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旅游业.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390082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53 大小:186.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旅游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中国旅游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中国旅游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中国旅游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中国旅游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中国旅游业.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3页
中国旅游业.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3页
中国旅游业.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3页
中国旅游业.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3页
中国旅游业.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3页
中国旅游业.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3页
中国旅游业.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3页
中国旅游业.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3页
中国旅游业.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3页
中国旅游业.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3页
中国旅游业.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3页
中国旅游业.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3页
中国旅游业.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3页
中国旅游业.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3页
中国旅游业.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3页
亲,该文档总共5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旅游业.docx

《中国旅游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旅游业.docx(5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国旅游业.docx

中国旅游业

中国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

(征求意见稿)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对“两大战略基点”和“两大战略重点”做出了系统部署,并明确提出“积极发展旅游业”。

两大战略基点是科学发展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两大战略重点是把扩大消费需求作为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把推动服务业大发展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

《建议》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是指导我们深刻认识并准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科学制定旅游业“十二五”规划的战略依据。

旅游业是国民经济的战略性产业,资源消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

从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国际国内环境来看,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的深入发展,高速交通体系的快速完善,特别伴随着人均国民收入的稳步增加而持续增长的大众化和多样性消费需求,都为我国旅游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未来五年,也是国际旅游市场环境更加复杂,国内旅游发展方式转变任务更加繁重的五年,本次规划的战略目标是在科学分析形势的基础上,抢抓战略机遇,转变发展方式,以市场化为导向,提升产业发展的综合素质,加速推进我国旅游业在大众旅游新阶段又好又快地发展。

充分发挥旅游业在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惠民生等方面的积极作用,积极促进文化繁荣、人民素质提高和社会全面协调发展。

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与国际合作,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综合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进一步增强我国旅游业在世界旅游经济体系中的竞争力和话语权。

编制中国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要在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的指引下,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面向国民消费为主体的大众旅游市场,深化旅游资源,特别是都市和乡村休闲生活资源的开发力度,进一步扩大与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的融合,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始终把游客的满意和社区居民的满意作为新时期旅游发展的根本指导思想,进一步发挥信息化为主体的现代科技、现代商业模式和专业人才在产业转型升级战略中的主导作用,把旅游业培育成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

本次规划编制体系由规划纲要、专项规划和区域规划三部分组成。

其中专项规划包括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旅游公共服务建设规划、旅游人才建设规划、旅游信息化建设规划和第二期红色旅游发展规划。

纲要是对“十二五”期间旅游业发展的总体要求和宏观指导,专项规划是对旅游业发展支撑保障和关键任务的深化,区域规划是对重点地域旅游业发展的统筹规划,它们一起对规划纲要形成重要支撑。

第一篇发展形势

“十一五”期间,在全面完成各项规划目标的基础上,我国旅游业奠定了以国民大众旅游消费为主体、国际国内旅游协调发展的市场格局,世界旅游大国地位更加巩固。

在国际国内市场开发、产业体系建设、产业功能释放、体制机制创新各个方面都取得了明显突破,旅游业发展的国家战略更加明确。

展望未来的五年,我国旅游业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

国家旅游发展战略和地方发展旅游的方针政策更加明确,国际国内市场基础更加稳固,产业格局更加优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高速交通体系的完善、以信息化为代表的现代科学技术、以科技、人才和资本市场为支撑的现代商业模式的创新,对外开放与国际合作机制的深化等都为我国旅游业从旅游大国向旅游强国的发展奠定了现实基础。

在新的发展阶段,人民群众持续增长且不断变化的旅游休闲需求与相对滞后的旅游生产力之间的基本矛盾,科学发展的战略目标与传统的发展手段之间的矛盾,发展速度、规模与发展效益、质量之间的矛盾,以及国际国内经济稳定、社会发展、自然环境变化可能产生的影响,都是我国旅游业在今后一个时期需要重点关注并加以解决的战略问题。

第一章“十一五”发展回顾

“十一五”期间,我国旅游业全面完成了发展目标,国际国内消费需求稳定增长,产业规模持续扩大,产业结构逐步优化,产业素质明显提升,产业功能有效释放,为进一步建设世界旅游强国打下坚实基础。

在应对各种危机和挑战的过程中,政府在旅游领域的危机应对能力和宏观调控能力也得到了检验和提升。

在过去的五年里,国内旅游市场的主体地位牢固树立,旅游业发展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更加紧密,成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力量。

国务院明确提出要“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旅游业已经成为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社会经济的促进作用日益显著。

一、旅游业扩大消费、拉动内需的作用更加突出,全面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目标

“十一五”期间,我国旅游业先后迎来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2009年建国60周年、2010年世博会和亚运会等盛事,同时也遭遇了汶川特大地震、国际金融危机、甲型H1N1流感等众多不利因素的冲击。

我国旅游业抓住了发展机遇,表现出较强的产业适应能力和宏观调控能力,在产业发展的诸多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全面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目标。

2010年我国旅游业总收入预计为1.44万亿元,比2005年增加6700多亿元,超出规划目标1.23万亿元17.1个百分点。

旅游业直接就业人数1150万人,比2005年增加400万人,超出规划目标(1000万人)15个百分点。

“十一五”期间,国内旅游得到进一步发展,牢固树立了在产业中的主体地位,旅游消费在居民消费的比例持续上升,在扩大内需战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确保了“十一五”期间我国旅游业平稳较快增长。

2009年,我国国内旅游收入突破1万亿元。

2010年,我国国内旅游人数预计为21.5亿人次,比2005年增加近10亿人次,超出规划目标(17.8亿人次)20.8个百分点;国内旅游收入1.15万亿元,比2005年增加6200多亿元,超出规划目标(8500亿元)35.3个百分点,国内旅游收入占旅游总收入的比例由2005年的68.8%上升至79.9%;居民出游率1.4,比2005年增加0.5,超出规划目标(1.31)7个百分点。

旅游已经成为人民群众重要的生活方式,有力地推动了人民素质提高和生活质量提升。

图1-12005-2009年旅游总收入

 

图1-22002-2009年国内旅游人数

二、旅游业在服务贸易和对外交往中的地位更加显著,奠定了建设世界旅游强国的坚实基础

“十一五”期间,我国出境和入境旅游均取得了新的进展。

2006年到2009年,我国入境过夜旅游人数、旅游外汇收入先后进入世界前5位,出境旅游人数稳居亚洲最大的客源国地位,并成为全球出境旅游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

截止2010年底,经国务院批准的中国公民出国境游目的地国家和地区总数达到140个。

我国与美国、俄罗斯、欧盟、东盟、日本、韩国等的多边及双边合作取得了较大进展,初步形成了有效的工作方式和运行机制。

我国出入境旅游在发挥民间外交功能、促进服务贸易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全面融入世界旅游发展的新格局。

我国在国际旅游业发展事务中的影响和地位进一步增强,世界旅游大国地位更加突出,建设世界旅游强国的基础进一步加强。

过去的五年中,我国入境旅游增长速度在全球居于前列。

2009年,全球国际旅游人数下降4%,我国货物出口下降16%,同期我国入境旅游人数下降仅2.7个百分点。

2010年,预计旅游外汇收入430亿美元,比2005年增加137亿美元;入境旅游人数1.32亿人次,比2005年增加1200万人次;入境过夜旅游者人数5450万人次,比2005年增加769万人次;外国入境旅游者人数2500万人次,比2005年增加474万人次。

图1-42005-2009年入境旅游人数

图1-52005-2009年入境旅游外汇收入 

图1-62002-2009年外国人入境旅游外汇收入

图1-72002-2009年外国人入境旅游人数 

图1-82002-2009年出境旅游人数

图1-92002-2009年出境旅游消费

 

图1-112005-2009年三大市场人数结构 

图1-122005-2009年三大市场消费结构

 

表1-1世界主要入境旅游接待国比较

快速稳健发展的出境旅游也有力彰显了旅游大国的积极形象。

2010年,我国出境旅游人数预计为5200万人次,比2005年增加2100万人次,超出规划目标(5000万人次)4个百分点,亚洲第一大出境旅游大国地位更加巩固。

出境旅游的目的地接待质量和出境游客的安全保障机制进一步改善,为中国旅游产业的国际化战略奠定了有利的市场基础。

在金融危机期间,我国的出入境旅游市场成为全球旅游市场走出低谷的重要力量,赢得了国际旅游业界的好评。

三、产业功能进一步释放,旅游业全面融入国家战略体系

“十一五”期间,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和中央的工作部署,围绕“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促就业、惠民生”的基本战略方针,研究制定了《加快发展旅游业促进就业的指导意见》、《加快发展乡村旅游的指导意见》,编制实施《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积极出台各种措施,形成了旅游业应对金融危机的中国经验,保持了旅游消费的较快增长,为我国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追踪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特别是中部崛起、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长三角区域规划、环渤海区域规划、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北部湾经济区建设、泛珠三角洲经济区发展、少数民族边疆地区发展等,编制了相应的区域旅游规划,采取了相应市场促销和产业促进举措,在支撑区域发展战略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旅游业还在推进海峡两岸旅游交流,与港澳旅游业界建立更紧密的合作关系,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支持香港和澳门保持经济繁荣稳定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促进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推动文化传播和繁荣以及提升国家形象、发挥民间外交功能等诸多方面,旅游业也发挥了积极而重要的作用。

随着产业功能的释放,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的促进作用日益受到中央和地方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对旅游产业性质认识实现了质的飞跃。

2009年12月,《国务院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正式出台,首次提出“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实现了旅游产业定位的历史性突破。

2009年,国务院还出台了《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文件,均把旅游业发展摆上重要位置,提出了明确要求。

四、体制机制创新成效显著,形成了旅游业发展合力

“十一五”期间,我国旅游业形成了“政府引导、部门联动、条块结合、分类指导”的大产业综合推进的发展格局。

一是地方政府主导旅游业发展格局形成。

近年来各省区市对旅游业发展高度重视,纷纷出台促进旅游业发展的政策,制定关于旅游业发展的地方性法规及政府规章,加大了政策引导力度,为旅游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和法制环境。

地方政府还进一步强化了对旅游业发展的主导作用,如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广东推出国民休闲计划、云南实施旅游二次创业、河北建设环京津休闲度假带、江苏、浙江、等地发放旅游消费券、海南和北京成立旅游委员会、天津发展旅游装备制造业、山东打造“好客山东”的旅游品牌、张家界建设世界精品旅游目的地,承德等多个城市建设国际旅游城市等,极大地推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目前,全国有27个省区市把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或第三产业的龙头。

二是旅游部门的横向、纵向合作力度进一步增强,形成了常态化的工作机制。

旅游部门与文化、农业、商业、工业、体育、环保、林业、气象、金融等部门合作更加紧密,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体育产业等相关产业融合不断深化,形成了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大格局。

局省合作机制取得明显成效。

“十一五”期间,国家旅游局先后与安徽、吉林、广东、湖北、浙江、江苏、湖南、山东、云南、重庆、陕西、宁夏、四川、天津、广西、河南、河北、深圳等18个省区市签订旅游合作备忘录或合作协议,条块结合、分类指导,有力推动了地方旅游业发展。

三是区域旅游合作方兴未艾。

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经济区、长江沿线、丝绸之路等旅游区域依托中心城市展开了联合宣传推广、旅游线路对接、促进要素流动、规范市场管理等多层次、各具特色的区域合作。

区域旅游发展格局渐趋成熟,无障碍旅游区和跨区域旅游合作已成为旅游业发展方向的重要模式。

旅游成为大陆与港澳台的经贸桥梁、文化纽带和交流合作先行者,两岸四地旅游交流与合作更为密切,内地居民赴港、澳旅游健康发展,大陆居民赴台旅游有序推进,CEPA与ECFA协议有关旅游政策不断落实。

四是行业管理方式不断创新,旅游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

“十一五”期间,我国加快了旅游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的公共服务与社会管理职能得到加强。

全行业大力推进服务型机关建设,机关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建立了旅游经济运行分析制度和预警机制,旅游提示制度、旅游质量监督与执法等宏观调控和行业管理手段进一步加强。

以全国游客满意度调查为抓手,深入推动质量工程建设,取得了明显效果。

旅游法规建设成效显著,出台了新的《旅行社条例》,旅游立法工作启动。

标准化管理已成为旅游行业管理的重要手段,20多项旅游标准逐步颁布实施。

5A级景区、白金五星级饭店先后产生,初步建立了对地方旅游业与旅游企业发展的分类指导机制。

五、产业体系建设取得明显进展,旅游产业竞争力进一步提升

“十一五”期间,我国旅游产品转型初步实现,逐渐从观光旅游占绝对主体地位转向观光、度假休闲和专项旅游协调发展。

旅游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初步培育了中国港中旅集团、中国国旅集团、中青旅集团、华侨城集团、首都旅游集团、锦江旅游集团、岭南国际集团、开元旅业集团、春秋旅游集团、携程集团、如家酒店集团、七天酒店集团等一批有竞争力的大型旅游集团和旅游知名企业。

新型旅游业态蓬勃发展,旅游市场主体的企业活力和产业竞争力进一步增强。

旅游投融资体系不断完善,境内外上市成为新兴旅游企业的重要融资渠道和发展平台,社会资金以更大力度介入旅游业发展,有力推动了旅游产业的市场化进程。

旅游科技创新和人才队伍建设得到进一步增强。

旅游信息化建设进展顺利,旅游电子商务、电子政务得到了较大发展,初步建立起一批旅游电子运营商、数字旅游城市和数字景区。

强化了与教育部门、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门的合作,进一步提升了我国旅游行政管理人才、企业经营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

尽管“十一五”期间,我国旅游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绩,但是与“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两大战略目标相比,和建设世界旅游强国的目标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

入境旅游市场增长的稳定性需要进一步巩固,旅游业发展方式比较粗放,体制机制相对滞后,法制环境尚需完善,市场秩序不够规范,人才科技支撑不足等,都需要在进一步的发展中加以解决。

从保障条件来看,财政导向投入尚需要进一步增加,公共保障体系有待于更加健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还不尽完善,缺乏有力的产业发展协调机制和宏观调控手段等,也在不同程度上影响我国了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第二章“十二五”发展环境

“十二五”期间,我国旅游业进入大众化的全面发展阶段,面临更加有利的发展环境和发展条件,同时一些深层次的矛盾也更加凸显。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增长方式的调整,民生基础更加稳固,国际国内旅游市场的消费需求和消费能力更加稳固。

在国家和地方旅游发展战略,以及旅游法制化进程加快等利好政策的影响下,政府和社会各界发展旅游的积极性将更加高涨,资源和要素短缺的矛盾将得到有效的缓解。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高速交通体系的完善、信息化在旅游业的普及应用使游客的旅行、居住和相关消费变得更加方便。

旅游标准化建设和政府对游客满意度的重视与保护让游客消费更加明白和放心。

商业模式的创新和国际合作的深化等,都为旅游强国建设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旅游产业对环境的变化很敏感。

在今后的五年,我国旅游既要努力解决人民群众持续增长且不断变化的旅游休闲需求与相对滞后的旅游生产力之间的基本矛盾,也面临后金融危机的世界经济不稳定、全球气候变化等中长期挑战,以及各种可能出现的自然灾害、经济危机、公共卫生等不利事件对旅游业的阶段性冲击。

可以说,“十二五”期间旅游业发展所面临的机遇是战略性的,所面临的矛盾和挑战也是空前的。

一、“十二五”旅游业发展面临的战略机遇

一是国际环境总体上有利于旅游业发展。

从国际政治经济环境看,和平、发展与合作仍是当今世界的时代主流,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格局更加明显,为世界旅游经济提供了稳定的外部环境。

全球经济增长的稳步回升,加上有关国际组织和各国各地区政府采取更加有利的旅游产业促进政策,有利于国际旅游保持持续较快发展。

世界旅游组织在2008年所做的《2020年世界旅游展望》预测,到2020年,全球国际旅游接待人数可望达到16亿人次,其中3.78亿人次是跨区域的远程旅游者。

接待量最大的三个区域分别是欧洲(7.17亿人次)、亚太地区(3.79亿人次)和美洲(2.82亿人次)。

二是政策环境更加有利于旅游业加快发展。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以及各省市区根据《意见》精神出台的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政策性文件为“十二五”期间我国旅游业发展营造了前所未有的良好环境。

从宏观上说,“十二五”时期我国将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把扩大消费需求作为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和“把推动服务业大发展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将“积极发展旅游业”作为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内容。

同时将深化改革开放,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收入分配调整。

这一系列政策也都将推动旅游业加快发展。

三是国内消费结构升级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国内旅游市场需求可望保持旺盛。

2009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153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175元。

农村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为41.0%,城镇为36.5%。

我国居民消费已经进入结构快速升级时期,人们的旅游消费需求潜力巨大。

随着我国人均GDP迈向5000美元,城乡居民收入将进一步增长,旅游消费进入快速增长的黄金期,我国旅游持续较快发展具有强大的市场基础。

“十二五”期间,我国将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有利于进一步扩大中产阶层的绝对规模和相对比重,将为旅游业的持续快速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2009年我国的城镇化率仅为46.6%,未来一段时期是我国城镇化加快发展的时期,城镇化有利于国民消费结构的升级,将为旅游消费提供新的增长空间。

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保障和改善民生将是我国“十二五”期间的重要发展任务,政府支出中用于改善民生和社会事业的比重将进一步增加,社会保障制度覆盖面将进一步扩大,这也将有利于居民消费预期的形成,促进旅游消费需求的增长。

四是高速交通等配套支撑体系不断完善,将提供更加稳固的发展基础。

根据《中国铁路中长期发展规划》,到2012年,中国铁路营业里程将增加到11万公里,其中高速铁路客运专线建成1.8万公里。

届时,中国将建成以北京为中心的八小时高速铁路交通网:

除乌鲁木齐、拉萨等个别城市外,北京到全国各省会城市时间都将在控制在八小时以内。

而到2020年,我国将建立省会城市与大中城市间的快速客运通道以及四个城际快速客运系统,形成“四纵四横”的高速铁路基本框架,高铁覆盖全国90%以上人口。

航空方面,到2010年底,我国的民用机场数量将增加到175个左右。

根据《全国民用机场布局规划》,至2020年,全国民用机场总数将达244个。

与此同时,航线也会大大增加。

公路方面,根据《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我国高速公路网采用放射线与纵横网格相结合的布局方案,形成由中心城市向外放射以及横贯东西、纵贯南北的大通道,总规模达到8.5万公里,全部建成后将连接全国所有的省会级城市、城镇人口超过50万的大城市以及城镇人口超过20万的中等城市,覆盖全国10多亿人口;实现东部地区平均30分钟上高速,中部地区平均1小时上高速,西部地区平均2小时上高速,从而大大提高全社会的机动性,为人们旅游、休闲提供快速通道。

“十二五”期间高速交通体系的初步建成,大大拓展了游客出行距离和产业发展空间。

加上海洋和内河、湖泊等水上交通、城市内部交通的发展,公共服务体系的健全,我国旅游业发展的配套支撑体系不断完善,各种发展大众旅游的条件正在成熟,发展基础逐步稳固。

五是以信息化为代表的科技进步以及现代商业模式的创新,将推动旅游业转型升级。

随着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的发展,用现代化的新技术、新装备改造和提升旅游业,正在成为新时期旅游业发展的新趋势。

在这一进程中,科学技术不仅创造出大量新的旅游业态和新的旅游需求,引导新的旅游消费,还将极大地推动服务方式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

今后一段时期,信息技术将会更加广泛地运用到旅游业发展的方方面面。

特别是正在推行的“三网融合”,将促进不同网络之间的信息兼容,实现网络资源的共享,这将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传统的旅游消费方式、旅游经营方式和旅游管理方式,将推动旅游业向现代服务业的运行模式发展,推动旅游业转型升级。

六是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和出境旅游的发展,为旅游业的国际化提供有利的市场环境。

当前,我国和世界主要大国、周边国家、发展中国家等的关系持续平稳发展,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已正式启动,一批跨境经济技术合作规划已经或正在编制。

“十二五”期间,我国还将实施互利共赢的开发战略,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我国国际关系的稳定和对外开放的扩大,为我国旅游业的国际化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宏观环境。

从行业自身来说,我国旅游业的开放水平也不断提高。

我国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国际组织的旅游交流合作蓬勃发展,我国已提前兑现“入世”关于旅游业的各项承诺,目前国际上著名旅游集团几乎全部进入中国,外资进入中国旅游业呈加速态势,并向二三线城市纵深发展。

与此同时,我国出境旅游持续快速增长,也将推动我国旅游企业更快地“走出去”,使得中国旅游业越来越融入全球化发展的大格局当中。

二、“十二五”旅游业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

首先,整结构、优化供给,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且不断变化的旅游需求要求旅游业增加供给总量,调整发展结构,这是“十二五”时期旅游业发展面临的最大挑战。

其次,转变发展方式对旅游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旅游业发展要走内涵式道路,深化改革开放,加强科技支撑,进一步促进就业,提高游客满意度,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提高产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再次,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的影响非常深远,目前虽然有复苏的迹象,但是何时全面恢复增长仍然存在一些不确定性。

全球气候变化对旅游业发展也具有多方面的影响。

最后,各类危机和隐患始终使旅游业发展面临挑战,许多因素可能对旅游业发展产生冲击,需要建立一个常态化的应对机制。

第二篇总体要求

“十二五”是我国建设旅游强国的关键五年,也是实现国务院提出的“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两大战略目标,把我国从旅游大国建设成为旅游强国的重要时期。

在未来的五年中,按照党中央和国务院的统一战略部署,紧紧围绕科学发展主题和转变发展方式主线,我国旅游业要建设好旅游强国的产业基础,结合两大战略,在要素发展产业化、资源配置市场化、发展模式现代化等方面取得明显突破。

围绕上述要求,旅游市场要继续以国内旅游为基础,国际国内旅游协调发展。

在国内旅游发展的各项指标上要确保持续增长,在国际旅游各项指标上要坚持稳健增长,在旅游收入和社会贡献指标上要努力实现领先增长,并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和国际旅游市场上形成较强的产业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

第三章“十二五”发展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科学发展的主题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线,把握旅游业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