是有点重。

(同理心)这么一个大家庭太不容易了。

高女士:

我的孩子特别调皮,他们都不听我的话,不好好学习,我每次都生气的对他们呢吼,有时候气急了会脱鞋打他们。

但是看到他们哭,我也会很心疼。

很后悔自己打他们的行为。

我觉得我的弟弟特别不争气,28了还没有工作,成天赖在家里,吃我的用我的,我自己工作也不是特别好,我每天要扫地刷盘子洗厕所,而且我的丈夫现在还在监狱里,我觉得人生太不公平了。

社工一直用心倾听,用身体语言表达理解、鼓励和支持。

(点头、身体微微前倾、良好的视线接触)

高女士继续说:

你看隔壁老王,他的孩子特别听话,她的丈夫特别体贴能干,每天除了打麻将、就是养宠物,生活可自在了。

社工:

所以说养育四个孩子和负担弟弟的生活让你觉得很不舒服、负担很重?

(对焦问题)

高女士:

是的,差不多就是这样。

社工:

现在,你到这里来,发生什么样的事情,会让你觉得你的情况有所好转?

(明确目标)

高女士:

我的胸一直很痛——医生说这是压力造成的——你如果可以让它不痛的话,这个可以帮助到我。

或者你多少可以帮助我处理这些我现在遇到的问题。

冉冉社工:

所以,如果你可以处理这些问题的话,那你胸痛的毛病就会好?

高女士:

我希望如此吧。

冉冉社工:

嗯,那还有其他的么?

还会发生其他什么事情么?

高女士:

我的孩子们开始做他们该做的事情,好好学习,不调皮捣蛋,我就不用再对他们大喊大叫,或者是惩罚他们。

冉冉社工:

嗯,所以他们会更听你的话?

(澄清)

高女士:

是的。

冉冉社工:

(开始朝向某些合乎现实情况的方向询问)嗯,但他们不会凡事都听你的话,是吧?

高女士:

是啊,不可能一直听话啦。

冉冉社工:

这个年龄的孩子,没法总是听话的。

高女士:

但有的时候,你会认为他们可以做得到。

冉冉社工:

所以,你希望他们能够一直都听你的话?

高女士:

是啊,不过我还想学一些控制自己行为的方法,知道如何心平气和的处理问题,可以让我弟弟和孩子能够听我的意见。

就像是,我说什么,他们能够照着去做。

冉冉社工:

所以,当你说“不”的时候,他们也能够听你的。

高女士:

是的。

冉冉社工:

嗯,那还有其他什么呢?

高女士:

我不知道,我现在还想不出其他的。

2、计划与介入

社工:

今天让大家聚在一起主要是为了一起讨论一下如何处理好你们家庭的关系。

让我们来设想一下,假如有一天,一个奇迹发生,你们家庭关系变好的时候,是什么情况?

(奇迹式问句)

老大:

我们所有人能够好好相处。

冉冉社工:

(尊重案主的用词和参考架构)当你说“好好相处”,这是什么意思呢?

(澄清)当你们全部能够好好相处的时候,你会怎么做呢?

老大:

我会学习去分享。

冉冉社工:

嗯。

学习分享并好好相处。

还有其他的么?

老大:

没有了。

冉冉社工:

没有了么?

高女士:

但是他刚才说的那些——他的意思是分享你的东西,而不是他的东西。

冉冉社工:

(对着高女士)所以,你赞同要学习分享并好好相处么?

高女士:

我赞同,不过他必须去学习怎么和别人分享他的东西啦。

冉冉社工:

好的。

(对着老大)我猜你说的是你也想要分享。

我的意思是,你想要学习去分享?

对么?

(老大表示同意)好的,很好。

那你呢,老二?

老二:

让这个家庭能够更常聚在一起,就像家庭聚会那样。

冉冉社工:

所以当你们有一个家庭聚会的时候,你们会聚在一起咯?

老二:

我们会花更多的时间在一起。

冉冉社工:

更多时间聚在一起?

嗯,所以有更多共同的美好时光?

老二:

是的,我们大多数时候都在外面,从来没聚在一起做过些什么。

高女士:

(笑起来)他整天就想着怎么把我弄疯了,而不去管他自己要做些什么。

这是不够的,他需要去在乎自己的事情,知道么?

冉冉社工:

这并不是你想要表达的意思。

我的意思是,你并不是在说你要把你妈妈弄疯了。

你说的是大家应该聚在一起。

(澄清)

老二:

差不多是这样。

冉冉社工:

差不多?

(邀请做具体的、行为导向的目标描述)所以,当你的家人聚在一起,你们有一个家庭聚会,家庭成员都来参加,那这个时候你们大概会一起做些什么呢?

老二:

玩儿。

冉冉社工:

一起玩耍,那还有其他的么?

老二:

一起很开心啊……而且(指着高先生,也就是高女士的弟弟)不要有舅舅在旁边。

(高先生笑了)

冉冉社工:

(大家都笑了。

继续探索每个人的知觉)好的,那让我来问问你,高先生。

让我们先回到高女士说她正在处理压力。

她希望不要再胸痛,希望能够和孩子平和相处,她希望孩子们能够听她的话,你也能够听她的意见。

让我们来假设这一切都发生了。

那么,你觉得她会发生什么改变,让你知道:

“哇,她正在逐渐好转中”?

(奇迹问句)

高先生:

我不认为我能够知道(笑起来),因为,哦,我也可以这么跟你说,我有一颗超凡脱俗的心,好么?

而且我不认为我可以告诉你——嗯,我不知道什么会发生改变。

冉冉社工:

等一下,你说你有一颗超凡脱俗的心?

(鼓励,促使其继续说下去)

高先生:

是的,我常常坐在那里,然后单纯地思考,有时候我会大声讲话,而她总是在旁笑话我。

所以,每次我在她边上的时候,她都会笑话我。

所以对我而言,不会有什么事情是会不同的。

冉冉社工:

(聚焦在此事的建构上)我明白了,高女士,你弟弟喜欢你在她边上么?

高女士:

有时候吧。

有时候他会让你觉得很生气,因为你告诉他不要做某事,他却会偏偏这么做,还会让孩子们跟着他一起做,然后他们就会有样学样的。

冉冉社工:

好的,所以有时候高先生在身边很好,而有时候却不是。

高女士:

是的。

就像是明天,他会帮我把地下室的一些东西搬出去,然后把取暖器和热水器搬进来。

有时候我会给他些钱,而他会把我给他的钱用来买烟(指着高先生的裤子)或是买这些裤子。

冉冉社工:

(赞美)所以,高先生,看起来你姐姐也很帮你的忙啊。

你帮她,她也帮你。

(摘要)

高先生:

你可以这么说。

冉冉社工:

嗯,好的,所以在某种程度上,你们学习彼此互相帮助。

高女士:

当你在一个没人会去帮助别人的家庭中长大,那你就会想说——为什么你们从来不互相帮助呢?

你会告诉自己:

“嗯,我不应该成为这个样子。

”所以,你会努力尝试不要如此,你会到外面去帮助别人。

我不仅帮助他,我还帮助其他人。

我猜我的心里是……

冉冉社工:

所以,你并不是从你母亲那里学会这些的。

高女士:

不,不是,因为我妈妈从来不是这样的。

她一个酒鬼,成天就知道赌牌。

冉冉社工:

(回到目标设定)假设,当你不再来我这里,而且,你可以说:

“我们已经从我身上得到了帮助”的时候(面朝高女士),你的家庭会出生什么样的变化呢?

让你可以说:

“我们不用再到我那里去了”。

(奇迹问句)

高女士:

当他们不再做像他们现在正在做的事情一样,像是……

冉冉社工:

(询问什么会是出现的情形)那么,相反他们会做些什么呢?

高女士:

他们会学习如何控制自己的言行举止,并去做他们该做的事情,我可以让他们到别人家去玩,甚至是在那里过夜我也不用担心。

就好象是,他们不会在那里胡乱打闹,不会学习别家孩子的坏习惯。

无论他们在外面或是别人家里,我都能信任他们。

冉冉社工:

(询问具体的、行为导向的、可测量的描述)那么,他们在别人家里做些什么,才能让你信任他们呢?

高女士:

他们的表现就跟他们在家里时候的一样。

例如,如果老大去他朋友家,他可能会和其他小男孩打打闹闹,和别人的妈妈顶嘴。

反正就是惹是生非就是了。

如果奇迹出现了,那他就不会这么做了。

他可能去别人家里,和小朋友好好玩,度过一个快乐的时光,然后回来。

冉冉社工:

好,所以他不会做出不被期待的事情。

他的表现会非常棒,像是一位绅士。

(摘要)

高女士:

是的。

冉冉社工:

好,很好。

那老二呢?

老二会有什么样的变化,让你可以说“你们不用再去见我了”呢?

高女士:

老二有个毛病,就是当他告诉你去做什么事情,他期望你立刻就去完成。

又像是,如果他正在跟你讲话,但你又在跟别人说话而没法认真听他讲的时候,他会非常烦躁,有时候他就会打你,就是那种暴力行为。

冉冉社工:

(探寻被期待的正向行为)所以,他会停止这种行为。

那他不用暴力的话,他会有什么样的表现呢?

高女士:

如果他跟你在讲话,而你不想听的话,他会说:

那就算了吧。

你知道的,他就去做他自己的事情。

可能会过会儿再跟你说他想说的。

他看到你很忙,他不会很烦躁、也不会来打你……

冉冉社工:

好的,所以他会后面再来跟你讲话,而且是平静地说。

高女士:

是的。

冉冉社工:

好的,所以这就是他会去做的。

恩,所以当他这么做的时候,老大和老二也会这样做,是么?

(转向这些男孩儿们,用互动性的话语邀请对方对目标进行描述)让我们来假设,你们都可以做到,你们都学会了这些。

那你们的妈妈会有什么不同呢?

老二:

那她要做的事情就会少很多。

她的心脏不会痛了。

冉冉社工:

她不会再心脏痛了。

那当她心脏不痛的时候,她会怎么样呢?

老大:

我们可以出去野餐,就像是去不同的地方,也不会感到累。

冉冉社工:

嗯,我想你很希望看到你妈妈那样,没有压力,能够出去野餐,诸如此类的。

你们也是一样。

嗯,你们一定很关心妈妈,(赞美案主的优势)是么?

那妈妈知道么?

老大:

我不知道。

冉冉社工:

你不知道。

妈妈知道你们有多关心她么?

老大:

她不知道吧。

冉冉社工:

她不知道?

她不知道你们有多关心她?

那你呢,老二?

你是怎么看的,你觉得妈妈知道么?

老二:

我不知道。

冉冉社工:

你不知道哦。

高女士:

你们知道我有多爱你们么?

老三:

是的,妈妈。

高女士:

我甚至不认为你们知道。

(她提高了嗓音)我不认为你们知道,因为如果你们知道的话,你们就不会像现在这样了。

冉冉社工:

(重新将焦点回到母子关系的优势上)等一下,你是怎么看的,老二?

你知道么?

高女士:

你知道么?

老二:

是的。

冉冉社工:

是的?

你怎么知道妈妈很关心你呢?

老大:

因为如果她不关心我们的话——她是一个单亲妈妈,如果她不关心我们的话,我们会知道。

冉冉社工:

是的。

她是一个单亲妈妈,她很关心你们。

所以你们知道她很关心你们。

那你呢,老二?

(鼓励)

老二:

因为我们有其他小朋友没有的东西。

冉冉社工:

例如呢?

老二:

每个小朋友都有希望。

冉冉社工:

是的,真的么?

老二:

是的。

冉冉社工:

真的,哇!

(赞美案主的优势)你一定很努力地和你的孩子们相处。

高女士:

我一直都在努力,我很努力。

我还常常祈祷,希望他们能够健康成长、行在正道上。

冉冉社工:

嗯,听起来他们都知道你很努力。

高女士:

我希望他们能都知道吧。

冉冉社工:

好的,听起来他们都知道。

高先生:

他们都知道,但他们不乖乖听话。

在接案时,社工初步了解了高女士“胸痛”、“孩子调皮”、“生活压力大”、“脾气暴躁”等问题,但在接下来并没有一直和案主纠结问题发生的原因。

而是引导案主,以赞美鼓励她可以建构自己的解决之道。

在这段对话中,我们可以看到,赞美是一种非常有用的技巧,我们通过肢体语言(点头、微笑、身体前倾等)或口头语言,表达了案主是专家的信念,暗示案主有极大的优势可以建构解决之道。

在本段对话中,高女士最后一直表示自己很努力,充满自信和希望。

以上对话中社工一直用奇迹式问句邀请高女士全家对“奇迹”进行畅想,用互动式的对话引导他们可以树立自己切实可行的目标。

即使面对并不太配合的高先生,社工也依旧以赞美和鼓励的方式引导他表达自己。

接下来的对话,是社工继续引导高女士全家思考可能的未来。

冉冉社工:

(邀请全家一起来思考另外一个可能的未来)现在,让我来问你们一个奇特的问题,我会问你们每一个人,好么?

假设,我有一根魔法棒。

你们知道神奇魔法棒么?

(朝向孩子们说,他们面露怀疑)你们不相信是吧,没关系。

假设,我有一根神奇的魔法棒,我就这样轻轻地挥舞着它,好么?

今天,嗯,在我们谈话完了之后,你们都会回家,然后就上床。

高女士:

嗯。

冉冉社工:

然后,每个人都睡着了。

整个屋子里的人都在睡觉,这时候我挥舞我的魔法棒,金粉随之撒下。

这时候,魔法降临了,忽然间你们今天所带来的问题都消失不见了。

但你们并不知道,没有人知道,因为你们都在睡觉。

高女士:

嗯。

冉冉社工:

好的,各位,你们每个人都在睡觉。

当第二天早晨你们醒来,你们怎么知道,昨晚在你们睡觉的时候,奇迹已经降临了呢?

(奇迹问句)

对许多小朋友而言,奇迹有时会太抽象,没法激起他们的想象力。

然而,高家的小朋友却像其他大多数人一样,他们能够去想象魔法棒、金粉和奇迹。

老三:

那时候会有不同。

冉冉社工:

(强调奇迹是一个不同的未来)所以会有变化哦,你怎么知道会有变化的呢?

会有什么不同呢?

老三:

我们……会去做妈妈希望我们做的事情,打扫屋子啊……

冉冉社工:

所以你们会自己去开始打扫屋子,并且去做你们被期待要做的事情。

恩,很好。

所以,当你们这么做的时候,妈妈看到你们每个人都能自己去做她希望你们做的事情,那她会有什么反应呢?

老大:

她会摸摸自己的头,想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笑起来)

冉冉社工:

(朝着高先生)那你会怎么知道呢?

你怎么知道前一天晚上发生了奇迹?

魔法降临了?

高先生:

我怎么会知道啊。

冉冉社工:

怎么说?

你怎么会不知道呢?

高先生:

因为我已经告诉过你,我有一颗超凡脱俗的心。

就是没有咯……这个家有时候功能运作很好,有时候就是不行。

冉冉社工:

(再给高先生一个机会,让他可以参与到发展奇迹中来)好的,那假设这个家现在功能运作良好(笑声在家里洋溢起来),并且出现奇迹,问题都解决了。

高先生:

好吧,如果我有问题,然后你挥动了你的魔法棒,然后我醒来了,我可能,嗯,可能我会变化咯。

我的意思是,我并不知道啦。

冉冉社工:

(坚持)好的,假设你真的变化了。

高先生:

但是这23年来,我的意思是,我没有什么变化啊。

我不认为改变会来得那么快。

冉冉社工:

嗯,所以,我们需要使用魔法啊。

高先生:

好吧。

冉冉社工:

(邀请他去思考可能性)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用魔法来实现这些。

假设它真的实现了,你会有什么不同么?

高先生:

如果它真的实现了的话,我可能会停止酗酒,不再和那么多女人乱搞,不再吸食毒品。

冉冉社工:

是哦?

高先生:

我会有我自己的住处,讨一个漂亮的老婆,稳定下来,生一些孩子,我想是这样吧。

高女士:

这听起来还挺不错的啊。

高先生:

但是,你看,我花了23年时间来尝试这么做,但是一切仍旧没有发生啊。

所以,我想我真的需要一根魔法棒。

但是魔法棒究竟在哪儿呢?

冉冉社工:

(鼓励高先生去思考情况会什么变化,而不是去担心如何让奇迹发生)等一等,所以这些都是你会去做的事情?

高先生:

是的。

冉冉社工:

所以,你会找一个漂亮的姑娘安顿下来,你会……

高先生:

找份工作、生一群孩子、结婚。

冉冉社工:

就像其他人一样。

高先生:

是的。

冉冉社工:

(邀请他通过身边重要人的眼光来看自己,以拓展可能性)嗯,所以当你这么做的时候,你姐姐会注意到你有什么不同,让她知道你以及发生改变了?

高先生:

好吧,她可能会这么说:

“嗯,他一定又会去乱搞,或者跑去贩毒”之类的吧。

我也不知道。

冉冉社工:

这是她会想到的么?

高先生:

是的。

冉冉社工:

但是,你有了很好的生活,有了工作,她应该会知道吧。

高女士:

我会说:

“老天一定在我睡着的时候,过来净化了这个男人的生命,并且让他离我而去”。

冉冉社工:

(继续坚持,运用案主的话语,继续邀请他探索未来的可能性)假设他已经真的做到了。

假设老天真的显灵了,那么高先生会有什么变化呢?

高女士:

他会有什么变化?

冉冉社工:

是的。

高女士:

他不会再玩任天堂游戏机了。

冉冉社工:

(继续朝着一个共同的奇迹图像去努力)那么,他对你会有什么变化吗?

高女士:

对我?

如果要我说的话,我想我如果让他去安排孩子们上床睡觉,他不会对我说:

“让他们在待5-10分钟吧”。

如果我说:

“让孩子们上床睡觉吧”,他会说好,并对孩子们说:

“你妈妈要你们在这个时候去睡觉”,然后他会让他们去睡觉。

冉冉社工:

所以,他会帮你一起管这些孩子?

(封闭式探询)

高女士:

是的。

冉冉社工:

那你呢?

(尝试聚焦在她可以努力的一小步上)所以当你明天早上醒来,有什么迹象会告诉你,老天一定都显灵了?

高女士:

当我对我孩子们说……例如,我对老二说:

“老二去把澡盆刷一下”,他不会说:

“我不要”或“我昨天已经刷过了”。

我不是问他是不是洗过了,我是让他去把澡盆刷一下。

或者,当我说:

“到楼下去……”

冉冉社工:

(询问出现什正向的行为,而不是什么行为消失不见了)所以,当你说:

“去刷一下澡盆”,他就会去做?

高女士:

他会就去做。

冉冉社工:

他会就去做。

好的。

高女士:

他不会对我说:

“这次该轮到谁了,或是谁谁谁应该去做”。

冉冉社工继续追问了一些问题,询问当奇迹发生的时候家庭成员会有什么变化,以及这些变化会令他们的家庭互动产生什么影响。

高女士开始揭露更多个人的优势,以及她是多么希望她的家庭能够有所改变。

高女士:

他们会认为自己很聪明,所以不会被惩罚。

他们会去重点学校念书。

我现在努力做工,就是为了供他们读书,我真的很辛苦。

冉冉社工:

(认同、赞美,并探索案主的优势)哇,所以,你是怎么会学习成为这么棒的一位母亲的?

(鼓励)

高女士:

在受过很多苦之后,我不想我的孩子也受这么多苦。

冉冉社工:

嗯,如果以一到十来说,十表示你有很大的信心代表你可以完成你的目标、改善你的情况,你给自己打几分?

(刻度问题)

高女士:

6分

冉冉社工:

如果要再进一分,你觉得可以做些什么?

高女士:

恩。

我也许更加体谅他们学习的辛苦,可以静下心来和他们沟通,可以放他们出去玩一会。

在这次会谈中,冉冉社工将主要的工作焦点放在设定构成良好的目标。

而在后续的会谈中,她开始将焦点放在例外之上。

冉冉社工:

(询问例外)现在,让我问你一个问题。

在过去的时间里,是否曾经有任何关于奇迹图像发生的时候?

不一定是全部,哪怕一点点也行,有么?

高女士:

有的。

例如,老四已经有两星期没有尿床了。

冉冉社工:

(为了能够确认到一个重要的例外,冉冉社工以一个兴奋的口吻回应到)她真的做到了?

高女士:

昨天晚上她还尿床了,但是我没有说她,因为她已经两周没有尿在床上了。

冉冉社工(充满兴趣,并询问这个例外是如何发生的?

)两周了?

那你是怎么做到的呢?

(应对问句)

老四:

我没有和喝太多的水,还有……

冉冉社工:

是哦?

所以当你没有喝那么多水的时候,你就不会尿床了?

哇,已经持续两周了啊。

高女士,那还有其他什么发生了么?

高女士:

我想不起来了,我不知道还有些什么。

冉冉社工:

就是像刚才我们讨论过的奇迹景象中很小的一部分……

高女士:

有的时候,有时候,嗯,就像是我不需要命令老大去清理房间,也不需要要求老二要把掉在床后面的衣服捡起来。

但是,房间里属于老大那部分的空间仍旧保持干净。

冉冉社工:

(赞美一个显而易见的长处)他很爱干净。

所以,有时候你的孩子也是一个好男子汉咯?

哇,这是一个很棒的开始。

冉冉社工:

好的,所以,现在我想知道,在老三上,是否有一点点像奇迹的部分发生呢?

高女士:

我见到过她把地上的衣服捡起来,那是她的新衣服,她会把它们挂好。

是的,我从未告诉她要这么做,但是她却会把它们捡起来并挂好。

冉冉社工:

真的哦?

她知道怎么做这些事情?

高女士:

是的,她知道怎么清理她的床,她知道如何擦地板,她还会去希望。

她只有8岁,但她会做那么多事情。

冉冉社工:

(间接赞美,并询问这个例外是如何发生的?

)你在哪里学会这些事情的哦?

老三:

跟老二和老大他们学的。

冉冉社工:

嗯,是他们教你的么?

他们告诉你该如何去做?

哇,真的好棒啊!

高女士:

(非常自豪)她还会自己搭配衣服,然后穿在身上。

她会自己去拿衣服穿,每个人都会自己去拿衣服穿。

所以,他们会按着自己的心意去穿衣服。

冉冉社工:

(通过指出孩子们如何穿衣服,来进行赞美)他们真的都很棒啊!

高女士:

如果他们穿了冬天的衣服,我会告诉他们:

“你必须去换掉,因为这是冬天的衣服”。

他们就回去换一件来穿。

他们会问我:

“那这个看起来怎么样啊?

冉冉社工:

(赞美孩子)所以,他们有时候真的很听你的话,是么?

高女士:

有时候是啦,有些事情他们会听,虽然并不是全部。

在这里,我们示范了如何探讨例外。

冉冉社工会去询问案主例外。

同时,她还会去询问,当例外发生的时候,情况和处于问题时期有何差异。

通过对于例外内容的复述,让大家看到不同的家族成员可以能做的好事,藉此也间接地赞美了案主的优势

和设定目标的时候一样,对于例外的讨论,案主通常会轻视或无视自己生活中细小的改变。

所以,当家庭成员不讨论例外情境而又重新绕回问题本身时,冉冉社工会稍微停一下,然后藉着那些已经出现的盼望和微小进展,将案主的注意力重新拉回到充满希望的会谈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