份晨间提问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410044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7.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份晨间提问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份晨间提问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份晨间提问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份晨间提问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份晨间提问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份晨间提问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份晨间提问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份晨间提问Word格式.docx

《份晨间提问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份晨间提问Word格式.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份晨间提问Word格式.docx

肌力分手法肌力检查、器械肌力检查。

手法肌力检查目前有三种标准:

Lovett分级、M.R.C.分级、Kendall百分比;

器械肌力检查分等长肌力测试、等张肌力检查、等速肌力测定。

2、什么是肌力、肌张力?

肌力是指在肌肉骨骼系统负荷情况下,肌肉为维持姿势、启动或控制运动而产生一定张力的能力。

肌张力是指肌肉静止松弛状态下的紧张度。

3、如何检查肌力、肌张力?

检查方法:

先嘱被检查者作主动运动,注意观察其运动的力量和幅度;

然后检查者给予一定的阻力,让被检查者作对抗运动,以判断肌力是否正常。

依次检查各关节的运动力量,并注意两侧对比。

肌张力检查方法:

在病人肌肉松弛时,医生的双手握住病人的肢体,用不同的速度和幅度,反复作被动的伸屈和旋转运动,感到的轻度阻力就是这一肢体有关肌肉的张力。

以同样方法进行各个肢体及关节的被动运动,并做两侧比较。

4、肌力分级

0级 

完全瘫痪,肌力完全丧失。

 

Ⅰ级 

可见到或触摸到肌肉轻微的收缩,但无肢体运动。

Ⅱ级 

肢体可在床上移动,但不能抬起。

Ⅲ级 

肢体能抬离床面,但不能对抗阻力。

Ⅳ级 

能作对抗阻力的运动,但肌力减弱。

Ⅴ级 

肌力正常

5、肌张力分级(改良Ashworth分级)

0级:

无肌张力的增加

1级:

肌张力略微增加:

受累部分被动屈伸时,在关节活动范围之末时呈现最小的阻力或出现突然卡住和释放

1+级:

肌张力轻度增加:

在关节活动范围后50%范围内出现突然卡住,然后在关节活动范围的后50%均呈现最小的阻力

2级:

肌张力较明显地增加:

通过关节活动范围的大部分时,肌张力均较明显地增加,但受累部分仍能较易地被移动

3级:

肌张力严重增高:

被动运动困难

4级:

僵直:

受累部分被动屈伸时呈现僵直状态,不能活动。

肌力肌张力的分级及测定方法

2021.7.11

(1)肌张力减低临床表现

表现为肌肉软,不能保持正常外形及弹力,被动运动时的阻力较正常减退,活动幅度大,见于周围神经疾患、深感觉障碍疾患、小脑疾患、低血钾瘫痪,可见于某些深昏迷患者及肌肉疾病患者。

肌肉松弛时被活动肌体所遇到的阻力减退,肌内缺乏膨胀的肌腹和正常的韧性而松弛。

可因损害部位不同而临床表现有异。

脊髓前角损害时伴按节段性分布的肌无力、萎缩、无感觉障碍、有肌纤维震颤。

周围神经损害时伴肌无力、萎缩、感觉障碍、腱反射常减退或消失。

某些肌肉和神经接头病变肌张力降低,肌无力、伴或不伴肌萎缩,无肌纤维震颤及感觉障碍。

脊髓后索或周围神经的本体感觉纤维损害时常伴有感觉及深反射消失,步行呈感觉性共济失调步态。

小脑系统损害时伴运动性共济失调,步行呈蹒跚步态。

新纹状体病变时伴舞蹈样运动。

2、肌张力增高临床表现:

折刀样、齿轮样、铅管样

答:

表现为骨肉较坚实,被动运动时阻力较正常增大,活动幅度受限。

也可分痉挛性、呈强直性两种。

痉挛性的肌张力增高伴发于锥本束损害,脊髓反射受到易化。

见于锥体束病变,系牵张反射被释放而增强所致。

上肢屈肌张力增高,呈“折刀状”,下肢伸肌张力增高。

被动运动患者关节时,在肌张力增高情况下出现阻抗感,这种阻抗感与被运动的速度有关。

快速地牵伸在缩短状态中的肌肉时立即引起收缩、感到痉挛状态,牵伸到一定幅度时,阻力又突然消失,即所谓折见于锥体外系病变,如震颤麻痹等。

伸、屈肌张力均增高,呈“铅管样”或“齿轮状”。

刀样肌张力增高。

痉挛性肌张力增高和“痉挛”无关,后者单指一种不自主的肌收缩。

强直性肌张力增高见于某些锥体外系病变中的特殊张力变化,其肌张力增高有选择性,上肢以内收肌、屈肌与旋前肌为主,下肢以伸肌肌张力增高占优势。

被动运动患者肢体时所遇到的阻力一般比痉挛性者小,但和肌肉当时的长度即收缩形态并无关系,在伸肌和屈肌间也没有区别。

无论动作的速度、幅度、方向如何,都遇到同等的阻力。

这种肌张力增高称为铅管样强直,如因伴发震颤而产生交替性的松、紧变化,称为齿轮样强直。

去大脑强直时肌张力明显增高,四肢强直,下肢伸直位,上肢屈曲头向后背。

2021.7.12--7.18神经内科晨间提问

轻瘫及共济运动的检查方法

2021.7.14

1、轻瘫试验方法

1、上肢平举试验:

双上肢平举,手心向下,轻瘫侧上肢逐渐下垂和旋前(掌心向外)。

2、下肢轻瘫试验:

仰卧位,双膝、髋关节均屈曲成直角,轻瘫侧小腿逐渐下落。

2、什么是共济运动?

机体任一动作的完成均依赖于某组肌群协调一致的运动。

这种协调主要靠小脑的功能,前庭神经、视神经、深感觉及锥体外系均参与作用。

3、共济运动检查方法有哪些?

1、指鼻试验:

被检者手臂外展伸直,再以食指尖触自己的鼻尖,由慢到快,先睁眼,后闭眼重复进行。

临床意义:

同侧指鼻不准——小脑半球病变。

睁眼时指鼻准确,闭眼时出现障碍——感觉性共济失调。

2.跟-膝-胫试验:

被检者仰卧,上抬一侧下肢,用足跟碰对侧膝盖,再沿胫骨前缘向下移动。

小脑损害时,动作不准;

感觉性共济失调者则闭眼时,出现该动作障碍。

3.快复轮替试验:

被检者以前臂作快速旋前旋后动作,或一手用手掌、手背连续交替拍打对侧手背,或用足趾反复快速扣击地面等。

小脑性共济失调患者动作笨拙,节律慢而不协调。

4.反跳试验:

嘱患者用力屈肘,检查者握其腕部向相反方向用力,随即突然松手,正常人由于对抗肌的拮抗作用,可立即制止前臂屈曲。

小脑病变患者由于缺少这种拮抗作用,屈曲的前臂可反击到自己的身体。

5.起坐试验:

取仰卧位,双手交叉置胸前,不用支撑施行坐起,正常人躯干屈曲并双腿下压,小脑病变患者在屈曲躯干的同时髋部也屈曲,双下肢抬离床面,起坐困难,称联合屈曲征。

6.闭目难立征:

被检者足跟并拢站立,双手向前平伸,闭目。

如睁眼时能站稳而闭眼时站立不稳,则为感觉性共济失调,称Romberg征(+)。

如睁眼闭眼均不稳,闭眼更明显,提示小脑病变,蚓部病变向后倾倒,小脑半球病变向病侧倾倒。

2021.7.17

1、什么是肌力、肌张力?

2、如何检查肌力、肌张力?

3、肌力分级

4、肌张力分级(改良Ashworth分级)

5、肌张力增高的临床意义?

答1、痉挛性肌张力增高:

在被动运动开始时阻力较大,终末时突感减弱,称为折刀现象,见于锥体束损害。

2、强直性肌张力增高:

指一组拮抗肌群的张力均增加,作被动运动时,伸肌与屈肌的肌张力同等增强,如同弯曲铅管,故称铅管样强直,见于椎体外系损害。

7.5-7.18课后练习

1、可以抵抗部分阻力,但不能抵抗全部阻力属于(B)级肌力。

A3级B4级C5级D1级E0级

2、共济运动检查方法不包括(A)

A巴氏征B指鼻试验C快速轮替试验D跟膝胫试验E闭目难立征试验

3、共济运动与下列哪项部位无关(E)

A、小脑B前庭C深感觉D锥体外系E锥体束

4、导致瘫痪的原因,不包括下列哪些部位(D)

A皮层B内囊C脑干D小脑E脊髓

5、被动运动困难属于肌张力几级(C)

A1级B1+级C3级D4级E2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