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交底记录-漏缆.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7405030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技术交底记录-漏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技术交底记录-漏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技术交底记录-漏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技术交底记录-漏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技术交底记录-漏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技术交底记录-漏缆.doc

《技术交底记录-漏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技术交底记录-漏缆.doc(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技术交底记录-漏缆.doc

安全技术交底记录表

技术交底项目

通信线路施工

交底时间

交底地点

交底资料编写

资料接受人

交底资料宣贯

交底对象

对象人数

技术交底内容

一、交底依据:

《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xxxxxxxGSM-R基站子系统图》

二、交底内容:

通信干线光缆线路施工;站场光电缆线路施工。

1、施工准备:

(1)图纸准备:

准备并熟悉《xxxxx通信设计总图》、《xxxxxGSM-R基站子系统图》

(2)光缆到货清点、测试、运输,收集保存好合格证、测试记录等文件

(3)组织技术员、领工员、及工人;准备施工机具及车辆,机具包括:

发电机、电锤、锤头、墨斗、千斤顶、大轴、盒尺等。

2、径路复测:

1)以设计文为依据,对漏缆径路进行复测。

2)确定接头位置、数量、规格及施工方法。

3)确定漏缆敷设时的卸车地点及敷设方法。

4)联系站前单位确保施工顺利。

3、漏缆径路选择

1、隧道内

泄露电缆采用1-5/8”漏缆,泄露电缆架设在隧道壁上,与隧道内光缆沟同侧敷设。

泄露电缆在隧道内的挂高距轨面4.65米,要求架挂平直,不能上下起伏。

漏缆吊夹间距1米,每10米设1个防火吊夹。

泄露同轴电缆与接触网回流线的距离必须大于0.6米,与吸上线交越时,漏缆外套厚0.8mm、长0.5m的聚乙烯塑料管做防护。

2、隧道外

隧道口光纤直放站机房至隧道壁上泄露电缆之间采用钢丝承力索吊挂方式。

机房旁立12米馈线引入电杆,隧道壁上设拉板,承力索采用7×2.2mm镀锌钢绞线。

隧道外漏缆的架设采用电杆、角钢支架支撑和钢丝承力索吊挂方式,电杆间距35米,承力索采用7×2.2mm镀锌钢绞线。

泄露电缆在承力索上采用吊夹固定,吊夹间距1米,每隔10米安装1个防火吊夹,吊挂后的泄露电缆的垂直度应保持在20摄氏度是0.15至0.2米范围内。

泄露电缆吊挂后应距钢轨面4.5~4.8米。

泄露电缆与接触网回流线距离应大于0.6米,与牵引供电带电部分的距离不小于2米。

3、基坑开挖及底盘卡盘埋设

1、电杆埋深按铁路电力施工规范施工:

8米电杆埋深1.7米,10米电杆埋深1.9米,12米电杆埋深为2.1米,根据设计图纸要求,基坑均应设置底盘。

考虑电杆对土质的要求,具体埋设标准如下:

(1)根据设计图纸要求,电杆均需要设置底盘,设有拉线的电杆选用底盘类型为DP8,无拉线的电杆选用底盘类型为DP6。

(2)根据设计图纸要求,全线通信电杆均设置卡盘(含设备杆),型号为KP10,具体埋设方式按施工规范执行。

(3)若基坑土质属于流砂或半流砂情况,沼泽地段每杆采用浆砌片石加固(采用抗硫酸盐、氯盐混凝土)。

(4)处于风沙地段电杆基础每杆加装底盘和卡盘。

2、基坑埋设时,每回填500mm应夯实一次,回填过程应清除树根杂草。

回填土后的电杆基坑设防沉土层,图层上部面积不宜小于坑口面积,培土高度应超出地面300mm。

3、地下可能有其它设施时,应事先与有关单位联系,如挖坑时发现有地下设施时应停止工作,请示上级妥善处理。

4、电杆组立

1、直线杆的横向位移不应大于50mm;杆梢的位移不应大于杆梢直径的1/2。

2、转角杆的横向位移不应大于50mm;应向外角预偏,进线后不应向内角倾斜,其杆梢位移不应大于杆梢直径。

3、终端杆应向拉线侧预偏,其预偏值不应大于杆梢直径。

进线后不应向拉线反方向倾斜。

5、防雷接地

5.1主接地引下线采用镀锌钢绞线GJ-25mm2,在杆顶部用JB-1铝并沟线夹固定,由杆顶部第一道开始,每隔大约1.5米绑扎一道,依次下推。

5.2在主接引下线与副接地引下线的连接处,每增加一处连接点要增加一道绑扎,绑扎线沿电杆缠绕两周,接头朝下,紧贴电杆。

5.3副接地引下线当保护接地时,用∮5.0镀锌铁线,当工作接地时,用GJ-35mm2连接,接地设备端压线鼻子,与主接地线连接用铝并沟线夹。

5.4接地极组引上线采用∮12镀锌圆钢,端距地面0.8米,用铁并沟线夹与主接地线引下线并接。

6、关键质量控制点

1、底盘按图埋设,坚石坑可取消底盘。

2、安全距离:

3、导线与山坡、岩石间最小距离:

步行到达的山坡4.5米,步行不能到达的山坡1.5米

7、漏缆的盘长

光缆标准长为每盘0.5Km。

8、注意事项

1)漏缆在施工前应做好测试及配盘工作,

2)请严格按《铁路通信施工规范》,《铁路光缆数字通信工程施工规定》等相关标准,规范,规程组织施工,确保工程质量。

3)施工时应根据现场实际适当调整接头位置。

4)设计图与现状不符时,请及时与技术沟通并与设计单位联系解决。

5)施工时应与站前、站后相关专业相互配合。

6)敷设漏缆时注意放缆的速度,不能产生漏缆外皮磨损刮破现象。

7)确保人身及施工机械安全。

9、安全措施

(1)施工前,应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施工时,必须坚持施工前安全预想,严格按调度批准的计划作业。

(2)隧道打眼时注意安全用电,发电机加油时应先使发电机停止再进行加油。

(3)使用梯子时应检查梯子各部位的连接应牢靠,梯梁与踏板无歪斜、扭曲、变形,无影响使用和自身强度的缺陷。

踏板必须做防滑处理。

(4)立靠梯子地坡度应适宜。

上下梯子时不准携带笨重材料和工具。

在梯子上作业必须系好安全带,作业时不可用力过猛。

(5)一架梯子上严禁两人同时作业,一个人严禁踩两个梯子作业,严禁用脚挪动梯子。

(6)上下较高的或容易滑动的及有被撞可能的梯子,必须设人扶梯。

(7)做到文明施工,在施工现场设现场施工负责人,解决处理突发事件,并配备必要通信工具,以备联络。

(8)漏缆接续时做到人走场清

xxxxxxxxxxxxx

xxxx年xx月xx日

技术交底记录

年月日

序号

姓名

职务

电话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