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古诗两首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7399719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1.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 古诗两首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 古诗两首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 古诗两首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 古诗两首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 古诗两首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20 古诗两首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20 古诗两首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20 古诗两首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20 古诗两首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20 古诗两首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20 古诗两首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20 古诗两首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20 古诗两首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 古诗两首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20 古诗两首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生答《赠汪伦》。

教师叫生齐背。

3、今天我们再学习一首李白送别诗的传世之作《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屏幕出示全诗)

二、解题,介绍背景资料

1、齐读诗题

师:

这首诗是李白三十多岁时写的。

孟浩然是与他同一时期最著名的诗人之一。

李白非常仰慕孟的才华、人品。

他在诗中写道“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因此,他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请同学们借助注释,想想题目讲的什么意思。

2、指名讲题目意思。

(相机板书:

李白送孟浩然)

三、初读,理解诗意。

1、师:

李白为好友孟浩然送别,心情如何呢?

请同学们读读这首诗。

注意读准字音,看清字形。

(学生读古诗。

2、指一名学生:

老师见你读得津津有味,能给大家读读吗?

(学生读。

3、师:

真不错!

第一次就读得这样好!

谁想再读读?

(2-3名学生读。

师:

一起来一遍。

(生齐读全诗。

4、大家读得真好!

只是每行诗的意思你们明白吗?

请你们对照注释,试着用自己的话讲讲。

5、首先学习第一、二行诗。

(1)、自由读这两行,找出不理解的字、词。

(学生质疑。

(2)、指名讲诗意。

(2-3名学生讲。

教师引导学生把话讲通顺。

(3)、齐读这两行诗。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讲诗意。

6、学习三、四行诗。

(用学习一、二行的方法进行。

7、师:

谁能把全诗的意思说一说。

(1-2名学生讲大意。

四、深入理解,感悟诗情。

大家学得真好!

请默读古诗,找出哪两行叙述了李白与孟浩然送别的事情,哪两行写了李白送别时看到的景色?

2、师:

读得真细致。

知道他们分别的时间吗?

(生:

烟花三月。

能描绘一下烟花三月的具体景象吗?

(学生口头描绘。

3、“烟花三月”是美呀!

唐代诗人杜牧以一首《江南春》向人们展示了江南春天秀丽的风光。

(出示《江南春》。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1)、教师读诗,让学生体会江南美景。

大家想读读吗?

(学生齐读。

(2)、老师讲解大意:

诗中的江南,无边的翠绿映衬着鲜艳的春花,到处莺歌燕舞。

临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酒旗在微风中轻轻的飘舞。

多么明丽的江南啊!

后两行又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朦胧迷离的江南雨景—一座座楼台被迷蒙的烟雨笼罩着,若影若现,似有似无。

多么诗情画意的江南的春啊!

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江南的美景吧!

(生齐读《江南春》。

是呀,在这千年胜地的黄鹤楼上,在这如诗如画的江南春天,诗人本该和老朋友孟浩然共饮美酒,吟诗作赋。

何其美哉!

但今天,老朋友却离李白而去。

李白的心情会怎么样呢?

(学生作答。

诗人在平淡的叙事中,依依惜别之情自然地流露出来。

写法太绝了!

5、后两行诗写景,更是绝妙!

来品品吧!

(1)、齐读“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2)、师:

“尽”的是什么?

不“尽”的又是什么?

(3)、是啊。

李白目送着孟浩然走到江边,登上小船;

目送着帆船缓缓离岸,渐渐远去,看不见朋友的身影;

目送着朋友的小船消失了,只见一片儿白帆;

最后连那点儿白色的帆影也不见了。

此时,李白离去了吗?

没有。

)他在干什么?

他久久地不愿离去,仍注视着帆影消失的地方。

)师:

李白看见了什么?

滚滚的长江水向天边流去。

(4)、师:

这滚滚流去的仅仅是长江水吗?

(学生分组讨论。

生讨论,汇报。

(5)、对!

李白独立江边,久久凝望,他的目光,他的心紧紧与朋友相随。

他们真是“人虽分,心相随,情永在。

”他们的友谊真是“情深意长”。

五、朗读并背诵古诗。

1、师:

我们已体会了李白与孟浩然的深情厚谊。

假如我们现在就站在江边,看着好朋友乘着帆船渐渐远去,心中感慨万千,吟出这首送别诗吧!

女同学先来。

2、这是柔情地相送。

男生。

3、这是豪壮地送别。

4、一起来吧!

(能背就背,不能就读。

5、配乐齐背这首诗。

六、拓展,延伸。

1、李白后来又为这次送别写了一首五言诗。

(打出《江下行》。

李白

去年下扬州,江送黄鹤楼。

眼望帆去远,心逐江水流。

这首诗非常的直白,就像上面这首诗的注释。

来,一起读一读。

(学生齐读两遍,把诗抄写在书旁。

2、老师给你们推荐一首流行歌曲。

这首歌的词儿是根据《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改的。

听了会帮助你们更深地理解这首古诗。

播放吴涤清歌曲《烟花三月》。

第二课时

送元二使安西

教学目的

1.认识2个生字,会写2个生字(舍、君)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感悟诗歌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友谊。

4.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理解时局的意思。

2.想象诗歌中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准备

课件、学生收集送别诗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

同学们,你们还记得《赠汪伦》这首诗吗?

谁来背一背?

(生背诵《赠汪伦》)

2.师:

谁来说说这首诗的作者李白为什么写这首诗。

(因为李白要回家乡去了,汪伦很舍不得他,亲自来送他,李白很感激汪伦)

3.师:

从古到今,人们在离别的时候总是特别的难过。

今天,让我们一起回到唐朝去,再次见证一段深厚的友谊吧。

4.师板书课题。

(20送元二使安西)

二、学习古诗

(一)复习学习古诗的方法:

谁还记得学习古诗的三大步骤?

1.解诗题,知作者。

2.抓字眼,明诗意。

3.多诵读,悟诗情。

你们的记性都很好。

现在,让我们根据学习古诗的这三大步骤,来学习这首古诗。

(二)自主合作学习古诗

(1)师:

通过预习,谁来说说这首诗的题目应该怎么解释?

送:

送别元二:

王维的好朋友使:

出使安西:

安西都护府

(2)强调题目读法送元二/使安西

(3)齐读课题。

(4)师:

王维的好朋友是元二,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李白送别的故人是谁啊?

(孟浩然)

(5)师:

同学们的记性真好,现在谁再来介绍一下作者王维的生平呢?

(王维701-761),字摩洁,蒲州(今山西永济县)人。

通音乐,工书画。

唐代著名诗人。

知道了诗题和作者,现在就请同学们根据学古诗的第二个步骤,四人小组合作学习这首古诗,可以用铅笔在旁边做批注,写下你们的解释或感受。

(2)四人小组合作学习。

(3)汇报。

渭城朝雨浥轻尘,

渭城(字眼,点明地点):

秦时咸阳城,汉改渭城,在长安西北,渭水北岸。

朝(字眼,点明时间):

早上(同朝辞白帝彩云间)

浥:

湿润(注意字型)

轻尘:

尘埃(注意“尘”字的“小”没有勾)

解释:

渭城早上的雨湿润了道路上的尘埃。

客舍青青柳色新。

客舍:

旅店。

新:

焕然一新。

旅店外的绿柳被雨水冲洗得焕然一新。

师小节:

这一句诗都是描写作者当时所看到的景物。

劝君更尽一杯酒,

劝:

请。

君:

对人的尊称,表示“你”的意思。

更尽:

再饮完。

请你再喝完一杯酒。

从这句诗中,你看见了什么?

感受到什么?

(王维和元二喝了好几杯酒却还没离开,看出他们依依不舍)

西出阳关无故人。

西:

向西行走。

故人:

老朋友。

阳关:

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是古代通西域的要道。

等你西行出了阳关就再也没有一个交情深厚的老朋友了。

渭城早晨的细雨,润湿了路上轻飘的浮尘,

客舍边一片青翠,柳色嫩绿清新。

临别的时候,劝你再喝完这杯酒,

向西边出了阳关,就再也没有我这样的故人!

师小结:

从这一句诗你体会到什么?

(诗人与好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

3.多诵读,悟诗情

(1)复习诵读方法。

刚才我们学习了古诗,了解了古诗的大意,接下来请同学自己带上感情,把这首古诗美美地读一读,能背诵的同学就背下来。

学完古诗,应该做什么呢?

(多诵读,悟诗情)谁还记得诵读古诗的方法有几种?

(小组读、轮诵、叠诵、表演读、唱诵……)

(2)现在,就请你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有感情地朗读这首古诗,朗读的时候不要影响其他小组。

(3)汇报:

哪个小组愿意有感情地读一读这首古诗?

(4)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读一读这首诗,可以带上自己的动作。

三、练习

比比谁的反应快

1.___________________,客舍青青柳色新。

2.使:

________。

3.浥这个字读________。

4.柳树的颜色是________。

5.古诗前两句是写景还是写送别的?

6.这首古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同学们反应都很快,有兴趣的下课后自己出几道题目考考自己的好朋友。

四、课外拓展

你们还记得以前学过的送别诗吗?

(生自己说说以前学过的或读过的送别诗)今天我们学习又学了一首送别的诗,这里还有几句送别的诗句,让我们一起读一读。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别董大》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五、总结

一首简短的古诗,往往包含着诗人的不同感情,希望同学们课后能自己找几首古诗来反复诵读,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六、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生字书写本。

3.背诵、默写这首古诗。

课后反思:

俗话说:

“不学诗,无以言。

”没有诗的人生是不完整的人生。

在我们这个忽略古文化传播的时代,古诗正随着一些时尚名词的诞生,而渐渐被人们所遗忘。

庆幸的是,课改后的语文教材更注重了古诗词的教学,可见,读诗在一个人的成长历程中很重要。

教材安排《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与《送元二使安西》为一课,所以备课时,无形中,便将两首古诗进行了对比:

其作者都是唐代的;

都属于送别诗;

前者诗人送友人去的是一个繁华的地方——扬州,以目相送;

后者诗人送友人去的是一个荒凉的地方——安西,以酒相送。

鉴于此,我把《送元二使安西》的基调定在悲凉上,课件中也制作了大量安西荒芜的图片,以“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这一问题作为明线贯穿始终。

第一层,让学生在初读后,感受诗中的景和人,学生不难体会到美景和故人。

通过这一环节,也扫清了诗歌中的字词障碍,让学生理解诗歌的表层含义。

第二层,借助音乐,让学生想象诗人与好友以前相处的画面,既是故人,他们以前有过怎样的相处的情景?

因为学生如果不感受到朋友之间的交情之深,自然无法体会此时的离别之痛。

第三层,话锋一转,通过图片和音乐向学生展示西出阳关的画面,想象元二一路上可能遇到的艰难险阻。

这一次的想象与前一次形成强烈的对比,而正是这种对比渲染了离别时的愁绪。

这一环节,学生的情感应达到高潮。

对于教学而言,学生所有想象的画面,所有由画面激发出的情感,最后也归宿到一杯酒里。

于是,“体会酒中之情”作为我这堂课的暗线,穿插在全诗的教学之中。

首先,通过复习以往学过的与酒有关的诗,让学生明白酒在诗中的意蕴千变万化,进而思考“劝君更尽一杯酒”是一杯怎样的酒。

此时,学生体会到这是一杯离别的酒,伤心的酒,祝福的酒……通过理解的不断深入,最后让学生感悟到,“这哪儿还是一杯酒,这分明是——?

”学生回答,是作者对朋友的情,是深深的友谊,是绵绵的思念……当学生体会到了这一点,这一杯酒便具有了跨越时空、贯穿古今的活力,将学生与诗人的心紧紧地系在了一起。

在渭城的一个清晨,下着蒙蒙的细雨,湿润了路上的尘土。

王维的好朋友元二被派到新疆库车县任职。

元二就要走了,王维十分的不舍,赶来为元二送行,与元二一起喝了一杯又一杯的酒,可是元二已经没有时间了,急匆匆地上了马车,就在这时,王维喊道:

“朋友,请再喝完这杯美酒吧,等你西行出了阳关之后,就再也没有一个交情深厚的老友了。

”“好的”。

他们喝完了这杯酒,元二上了马车。

王维非常的悲哀,这么多年的好友即将离去,不知何年何月才能相见。

他伤心极了,眼泪情不自禁地流了出来,正当元二要走的时候,王维深情地吟道: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依依不舍地望着渐渐远去的马车。

虽然就此分别,但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他们的心永远在一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