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练习汇编.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413199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195.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言文练习汇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文言文练习汇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文言文练习汇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文言文练习汇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文言文练习汇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文言文练习汇编.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6页
文言文练习汇编.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6页
文言文练习汇编.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6页
文言文练习汇编.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6页
文言文练习汇编.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6页
文言文练习汇编.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6页
文言文练习汇编.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6页
文言文练习汇编.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6页
文言文练习汇编.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6页
文言文练习汇编.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6页
文言文练习汇编.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6页
文言文练习汇编.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6页
文言文练习汇编.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6页
文言文练习汇编.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6页
文言文练习汇编.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6页
亲,该文档总共3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文言文练习汇编.docx

《文言文练习汇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练习汇编.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文言文练习汇编.docx

文言文练习汇编

[2014·安徽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先生姓朱,讳筠,字竹君,顺天大兴人。

九岁入都,十三岁通《五经》,有文名。

先生少英异,至性过人,与弟文正公珪,俱擅文名,为钜公契赏。

及丁父忧,服阕,不肯出仕,欲为名山大川之游。

会文正公入觐,上询及先生,乃不敢引疾,谓弟曰:

“汝败我雅兴矣。

先生以为经学本于文字训诂,刊布许氏《说文》于安徽以教士。

复奏请采录《永乐大典》逸书,上览奏,异之,乃命开四库全书馆,御制诗以纪其事。

又以《十三经》文字传写讹舛,奏请仿汉熹平、唐开成故事,择儒臣校正,立石太学,奉谕缓办,因著《十三经文字同异》若干卷藏于家。

于是皖、闽之士闻绪言余论,始知讲求根柢之学,四海好学能文者,俱慕从先生游。

而戴征君震、王观察念孙诸人,深于经术训诂之学,未遇时皆在先生幕府,卒以撰述名于时,盖自先生发之。

先生刚肠疾恶,俗流不敢至其门,寒畯有一善,誉之如不容口。

其在都,载酒问字者,车辙断衢路;所至之处,从游百数十人。

既资深望重,则大言翰林以读书立品为职,不能趋谒势要。

其督学安徽,旌表婺源故士江永、汪绂等,祠其主于乡贤,以劝朴学之士。

在福建,与弟珪相代,一时传为盛事,而闽士攀辕走送者,数百里不绝。

其后文正主持文教,海内名流皆以暗中索拔,多先生所赏契者,故世称据经好古之士为“朱派”云。

先生穷年考古,兼好金石文字,谓可证佐经史。

为文仿迁、固,尤长于叙事。

书法参通六书,有隋以前体格。

藏书万卷,坐客常满,谈辨倾倒一世。

所至名山川,搜奇揽胜,都人士传诵吟咏,至今不辍。

(节选自孙星衍《朱先生筠行状》)

先生为人坦无城府,内友于兄弟,外好交游,称述人善,惟恐不至,即有过辄掩覆之,后进之士,多因以得名。

室中自辰至夕,未尝无客,与客饮酒谈笑穷日夜,而博闻强识不衰。

时于其闲属文,其文才气奇横,于义理事物情态无不包,所欲言者无不尽。

为学使时,遇教官诸生贤者,亲若同辈,劝人为学先识字,语意殷勤,去而人爱思之。

所欲著书未就,有诗文集若干卷。

(节选自姚鼐《朱竹君先生别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复奏请采录《永乐大典》逸书 逸:

散失B.奏请仿汉熹平、唐开成故事故事:

先例

C.未遇时皆在先生幕府遇:

得志D.劝人为学先识字,语意殷勤殷勤:

周到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

   B.

C.

D.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朱筠才智过人,淡泊功名。

他年少时即通晓《五经》,以善写文章著名,深得赏识;志趣超脱,不汲汲于仕途。

B.朱筠倾心学问,推进学术。

他倡导整理文化典籍并身体力行;重视文字训诂之学,对当时学人产生深远影响。

C.朱筠兴趣广泛,豪爽好客。

他爱好金石书法、藏书考古,喜游名山大川;家中坐客常满,饮酒论学终日不辍。

D.朱筠致力文教,奖掖后进。

他督学地方,尊崇先贤,引领学风;对寒门才俊极口称善,待门下学子亲若同辈。

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先生以为经学本于文字训诂,刊布许氏《说文》于安徽以教士。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既资深望重,则大言翰林以读书立品为职,不能趋谒势要。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其文才气奇横,于义理事物情态无不包,所欲言者无不尽。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4·北京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3题。

偃虹堤记

有自岳阳至者,以滕侯【注】之书、洞庭之图来告曰:

“愿有所记。

”予发书按图,自岳阳门西距金鸡之右,其外隐然隆高以长者,曰偃虹堤。

问其作而名者,曰:

“吾滕侯之所为也。

”问其所以作之利害,曰:

“洞庭,天下之至险;而岳阳,荆、潭、黔、蜀四会之冲也。

昔舟之往来湖中者,至无所寓,则皆泊南津,其有事于州者远且劳,而又常有风波之恐、覆溺之虞。

今舟之至者,皆泊堤下,有事于州者近而且无患。

”问其大小之制、用人之力,曰:

“长一千尺,高三十尺,厚加二尺,用民力万有五千五百工,而不逾时以成。

”问其始作之谋,曰:

“州以事上转运使,转运使择其吏之能者行视可否,凡三反复,而又上于朝廷,决之三司,然后曰可,而皆不能易吾侯之议也。

”曰:

“此君子之作也,可以书矣。

盖虑于民也深,则谋其始也精,故能用力少而为功多。

夫以百步之堤,御天下至险不测之虞,惠其民而及于荆、潭、黔、蜀,凡往来湖中,无远迩之人皆蒙其利焉。

且岳阳四会之冲,舟之来而止者,日凡有几!

使堤土石幸久不朽,则滕侯之惠利于人物,可以数计哉?

夫事不患于不成,而患于易坏。

盖作者未始不欲其久存,而继者常至于殆废。

自古贤智之士,为其民捍患兴利,其遗迹往往而在。

使其继者皆如始作之心,则民到于今受其赐,天下岂有遗利乎?

此滕侯之所以虑,而欲有纪于后也。

滕侯志大材高,名闻当世。

方朝廷用兵急人之时,常显用之。

而功未及就,退守一州,无所用心,略施其余,以利及物。

夫虑熟谋审力不劳而功倍作事可以为后法一宜书不苟一时之誉思为利于无穷而告来者不以废二宜书岳之民人与湖中之往来者皆欲为滕侯纪三宜书以三宜书不可以不书,乃为之书。

庆历六年某月某日记。

(取材于《欧阳文忠公集》)

【注】滕侯:

滕子京,北宋人。

屡遭贬黜,其时被贬,任岳州知州。

8.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5分)

9.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愿有所记       愿:

希望

B.覆溺之虞虞:

料想

C.使堤土石幸久不朽使:

假如

D.常显用之常:

曾经

10.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

A.

B.

C.

D.

1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认为,滕侯对偃虹堤的周密策划和精心施工,是出于他对百姓深切的关怀和热爱。

B.古代不少利国利民的工程,由于年深日久缺乏维护,往往成了废弃的遗迹,令人遗憾。

C.滕子京请欧阳修作《偃虹堤记》,是为了记载岳州面貌的改变和百姓安居乐业的情景。

D.《偃虹堤记》是一篇应邀之作,欧阳修在文中借赞美滕侯表达了心中理想的为官之道。

12.《偃虹堤记》写到“(滕侯)功未及就,退守一州,无所用心,略施其余,以利及物”。

请写出《岳阳楼记》中内容与之相关的文句。

(3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欧阳修的《偃虹堤记》和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堪称姊妹篇,内容相得益彰。

谈谈你从两篇“记”所抒发的为官情怀中获得的感悟。

(200字左右)(12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4·大纲全国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韦凑字彦宗,京兆万年人。

永淳初,解褐婺州参军事。

徙资州司兵,观察使房昶才之,表于朝,迁扬州法曹。

州人孟神爽罢仁寿令,豪纵,数犯法,交通贵戚,吏莫敢绳,凑按治,杖杀之,远近称伏。

入为相王府属,时姚崇兼府长史,尝曰:

“韦子识远文详,吾恨晚得之。

”六迁司农少卿。

忤宗楚客,出为贝州刺史。

睿宗立,徙太府,兼通事舍人。

景云初,作金仙等观,凑谏,以为:

“方农月兴功,虽赀出公主,然高直售庸,则农人舍耕取顾,趋末弃本,恐天下有受其饥者。

”不听。

凑执争,以“万物生育,草木昆蚑伤伐甚多,非仁圣本意”。

帝诏外详议。

中书令崔湜、侍中岑羲曰:

“公敢是耶?

”凑曰:

“食厚禄,死不敢顾,况圣世必无死乎?

”朝廷为减费万计。

出为陕、汝、岐三州刺史。

开元初,欲建碑靖陵,凑以古园陵不立碑,又方旱不可兴工,谏而止。

迁将作大匠。

诏复孝敬皇帝庙号义宗,凑谏曰:

“传云:

‘必也正名。

’礼:

祖有功,宗有德,其庙百世不毁。

历代称宗者,皆方制海内,德泽可尊,列于昭穆,是谓不毁。

孝敬皇帝未尝南面,且别立寝庙,无称宗之义。

”遂罢。

迁右卫大将军,玄宗谓曰:

“故事,诸卫大将军与尚书更为之,近时职轻,故用卿以重此官,其毋辞!

”寻徙河南尹,封彭城郡公。

会洛阳主簿王钧以赇抵死,诏曰:

“两台御史、河南尹纵吏侵渔,《春秋》重责帅,其出凑曹州刺史,侍御史张洽通州司马。

”久之,迁太原尹,兼北都军器监,边备修举,诏赐时服劳勉之。

及病,遣上医临治。

卒,年六十五。

(节选自《新唐书·韦凑传》)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罢仁寿令,豪纵,数犯法   数:

屡次。

B.交通贵戚,吏莫敢绳绳:

制裁。

C.凑按治,杖杀之,远近称伏伏:

认罪。

D.忤宗楚客,出为贝州刺史忤:

触犯。

9.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解褐”指脱去平民穿着的粗布衣服,换上官员服饰,比喻开始进入仕途。

B.“南面”指担任大臣,因为古代坐北朝南为尊位,大臣朝见天子时立于南面。

C.“故事”有多种含义,也指一种文学体裁,文中用以表示旧日的典章制度。

D.《春秋》是儒家的经典,叙事简要,深寓褒贬,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编年体史书。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韦凑富有胆识,深受长官好评。

任扬州法曹时,孟神爽触犯法令,勾结权要,韦凑果断处置,依法杖杀;入为相王府属吏,上司遗憾与他相见太晚。

B.韦凑参议朝政,敢于据理力争。

景云初年,朝廷议建金仙观,他认为农事季节,建观必使农民抛弃耕作;皇上不听从,他又会同其他官员一同谏诤。

C.韦凑学识渊博,善于以古证今。

开元初年,朝廷议在靖陵建碑,他上奏说明古代园陵不立碑;议论孝敬皇帝庙号时,他又引经据典说不可称“宗”。

D.韦凑因受株连,遭到皇上责罚。

在河南尹任上,部属洛阳主簿王钧犯事,皇上认为韦凑放纵属吏侵吞牟利,理应负责,于是将韦凑降职为曹州刺史。

11.[2014·大纲全国卷]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食厚禄,死不敢顾,况圣世必无死乎?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近时职轻,故用卿以重此官,其毋辞!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4·福建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

张祖传

[明]张 岳

张祖,字彦宗,以字行。

十三岁,父祖继殁,独奉母以居。

洪武改元,闽中法令严核,绳吏之法尤峻。

惮应役者邀祖斩右大指以自黜。

祖疑之,入白母。

母曰:

“法可避也,指斩不可复续,盍去诸?

”遂避匿。

未几,斩指事觉,诏逮捕戍边。

犯者言张某始与某辈约如此。

逮久弗获。

会天变肆赦,乃归。

室中空虚,至系马槛牛,毁斗桶为薪。

念非力学无以树门户,于是决意习儒业。

是时,诏民田八顷以上家,择子若①孙一人为吏。

县檄至,祖挥之弗受,执卷奋曰:

“吾而吏耶?

”令白按察司,复檄祖往,固弗受如县。

使者熟视之,曰:

“君,我辈中人也,勿辱于县。

”遂抉以去。

祖既通儒术,兼晓九章算法。

时方行方田②令,即以其事属之。

文案盈几,祖精勤不舍,昼夜栉理而错画之,皆有绪可按据。

建文时,祖为吏部吏。

未几,云南布政张公

召入为尚书,于属吏多所更易,独言张某老成,守法不易也。

时帝方与方孝孺辈讲求古治,经济之事多变太祖旧章,章奏日下吏部。

祖密言于

曰:

“高皇帝起布衣,有天下,立法创制,规模远矣。

为治当责实效。

今法制已定,日有变更,未必胜于旧,徒使异议者以为口实,盍先其急者?

深然之,而夺于群议,不能用。

会添设京卫知事一员,诏吏部选可者。

曰:

“无逾祖矣。

”授留守知事。

及靖难师渡江,祖为安吉县丞。

被谴自经③,舁尸归,属吏无敢往视,祖独往经理其殡。

殡毕,哭奠而去。

时人义之。

安吉在万山中,向多逋民④,隐田不以自实,财赋甚少。

祖至,清勤自持,敬礼贤士大夫,与讲究磨砺。

在职九年,稽核财赋,修筑陂塘圩岸,不可胜计。

逋民隐田者令以占籍⑤输税,免其罪。

声称著闻,以最荐升湖广按察司经历。

行至吴桥卒,惟一子扶丧归。

(摘编自《小山类稿》)

【注】①若:

或者。

②方田:

指方田均税法。

被谴自经:

朱棣登位,张

被解除职务后自杀。

④逋民:

逃到本地的百姓。

⑤占籍:

自外地赶来的成为有户籍的当地居民。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绳吏之法尤峻 绳:

捆绑B.即以其事属之属:

交付

C.无逾祖矣逾:

超过D.不可胜计胜:

3.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部表明张祖尽职尽责的一组是(3分)(  )

①闽中法令严核

②复檄祖往,固弗受如县

③昼夜栉理而错画之

④为治当责实效

⑤稽核财赋,修筑陂塘圩岸

⑥逋民隐田者令以占籍输税

A.①②⑤B.①④⑥

C.②③④D.③⑤⑥

4.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张祖为逃避服役而断指出走,遇赦后见家境衰败,于是决定发愤读书以振兴家门。

B.建文年间张祖在吏部做小吏,上司张

非常赏识他,认为他办事老成,笃守法令。

C.吏部尚书张

自杀后,属吏中只有张祖敢出面料理丧事,当时的人认为他有情有义。

D.张祖任安吉县丞九年,因政绩卓著,考核获得最高等级,被推荐升任湖广按察司经历。

5.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

(1)君,我辈中人也,勿辱于县。

(3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会添设京卫知事一员,诏吏部选可者。

(3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4·湖北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吴德基传

[明]宋 濂

吴德基者,名履,婺之兰溪人也。

有司举于朝,为南康丞。

南康俗悍,其民以为丞儒者也,易之,德基自如。

数月皆周知其情伪,有所发擿,一县惊伏。

德基乃更以宽化之。

民有诉,召使前与语,弗加咄叱;民或援丞裾相尔汝,弗责也。

县令周以中初至,召民转输至郡不得,躬至乡召之。

一民逸去,命卒笞之。

不肯伏,走入山,骂令曰:

“官当在县,何以至此为?

”令怒,吏卒因以语动令,欲诬一乡民图贿利,获六七人下狱,扃钥甚严。

德基计民无罪,自出巡狱,叱卒释之,卒以他辞解。

德基槌碎狱门遣之,曰:

“若无罪,还告父兄无恐。

”乃往告令,令怒,曰:

“民无道,众辱我,君乃释之,何轻我至是耶?

”德基曰:

“犯使君者一匹夫尔,其乡人何罪?

且法乃天子法,岂使君解怒具乎?

”令意惭,乃已。

入朝,擢知莱之潍州事。

民畜官驴四十匹,莱守核其孳息状,与籍不合,曰:

“驴当岁产驹,今几岁宜得几驹,乃何少也?

”欲责欺罔罪而征其偿。

诸县皆已勒民买驴,德基独戒民勿偿。

守怒,问德基:

“潍不偿驴,何辞也?

”德基曰:

“民实不欺妄,乌可责其偿?

国家富极海内,为吏者宜宣布德泽,为民除疾苦,宁少数匹驴耶?

”守语塞。

德基因画不便者数事,守不敢复言,并诸县已偿者皆罢之。

山东民愿以羊牛代秋税者,官从其言。

德基与民计,羊牛后有死瘠患,不如纳粟便,独收民粟。

他县牛羊送陕西,民驱走二千里,皆破家,郡以潍独完,令役千人部送邻县牛,德基列其不可,曰:

“有牛家送牛,虽劳不敢怨。

使人代之,脱道中牛死,谁当代偿耶?

”力争不奉命。

德基为吏,不求威名,以爱民为先,民感之。

居潍二年,召还。

潍民遮门抱其足泣拜,曰:

“自得吾父,潍民肤无笞瘢。

今舍我去,愿得只履事之,以慰我思!

德基至京师,遂谢事归。

濂为德基交甚狎,时亦致仕将归,呼德基谓曰:

“若愿受长者教乎?

”德基曰:

“唯,何以命之?

”濂曰:

“慎毋出户,绝世吏勿与交。

”德基至家,如濂戒,君子多其能受善言云。

(选自《宋学士全集》,有删改)

9.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若无罪,还告父兄无恐  若:

你们B.脱道中牛死脱:

逃离

C.愿得只履事之事:

供奉D.君子多其能受善言云多:

称赞

10.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表现吴德基“爱民”的一组是(3分)(  )

①德基自如 ②民有诉,召使前与语③德基独戒民勿偿④不如纳粟便,独收民粟

⑤潍民肤无笞瘢⑥德基至家,如濂戒

A.①②⑤B.①③⑥C.②④⑤D.③④⑥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县令周以中征调乡民不成,反遭乡民斥骂,便施以刑罚,并罪及无辜,吴德基劝他不要滥用国法泄愤。

B.在吴德基看来,百姓未隐瞒官驴的繁殖数量,而莱守强令百姓偿驴,不合情理,违背了为吏之道。

C.县令役使千人代送邻县牛,吴德基认为其命不可从,因为牛在运送途中折损,会没有人代为赔偿。

D.作者与吴德基关系亲密,辞去官职的时间相近。

作者所言“慎毋出户”等,体现了对朋友的关爱。

12.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9分)

(1)民或援丞裾相尔汝,弗责也。

(3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民无道,众辱我,君乃释之,何轻我至是耶?

(3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吏者宜宣布德泽,为民除疾苦,宁少数匹驴耶?

(3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2014·湖北卷]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

(限断6处)(3分)

万夫长易俊原独恃骁勇,与麾下数十人遁入山谷保险自固郡邑患苦之江阴侯吴良承诏求寇已移檄旁县兵且集召德基计事,德基曰:

“易氏未有反状,奈何激之使生变乎?

不若先以计致之,果反,用兵未晚也。

(选自宋濂《吴德基传》)

[2014·湖南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雪屋记

[明]杜 琼

吴有儒曰徐孟祥氏,读书绩文,志行高洁,家光福山中。

相从而学问者甚夥,其声名隐然闻于郡国。

缙绅大夫游于西山,必造其庐焉。

孟祥尝结庐数椽,覆以白茅,不事华饰,惟粉垩其中,宛然雪屋也。

既落成,而天适雨雪,遂以“雪屋”名之。

范阳卢舍人为古隶以扁之,缙绅之交于孟祥者,为诗以歌咏之,征予为之记。

夫玄冥司令,草木消歇闭塞,成冬之时。

天地积阴之气,湿而为雨,寒而为雪,缓缓而下,一白千里,遍覆于山林大地。

万物埋没无所见,其生意不几于息乎?

孰知生意反寓于其中也。

故冬至之节,居小雪之后,大雪之前,而一阳已生于五阴之下矣。

由是腊中有雪,则来春有收,人亦无疾疹之患。

是雪也,非独以其色之洁白为可尚也,盖有生意弭灾之功在焉。

太古之人,或巢于木,或处于穴。

木处而颠,土处而病也。

圣人为屋(  )居,冀免(  )二者(  )患而已矣,初未尝有后世华侈之饰也。

孟祥读书学古,结茅为屋,不事华侈,其古者与?

今又济之以雪,岂亦表其高洁之志行也欤?

宁独是邪?

孟祥之匿于深山而不为世用穷而在下如冰雪冱寒之穷冬也及其以善及人而有成物之心其不为果哉者则又如雪之有生物弭灾之功也。

以屋名雪,讵不韪欤?

至若启斯屋而观夫雪之态度,则见于诸作者之形容,予不暇多记也。

(选自《金兰集》,中华书局2013年版)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缙绅大夫游于西山,必造其庐焉  造:

建造B.非独以其色之洁白为可尚也尚:

推崇

C.今又济之以雪济:

加上D.以屋名雪,讵不韪欤韪:

正确

6.将文言虚词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最恰当的一组是(  )

圣人为屋(  )居,冀免(  )二者(  )患而已矣

A.而 因 之     B.则 为 所C.以 乎 之D.且 于 所

7.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孟祥之匿于深山而不为世用/穷而在下如冰雪/冱寒之穷冬也/及其以善及人而有成物之心/其不为果哉者/则又如雪之有生物弭灾之功也

B.孟祥之匿于深山/而不为世用/穷而在下如冰雪冱寒之穷冬也/及其以善及人/而有成物之心/其不为果哉者/则又如雪之有生物弭灾之功也

C.孟祥之匿于深山/而不为世用/穷而在下/如冰雪冱寒之穷冬也/及其以善及人而有成/物之心其不为果哉者/则又如雪之有生物弭灾之功也

D.孟祥之匿于深山而不为世用/穷而在下/如冰雪冱寒之穷冬也/及其以善及人/而有成物之心/其不为果哉者/则又如雪之有生物弭灾之功也

8.下列各句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雪屋”外覆白茅,内涂白垩,不事奢华,与古人造屋简朴实用的特点相吻合。

B.大雪遍覆山林大地,埋没万物,看似悄无声息,但其中孕育的生机能消除灾祸。

C.徐孟祥志行高洁,推善及人,隐居深山而相从问学者众,不求名利而声名远播。

D.文章由屋及雪,叙写雪之寓意,以雪喻人,凸显人之品格,脉络清晰,行文晓畅。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既落成,而天适雨雪,遂以“雪屋”名之。

(4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缙绅之交于孟祥者,为诗以歌咏之,征予为之记。

(3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木处而颠,土处而病也。

(3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4·江苏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答严厚舆秀才论为师道书

柳宗元

严生足下:

得生书,言为师之说,怪仆所作《师友箴》与《答韦中立书》,欲变仆不为师之志,而屈己为弟子。

凡仆所为二文,其卒果不异。

仆之所避者名也,所忧者其实也,实不可一日忘。

仆聊歌以为箴,行且求中以益己,栗栗不敢暇,又不敢自谓有可师乎人者耳。

若乃名者,方为薄世笑骂,仆脆怯,尤不足当也。

内不足为,外不足当,众口虽恳恳见迫,其若吾子何?

实之要,二文中皆是也,吾子其详读之,仆见解不出此。

吾子所云仲尼之说,岂易耶?

仲尼可学不可为也。

学之至,斯则仲尼矣;未至而欲行仲尼之事,若宋襄公好霸而败国,卒中矢而死。

仲尼岂易言耶?

马融、郑玄者,二子独章句师耳。

今世固不少章句师,仆幸非其人。

吾子欲之,其有乐而望吾子者矣。

言道、讲古、穷文辞以为师,则固吾属事。

仆才能勇敢不如韩退之,故又不为人师。

人之所见有同异,吾子无以韩责我。

若曰仆拒千百人,又非也。

仆之所拒,拒为师弟子名,而不敢当其礼者也。

若言道、讲古、穷文辞,有来问我者,吾岂尝瞋目闭口耶?

吾子文甚畅远,恢恢乎其辟大路将疾驰也。

攻其车,肥其马,长其策,调其六辔,中道之行大都,舍是又奚师欤?

亟谋于知道者而考诸古,师不乏矣。

幸而亟来,终日与吾子言,不敢倦,不敢爱,不敢肆。

苟去其名,全其实,以其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