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某当代中学生价值观现状地研究及教育建议.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739319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0.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某当代中学生价值观现状地研究及教育建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关于某当代中学生价值观现状地研究及教育建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关于某当代中学生价值观现状地研究及教育建议.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关于某当代中学生价值观现状地研究及教育建议.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关于某当代中学生价值观现状地研究及教育建议.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关于某当代中学生价值观现状地研究及教育建议.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关于某当代中学生价值观现状地研究及教育建议.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关于某当代中学生价值观现状地研究及教育建议.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关于某当代中学生价值观现状地研究及教育建议.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关于某当代中学生价值观现状地研究及教育建议.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关于某当代中学生价值观现状地研究及教育建议.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关于某当代中学生价值观现状地研究及教育建议.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关于某当代中学生价值观现状地研究及教育建议.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关于某当代中学生价值观现状地研究及教育建议.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于某当代中学生价值观现状地研究及教育建议.docx

《关于某当代中学生价值观现状地研究及教育建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某当代中学生价值观现状地研究及教育建议.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关于某当代中学生价值观现状地研究及教育建议.docx

关于某当代中学生价值观现状地研究及教育建议

 

关于当代中学生价值观现状的研究及教育建议

 

 

引言

摘要

关键词··························3

一、关于价值观的讨论··················4

1、什么是价值观·····················4

2、什么样的价值观是适合我国国情的··········4

3、为什么要教育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4

二、中学生价值观现状·················5

1、针对中学生价值观的调查··············5

1)问卷内容····················6

2)结果分析····················

2、中学生价值观现状的形成原因············9

三、教育建议·······················14

1、学校应怎样教育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14

2、教师应怎样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15

 

摘要:

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在经济体制改革和外来文化的冲击下,中学生的价值取向就以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通过调查发现,当代部分中学生的价值观出现了不少弊端,如何改变这一现状,是社会、家庭的责任,更是学校、老师的职责,我们教育工作者不仅要在思想品德课上对学生进行教育,更要通过各种课堂活动,潜移默化的教育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关键词

中学生、价值观、社会转型期、教育

引言:

7年前,一个叫做雷楚年的少年纵身一跃,为他人和自己争取到生的希望,成为了全社会的榜样;6年后的2014年,身负英雄光环的他跃入了犯罪的深渊,涉嫌诈骗、伪造国家机关印章、伪造公司印章,涉案金额约46万元。

昔日的英雄变成了今天的阶下囚,应该反思的绝对不仅仅是雷楚年自己,透过这个事件,反映出的是当今社会青少年价值观教育的缺失,而学校教育也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中学生是我国未来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中学生的价值取向就直接影响着我们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我国现在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的关键时期,大量的外来文化和社会结构的变化让当代的中学生面临着更多的困惑。

同时中国的传统道德理念在市场经济的强烈冲击下,也变得趋于边缘化。

如何加强中学生的价值观教育,是每个家庭、学校和整个社会的责任,而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更应该走在最前列。

本文就中学生价值观现状中出现的弊端、为何造成这个局面、学校应怎样教育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这三方面进行研究、讨论。

一、关于价值观的讨论。

1、什么是价值观?

辞海上对于价值观的定义是:

关于价值的一定信念、倾向、主张和态度的观点,起着行为取向、评判标准、评价原则和尺度的作用。

维基百科上说,价值观是指人、动物、书、文化对客观事物的价值认识的排列,是动物就会有价值观,就会有价值排列。

价值观的作用是掌握你的行动和思想,和信念一起决定你的联想。

你只想你认为有价值的和你相信的,想了才会做。

你认为没价值和不相信的,你根本不会想跟不会做。

你只会选择你认为价值大或价值靠前的。

通过以上定义,我们可以看出,价值观就是决定人价值取向、价值尺度以及思想的一种信念和态度。

价值观具有极强的辐射力和穿透力,从根本上影响着人的言行,是人从个体到社会化的必要因素,每个人都有价值观。

2、什么样的价值观才是适应我国国情的?

青年作家韩寒说过:

“价值观没有对与错之分,但有贵贱之别。

”这句话我还是比较赞同的。

那么什么样的价值观才是高尚的价值观呢?

首先,人们对价值观的需求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文化区域有着不同的主流价值观,从古到今,人类社会发展到现在最主流的两种价值观分别是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资本主义的核心价值观是以“个人”为出发点的“自由主义”精神,可以浓缩为一个“私”字;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是:

不以个人为出发点的“整体主义”精神,可以浓缩为一个“公”字。

我们也不能绝对的说哪种价值观好,哪种价值观不好。

虽然资本主义的经济发展的很快,但我们也不能盲目向资本主义的价值取向学习,因为我们的国情与他们不同,我们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贫富差距大,城乡差距大,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很可能会拉大贫富差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是有历史依据的,适合我国国情的价值观。

3、为什么要教育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中学生是我国未来社会主义建设的生力军,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中学生的价值观取向就直接影响着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一百年前,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指出了中国繁荣复兴在于少年,并留下了少年强则中国强的传世之言。

一百年后,中国的孩子们在身体素质、思维能力、推理能力等方面的指标都取得了长足进步,似乎我们的强国计划已有保障。

但是,如果我们转换一下视角,从另一个角度去审视强国标准的话,不难发现在“身强”的背后却是“心弱”的尴尬,诸如在未成年人群体里犯罪频发、抑郁症程度加重等问题始终困扰着我们。

如果不从根本上解决青少年“心理弱势”的窘境,强国梦就缺少了一个强有力的支撑,因此我们要加强当代中学生的心理教育,尤其是核心价值观教育。

改革开放以来,因为外来文化的大量涌入和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的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文化价值观日趋多元化,更多的矛盾与困惑摆在了新生代中学生的面前,这是过去的中学生所没有面临过的。

同时,我国传统的价值体系和道德理念在市场经济的强烈冲击下,也逐渐变得边缘化,越来越多的人将利益作为衡量成功的唯一标准,人们的价值取向严重扭曲。

这些功利的、盲目地追求个人利益的价值取向将直接影响和制约中学生正确价值观的树立,中学生思想意识和人格理念也因此而发生显著而深刻的变化。

这些情况表明对处于成长期的中学生给予有效的价值观教育,引导其正确价值观体系的形成,才能保证其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取得更为积极的进步,成为有益于社会的栋梁之才,才能为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作出贡献。

因此,这些对新生代中学生的价值观教育具有重要意义,这项工作的成功与否会影响到中国社会未来的几十年的发展。

二、中学生价值观现状。

1、针对中学生价值观的调查。

要调查中学生的价值观,最好的方式莫过于调查问卷,但由于笔者并没有能力做大规模的问卷调查,只在四所学校做过调查,覆盖率不够。

为了加强问卷的代表性,又从当前的一些权威期刊或网站(如教育研究、中国国情网、中国知网)收集关于青少年价值观的调查问卷,进行整理、筛选、重新组合,选出最适合本文立意的调查问卷,进行研究。

我们下文只列举几个有代表性的调查。

在中国国情网上有一项调查,在全国范围内选取陕西、黑龙江、广东、湖北、北京和上海六个最具代表性的省和直辖市,然后选取省会城市或直辖市一个区、以及一个中等城市或地区并在中等城市选取学校。

接受调查人数共1146人,我们只选取其中的中学生进行分析。

每个市或者直辖市的区至少要覆盖5个中学以上,调查对象的性别比为100:

115,男性偏高,其中独生子女比例为65.9%.

关于对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的认识有这样一个结果:

问题1:

您认为国家利益的重要性如何

重要性

初中生

高中生

总计

非常重要

68.5%

62.4%

64.4%

比较重要

19.1%

23.1%

21.6%

一般

10.9%

10.8%

10.8%

不太重要

1.5%

1.4%

1.5%

不重要

2.2%

1.3%

问题2:

您认为人生在世对国家有多少责任与义务

责任义务的大小

初中生

高中生

总计

很大

67.6%

57.0%

63.0%

较大

19.4%

17.0%

18.4%

一般

9.3%

23.5%

15.5%

很小

2.2%

1.7%

2.0%

没有

0.8%

0.4%

0.6%

不知道

0.6%

0.4%

0.5%

问题3:

是否赞成国家利益大于个人利益

赞成程度

初中生

高中生

总计

非常赞成

72.4%

60.9%

67.9%

比较赞成

18.5%

28.3%

22.4%

一般

6.9%

9.1%

7.9%

不太赞成

2.0%

1.3%

1.5%

不赞成

0.2%

0.4%

0.3%

通过这一系列调查问卷可以看出,大部分中学生能重视国家利益,把国家利益看得比个人利益重要,认识到了作为一个公民对国家应该担负的责任与义务。

但是也有一部分中学生不重视国家利益,把国家利益放到一个可有可无的境地,而把自身利益看得非常重要,更有一小部分人完全无视国家利益,只顾个人利益。

通过对比初中生与高中生的数据,可以发现,初中生比高中生更重视国家利益,更有责任心,把国家利益看得比个人利益重要。

但是为什么随着年龄的增长反而越来越不重视国家利益了呢?

这说明社会上的某些影响改变了中学生的价值观。

也说明了教育的不足。

金钱观指的是对金钱的作用和价值的认识。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金钱观正在发生着丰富多样的变化,其在中学生中也有种种表现。

观点

完全同意(%)

比较同意(%)

不太同意(%)

完全不同意(%)

钱越多,人生价值越大

12.5

19.5

38.9

28.7

钱不是万能的,但没钱是万万不能的

52.3

32.7

9.2

4.8

金钱是对为社会做出贡献的人应有的回报

41.9

38.6

14.6

4.9

《教育研究》的一项调查显示:

在金钱问题上,多数中学生持有者合理的看法:

对于“钱不是万能的,但没钱是万万不能的”这一观点,有85%的中学生选择“完全同意”或“比较赞成”,说明中学生已充分认识到金钱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价值;有80.5%的中学生对“金钱是对为社会做出贡献的人的应有回报”表示完全同意或比较同意;有67.6%的中学生对“钱越多,人生价值越大”这一观点,表示否定,又有近三分之一人表示肯定,反映出虽然大多数中学生并没有把金钱作为人生中最重要的,但也有相当数量的中学生受到了“拜金主义”的影响。

关于人生追求:

你认为在你的一生中,以下什么东西最重要?

选项

金钱

地位

名誉

友谊

爱情

知识

健康

权力

家庭

事业

其他

第一位(%)

6.0

2.3

4.1

16.0

5.0

11.9

31.8

2.0

14.2

6.8

0.9

第二位(%)

5.8

2.2

3.9

15.0

9.1

16.2

19.6

2.5

15.8

10.0

0.8

第三位(%)

8.8

2.8

3.6

17.3

9.0

10.9

16.7

3.0

13.4

13.3

1.2

总计

20.6

7.3

11.6

48.3

23.1

39.0

68.1

7.5

43.4

30.1

2.9

排在前三位的回答是“健康”、“友谊”、和“家庭”,说明了大多数中学生的价值观还是比较务实的,但是仍有部分人把“金钱”、“地位”放在第一位。

下面的问题是笔者在黑龙江省龙江县和牡丹江市的共四所中学调查的结果,共收回有效问卷410份。

你是通过什么途径认识西方文化的?

选项

小计

比例

A.西方影视作品

370

90.2%

B.西方文学作品

280

68.3%

C.西方报纸刊物

60

14.6%

D.网络

340

82.9%

E.课堂老师讲解

170

41.5%

F.移民留学

10

2.4%

G.外国朋友

70

17.1%

H.都很少接触

30

7.3%

H.其它()

50

12.2%

本题有效填写人次

410

笔者提出这个问题主要是想了解在当下,西方的文化和观念是怎样进入中国,并被中学生所了解的。

有90.2%的中学生表示是从西方影视作品中认识西方文化的,82%的中学生表示是从网络了解西方文化的。

而从报纸刊物中了解西方文化的只有14.6%。

这说明随着网络媒体的发达,西方文化大量涌入我国,国内中学生面临着西方价值观的巨大冲击,而这些是我们这代人所没有面对过的。

结论:

1、中学生的价值观的主流特征:

研究表明,中学生价值取向总体上以社会取向为主,个人取向不占主流,但仍有可观的比例,而且呈增长趋势,同时发现,近几年来中学生价值观个人本位倾向有发展趋势。

此外中学生价值取向呈现出一定的功利化色彩,主要表现在对义利关系上,具有从传统的“重义轻利”向“义利并重”转变的趋势,从个人物质需要来评价价值,缺乏崇高的道德理想。

在对他人的关系上,强调关心他人的前提是能够得到反馈。

当代的中学生是伴随着改革开放成长的一代,外来文化的大量涌入让他们视野更开阔,但同时也面临着更多的困惑,很难再传统价值观与西方价值取向之间进行抉择。

大多数中学生的思想品质健康向上,公德意识较强,他们较好的继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具有判断是非的能力和正义感。

中学生的价值观总体上来说是健康的,但受社会环境影响,呈多元化趋势,一部分人思想观念中出现了消极成分,随着年龄增大,自我意识增强,但社会责任感下降,学习的目的更趋于现实。

到了高中阶段,升学压力大,加上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道德敏感性下降,功利化思想加重。

2、中学生价值观的积极层面:

当代中学生总体上是积极、健康向上的,大多数学生能够紧贴时代,眼界开阔,思维活跃,兴趣广泛,关注国家的利益与荣誉,体现了新时期青少年鲜明的特征。

现在中学生的主流价值观是好的,关于拥护党、拥护国家的爱国教育能听进去,他们对社会上不正之风、贪腐现象深感厌恶,忧国忧民的学生大有人在。

笔者在在家乡听说说有个中学生成绩非常好,居然放弃了考取名校的机会,依然报考了军事院校,其家长不同意,而他认为让祖国富强是每个人都应尽的义务,而国家的富强不能没有军事。

有些老师也认为当代的学生知识面广,聪明好学,如果道德引导的好,他们关心国家、社会与他人的热情很高,只不过受社会阴暗面的影响太深。

大多数学生喜欢能够触动心灵的道德活动,如“18岁成人礼”、“孝敬父母活动”等,这些活动中青少年能够懂得个人与国家、家庭的关系。

这些现象告诉我们,社会和政府应对道德教育的实效性进行深刻反思。

3、中学生价值观的消极层面:

在我们的调查中,感触最深的是中学生集体主义的淡薄,为个人想得太多,其中包括一些成绩好的同学,部分同学平时不关心他人,在学习上总担心别人超过自己,责任心淡薄,一切从自己出发,关心自己比关心别人多,爱自己比爱别人多,道德感淡漠,缺乏同情心。

如举行升旗仪式时,学校非常重视,但是大多数中学生心中缺乏自豪感、庄严感。

在观看国产影片和国外大片的选择中,大多数学生选择国外大片。

现在的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不少人不懂得尊重家长和老师。

有的老师反映,有时老师带病上课,但学生很少看望老师。

更让人费解的是,平时观看爱国主义影片时,老师能被感人的情节感动的热泪盈眶,而有些学生则不以为然,甚至鼓掌、逗笑。

中学生身上表现出来的自我关注、升学唯一、极少关心他人和国家前途的个人本位的思想,以及追求物质金钱的“实惠”的价值观念应成为我们今天教育关注的动向,它与我们今天所倡导的公民道德素质要求有很大差距。

4、中学生的道德价值观多元化、多样化,甚至互相矛盾。

从调查中可以看出,当代中学生在道德价值观认识上基本是良好的。

但是,凡涉及青少年的日常生活,需要他们做出实现努力的道德要求时,道德行为上就会出现偏差和欠缺。

具体表现为:

他们认同责任感,却缺乏从我做起的责任意识;有高社会公德价值取向,却没有良好的遵守社会公德的习惯;有较好集体的价值取向,但在行动上,重实惠、讲实利;认同诚信价值理念,但却考试作弊、弄虚作假;认同爱护公务、勤俭节约的社会公德,但校园里长明灯、长流水以及乱扔、乱倒、乱贴等有损社会公德的现象屡见不鲜。

由此可以看出,由于道德认知不需要个体做出现实努力,青少年的认同是不需要付出代价的,也是相对容易的。

而道德行为不仅需要青少年做出实际努力,有时甚至需要放弃部分的个人利益。

2.中学生价值观现状的形成原因。

1)社会环境的因素。

第一,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

我国正处于以市场经济为先导的社会转型期,整个社会生活正在发生巨大变化。

经济因素已经成为引起社会价值变革的有力因素,是社会价值观念变革的现实基础,也是中学生价值观变化的根本原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行多种经济形式,势必导致利益主体的逐渐分化和经济利益的个体化,多元利益的存在意味着利益矛盾的存在和利益主体与个体之间的利益差别和冲突,也产生了利益主体将个体利益凌驾于整体和他人利益的可能,因此这种调整在人们的主观价值层面上产生深刻影响,导致价值观念的分化、个人本位倾向及对物质利益的追逐等。

此外,市场经济实行以按劳取酬为主体的多种分配形式,人们之间的贫富差距拉大,利益差别扩大,社会阶层结构也随之发生新的变动,这使人们越来越关注自身的生存状况,重物质需求,价值取向趋向功利。

对物质利益的过分追求势必会使人陷入金钱至上、自私自利、唯利是图,个人主体意识增强势必会追求自我价值、讲求实惠,导致国家观念、集体意识淡化等。

第二,社会价值导向。

首先,长期以来我国推行“集体主义”的价值导向,但随着市场经济时代的到来,原来为社会所普遍认同的“集体主义”价值体系受到严重挑战,而一个能为全社会所普遍认同的价值目标体系尚未形成。

其次,社会在推行主导价值时又存在许多问题,如“一手硬一手软”,弱化对纪律观念、奉献精神、服从意识的强调,忽略利益机制的引导等,使社会价值导向无力,道德价值观多元矛盾状态的存在不可避免。

第三,社会风气。

社会风气是人们价值观演变的催化剂,也是青少年道德价值观变化的直接诱因。

我国正处于新旧体制转型期,社会控制相对弱化,社会价值导向的推行机制(如法律、道德、舆论等)缺乏应有的约束力量,又为某些社会思潮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可乘之机,不仅影响和干扰了社会生活的正常进行,而且无时无刻不对青少年保持着细微而持久的渗透,成为中学生价值观演变的直接诱因。

第四,社会文化。

在转型时期,文化开放使中国当代的文化背景更加复杂,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西方文化与民族文化相互交织,又与大众文化融为一体,构成特定的文化氛围和文化环境,对中学生思想观念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传统伦理文化作为一种文化定势,在人们吸收新观念的过程中时隐时现,或大或小地起着作用,使人们形成双重人格压力和价值观念的内在冲突,极易产生困惑与矛盾的心态。

同时,西方腐朽文化与消极生活方式的渗透,亦给我国青少年价值观念带来更大混乱。

因此,道德价值观多元化有着特殊的社会文化发生机理。

一些社会不良现象使身心尚未成熟的青少年受到负面影响,现代西方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冲突带来中学生道德观念的断裂,试管婴儿、克隆等现代科学技术使青少年在道德伦理上产生困惑和失落。

2)学校教育因素

一是,多元化社会影响与德育模式单一的矛盾。

社会全面变革时期,青少年处于一个交往范围扩大、各种影响并存及社会活动日趋多样化的开放的社会环境中,各种社会影响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方式对青少年一代施加强有力的影响。

但由于教育发展的相对独立性,德育在内容和方法上还未及时适应社会变革的要求,仍表现出封闭单一的特征,内容上脱离社会现实生活,忽视个体需要,缺乏时代感;方法上单调枯燥,重外铄轻内修,重约束轻引导。

这种矛盾使中学生思想观念形成强烈反差,陷入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之中,产生种种困惑。

二是,德育观念滞后与时代精神变革的矛盾。

德育的目标首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但长期以来,道德认知主义倾向却使德育被当做一门功课,局限于道德知识的传授、道德原则的灌输,忽视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习惯和道德思维能力的培养。

其次,长期以来,德育实际上是被当做政治教育、理想教育、集体主义教育来实施的,使德育走向脱离现实生活的极端,脱离时代精神变革的需要,其强大定势在社会变革时期并未完全被打破,依然困扰着德育工作,成为道德知行问题的严重隐患。

此外,在应试教育传统下,忽视了对学生的品德教育和价值引导。

(3)家庭教育因素

首先,社会变革时期,家庭结构、家庭模式随之发生变迁,家庭的稳定性也面临严峻考验,不但影响着子女的心理发展,对其价值观念也带来强烈的冲击;其次,独生子女一代的父母教育方式大多是既望子成龙又过分宠爱,使青少年处于心理压力大和心理承受力差的矛盾之中,面对社会多元价值的冲击,价值选择易陷入矛盾混乱之中。

此外,应试教育的盛行使许多家庭父母只重视子女的学习成绩,重视对子女物质需求的满足,而忽视对其精神世界的引导,削弱了家庭应有的道德教育力量。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家长对孩子的影响很大。

目前,由于一些成年人的人生观尤其是价值观发生了扭曲,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思想滋长,工作缺乏进取性、责任心等,对孩子产生了极大影响。

(4)个体自身因素

我们发现,无论是在对人生价值的看法上,还是在个人对他人关系的处理原则上,青少年以个人为本位的人生价值取向出现了惊人的发展。

同时在学校生活中,集体主义教育影响仍起较大的作用,表现为“公私融合”、个人为本的鲜明特点,这反映了市场经济条件下,既有诱导学生注重个性发展、实现自我价值的积极影响,也有诱发个人主义的消极影响。

因此,中学生的价值意识明显表现为利己主义和个人主义占上风的特点。

而在首位价值观中,突出地表现在对学业成功的自我关注和物质金钱观上,半数以上学生在价值观上带有公私融合、注重个人的特点。

从个人生活的目标和追求来看,学生普遍看重“升学”、“功课”、“就业”等问题。

这说明追求学业成功是当代中学生的首位价值,很多中学生把自己以后能不能考上大学看做适应社会的基本条件,对公益劳动、公共财物则采取不感兴趣甚至冷漠的态度。

青少年阶段是儿童向成人过渡的重要转折期,表现出半幼稚半成熟、半独立半依赖的特点,因而在身心发展过程中呈现出不平衡性和矛盾性的“边际”心态,使青少年极易接受外界环境的影响。

该特点与社会转型的高速度及各种不稳定因素、消极因素的存在相互作用,导致其价值观体系的不稳定性及矛盾性。

此外,青少年道德认知水平和道德判断能力的发展对其道德价值取向具有明显的制约作用,因此,青少年道德价值取向具有鲜明的年龄特征。

三、教育建议。

1、学校应怎样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1)要有计划有步骤的开展

学校要发挥思想品德、历史课在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中的作用。

思想品德课老师、班主任、团委要有计划、有步骤、有针对性地联系学生实际,进行价值观基本理论教育。

还可以通过主题班会、团会、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学习价值观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

通过学习,为指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奠定正确的理论基础。

2)联系实际、引导疏通

对中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全面地辩证地看待社会看待人生,不能把个别的局部问题看成是普遍的全局性问题,引导学生客服片面性,疏通障碍形成正确的人生观的关节,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

3)坚持多途径,潜移默化的原则

对中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必须坚持并且通过多途径进行教育。

主要途径是思想品德、历史、语文等课程,班会、团会和各种教学活动,学校的其他方方面面工作以及各种活动也要渗透价值观教育。

学校教师还要发挥楷模作用,做到言传身教,防止生拉硬套。

4)形成长效机制,保证教育活动方案的实施。

进行调查研究,积累相关资料,定期总结评定。

做好中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的研究工作并渗透各种与学习相关的兴趣活动,激发他们以学为乐、以上进为荣、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情感。

探究总结符合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养成积极向上、勤奋学习、勇于攀登的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