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课后练习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412723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429.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课后练习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新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课后练习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新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课后练习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新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课后练习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新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课后练习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新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课后练习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新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课后练习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新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课后练习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新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课后练习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新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课后练习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新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课后练习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新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课后练习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新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课后练习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新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课后练习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新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课后练习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新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课后练习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新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课后练习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新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课后练习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新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课后练习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新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课后练习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课后练习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

《新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课后练习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课后练习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课后练习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

因为力是使物体发生形变的原因,当用双手挤压玻璃瓶时,玻璃瓶发生想变,容积减小,玻璃瓶中的水已灌满且体积一定,所以会观察到细玻璃管内的水面上升。

《7.3重力》

1.一个南瓜所受的重力是30N,它的质量是多少kg?

m=

2.月球对它表面附近的物体也有引力,这个力大约是地球对地面附近同一物体引力的

若一个连同随身装备共90kg的航天员到达月球表面,月球对他的引力大约是多少N?

G月=

G地=

mg=

×

90kg×

9.8N/kg=882N

3.一个桥头立着如图所示的限重标志牌。

汽车对该桥面的压力超过多少N时,桥就可能被损坏?

4.若用三角尺判断桌面或地面是否水平,还需要哪些物品?

怎样操作?

请作图说明。

答:

还需要重锤线;

操作方法:

将直角三角尺的一直角边平放在地面(或桌面)上,看重垂线和直角三角尺的另一直角边是否平行。

若平行,则表明该面是水平的;

否则,不水平。

(如图)

5.一个木块从斜面上滑下,并在水平面上继续滑动。

请分别画出木块在斜面和水平面时所受重力的示意图(如图)。

《第八章运动和力》

《8.1牛顿第一定律》

1.同学们在一起讨论运动和力的关系。

小明认为,一切物体只有受力才能保持匀速直线运动,不受力总是静止的;

小华认为,一切物体只有受力才能保持静止,不受力总是做匀速直线运送。

他们的说法对吗?

他们说的都不对。

因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即物体在不受力时,将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如图,用力击打一摞棋子中间的一个,这棋子飞出而上面的棋子又落回原位置。

你能解释这是为什么吗?

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当用力击打其中一个棋子时,其他棋子由于具有惯性,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

因此它们又落回原位置。

3.分析下列现象是怎样利用惯性的。

(1)通过拍打窗帘清除它上面的浮灰。

当拍打窗帘时,窗帘上的浮灰由于惯性,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在窗帘运动时,离开了窗帘。

(2)标枪运动员为取得好成绩,掷标枪前需要助跑。

因为助跑后掷出标枪时,标枪由于具有惯性,还要保持原来运动员助跑时的速度,这样可使标枪运动的更远。

4.在一列匀速直线行驶的列车内,一位同学相对于车厢竖直向上挑起,他是否会落在车厢内原来的起跳点?

说出你的理由。

能落在原来的起跳点。

因为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当他跳起时,由于具有惯性,仍然保持原来与列车同样的运动状态,跳起的同时继续以与列车同样的速度向前运动。

因此能落在原来起跳点。

《8.2二力平衡》

1.在图中,F和F是物体所受的方向相反的两个力,哪些情况下,这两个力是平衡的?

乙和丁

2.在平直的地面上,一个人沿水平方向用20N的力推一辆小车匀速向西运动,试画出小车所受阻力的大小和方向。

3.质量40kg的小船静止在水面上,它除了受到重力之外,还受到另一个力的作用,这个力的大小等于多少?

方向如何?

试着画出小船受力的示意图。

F=G=mg=40kg×

9.8N/kg=392N

方向竖直向上。

4.在水平公路上匀速行驶的太阳能汽车受到几对平衡力的作用(如图)?

为什么说它们是相互平衡的?

请在图上画出汽车受力的示意图。

两对平衡力。

即重力和支持力;

牵引力和阻力。

说它们是相互平衡的,是因为汽车沿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8.3摩擦力》

1.有些北方城市常常在下大雪后将煤渣撒在结冰的路面上,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利用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

2.在自行车中有的设计是为了增大摩擦,有的是为了减小摩擦。

请各举两例说明是通过什么方法来增大或减小摩擦的。

增大摩擦:

自行车的坐垫——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脚踏板有花纹——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把手做成有花纹的——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刹车装置——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及增大压力;

用来固定各零件的螺丝与螺帽旋得紧紧的——增大压力。

减小摩擦:

前后轮的轮轴用到滚动轴承——变滑动为滚动;

给某些部件加润滑剂——使接触面彼此离开;

在转轴中经常上油——使接触面彼此离开。

3.冰壶比赛时,运动员需要不断调节自己的运动。

一名运动员穿的两只鞋的鞋底材质并不相同;

蹬冰脚的鞋底为橡胶制成,而滑行脚的鞋底为塑料制成。

请你利用本节知识说明其中道理。

橡胶底增大了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其摩擦大便于改变运动方向;

而塑料底比较光滑摩擦小,便于滑行。

4.在做“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的实验中,有的同学提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有关。

如果要做这项研究,你认为应该如何设计这个实验?

实验步骤:

(1)将长木板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长方体木块的最大面与长木板接触;

(2)将弹簧测力计挂在木块的挂钩上,拖着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记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3)将木块的较大的面与长木板接触,重复

(2)步骤;

(4)将木块的最小的面与长木板接触,再重复

(2)实验步骤;

(5)将实验数据记录在不表格内。

5.如果上课时教室内的摩擦力突然消失10s,我们身边的情境将会发生哪些变化?

描述两个可能出现的场景。

无法拿笔写字;

同学们稍微活动就会从椅子上滑到地面上;

固定吊灯的螺丝从天花板上滑出,使吊灯落到地上;

老师无法用粉笔在黑板上写字;

《第九章 

压强》

《9.1压强》

1.估测你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

根据你的体重可以得到你对地面的压力,再测量你站立时鞋底和地面的接触面积。

为简单起见,假设双脚站立时,整个鞋印范围都与地面接触(如图)。

测量时,在方格纸上画出鞋底的轮廓,看鞋底占有多少个小格(不满一个时,大于半格的算一格,小于半格的不算),再乘以每一小格的面积。

根据得到的数据,计算你对地面的压强。

如果图中每个小格的边长是1cm,某同学的质量为50kg,他对地面的压强是多大?

与你对地面的压强相比哪个大?

S=133×

10-4m2×

2=2.66×

10-2m2

F=G=mg=50kg×

9.8N/kg=490N

2.解释下列现象

锯、剪刀、斧头,用过一段时间就要磨一磨,为什么?

书包为什么要用宽的背带,而不用细绳?

啄木鸟有个坚硬而细长的嘴,这对它的生存为什么特别重要?

(1)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

(2)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

(3)由于受力面积小,可以对树产生较大的压强。

再加上比较坚硬,更容易将树啄开,捉到树内的小虫子。

3.骆驼的体重比马大不了一倍,而它的脚掌面积是马蹄的三倍。

这位它在沙漠行走提供了什么有利条件?

骆驼与马虽然对地产生的压力差不到一倍,但由于骆驼与沙漠的受力面积却是马蹄与沙漠的受力面积的三倍,根据

可知,骆驼对地面的压强要比马蹄对沙漠的压强小,使得骆驼在沙漠上行走时不易陷入沙中。

4.一个图钉帽的面积是0.8cm2,图钉尖的面积是5×

10-4cm2,手指对钉帽的压力使20N,手对图钉帽的压强和图钉尖对墙的压强各是多少?

《9.2液体的压强》

1.一个空的塑料药瓶,瓶口扎上橡皮膜,竖直的浸入水中,一次瓶口朝上,一次瓶口朝下,这两次药瓶在水里的位置相同(如图)。

为什么每次橡皮膜都向内凹?

哪一次凹进得更多?

(1)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2)第二次凹进的更多;

根据P=ρgh可知当密度相同时,液体压强与液体的深度成正比,此时第二次橡皮膜在水中的深度大于第一次,所以受到液体的压强比第一次大,故第二次的橡皮膜凹进的更多。

2.如图的两个容器中盛有同种相同质量的液体,哪个容器底受到的压强大?

根据柱形容器底部受到液体压力的大小等于液体的重的特点,由于两容器中液体的质量相同,在根据G=mg可知两液体的中相同,故两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相同。

再根据

可知,在压力相同时,压强与受力面积成反比,而S左>S右,所以p左<p右,

3.如图,容器中间用隔板分成左右两部分,隔板下都有一圆孔用薄橡皮膜封闭,橡皮膜两侧压强不同时其形状为一凹面。

它可以用来做“探究液体压强是否跟深度、液体密度有关”的实验。

(1)若要检验“在同种液体中液体压强跟深度有关”这一结论,应该怎样实验?

说出实验步骤和应该看到的现象。

在容器的左右放入深度不同的同种液体,观察橡皮膜向哪边凹。

结论:

凹向深度小的一侧。

(2)若要检验“在深度相同时液体压强跟密度有关”这一结论时,应该怎样实验?

在容器的左右各放入深度相同的不同液体,观察橡皮膜向哪边凹。

结论:

凹向密度大的一侧。

4.工程师为什么要把拦河坝设计成下宽上窄的形状?

三峡水电站的水库大坝高185m,当水库水位为175m时,坝底受到的水的压强是多大?

P=ρgh=1.0×

103kg/m3×

9.8N/kg×

175m=1.715×

106Pa

5.某卫生间的地漏结构如图所示,请你分析地漏存水的作用。

它相当于一个连通器,根据连通器的特点,在使用中,水先进入水槽,当装满后才从其沿口漫进排水口,由于槽中的水与盖紧密接触,空气被隔绝。

从而防止下水道中的异味进入室内。

《9.3大气压强》

1.人的血压的正常值(收缩压和舒张压)大约是多少帕?

自己查找资料进行估算。

以收缩压120mmHg、舒张压80mmHg为例:

根据液体压强公式计算得。

收缩压=13.6×

0.12m=1.599×

104Pa

舒张压=13.6×

0.08m=1.066×

2.1654年,在德国马德堡市的广场上曾经做过一个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

人们把两个铜制空心半球合在一起,抽去里面的空气,用两支马队向相反的方向拉两个半球。

当每一侧的马匹达到16匹时,才将半球拉开,并发出巨大的响声。

图为同学们利用直径26cm的压力锅代替空心铜半球模拟马德堡半球实验的情形。

他们将压力锅拉开需要多大力?

实际用力大小与计算的结果是否相同?

请说出你的理由。

F=pS=p

πd2=1.013×

105Pa×

3.14×

(0.26m)2=5.38×

103Pa

3.小明为家中的盆景设计了一个自动供水装置。

如图,用一个塑料瓶装满水倒放在盆景盘中,瓶口刚刚被水浸没。

当盘中的水位下降到使瓶口露出水面时,空气进入瓶中,瓶中就会有水流出,使盘中的水为升高,瓶口又被浸没,评中的水不再流出。

这样盆景盘中的水位可以保持一定的高度。

请问:

是什么原因使得水不会全部流掉而能保留在塑料瓶中?

是大气压的作用使水不会流出。

4.屋顶的面积是45m2,大气对屋顶的压力有多大?

这么大的压力为什么没有把屋顶压塌呢?

F=pS=1.013×

45m2=4.56×

因为屋内的气体也会对屋顶产生大小相同的压力,这两个压力相互抵消了。

5.小强利用图所示的自制气压计研究大气压与高度的关系。

他将气压计从1楼带到5楼的过程中,观察到关内水柱的高度发生了变化,如下表所示。

根据表中的数据,可以大概得到怎样的结论?

楼层

1

2

3

4

5

管内与瓶内水面的高度差/cm

5.3

5.7

6

6.3

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大。

《9.4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1.如图,在火车站或地铁站,离站台边缘一定距离的地方标有一条安全线,人必须站在安全线以外的区域候车。

请分析,为什么当列车驶过时,如果人站在安全线以内,即使与车辆保持一定的距离,也是非常危险的。

当列车驶进站台时,会带动人和车之间的空气流动速度加快,此时人外侧的空气流动速度慢;

根据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可知,人外侧空气流速慢压强大,而内侧流速快压强小,会产生一个向内侧的压强差,将人推向火车,易出现危险.

2.风沿着窗外的墙面吹过时,闯口悬挂的窗帘会飘向窗外;

居室前后两面的窗户都打开时,“过堂风”会把居室侧面摆放的衣柜门吹开。

请解释以上现象的原因。

根据气体流速和压强的关系。

窗外风大时气体的压强小于室内压强不变,而使窗帘向外飘起

3.据说1912年秋天,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轮船之一——奥林匹克号在海上全速前进,另一艘比它小得多的霍克号军舰,沿着与它的航线几乎平行的方向疾驶,两船最初相距100m左右,随后相互靠近。

一件令人吃惊的事发生了:

霍克号突然偏离了自己的航道,向奥林匹克号直冲过来。

最后,两船剧烈相撞,霍克号把奥林匹克号撞出了一个大洞。

请你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释这一事故发生的原因。

由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流速小的地方压强大;

可知:

若两船靠得比较近且并排前进,两船之间的水流通道变窄,船体内侧水流速度大于船体外侧水流速度,船体外侧压强大于船体内部压强,船被水挤压相互靠近,容易发生碰撞危害.

4.如图,把长20cm左右的饮料吸管A插在盛水的杯子中,另一根吸管B的管口贴靠在A管的上端。

往B管中吹气,可以看到A管中的水面上升,这是什么原因?

如果用力吹气,A管中的水将从管口流出,想一想,这个现象有什么实用价值?

往B管中吹气,吸管A上方空气的流速增大,压强减小,A管中液体受到大气产生的向上压强大于向下的压强,所以A管水上升或有水喷出.

喷雾器

《第十章浮力》

《10.1浮力》

1.为了能把砍伐的木材从林场方便地运出,有水道的地方常将木材连结成木排使其顺流而下。

这个例子中,木排受到河水的浮力。

请你从日常生活或常见的自然现象中再举两个例子说明浸入液体的物体受到浮力。

轮船漂浮在水面航行;

救生圈浮在水面。

2.用什么实验可以证明,沉入水中的物体受到浮力的作用?

将一铁块放入水中会沉入水底。

将它挂在弹簧测力计的称钩上,观察其示数,再用弹簧测力计提着铁块使铁块浸没水中,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会发现变小了。

这说明沉入水底的物体也受到浮力的作用。

3.弹簧测力计下悬挂一个重物,在空气中称量时的示数如图甲所示,把重物浸在水中时的示数如图乙所示。

重物浸在水中时所受的浮力是多大?

F浮=G-F=3.2N-2.2N=1N

4.一个竖直悬挂在水中的圆柱体,上表面受到水的压力为5N,底部受到水的压力为13N。

你认为这个物体受到水的浮力为多大?

F浮=F向上-F向下=13N-5N=8N

5.有人猜想:

“浸没在液体中的固体所受的浮力可能跟固体的形状有关”。

请你为检验这个猜想设计一个实验。

说出实验所需的器材和实验步骤。

1.用弹簧测力计测出一块橡皮泥的中G;

2.将这块橡皮泥制作一定形状的物体,用测力计吊着浸没入水中,记下测力计的示数F1;

3.改变这块橡皮泥的变形,但体积保持不变。

重复“2”步骤再做两次,分别记下测力计的示数F2、F3;

讨论:

如果G-F1与G-F2及G-F3相等,则说明浮力与物体的形状无关。

如果它们不相等,则说明有关。

《10.2阿基米德原理》

1.北京“水立方”中游泳的水深设计比一般标准游泳池深了0.5m。

有人说,水的深度越深,其产生的浮力就越大,因此,各国运动员在“水立方”的比赛成绩普遍提高就不足为奇了。

你认为他的说法正确吗?

不正确。

浸在水中的物体,所受浮力大小只与液体的密度和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与液体的深度无关。

2.请比较以下浮力的大小。

(1)同样重的两个铜块甲和乙,甲浸没在水中,乙浸没在煤油中,哪个受到的浮力大?

根据G=ρgV可知,当物体的重相同、密度相同时,其体积也相同,所以这两块铜块的体积是相同的,即V甲=V乙。

又因为,它们都是浸没在液体中V排=V物。

再根据F浮=ρ液gV排可知,当V排相同时,F浮与ρ液成正比,因为ρ水>ρ油,所以F浮甲>F浮乙。

(2)同样重的铝块和铜块,都浸没在煤油中,哪个受到的浮力大?

根据G=ρgV可知,当物体的重相同、体积与密度成反比,由于ρ铝<ρ铜,所以V铝>V铜,又因为,它们都是浸没在液体中V排=V物。

再根据F浮=ρ液gV排可知,当ρ液相同时,F浮与V排成正比,因为V排铝>V排铜,所以F浮铝>F浮铜。

(3)同样重的铝块和铜块,铜块浸没在煤油中,铝块浸没在水中,哪个受到的浮力大?

根据G=ρgV可知,当物体的重相同、体积与密度成反比,由于ρ铝<ρ铜,所以V铝>V铜,又因为它们都是浸没在液体中V排=V物,所以V排铝>V排铜。

又因为ρ水>ρ油,所以ρ水V排铝>ρ油V排铜,所以ρ水gV排铝>ρ油gV排铜,故F浮铝>F浮铜。

3.一个在节日放飞的气球,体积是620m3。

这个气球在地面附近受到的浮力有多大?

设地面附近气温是0℃,气压是1×

105Pa,空气的密度是1.29kg/m3。

F浮=ρ气gV排=1.29kg/m3×

620m3=7838.04N

4.在弹簧测力计下悬挂一个金属零件,示数是7.5N。

当把零件浸没在密度为0.8×

103kg/m3的油中时,测力计的示数是6.6N,金属零件的体积有多大?

5.某同学用阿基米德原理测量一种未知液体的密度:

他把一个铁块用细绳悬挂在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上,铁块在空气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4.74N,把铁块浸没在该液体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4.11N,该液体的密度是多少?

铁的密度为7.9×

103kg/m3。

F浮=G-F=4.74N-4.11N=0.63N

《10.3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1.排水量为1000t的轮船在河水中航行,满载时船及所装货物总共有多重?

所受河水的浮力是多少N?

如果河水密度为1×

103kg/m3,船排开河水的体积是多少立方米?

g取10N/kg。

G=F浮=m排g=106kg×

10N/kg=107N

2.测量液体密度的仪器叫做密度计。

将其插入被测液体中,待静止后直接读取液面处的刻度值(如图甲)。

图乙和图丙是自制的简易密度计,它是在木棒的一端缠绕一些铜丝做成的。

将其放入盛有不同液体的两个烧杯中,它会竖直立在液体中,由观察到的现象可以判断哪杯液体的密度大。

根据漂浮的条件得到F浮乙=F浮丙

∴ρ乙gV排乙=ρ甲gV排丙

又∵V排乙>V排丙

∴ρ乙<ρ甲

3.某一木块的体积为200cm3,密度为0.8×

把它浸没在水中后放手,为什么木块不能悬浮在水中?

木块最终漂浮在水面上静止时,浸在水中的体积有多大?

∵浸没时F浮=ρ水gV排=ρ水gV=1.0×

103kg/m3×

10-4m3=1.96N

G=ρgV=0.8×

10-4m3=1.568N

∴F浮>G

∴浸没放手后木块不能悬浮,而要上浮最后漂浮在水面。

∵漂浮时F浮漂=G=1.568N

∴V排漂=

4.体积为120cm3的一块固体,重1.8N,放在密度为1.1×

103kg/m3的盐水中为什么会下沉?

当固体浸没在盐水中静止时,容器底部对它的支持力有多大?

∵浸没时F浮=ρ水gV排=ρ水gV=1.1×

1.2×

10-4m3=1.29N

G=1.8N

∴F浮<G

∴在盐水中会下沉

∴在盐水中静止时F=G-F浮=1.8N-1.29N=0.51N

5.一个飞艇充入气体后的质量是1.5t,体积为1500m3。

当装入多少货物时,汽艇能够悬浮在空中?

空气的密度为1.29kg/m3。

G货=F浮-G总=ρ气gV球-m总g=1.29kg/m3×

1500m3-1.5×

103kg×

9.8N/kg=4263N

《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

《11.1功》

1.在水平地面上,用50N的力沿水平方向拉着重为100N的小车前进5m,拉力做的功等于

J,重力做的功等于J。

2500

2.马拉着质量是2000kg的车在水平路上前进400m,马的水平拉力做了3×

105J的功,马的水平拉力是多大?

3.2008年8月11日在北京奥运会上,中国选手张湘祥在男子举重62kg级的决赛中摘得金牌(如图),挺举成绩是176kg。

估算一下,他在挺举过程中对杠铃大约做了多少功?

W=Gh=mgh=176kg×

2m=3449.6J

4.小华的家住在5楼。

一天,他把装有30个鸡蛋的塑料袋从1楼提到家里,提鸡蛋的力大约做了多少功?

说出你是怎么估算的。

W=Gh=mgh=30×

0.05kg×

12m=176.4J

《11.2功率》

1.甲乙二人同时开始登山,甲先到达山顶。

你能判定哪个人的功率大吗?

不能

根据P=

可知,虽然v甲>v乙,但G甲和G乙的关系不知,因此无法确定G甲v甲和G乙v乙的关系。

所以不能确定哪个人的功率大。

2.某建筑工地上一台升降机的箱体连同货物的质量为1.2t,在10s内从楼的2层上升到5层。

如果每层楼高3m,升降机电动机的功率至少是多大?

P=

3.功率是25kW的拖拉机,它4h做的功如果由功率是0.4kW的耕牛去完成,需要多长时间?

W牛=W拖=P拖t拖=2500W×

3600s=3.6×

107J

t=

4.一辆重型卡车匀速行驶时发动机的功率为202kW,速度为80km/h。

汽车行驶2h,发动机做的功是多少?

卡车的牵引力是多少?

W=Pt=202000W×

3600s=1.45×

109Jv=80km/h=

m/s

∵P=

∴F=

2012年新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11.3动能和势能》电子课本

《11.4机械能及其转化》

1.分析章首图的过山车在运动过程中的能量转化情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