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如皋市委关于县域经济的调研报告.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740945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4.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共如皋市委关于县域经济的调研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中共如皋市委关于县域经济的调研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中共如皋市委关于县域经济的调研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中共如皋市委关于县域经济的调研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中共如皋市委关于县域经济的调研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中共如皋市委关于县域经济的调研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中共如皋市委关于县域经济的调研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中共如皋市委关于县域经济的调研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中共如皋市委关于县域经济的调研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中共如皋市委关于县域经济的调研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共如皋市委关于县域经济的调研报告.docx

《中共如皋市委关于县域经济的调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共如皋市委关于县域经济的调研报告.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共如皋市委关于县域经济的调研报告.docx

中共如皋市委关于县域经济的调研报告

中共如皋市委关于县域经济的调研报告

沈剑梅

县域经济是整个国民经济的基础,是联结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的关键层次,是富民强县之基。

近几年来,在南通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如皋从欠发达地区的市情出发,艰苦奋斗、负重拼搏,经济实现比较快的增长,社会事业进一步发展。

根据调研要求,现将我市县域经济发展的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我市经济发展的现状

近年来,我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加快改革开放步伐,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奋力拼搏,取得了经济协调发展、社会事业不断进步的可喜成绩。

2001年,完成国内生产总值78.1亿元,同比增长9.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7.8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31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29.3亿元,三次产业比例为22.8:

39.7:

37.5。

2001年财政收入5.1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116元,固定资产投资26.1亿元。

虽然我市的经济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但与先进地区的县(市)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

第一,从GDP指标看,2001年如皋的GDP为78.1亿元,在南通六县(市)中居第5位,在全省58个县(市)中居21位。

2001年全国人均GDP为7461元,我市人均GDP仅有5367元,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更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去年我省人均GDP12922元,我市与之相比不足50%),在南通六县(市)中人均GDP居末位,比南通市平均水平10311元少4944元。

第二,从财政收入看,2001年我市财政收入为5.16亿元,在南通六县(市)中居第5位,在全省58个县(市)中居22位。

财政收入总量虽增速较快,达45.8%,列全省第5位,但人均财政收入仅350元。

第三,从农民人均纯收入看,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难度加大,2001年我市农民人均纯收入3116元,在南通六县(市)中居末位,在全省58个县(市)中居47位。

第四,从经济增长速度看,“九五”期间我市经济状况一直不理想,从工业经济情况看,自1999年6月份结束了长达31个月负增长后,至2001年3月份才开始出现两位数的增长,而周边县(市)的发展情况要比我们好得多。

此外,我市城乡发展差异比较明显,结构调整与就业及社会保障的矛盾比较突出,人口、资源、环境的压力比较大,高新技术产业的比重、服务业的比重、私营个体经济的比重、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提高不快。

今年以来,我市坚持以“富民强市、奋力追赶”总揽全局,全力推进项目投入、招商引资、改革攻坚和环境建设四大重点工作。

1-6月份,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9.6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9.5%,GDP总量在南通六县(市)中居第4位。

其中,一产增加值7.57亿元,同比增长1.6%,二产增加值16.7亿元,同比增长13.1%,三产增加值15.35亿元,同比增长9.9%。

1-6月份,实现财政收入3.253亿元,财政收入总量在南通六县(市)中居第5位,在全省58个县(市)中居第18位,财政收入增幅在全省58个县(市)中居16位。

1-6月份,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01亿元,同比增长44.3%,其中完成工业技改投入工作量5.05亿元,同比增长62.9%,基本建设规模扩大和工业项目投入增多,进一步改善了如皋的投资环境,为今后的发展增添了后劲。

从6月份开始,规模工业的产值、销售增幅加快,6、7、8三个月的产值分别增长17.4%、18.5%、18.1%,比上半年增幅高6个百分点左右,销售分别增长16.3%、17.0%、17.9%,逐月递增。

特别是8月份我市产值、销售、利润的增幅分别为18.1%、17.9%、78.2%,位居南通六县(市)的第4位、第4位、第1位,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

二、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虽然我市主要经济指标增幅位次前移,但由于我市“九五”期间发展缓慢,规模总量偏低,所以经济总量仍然滞后。

影响我市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是:

1.产业结构不尽合理。

今年上半年,我市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19.1:

42.2:

38.7,与上年末相比,一产减少3.7个百分点,二产增加2.5个百分点,三产增加1.2个百分点,虽然发展势头较好,但一产的份额仍然很大。

表明我市产业结构调整工作仍十分艰巨,工业化道路任重道远。

2.缺乏支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和重点企业。

我市服装、食品、纺织、机械是传统支柱产业,特别是纺织服装行业在“七五”、“八五”期间曾占有全市经济的“半壁江山”,但目前没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快速壮大规模,现在排位第一的机械行业占全市工业的比重也仅为26%,区域经济特色呈弱化趋势,以行业发展带动全局经济发展的战略格局未能形成。

同时,虽然我们在做大做强企业方面下了很大功夫,出台了一些鼓励重点企业快速发展的政策措施,但企业规模仍然偏小,今年1-8月,销售收入突破亿元的企业有6家,预计全年销售超亿元的企业也只有16家,最高的九鼎集团全年销售也难以突破5亿元。

3.外向型经济发展滞后。

今年1-8月份合同利用外资1176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580万美元,分别增长292%和223%,增幅虽高,但基数较小,总量未能取得大的突破。

通过引进外资改善投资结构,提高投资质量仍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自营出口方面,1-8月为8200万美元,位居南通六县(市)第三,增幅为14.2%,但外向依存度仍然较低,仅为2.4%。

4.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任务艰巨。

由于我市企业改革时间上较为滞后,改革的成本和难度也相应加大。

近两年来,我们加大了改革的力度,公有资产退出和破产解困两方面都取得了较大进展,但未完成的剩余部分工作量很大,特别是一些资不抵债的大企业,人员多,历史包袱重,已到攻坚克难阶段,任务十分艰巨。

据8月底的统计,全市登记失业28000人,登记失业人员中虽有部分已自谋职业,即“隐形上岗”,但总体而言,再就业任务十分繁重。

5、财政和社会保障资金缺口较大。

1-8月份,财政收入4.432亿元,占年计划的73.2%,同比增长15%。

财政收支矛盾突出,刚性支出居高不下,预计今年收支缺口约1亿元。

财政承担的债务风险较大,我市向上级财政部门借入再贷款资金尚有1.5亿元未归还,财政压力仍然很大。

养老保险金和失业保险基金缺口弥补困难。

剔除增资因素,预计全年应支养老金缺口2100万元;失业保险基金仅今年就缺口944万元。

以农村合作基金会欠款为重点的历史包袱仍然较重,全市仍有合作基金会社员股金1.7亿元,供销社社员股金4751万元,兑付困难,社会稳定压力加大。

以上问题和矛盾的产生,从整体上讲是“九五”期间我市经济长期停滞徘徊带来的负面影响,各种积累性矛盾增加。

从体制机制和发展环境上看,我们的思想解放程度和改革力度都远远不及先进地区。

长期的计划经济,使我们的一些干部的思想观念转变不快,忧患意识、机遇意识、创新意识和发展意识不强。

如果“九五”期间我们与兄弟县(市)保持平均增长水平,达15%以上,则目前我市工业经济总量将会翻番。

我们提出“追赶跨越”发展目标,也正是基于经济发展的水平和现状而提出的。

从工业结构上看,我市市属工业企业在南通曾处于领先地位,国有企业占比较大,在经济转轨变型过程中,这些企业由于自身体制原因,加之对企业的所有制改革滞后,致使积累性矛盾增多,优势逐渐变为劣势。

从组织经济工作指导思想上看,过去也提过以工业经济为主导经济,但思路不够清晰,办法措施不多,人们想经济、干经济的劲头不足,同时由于经济发展徘徊的时间较长,经济战线上的同志不同程度地出现精神不振的现象,压力很大等。

这些都不同程度地增加了目前组织经济工作的难度,使“补课”与发展同步。

三、加快发展县域经济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分析

(一)面临的机遇

1.广大干部群众的精神面貌发生积极可喜的变化。

近两年来,我市经济增速从负增长到一位数增长,到目前持续二位数的增幅,使广大干群对过去组织经济工作有了较深刻的反思,看到了发展的势头,看清了潜在的能力,看准了工作的着力点。

企业职工对建立适应市场经济新的用工关系已经适应,过去抱着政府要饭碗的观念得到转变,群体性上访次数大为减少,得以使各级领导集中精力抓经济,全民创业氛围正在逐步形成。

市委市政府工作定位更清晰,工作重心更突出,工作措施扎实。

所有这些,都为抢抓机遇加快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氛围,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和组织基础。

2.港口经济的潜在优势。

如皋港作为长江中下游唯一的处女港,拥有十多公里的天然深水岸线,潜在优势十分明显。

我市在《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中就提出“以港兴市”目标,提出发挥港口、水资源和用地优势,以项目带动港口开发、重点发展资本密集型重化工和科技含量高的精细化工工业。

目前如港公路正在加紧实施,硬软环境建设也在逐步到位。

可以预料,如皋港将成为“十五”后三年和“十一·五”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3.镇工业园区及五大企业园区的后发优势。

去年以来,我市加快了镇工业园区建设,经过一年多的市场化运作,各镇工业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已初具规模,以园区为载体的项目投入取得明显成效。

至8月底,全市共有工业项目715个,计划总投资12.12亿元,累计完成投入工作量6.84亿元,占年计划10亿元指标的68.4%。

其中投资300万元以上的项目79个,完成投入工作量3.23亿元,占全部投资的49.2%。

这些项目大多以开发区和工业园区为载体。

同时经过一年多的探索,招商引资、基础建设、政策制定等诸多方面的工作已积累了一定经验,建立起了一套有效的组织程序和操作方法,为今后加快园区建设奠定了有力基础。

另一方面,我市从加快重点企业发展出发,组织实施了新型建材、电子材料、农用变型车、金属微丝和食品工业等五大特色企业园区,目前正在抓紧推进,其中农用变型车及多缸机生产园区可望在今年底全部建成投产。

4.改制的能量正在释放。

公有资产退出方面,昌升集团已基本完成了受让阶段的主要工作;高压电器厂已签订改制意向书;纺织品公司产权通过竞拍形式转让;酒厂两公司已注册登记;水泥厂已完成资产交接,职工劳动关系全部置换;南浦公司5月下旬与南通电熔爆公司签订了资产接管、代偿协议书;丁纺厂产权转让正积极寻找新的受让者。

破产解困方面,继去年21家企业进入破产程序,今年又新增6家,正在按序时进度抓紧推进。

统计表明,我市市属工业1-8月完成现价产值12.13亿元,只占规模企业总量的1/3。

长期以来由于市属企业负增长影响总量规模提升的被动局面正得到扭转,改制的能量已经显现。

预计威世药业、金河铝业等一批重点改制企业,将在年底前形成较大的市场销售规模,坚冰已经打破。

5.举办“两节一会”效应。

10月28日,我市将举办首届如皋·中国长寿文化节、第二届(中国)盆景艺术节和第三届经贸洽谈会,届时将组织各项系列活动,吸引国内外众多宾朋参加,国内外传媒将现场报道。

“两节一会”将大大扩大如皋知名度,进一步检验今年以来招商引资的成果,落实签约项目。

同时,我市以内外城河风光带建设为代表,通过加大基本建设投资力度,加大城市改造力度,改善了人居环境,拉动了二、三产业的发展,增强了外来投资吸引力,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公共平台,对“十五”后三年,乃至下一个五年计划经济持续快速发展至关重要。

(二)面临的挑战

随着区域竞争日趋激化,政策优势明显减化,国内市场加速国际化,我们正经受着空前的挑战和考验。

1.经济全球化的挑战。

从目前看,WTO形成的冲击影响不突出,有些重点企业早已跨出国门,融入世界范围竞争之中。

但随着对外开放度的不断加深,一些科技含量低的产品和涉农产业将面临严峻考验,比如粮油加工、印刷机械、化肥等等,受到的影响将会逐步显现。

同时,在对外经贸中的游戏规则、产品的保护等方面,认识程度还远不能适应形势,亟待由政府和企业共同研究对策,拿出应对的措施。

2.科技发展突飞猛进的挑战。

如今,科技对经济发展的贡献份额越来越大,但我市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不强,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不高,影响了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和企业的发展后劲。

支撑经济发展的人才数量少、层次低,影响了我市内在竞争实力。

一方面我市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严重缺乏,另一方面是人才不断外流。

从人才总量看,人才比例只占总人口的2.2%,低于全国,更低于苏南平均水平。

从人才层次看,本科及以上学历人才比重仅有5.23%,比苏南少7.16个百分点,比南京少14.25个百分点。

从专业结构看,全市现有工程技术人员3729人,只占专业技术人员总量2.3万人的14.8%,其中高中级职称的又只占工程类技术人员的1.7%和20.5%。

同时,企业家素质也呈现参差不齐的现象,有的企业经营者缺乏长远的经营眼光,缺乏果断决策的魄力,缺乏做大做强企业的信心和相应的管理水平,因而影响了企业的快速发展。

3.区域经济发展相互竞争的挑战。

一方面,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宏观政策向西部倾斜,我们对外开放的政策优势、劳动力的价格优势等正逐渐削弱;另一方面,与周边地区相比,我们的区位、资源、基础设施等都不具备比较优势,仅从上海到如皋公路沿线的开发区就有10多个,这对我们招商引资和大项目的落户都有很大的影响。

四、新世纪初加快发展县域经济的措施

“十五”后三年和“十一·五”期间,加快我市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是:

以富民强市和建设宽裕型小康社会总揽全局,以加速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深化改革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根本出发点,突出经济国际化、工业化、特色化、城市化四大主战略,坚持“两手抓,两抓都要硬”,推动全市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十五”后三年的主要目标是:

国民经济保持较快增长,高于南通平均水平1-2个百分点,经济总量在南通市位次前移,到2005年GDP达到125亿元左右,人均GDP力争8500元,财政收入年均递增12%以上,占GDP的比重由2000年的4.86%提高到5.5%;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三次产业在GDP中的占比调整为19:

44:

37,外贸出口总额累计8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累计1亿美元;人民生活水平有较大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每年分别递增7.5%和6.7%,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失业等社会保险覆盖率达到100%;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城镇化步伐加快,城市化水平达到40%,农村非农劳动力比例达到60%,“十一·五”期间,进一步提速增效,初步建成上海都市圈工贸发达的历史文化旅游港口城市。

总的发展思路是:

以工业经济为主体,以特色经济为支撑,以招商引资为重点,以沿江开发和旅游业发展为新的增长点,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具体措施是:

1.培育规模特色经济,营造县域经济的比较优势。

调整优化农业结构,面向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大力发展生态型、设施型、城效型和外向型农业,加快发展优质油米、花木草坪、外向果蔬、如皋黄鸡、瘦肉型猪、栽桑养蚕六大特色产业,建成区域规模的六大特色产业生产基地。

其中,花木基地形成15万亩的规模,实现花木产值15亿元。

立足如皋现有的工业基础和产业优势,积极发展、壮大以高新技术企业为龙头,纺织、机械、电子、化工、食品等劳动密集型产业为基础的特色支柱产业。

采取政策扶持激励等多种形式,大力发展规模企业,增强县域经济的核心竞争力。

帮助南天集团、通用钢球公司、九鼎集团、如皋柴油机厂等一批骨干企业做大做强做精,培育成如皋工业经济发展的排头兵。

依托本市的现有区位、交通、资源比较优势,建设以钢球、肠衣、小型动力机械、石化仓储、新型材料、食品六大基地。

五年内,“钢球基地”、“肠衣基地”要成为国内最大的生产、出口基地,销售额分别达到10亿元左右;“小型动力机械基地”要形成150万台的规模,产值达到15亿元;“石化基地”要在如皋港落实一些规模较大的石化项目,年销售额超过30亿元。

“新型材料基地”以玻缡纤维、超细纤维、聚酯薄膜为主产品,市场竞争力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销售额达到12亿元;“食品基地”实现销售收入超过20亿元,成为提升全市农村经济实力的支柱产业。

2.主攻非公有制经济,促进县域经济总量的迅速扩张。

按照放心、放胆、放手、放宽、放活的总体要求,大力推进个体私营经济快速发展。

一是抓好典型引路。

抓大扶优,市级重点抓销售额超5000万元的私营企业,各镇及有关职能部门树立自己的典型,通过示范作用,影响一批、带动一批、促成一批。

各镇培植销售额额超千万元以上的大户企业不少于2个。

二是提高私营业主的综合素质。

加强对私营企业主的引导教育,引导他们学法、懂法、守法,坚持依法经营、依法纳税、依法上报统计数据。

多形式开展业务培训、讲座,分批组织赴先进发达地区参观考察,努力提高私营企业业主的综合素质,增强全面适应市场经济的能力。

三是创优创业环境。

力创资本能够获得最大收益的政策环境,最大限度地减少行政事业性审批程序和收费;创优服务环境,积极做好对外来投资者投诉事项的受理、协调、处理和督察工作;创优法制环境,积极主动地为外来投资者提供各项法律服务;创新城乡面貌,力求城乡环境“增亮、透绿、出新”。

突出招商引资重点,加快发展开放型经济。

创新招商形式和方法,大力推行驻点招商,在珠江三角洲港资、台资密集区以及上海、苏南等地区设立常驻招商大使。

狠抓招商载体,加快两个开发区的功能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真正形成开发区集聚生产要素的优势,真正成为全市招商引资的龙头。

选准招商对象,放眼欧美、日韩、港澳台、东南亚,把美、日和台资作为主攻方向,并将外资集中区域作为招商重点。

优化外贸出口结构,以机电化产品为主导,调高、调优服装、皮革、食品等传统出口产品,做强、做大柴油机、钢球、肠衣等出口产品,大力开发生化制药、玻纤缺口、鳗鱼新新产品出口,力争欧美市场出口占比提高到30%以上。

提高外经合作层次,承揽海外承包工程,实现出国施工人数、年营业额有较大的突破。

3.壮大园区经济,增强县域经济的发展后劲。

充分发挥两个开发区和各镇工业园区招商引资、项目投入的载体作用和企业园区做大做强的示范作用,努力提升园区建设质量和发展速度。

一是按照“政府组织推动、财政扶持启动、土地批租滚动、内资外资联动”的模式,高起点规划、建设、管理好园区,走“块状发展”之路,促使集聚效应的不断形成。

二是引入“经营园区”理念,积极探索市场化运作的新路子,通过公司化运作和服务化经营形成园区开发、建设、管理新格局。

积极与外商洽谈“联片承包开发”事宜,力争通过转让开发的方式吸引外资进区。

三是进一步完善园区服务环境和服务功能,盘活土地资源,提高信用效益,与国际惯例接轨。

四是集中领导精力强化推进,力争企业园区的建设步入超常规发展的轨道。

抓紧推进新型建材、电子材料、农用变型车、金属微丝和食品工业等五个特色企业园区,使之成为牵引经济全面提速的新生代推进器。

4.发展港口经济,打造县域经济的后发优势。

一是高起点定位,科学编制总体规划。

如皋港的定位是以化工为导向,以港口为龙头,开成港、工、贸三位一体的港口经济,目标是把如皋港建成石油化工、港储物流、观光旅游、生态农业基地;中长期规划形成如皋港经济开发区和长江镇为核心,包括石庄、江防、长青沙等在内的市域次中心城市结构,总人口13.12万人,耕地面积10.21万亩,行政区总面积172.9平方公里,水域13.77平方公里。

目前已委托上海同济大学城市规划设计院开始进行设计,以进一步合理进行产业定位,搞好规划布局。

二是充分挖掘各类资源,全力以赴组织开发。

努力把港口、产业、资源三大潜在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

利用如皋港深水贴岸、微冲不淤、深水岸线长的优势,改造港区一号千吨级浮坞式外江码头,建成万吨级散货码头。

依托独特的区位优势和港口优势,抓紧对如皋港精细化工基地、现代仓储物流基地以及长青沙旅游项目等项目的包装、招商。

港口工业把着力点放在发展港口化工工业上,力争有一批“高、大、外”项目落户港区。

三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增强集聚生产要素能力。

坚持“量力而行,适度超前”的原则,进一步加大港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

明年完成通港公路的下封工程,下半年通车。

继续投资兴建物流基础设施,为进出口货物提供存储、中转场所。

通过吸引一批世界级航运公司、物流公司和国内公司,致力将如皋港营造为呼应上海港和南通港的、以专用码头为依托的制造业基地和仓储物流中心。

5.开发旅游经济,培育县域经济新的增长点。

修编《如皋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抓好现有景点的管理和改造,开展有力的促销活动,加快旅游商品研制开发、包装促销。

完善配套设施,改善旅游交通环境,提高星级宾馆管理水平。

充分利用人文资源、自然景观和区位优势,打响“花木之乡”、“长寿之乡”、内外城河风光带三大特色旅游品牌。

搞好水绘园、绿园、定慧寺、人民公园的改建扩建工程和环境建设,开发建设以长青沙岛为中心的综合旅游区,努力形成历史人文景观和观光农业两大旅游特色。

沿江旅游业发展生态农业观光、双休日度假等类型的旅游,建设一批有浓厚乡土气息的乡村民居,让游客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做农家事;进行大面积的生态农业开发和绿色食品种植,引入游客的参与性活动,如参观浏览、采摘四季瓜果、特种水产捕钓等,将农业生产与旅游有机结合;江滨地带建设沙滩、滩涂游乐场所;发挥月亮湖地域的自然环境优势,建设以水为本,以湖色景观、自然生态为特色主题的休闲度假区。

注:

沈剑梅,原为江苏省如皋第一职业高级中学教师,校长室秘书,学校团委副书记,曾荣获南通市德育先进工作者,2002年调到如皋,担任如皋市委、市政府办公室秘书,为本课题研究提供了大量县域经济的调研资料。

本文是作者奉中共如皋市委书记陈惠娟同志的指示所撰写的调研报告,在市、县产生较大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批量上传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