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高效语文课堂的行动研究》结题报告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7399282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5.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构建高效语文课堂的行动研究》结题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构建高效语文课堂的行动研究》结题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构建高效语文课堂的行动研究》结题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构建高效语文课堂的行动研究》结题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构建高效语文课堂的行动研究》结题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构建高效语文课堂的行动研究》结题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构建高效语文课堂的行动研究》结题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构建高效语文课堂的行动研究》结题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构建高效语文课堂的行动研究》结题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构建高效语文课堂的行动研究》结题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构建高效语文课堂的行动研究》结题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构建高效语文课堂的行动研究》结题报告文档格式.docx

《《构建高效语文课堂的行动研究》结题报告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构建高效语文课堂的行动研究》结题报告文档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构建高效语文课堂的行动研究》结题报告文档格式.docx

通过研究,探索出教师高效教学的方法策略,使教与学达到最优化,使教师教得精简高效、学生学得轻松愉快,使课堂教学从低效向有效乃至高效迈进,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学得高效,并实现学生的精神与生命健康成长;

通过研究,提升我校语文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并将行动研究的点滴提炼成科学的有指导意义的规律性做法,促进我校语文教师的专业成长。

二、研究的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应该被看成是对于教师授予知识的被动接受,而是学习者以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主动的建构活动”。

也就是说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自己知识经验的过程,是通过新经验与原有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而不断充实、丰富和改造自己已有知识经验的过程。

在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下,教师应该是教学环境的设计者,课程的开发者,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

强调学习过程应以学生为中心,注重互动的学习方式,师生是建构知识过程的合作者,从这些新的视角出发,开发新的教学方法,谋求教学效果的高效益。

从根本上讲,有效教学应该是一种建构性教学、真正关注学生的自主性,同时也体现教师主体性的教学。

2、多元智能理论。

“多元智能”认为每个人除了语言和数理逻辑智能以外,至少还有其他5种智能——“空间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内省智能”、“身体运动智能”等。

“多元智能”理论的创始人加德纳有一句名言: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潜在的天才儿童,只是经常表现为不同的形式。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了解学生,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要相信学生,利用学生,解放学生,发展学生,要因材施教,让学生在活动中张扬个性,以多元化教学评价,使学生得到多元发展。

3、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

巴班斯基认为,“教学过程最优化是在全面考虑教学规律、原则、现代教学的形式和方法,该教学系统的特征以及内外部条件的基础上,为使过程从既定标准看来发挥最有效的(即最优)作用而组织的控制。

”其中有两个最为重要的标准:

一是效果、二是时间。

效果是以限定的时间标准为前提的,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通过合理的组织教学过程得到最大教学效果,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全面提高,不仅要知识,而且要能力,更要情感与态度得到提高和发展,这才是高效。

三、研究的目标

自教学诞生以来,教育者就在不自觉地追求有效教学,本能地进行有效教学的探索。

但作为一种鲜明的教学理念和自觉的教学实践,其历史并不很长。

国内外学术界已经对有效教学进行了一些研究,其中又以小学有效教学居多,这些将对我国教育研究者进行有效教学研究和教育实践者,特别是一线教师开展有效教学实践极具参考价值。

但这类研究多数并未关注介于教师行为和学生学习结果之间的学生的学习行为,特别是学生学习时的认知活动,而这种认知活动是学生学习结果的决定因素,有效教学要通过学生的学习活动体现出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可以影响学生的学,但并不能代替学生的学。

换言之,学生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学生的学习行为特别是学习时的认知活动最终决定着教学的成败。

因此,仅仅研究教师的教学行为是不够的,还必须研究学生的学习行为。

本课题立足于初中语文课堂,结合语文学科特点、初中生身心特点与认知规律,在研究教与学的行为的有效性的基础上,努力探索高效语文教学之道,总结出一些高效教学的规律性做法,并进而构筑理想课堂,想达到这样的境界:

课前有预习,课后少作业;

教学目标高效达成;

主体作用充分体现;

师生关系平等和谐;

学生学得轻松快乐;

生命得到极大舒展。

四、研究的主要内容

该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为高效课堂的构建,即构建高效课堂的策略与方法。

研究高效课堂的构建必须从研究有效教学开始,必须研究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

有效教学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最佳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教学活动。

通俗地说,有效教学就是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有发展。

有效教学的更高要求就是高效教学,如能使一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用最少的时间与精力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用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就是高效。

首先,针对当下语文课堂中师生教与学的行为,通过备课、上课、观课、研课、座谈、问卷调查等形式了解当下语文课堂教与学的现状。

其次,研究课堂教学中教师教的行为,这是本课题研究的切入点,包括新课的导入,教学过程中教师的组织引导与启发点拨,教学语言的简明准确、生动形象、感染力和艺术性,教师驾驭课堂的方法策略与应变机智,教师提问的艺术,文本延伸拓展的艺术,结课的艺术,作业的布置等教学过程的优化策略及其它与课堂教学效果相关联的教师言行、个性心理、人格品质等方面的研究。

第三,研究学生的学,包括学生参与课堂有效性、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有效性等的研究。

该课题研究的基本流程为:

课堂教学现状调查及成因分析→有效课堂教与学的行动研究→高效课堂教与学的行动研究→理想课堂的构筑。

五、研究的方法

《构建高效语文课堂的行动研究》的研究形式主要有三:

行动研究,集中研讨与个别研究相结合,实时实地研讨与网络研讨相结合。

课题研究的具体方法将采取实验法、调查法、查阅资料法、座谈法、案例教学法等。

我们都是一线教师,每天身处课堂教学的现场,试图通过改变我们的课堂教学行为来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效率、效果与效益,于是立足于聚焦课堂的行动研究、扎根课堂的田野研究。

着意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为学生终生发展奠基,着力于语文课堂教学,锤炼提升教学技能,着眼于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寻求教学合一的切入点,得益于师生教与学能力的全面提升。

以课堂为研究主阵地,按“集中----分散-----再集中”的思路进行课题研究,把总课题分解成若干子课题,分工协作,定期汇报交流,各成员形成阶段性成果,适时汇总,上升成理念,形成若干种课型。

六、研究的步骤与过程

研究高效语文课堂的构建大致的步骤与过程为:

课堂教学现状调查、成因分析及对策思考→有效课堂教与学的行动研究→高效课堂教与学的行动研究→理想课堂的构筑。

我们搞课题研究是摸着石头过河,边研究边摸索、边学习研究的方法,我们在研究的过程中学会了研究。

伴随着课题研究的四大步骤的实施,研究的过程体现了五个字:

学、变、思、行、建。

学即学习相关理论及研究成果;

变即转变观念,以适应未来研究的需要,思即思考,思考如何变,即如何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效果与效益;

行即行动,我们的研究定位于行动研究,既是从一线教师研究的特点出发,也是扬长避短;

建即重建、构建,毋庸置疑,传统课堂需要改革,而非改良,但怎样改又是我们共同困惑,构建是一种重构,是在否定传统课堂教学基础上的重建,积极寻求构建的途径与方法。

当初只是想着改变自己课堂效率低的问题,几个有共识的老师一拍即合、聚在了一起,搞起了课题研究,研究的目的不为名不为利,只为改变自己的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真正为学生减负,不误掉每一个学生。

我们每一步都走得理性而坚实、坚定而稳健。

第一步是对当下课堂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我们发现当下课堂有很多是低效、无效甚至负效的。

在现状调查的同时,我们广泛学习有关有效课堂的理论,借鉴他人观点,并试图找到走出课堂低效无效负效的对策,基于我们自身教育教学理论的苍白,必须全面了解有效教学的研究动态及已经取得的成果,唯其如此,我们才有了进行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才能转变观念。

对当下语文课堂的调查与分析的结果是,当下多数课堂是低效无效甚至负效的,提高课堂教与学的效率已迫在眉睫,于是进入了研究的第二步:

结合自身课堂,围绕教与学,进行有效课堂的研究,经过较长时间的讨论,大家渐渐形成了共识,我们将总课题分成了六个子课题,分别是:

有效备课研究;

有效导入研究;

有效提问研究;

有效组织教学研究;

有效生成研究;

有效结课研究。

这些子课题虽是从教师教的角度来研究,(似乎忽视了学生的学),但我们认为这还是有必要的,因为我们的认识基础太薄弱了,我们的头脑中缺少这方面的认识,必须先有了解,才有理解;

有了理解,才有见解;

有了见解,才会有相应的行动,尽管这行动不一定对。

我们不想照搬别人的成果,因为纸上得来终觉浅,还是要脚踏实地去研究,这种走别人走过的路的过程是我们必须经历的。

当我们心怀全局地走过了“教师的教”,走向“学生的学”(在这方面进行了专题研讨并付诸实践),并最终走向“教与学的整合”时,我们看问题的高度就不一样了。

这里的“心怀全局”是提醒我们,不能孤立地研究(孤立研究只会闭目塞听、固步自封),而应前后观照,但必须分阶段有侧重地进行研究。

当研究到一定阶段,我们发现连一些最基本的研究程序与方法都不知道,我们必须在研究中学习研究,于是我们在进行有效课堂教与学的研究之后静心充电,听了多场关于教育科研的方法及课题研究实施过程的专家讲座,类似的学习持续了将近一个学期,到本学期,我们进入课堂听课观课,通过一课多上、同课异构、网络研讨等形式研究具体课例,具体做法是:

课题组成员轮流上研究课,上课前集体备课,形成上课稿(即先由上课教师主备,再拿到课题会上讨论,其他成员提出修改建议,进行修正补充完善,主备老师回去后结合自身实际再进行修改,上完课后再进行反思修改和完善)。

课上,要求上课教师侧重体现子课题成果,要突出学生中心,杜绝无效低效劳动。

课后进行集体评课,以学评教,把学生学得怎样作为高效与否的重要参考依据。

我们还要求上课老师形成课堂教学实录、整理评课实录、写下教学反思。

本学期每周都有两次集中的教研活动,研究强度较大,效果也较好。

但这样的课例研讨到了一定时候就会陷入简单的重复而难以提升,这时我们又通过观摩名师名课来实现更高层次的提升,我们先后观摩了第四届、第五届、第七届全国中青年教师语文课堂教学大赛的金奖课堂实录,受益良多。

我们只想通过这种研究的过程,使我们自身的教育教学有所改变提升,最终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效率与效益,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能为学生减负。

冷静地讲,这条路充满了艰辛,这对我们都是考验!

研究的过程伴随着不断阅读不断学习不断纠偏的过程,查资料,听讲座,观课评课,看名课实录等,一路走来,付出汗水的同时也收获了课堂的高效。

七、研究成果

通过对当前语文教学现状的调查,我们了解了那些发生在当前课堂也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不良现象,并深入分析了学生学习语文兴趣不浓,语文课堂效率低的原因。

如备课不充分、上课有太多的随意性、不能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方式单一、教师教学语言不简练等。

针对这些现象,我们课题组成员分工合作,分别从有效备课、有效导入、有效提问、有效组织教学、有效生成、有效结课等多个维度进行研究,探索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

如王后富老师对有效备课提出了显性备课与隐性备课的创新观点;

曹昱炜老师对导入的有效性做了深入的研究;

肖又生老师就课堂提问的作用、方法、有效性做了总结与归纳;

怎样让一堂课紧张而不压抑,轻松而不散漫,做到张弛缓有度,郑中根老师总结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

王友生老师就课堂动态生成的有效性提出了“反思,在课堂教学之中”的重要论断;

陈国金老师总结了多种卓有成效的结课方式。

这些总结为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有效性提供了可资借鉴的途径与方法,有很强的操作性。

经过一段时间的理论探讨后,我们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把所探讨的理论运用到实际的课堂教学之中。

一是通过课题组成员让课题研究成果指导自己的课堂,又以课堂实践来检验和提升理论成果,定期交流。

二是课题组成员分别上一节以上公开课,然后评课,总结得失,总结一些提高课堂效率的基本做法。

三是走出去,与兄弟学校进行课堂教学活动研讨交流和参加全国性教研会。

如郑中根老师到沈冲中学去上初三复习课研讨课:

《叙述、描写、议论在记叙文中的作用》,深受好评;

肖又生老师在全县语文教研会上公开课,受到与会教师的高度评价;

课题组有多名成员参加过全国性课堂教学研讨会,多人次参加市县教研会,这对我们的课题研究有重要的指导与借鉴意义。

在课题研究期间,课题组成员中有两人获得县优质课比赛一等奖,两人获得县级教学能手称号,一人被评为县骨干教师(初中语文仅五人),一人被评为望江县十大杰出青年;

我们还创新教研方式,把我们的课题研究设想和与课题密切相关的话题挂到网上,与网友一起探讨交流切磋,进行网络教研,k12中国中小学教育教学网上一些资深网友与版主对我们的课题研究及成果也有较高的评价。

伴随着研究的深入,多篇论文、课例及随笔获奖或发表。

尤其让人欣慰的是同学们对语文的学习充满了浓厚的兴趣,他们都喜欢上语文课了,语文能力、语文成绩也有了明显提高。

课题组老师所授课的班级学生在校报上发表作文的数量明显高于其他班级,课题组成员所教班级学生的中考语文人均成绩也名列前茅。

我们在独自钻研,共同探讨,互相学习、彼此交流的过程中,接触到了一些前沿的理论,并透彻理解,我们的教学理念得到了更新,教学水平得到了提高,并开始形成各自的教学风格,如曹昱炜老师的激情教学、王后富老师的点拨教学、肖又生老师的大语文教学、陈国金老师的诗意语文、王友生老师的生命化课堂等,这些是我们研究的最大成果。

具体说来,我们的课题研究成果主要体现于如下几个方面:

1、课题组成员教育教学理念的更新。

构建高效课堂关键是转变教师的课堂观念;

经过研究,我们认识到,传统教学是知识本位的教学,它在强化知识的同时,忽略了对生命的整体关怀,教师越俎代庖,鸠占鹊巢。

我们强调在高效课堂里,学生是太阳,教师是地球,只有地球绕着太阳转,没有太阳绕着地球转的,只有教育适应学生,没有学生适应教育的,应推翻“地心说”,树立“日心说”。

2、课堂教学行为的改变、专业发展意识的增强。

思想决定行动,有什么样的观念就会有什么样的教学行为,就会有什么样的课堂。

在研究中,我们认识到,课堂不是教师表演的舞台,而是学生学习的天堂,教师的教始终为学生的学服务,教师应围绕着学生转,我们有更为强烈的专业发展意识,有了发展自觉,每天以研究的眼光审视课堂,因而有了更多的发现,也有了更多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有了更多的收获。

3、高效语文课堂的构建:

在近两年的课题研究中,我们不断进行自我否定,以前期的研究成果为基础不断到达新的高度,不断臻于更高的境界,最终,我们提炼出构建高效语文课堂的一些规律性做法。

高效课堂的一个中心:

学生。

高效课堂策略(环节);

预习先行,先学后交(交流),交后再教,巩固提高。

高效课堂的终极目标: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解放学习力,实现人的解放。

高效课堂的核心理念:

自主、合作、探究。

高效课堂的学习方式:

小组学习。

高效课堂的教学目标:

三维目标的落实。

高效课堂的评价:

1、师生关系(日心说);

2、以学评教;

3、三看学生:

自主的程度,合作的效度,探究的深度。

……

教育的全部奥秘在于教与学、师与生的关系之中。

课前以学备教,课中以学定教、以教导学,课后以学评教;

师生是平等的合作关系,师生相长,共同提高。

如果说传统课堂是抱着学生走,有效课堂是牵着学生走,那么,高效课堂是放手让学生走。

高效课堂具体呈现如下特点:

三高:

高效率,高效益,高效果。

三实:

朴实,扎实,真实。

五度:

有深度,有广度,有温度,有效度,有参与度。

……

4、研究带来观念的变化,观念的变化带来行动的变化,行动的变化带来课堂的变化,课堂的变化带来了学生的变化:

学生喜欢上语文课,语文成绩有明显提高。

学生的收获有隐性收获与显性收获之分,在我们的课堂上,学生能学到知识、培养能力,更能获得生命成长与终身发展的养料,这将是惠及学生一生的营养,将为学生奠定生命成长的基础。

5、熟悉了课题研究的一般程序。

我们对课题研究的程序从陌生到熟悉,从当初摸着石头过河,到现在轻车熟路,在研究中学会了研究,我们艰难走过,到现在,站得更高,看得更远了。

6、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大家所表现出来的主动进取、自觉发展、精益求精的专业情意是一笔精神财富,也为后来者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范式,激励、引领着更多的老师走上专业成长之路。

我们所做的研究是为了解决自己日常教学问题,是一种常态教研,表现出田野精神、草根情怀,我们就像是校园里的农民,守望着自己的麦田,默默耕耘,浇水施肥,期待着生命的生根发芽,舒枝展叶,开花结果。

7、撰写了数量众多的教学论文、教学反思、教学随笔及师生故事等,以多种形式记录了我们进行课题研究的实践、思考与心路历程,虽显得稚嫩与粗糙,却是我们课题组成员汗水与智慧的结晶、付出与行动的见证,弥足珍贵。

八、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的设想

第一,近两年的研究并未构建一种可操作的高效课堂的模式或课型。

其实,这是我们是有意为之的。

因为我们知道的,课堂一旦模式化就意味着禁锢与束缚,而在教改过程中如昙花一现般的教学模式可谓数不胜数,它们终因缺少恒久的生命力而淹没于教改的浪潮,我们只是想提炼出构建高效语文课堂的一些规律性的做法。

但问题来了,这些做法如果要推广,如何推广?

这确实让人头疼。

因为先进的课堂教学理念需要一定的教学环节或模式才能被有效模仿,进而得到推广。

也就是说,教学模式是教学理念的固化,也有人说,学习先进模式必定有一个从临帖到破帖、从模仿到创新、从继承到生成的过程,因此要不要教学模式,这是一直以来更是当下教育界备受争议的话题。

第二,理想课堂还是一个没有实现的理想。

关于高效课堂,我们的研究也许只是掀开了冰山一角,而理想课堂的神秘面纱仍未揭开,我们期待着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我们的设想是继续研讨,以期在理想课堂的构筑方面摸索出更好更多的做法。

第三,关于课题组成员的发展自觉。

发展自觉也就是一种主动发展的意识,我认为,一个教师要想在专业方面不断成长,要想走出专业发展的高原期,要想改变别人,首先要试着主动改变自己,而实际的情形怎样呢?

可以说,我们身边大多数老师是处于平静的绝望之中,他们安于现状、不思改变,充满了惰性。

当以课题组的形式进行研究以求改变自身时,就产生了一种集体约束力,在这种集体约束力的牵引下,多数成员均能得到改变与进步,但仍很被动,表现于行动中就是畏惧课改,害怕变革,更不敢暴露自己的不足,因为这些因素的作祟,他们在研究中有时显得较被动,是被研究、被上课、被读书、被写作。

这极大地阻碍着教育教学研究的推进,甚至是当下课改推行至今仍看不见曙光的重要阻力。

第四,高效教学的策略与方法有待进一步研究。

观念出行动,方法出效益,构建高效课堂的方法与策略是必要的也是重要的,我们虽然总结了一些构建高效课堂的方法与策略,但显然还是不成熟的,是不全面的,我们将把研究成果运用于自己的常态课堂教学,不仅做一个传统课堂的批判者,更要做一个高效课堂的建设者。

第五,对有效备课认识的偏颇。

备教材、备教法只是有效备课的内容之一,有效备课更强调备学生、备学情、备学法。

备课中,要淡化教师的教,突显学生的学;

要淡化教学设计,突出学习设计;

要淡化显性预设,突出隐性预设。

这也是我们课题组成员今后努力的方向。

真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我想说,真正的研究者敢于直面研究中的不足,只有直面不足并努力改变才可能有新的进步。

两年的研究磨炼了意志,砥励了智慧,开阔了眼界,提升了境界,提高了能力与水平,拓宽了专业视野,增强了专业发展的自觉性,同时也凝聚的人心,融洽了感情,增进了了解。

尽管构建高效语文课堂的行动研究暂告一段落,但我们的课堂教学研究从来不会止步,可以这样说,在课题研究已积淀一定经验基础上,接下来的课堂教学实践与研究将渐入佳境,结题不是宣告研究的终结,而是研究的真正开始……

 

(2011年12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