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症资料汇编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7386125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4.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焦虑症资料汇编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焦虑症资料汇编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焦虑症资料汇编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焦虑症资料汇编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焦虑症资料汇编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焦虑症资料汇编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焦虑症资料汇编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焦虑症资料汇编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焦虑症资料汇编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焦虑症资料汇编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焦虑症资料汇编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焦虑症资料汇编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焦虑症资料汇编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焦虑症资料汇编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焦虑症资料汇编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焦虑症资料汇编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焦虑症资料汇编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焦虑症资料汇编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焦虑症资料汇编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焦虑症资料汇编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焦虑症资料汇编Word文档格式.docx

《焦虑症资料汇编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焦虑症资料汇编Word文档格式.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焦虑症资料汇编Word文档格式.docx

“剪不断,理还乱”的焦虑症

  

  

    一位中学生向医生诉说他近来总是心烦意乱,有种莫明的紧张感,使他坐立不安,胡思乱想,并伴有头痛、失眠、多汗、心悸等现象。

这种情绪赶不走,理又理不清,越想越烦躁,真有“剪不断,理还乱”的味道,不知中了什么邪。

    这位学生并没有中什么邪,而是患了焦虑性神经症,也称焦虑症。

这是一种持续不安、紧张、恐惧等的情绪障碍。

它或者是缺乏具体指向性的心理紧张和不愉快的期待情绪,正如那位朋友所言,感到莫明其妙的紧张和不安;

或者是在接连遭受不如意事件的冲击,心理上招架不住,身心均陷入过度疲惫状态而逐渐形成的紧张和不安情绪;

或者是“预感”、“设想”某种事件的产生而带来的恐惧情绪。

其精神状态可表现为以常疑惑、忧虑、抑郁、惶惶然有如大难临头。

常因小事而烦恼。

自责、遇事总往坏处想,无病呻吟,怨天尤人,悲叹不己,爱唠叨、发脾气、坐立不安,并有睡眠障碍。

还会伴有发抖、心悸、眩晕、尿频尿急、胸部有压迫感、咽部阻碍感、腹胀腹泻、多汗、四肢麻木等躯体症状。

这些生理异常正是由于情绪紧张,使大脑过度敏感,以及植物性神经系统感受性增高的缘故。

    焦虑症可发于任何年龄,但以青、中年者居多。

如青春期由于身体迅速生长发育和第二性征的出现,青少年对自己的体态、生理、心理变化,会产生神秘感,甚至不知所措,而出现恐惧、紧张、羞怯、孤独、自卑、敏感、烦恼、头晕脑胀、心慌气促、情绪不稳等青春期焦虑症的表现。

有的青少年还会因为对学校的学习考试、高考、招工等考试感到紧张而产生焦虑情绪,使正常的生理功能和心理功能失调,出现学校焦虑症、考场焦虑症等。

    患了焦虑症且严重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安定、多虑平等抗焦虑药物。

但更重要的是认识焦虑症的本质和特点,进行适当的心理治疗与心理调适。

    1.自信:

自信是治愈焦虑症的必要前提。

因为焦虑症患者对自己解决问题、适应环境的能力往往持怀疑态度,夸大自己的失败。

忧虑、紧张、盼望别人的支持,具有依赖性。

这些都不利于消除焦虑症。

所以,患者首先应自信,相信自己的能力,减低自卑感。

每增加一分自信,就可使焦虑程度降低一分,同时也会使自己更自信。

    2.自我反省:

有的焦虑症是由于患者对曾经历过的情绪体验或欲望进行压抑,压抑到无意识中去。

但这些被压抑的情绪体验并未消失,而是仍然潜伏下来,因此便产生了病症。

患者只知道痛苦、焦虑,而不知其因,所以才产生一种莫明其妙或不知中了什么邪的感觉。

在这种情况下,患者应进行自我反省,把潜意识中引起痛苦的事情说出来。

适当的情绪倾诉、发泄可以减轻或消除焦虑。

倾诉、发泄的方式有向他人诉说、写日记、唱歌、吟诗、绘画、书法等等。

    3.注意转移:

患了焦虑症后,脑中常常胡思乱想、坐立不安、百思不得其解、痛苦异常。

如果总是注意自己的病状,有害而无益。

应当转移注意力,如制定一个有意义的活动计划,并全力以赴去实现。

当你沉浸在新的活动中时,就无暇顾及焦虑了。

    4.默想色彩法和默想音乐法:

色彩和音乐对人的情绪是有影响的。

采用默想色彩法减轻焦虑的具体做法是:

在安静的环境中,闭上双眼,想象自己的身体受到光线照耀,以红色光线代表紧张与疼痛,以蓝色的柔和光线代表松弛、安宁的体验;

再想象红光与蓝光在自己身上的不同部位交替更迭随着想象的进行,集中注意自身的感受。

达到这个意境后,就把想象中的光线全部转为蓝色,即可体验到全身的松驰。

    默想音乐法的具体做法:

选择一段柔和、宁静的音乐、至少要半小时。

在一个舒适、宁静的环境中,闭上眼睛来聆听这段音乐。

此间要排除一切杂念,全身放松,将注意力集中于音乐,想象着音乐所展现的优美、柔和、宁静的意境。

待音乐终止后,自我对比聆听前后的心身状态。

如此反复进行,可以减轻或消除焦虑。

    此外,还可以用系统脱敏法治疗青少年的学校焦虑症和考场焦虑症,用催眠暗示法治疗青春焦虑症。

运用这方法时,一般要在有经验的心理治疗人员的指导下进行才有效果。

  转自伽玛医生摘自《心理诊所》

、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

SAS问卷见表5-2。

评定采用1-4制记分,评定时间为过去一周内。

统计方法同SDS。

临界值为T分50分。

分值越高,焦虑倾向越明显。

表5-2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

评定项目

很少有

有时有

大部分

时间有

绝大多数

1.我感到比往常更加神经过敏和焦虑

1

2

3

4

2.我无缘无故感到担心

3.我容易心烦意乱或感到恐慌

4.我感到我身体好像被分成几块,支离破碎

5.我感到事事都很顺利,不会有倒霉的事情发生

6.我的四肢抖动和发颤

7.我因头痛、颈痛和背痛而烦恼

8.我感到无力而且容易疲劳

9.我感到很平静,能安静坐下来

10.我感到我的心跳较书

11.我因阵阵的眩晕而不舒服

12.我有阵阵要昏倒的感觉

13.我呼吸时进气和出气都不费力

14.我的手指和脚趾感到麻木和刺痛

15.我因胃病和消化不良而苦恼

16.我必须时常排尿

17.我的手总是温暖而干燥的

18.我觉得脸发烧发红

19.我容易入睡,晚上休息很好

20.我做噩梦

 

焦虑症

在生活中我们总会遇到许多烦恼事,当对这些事束手无策时,就会感到强烈的焦虑。

前不久,我遇到一位颇有成就的经理,他诉苦说,尽管自己事业很成功,可内心深处总有一种莫名的焦虑严重地影响着工作。

这位经理即患有轻度的焦虑症。

事实上,焦虑症患者的比例是非常高的,约占人群总数5%左右。

在神经官能症患者中,焦虑症病人几乎占了一半。

  一、焦虑症的分类

  1.惊恐发作

  惊恐发作是最严重的焦虑症状,是在持久的高度紧张的心理状态下出现的惊恐反应。

惊恐发作往往是突如其来的,没有具体的恐怖刺激,患者出冷汗、发抖、心悸、眩晕,有如世界末日来临之感。

惊恐发作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是游离焦虑,即没有明显起源的焦虑。

惊恐发作犹如大堤决口,决口前堤内积聚的能量是逐渐上升的,但其他人并不知晓,所以一旦惊恐发作,会让人感到莫名其妙。

有时有强烈刺激作用的情景会起导火线般的引爆作用。

  2.被泛化的焦虑障碍

  这种障碍的基本特征是对两个以上的生活环境的不现实及过分的焦虑与担忧。

例如,担忧自己的孩子可能突遭厄运(其实孩子毫无危险),无端地担忧家庭经济状况(其实家里吃穿完全不愁)。

不过,这种症状要持续六个月以上才可将患者实为被泛化的焦虑障碍。

焦虑必然会在生理上引起一系列的不安反应,诸如肌肉紧张,自主神经系统过敏,警戒过度等。

这一系列的生理变化缺乏明显的激惹起因,所以被称为慢性自主活动过度的生理压力综合症。

  这种障碍的主要心理特点是期待焦虑(ExpectantAnxiety)。

患者就像“杞人忧天”故事中的主角一样,整天为无谓的事情担忧。

这种忧虑性期待也是一种强迫行为,对焦虑本身又构成了“对焦虑的焦虑”,结果,患者会在焦虑症的泥潭中越陷越深。

  二、焦虑症的病因分析

  焦虑症患者往往无法理解自己的焦虑,似乎找不出十分充足的理由来解释这种现象,但是,从心理治疗的角度来说,寻找焦虑症的病因往往是治疗的关键。

目前流行的治疗焦虑的心理学方法通常以精神分析、行为主义、人本主义等理论为依据,我们这里的自我疗法也离不开这些理论的指导。

  1.精神分析观点

  弗洛伊德把人格分成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

本我遵循快乐原则,自我遵循现实原则,超我则遵循道德原则。

我们平常所谓的“我”主要是“自我”,自我处在本我与超我的冲突之间。

自我对本我的冲动产生神经过敏式的焦虑,对生活中的问题产生现实的焦虑,对超我的规范则产生道德的焦虑。

  本我的冲动不仅与生理反应、生物本能相关联,而且与童年期所受的创伤不无关系。

自我对现实的焦虑主要表现在柴米油盐、婚姻家庭、事业等生活问题上,而道德的焦虑主要表现在对所犯过错的自怨自艾上。

  2.行为主义观点

  行为主义认为,人的焦虑起源于过去失败经验形成的条件反射。

如果这种经验导致人完全无助的感觉,那么焦虑症便不可避免了。

  巴甫洛夫曾做过一项著名的试验,他让狗努力分辨差异很小的声音或颜色,当它无法分辨时就对它施以惩罚。

狗在这样的环境中不久便极度地烦躁,甚至嘶咬实验设备。

巴甫格夫将这种现象称为“实验性神经症”。

  1970年格尔(Geer)对人的一项实验研究表明,在相同的电击时间里,部分参与控制的被试比完全不参加控制的被试较少表现出的焦虑与激动情绪。

对完全不参加控制的被试来说,接受电击是环境强制给予的唯一选择,在这种情境下,他们可能产生孤立无助的感觉,从而对解决问题失去了信心。

如果人因为挫折而感到完全无力把握自己的命运,那么患焦虑症也就是很自然的事了。

  3.人本主义观点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一个人自我概念与自我期待之间的不一致最终将引发焦虑。

许多知识分子感叹书读得越多越烦恼,这是他们的自我期待值过高的缘故。

焦虑症患者面对千变万化的社会,感到无所适从,于是便采用了以不变应万变的方式,把自己的生活用僵死的教条封锁起来。

他们很少体会“此时此地”自己的真实能力与情感,仅陷于过去的禁例、痛苦与对未来虚无缥缈的期待中。

例如,一位自以为“天生我才必有用”的人,处处以“才子”自诩,当遇到解决不了的难题时,决不肯屈就他人的帮助,结果内心产生强烈的焦虑。

同样,处处以“自己无用”的态度对待生活,放弃了生活的自主性,处处乞求他人帮助的人,虽然暂时避开了解决问题的困难,但整日对自己会遭人遗弃的担心也可引起强烈的焦虑。

  以上三种观点各有所长。

精神分析观点比较注重内心世界,尤其是潜意识的作用,行为主义比较强调行力的环境因素,人本主义则强调意识的自主作用。

你应同时从这三个角度来分析致病因素,相应地找到自己病症的关键及治疗策略。

  三、自我疗法

  1.自我精神分析法

  许多焦虑症往往没有明显的病因,但事实上根本不存在什么“无病因的焦虑症”,只是病因比较隐晦,不容易发现罢了。

如果你能够发现自己的病因,焦虑症便好了一半。

自我精神分析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分析过去经验,二是分析焦虑发作时的情境。

  第一步,分析过去焦虑,你所体验到的焦虑感是过去积累下来的心理问题的现实反应。

你现在感到不安、焦虑的情景往往和童年时令你焦虑不安的场景和事件相联系。

为了找出这种联系,你应在心平气和的场合,潜心回忆,“顺藤摸瓜”将这些情况统统罗列出来,然后对每一个场景和事件都进行重新体验与认识。

例如,童年时你总是担心:

  ○尿床后受父母责骂(你时常尿床)。

  ○和邻居家的孩子打架后受父母训斥(父母不论谁是谁非)。

  ○怕记不住生字而挨板子(父母对我的要求很高)。

  ……

  童年时的这些事,当时一定令你焦虑不安。

这些童年的焦虑经历积淀在记忆深处,使你在以后的生活里一旦感到无助,受到挫折就产生类似的反应。

新的问题不断出现,焦虑的范围不断扩展,焦虑的程度也不断增加。

虽然再遇到童年时的类似事件你已不再焦虑了,但它如阴天隐隐作痛的旧伤疤时时还会影响你。

现在,你必须重新体验这些情境,将对这些情境的不良条件反射转化为良性条件反射,即将焦虑反应转化为放松反应,具体方法为自我松弛法。

  第二步,分析近期焦虑发作时的情境,找出其中的刺激因素。

例如:

  ○每当周围都是陌生人时,焦虑便增强了。

  ○在雨天的黄昏,焦虑很明显。

  ○听强烈节奏的音乐,人感到很烦躁。

  上面几种焦虑情境的引发因素分别是陌生人、黄昏下雨和强节奏音乐等。

你现在应对这些主要因素进行自由联想,看看自己到底为什么会被这些因素激惹。

你对强烈音乐的自由联想可能是这样的:

  ○强烈音乐---昏暗的小屋---浓烈的烟味---有人坐在椅子上---乱轰轰的---有人在争吵---我恶心了---我的父亲在吼叫……

  你可以将这种自由联想一直延续下去,身旁放一台小录音机,把自由联想的内容录下来。

你会发现自己的焦虑反应与很多因素有关。

上例中的自由联想表明焦虑与父亲(可能还有别人)、烟味、争吵、恶心等因素有关。

一直联想下去,你可能会发现一些具体的人与事件,这些正是你目前焦虑的起因所在。

当找到这些潜隐的起因后,你应该用放松法和认知重构法解决这些自己过去没有解决好的问题。

  2.自我松弛法

  在生理上,焦虑是与肌肉紧张相关联的。

如果你使自己的肌肉得以放松,那么躯体的放松也会令精神有所放松,焦虑则无处立足了。

有趣的是,要使肌肉放松,先须让肌肉处于过度紧张状态。

下面,我们来学一种简单有效的深度肌肉放松法,此法是弗雷里克·

皮尔斯在1924年提出来的,共分六步。

  第一步,头部下缩,双眼微合,双肩上耸,如缩头乌龟状,感到很紧张后,放松头及双肩,然后将头慢慢作逆时针转动八圈,再按顺时针转八圈。

你做完这些动作以后,须静静地躺在床上。

  第二步,将右脚绷直抬高,脚尖绷紧直至不能坚持,然后完全放松地让脚落在床上。

接着抬起左脚进行与右脚相同的练习。

切记要把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绷紧的那条腿上,想象从足尖到髋部都非常紧张,这样才有可能达到深度肌肉放松。

  第三步,右手上举,握紧拳头、绷紧手臂肌肉,同时集中注意力想象手臂非常紧张,当感觉很累的时候,让手完全放松地落在床上。

接着左手也做同样的练习。

  第四步,在左臂放下后,双眼仍保持微合,想像头顶的天花板上有个圆圈,直径大约四公尺。

想象着视线按顺时针方向绕圆圈转八圈,然后按逆时针方向转八圈,要慢慢地转动。

完成以后,再想象一个边长大约为四公尺的正方形,同样顺着它的边做一遍。

  完成以上步骤后,你什么也不要想,只是静静地躺着,体会运动过后的那种松弛、宁静的感觉。

这种放松的方法是很有效的,但需在安静场合进行,并不利于即时调节。

下面我们再介绍一种即时放松方法。

  1972年,布格提出了一种放松方法。

他建议一旦你感到焦虑,可按以下三步去做:

(1)深深地吸一口气,然后迅速吐出。

这个过程能使肌肉很快地放松。

(2)不断暗示自己“放松、放松”。

(3)把注意力集中在有趣的事物上停留几分钟。

完成这三步之后,患者可返回引起焦虑的问题,如果仍然感到焦虑,再重复这三个放松步骤,直至焦虑缓解。

这个方法十分简单,无论是在假想情景还是实际情景中,都可以多次重复练习。

  3.认知重构法

  认知重构法实际上是一种综合疗法,分以下三个步骤:

  第一步,改变态度。

焦虑症患者不敢直面人生,把世界想象得过分危险可怕。

因此,首先应该做到的就是改变生活的态度。

焦虑症患者惯常的态度可能是这样的:

  ○时间飞逝如电,我离死亡越来越近。

  ○命运决定一切,我放弃自由选择的权利。

  ○世上人心险恶,我注定是孤立无援的。

  这些态度都过分消极悲观,如果不从根本上加以改变,焦虑症便无法根治。

你应将原有的消极态度变为积极态度。

  ○时间飞逝如电,我要珍惜现在的一分一秒。

  ○命运无法知晓,我有权自由选择我的生活。

  ○世上人心不易沟通,只要心诚定会得到帮助。

  你把这些改变后的积极态度记下来,作为座右铭,经常读一读,进行自我强化。

  第二步,挖掘病因。

采用前述自我精神分析法挖掘焦虑的病因。

认识到病因后,你必须正视它,然后努力用言语表达出来。

这个小小的技巧实际上是使焦虑症的潜意识冲动上升到意识的层次上,然后进行有意识的控制。

  第三步,矫正行为。

采用模仿、强化、幽默、自我建设性暗示等方法对焦虑进行行为矫正。

  模仿的主要对象是你生活中的强者。

你如果很容易焦虑,那么和一个幽默、潇洒的人在一起,无形中你会受他言行的感染。

你还可以模仿强者的为人处世方式,甚至可以向他们取经,了解他们战胜焦虑的诀窍。

其实,世上人人都有焦虑的体验,只是有人战胜了焦虑,有人却成了焦虑的奴隶。

  强化则是对你的积极性行为进行自我鼓励,或寻求他人的鼓励。

自我强化主要应从自我建设性暗示入手。

过去焦虑时,你不正确的行为反应使焦虑得到了强化。

  ○我太痛苦了,我要死了。

  ○这个工作我一定会失败的,毫无希望。

  现在你应采用建设性暗示有效地抑制焦虑。

  ○我现在确实很痛苦,但解决困难都得有这么一个过程,应努力调整自己,战胜困难。

  ○这个工作可能失败,但失败是成功之母,何况并非没有一丝成功的希望。

  原来的不良自我暗示往往是无意识的,而现在的良性暗示则是有意识的,富有建设性的。

这样的建设性暗示还有许多,你应将它们写出来、记住并不时提醒自己。

它们能非常有效地提醒你采用有效措施,减弱焦虑。

   焦 虑 症 

   焦虑症是在精神因素作用下以焦虑、烦躁为主要特征的神经症。

同时伴有明显的躯体症状如出汗、心悸、呼吸迫促、尿频、运动不安。

我国焦虑症发病率约7‰,多数在青年期或成年期发病,女性较男性多见。

  

(一)病因:

常有心理或躯体方面的诱因,病前性格常具自卑胆小、对困难估计过分、遇挫折过于自责、自信心不足、易紧张焦虑等特点。

  

(二)临床表现:

分为急性形式(惊恐发作)与慢性形式(广泛性焦虑)二种。

  惊恐发作表现为强烈的恐惧,伴有濒死感与失控感,同时有植物神经功能障碍,如出汗、面色苍白、震颤、心跳和心前区刺痛、过度换气,每次发作短暂,一般不超过2小时,发作间隙期可无明显症状。

  广泛性焦虑是经常或持续存在无明确对象或无固定内容的恐惧、紧张不安、惶惶不安,伴有运动性不安,如震颤、肌肉紧张等;

植物神经功能亢进表现,如心悸、呼吸急促、面色苍白、尿急尿频等。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主要依据:

患者有持续1个月以上反复出现无明确原因的紧张、恐惧等主观体验;

伴有运动性不安、植物神经功能亢进表现;

不能以躯体疾病解释的焦虑;

严重影响生活、工作和学习。

应与心脏病、甲状腺功能亢进鉴别。

治疗:

心理治疗有支持解释;

松弛疗法如生物反馈疗法、音乐疗法、气功疗法等。

药物治疗:

广泛性焦虑可应用苯二氮卓类药如佳静安定、舒乐安定等;

惊恐障碍可应用抗抑郁药如"

百忧解"

、"

郁乐复"

赛乐特"

等。

另外,肾上腺素能阻断剂如心得安可用于躯体性焦虑症状。

  (四)预后:

个体差异较大。

女性,病程短,病前性格良好,症状变化不多者,预后较好;

躯体症状明显者,预后较差。

焦虑障碍的非药物性治疗

2005-01-23出处:

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许又新教授本页面已被访问:

851次

治疗焦虑病人有多种不同的非药物性措施。

教育,心理治疗,行为治疗,认知治疗,社会性措施,以及各种辅助性措施。

一、教育措施

对于焦虑病人教育是特别重要的。

在治疗的早期,医生就应该向病人解释焦虑障碍是怎么回事,并且告诉病人可以采取一些什么步骤去控制症状。

这可以改善病人与医生的合作,有助于病人坚持治疗计划、通过教育,病人可以认识到,他们的症状符合已知的类型,许多病人有共同的症状,而已有的治疗技术可使病痛定向康复。

病人感到放心了,医生能理解他们,医生能够说清他们的症状,也有各种减轻甚至去掉他们的症状的办法。

教育证实了病人患有某种病,这本身就有治疗作用、医生给病人的症状以恰当的命名,使病人懂得他们某些方面出了问题。

这对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