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上册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试题19.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409123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48.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政治上册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试题19.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二政治上册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试题19.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二政治上册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试题19.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二政治上册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试题19.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二政治上册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试题19.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高二政治上册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试题19.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高二政治上册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试题19.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二政治上册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试题19.docx

《高二政治上册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试题19.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政治上册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试题19.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二政治上册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试题19.docx

高二政治上册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试题19

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政治(文科)试卷

时间:

90分钟总分:

100分出卷人:

刘小毛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我们穿的衣服、喝的饮料、住的房子,虽然形态各异,但都有一个共同的本质,即()

A.物质性B.运动性C.矛盾性D.主观性

2.下列说法正确反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的是()

A.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B."形存而神存,形谢则神灭"

C.神灵天意决定着社会的变化D."物是观念的集合"

3.下列既体现联系的观点,又体现发展的观点的一项是()

A.城门失火,殃及池鱼B.青出于蓝而胜于蓝C.邯郸学步D.唇亡齿寒

4.手离开了身体就失去了手的功能。

这说明( )

A.原因和结果的联系是客观的B.整体离不开部分

C.部分离不开整体   D.规律是客观的

5.“舍卒保车”体现辩证法原理是()

A.一切从实际出发B.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要按规律办事

C.整体与局部相互依赖,整体高于局部D.矛盾主次方面辩证关系

6.“揠苗助长”的寓言故事给人们深刻的哲学启示,它告诉人们()

A.做任何事情都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B.尊重客观规律就能做成事情

C.利用客观规律改造客观世界才是目的D.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7.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有“遥看瀑布挂前川”一句,后人评说其意境全在“挂”字上,因为一个“挂”字道出了一个深刻的哲理,这就是()

A.动中有静,静中有动B.动者恒动,静者恒静

C.动即是静,静即是动D.方静方动,方动方静

8.“只要闭上眼睛,世界上就没有什么悬崖“这种观点属于()

A.主观唯心主义B.客观唯心主义C.机械唯物主义D.庸俗唯物主义

9.2018年11月1日,我国正式启动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

通过普查能掌握准确的人口数量、人口素质、人口结构和人口分布等情况,从而为党和国家科学决策奠定基础。

定期开展人口普查体现的生活与哲学道理有()

①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改造客观规律②运动是绝对的,客观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④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10.孙武曾率军三万打败楚国二十万大军,并在战争中撰写《孙子兵法》。

孙武著兵法说明实践是()

A.认识的来源和动力B.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C.检验真理的标准D.获得知识的唯一途径

11.“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动即含静,动不舍静”,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角度看,这些观点分别属于()

A.怀疑论、相对主义、辩证法B.唯心主义、诡辩论、辩证法

C.唯心主义:

唯物主义、辩证法D.形而上学、宿命论、诡辩论

12.唯物辩证法要求我们必须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必须正确理解发展的实质。

下列说法中能够正确反映发展的实质的是()

A.发展就是事物的运动和变化B.发展是同一事物的重复和循环

C.发展是指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和变化,即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D.发展是指每一事物都有其产生和变化的过程

13.16世纪,伽利略通过比萨斜塔所做的自由落体试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关于物体的降落速度与物体的重力成正比的说法。

这件事说明()

A.感性认识只有上升到理性认识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

B.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D.真理是对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14.费尔巴哈说:

如果上帝的观念是鸟类创造的,那么,上帝一定是长着羽毛的动物;假如,牛能绘画,那么,画出来的上帝一定是一头牛。

说明:

()

A.物质决定意识,有什么样的上帝就有什么样的上帝观念

B.不是上帝创造人,而是人按照自己的形象创造了上帝

C.上帝的观念是人脑自生的D.人以外的其他动物是没有意识的

15.有了人脑不一定有意识。

是因为()

A.人脑只是意识的“加工厂”B.意识只有部分内容来自人脑

C.意识不一定是人脑的产物D.人脑不一定是健全的人脑

16.一个男人在社会上可能扮演父亲、儿子、学生、教师、管理者、被管理者等不同角色。

这种现象从哲学上说反映了

A.联系的多样性B.联系的客观性C.联系的主观性D.联系的普遍性

17.下列观点中,正确反映事物联系的观点有()

①雨露滋润禾苗壮,万物生长靠太阳②乌鸦叫丧,喜鹊报喜③888,就是发发发

④我国发射天宫一号成功,增强了民族凝聚力,为促进人类科技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①④

18.某一学校下午课间有10分钟时间安排学生唱校园歌曲,用来激发学生的情怀。

这里蕴含的哲理是()

A.意识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即人脑的机能B.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C.课间唱校园歌曲与学生的学习呈正相关D.课间唱校园歌曲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怀

19.从摇把电话、拨盘电话到数字键盘电话,从功能单一的“大哥大”到可以视频通话的3G手机。

通讯工具的进步说明()

A.任何运动变化都是发展B。

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C.事物发展总是一帆风顺的D。

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20.“只要你对着飞驰的流星许个愿,你的愿望就能够实现。

”这种说法( ) 

A.肯定了联系的普遍性和多样性 B.揭示了意识能够正确反反映客观事物 

C.否定了意识的能动作用 D.忽视了联系的客观性和条件性 

21.漫画《宝宝快跳》中父母的要求()

①急于求成,忽视了量的积累

②是主观主义,没有从实际出发

③看到了创新需要解放思想

④未按客观规律办事

⑤说明了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⑤D.③④⑤

22.人类至今还不能对地震作出可靠的预测。

这是因为认识具有()

A.反复性B.无限性C.上升性D.客观性

23.实用主义者詹姆士认为“有用的观念就是真理”。

这种观点的错误在于否认了真理的

A.条件性B.具体性C.相对性D.客观性

24.南北朝时,宋季雅非常仰慕吕僧珍的品行,特地花重金买下吕宅旁的一栋房子。

有人笑他买得太贵。

他却说:

“我用百金买房,而用千金买邻”.“千金买邻”所隐含的哲理要求我们()

①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②立足部分、重视整体③坚持系统优化的方法

④把握事物的内外部条件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25.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其中“客观实在”是从 

A.自然界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共同属性B.社会事物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共同属性  

C.万事万物中抽象出来的共同属性 D.万事万物的总和  

26.作家的文学创作往往体现‘‘三分文学,七分生活”“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原则。

下列对此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意识具有主动性和创造性B.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C.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D.意识和物质相互作用、相互依赖

27.三角形内角之和等于180°。

但是,在凹曲面上,三角形内角之和小于180°,而在球形凸面上,三角形内角之和大于180°。

这说明()

①真理和谬误是相伴而行的②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③真理是有条件的、具体的④对同一确定对象的认识会有多个真理

A.①④B.③④C.②③D.①③

28.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处在主观与客观交汇点上的是()

A.思维B.认识C.实践D.物质

29.清代赵翼有诗云: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该诗启示我们()

A.要把事物如实地看成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

B.相比较而言,后出现的事物具有更强的适应性

C.要弄清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所处的阶段

D.随着时间的推移,李杜诗篇没有欣赏价值了

30.我国外交部长在会见美国新任驻华大使骆家辉时说,中方愿与美方一道,坚持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出发,把握大局,抓住机遇,进一步加强两国各级别对话与磋商,扩大双方各领域交流与合作,推动新时期中美关系取得新的进展。

这体现了()

①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②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

③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④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二.非选择题:

(共四道题40分)

31.我国广大航天人发扬勇于创新的进取精神,在基础较弱、技术积累较少的情况下,奋力拼搏、集智攻关、迎难而上,攻克一个个尖端课题,突破一项项关键技术,完成了从“神一”到“神七”的研制。

2018年9月29日“天宫一号”飞上太空,中国航天迈向空间站时代。

根据载人航天工程任务规划,我国将建立“天宫二号”“天宫三号”两个空间实验室。

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的?

(12分)

32.2018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8~2020年)》(简称《教育规划纲要》)。

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这是21世纪我国第一个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它描绘了2018至2020年教育改革发展的宏伟蓝图,体现了国家意志,回应了群众关切,是一份指导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也是新世纪继科技规划纲要、人才规划纲要之后的又一个支撑国家战略的纲领性文件。

《教育规划纲要》必将有力地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唯物论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的有关知识说明中共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教育的依据。

(10分)

 

33.2018年4月12日,是人类载人航天活动50周年纪念日。

我国家的载人航天还处于发展阶段,载人航天飞行获得圆满成功,这是我国航天人尊重科学,以科学的精神、科学的理念、科学的方法、科学的机制推动工作,大胆探索创新、自强不息、勇于超越、埋头苦干的结果。

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探索出一套符合我国国情和重大科技工程的科学管理模式和方法,积累了新形势下组织实施重大科技工程的重要经验;突破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技创新成果;证明了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计划、程序、步骤等举措是科学的。

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成功实施,反映了实践决定认识的哪些道理?

(6分)

 

34.“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所以,细节是全局的基础,细节是事业成功与否的关键。

运用唯物辩证法联系的观点,对“细节决定成败”的说法进行简要分析(12分)

 

答题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二.非选择题:

(共四道题40分,书写工整点,谢谢合作)

1.(12分)

 

﹍﹍﹍﹍﹍﹍﹍﹍﹍﹍﹍﹍﹍﹍﹍﹍﹍﹍﹍﹍﹍﹍﹍﹍﹍﹍﹍﹍﹍﹍﹍﹍

2.(10分)

 

﹍﹍﹍﹍﹍﹍﹍﹍﹍﹍﹍﹍﹍﹍﹍﹍﹍﹍﹍﹍﹍﹍﹍﹍﹍﹍﹍﹍﹍﹍﹍﹍

33.(6分)

 

﹍﹍﹍﹍﹍﹍﹍﹍﹍﹍﹍﹍﹍﹍﹍﹍﹍﹍﹍﹍﹍﹍﹍﹍﹍﹍﹍﹍﹍﹍﹍﹍

34.(1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