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建设评估指标体系.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740860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0.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业建设评估指标体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专业建设评估指标体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专业建设评估指标体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专业建设评估指标体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专业建设评估指标体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专业建设评估指标体系.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专业建设评估指标体系.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专业建设评估指标体系.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专业建设评估指标体系.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专业建设评估指标体系.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专业建设评估指标体系.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专业建设评估指标体系.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专业建设评估指标体系.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专业建设评估指标体系.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专业建设评估指标体系.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专业建设评估指标体系.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专业建设评估指标体系.docx

《专业建设评估指标体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业建设评估指标体系.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专业建设评估指标体系.docx

专业建设评估指标体系

专业建设评估指标体系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主要观测点

评估等级

A

B

C

D

1.专业设置

1.1建设与调整

●市场调研

●行业、企业积极参与校企合作办学

1.2建设规划

△专业建设规划

2.专业教学团队

2.1专业带头人

△专业带头人

2.2师资结构

△职称

△学历

△职业资格证书

△国家级或省级师资培训经历

△社会服务经历

△生师比

△双师素质比例

●专兼教师比例及承担专业课时比例

2.3师资水平

△教师教学质量评价

△主持或参与教学科研课题

发表论文

3.课程建设

3.1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

3.2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

△能力本位专业课程体系

△课程达标率

●课程标准

△整合或新开发的课程

3.3教材建设

△近3年出版的高职高专教材使用率

△教材编写

3.4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

△实践教学比重

△课程设计方案

3.5教学资源

专业教学资源库

△院级以上精品课程网站及教学资源

4.教学经费与设施

4.1教学经费

△教学经费使用

4.2实训设施

△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

●实验、实习开出率

△教学仪器设备利用率;

△校外实习基地

5.教学管理

5.1质量控制

△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毕业生跟踪调查

新生素质调研

5.2实习实训管理

●顶岗实习检查与控制

△实习专业对口率

△实习责任保险投保率

6.规模、质量与效益

6.1招生规模

●招生规模

6.2知识能力素质

△职业资格证书获取率

高职高专英语应用能力统考合格率

计算机等级考试通过率95%以上

△技能大赛获奖

6.3就业创业与社会声誉

△毕业生就业率

●对口就业率

学生满意度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综合素质满意度

7.社会服务

7.1技术研发

△横向课题及技术服务或科技推广

7.2社会培训

●社会培训人次与创收

说明:

1.上表48个主要观测点中,标有“●”的是控制观测点,共10个,标有“△”的是重要观测点,共32个。

2.专业评估的结论设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

结论标准如下:

优秀:

全部观测点中,A≥31,C≤6,D=0;控制观测点均为A;重要观测点中,A≥20,C≤3。

若有1条不满足上述条件,则降级。

良好:

全部观测点中,A+B≥25,C≤14,D≤7;控制观测点为A+B≥7;重要观测点中,A+B≥19,C≤7,D≤3。

若有1条不满足上述条件,则降级。

合格(达标):

全部观测点中,A+B+C≥27,D≤14;控制观测点均为C或以上;重要观测点中,A+B+C≥19。

若有1条不满足上述条件,则降级。

不合格:

不能完全满足合格条件。

滨州职业学院专业建设评估标准及内涵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建设标准

重点考察内容

A

C

1.专业设置

1.1建设与调整

(1)专业设置紧贴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围绕行业企业对应职业岗位(群)的变化,每年开展市场调研,拓展专业面向,具有各年度专业调研报告,开展专业论证;

(2)形成了以行业、企业积极参与校企合作办学的体制和机制,每年有董事会(理事会)、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行业企业参与专业建设与改革的原始记录。

(1)专业设置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能定期开展市场调研,围绕行业企业对应职业岗位(群)的变化,开展专业论证,进行专业改造;

(2)建立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校企在人才培养、师资培养、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取得一定成效。

每年有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行业企业参与专业建设各种活动的原始记录。

(1)专业调研报告及调研的各种原始资料;

(2)专业董事会的标准文件及活动记录;

(3)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名单及活动记录;

(4)校企合作协议及开展各种合作的记录。

1.2建设规划

制定了专业建设规划,专业建设分期目标明确、思路清晰、措施得力。

被确定为院级及省级特色专业、或国家重点建设专业,专业地位凸显。

制定了专业建设规划,专业分期建设目标明确、思路清晰、措施得力,专业建设符合学校整体发展整体规划。

(1)专业建设规划或建设方案;

(2)院级及省级特色专业、或国家重点建设专业佐证材料

2.专业教学团队

2.1专业负责人

(1)具有本科学历,教师系列高级职称,从事本专业教学5年以上,具有技师职业资格或非教师系列中级技术职称执业资格,经常参加行业企业的相关活动,企业研修经历不低于1年;

(2)参加国家级或国外师资培训,主持或参与省级以上教学改革课题1项、省级科研课题1项以上,或有2篇以上与专业相关的论文在中文核心期刊等以上刊物发表。

(1)具有本科学历和中级职称,具有相关专业高级工职业资格证书,从事本专业教学3年以上,熟悉行业产业和本专业发展现状与趋势,企业研修经历不低于6个月;

(2)参加省级以上师资培训,主持或参与校级以上教改课题研究或参与市级以上课题研究,或有2篇以上与专业相关的论文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

(1)专业负责人职称、学历、职业资格证书、国家级或省级师资培训经历、企业研修经历、参与企业技术研发及社会培训等活动各种佐证材料;

(2)主持或参与教学、科研课题,发表论文等佐证材料。

2.2师资结构

(1)学生:

专业教师≤27:

1;

(2)兼职教师与专任专业教师比例1:

1以上,承担专业课时比例20%以上(顶岗实习除外);

(3)专任专业教师均为本科及以上学历,其中40岁以下教师具有研究生学历、硕士及以上学位(不含在读)的比例≥25%;

(4)专任专业教师中,高级职称比例≥30%;其中,副教授不少于2人;

(5)“双师型”教师比例≥85%,每名专任专业教师都有紧密合作企业经历。

(1)学生:

专业教师≤30:

1;

(2)行业企业的兼职教师占专任专业教师的70%以上,承担专业课时比例15%以上(顶岗实习除外);

(3)专任专业教师均为本科及以上学历,其中40岁以下教师具有研究生学历或硕士及以上学位(可含在读)的比例≥10%;

(4)专任专业教师中,中级职称比例≥50%;

(5)“双师型”教师比例≥70%,每名专任专业教师都有紧密合作企业经历。

(1)专业教师职称、学历、职业资格证书、国家级或省级师资培训经历、企业研修经历、参与企业技术研发及社会培训等活动各种佐证材料;

(2)兼职教师的聘任协议书、职称、学历、承担专业课时(课程表、课时津贴证明等)等活动各种佐证材料。

(根据有关规定,兼职教师按每学年160学时折合1人)。

2.3师资水平

(1)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平均95分以上;

(2)制订专业教研、科研工作方案,人均主持或参与市级以上教研和科研项目1项以上、获得市级以上教研和科研获奖成果1项以上、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1篇以上;

(3)具有全部专业课程的高质量的课程设计(含整体和单元设计);

(4)具有专业教师队伍建设规划,每年40%以上专任专业教师参加市级以上培训和进修;每3年要有6个月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实践锻炼。

(1)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平均90分以上;

(2)制订年度专业教研、科研工作方案,人均主持或参与市级以上教研和科研项目0.5项以上、获得市级以上教研和科研获奖成果0.5项以上、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0.5篇以上;

(3)具有专业核心课程的高质量的课程设计(含整体和单元设计);

(4)具有专业教师队伍建设规划和年度师资培训及研修计划,每年20%以上专任专业教师参加市级以上培训和进修;每3年要有6个月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实践锻炼。

(1)教师教学质量评价,课程设计,师资培训,企业研修,主持或参与教学、科研课题,发表论文等佐证材料;

(2)专业年度教研、科研工作方案,教师队伍建设规划和年度师资培训及研修计划等标准文件。

3.课程建设

3.1人才培养方案

(1)培养目标定位准确,区域产业特色鲜明,对应的职业岗位(群)明确,素质、知识、能力结构合理,人才培养规格明确,形成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体系,教学进程安排科学合理,体现了高职教育的特色;

(2)人才培养方案有相关行业企业专家参与,社会调研和方案论证充分,审批程序严密。

(1)培养目标定位基本准确,具有一定区域产业特色,素质、知识、能力结构基本合理,人才培养规格明确,体现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培养的主线,教学进程安排比较合理,基本体现了高职教育的特色;

(2)人才培养方案有相关行业企业人员参与,经过社会调研、论证和审批。

各年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标准文件,及其论证、修订、审批的过程性记录。

3.2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

(1)重构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构建了基于典型工作任务,理论实践一体化,与职业资格标准、行业规范相融合的专业课程体系;

(2)课程标准(含顶岗实习课程标准)、技能标准等科学规范,专业课程达标率100%,重新整合或新开发的课程在5门以上。

(1)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改革力度较大,构建了以能力为本位,与职业资格标准、行业规范相融合的专业课程体系;

(2)课程标准、技能标准等较为齐全规范,专业核心课程达标率100%,经过整合或新开发的课程在2门以上。

(1)课程标准、技能标准文件,及其论证、修订、审批的过程性记录;

(2)达标课程及新整合开发的课程的规范性教学文件(教学设计、教案、课件等)。

3.3教材建设

(1)主编国家规划教材或省级优秀教材1本以上;选用近3年出版的高职高专教材不少于80%;

(2)具有高职特色的高质量的校本教材3种以上。

(1)选用近3年出版的高职高专教材不少于70%;

(2)具有高职特色的较高质量的校本课程或教材1种以上。

(1)专业教材使用清单;

(2)统编教材或校本教材清单及佐证资料。

3.4教学方法与手段

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实践教学比重应达到总学分(学时)的50%以上,教学效果好。

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实践教学比重应达到总学分(学时)的40%以上,教学效果较好。

(1)专业课程的教学设计方案;

(2)实践教学安排情况(人才培养方案)。

3.5教学资源

专业教学资源先进、丰富,建成广泛共享的专业教学资源库,建成省级精品课程3门以上。

专业课程课件、教案、教学日历等教学资料齐全,建成院级精品课程1门以上。

专业教学资源库、院级以上精品课程网站及教学资源;专业课程的教学资料。

4.教学经费及设施

4.1教学经费

教学经费全部用于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

教学经费用于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的比例达到90%以上。

教学经费支出清单。

4.2实训设施

(1)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

理工农医类≥5000元,其他类≥4000元;

(2)实验、实习开出率达100%。

实训基地管理制度完善,执行良好,教学仪器设备利用率高;

(3)校外实习基地5个以上,有协议、有计划,行业企业实习指导人员数量、素质、结构满足实学生顶岗实训要求。

(1)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

理工农医类≥4000元,其他类≥3000元;

(2)实验、实习开出率达90%。

实训基地管理制度健全,执行较好,教学仪器设备利用率较高;

(3)校外实习基地2个以上,有协议、有计划。

(1)教学仪器设备清单;

(2)实训基地管理制度汇编;

(3)设备使用、维修清单,实验、实训登记表;

(4)校外实习基地协议书,实习及顶岗实习计划、实习安排等。

5.教学管理

5.1质量控制

(1)建立了较完整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并开展教学督导、领导听课、学生评教、教师评教、教师评学等活动;

(2)每年开展社会人才需求调研、毕业生跟踪调查和新生素质调查,信息分析系统全面深入。

(1)初步建立了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能开展教学督导、领导听课、学生评教、教师评教、教师评学等活动;

(2)建立了社会人才需求调研、毕业生跟踪调查和新生素质调研制度。

(1)教学质量评价、保障的各种记录;

(2)年度毕业生跟踪调查报告、新生素质调研报告等标准文件。

5.2实习实训管理

顶岗实习安排6个月以上,实习专业对口率100%,实习责任保险投保率100%,实行校企共同管理,企业指导技师和学校专业教师对学生全程跟踪指导与管理。

顶岗实习安排6个月以上,实习专业对口率80%以上,实习责任保险投保率100%,能实现校企共同管理。

顶岗实习的检查记录、实习报告(日志)及总结、实习鉴定表、实习责任保险投保单,企业指导技师和学校专业教师指导记录。

6.规模、质量与效益

6.1招生规模

连续招生4年以上,年招生120人以上,在校生规模360人以上。

年招生30人以上,在校生规模90人以上。

学生清单。

6.2知识能力素质

(1)毕业生中级工及以上职业资格证书获取率98%以上,其中80%以上的学生获得高级工证书;毕业生高职高专英语应用能力统考合格率98%以上;毕业生计算机等级考试通过率98%以上;

(2)开展校级(市级)技能大赛,学生参赛率达到100%。

学生在省级以上教育或行业部门组织的技能大赛等竞赛中获得二等奖奖项。

(1)毕业生取得中级工及以上证书的在90%以上,其中50%的学生获得高级工证书;毕业生高职高专英语应用能力统考合格率95%以上;毕业生计算机等级考试通过率95%以上;

(2)开展校级技能大赛,学生在省级以上教育或行业部门组织的技能大赛等竞赛中获得三等奖奖项。

(1)通过各类技能证书的学生清单、合格证领取记录、证书复印件等;

(2)参加技能大赛过程记录、获奖证书复印件等。

6.3就业创业与社会声誉

(1)近2年本专业毕业生就业率≥95%,对口就业率达85%以上;

(2)在校学生对本专业的满意度90%以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综合素质满意度90%以上。

(1)近2年本专业毕业生就业率≥80%,对口就业率80%以上;

(2)学生对本专业的满意度80%以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综合素质满意度80%以上。

(1)就业率、专业对口率佐证材料;

(2)学生满意度调查情况及过程性资料。

7.社会服务

7.1技术研发

教师主持省级科技研究或大型技术服务项目不少于1个,承担企业技术改造、应用技术研发等横向课题2项以上,每年参加技术服务或科技推广活动5次以上。

教师承担或参与技术改造、应用技术研发等横向课题2项以上,每年参加技术服务或科技推广活动2次以上。

教师主持或参与技术改造、应用技术研发等横向课题佐证材料,参与技术服务记录。

7.2社会培训

每年社会培训3000人次以上,创收10万元以上。

每年社会培训不低于500人次,创收不低于2万元。

社会培训的过程性记录、学员清单、到款额等佐证材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