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一年级下语文陈述式教案第三单元.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390550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29.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一年级下语文陈述式教案第三单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苏教版一年级下语文陈述式教案第三单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苏教版一年级下语文陈述式教案第三单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苏教版一年级下语文陈述式教案第三单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苏教版一年级下语文陈述式教案第三单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苏教版一年级下语文陈述式教案第三单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苏教版一年级下语文陈述式教案第三单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苏教版一年级下语文陈述式教案第三单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苏教版一年级下语文陈述式教案第三单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苏教版一年级下语文陈述式教案第三单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苏教版一年级下语文陈述式教案第三单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苏教版一年级下语文陈述式教案第三单元.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苏教版一年级下语文陈述式教案第三单元.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苏教版一年级下语文陈述式教案第三单元.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苏教版一年级下语文陈述式教案第三单元.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苏教版一年级下语文陈述式教案第三单元.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苏教版一年级下语文陈述式教案第三单元.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苏教版一年级下语文陈述式教案第三单元.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苏教版一年级下语文陈述式教案第三单元.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苏教版一年级下语文陈述式教案第三单元.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一年级下语文陈述式教案第三单元.docx

《苏教版一年级下语文陈述式教案第三单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一年级下语文陈述式教案第三单元.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苏教版一年级下语文陈述式教案第三单元.docx

苏教版一年级下语文陈述式教案第三单元

第三单元备课组集体研讨意见

★单元名称:

第三单元

★主讲人:

★主讲稿:

一、单元概述:

第三单元包括课文《蘑菇该奖给谁》、《骑牛比赛》、《小松树和大松树》和《练习3》。

《蘑菇该奖给谁》是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小黑兔和小白兔参加跑步比赛的事,告诉学生有勇气敢于和强手竞争,虽败犹荣。

课文配有三幅插图,形象地再现了课文的情境,有助于帮助学生观察想象,理解课文内容。

《骑牛比赛》是讲一位技术高超的骑手在骑牛比赛中的精彩表演给予人们的启示:

高超的技术是靠长期刻苦训练得来的。

课文配有生动的插图,可以帮助学生领会课文内容。

《小松树和大松树》是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山上的一棵小松树觉得自己长得很高,瞧不起山下的大松树。

风伯伯批评了小松树缺乏自知之明、盲目骄傲自大的行为。

课文配有两幅插图,形象地描绘出课文中的小松树、大松树、风伯伯的样子,可帮助学生理解故事内容。

《练习3》安排了四个项目,内容包括学用字词句、读读背背、写好铅笔字和口语交际。

二、教学目标:

1.学会本单元29个生字,认识“”、“”、“”、“”、“”、“”这六个新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学习分角色朗读。

3.了解课文内容,初步懂得“敢于和强手竞争才是最出色的”、“高超的技术是靠长期刻苦训练得来的,只有不怕吃苦,禁得起摔打,才能学到真本领”、“做人要谦虚谨慎,不可盲目自满,看不起别人”等道理。

三、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分角色读课文。

2.理解生字及所组的词语。

3.积累成语名句

4.能按笔顺写字,合理安排字的结构。

5.口语交际,学会指路。

四、教学难点:

1.理解兔妈妈最后说的一句话“因为他敢和高手比呀!

2.理解骑手说的话“小姑娘,你不知道,我曾经从牛背上摔下来上千次!

3.理解风伯伯和小松树说的话。

4.练习3中的重点是“学用字词句”和“口语交际”。

五、学情分析:

 

六、分课教学思路:

《蘑菇应该奖给谁》教学思路:

教师揭示课题《蘑菇应该奖给谁》,就这个问题,先不急于让学生说出答案,而是引导学生钻进教材,去读、去领会、去讨论,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意见。

经过一次又一次的辩论,一次又一次深入的学习、探讨,学生逐步得出了一致的结论:

最大的蘑菇应该奖给小白兔。

教师紧紧围绕“蘑菇该奖给谁”这一核心,引导学生读、思、议,全面参与学习过程。

这样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他们敢想、敢说。

教师适时的点拨,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真正投入到学习中去。

《骑牛比赛》教学思路:

谈话导入:

从比赛入手,让学生谈谈自己见过或参加过的比赛,重温比赛时的激烈,比赛后的心情,做观众时的兴奋。

为学习课文做铺垫,再给学生介绍骑牛比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一开始,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很高涨。

识字时,可以通过以下步骤:

自主识字,检查效果,同桌识字,检查效果,难字全班交流,游戏巩固,开火车复习,读准课文。

这样使得识字教学有层次,放手让学生能自己学会的老师肯定不重复讲,能同桌帮会的,老师激励表扬,也不重复。

但对比较重点的生字,可以采用让学生说说自己的识字方法,强化了记忆。

针对最难的字在全班交流,师生互相合作,思考最为巧妙的识字方法。

如:

超:

在同学的名字里有,超市的超

献:

南边跑来一只狗

束:

十八口

管:

一个当官的头戴竹子做的乌纱帽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思路:

教学第一自然段时,可以针对低年级孩子的特点,让他们上黑板贴松树图,学生兴趣盎然,也能更好地了解了小松树和大松树的位置,为学习下面的课文做好铺垫。

学习第二自然段时,可以抓住重点词语和标点符号指导学生反复朗读,并通过想象小松树的心理活动,体会小松树的骄傲自大。

《练习3》教学思路:

在“学用字词句”的教学中,旨在通过词语和看图,认识生活中几种常见的汽车类型,再联系生活经验,能说出这些常见车型的功能与作用,可采用比赛游戏的方式进行快速连接。

在“读读背背”的教学中,可先引导学生看图,理解图上内容,然后大体弄懂成语和《三字经》有关名句的意思,最后反复背诵记忆,形成积累。

在“写好铅笔字”的教学中,重在指导,按描红、仿影、临写的步骤让学生在写字实践中认识先左后右的笔顺规则。

在“口语交际---指路”的教学中,先让学生观察图画,了解画面意思,然后重点练习对话,最后由学生自由到台前表演。

★同组老师意见:

 

第三单元

6.蘑菇该奖给谁

教学设计

修改意见

教学目标:

1.能分角色读课文,读出对话时的不同语气。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8个字只识不写。

认识1个偏旁,认识2个多音字。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课文内容,初步懂得敢于和强手竞争,才能显示出真正本领。

教学重点:

能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兔妈妈最后一句话的意思。

懂得敢于和强手竞争,才能显示出真正本领。

教学准备:

挂图、卡片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学习生字词,能正确认读,掌握“练、提、加、参”等的字形。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指读课题:

蘑菇该奖给谁

2.谈话:

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

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二、看图说图意

1.观察第一幅图画,说说图上画了谁?

它们在干什么?

(小白兔和马赛跑,小白兔跑在马的后面。

2.观察第二幅图画,说说图上画了谁?

它们在干什么?

(小黑兔和乌龟赛跑,小黑兔跑在乌龟的前面。

3.观察第三幅图画,说说图上画了谁,它们在干什么?

(兔妈妈把蘑菇奖给小白兔。

4.质疑:

看了图,你有什么问题吗?

二、初读课文

1.初读课文,要求:

读准字音,注意轻声、前后鼻音。

2.检查:

认读生字词。

(1)蘑菇、临走、嘱咐、跑得最出色、得意地说

(2)提着、参加、乌龟、冠军、敢和高手比”

(3)清晨、晚上、第一名、难为情、骏马

3.自读、指读、开火车读

三、再读课文

1.再读课文,要求:

标好自然段,读通句子。

2.检查:

这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指读每个自然段,评议。

3.讨论:

读了这篇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四、学习生字

出示生字:

习、乌、加、军、参、练、比、提、过、品

1.自读生字,找出左右结构的字。

2.交流:

左右结构的字有哪些?

(练、提、加、比)

3.指导书写。

(1)自己观察,说出每个字的部首,并想想怎么记住这些字。

(2)交流:

(3)师范写,生书空。

(4)生描红。

五、练习

组词1.练()()加()()

提()()过()()

2.得de()地di()

de()de()

补充成语:

不甘落后勇往直前强手如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初步懂得敢于和强手竞争,才能显示出真正本领。

2.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对话时的不同语气。

3.学习生字“习、参、乌、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认读生字:

蘑菇临嘱咐练习提参加乌军敢

2.这篇课文讲了谁的故事?

板书:

小白兔小灰兔兔妈妈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自读。

2.指读。

3.讨论:

什么时候兔妈妈要出去采蘑菇了?

出示:

清晨(读师述“清晨就是早上的时候”)

想想临走的时候兔妈妈对两个孩子说了什么,请你做兔妈妈来说一说。

课文中用了哪一个词说明兔妈妈在关照孩子?

出示:

嘱咐(读)

4.兔妈妈很喜欢她的两个孩子,希望它们好好练习跑步。

请小朋友一起读这一段。

三、学习第2—4自然段

1.晚上,兔妈妈提着一大篮子蘑菇回来,她问了两个孩子什么问题,两个孩子又是怎么回答的呢?

出示2—4自然段。

2.小组分角色朗读。

3.指名小组朗读,评议。

引导学生把“跑得最出色、最大的”等词语读好。

读出“得意的、难为情的”语气。

四、学习第5—7自然段

1.听了小白兔和小黑兔的回答,兔妈妈又问了个什么问题,他们又是怎么回答的?

请小朋友继续分角色读读5---7自然段。

2.交流,指读。

引导读好“所有、都”等词语,读出兔妈妈问的语气及小白兔难为情的语气、小黑兔骄傲的语气。

五、学习第8—10自然段

1.最后兔妈妈把最大的蘑菇奖给了谁呢?

为什么?

请自读最后三个自然段。

2.交流:

兔妈妈把最大的蘑菇奖给了谁?

出示“我的好孩子------”

(1)兔妈妈是怎么做的?

怎么说的?

(理解“亲了亲、挑”)

(2)表演读。

3.小黑兔可不服气了,他问:

“我今天得了冠军,为什么把大蘑菇奖给小白兔?

(1)读小黑兔的话。

(2)你有问题吗?

4.出示“兔妈妈说-------”

(1)指读

(2)讨论“他”是谁?

“高手”是谁?

小白兔比得过骏马吗?

既然比不过,他为什么还要比?

(3)有感情的读。

5.如果是你,你准备跟谁比赛?

你跟别人在哪方面比过赛呢?

跟谁比的?

6.小结:

是呀,只有跟比自己强的人比,才能使自己进步更快。

六、学习生字

1.观察“习、参、乌、军”,说说结构及部首。

2.交流。

习:

独体字

参:

上下结构私字头。

大下面是三撇。

乌:

独体字。

与鸟比较。

军:

上下结构宝盖头,下面是车。

3.师范写,生书空。

4.描红。

5.作业

七、熟读课文,熟记生字。

6.蘑菇该奖给谁

小白兔小黑兔

比比

赛赛

骏马乌龟

 

第三单元

7.骑牛比赛

教学设计

修改意见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1个字只识不写。

认识1个多音字“只”。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懂得高超的技术是经过长期艰苦努力得来的,只有不怕吃苦,经得起摔打,才能学到真本领。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骑手技艺的高超。

教学难点:

理解第三段骑手所说的话。

懂得高超的技术是经过长期艰苦努力得来的,只有不怕吃苦,经得起摔打,才能学到真本领。

教学准备:

挂图、卡片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学习生字词,能正确认读,掌握“观、技、位、特”的字形。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蘑菇该奖给谁》,谁来说说它讲了怎样一个故事?

2.师:

小白兔、小黑兔分别与骏马、乌龟参加了跑步比赛,(板:

比赛)比赛的对象不同,结果也不同。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则关于骑牛比赛的故事。

(板:

骑牛)

3.读课题(指名读、齐读)

4.学生质疑:

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吗?

过渡:

刚才小朋友提的这些问题,老师相信,只要你们认真地读了这个故事,答案就出来了。

二、初读课文

1.初读课文,要求:

读准字音。

2.检查自读情况:

认读生字词

南美洲兴致勃勃特别观看只有技艺高超尽管热烈掌声这位骑手献上一束鲜花曾经

3.自读、当小老师领读、开火车读、齐读

4.再读课文

(1)再读课文,要求:

读通句子,标好自然段。

(2)检查:

这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3)指名读每个自然段,师生共同评议。

(4)讨论:

读了这篇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三、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自读,找出左右结构的字。

2.交流:

左右结构的字有哪些?

(特、观、技、位)

3.指导书写

自学课后笔顺图,说说每个字的部首,想想怎样记住这个字,再给这些生字组组词。

4.交流:

观:

左右结构,“又字旁”,右边是“见”,要写得左窄右宽。

技:

左右结构,“提手旁”,右边是“支”。

要写得左窄右宽。

位:

左右结构,“单人旁”,右边是“立”,要写得左窄右宽。

特:

左右结构,“牛字旁”,右边是“土”和“寸”组成的。

5.师范写,生书空、描红。

四、练习

1.组词

观()()技()()

位()()特()()

2.多音字组词

只zhi()

zhi()

五、作业

1.抄写生字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懂得高超的技术是经过长期艰苦努力得来的,只有不怕吃苦,经得起摔打,才能学到本领。

2.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生字“束、兴、几、两、艺、次”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认读生字:

洲致勃超管掌献曾特观技热烈位束

2.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自读

2.出示:

南美洲人()爱看骑牛比赛。

指名填空板:

特别(“特别”就是“和其他人不一样”)

“特别”还可以怎么说?

(引导学生换词理解:

“十分”、“非常”)

3.师简单介绍“南美洲”:

地球七大洲之一,位于西半球南部。

过渡:

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南美洲的人特别爱看骑牛比赛呢?

请大家自读第二自然段。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自读

2.出示:

一天,赛场周围()了人,大家在()地观看比赛。

指名填空。

师板:

挤满(看的人很多)兴致勃勃(兴趣非常浓)

读好这两个词语。

3.观看的人那么多,兴致那么高。

那骑手们的表现怎么样呢?

出示:

好几个骑手骑在野性大发的公牛背上,只两三秒钟就摔了下来。

齐读(指导:

抓住“好几个”“只-----就”词语)

出示:

只有一个骑手技艺高超,尽管公牛疯狂地上下蹦跳,他还是牢牢地骑在牛背上。

引导学生看插图

指名读,师范读,齐读(抓住‘只有““技艺高超”“尽管-----还”“牢牢”等词语)

4.看到技艺高超的骑手,精彩的比赛,全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5.齐读第二自然段

过渡:

如果你也在观看这场骑牛比赛,你会怎么想,怎么做?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是啊,赛场上有一位小姑娘和我们小朋友一样,也有个问题想问问骑手,我们看看她是怎样做的,又是怎样问的。

(指名读)

2.出示:

“你怎么没从牛背上摔下来呢?

指名读,要读出问的语气。

齐读。

3.骑手又是怎样回答的呢?

出示:

“小姑娘,你不知道,我曾经从牛背上摔下来上千次!

自读,想想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这位骑手平时练过好多次,吃过很多苦,所以才有现在高超的本领。

4.看了骑手的表演,听了骑手的话,你明白了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

5.教师总结:

高超的技术是经过长期艰苦努力得来的,只有不怕吃苦,经得起摔打,才能学到真本领。

这位骑手多了不起啊,多么让人敬佩啊,我们一起读好这句话。

四、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认读:

束、兴、几、两、艺、次

2.观察字的结构和偏旁部首,指名说说。

3.指导写字

4.教师范写、学生书空、描红。

五、作业

1.抄写生字

2.熟读课文,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附:

板书

7.骑牛比赛

好几个只------就-----摔了下来

骑手只有一个尽管------还------牢牢地?

补充成语:

坚定不移持之以恒不屈不挠坚持不懈

第三单元

8.小松树和在松树

教学设计

修改意见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个字只识不写。

认识3个偏旁。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可盲目自满,看不起别人。

教学重点: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本课生字。

教学难点:

理解风伯伯对小松树说的话。

教学准备:

图片,卡片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美观地在田字格中书写。

3.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们要学一篇非常有趣的故事。

1.板书课题。

2.读准“松”的平舌音、翘舌音。

3.齐读课题。

4.读了课题后,你想知道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

1.放多媒体动画,听故事。

2.自由读课文。

要求: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再读课文,标上小节号,画出生字词。

生按要求自学课文,师巡视指导。

4.检查自学效果。

5.正音。

听:

是后鼻音。

呢:

读轻声。

惭:

读平舌音。

伯伯:

第二个伯读轻声。

(1)自读,同座位互相读,互相纠正。

(2)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3)把生字词带入课文中再读一读,把课文读通顺,碰到长句子多读几遍。

(4)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评议。

(5)以下几个词作重点指导:

“地方”、“孩子”、“爷爷”等词语的第二个音节读轻声。

三、初步理解课文

1.再次指名朗读课文。

2.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1)刚开始学课文时,你们提的问题已经弄懂了哪些?

(2)剩余的问题,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课文,弄懂它们。

四、教学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读生字字音,巩固字音。

2.教学新偏旁。

孩:

“孩子”所以就是子字旁,与“子”有什么区别?

3.自学课后的生字笔顺表,并试着描红。

4.反馈检查:

“孩”、“比”的笔顺。

你们怎么记住这些生字呢?

还有什么值得注意地方呢?

师作重点指导:

低;不能忘记最后一笔点。

孩:

子字旁要分三笔写成,第三笔是提。

5.指导写字。

6.怎样把这些生字写美观呢?

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呢?

7.师在学生说的同时,重点指导以下几个字:

答:

中间的“人”要写得舒展一点,能包住下面的部分。

孩、低、听、伯:

都要写得左窄右宽。

多:

第二个“夕”横撇要写长些。

8.生描红、仿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能分角色朗读课文,并能读出不同的语气。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可盲目骄傲自满的道理。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大松树、小松树和风的头饰。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抽读生字卡片。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二、细读课文

1.细读第1自然段

这两棵一大一小的松树长在哪里呢?

齐读第1自然段。

2.细读第2自然段。

(1)自读第2自然段,边读边想:

你知道了什么?

(2)你是从哪些词语中读出小松树很看不起大松树呢?

(3)生一边找出相应的词语,师一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些词语。

(4)你能一边读一边把小松树说这话时的神态表演出来吗?

(5)自己练读,指名读,评议。

(6)有感情朗读小松树的话。

(7)这时大松树没有回答,它会想些什么呢?

3.细读第3自然段

(1)小松树的这番话被风伯伯听见了,师范读第3自然段。

(2)通过风伯伯的话,你知道了什么?

(3)风伯伯对小松树怎样?

你从哪些词中读出来的?

(4)有感情练读风伯伯的话。

(5)齐读第3自然段。

4.细读第4自然段。

(1)小松树听了风伯伯的话后,(生齐读第4自然段)

(2)你能学学小松树的样子吗?

(3)这时他会想些什么呢?

(4)请你代表小松树,再向大松树说句话好吗?

5.现在,小松树不再看不起别人,变成了一个又谦虚又懂礼貌的孩子了。

(1)分角色朗读、表演

(2)指名分角色朗读课文,评议。

(3)发头饰,自由组合表演。

(4)指名上来表演。

(5)评选最佳演员。

板书设计

8小松树和大松树

谦懂

虚礼

貌看不起

风伯伯

 

 

第三单元

练习3

教学设计

修改意见

教学目标:

1.学习字词句,增长见识。

2.积累成语和《三字经》中的几句。

3.学写铅笔字,认识先左后右的笔顺规则。

4.口语交际:

指路。

教学重点:

积累成语,理解意思,写好左窄右宽的三个字。

教学难点:

口语交际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小黑板,挂图

课时安排: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读词语,通过读词语和看图,认识生活中几种常见的汽车类型,建立起词语概念与事物之间的联系。

2.联系生活经验,了解几种常见车型的功能和作用,进而把句子补充完整并说出来。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你们看到过什么车?

2.今天,我们来认识几种车。

二、新授

1.指名读题。

(出示挂图)图上的汽车你认识吗?

同座位之间可以相互讨论。

2.指名说,其它学生补充,纠正。

3.读一读书上的词语。

(1)自读。

(2)指名读,评议,纠正,师重点提醒:

平舌音:

洒、藏;

翘舌音:

水、车;

后鼻音:

冷、藏、公、共、防。

(3)齐读。

4.把词语和相应的车相连起来,齐读一遍。

5.这些车各有各的本领,你知道吗?

四人一组讨论讨论。

6.指名回答,相互补充。

出示;消防车是用来()的。

救护车是用来()的。

()车是用来()的。

7.你会填空:

指名口头填空。

8.打开书,写不来。

(生直接在书上填写)

9.师巡视指导,及时批改。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积累成语。

2.能背诵《三字经》中的几句。

3.练习铅笔字,并能写正确、美观,在写字实践中认识先左后右的笔顺规则。

教学过程:

一、教学法第二题

1.教学第1小题

2.指名读题。

3.学生自读成语。

(1)你懂得其中哪条成语的意思?

(2)师讲述《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的故事。

(如有学生会,让他们自己讲更多。

4.你们听了故事后,觉得精卫、愚公值得我们学习吗?

为什么呢?

5.齐读:

百折不回、勇往直前。

6.有感情朗读。

谁能背一背呢?

自背,指名背,齐背。

二、教学第2小题

1.指导看图。

图上画了谁?

他在干什么呢?

2.让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诗句。

3.这两句诗句讲的是什么意思呢?

师作适当点拨。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指导背诵。

自背、同座位互背,指名背,齐背。

三、教学第三题

1.审题。

2.认读三个生字。

3.这三个生字都有一个相同点,是什么呢?

4.写左右结构的字时,我们通常先写什么,后写什么?

(先左后右)

5.怎样把字写美观呢?

(1)生相互讨论交流,师巡视指导。

(2)伯、听、池:

左窄右宽。

(3)师示范写“伯”,生描红、仿写。

(4)生描红色,仿写其他的两字,师巡视指导。

展示:

一部分写得好的学生的字,评议。

再展示:

一部分写得不规范的学生的字,生评议。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练习对话,培养学生口头交际、表达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审题

谈谈口语交际的要求。

二、指导看图说话

1.一位小朋友在放学路上碰到了谁?

这是一位什么样的人?

他在干什么?

2.解放军叔叔向小朋友问起了一个什么样的人?

三、指导练习说话

1.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轻声读练习中的对话材料,弄清问路人和带路人说话的内容和相互的问答关系。

2.指名分角色朗读,师生评议鼓励。

(提示学生注意用礼貌用语和说话人的态度表情,必要时师可作示范)

四、练习

1.各组小朋友都分角色朗读了对话,大家互相帮助,共同努力,都学会了在现实交际中如何为人指路。

现在,你们能自编内容表演吗?

2.各组自编内容表演,师巡视指导。

3.请代表上台表演。

同学们,对刚才同学的表演还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4.如指的是有关学校各办公室的路,则可以让学生亲自走出教室实践一下,弄清学校各办公室的路到底怎么走。

5.现在都有明白了吧!

同学们真聪明!

通过自己走一走,认一认,体验体验,就能清楚地为一些问路的人指路,当好一个小向导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