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宇自控系统工程实施方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388032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71.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楼宇自控系统工程实施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楼宇自控系统工程实施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楼宇自控系统工程实施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楼宇自控系统工程实施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楼宇自控系统工程实施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楼宇自控系统工程实施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楼宇自控系统工程实施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楼宇自控系统工程实施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楼宇自控系统工程实施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楼宇自控系统工程实施方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楼宇自控系统工程实施方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楼宇自控系统工程实施方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楼宇自控系统工程实施方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楼宇自控系统工程实施方案.docx

《楼宇自控系统工程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楼宇自控系统工程实施方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楼宇自控系统工程实施方案.docx

楼宇自控系统工程实施方案

楼宇自控系统工程实施方案

1.1工程施工

1.1.1弱电信息系统工程总体实施流程

1.1.2现场项目组人员任务分解

1.1.3

阶段

责任

部门

施工准备阶段

施工阶段

完工阶段

项目经理

负责组织与土建及其他施工单位的施工前协调工作;

负责制定施工计划;

建立项目各项管理制度;

审定各分管经理制定的文件;

控制工程成本,合理管理项目资金运转;负责重要文件的签署;合理调配资源;

解决施工中产生的重要问题;

协调与业主、监理的关系;

控制全面的质量工作;

负责组织工程验收;

组织与业主的竣工移交工作;

现场经理

负责选择优秀的施工队;

制定施工规范;

准备施工所需的设备及其他资源;

负责总体施工进度计划和月计划的控制,保证各组团施工的协调;

解决施工中产生的纠纷,协调与施工单位的关系;

对出现的重要问题即使汇报项目经理;

审核各组团提交的竣工施工资料,编制竣工报告,并交项目经理审定;

参与竣工验收及移交工作;

技术设计

图纸设计文件审定;

参与制定项目管理制度,制定施工技术方案;

负责组织与施工队长的技术交底工作;

负责组织设计优化;

负责指导项目检验实验,审定技术保证资料;

解决施工中出现的重要技术问题;

对设计更改申请进行审定,并交业主审核;

负责审定系统调试计划;

指导系统调试;

参与组织工程验收;

审核竣工技术资料,并提交项目经理;

施工队长

组建精干的施工队伍;

参与技术负责人组织的技术交底,并同时与施工员作技术交底;

对施工员进行施工前的培训;

负责组织分阶段施工,合理安排施工人员作业;

监督施工质量;

负责组织对不合格项的整改;

对质量记录进行审核;

负责移交施工质量记录;

负责工程施工方面的交接;

参与工程竣工自检及第三方检验,并组织整改;

1.2工程技术资料整编

1.2.1施工准备文档管理

1)设计文档的管理

在施工人员进场前,设计人员要完成方案的深化设计,包括系统图、系统拓扑图、系统设备连线图、系统布线方案等工作的完成。

这些设计文档的完成是工作顺利实施的基础。

2)合同文档的管理

合同文档的内容是对项目的所有售前工作的总结与界定。

在合同文档中,对于工程实施影响最大的是工期与设备供应清单两部分。

这两部分是工程实施的基本依据和要求,也是工程验收的标准之一。

因此工程实施过程中的合同管理,其最重要的工作是保证工程按照合同规定的要求顺利实施。

1.2.2施工过程文档管理

1)管理要求

A)即时确认与存档

在目前的现实条件下,工程文档的书写是很不规范的,因此,项目经理人员必须向过程文档的发出方确认该文档的内容和有效性。

由于施工现场的工作条件比较艰苦,环境也比较恶劣,来往人员也比较复杂,因此,过程文档在签收后,必须要立即存档,并保存好原件。

B)即时处理

收到过程文档的同时,也要根据其中涉及的问题及时给出处理意见,在可能的情况下要立即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C)及时回复

工程过程文档一般是有针对性的工程指令、通知等,其涉及的内容往往很重要,因此,在及时采取相关措施的同时,还要根据进展情况及时向有关各方回复处理结果,以便互相协调工作。

2)变更中的文档管理

更改文件时,应当考虑由于文件某一部分的更改可能对其他部分产生的影响。

应当对文件进行标记,以便证明它们是受控文件还是非受控文件,是最新的还是作废的文件。

1.2.3竣工验收文档的管理

1)凡要交工的材料/设备质量证明文件、合格证、试验报告等规格不符合A4纸型者,一律粘贴在或复印在A4纸型上后归档。

2)竣工技术资料书写,一律用钢笔或碳素笔,不可使用圆珠笔、铅笔或复写纸。

也可以用计算机打印。

3)系统工程办理中间交接(验收)后,应在一个季度内整编好竣工技术资料。

按照监理单位、建设单位顺序审改,备质量监督站检查。

4)竣工图编制要求:

●竣工图由施工企业负责整编。

●竣工图的折叠式样及规格,按国家科学技术档案案卷构成的一般要求(GB/T11822-89)、技术图纸的折叠方法(GB/0609-89)执行,图签外露。

●竣工图编制完后,必须逐张加盖竣工图章。

竣工图章采用国家档案局国档发(92)8号文件的规定执行,有关设计变更的竣工图,应加盖“此处有变见变更——号”及“说明”印章。

●变更不多的图纸,可将变更部分用碳素笔、墨水笔绘制在蓝图缝隙部位。

●设计图平面变更,结构重大变更应以设计单位重新绘制图纸为准。

●竣工图章要求盖在图签的上方,若上方无空位,则可盖在图纸背面。

●竣工图样一律采用蓝图,不准用复印图、白图上交。

5)竣工技术资料组卷的质量和要求:

总的要求是字迹清晰,书面(图画)清楚,如实反映工程面貌,技术数据标准、可靠,图物相符,签字、盖章齐备。

1.3主要分项工程施工方案和技术措施

1.3.1工艺流程

 

1.3.2线缆敷设

1、线缆的搬运、检查和保管

线缆的搬运时,要注意切不可使线缆碰撞受到机械损伤。

搬运时应慢慢吊上或放下,在车上应安放牢固卸车时不能从上直接推上,避免损伤线缆,短距离可以滚动线缆盘搬运。

但地面应平整,不能有石块等杂物,滚动方向就是使线缆匝紧的方向。

新到的线缆要做好检查,核对规格、型号、数量,应与设计图纸相符,并应随带产品合格证及检测报告。

外观检查线缆应过完好,然后编号放到安全的地方加以保管。

线缆敷设前的准备工作

敷设前的准备工作有:

制定敷设计划,列出线缆清单,准备必要的机具。

将需用的线缆必要时还需进行预试。

根据线缆的重量、长度、施工方法,来确定施工人数。

敷设时统一指挥、协调一致,搞好通信联络员,确保安全施工。

线缆在敷设前应会同业主对线缆进行检查,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核对线缆的型号规格长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2)线缆必须有出厂合格证;

(3)对线缆进行外观检查,线缆不应有机械损伤、扭曲或有急弯的地方。

外表绝缘及护套层应完好,线缆封头应完好。

线缆敷设一般工艺要求

(1)线缆敷设应做到横竖成行,引出方向一致、弧度一致、相互间的距离一致,避免交叉压叠,达到整齐美观。

(2)线缆出入建筑物、井道、沟道、线缆穿过楼板、墙壁或线缆有可能受到机械损伤的地方都要穿保护管。

(3)在线缆的两端、转角处、线缆的中间接头都要挂标志牌,牌上注明线缆编号规格、型号等。

(4)线缆在水平段的两端,垂直段落的所在支点上,线缆转角弯头的两侧,线缆终端颈部、中间接头的两侧都要用线缆卡子固定。

(5)敷设线缆时,线缆的最小弯曲半径必须符合规范要求。

(6)控制线缆不允许有中间接头。

(7)线缆敷设时不可接得过紧,应适当有一些余度以免使用线缆承受拉力。

2、隐蔽工程记录

根据辅助布管、穿线的施工过程,在图纸上详细进行隐蔽工程记录登记,以备日后维修检查。

3、系统布线损耗控制

各机柜布线均应按图计算各点位大致长度,并据此进行每箱线缆的分配,线缆布置到位后,应将剩余线缆长度进行测量并做好标志,以供以后相应线缆的敷设。

参照图纸对前端的所有点到位情况进行详细检查,看是否有被接掉、割断现象;

检查所有线路的标签是否正确、缺失;

用专门测试仪表对所有线缆进行断路、短路的测试;

4、管线路清洗测试

清扫管路:

穿线工作一般是要土建地坪和粉刷工程结束进行。

为不伤信导线,穿线前,应先清扫管路,以便除去残留的灰土和水分。

5、管内线缆的敷设

将管子端部安上塑料管帽或护线套,再进行穿线。

管帽与护线套作用相同,可以防止穿线过程或运行时,各种原因引起的振动造成电线被管口擦伤。

过路箱管口的护圈应在穿引线钢丝时或做引线接头时套入,护圈规格要与管径相配,套在管口要敲紧。

6、穿线要求

在安装过程中需要考虑的部分重要问题包括:

(1)线缆拉伸张力

不要超过规定的线缆拉伸张力。

张力过大会使线缆中的线对绞距变形,严重影响线缆抑制噪音(NEXT、FEXT 及衍生物) 的能力,及严重影响线缆的结构化回波损耗,这会改变线缆的阻抗,损害整体回波损耗性能。

此外,这可能会导致线对散开,可能会损坏导线。

(2)线缆弯曲半径

避免线缆过度弯曲,因为这会改变线缆中线对的绞距。

如果弯曲过度,线对可能会散开,导致阻抗不匹配及不可接受的回波损耗性能。

另外,这可能会改变线缆内部4 个线对绞距之间的关系,进而导致噪声抑制问题。

各线缆制造商都建议,线缆弯曲半径不得低于安装后的电缆直径的8 倍,即弯曲半径应大于50 毫米。

最关键区域是配线柜,应避免为保持布线整洁,将线缆压得过紧、弯曲过度。

(3)线缆压缩

避免使线缆扎线带过紧而压缩线缆。

线缆过紧会使线缆内部的绞线变形,影响其性能,一般会使回波损耗更明显地处于不合格状态。

较好的方法是保证在使用线缆扎线对把电缆捆在一起时,没有出现任何线缆护套变形的情况。

在配线柜中应使用挂钩和环形线缆扎线带。

(4)线缆打结

在从卷轴上拉出线缆时,要注意线缆有时可能会打结。

如果线缆打结,应该视为线缆损坏,应更换线缆。

(5)成捆线缆中的线缆数量

在任意数量的线缆以很长的平行长度捆在一起时,具有相同绞距的成捆线缆中不同电缆的线对电容耦合(如蓝线对到蓝线对),会导致串扰明显提高。

消除外来串扰不利影响的最佳方式是最大限度地降低长并行线缆的长度,以随机方式安装成捆线缆。

(6)线缆护套剥开

在线缆端接点上,在端接后从外皮到IDC 露出的线对必须保持到最小。

通过使剥开的护套长度达到最小,这保证了可以保持线缆内部的线对绞距,以实现最有效的传输通路。

(7)线对散开

在线缆端接点,应使线缆中的每个线对的绞距尽可能靠近IDC。

不得低于ISO 和TIA 超五类布线标准规定了线对散开的长度(13 毫米)。

在触点和环导线顺序发生错误的端接点上,增加一对绞线要好于去掉一对绞线,以保证与相关IDC 对齐。

7、箱体安装

安装方式采用明装,暗装盘柜内的一次、二次回路均应接线正确,牢固可靠,并有规律地按顺序排列,不得任意歪斜交叉。

箱体应固定牢固保持平直标高统一,进出线位置准确,箱距地一般为1.4M,具体视现场情况。

1.3.3楼宇自控系统

1.安装前的环境检查

1)在现场设备安装前,设备机房、设备安装部位的土建、基本装修应基本完工,且不再进行大范围的装修工序。

设备机房应具备照明、供电条件及防盗保安措施。

2)在中央控制管理机及网络通讯设备安装前,中央控制室的土建和机房装饰工程应已完工,现场满足无尘、防盗要求,并提供必要的照明、供电条件。

3)楼宇自控设备通电调试前,受控机电设备应已完成其单体调试,并能现场手动正常运行。

2.施工前的设备检验

1)设备外形完整,内外表面漆层完好。

2)设备外形尺寸、设备内主板及接线端口的型号、规格符合设计规定。

3.设备及线缆安装方法

A.仪表与设备的基本安装方法

1)仪表测点的开孔位置应按照设计图纸的规定选择,无具体规定时按照下列规定进行:

◆仪表测孔位置应选择在管道的直线端上,测孔应避开阀门、插头、三通、大小头、挡板、手孔等局部构件。

◆安装取源部件时,不得在焊缝及其边缘上开孔和焊接。

◆压力测孔与温度测孔在同一管段上时,压力测孔应选择在温度测孔上游侧。

◆测量仪表应安装在最能代表被测介质的参数位置。

2)仪表及设备在安装和使用前应进行调教。

3)仪表和设备应安装在便于检修的位置,尽量避免安装在振动、潮湿、易受机械损伤、有强磁场干扰和有强腐蚀性气体的地方。

如无法避免时,应有相应的防护措施。

4)仪表的接线盒口宜朝下。

5)安装的仪表和设备不能使其承受外来机械应力。

6)仪表和设备安装时,不应承受冲击及振动,安装应牢固,标牌上的文字及端子编号等朝向应易于观察。

7)仪表外壳上的箭头方向应与被测介质的流向一致。

8)仪表应与建筑设备同时安装。

在建筑设备的水系统清洗时,先将仪表拆下。

但在进行压力实验时,应将仪表和建筑设备水系统一齐进行试验。

B.温、湿度传感器

1)室外型温、湿度传感器不应安装在阳光直射的位置,远离有较强振动、电磁干扰的区域,其位置不能破坏建筑物外观的美观与完整性,室外温、湿度传感器应有防风防雨护罩。

2)室内型温、湿度传感器应尽可能远离窗、门和空调出风口的位置,如无法避开则与之距离不应小于2M。

3)并列安装的室内型温、湿度传感器,距地高度应一致,高度差不应大于1mm,同一区域内高度差不应大于5mm。

4)风管型温、湿度传感器应安装在风速平稳,能反映风温和湿度的位置。

安装位置应避开风管死角的位置和蒸汽放空口位置。

5)风管型温、湿度传感器应在风管保温层完成之后安装。

安装位置应选择在便于调试、维修的地方

6)水管型温度传感器的开孔与焊接工作,必须在工艺管道的防腐、衬里、吹扫和压力前进行。

其安装位置应避免在焊缝及其边缘上开孔和焊接。

7)水管型温度传感器的感温段大于管道口径的二分之一时,可安装在管道的顶部。

如感温段小于管道口径二分之一时,应安装在管道的侧面或底部。

8)温度传感器至DDC之间的连接应符合设计要求,应尽量减少因接线引起的误差,对于镍温度传感器的接线电阻应小于3Ω。

1KΩ铂温度传感器的接线总电阻应小于1Ω。

C.压力、压差传感器及压差开关

1)风管型压力、压差传感器应在风管的直管段,如不能安装在直管段,则应避开风管内通风死角和蒸汽放空口的位置。

安装位置应便于调试、维修。

2)风管型压力、压差传感器的安装应在风管保温层完成之后。

3)水管型、蒸汽型压力与压差传感器的安装开孔与焊接工作必须在工艺管道的防腐、村里、吹扫和压力试验前进行。

传感器不宜安装在管道焊缝及其边缘上,开孔及焊接处。

4)水管型、蒸汽型压力、压差传感器的直压段大于管道口径的三分之二时可安装在管道顶部,小于管道口径三分之二时可安装在侧面或底部和水流流束稳定的位置,不宜选在阀门等阻力部件的附近、水流流束死角和振动较大的位置。

5)当同一位置需安装温度或湿度传感器时,压力、压差传感器应安装在温、湿度传感器的上游侧。

6)安装压差开关时,宜将薄膜处于垂直于平面的位置。

7)风压压差开关的安装应在风管保温层完成之后。

安装位置应便于调试、维修,并避开蒸汽放空口。

8)风压压差开关不应影响空调器本体的密封性。

压差开关线路应通过软管与压差开关连接。

D.流量仪表及水流开关

1)测量及压力仪表的测孔应选择在介质流速稳定、管道截面速度均匀处。

安装位置应便于维修并避免管道振动。

2)差压计或差压变送器正、负压室与测量管路的连接必须正确。

3)水管电磁流量变送器上游侧应有直管段,长度为介质管道管径的10倍,下游直管长度不少于5倍管径。

若变送器前后有阀门和管道缩径、弯管等影响流量平稳的设备,则直管段的长度还需相应增加

4)当水管流质可能产生逆流时,流量变送器后面装设止逆阀。

5)当安装位置附近有测压点或测温点时,流量变送器应装距测压点(3.5—5.5)倍的位置;测温应设置在下游侧,距流量传感器(6—8)D。

6)电磁流量计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流量计、被测介质及工艺管道三者之间应连成等电位,并应接地;

◆在垂直的工艺管道上安装时,被测介质的流向应自下而上,在水平和倾斜的工艺管道上安装时,两个测量电极不应在工艺管道的正上方和正下方位置;

◆口径大于300毫米时,应有专用的支架支撑;

◆周围有强磁场时,应采取防干扰措施。

7)水流开关的安装开孔与焊接工作,必须在工艺管道的防腐、衬里、吹扫和压力试验前进行。

8)水流开关不宜安装在焊缝及其边缘上,开孔和焊接处。

水流开关应安装在水平管段上,不应安装在垂直管上。

安装位置应便于调试、维修。

E.电量传感器

电量传感器裸导体之间或者与其它裸导体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4mm,当无法满足时,相互间应绝缘。

电压互感器输入端不允许短路,电流互感器输出端不允许开路。

F.液位仪表

1)浮筒液面计的安装应使浮筒呈垂直状态。

其安装高度宜使仪表全量程的处为正常液位。

2)用差压计或差压变送器测量液位时,仪表,安装高度不应高于下部取压口。

G.电动调节阀

此类阀门由业主供货安装,安装中应注意下列事项:

1)阀体上箭头的指向应与介质流动的方向一致。

当有特殊要求时,应根据阀体设备安装说明进行。

2)安装用螺纹连接的小口径调节阀时,必须装有可拆卸的活动连接件。

3)执行机构应固定牢固,操作手轮应处在便于操作的位置。

有阀位指示装置的电动阀,阀位指示装置应面向便于观察的位置。

4)执行机构机械传动应灵活,无松动和卡涩现象。

当调节机构能随同工艺管道产生热位移时,执行机构的安装方式应能保证其和调节机构的相对位置保持不变。

5)电动阀的口径与管道通径不一致时,应采用渐缩管件;同时电动阀口径一般不应低于管道口径二个等级,并满足设计要求。

6)电动阀应垂直安装于水平管道上,尤其对大口径电动阀不能有倾斜。

电动阀一般安装在回水管上。

7)安装于室外的电动阀应适当加防晒、防雨措施。

8)电动调节阀安装时,应避免给调节阀带来附加压力,当调节阀安装在管道较长的地方时.应安装支架和采取避震措施。

H.电动风阀控制器

此类阀门由业主供货安装,安装中应注意下列事项:

1)风阀控制器与风阀门轴的连接应固定牢。

机械机构开闭应灵活,无松动或卡涩现象。

2)风阀控制器安装后,风阀控制器的开闭指示位应与风阀实际状况一致,风阀控制器宜面向便于观察的位置。

3)风阀控制器应与风阀门轴垂直安装,垂直角度不小于85度。

4)风阀控制器的输出力矩必须与风阀所需要的相配,符合设计要求。

5)风阀控制器不能直接与风门挡板轴相连接时,则可通过附件与挡板轴相连,但其附件装置必须保证风阀控制器旋转角度的调整范围。

I.现场分站及中央控制室设备的安装

1)安装前,土建、空调、电气工程应已全部完工。

2)仪表盘(操作台)型钢底座的制作尺寸,与仪表盘(操作台)相符,其直线度允许偏差为每米1毫米,当型钢底座的总长超过5米时,全长允许偏差为5毫米。

3)仪表盘(操作台)的型钢底座安装时,其上表面应保持水平,水平方向的倾斜度允许偏差为每米1毫米,当型钢底座的总长超过5米时,全长允许偏差为5毫米。

4)仪表盘(操作台)的型钢底座在二次抹面前安装找正,其上表面应高出地面。

5)仪表箱(板)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应垂直、平正、牢固;

◆垂直度允许偏差为3毫米;箱(板)的高度大于1.2米时,垂直度允许偏差为4毫米;

◆水平方向的倾斜度允许偏差为3毫米。

6)单独的操作面板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应垂直、平正、牢固;

◆垂直度允许偏差为每米1.5毫米;

◆水平方向的倾斜度允许偏差为每米1毫米。

7)成排的仪表盘(操作台)的安装,除应符合单独仪表盘(操作台)的要求外,还应符合下列要求:

◆相邻两盘(操作台)顶部高度允许偏差为2毫米;

◆当盘间的连接处超过两处时,其顶部高度最大允许偏差为5毫米;

◆相邻两盘(操作台)接缝处盘正面的平面度允许偏差为1毫米;

◆当盘间的连接超过5处时,盘正面的平面度最大允许偏差为5毫米;

◆相邻两盘(操作台)间接缝的间隙,不大于2毫米。

J.电缆及线管敷设方法

1)电缆(线)敷设前,应做外观及导通检查,并用直流500伏兆欧表测量绝缘电阻,其电阻值不应小于5兆欧;当有特殊要求时,应符合有关的规定。

2)线路应按最短途径集中敷设、横平竖直、整齐美观,不宜交叉。

3)线路不应敷设在易受机械损伤、有腐蚀性介质排放、潮湿以及有强磁场和强静电场干扰的区域。

当无法避免时,应采取保护或屏蔽措施。

4)线路不应敷设在影响操作,妨碍设备检修、运输和人行的位置。

5)当线路周围环境温度超过65℃时,应采取隔热措施;处在有可能引起火灾的火源场所时,应加防火措施。

6)线路不宜平行敷设在高温工艺设备、管道的上方和具有腐蚀性液体介质的工艺设备、管道的下方。

7)线路与绝热的工艺设备、管道绝热层表面之间的距离应大于200毫米,与其他工艺设备、管道表面之间的距离应大于150毫米。

8)架空敷设的线路从户外进入室内时,应有防水措施。

9)线路的终端接线处以及经过建筑物的伸缩缝和沉降缝处,应留有适当的余度。

10)线路不应有中间接头,当无法避免时,应在分线箱或接线盒内接线,接头宜采用压接;当采用焊接时应用无腐蚀性的焊药。

补偿导线宜采用压接。

同轴电缆及高频电缆应采用专用接头。

11)敷设线路时,不宜在混凝土梁、柱上凿安装孔,在防腐蚀的厂房内不应破坏防腐层。

12)线路敷设完毕,应进行校线及标号,并按第1条要求测量绝缘电阻。

13)测量线路绝缘电阻时,必须将已连接上的仪表设备及元件断开。

14)其余电缆线路及管线槽敷设方法按GB50168的有关要求执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