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技术的发展.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7403821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技术的发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教育技术的发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教育技术的发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教育技术的发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教育技术的发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教育技术的发展.doc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教育技术的发展.doc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技术的发展.doc

《教育技术的发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技术的发展.doc(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育技术的发展.doc

第一章教育技术的发展

中国有句古语: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教育是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而进行的传播活动,是凭借一定的传播手段而进行的一种自觉行为。

当今,教学媒体日新月异,其现代化已成为一种势不可挡的潮流。

教学传播手段的先进性,直接影响着人类教育行为的方方面面,同时也促进了教育技术的多维发展。

跨入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展望未来教育发展前景,我们必须对现代教学媒体的不断涌现和教育技术的发展势态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一、教育技术是什么

  教育技术作为一个专业和领域的出现,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美国的“视听教育运动”。

从1963年到1994年,美国教育技术界对教育技术进行了多次定义。

而我国的学者在多年的研究和实践当中,对教育技术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看法,并针对新兴技术和传统技术的结合,提出了现代教育技术的概念。

综合国内外学者对于教育技术的理解和定义,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种:

  1)媒体—工具论:

这种观点主要存在于教育技术发展的早期,认为教育技术是用于教学的各种媒体和工具。

代表媒体—工具论的典型定义如美国教育技术委员会(AECT)1970年定义和Lumsdaine.A.A的1964年定义。

  2)手段—方法论:

这种观点认为教育技术是教育手段和教育方法的总和,以系统方法为核心更有效地发挥教育手段的作用。

比较典型的定义如AECT1972年定义、尹俊华等的1996年定义和南国农的1997年定义。

  3)理论—实践论:

这种观点是伴随着教育技术的发展,尤其是美国教育技术协会1994年定义的提出而逐渐为人们接受和认可的。

理论—实践论认为教育技术由教育技术学理论和教育技术实践两个部分组成。

关于这种理论和实践的范围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还存在着不同的理解。

  虽然关于教育技术,目前在国内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或描述,但是从各种定义可以分析得出:

(1)教育技术支持和优化教学,最终促进学习者的学习;

(2)教育技术围绕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展开理论研究和实践;(3)教育技术的基本要素包括方法、工具、技能。

二、教育技术的发展

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AECT)于1994年对教育技术做出新定义,指出“教育技术是关于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Instructionaltechnologyisthetheoryandpracticeofdesign,development,utilization,managementandevaluationofprocessesandresourcesforlearning.)这一定义明确指出教育技术的研究对象是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特点是理论与实践并重,基础是现代教育理论和学习理论,特征是定位于一门学科,目的在于深化教学改革,优化教学资源和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

教育技术的产生——从某种义上讲,从教育产生的第一天起,就有了“教育技术”,即“教育技术始于原始社会口耳相传的教学方法”。

但教育技术的真正产生,应该是17世纪,捷克教育家跨美纽斯(1952----1967)提出“直观教学”以后,以即现代教育媒体开始出现以后。

由此可见,从操作意义上讲,媒体的出现是教育技术产生的导火索,同时每一种媒体的出现,必然给教育技术的理论与实践带来新的发展和机遇。

按照教学媒体的发展脉络,我们可以把教育技术的发展,大致划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17世纪中叶至19世纪末,称为“直观教育技术阶段”。

这一阶段的特点是:

强调“感觉是一切知识的源泉”,注重图片、模型、书本、黑板、粉笔等媒体的结合,确立了直观性教学原则。

第二阶段——从19世纪末至20世纪70年代,称为“媒体技术阶段”。

在这一阶段,许多工业实用技术成果,如幻灯、照相、电影、电视计算机等引入了教育领域,对教育技术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由视觉教育和播音教育发展为视听教育。

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任务分析、行为分析、标注参照测验、形成性评价等一系列系统方法被引入教育领域,视听教育的范畴被突破,视听教育也登上了一个新台阶——教育技术,因而具有了更为广泛的内涵。

第三阶段——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成为“系统技术阶段”。

在这一阶段,现代系统科学方法论应用于教育领域,“教育技术学”诞生,并提出了“教学设计”的思想。

第四阶段——20世纪90年代至今,称为“信息技术阶段”。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多媒体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在教育中应用,教育技术正步入信息技术发展阶段。

在这一阶段,教育技术的显著特点是技术的综合化和多媒体化。

多媒体技术的出现,使得电子视音频技术(声像技术)、计算技术、通信技术(包括卫星通信技术、网络通信技术)这三大信息处理技术融为一体,使得教育技术由此进入了一个多媒体化、网络化、信息化的时代。

由以上两部分的论述可以看出,教学媒体技术是教育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教育技术的发展史在很大程度上也是教学媒体技术的发展史。

但是在某些时期,教学媒体的发展与教育技术的发展并不完全吻合,这主要是由于每一种新的媒体产生并用于教育领域总是需要一定的时间,相应地,专门以教学媒体、媒传教学法和教学设计为研究对象的教育技术的产生与发展也要滞后一段时期。

随着现代信息与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许多新的技术都应用到教育领域,如数字化音像技术、广播与卫星通信技术、虚拟现实仿真技术等。

教育技术的内容和形式也产生了深刻的变革,已不再是停留在音像技术课堂中应用的层次,而是有了很大的发展,其发展具体可归纳为多媒体化、网络化、教育技术应用模式多样化三大趋势。

1.多媒体化

多媒体一次有两方面的含义:

一是指以计算机为基础处理多种媒体信息(文字、图形、图像、音频、视频、动画)的集成技术,可扩展为人与计算机的交互方式,一般称之为多媒体技术。

另一方面的含义是指将两种或多种媒体进行优化组合形成整体系统,一般称之为多媒体系统。

系统中的各种媒体互为补充,协同作用,使系统整体功能要比各个媒体功能的总和更为强大和丰富有效。

教育媒体的多媒体化趋势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即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和多媒体优化组合形成的多媒体系统的应用。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由于具有多重感官刺激、传输信息量大、速度快、传输质量高、应用范围广、使用方便、便于操作、交互性强等优点,使得它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势头锐不可当,从而成为教育技术中的主流技术。

而从媒体的发展过程和存在规律来看,任何一种媒体都以原形存在或技术升级存或嬗变存在这三种形式存在,新旧媒体之间并无绝对的可替代型,并各种媒体技术在教育中地位和作用不能以媒体的新旧或传统媒体与现代媒体的标准来划分,旧媒体并不一定会因新媒体的出现而丧失其自身的价值。

所以,各种媒新兴媒体和一些旧有媒体相互交融,共同存在,并运用教学设计的原理进行优化组合,形成具有整体功能的多媒体教学系统也是教育技术多媒体化趋势的一个方面。

2.网络化

教育技术的网络化趋势也主要表现在两大方面:

即国际互联网(Iternet)应用的急剧发展和卫星电视网络的飞速发展。

Internet作为一种远程广域通讯网络技术的重大革命,已经引起了教育技术的重大变革,并将对未来的教育产生深远的影响。

Internet的不受时空限制、同步或异步的传输模式、双向交互、信息量大的特点使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它也必将得到广泛的应用。

从20世纪70年代,卫星电视进入教学领域以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鉴于我国目前现有带宽网络CATV在大中城市中有日益庞大的用户群,加上公用电话交换网(PSTN)也日益伸向千家万户,因而就有人提出了网络大学的构想。

这一计划以CATV和PSTN为基础,以智能网络应用平台(INAP)和多媒体应用平台(MMAP)组成的综合信息服务平台(3CAP,即Computer,Communication,ContentApplicationPlatfrom)为核心,以现有大学为依托,构筑起具有一定交互能力的适合于远距离教学的网络大学。

三、多媒体网络教学是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势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当今人类社会已进入了信息化的新时代。

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使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建设在教育领域中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的结合从根本上改变了教学信息的传播方式,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材观念与形式的改革产生了巨大影响,建立网络教育系统已成为教育技术现代化的一项重要内容。

传统的电化教育技术强调了视听媒体的选择和设计,但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与之相关的学习过程和教学模式的设计,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使教学工作者从传统的教育设备使用者的身份投身到教育改革中来,积极地参与教学过程的设计与策划,使教学过程中的教与学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

传统的知识传授,基本都是用语言描述,虽也可能重现客观世界,但很抽象,学习者需要领会,在大脑中努力拼凑,重现客观存在,这是一个相当困难的过程。

即使采用录音机、录象机、幻灯机等电化教育手段,由于其交互性不强,学习者只能被动接收或有限地控制信息资源,使学习者很难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学习主动性不强。

多媒体网络技术则是教育工作者以交互的方式,将图形、图象、文本、动画、视频、声音等多种媒体技术,经过计算机进行处理之后,以单一或集成的方式表现出来的教学技术和教学方法,它强调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

计算机具有人机交互、及时反馈的主要特点,因此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远远超过传统意义的广播电视、录像、录音、幻灯等视听形象化手段的结合,形成了一种文、图、声、像并茂,人机交互的教学方式。

它形象、生动、直观,优化了教育过程,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促进了我国教育机制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推动了教育思想、教育模式、教育方法的重大变革。

多媒体技术首先是从单台计算机机开始的,而单机的信息量毕竟有限,必须向网络化的方向发展。

建立在网络基础上的多媒体系统,即多媒体网络系统,把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紧密结合起来,大大提高了单机多媒体系统的功能,它不仅具有各种媒体信息处理和人机交互功能,更重要的是利用网络联机达到了设备共享、人力共享、信息共享,顺应了21世纪信息时代对知识快速更新的要求,跨越了对知识的单纯传递,着眼于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而且为人们提供了终身教育的机会和条件,满足了信息时代对高智能人材的需要。

目前世界先进国家正在积极探讨其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

美国总统在国情咨文中明确提出,要使12岁的儿童都能上网,18岁的人都能有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成年后接受继续教育;最近,英国政府也在“信息政策”中提出,在2002年,所有小学、中学、图书馆、学院和大学全部接入全国的学习网;日本、法国也大体提出在2000年左右做到一个小学生一部计算机,并连接到网.......可以看出,多媒体网络教育是世界性的发展趋势。

在当今信息时代,全球在走向高度一体化的同时,国际竞争更趋激烈,对人力资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适应未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各国都在加快教育的改革。

我国政府也提出了“科技兴国”的发展战略。

教育部拟定了《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提出“形成开放式教育网络,构建终身学习体系”。

教育部副部长韦钰于1998年10月在陆军参谋学院召开的“全国多媒体教学网络系统现场会”上指出:

未来的发展要求我们必须加快教育改革步伐,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改革教育内容、方法、体系,探索新的教学模式。

把积极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作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动力,占领“制高点”。

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况,教育部制定统一规划,分三步逐步推进我国信息化教育。

第一步是计算机多媒体为核心的教育技术在学校的普及运用;第二步是组织上网,利用网上资料;第三步是开展远程教育,提供广泛的学习资料,不断满足社会终身教育的需求。

综上所述,多媒体网络系统,以其先进的技术,强大的功能,在教育中得到迅速开发和应用,代表了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方向,是教育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

当前,以E-Learning(数字化学习)和多媒体教学为特征的现代教育技术为高等教育的发展带来了生机。

关于“E-Learning”一词的翻译,目前有三种不同的译法:

网络化学习、电子化学习和数字化学习。

目前E-Learning不仅仅是指网络化学习,而是指“数字化学习”。

由于“电子化学习”的概念过于广泛,所以多数人认为把“E-Learning”翻译为“数字化学习”是比较适当的。

因此,E-learning的概念可以表述为:

“E-Learning是指通过因特网或其他数字化内容进行学习与教学的活动,它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所提供的、具有全新沟通机制与丰富资源的学习环境,实现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将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师的作用和师生之间的关系,从而根本改变教学结构和教育本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