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时期南阳水利发展的思考.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410527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5.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新时期南阳水利发展的思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关于新时期南阳水利发展的思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关于新时期南阳水利发展的思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关于新时期南阳水利发展的思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关于新时期南阳水利发展的思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关于新时期南阳水利发展的思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于新时期南阳水利发展的思考.docx

《关于新时期南阳水利发展的思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新时期南阳水利发展的思考.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关于新时期南阳水利发展的思考.docx

关于新时期南阳水利发展的思考

关于新时期南阳水利发展的思考

肜海平

摘要:

如何破解目前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水少”、“水脏”等水生态问题,完成党的十八大三中全会提出的加快水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构筑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

本文结合南阳市情和发展规划,综合阐述了生态文明与水利的关系,并以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以“摸着石头过河和顶层设计相结合”的思维方式,对南阳目前存在的“水少”、“水脏”等水生态问题进行了深度调研分析,提出了若干新时期水利发展战略思考和建议。

关键词:

新时期;水利发展;思考建议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形成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指出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从源头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水生态文明不仅是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也是其它生态文明的基础保障,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先导和核心,是社会历史和自然环境与生产方式发生重大变化的产物,是人们在改造物质世界的同时,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人、水与社会和谐发展客观规律,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水之间的关系,建设有序的水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水生态发展环境取得的物质、精神、制度方面成果的总和。

加快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是促进人水和谐、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实践,是实现“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化”同步发展,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基础和支撑。

由此可见,水利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要想搞好水利工作,就必须以科学发展观,审时度势及时调整发展战略,制定改革对策,确保水利工作与时代相配套,才能使水利事业兴旺发达,社会健康有序发展。

下面,根据党的十八大精神和国家水利部下发的《关于加快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意见》(水资源[2013]1号文),以建设节水防污型社会、节水防污型城市为目标,结合南阳实际,就水利工作谈若干思考和建议,并就教于领导和同志们:

一、南阳市情及水利建设现状

南阳市,地处河南省西南部。

总面积2.66万平方公里,现有人口约1170.9万人,下辖13个县(市、区),是河南省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地级市,也是举世触目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和渠首所在地。

南阳简称“宛”是一个独特的扇形盆地。

其气候四季分明,雨量适中,水资源较为丰富,是我国江河淮三大流域携手之处。

境内丹、唐、白、淮、湍、刁、灌等河流纵贯交错,自东、西、北三面环山下泻,汇聚、润泽平坦肥沃的盆中平原,然后南流出境,自然气候条件可谓得天独厚,是典型的农业产粮区。

建国60多年来,南阳的水利建设可以说是新中国水利事业的缩影,基本上走的是“工程水利”之路。

全市面积2.66万平方公里,平原、丘陵、山区各占三分之一,年平均降雨量在709~1168毫米之间,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约68.43亿立方米。

解放以来,在各级党委政府领导下,从零做起、艰苦奋斗,大搞水利工程建设。

可以说防洪、除涝、灌溉、治浸、水电、水产、工业供水、解决城乡人蓄饮水等水利建设任务样样具备;大中小型水库、拦河坝、渠道、闸涵、渡槽、塘堰、机电井、电灌站、水电站、堤防、水平梯田等水利工程应有尽有。

截止2013年统计,全市投巨资和劳动积累工,累计完成水利工程总量约6亿立方米,建成各类水库497座(其中:

大型2座,中型21座,小型474座),塘堰坝2.27万座,机电井65.24万眼,各类机电灌站825处,建成各类罐区工程3305处(其中万亩以上灌区37处,小型罐区3268处)。

在防洪方面,形成了庞大的水库、河道防洪工程体系;在兴利方面形成了水利工程供水29亿立方米的能力(中等干旱年P=75%)。

在这些水利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上,上个世纪80年代以前是计划经济体制,水行政主管部门或工程管理单位,负责建设和技术安全运行管理,吃水利事业费,行社会效益。

那个时期全党动员办水利,人、财、物政府优先保证,总的来说,前五十年全市国民经济能有长足发展,人民群众能够安居乐业,是以这些水利工程发挥巨大的减灾兴利效益是分不开的,水利工作也得到了全社会的高度认可。

但是,自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南阳水利和河南水利一样,尽管水利建设投资进一步加大,政府水管体制也给予水利行业有力保障,但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对水利的作用和要求越来越高,呈现出水利工作始终被动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态势。

换句话说,就是出现了水利部门加大投资建设速度,但仍赶不上社会经济发展对“水”的需求这个怪圈。

二、新时期南阳水利面临的主要问题

1﹑建设和管理任务更加繁重。

社会在发展,根据南阳市城市总体规划,南阳市将实施中原经济区发展战略,培育豫鄂陕省际区域性中心城市,构建中原经济区的重要区域经济增长点,打造豫鄂陕三省交界地区的综合交通枢纽,建设新能源和重大装备制造基地,创造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市和中原经济区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市。

南阳市城市发展的目标是将南阳建设成为城乡经济繁荣、人民生活富裕、生态环境优良、社会和谐文明,在中原经济区具有重要影响的经济增长点。

农业粮食生产优势地位更加稳固,工业化,城镇化达到或接近全国平均水平,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基本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实现更高水平的“三化”协调发展。

可以看出,以上工作任务对水生态建设和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更严的标准,水利的支撑和引领任务将更加繁重。

2、水资源短缺将日趋严重。

一是目前南阳已属于缺水地区。

全市水资原总量约68.43亿立方米(水文系列统计多年平均值),但全市总人口已从建国初期的580.1万人﹙1949年数字﹚增加至目前的1170.9万人(2013年末统计数字),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由建国初期的1179.62立方米直线下降至584.42立方米。

大大低于全国水平(2343立方米/人)。

按照瑞典水文学家M·富肯玛克(MalinFalkenmark)提出的水紧缺指标,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在500~1000立方米之间,为缺水地区,经济发展将受到损失,人体健康受到影响。

二是南阳已进入水资源紧缺阶段。

据统计,目前已开发水利工程(水库、塘堰、泵站、引河工程、机电井等水源工程)为全市工业、农业、城镇供水能力已达29亿立方米。

区域水资源利用率已高达42.4%,按照国际水资源评价标准(1996年第三届国际自然资源会议标准),当水资源利用达到25~50%,即已进入水资源紧缺阶段,利用率超过50%即表明水资源严重贫乏。

三是水资源开发利用的供需临界拐点即将来临。

以2013年度水利统计数字分析,2013年全市总用水量24.99亿立方米(其中︰农业用水14.52亿立方米、工业用水5.63亿立方米、生活用水4.84亿立方米﹙含:

城镇生活、环境综合用水3.96亿立方米﹚),按照我市近期社会经济和人口增长速度预测,每年用水增长率在3%左右。

依此进行供需平衡估算:

在不增加新的水源工程的情况下,2019年全市总用水量将过现有供水能力;约到本世纪四十年代,水资源平衡点就到了。

由此可见,水资源供需矛盾,已成为全市不能回避的现实和长远问题﹙虽然国家南水北调工程可为我市提供部分水源,但那是高成本商品“水”也是国家宝贵的经济战略资源﹚。

南阳市

年平均降雨量(mm)

水资源总量(亿m³)

全市各类供水工程总供水量(亿m³)

水平年

2014年

\

\

\

严重枯水年

2013年

597.7

27.49

24.99

枯水年

2012年

687.7

53.61

21.34

偏枯水年

2011年

784.0

65.90

20.73

平水年

2010年

1062.5

143.28

19.94

丰水年

(2010-2013年数字来源:

《南阳市水资源公报》)

3、水土流失、河道水污染等水环境恶化问题比较突出。

由于人口增加,经济活动加剧,缺乏有效约束机制,使区域内森林资源和涵养水源的植被大范围遭到破坏,引起广泛的水土流失。

人们为了增加耕地和建筑用地,开垦、填占河道、库区、塘、堰、坝等与水争地,又使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增加。

最典型的例子,解放初期桐柏山区原始森林覆盖率高达70%目前仅有40%。

另据《内乡县志》记载,过去北部山区“苍茫林海阴云蔽日”,现在“开门见山缺柴烧守着小河没水吃”。

据统计,全市每年水土流失面积都在万平方公里以上,地表贫磷少钾缺氮,使近百万亩荒山坡地成为砂砾化裸岩。

例如,西峡县原有山塘327个,已淤积掉80%;在河道方面,尤其是城市内河,由于水库拦储了大量来水造成下游河道失去正常的生态流量甚至断流。

河流自净能力降低或失去,加上城镇居民和企业厂矿污水不作处理就排放等问题导致河道污染,水环境恶化;另一方面利益驱使,刺激人们违规对流域内河道滩地和湿地掠夺性开发占用,使河道泄洪能力减小,反过来又诱发更大的洪涝灾害,水毁两岸酿成更重的社会经济财产损失。

表现出社会经济增长与人口资源环境不协调。

三、对新时期南阳水利发展的若干思考和建议

思考建议之一。

针对当前的水利工作在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上呈现出的“被动、不协调、不可持续”等问题。

笔者认为,首先是政府牵头“建章立制”全社会参与,建立治水兴水新思路“从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这里的“转变”首先是思想观念的转变。

从传统水利的思想观念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观念的转变。

应表现为:

从供水管理向需水管理转变,从水资源开发利用为主向开发保护并重转变,从局部水生态治理向全面建设水生态文明转变,从把水当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自然之物转变为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经济资源;从人与水抗争转变为人与水共存;从以防洪、灌溉为主要目标的水资源开发转变为多目标,多功能水资源开发、配置、节约和保护;从单一的工程管理转变为对流域内人类的生产生活行为和生产方式的管理;从以大规模水利建设开发为主转变为依法管理和现代管理为主的综合管理;从不重视水环境、水生态转变为重视人水和谐共处;从以防治水对人的危害为主转变为关注人对水的伤害。

“路线是个纲,纲举目张”,这些观念的转变,是思想、是文化、是灵魂的转变和创新,新观念要深入每个南阳公民心中,并上升为政府和公民的自觉行为,从而可引领我市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的伟大实践。

具体讲就是,应改革过去的单纯的“工程水利”作法,在“顶层设计暨制定本市水利工作方针政策上”,建议由“资源要素驱动、基建投资驱动”向“创新发展驱动”转型,靠科技靠管理靠创新“水少”、“水脏”等水生态问题均可破解。

思考建议之二。

今年我市夏秋二季大旱,市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发出通知,全市启动抗旱Ⅲ级应急响应。

尽管全民动员抗旱,但是严重枯水年造成农业减产、城乡人畜饮水困难,水的危机确实严竣和可怕。

那么,大旱之后南阳水利工作如何搞才能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

这个命题随之而来。

虽然命题内涵很深,范围较广,需要对一系列问题进行研究。

但我认为,这其中最重要、最根本的一个问题还是发展战略问题,即:

今后我市水利之路如何走,中心工作应放在那里的问题。

有句名言,所谓“善弈者谋势,不善弈者谋子”就是这个道理。

下面笔者结合市情谈三点具体认识和建议:

①据历史资料记载和水文资料分析,我市气候属“南北过渡带”,传统的水文特点一般来说年降雨量适中(709~1168mm),平均十年间才来一次较大的枯水年或丰水年。

所以一般年份都是风调雨顺,农业无须大排大灌,农民也就没有维护灌区水利工程设施的积极性。

基于上情,我们传统的水利工作是些常规性工作。

但是,通过对近几年气候变化统计分析(2010-2013年《南阳市水资源公报》),我们的“水情、市情”有了重大变化:

一是我市气候异常已打破常规规律,连续五年降水量逐年减少﹙年平均降雨量:

2010年度1062.5mm,2011年784.0mm,2012年687.7mm,2013年597.7mm,今年更少﹚已迭破历史统计数字下限值(709mm),水资源总量(地下和地表之和)也已降至建国以来最低水平。

但是全市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农业用水、环境用水等社会需求量在不断攀升。

二是国家对水利工作的要求也已不再局限于农业农村。

民生水利、资源水利、生态水利,已扩大了我们水利工作的范畴和定义。

基于上情,可以说我市已属于严重缺水地区,抗旱保民生,保工农业生产,改善水生态环境已成为当前和今后我们水利的重点工作。

②必须以上游“水源”的保护、管理和下游的节约用水为重点,来解决水资源供需矛盾。

必须树立长期防大旱抗大灾的思想,以“保民生”为底线,在政策上建议:

依据《水法》、《环境保护法》将全市所有大中型水库、小型一类水库和主要河道等“上、中游水源工程”,一律进行“水功能区划”设定相应的一级保护区或二级保护区。

划定“三条红线”严用重典以保护和防止水污染破坏;将大中型水库管理服务定位,由过去的“以防汛、灌溉为主,兼顾城镇供水及工业用水,结合发电、养鱼等综合利用”,修订为“以防汛、城镇生活供水、农业灌溉为主,兼顾工业用水、结合发电、养鱼等综合利用”。

在管理技术上要运用科学的“汛期风险调度技术”,抓住每年汛期“洪水的尾巴”多蓄水。

建议“下游”的城镇生活和工农业用水,强力推行“制度节水”和“科技节水”。

过去我们这个地区解决旱灾尤其是大旱灾,主要是采用建设水源工程,即修水库打机井。

但“水源工程”建设到一定程度,是有极限的。

毕竟我市2.66万平方公里国土累计已建成大中小水库约500座,总库容25.72亿立方米,机电井约65.24万眼(《南阳市第一次水利普查公报》(2013年7月)),在河流流域面积一定,多年平均降雨量一定的情况下,再新建“水源工程”,潜力已经不大了,而且搞这些大面积占地基建工程,大量拆迁、移民安置和赔偿工程,社会负面成本巨大。

但是,我市人口和社会生产需水量是持续增长的,如何解决这个供需矛盾,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要?

本人认为,一靠制度节水,二靠科技节水,也即变相增加“水源”。

二种办法符合国家提倡的“可持续发展”要求,而且潜力很大。

拿我们的鸭河灌区举例:

鸭河灌区设计灌溉面积240万亩,实灌面积约160万亩,其中重点核心区的38万亩农田是全市“农业高效示范方(渠、林、路、电配套)”。

它代表了目前南阳农业灌溉的实际水平,但是它仍然属于传统的渠系自流灌溉区,搞节水灌溉潜力巨大。

据调查分析,在这38万亩“示范方”内秋庄稼灌溉一次,田间测定平均用水指标,按不同的灌溉方法,用水节水情况是:

渠系自流灌溉方法,秋庄稼灌溉一次:

平均需水量60方/亩.次,38万亩灌溉一次总需水量2280万m³;喷灌技术(第一代)方法,秋庄稼灌溉一次平均需水量30方/亩.次,38万亩灌溉一次总需水量1140万m³;滴灌技术(第二代)方法,秋庄稼灌溉一次平均需水量20方/亩.次,38万亩灌溉一次总需水量760万m³;微润灌溉技术(第三代),秋庄稼灌溉一次:

平均需水量7方/亩.次,38万亩灌溉一次总需水量266万m³。

可见,若“示范方”内科技灌溉每进一步,就能找回“水资源”几乎近一半。

若最终科技进步到第三代农田灌溉技术,“水资源”可节省约90%,换位折算,就相当于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水资源”90%。

若鸭河灌区的160万亩实灌农田面积均采用先进灌溉技术,就相当于“新建”了一个大型水库。

农业是这样,工业企业和其它行业的科技节水潜力同样巨大。

因此,今后水利工作重点应当放在“上游”的水源管护,和“下游”的节约用水是可行的。

运用制度手段和科技方法,“两头抓,两头都要硬”才能适应新形势,开拓出水利工作新局面。

建议采用“以水利建设项目带科研,科研服务于建设项目”的方法,力促全市水利技术“升级换代”。

要充分发挥水利科技的引领和支撑作用,结合重点水利项目实施,建设一批水利科技试验站、科技示范基地,加大水利科技创新和技术引进推广力度。

建议将用于水利行业的“科学事业支出”列入市县财政预算和市级重点水利工程总概算,以此提高科技对水利的贡献率。

灌溉技术

秋庄稼灌溉一次:

平均需水量(方/亩.次)

38万亩灌溉一次总需水量(万m³)

高一级灌溉技术比低一级灌溉技术节水量(万m³)

渠系自流灌溉

60

2280

1140

喷灌技术(第一代)

30

1140

380

滴灌技术(第二代)

20

760

494

微润灌溉技术(第三代)

7

266

思考建议之三。

可考虑运用市场杠杆和经济规律来调节、治理我市“水少”、“水脏”等问题︰①水利行业可注入资本金开发污水处理净化产业。

因为兴建这样的产业,市场前景广阔。

目前全市产生工业废水的大中型工矿企业约183家,其中南阳市70家﹙含第三产业服务业﹚、县(市、区)113家,以2010年为基准年计算,全市每天工业废水达58万吨,加上城镇居民生活污水26万吨,共计84万吨,全年废污水量3.07亿吨,如果加以处理净化,不但可以有效治理水环境污染,又可节约和再生水资源约3亿立方米。

因此,可设想,在13个县(市、区)建设污水处理净化工厂,出台政策,规定排污企业污水一律管道输送污水净化工厂处理,并由排污企业承担污水处理费用。

这样可达到循环利用水资源的目的,又起到加强企业环境保护意识的效果。

②要在社会上明确“水商品”意识,并加强价格管理。

要按水商品供需紧张程度而上下波动,要尊市场规律,哪怕是达到“滴水贵如油”的程度,以此增强人们爱水节水护水的自觉性。

注:

本文引用的有关数据来源于:

《南阳市第一次水利普查公报》(2013年7月);《南阳市水资源公报》;《南阳文史资料》;《南阳市水利统计年鉴》;《南阳地方志》等资料。

可能引用有误或不全面,请批评指正为盼。

2014/11/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