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粤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10课《能溶解多少物质》教案教学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7391544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63.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教材粤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10课《能溶解多少物质》教案教学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新教材粤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10课《能溶解多少物质》教案教学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新教材粤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10课《能溶解多少物质》教案教学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新教材粤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10课《能溶解多少物质》教案教学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新教材粤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10课《能溶解多少物质》教案教学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新教材粤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10课《能溶解多少物质》教案教学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新教材粤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10课《能溶解多少物质》教案教学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新教材粤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10课《能溶解多少物质》教案教学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新教材粤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10课《能溶解多少物质》教案教学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新教材粤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10课《能溶解多少物质》教案教学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教材粤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10课《能溶解多少物质》教案教学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新教材粤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10课《能溶解多少物质》教案教学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教材粤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10课《能溶解多少物质》教案教学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教材粤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10课《能溶解多少物质》教案教学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本课不仅仅只针对一杯水中可以溶解多少盐进行了研究,更是将不同物质糖和盐在一杯水中的溶解进行了对比,极大的激发学生求知的兴趣。

2、学情分析

学生对一定量的水中可以溶解多少盐的科学概念是模糊不清的,但充满好奇。

同时对于一杯水溶解不同物质糖或盐的量是否相同更是满怀疑问,这对于学习本课的学习都有着很好的铺垫,更大的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

学生对实验课兴趣非常浓厚,但是在思维上,逻辑性、严谨性不强,考虑问题不深入、不够细致周密,同时规范地进行实验操作能力也有待提高。

本节课无论是实验设计还是实验操作,对学生而言都是很好的锻炼。

三、教学策略

1.充分发挥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的功能,在设计实验、开展实验和分析结果环节都通过小组讨论和全班交流来实现,让孩子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细致周密地考虑问题。

2.为了更好的发展学生探究思维,经历探究过程,本设计中将实验过程称取每一份盐和糖的复杂过程,由教师课前称好,告知学生方法即可,给予学生更充足的探究时间。

四、教学目标

1.知道一杯水里能溶解的物质是有限的,初步形成饱和溶液的概念。

2.亲历“提出问题——作出猜想——制定计划——搜集证据——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过程。

3.严格规范地进行实验操作,实事求是地进行观察记录。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亲历“提出问题——作出猜想——制定计划——搜集证据——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过程。

教学难点:

能利用有效的材料设计一杯水中能溶解多少盐或糖的实验。

六、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

食盐、白砂糖、水、烧杯、玻璃棒、课件。

学具准备:

食盐、白砂糖、水、烧杯、玻璃棒、学习活动手册。

教学过程

(一)任务驱动

媒体:

出示生活情境,两位小朋友在实验室里开展食盐溶解的实验,他们正在搅拌杯中的食盐,发现一杯水,加入一勺盐,盐会溶解,如果继续加盐,盐会一直溶解下去吗?

问题:

这杯水能溶解多少食盐呢?

(二)活动探究

1.提出问题:

在一定量的水中,食盐和白砂糖溶解的量会一样吗?

2.作出猜想:

在一定量的水中,食盐和白砂糖溶解的量是一样的,食盐比白砂糖溶解的量大,食盐比白砂糖溶解的量小,

3.制定计划:

讨论:

①确定多少水量合适?

②加入第一份盐(白砂糖)后可以立刻加入第二、三份盐(白砂糖)吗?

③什么现象代表水不能再溶解盐(白砂糖)了?

可以停止加盐(白砂糖)了。

④还要注意些什么?

(例如:

每一份盐都要保障尽可能的相同的量)

实验步骤:

1在烧杯中加入30毫升水。

2加入一份质量为3克的盐(白砂糖),然后搅拌

3待盐(白砂糖)完全溶解后才能再加一份,直至不再溶解为止。

计算出投放盐(白砂糖)的总量。

温馨提示:

①计算总量时,最后没有完全溶解的那一份盐(白砂糖)不算。

②投放盐(白砂糖)要小心,不要撒在桌面上。

③实验结束后把浓盐水(糖水)放好,留待下一个实验用。

4.收集证据:

活动:

按照方案进行实验,观察现象并做好记录。

……

总量

 

学生进行实验,教师进行指导。

5.得出结论:

交流:

汇报各组在30毫升水中溶解盐或白砂糖的总量。

谁溶解得多一些?

小结:

在一定量的水中都能溶解一定量的食盐或白砂糖,白砂但糖比食盐溶解的量大。

分析:

为什么每个小组的实验结果会不一样,会是什么原因造成呢?

【可能是做实验过程中,不小心把水洒出了一些,放入的每份盐(白砂糖)不同等】但如果是非常精确的操作的话,相同水量和水温溶解食盐(白砂糖)的量是非常接近的。

(三)拓展延伸

拓展:

食盐(白砂糖)还能从盐水(糖水)里分离出来吗?

课后:

提醒孩子们把这些溶液收集好,等到溶液静止后倒进新的烧杯中,注意不能倒入底部没有溶解的盐,并做好液面刻度记录,以备下一节课进行观察,避免浪费。

八、板书设计

第10课能溶解多少物质

组别

溶解食盐的总量(克)

溶解白砂糖的总量(克)

平均值

结论:

在一定量的水里,()溶解得多。

粤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17课《它们的状态会变化吗》教学设计

第17课《它们的状态会变化吗》教学设计

本课是粤教科技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固体、液体和气体》的第六课,本课安排了“水结冰后的变化”、“水珠从哪里来”及“观察水的状态变化”三个探究活动进行教学。

活动一水结冰后的变化,是观察在一定条件下水会变成冰。

水和冰有什么不同。

放置一段时间后,冰会发生什么变化。

还通过一个讨论为什么不能把装满水的玻璃瓶放入冰箱的冷冻层?

教师要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塑料瓶中的半瓶水,标记水位并盖紧瓶盖。

将其放入冰箱冷冻层中,待水结冰后,所发生的变化情况。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活动二水珠从哪里来,是指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有水的烧杯盖上培养皿放在太阳下晒后观察培养皿上出现的水珠,用科学的方法解释它们是从哪里来的。

活动三观察水的状态变化,通过课件观察从冰箱里拿出来的冰块会融化,烧开水时壶嘴上方会冒“白气”这些都是水的状态变化的现象。

再鼓励学生举例生活中水的状态变化现象,并尝试作出解释。

二、学情分析

本课是《固体、液体和气体》单元的最后一课,经过了对前面几课的学习,学生对本单元的所学的固体、液体和气体的知识掌握已有一定的掌握,所以在此基础学习水的三态变化,是让学生对所学知识做一个更全面的分析和整理,并尝试用所学知识列举生活中相关的事例,以加深对知识的巩固。

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半瓶水(液体)再放入冰箱结成冰前后的体积变化进行分析。

在这活动中,老师要先准备好相同的两个装同样多水的瓶子,一个放入冰箱结成冰(固体),一个是水(液体)进行对比,证明水在温度变化的作用下会由液体变成固体,而且体积增大,从而解释“为什么不能把装满水的玻璃瓶放入冰箱的冷冻层?

”这一问题。

2.引导学生通过动手实验完成液体变成气体过程,并解释其中的科学道理。

在这活动中,有没有太阳和太阳的强弱是关键因素,所以要考虑在没有太阳的情况下可以把杯中的水换成热水,但一定要向学生强调好安全问题。

3.举出“水会以不同的状态在自然界中存在”的实例,并解释其中的科学道理。

本活动中,通过课件让学生把水的三态变化在生活中的出现的事例进行呈现,并引导他们观察思考在自然界中还有哪些相关的实例并进行解释。

1.知道水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改变状态。

2.通过观察比较,发现并归纳水的三态变化的科学道理。

3.激发学生对物质世界的兴趣。

4.运用学到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五、教学重、难点

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知道在一定的条件下物质的状态会发生改变。

通过实验现象解释物质状态发生改变的原因。

小组用学具一套、课件,玻璃瓶装的液体。

每小组准备水、塑料瓶、培养皿、烧杯、抹布、冰块。

七、教学过程

出示水和冰块。

水是常见的液体,在一定条件下会变成冰。

水和冰有什么不同?

放置一段时间后,冰会发生什么变化?

1.活动1:

水结冰后的变化

这里有半瓶的水,你知道这瓶水结成冰后会有什么变化吗?

我想让它结成冰,应该怎么办?

学生根据前面所学知识回答老师的问题,并对水结成冰的状态变化作出猜想。

学生就自己的猜想进行说明,并设计可证明的实验方法。

任务:

观察水结成冰后的变化,并解释变化的原因

要求:

①观察大小、水量相同的瓶子中其中一个的水结成冰后,对比它们的变化。

②交流并发表自己发现,并解释观察到的现象。

③在学生活动手册上进行记录。

出示玻璃瓶装的液体。

为什么不能把装满水的玻璃瓶放入冰箱的冷冻层?

学生用刚学到的知识解释为什么不能把装满水的玻璃瓶放入冰箱的冷冻层。

水在温度降到一定程度是会由液态的水结成固态的冰,而且水结成冰后体积会增大。

2.活动2:

水珠从哪里来

水能从液体变成固体,哪它能从液体变成气体吗?

猜想液体能否变成气体,并表述自己看法。

把液体变成气体。

活动:

指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液体如何变成气体。

①以小组为单位往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水,并标记水位,用培养皿盖着杯口,放在阳光下。

②小组在规定的时间完成实验,并解释观察到现象。

在温度升高到一定的情况下,液体会变成气体。

3.活动3:

观察水的状态变化

出示冰块会融化,烧开水时壶嘴上方会冒“白气”的课件。

从冰箱里拿出来的冰块会融化,烧开水时壶嘴上方会冒“白气”这些都是水的状态变化的现象。

那么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水改变状态的例子吗?

学生就生活中观察到的水改变状态的实例进行列举和解释。

并填写学生活动手册。

水在一定温度变化的条件下,能改变自身的状态,生活中有许多常见的例子可以通过科学知识进行解释。

第17课它们的状态会变化吗

水(液体)(降温)冰(固体)

水(液体)(升温)水蒸气(气体)

冰(固体)(升温)水(液体)

它们在温度变化的情况下会改变状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