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幕墙节点设计100忌创新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7389538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86.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幕墙节点设计100忌创新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建筑幕墙节点设计100忌创新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建筑幕墙节点设计100忌创新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建筑幕墙节点设计100忌创新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建筑幕墙节点设计100忌创新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建筑幕墙节点设计100忌创新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建筑幕墙节点设计100忌创新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建筑幕墙节点设计100忌创新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建筑幕墙节点设计100忌创新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建筑幕墙节点设计100忌创新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建筑幕墙节点设计100忌创新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建筑幕墙节点设计100忌创新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建筑幕墙节点设计100忌创新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建筑幕墙节点设计100忌创新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建筑幕墙节点设计100忌创新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建筑幕墙节点设计100忌创新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建筑幕墙节点设计100忌创新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建筑幕墙节点设计100忌创新Word文件下载.docx

《建筑幕墙节点设计100忌创新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幕墙节点设计100忌创新Word文件下载.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建筑幕墙节点设计100忌创新Word文件下载.docx

  2.2自攻钉连接

  自攻钉连接是一般的连接或定位连接,作为结构连接,其可靠性较差。

  2.3钢铝型材混合使用(铝包钢)

  方钢管内表面不易实现喷丸处理,热镀锌时容易出现质量问题,导致抗腐蚀性能低下;

钢铝配合间隙应比较严密,否则不能达到共同受力,给防止出现双金属电化学腐蚀造成困难。

  2.4短压盖

  明框幕墙采用压盖压接,一方面便于实现等压腔,另一方面可以与扣盖实现卡接。

采用不连续的压盖(短压盖),虽然可以降低成本,但会出现玻璃不平、等压腔无法形成等问题。

  2.5横梁立柱间连接件采用两点连接

  幕墙横梁常常会出现“耷拉头”现象,其原因可能有:

(1)横梁承载力不满足要求;

(2)横梁和立柱的连接比较薄弱,比如横梁立柱间的连接件采用两个螺栓(钉)连接,由于其抗扭性能比较差,导致幕墙横梁发生扭转。

  2.6大截面装饰条无滴水线

  大截面装饰条上表面会有积灰,如果不设置滴水线,会造成幕墙表面出现较多流痕。

如果在装饰条前端设置滴水线,能有效避免水和灰尘混合流到幕墙表面。

  2.7装饰盖与活卡口配合

  装饰盖应与挤压型材的卡口相连接,这种卡口尺寸固定、精度较高,能够实现可靠的连接。

通过螺钉连接后形成的卡口精度达不到要求,连接不可靠。

  2.8开启腔未设置热密线

  热密线在节能铝合金窗的设计中有较广泛的应用,但在建筑幕墙的开启腔内应用较少,导致幕墙开启部位节能效果低下。

  2.9隐框幕墙采用非定距压板

  隐框幕墙和半隐框幕墙通常采用压板(压块)传力,其间距一般不大于300mm,有定距和非定距压板两种。

定距压板通过连接螺栓紧固后其压接间隙比较固定,对玻璃面板副框的压紧力比较一致,便于吸收结构和温度等变形,减少摩擦噪音,并且能够避免因压块压得不均造成玻璃面板出现影像畸变现象。

  2.10假明框隐框未按隐框幕墙进行设计

  假明框通常在隐框幕墙的接缝处加装一个装饰条,起到明框幕墙的装饰效果。

这种结构应采用隐框幕墙的设计方法设计中空玻璃和结构胶,即第二道密封胶应采用硅酮结构胶密封。

如果采用聚硫胶作为中空玻璃的第二道密封,尽管不一定在紫外线照射下破坏,仍然存在不安全的因素。

  2.11隐框中空玻璃下部无托板

  中空玻璃结构胶长期承受剪力,对结构胶使用寿命不利,因此JGJ02中要求在玻璃下部应设置托板。

该托板与横梁直接连接比较合理,可以设计成卡接或螺栓连接;

采用螺栓与玻璃组件的副框连接可能会影响结构胶的打注,存在质量缺陷,建议慎用。

  2.12隔热条承受剪力

  隔热条在隔热型材中起到结构传力、降低热量传递的作用,被幕墙型材广泛采用。

穿条式结构形式,采用复合生产线将隔热条和铝合金型材强制压合。

因此在隔热条与铝合金型材压合部位有冷作硬化现象,甚至存在一些微观裂纹缺陷。

如果幕墙的横梁采用隔热型材,应采取构造措施,避免隔热条承受剪力,防止隔热条与铝合金型材连接部位发生破坏。

一般采用托板或采用较强一侧铝合金型材承受玻璃重量。

  2.13挂钩式开启扇挂接处防脱设计存在缺陷幕墙开启窗通常采用上悬结构,但因为设计存在缺陷,工程中经常出现掉扇现象,个别工程在关闭状态下掉落的几率更高。

主要原因是这些工程没有防脱设计,或挂钩防脱设计不合理,或挂钩的搭接深度不够,或挂接处型材壁厚太薄。

  2.14钝角部位未采用弧型压接

  采用传统的定距压板不能满足压接需要,应采用角度可调的连接构造。

  2.15不可变玻璃槽口

  型材设计时,要考虑施工时的可操作性,采用可变槽口能够进行微调,且安装方便,因此尽可能不采用固定式玻璃槽口。

  2.16开缝小单元水平无限位

  小单元面板挂接形式应用较广,其插接深度应达到要求,工程中时有掉扇的事故发生,对于开缝小单元,由于没有密封胶定位,应采取构造措施进行定位,否则框扇间插接可能失效,存在安全隐患。

  2.17边部外漏的中空玻璃二道密封胶未用结构胶

  中空玻璃应采用双道密封胶密封,隐框、半隐框、假明框和点支承中空玻璃面板的二道密封胶应采用硅酮结构胶密封,以便能够可靠传力、提高中空玻璃抗紫外线照射能力,其宽度应通过结构计算确定。

聚硫胶抗紫外线照射能力较差,因此采用聚硫胶进行第二道密封的中空玻璃,不能用于上述中空玻璃。

一些工程由于将聚硫胶作为第二道密封材料,发生大批量外片玻璃掉落现象,成为幕墙工程严重的安全隐患。

  2.18中空玻璃大小片

  中空玻璃采用大小片构造,在一些应用中具有一些优势,尤其可以为型材的设计提供更多的空间,但也存在很多不足:

(1)不便采用机械注胶;

(2)传力途径不合理,甚至可能导致玻璃间发生相对位移,最终导致中空玻璃漏气失效;

(3)还有一些工程大小片中空玻璃间层部位未用结构胶。

关于大小片的计算也存在一些争议,主要是在荷载分配方面,设计时应多加注意。

  2.19开启扇中空玻璃“大盖帽”

  “大盖帽”是大小片中空玻璃的极端形式,在一些开启扇的设计中有所应用,这种设计大片玻璃一旦破裂会导致小片玻璃失去连接而脱落。

  2.20中空玻璃中空层不合理,出现贴服、干涉等现象

 

面积较大中空玻璃,采用9mm中空层可能会出现吸附现象,因此中空层的尺寸应根据构造要求和热工要求综合确定。

  2.21钢化玻璃磨砂处理

  经过磨砂处理的钢化玻璃,不管在钢化之前还是之后,均会破坏玻璃表面的应力分布,极易诱发玻璃的自曝,经磨砂处理的点支承玻璃危险性更大。

狭长玻璃不宜采用短边支承。

  2.22玻璃强迫安装

  玻璃的弯曲强度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下降,原因是玻璃表面的微裂纹会持续扩展,因此幕墙设计时,应使玻璃在自由的状态下工作。

但实际工程中,确有玻璃在不必要的永久荷载作用下工作,例如强迫安装、压接密封等。

北京某工程即采用压接密封的结构,玻璃破裂概率较高,值得吸取教训。

  2.23变形缝设计不合理

  变形缝设计是一个难点,建筑师不能接受发生变形后有些构件或面板可以破坏的设计原则,因此变形缝应能够吸收变形(包括支承结构的变形、荷载作用、温度作用和地震作用),并且不能降低该部位的物理性能,如气密性、水密性、抗风压和保温性能等性能。

  2.24无擦窗机连接设计

  建筑物清洗需要擦窗机,但遗憾的是很多工程的擦窗机并没有真正的发挥作用,一方面可能是管理问题,毕竟请专业的队伍清洗幕墙更为省事,另一方面擦窗机存在一定的风险,尤其在风比较大的时候,无法与幕墙相对固定,即没有擦窗机连接设计。

在我国第一个幕墙工程长城饭店,有永久的燕尾槽供擦窗机使用,即安全又便捷。

  2.25落地式幕墙楼板上800mm以下未采用夹胶玻璃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和《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对临空窗如何采用栏杆作出了规定,针对幕墙,一般采用在800mm位置处设置横梁,该横梁和楼面间采用夹层玻璃可以通过审查。

  2.26层间防火与玻璃直接密封

  在GB50210《建筑装饰装修工程验收规范》、JGJ/T139《玻璃幕墙检验方法标准》中对幕墙的防火封堵有明确规定,当玻璃跨越层间封堵时,会有层间防火封堵与玻璃直接接触的设计,规范不允许,实际也存在问题。

玻璃在250℃左右可能会炸裂,火焰直接对上一层幕墙构成威胁。

因此设计时应避免玻璃跨越层间封堵,要确保玻璃炸裂,火焰上不去;

封堵应严密,并防止串烟。

  2.27超高层幕墙无室内拆装设计

由于钢化玻璃不可避免的自曝,会使得更换玻璃的现象更为普遍。

但对于超高层建筑或很难进行更换作业的建筑,按常规作业方法很难实施更换。

如果在幕墙构造设计时采用室内即可更换面板的构造,无疑会提高更换作业的安全性,更能确保幕墙的质量。

  2.28后置埋件焊接作业

  在化学栓附近进行焊接作业,会较大幅度削弱化学栓的承载力,因此应尽量避免焊接作业或采取适当的焊接工艺避免对化学栓造成较大的影响。

  2.29内通风双层幕墙强排风与空调不协调

内通风双层幕墙设有独立的强制排风系统,应该与中央空调等结合设计,如果出现不协调的情况,将很难处理,当然更不能用空调通风系统取代强制排风系统。

  2.30双层幕墙气流短路

  外通风双层幕墙的通风方式很多,但不能出现气流短路现象,即下一个热通道排出的气流不应直接进入上一个热通道。

  2.31双层幕墙未设过滤装置或防虫网

  双层幕墙的主要特征之一是具有热通道,通过合理设计热通道内空气的有序流动实现优良的热工性能。

为保证空气的清洁,内通风双层幕墙应设置海绵过滤网,外通风幕墙应设置防虫网。

  2.32外遮阳系统的误用

  外遮阳不适用于风沙较大地区。

  2.33中空玻璃内置光伏组件

  在阳光照射下,中空玻璃内温度能够达到80℃,光伏组件尤其是晶硅光伏组件,在80℃以上环境中发电效率会大大降低。

  2.34光伏系统在玻璃组件间的胶缝内走线

  光伏组件导线连接应按建筑电气工程相关规范的要求进行敷设,并应便于维护和维修,不可在胶缝内走线。

  2.35光伏系统标志要求不清

  光伏组件、接线箱、逆变器、蓄能器和并网设备等附件、设备没有带电警示标志,不符合标准的强制性规定。

  2.36普通EVA的误用

  EVA热变形较大,耐久性较差,在幕墙中应避免使用,目前在一些光伏组件内有一定应用。

但是幕墙玻璃组件与其他非建筑用玻璃组件不同,幕墙对耐久性的要求更高,因此应避免在幕墙玻璃组件中使用EVA。

  3单元幕墙

  3.1挂点无水平定位

  单元幕墙挂点是幕墙结构传力的基础,因此不能掉以轻心。

通常存在三种设计缺陷:

(1)挂点强度设计差,尤其是抗负风压承载力不能满足需要。

实验中发现,一些挂件在负风压下发生破断,承载力达不到要求;

(2)全部挂点可滑动,整个单元无横向定位;

(3)挂接深度不够,有出槽危险。

关于挂点应掌握的设计原则:

(1)挂接强度应能满足传力要求;

(2)能进行三维调节,调节后将一个点与主体结构相对固定,另一个点可以水平滑动,这样即有准确的定位,又可以通过滑动伸缩吸收结构、温度等原因引起的变形;

(3)调整量应足够,各个方向上不小于20mm;

(4)挂接深度一般不小于15mm;

(5)能有效吸收正常工作时的变形,并不产生噪音。

3.2气密线不共面

  单元式幕墙采用等压原理(雨幕原理或雨屏原理)进行设计,在气密线与水密线之间有空腔,称为等压腔。

对一个单元来说,其四周的等压腔可能是相通的,个别横滑结构,采用打胶的办法按单元横向密封,那么至少有三边的等压腔是相通的。

气密线是最后的防线,如果断开会造成渗漏,因此,如果单元的横向和纵向型材的气密线不共面,将会存在永久的孔洞,是造成水和气渗漏的隐患。

  3.3单元板块内部面板与框架直接采用结构胶粘接

  “不能现场打注硅酮结构胶”是大家的共识,也是规范的强制规定,单元板块内部面板与框架直接采用结构胶粘接可以在具备条件的室内打胶环境中完成,没有问题。

可是如果工程中玻璃板块需要更换,这种结构就必须在现场打注结构胶,如果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不具备,胶缝质量无法得到保证,因此需要从构造设计上解决这个问题。

  3.4气密线、水密线采用对接胶条

  采用胶条对接、胶条插接进行密封的单元幕墙系统,密封效果欠佳,这类系统对幕墙施工质量要求较高:

(1)需要安装时比较精确;

(2)对接部位需要压紧,否则如果压力不够或土建施工误差偏大,将无法实现密封;

而插接胶条应当居中,否则也会导致渗漏问题;

(3)需要设置独立的传力构件传递荷载。

试验表明这类结构的幕墙渗漏可能性较大,工程中慎用。

  3.5水密线全封闭

  除非采用竖料实现内部排水,水密线不得全部密封,应设置排水孔,且排水孔部位应采用海绵等封堵,防止雨水倒灌。

  3.6大跨距型材采用开口断面

  开口薄壁型材在挂点的安装方面比较方便,相对来说,也比较经济,但其安装时精度也不宜得到保证,承载力也不如箱型断面。

  3.7封边、收边部位未形成等压腔

  单元幕墙通常四边等压腔是连通的,至少有三边是连通的。

封边未形成等压腔将导致:

(1)型材端口将不密封;

(2)结构传力将会受到影响,没有公料、母料相配,使得型材总断面变小,且无法插接传力。

  3.8圆弧插接和单胶条插接

  单元幕墙采用圆弧插接方式,能比较好的满足建筑立面要求,但设计不好,可能会造成渗漏。

单胶条插接比较常见,密封效果稍差,尽量采用双胶条。

  4点支承式幕墙与全玻璃幕墙

  4.1索结构未采用拉力保护器

  通常采用点式幕墙实现不同基础的建筑物之间的联系,形成连续的美学概念;

近年来,单层索网结构的应用也逐渐广泛。

这类结构中的拉索轴向刚度较大,如果结构或支座发生较大位移,其内力会有很大升高,甚至会造成拉索破断,因此需要采用保护器(弹簧补偿器)进行补偿,以便吸收支座在常规条件产生的变形;

在地震等极端条件下,如果变形很大,保护器内预设的构件可以发生断裂破坏,但是仍然要发挥作用,保证系统不至于坍塌崩溃,具有剩余强度。

  4.2大跨屋面与立面幕墙未采用柔性连接缝

  大跨屋面可能会产生较大的变形,采用通常的构造一般无法满足要求,一般有以下方案:

  

(1)采用连杆机构传力和吸收变形,采用风琴橡胶板进行密封;

(2)采用长圆孔,但调节量有限。

  4.3支承点的热桥问题

  四角支承、边部点支承的构件是点支承幕墙的主要传力构件,也是该类幕墙的热桥,处理不当会出现结露现象,采应取构造措施予以避免。

  4.4玻璃肋与面板对缝

  这种设计方法将玻璃肋与面板的薄弱部位放在同一平面,更容易出现问题,如果错开,能起到相互的补偿作用。

并且玻璃肋拼接的螺栓数量为每端两个为宜,超过两个可能带来其他问题。

  4.5点支承用玻璃肋不夹胶

  点支承玻璃肋是结构构件,目前积累的经验不多,在GB/T21086-2007《建筑幕墙》中,没有给出玻璃肋挠度限值要求。

但在实际应用中,常有玻璃肋不夹胶的设计,作为玻璃结构,必须具有可靠性,因此必须采用夹层玻璃。

在采光顶中即玻璃梁,也是采光顶工程设计的难点,在已经报批的《采光顶与金属屋面工程技术规程》中也未对玻璃梁做出规定,幕墙设计时应当谨慎。

  4.6正负风压承载力相差较大的支承结构

  建筑幕墙的支承结构应能承受正负风压作用,一些结构可能正压方向承载力较好,负风压方向则较差,工程中尽量避免采用,尤其在负风压起控制作用的部位。

如果采用预应力的方法能够获得可靠的结构体系,也应定期进行检查,避免出现安全问题。

  4.7平面桁架无平面外支承

  大跨度平面桁架在幕墙中有较多应用,对这些结构应进行侧向失稳验算,必要时增加侧向支承,避免侧向失稳,提高结构的可靠性。

  4.8重力索缺失

  重力索在点支承幕墙中有较多应用,近年来的设计趋于废掉重力索,这是个误区。

一些结构采用重力索,不仅满足系统的传力要求,还有利用于固定面板的位置,减少连接点附近的面板所受的弯矩作用,从而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

  4.9玻璃肋侧向失稳

  玻璃肋侧向易失稳,对跨度较大的工程应采取构造措施进行加固,避免失稳。

  4.10吊挂高度不合理

  吊挂玻璃是玻璃重力传递比较合理的构造,因此一般工程均可采用,但会带来成本上的提高。

根据GB50210规定,玻璃高度超过4m时即要采用吊挂结构,过于苛刻。

一般来说可按表1进行设计:

  4.11吊挂玻璃重力传递不合理

  吊挂玻璃时,下部应悬空设计,以便吸收玻璃因结构、温度等原因产生伸长或缩短变形,不能采用垫块垫死。

  4.12吊挂全玻幕墙上下封口不传力

  全玻幕墙主要靠面板和玻璃肋传递荷载,因此玻璃肋上下两端应该固定,大面玻璃上下也要有相应构造处理,以便传递水平荷载。

  5石材幕墙

  5.1龙骨全焊接

  在JGJ133《金属与石材幕墙工程技术规范》中,横梁和立柱应采用螺栓连接,是强制性条文,不允许焊接,但工程中经常采用全部焊接的构造。

在技术层面:

焊接是可行的;

在法律层面:

焊接是必须禁止的。

从技术角度出发,横梁一端焊接,另一端螺栓连接是比较好的方案。

  5.2 

T型挂件和蝴蝶扣挂件

  这两种挂件在市场上的占有率比较高,价格便宜,平整度好。

但在安装完成后形成大片连续不可错动墙面,一方面维修更换困难,另一方面抗风振、抗地震性能较差,在汶川地震中也有失败的报道。

在GB/T21086-2007《建筑幕墙》中,已经明确“不宜采用”。

在振动台抗震试验中,也发现该类挂件的存在缺陷。

北京已将该类挂件列为强制淘汰产品。

  5.3开放石材悬空保温系统无抗风压能力

  由于石材面板间胶缝可能会对石材造成污染(硅油污染或吸灰污染),使一些建筑师宁愿设计开缝式石材系统。

如果按照JGJ133《金属与石材幕墙工程技术规范》的规定,保温材料与主体结构之间应留有50mm的空间,即保温材料悬空布置。

由于外层石材面板为开缝式系统,风压会部分地作用在保温材料上,即要求保温层应具有抗风压性能。

  5.4 

8MPa以下石材无加强构造

  在GB/T21086-2007《建筑幕墙》中规定:

弯曲强度标准值小于8.0MPa的石材面板,应采取附加构造措施保证面板的可靠性。

  5.5板块粘接

  石材面板不能采用粘接,应该采用机械连接,确保其耐久性和可靠性。

北京某工程粘接石材出现断裂现象,还有工程出现开胶现象。

  5.6使用朝天缝、错缝

  由于污染和曝晒等原因的影响,朝天缝更容易失效,除非建筑师强烈要求,尽量避免使用朝天缝。

错缝连接对石材面板的几何尺寸要求较高,同时挂接难度高,一般尽量不用。

  5.7 

SE挂件传力途径应明确

  SE挂件是比较成熟的挂接系统,但应设计好传力途径,否则仍然会出问题。

一般应采用下部两点,即S形挂件作为承载点,F形挂件不承受重力荷载,仅承受风载。

设计时应留有足够的间隙,即使石材面板发生沉降,F形挂件仍然不承受重力荷载。

  5.8短横梁

短横梁可以节省幕墙的材料用量,尤其对面板比较小的工程,效果比较明显,特别适合与轻质面板,如瓷板、陶板和千思板等,在石材幕墙的应用中,不值得推荐,会存在间隙调整困难,平面度差等问题,尽可能不用。

  5.9大面石材幕墙层间封堵问题

  2009年,TVCC大火给幕墙行业带来巨大的震动。

根据公安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发布的《民用建筑外保温系统及外墙装饰防火暂行规定》(公通字[2009]46号)的文件精神:

(1)建筑高度大于等于24m时,保温材料的燃烧性能应为A级。

(2)建筑高度小于24m时,保温材料的燃烧性能应为A级或B1级。

其中,当采用B1级保温材料时,每层应设置水平防火隔离带。

(3)保温材料应采用不燃材料作防护层。

防护层应将保温材料完全覆盖。

防护层厚度不应小于3mm。

”,大面石材幕墙采用B1级保温材料时,层间应进行封堵。

  5.10跨间短槽(斜钩)支承

  无论是相向还是相反的跨间短槽连接均不可靠,应避免使用。

  5.11面板与龙骨无横向定位

  与单元幕墙挂点一样,石材面板的挂接也应遵循一定的规则,四点之中应该有一点与龙骨相对规定,其余三点能够吸收温度变形,承受垂直幕墙表面的荷载。

  5.12面板厚度不满足标准要求

花岗岩面板厚度至少为25,其他石材GB21086有明确的规定,见表2。

一些业外人士开发的幕墙板材系统,在15mm厚的石材后部附加一些保温材料,或一些可靠性不高的支承构造,面板仍然为主要受力构件。

这种系统工程应用后,由于没有标准支持,无法进行验收,造成大量的浪费。

实践中,石材厚度不满足要求的工程,有些出现安全问题。

例如北京某工程采用20mm的红色洞石,还没有通过验收即破裂脱落;

广州某工程30厚红砂岩风化严重,出现破裂。

5.13伸缩缝不能传递弯矩

  采用角钢或槽钢制作的立柱,在伸缩缝部位应进行专门设计,否则不能传递弯矩。

  5.14 

h形挂件的保护套设计

  h形挂件是比较简单的一种挂件,在瓷板幕墙中有较为广泛的应用,一些设计为了防止滑动时产生噪音,并避免钢铝直接接触产生双金属接触腐蚀,在其搭接部位设置U形衬垫,由于设计不当,导致挂件承载部分壁厚大大削弱,存在安全隐患。

6金属板与人造板材幕墙

  6.1中间肋与边肋不生根 

  加劲肋应与面板可靠连结,金属平板中起支承边作用的中肋应与边肋或单层铝板的折边可靠连结。

支承金属面板区格的中肋与其相交中肋的连结应满足传力要求。

  金属板较薄,必要时应设置加强肋增加其刚度并保持板面平整。

作为面板的支承边时,加强肋是面板区格的不动支座,所以应保证中肋与边肋、中肋与中肋的可靠连结,满足传力要求。

一些工程中,中肋只考虑用作保证面板平整度,不作为面板支承边,此时,中肋只与面板连结,不与边肋或单层铝板的板边连结,中肋处于无支座的浮动状态,无法作为区格面板的支承边,此时,面板计算时不宜考虑中肋的支承边作用。

  6.2角片连接

  金属板的连接常见的有角片连接、定距压板连接和挂接等,角片连接构造比较简单,但不利于吸收温度变形,极易造成金属面板起拱或“塌腰”,影响建筑物外观。

因此尽量减少使用角片连接方式。

  6.3铝塑复合板无折边

  铝塑复合板边部不得直接暴露于室外,否则会出现脱胶现象。

  6.4面板保温存在热桥

  幕墙的保温通常有三种做法:

附墙保温、附板保温和悬空保温。

目前附墙保温应用最多,效果最好,悬空保温除在开缝系统中应用需要加强外,也是不错的选择。

附板保温由于存在热桥,应用不够理想,一般在单元式幕墙中较多采用。

  6.5大面板宜采用平整度较高的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