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控制网报告.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397621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784.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首次控制网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首次控制网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首次控制网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首次控制网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首次控制网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首次控制网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首次控制网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首次控制网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首次控制网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首次控制网报告.docx

《首次控制网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首次控制网报告.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首次控制网报告.docx

首次控制网报告

地铁1号线百家湖地铁站过街通道

工程项目段地铁结构监护项目

(首次控制网测量报告)

 

编号:

NMC-1HX-BJHGJTD-控制网测量初测

测量日期:

2017年8月10日

 

南京地铁资源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二〇一七年八月

地铁1号线百家湖地铁站过街通道

工程项目段地铁结构监护项目

(首次控制网测量报告)

 

编制:

校核:

审核:

审批:

 

南京地铁资源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二〇一七年八月

地铁1号线百家湖地铁站过街通道

工程项目段地铁结构监护项目

(首次控制网测量报告)

编号:

NMC-1HX-BJHGJTD-控制网测量初测

测量日期:

2017年8月10日

 

项目经理:

签发人:

签发日期:

2017年8月11日

 

中设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南京地铁安全保护区施工作业监护监测项目部

南京地铁1号线百家湖地铁站过街通道工程项目段地铁结构监护项目技术服务报告

(2017年8月控制网测量首次观测报告)

1项目概况

1.1工程概况

(1)周边环境概况

拟建百家湖地铁站过街通道位于南京市江宁区双龙大道与菲尼克斯路交叉口南侧,为市政地下过街通道,地处百家湖商业中心。

地理位置见图1-1和图1-2所示。

过街通道与既有地铁1、2号出入口相连接。

通道东侧为待出让地块,下穿双龙大道,西侧为地铁1号线地铁百家湖站和金鹰购物中心。

图1-1周边环境示意图

图1-2周边环境示意图

(2)主体结构概况

1、2号过街通道分别由东侧出入口、顶管始发井、主通道顶管段、顶管接收井四部分组成,总建筑面积:

1550.50m2,其中出入口、始发井和接收井采用明挖顺做法施工。

主通道全长分别为48.2m、49.2m,通道结构净宽6.0m,净高4.0m,顶管最大覆土4.10m。

道路东侧两始发井基坑形状均呈长方形,长度约34.5m,宽度约12.0m,最大开挖深度约10.5m。

道路西侧接收井基坑呈长方形,长度约10.4m,宽度约10.0m,最大开挖深度约10.3m。

1.2外部工程与地铁位置关系

拟建1、2号过街通道顶管接收井位于地铁1、2号出入口东侧,连接通道结构净宽6m、接口宽5.5m,与地铁紧邻布置。

基坑宽10.6m、长11.9m,基坑最大挖深10.3m(出入口接口处基坑深9.3m,与出入口低落差2.88m)。

图1-3接收井与车站出入口平面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1-4接收井与车站出入口竖向位置关系

1.3施工概况

暂未开工。

2测量依据

(1)《江苏省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监测规程》DGJ32/J195-2015

(2)《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2008

(3)《城市轨道交通结构安全保护技术规范》CJJ/T202-2013

(4)《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5)《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16

(6)《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7-2006

(7)《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GB/T24356-2009

(8)《测绘技术总结编写规定》CH/T1001-2005

3高程控制网

3.1外业观测

根据《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2008,沉降监测基准网执行Ⅱ等垂直位移监测控制网的技术要求,布设成闭合水准路线进行观测。

沉降监测控制网由左线、右线控制网构成,测量过程中使用先进的电子水准仪LeicaDNA03和专用的2m铟钢精密条码水准尺进行测量。

百家湖地铁站内布设3个稳定的基准点(J1~J3),基准点布置于站厅层。

水准观测的主要技术要求如表3-1、表3-2、表3-3和表3-4所示。

表3-1垂直位移监测精度要求

等级

变形观测点的高程中误差(mm)

相邻变形观测点的高差中误差(mm)

二等

±0.5

±0.3

表3-2垂直位移监测基准网的主要技术要求

等级

相邻基准点

高差中误差(mm)

每站

高差中误差(mm)

往返较差或环线

闭合差(mm)

检测已测高差

之较差(mm)

二等

±0.5

±0.15

±0.3

±0.4

表3-3垂直位移监测网的主要技术要求

等级

变形观测点

高程中误差(mm)

每站

高差中误差(mm)

往返较差、附合或

环线闭合差(mm)

检测已测高差

之较差(mm)

二等

±0.5

±0.15

±0.3

±0.4

注:

n为测站数。

表3-4水准观测主要技术要求

等级

仪器

水准尺

视线

长度(m)

前后

视距差(m)

前后视距差

累计差(m)

视线离地面

最低高度(m)

两次读数所测

高差较差(mm)

二等

数字

水准仪

铟瓦

≤30

≤0.5

≤1.5

≥0.3

≤0.4

保护区沉降监测基准点布置如图3-1。

图3-1垂直位移监测基准点布置图

3.2平差计算

观测成果处理采用科傻平差软件,以测站数为权进行平差,确定各基准点历次观测高程值、评定高程中误差。

基准网初期进行三次独立观测,取三次观测均值作为基准点的初始高程。

历次基准网观测后,进行基准网稳定性分析,即将各基准点观测高程值与初始高程值进行比较,若检测较差大于0.5mm时,即判定该点不稳定,后续监测时对不稳定点进行高程修正,否则采用原值。

每次基准网监测后形成基准网观测成果报告。

百家湖过街通道高程控制网观测成果如下表:

表3-5往返较差和环线闭合差评定表(第一次)

测段

往测

(m)

返测

(m)

往返较差(mm)

限差(mm)

往返较差、附合或环线闭合差(mm)

评价

J1-J2

-0.0875

0.0876

0.05

0.30

=±0.3

=±0.3

=±0.6

合格

J2-J3

-0.0605

0.0604

-0.15

0.30

J3-J1

0.1478

-0.1481

-0.24

0.42

高差闭合差(mm)

-0.04

-0.04<0.6

合格

闭合线路J1→J2→J3→J1

表3-6往返较差和环线闭合差评定表(第二次)

测段

往测

(m)

返测

(m)

往返较差(mm)

限差(mm)

往返较差、附合或环线闭合差(mm)

评价

J1-J2

-0.0874

0.0877

0.24

0.30

=±0.3

=±0.3

=±0.6

合格

J2-J3

-0.0605

0.0605

-0.03

0.30

J3-J1

0.1479

-0.1477

0.18

0.42

高差闭合差(mm)

-0.25

-0.25<0.6

合格

闭合线路J1→J2→J3→J1

表3-7往返较差和环线闭合差评定表(第三次)

测段

往测

(m)

返测

(m)

往返较差(mm)

限差(mm)

往返较差、附合或环线闭合差(mm)

评价

J1-J2

-0.0874

0.0875

0.14

0.30

=±0.3

=±0.3

=±0.6

合格

J2-J3

-0.0604

0.0605

0.05

0.30

J3-J1

0.1479

-0.1480

-0.12

0.42

高差闭合差(mm)

0.04

-0.04<0.6

合格

闭合线路J1→J2→J3→J1

上述测量成果的分析表明:

高程控制网的测量和计算符合规范要求,各项指标合格,可以作为保护区垂直位移监测基准。

基准点高程见下表,

表3-8基准点高程

点号

第一次观测(m)

第二次观测(m)

第三次观测(m)

均值(m)

J1

10.0000

10.0000

10.0000

10.0000

J2

9.9125

9.9125

9.9126

9.9125

J3

9.8521

9.8519

9.8521

9.8520

4结论

本期监测控制网成果分析表明,垂直位移监测控制网符合相关技术指标要求,可以作为首次控制网数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