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升华和凝华》拓展训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405517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55.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升华和凝华》拓展训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升华和凝华》拓展训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升华和凝华》拓展训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升华和凝华》拓展训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升华和凝华》拓展训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升华和凝华》拓展训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升华和凝华》拓展训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升华和凝华》拓展训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升华和凝华》拓展训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升华和凝华》拓展训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升华和凝华》拓展训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升华和凝华》拓展训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升华和凝华》拓展训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升华和凝华》拓展训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升华和凝华》拓展训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升华和凝华》拓展训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升华和凝华》拓展训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升华和凝华》拓展训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5.(10分)观察“碘锤”中的物态变化

(1)小明用图甲的装置实验时,发现碘锤玻璃泡内出现紫色的碘蒸气,他认为是因为碘从  态直接变成了  态,发生升华现象;

(2)经查阅资料发现:

常压下,碘的熔点为113.6℃,碘的沸点为184.25℃,酒精灯火焰的温度约为400℃.根据这些资料,小华认为小明所做的实验,碘也经历了先  再  的物态变化过程,并不能得出碘升华的结论。

(3)小华设计了如图乙的实验,你认为该实验能说明碘升华吗?

  (选填“能”或“不能”),简要说明理由  。

6.(10分)某同学在探究物态变化的实验中,在试管中放入少量的碘,塞紧盖子放入热水中,观察到试管中固态碘逐渐消失,变成紫色的碘蒸气并充满试管。

(1)此过程固态碘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2)在上述实验中,小明同学猜想:

固态碘是先变成液体,再变成气体,因为速度太快,液态碘出现的时间太短,因而没有观察到,为验证猜想,他查询了一些小资料:

碘的熔点是113.5℃,碘的沸点是184.4℃,水的沸点是100℃.请你根据上述小资料分析说明小明的猜想为什么是错误的:

  。

(3)为了进一步探究此类现象,小明在烧杯中放入适量的温水,然后放入一小块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此时观察到水中有大量气泡产生,同时水面有大量白雾。

水中的气泡中是  ,水面上大量的白雾是  (选填“空气”、“水蒸气”、“小水珠”或“二氧化碳气体”).水面上“白雾”的形成原因是:

7.(10分)如图,小高同学在进行“碘锤”实验时,

(1)用“水浴法”加热“碘锤”,发现什么现象?

这是什么物态变化?

(2)停止加热后冷却一会儿,发现什么现象?

(3)停止加热后,要在较短的时间内在上底部内壁上出现较多的碘粒,你采取什么方法?

(4)小高查阅了部分物质的熔点、沸点,发现碘的熔点是113.6℃,碘的沸点是184.25℃,酒精灯的火焰温度约400℃,他认为用“水浴法”加热“碘锤”有两点优点:

一是:

  

二是:

四、解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0.0分)

8.(10分)如图是地球上的水循环示意图,请你用物态变化知识简单描述水循环的过程。

9.(10分)十一国庆期间,小明家要来客人,妈妈叫小明提前从冰箱把肉拿出来。

小明将肉取出发现表面有一层白粉,放在桌子上就去玩了,过了一会儿他经过桌边,发现肉上白粉不见了,有了许多水珠。

(1)请用所学知识解释肉上白粉、水珠是怎么出现的?

(2)小明通过查阅说明书,冰箱的制冷剂是R600a.请你从物态变化的角度简要叙述它是怎么把冰箱内的热量带到冰箱外面的?

(3)小明询问妈妈,知道了使用冰箱节约用电的一些方法,请你也说出冰箱节电的两种方法。

10.(10分)有霜的季节,农作物常被冻坏,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遭到霜冻,实际上,农作物不是因为霜而受冻的,0℃以下的低气温才是真正的凶手。

当空气干燥时,即使温度降低到﹣20℃~﹣10℃,也不会出现霜,但此时农作物早就被冻坏了,农民们称这种情况为“黑霜”。

(1)霜是由  直接变为小冰晶形成的,对应的物态变化名称是  。

(2)请根据短文,对“霜”形成的条件提出猜想。

猜想:

霜的形成条件是  和  。

并在短文中找出支持猜想的句子写在答题纸上。

(3)某同学为验证上述猜想,做了如下实验:

从冰箱取出一些﹣10℃的冰块,放在不锈钢杯子里,一段时间后可看到在杯底出现一些白色的小冰晶(即霜).你认为该实验能否验证上述猜想,请简要陈述理由。

答: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考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

液化及液化现象;

生活中的凝华现象.

【分析】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

判断物态变化现象首先要知道物态变化的定义,然后看物体是由什么状态变为什么状态,从而得出结论。

【解答】解:

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

A、冰冻衣服变干,是冰由固态直接变为了气态,属于升华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

B、“冰花”是固态的,是由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比较冷的窗玻璃形成的,属于凝华现象,故B符合题意;

C、天空中飘浮的白云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属于液化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

D、游完泳上岸后,身上的水要蒸发,蒸发吸热,使人体的温度下降,人会感到有点冷,蒸发是汽化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生活中物态变化现象的判断,物态变化知识是中考必考的知识点,需要掌握。

碘锤的两头向内凹陷,锤内有一些碘粒,在下端微微加热,在碘锤中部可以看到有紫红色的碘蒸汽出现,这时锤内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升华 ;

停止加热,让其冷却一会儿后,发现有碘颗粒析出,这时锤内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凝华 。

在上端内凹部分滴几滴冷水,可以发现,上端内凹部分的内表面上析出的碘比容器壁上的 多 (选填“多”或“少”)。

【考点】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和特点.

【分析】物质直接从固态变成气态的现象称为升华,在升华过程需要向周围吸收热量;

物质直接从气态变成固态的现象称为凝华,在凝华过程需要向周围放出热量。

当用酒精灯微微加热碘锤下部时,固态的碘颗粒升华为碘蒸气;

停止加热,在上端内凹部分滴几滴冷水,碘蒸气遇冷放出热量,在上端内凹部分的内表面凝华为碘颗粒,可以发现,上端内凹部分的内表面上析出的碘比容器壁上的多。

故答案为:

升华;

凝华;

多。

【点评】本题通过实验来考查升华和凝华的知识,考查的方式比较好,需要我们对物态变化知识灵活掌握。

3.(10分)刚从冰箱中取出的冰棒表面有一层白色的小冰晶,是由水蒸气 凝华 形成的, 放出 热量;

冰棒放在嘴里变成水,是 熔化 过程, 吸收 热量。

【考点】熔化与熔化吸热的特点;

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和特点.

【分析】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

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

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六种物态变化过程中,都伴随着吸热或放热;

其中放出热量的物态变化有:

凝固、液化、凝华;

吸热的有:

熔化、汽化、升华。

刚从冰箱中取出的冰棒表面有一层白色的小冰晶,是水蒸气遇冷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凝华放热;

冰棒含在嘴里变成水,固态冰棒变为液态的水,是熔化现象,熔化吸热。

放出;

熔化;

吸收。

【点评】本题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现象考查学生对各种物态变化以及吸、放热情况的理解,是一道基础题。

在加热过程中,我们会看见杯内产生紫色的气体,这是因为固体碘吸热发生了 升华 (填物态变化)。

停止加热待冷却后,在干净的玻璃片上出现了黑色颗粒,这是因为气态碘又发生了 凝华 (填物态变化)的原因,生活中 霜 (露、冰、霜)的形成与这一物态变化相同。

【分析】

(1)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现象称为升华,在升华过程需要向周围吸收热量;

(2)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在凝华过程需要向周围放出热量。

(1)在烧杯里放少量的固态碘颗粒,然后把烧杯放在酒精灯上微微加热,固态碘直接变成了碘蒸气,发生了升华现象;

(2)过一会儿,碘蒸气直接变成了固态的碘,附着在玻璃片上,发生了凝华现象;

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在地面附近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花草上形成的;

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成小冰晶,附着在屋顶及地面形成的;

冰是水凝固形成的;

所以,生活中霜的形成与这一物态变化相同。

霜。

【点评】掌握六种物态变化,以及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会用物态变化解释生活中的问题。

(1)小明用图甲的装置实验时,发现碘锤玻璃泡内出现紫色的碘蒸气,他认为是因为碘从 固 态直接变成了 气 态,发生升华现象;

常压下,碘的熔点为113.6℃,碘的沸点为184.25℃,酒精灯火焰的温度约为400℃.根据这些资料,小华认为小明所做的实验,碘也经历了先 熔化 再 汽化 的物态变化过程,并不能得出碘升华的结论。

 能 (选填“能”或“不能”),简要说明理由 水在沸腾过程中吸热温度不变,达不到碘的熔点,不会熔化,只能升华 。

【考点】生活中的升华现象.

(1)从固态直接变成了气态的过程叫升华;

(2)在小明的实验中,酒精灯火焰的温度高于碘的熔点、沸点的温度,出现的碘蒸气也能是碘熔化后,再汽化形成的;

(3)将试管浸入沸水槽中,沸水的温度低于碘的熔点、沸点温度,出现的碘蒸气不会是汽化形成的,只能是升华形成的。

(2)小明的实验中酒精灯火焰温度约为400℃,在加热过程,温度已经超过了碘的熔点,碘可能先熔化,由固态变成液态,再汽化,由液态变成气态的碘蒸气,不一定是碘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升华现象,故并不能得出碘升华的结论。

(3)将碘升华管放在水中进行水浴加热,烧杯中水的温度最高为100℃,碘达不到熔点,不会发生熔化现象,出现的碘蒸气只能是固态直接变成的,能更好地说明碘的升华。

(1)固;

气;

(2)熔化;

汽化;

(3)能;

水在沸腾过程中吸热温度不变,达不到碘的熔点,不会熔化,只能升华。

【点评】本题考查了碘的升华实验,不仅考查学生对基本过程的掌握情况,更进一步考查学生运用基本知识和方法分析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1)此过程固态碘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升华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热水温度低于碘的熔点,碘不可能熔化 。

水中的气泡中是 二氧化碳 ,水面上大量的白雾是 小水珠 (选填“空气”、“水蒸气”、“小水珠”或“二氧化碳气体”).水面上“白雾”的形成原因是:

 由于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 。

(1)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需要吸收热量;

(2)晶体熔化的条件是达到熔点,吸收热量;

(3)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

(1)试管中的固态碘在热水中,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属于升华过程;

(2)由数据知,水的沸点是100℃,而碘的熔点是113.5℃,所以碘在100℃的沸水中不可能熔化;

(3)干冰在温水中迅速由固态升华成为气态,同时吸收热量,所以水中的气泡中是二氧化碳气体;

二氧化碳气体使水面上方空气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白雾,白雾其实就是小水珠。

(1)升华;

(2)热水温度低于碘的熔点,碘不可能熔化;

(3)二氧化碳;

小水珠;

由于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物态变化过程,综合性较强,读懂题意,把握中心是解答的关键

 受热均匀 

 碘不会发生熔化 。

【考点】生活中的升华现象;

【解答】答:

(1)现象是:

碘蒸气弥散在瓶内(碘锤内空气变紫);

是固态的碘升华为碘蒸气;

(2)现象是:

瓶壁上附着固态的碘(碘粒);

是碘蒸气又凝华为固态碘;

(3)方法是:

在“碘锤”上底部加冷水(将碘锤浸入冷水中);

(4)水浴法可以使碘加热均匀;

因为水沸腾时温度保持沸点不变,水的沸点低于碘的熔点,故碘不会发生熔化。

【点评】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

另外对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也要有清晰的认识。

【考点】水的三态变化.

【分析】水的循环过程实际就是水不断发生物态变化的过程,结合水的物态变化进行解答。

海洋中的水在太阳的照射下,温度升高蒸发成水蒸气升到高空,在高空中水蒸气遇冷温度降低液化小水滴或凝华成小冰晶,这就形成了云,当在一定条件下,云中的小水滴和小冰晶越来越大,就会下落。

在下落过程中,小冰晶又变成小水滴,与原来的水滴一起落到地面,这就形成了雨。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汽化、液化等自然现象的掌握情况,需要根据生活常识进行判断。

(1)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

(2)冰箱的原理即是利用液态R600a一类的物质,容易汽化和液化,汽化要吸热而液化要放热,从而将冰箱内部的热搬运到冰箱的外部,起到制冷的目的;

(3)从降低食品温度、减少开冰箱门的次数等方面举例。

(1)白粉是在冰箱冷冻室内,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小冰晶附着在冻肉上形成的;

将冻肉放在桌面上,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肉上;

(2)液态R600a从管道经过食品位置,汽化吸热,使食品降温;

汽化后的R600a由压缩机压缩后,液化放热,将热放出去;

(3)冰箱节电措施有:

将热的饭菜放凉后再放进冰箱、减少开冰箱门的次数等。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冰箱的制冷原理,联系生活实际,是一道好题,中考出现的几率还是比较大的。

(1)霜是由 水蒸气 直接变为小冰晶形成的,对应的物态变化名称是 凝华 。

霜的形成条件是 空气湿润 和 气温在0℃以下 。

 不能,因为没有进行空气干燥和湿润的对比实验,所以不能证明空气干燥时是否会形成霜 。

【考点】生活中的凝华现象.

(1)在一定条件下,物体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之间会发生相互转化,这就是物态变化;

(2)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

(3)六种物态变化过程中,都伴随着吸热或放热;

熔化、汽化、升华;

(4)设计实验时,要考虑充分常用控制变量的思想,进行对比实验,方可得出结论。

(1)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体的冰晶,附着在建筑物或植被表面;

(2)根据文中的“当空气干燥时,即使温度降低到﹣20℃~﹣10℃,也不会出现霜。

”可知:

霜的形成条件是:

空气湿润且温度在0℃以下;

(3)实验:

“从冰箱取出一些﹣10℃的冰块,放在不锈钢杯子里,一段时间后可看到在杯底出现一些白色的小冰晶(即霜)”中,没有提供两种不同的空气湿润环境;

故不能验证猜想;

(1)水蒸气;

(2)空气湿润;

气温在0℃以下;

(3)不能,因为没有进行空气干燥和湿润的对比实验,所以不能证明空气干燥时是否会形成。

另外对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也要有清晰的认识;

设计实验要结合题意采用科学的研究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动物植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