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4年文言文汇编.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329887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7.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014年文言文汇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1014年文言文汇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1014年文言文汇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1014年文言文汇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1014年文言文汇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1014年文言文汇编.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1014年文言文汇编.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1014年文言文汇编.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1014年文言文汇编.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1014年文言文汇编.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1014年文言文汇编.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1014年文言文汇编.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1014年文言文汇编.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1014年文言文汇编.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1014年文言文汇编.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1014年文言文汇编.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1014年文言文汇编.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1014年文言文汇编.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1014年文言文汇编.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1014年文言文汇编.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014年文言文汇编.docx

《1014年文言文汇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014年文言文汇编.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1014年文言文汇编.docx

1014年文言文汇编

2010年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丁丑,俞瑱在居庸关剽掠,居民窃走来告,上

曰:

“居庸关山路险峻,北平之襟喉,百人守之,万夫身窥,据此可无北顾之忧。

今俞瑱得之,利为彼有,势在必取,譬之人家后户,岂容弃与寇盗。

今乘其初至,又兼剽掠,民心未服,取之甚易;若纵之不取,彼增兵守之,后难取也。

”乃命徐安往讨之、安攻其城,俞瑱走怀来,依宋忠。

捷至,上曰:

“使贼知固结人心,谨守是关,虽欲取之,岂能即破?

今天以授予,不可失也。

”乃令千户吴玉守之。

上语诸将曰:

“宋忠拥兵怀来,居庸关有必争之势,因其未至,可先击之。

”诸将皆曰:

“贼众我寡,难与争锋,击之未便,宜固守以待其至。

”上曰:

“非公等所知,贼众新集,其心不一,宋忠轻躁寡谋,狠愎自用,乘其未定,击之必破。

癸未,上率马步精锐八千,卷甲而进。

甲申,至怀来。

先是,获贼间谍,言宋忠诳北平将士云:

举家皆为上所杀,委尸填满沟壑,宜为报。

将士闻之,或信或否。

上知之,乃以其家人为前锋,用其旧日旗帜,众遥见旗帜,识其父兄子弟咸在,喜曰:

“噫!

我固无恙,是宋都督诳我也,几为所误。

”遂倒戈来归。

宋忠余众仓皇列阵未成,上麾师渡河,鼓噪直冲其阵,宋忠大败,奔入城。

我师乘之而入,宋忠急匿于厕,搜获之,并擒俞瑱,斩孙泰于阵,余众悉降,

诸将已得宋忠颇有喜色,上曰宋忠本庸材以利口取给谄谀奸恶货赂得官才掌兵柄便尔骄纵此辈荧惑小人视之如狐鼠耳区区胜之何足喜也咸顿首称善。

(选自明谢黄《后登陆》卷下,有删改)

【注】①上:

皇上指朱棣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上语诸侯曰…谈论

B.委尸填满沟壑放置

C.识其父兄子弟咸在标志

D.噫!

我固无姜祸患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今俞瑱得之乃令吴玉守之

B.利为彼有宜为报仇

C.降家皆为上所杀儿为所误

D.我师乘之而入,宋忠匿于厕斩孙泰于阵,余众悉降

7.下列各句,都能表现朱棣“料事如神”的一组是(3分)

①居庸关山路险峻,北平值襟喉②譬之人家后户,岂容弃与寇盗

③今乘其初至,又兼剽掠,民心未服,取之甚易④贼众新集,其心不一

⑤乘其未定,击之必破⑥乃以其家人为前锋,用其旧日旗帜

A.①③⑥B.②③⑤C.②④⑤D.③④⑤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朱棣深谋远虑,迅速出击居庸关,打败了俞瑱;然后进军怀来,一举击溃敌军,活捉宋忠、俞瑱。

B.俞瑱逃往怀来,投靠宋忠;朱棣打算乘胜追击,于是分析了敌人的实际情况,确定了制胜之策。

C.为了稳定军心,鼓舞士气,宋忠用欺骗手段来蒙蔽下属,但被敌方间谍获知,最终未达到目的。

D.宋忠失败的原因在于轻率浮躁,加上计策失当,不少部下临阵哗变,以致不堪一击,兵败如山倒。

9.断句和翻译。

(10分)

(1)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

(4分)

诸将已得宋忠颇有喜色上曰宋忠本庸才以利口取得谄谀奸恶货赂得官才掌兵

柄便尔骄纵此辈荧惑小人视之如狐鼠耳区区胜之何足喜也诸将咸顿首称善

(1)诸将已得宋忠/颇有喜色/上曰/宋忠本庸才/以利口取得/谄谀奸恶/货赂得官/才掌兵

柄/便尔骄纵/此辈荧惑小人/视之如狐鼠耳/区区胜之/何足喜也/诸将咸顿首称善

(2)翻译下面的句子。

(6分)

①今天以授予,不可失也

翻译:

而今上天把(居庸关)授予我们,不可以(再)丢失。

赋分:

授予,古今异义1分,省略句1分,大意1分。

②上麾师渡河,鼓噪直冲其阵。

皇上指挥军队度过黄河,呐喊(着)直接冲击宋忠的军阵。

赋分:

麾,1分,河,1分,大意1分。

2011年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题。

东乡罗提督战功,见于《圣武记》者详矣。

其智能亦自可韬,非徒以武力雄一时也。

公尝率兵入南山,搜余贼,村人苦猴群盗食田粮,晨必发火器惊之。

公问故,令获一猴来,剃其毛,画面为大眼诸丑怪状。

明晨俟群猴来,纵之去,皆惊走。

后不复至。

官夔州游击,夔关临峡,山水迅急,瞬息千里,盐枭至则鸣金叫呼,越关以过,船皆设炮械,两旁系大竹,弯如弓,他船追及,断系发之,船必覆,人莫敢撄。

公募善泅者,持利锯匿上流水中,俟船过,附而锯其舵,抵关适断,船不能行,触石破,尽获之。

  

罗少亡赖,数行窃,令捕之杖毙,弃诸野。

中夜而苏,匍匐至一老妪家,周之,乃改行,投身军营,骁勇冠绝侪辈。

当赵金龙之乱,罗受命,与总督卢公坤往平之,贼已困,将擒矣。

时宣宗以尚书宗室禧恩来督军,未至,诸公议待禧至,罗曰:

“围久师怠,贼必遁。

”遂违众一战,歼贼且尽。

罗每对人言生平作贼事,不少讳,并请文人历叙其事,洵奇男子也。

改行后,始娶妻,忽患奇疾,百方不治,一道人过门曰:

“有方可救,但得钱三十千乃能配药。

”罗自念贫窭,安得三十千钱,语其妻曰:

“吾病且死,汝亦饿死耳。

苟鬻汝,得钱买药,则两活矣。

”妻泣而从之,病果瘳。

罗既官游击乃遣人访其妻以重金赎还为夫妇如初报其鬻身救夫之义也此事不足训然以视少共艰苦既贵而厌弃其糟糠者其厚薄之区殆不可以道里计天生豪杰磊磊落落安得以道学家之律绳之

(选自葛虚存《清代名人轶事·将略篇》,有删改)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村人苦猴群盗食田粮痛苦

B.明晨俟群猴来,纵之去腾跃

C.官夔州游击,夔关临峡做官

D.抵关适断,船不能行碰到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其智能亦自可韬语其妻曰……

B.非徒以武力雄一时也越关以过,船皆设炮械

C.令捕之杖毙,弃诸野妻泣而从之,病果瘳

D.遂违众一战,歼贼且尽吾病且死,汝亦饿死耳

7.下列各组词语,都能表现罗提督“足智多谋”的一组是(3分)

①尝率兵入南山,搜余贼②画面为大眼诸丑怪状

③俟船过,附而锯其舵④乃改行,投身军营

⑤罗曰:

“围久师怠,贼必遁。

”⑥得钱买药,则两活矣。

A.①③⑥B.②③⑤C.②④⑤D.②④⑥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南山的一个村子里,群猴偷吃庄稼,村民深受齐其害。

罗提督巧用计策,帮助他解决了猴患。

B.为了对付盐枭,罗提督因地制宜,巧妙部署,他令下属避其锋芒,暗中袭击,取得了辉煌战果。

C.罗提督年轻时曾经误入歧途,后洗手不干,投身行伍,在平定赵金龙之乱时,立下了汗马功劳。

D.罗提督功成名就后,并不忌讳那段行窃经历,让他人提醒自己,引以为鉴,再也不做违法之事。

9.断句和翻译。

(10分)

(1)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

(4分)

罗既官游击乃遣人访其妻以重金赎还为夫妇如初报其鬻身救夫之义也此事不足训然以视少共艰苦既贵而厌弃其糟糠者其厚薄之区殆不可以道里计天生豪杰磊磊落落安得以道学家之律绳之

(2)翻译下面的句子。

(6分)

①公募善泅者,持利锯匿上流水中。

②并请文人历叙其事,洵奇男子也。

 

2012年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题

陶澍,字云汀,湖南安化人.嘉庆七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迁御史、给事中。

澍疏劾河工冒滥,及外省吏治积弊.巡南漕①,革陋规,请浚京口运河。

二十四年,出为川东道。

总督蒋攸铦荐其治行为四川第一。

道光三年,陶澍就擢巡抚。

安徽库款,五次清查,未得要领。

澍自为藩司时,钩核档案,分别应劾、应偿、应豁,于是三十馀年之纠轕,豁然一清。

濒江水灾,购米十万石,赈务核实,灾民赖之无失所。

又怀远新涨沙洲阻水,并开引河,导之入淮。

淮水所经,劝民修堤束水,保障农田。

各县设丰备仓于乡村,令民秋收后量力分捐,不经吏役,不减粜,不出易,不假贷,岁歉备赈,乐岁再捐,略如社仓法②而去其弊。

创辑《安徽通志》,旌表忠孝节烈以励风俗。

道光五年,调江苏。

先是洪泽湖决,漕运梗阻,协办大学士英和陈海运策,而中外纷议挠之。

澍毅然以身任,亲赴上海,筹雇商船,体恤商艰,群情踊跃。

事竣,优诏褒美,赐花翎。

江苏频遭水患,由太湖水泄不畅。

疏言:

“太湖尾闾在吴淞江及刘河、白茆河,而以吴淞江为最要。

治吴淞以通海口为最要。

”于是以海运节省银二十余万兴工,择贤任事,至八年工竣。

澍自巡漕时,条奏利害,至是先浚徒阳河,将以次举刘河、白茆、练湖、孟渎诸工。

后在总督任,与巡抚林则徐合力悉加疏浚,吴中称为数十年之利,语详则徐传。

晚年将推淮北之法於淮南,已病风痹,未竟其施,后咸丰中乃卒行之。

十九年,卒。

遗疏上,优诏轸④惜,称其“实心任事,不避嫌怨”。

澍见义勇为,胸无城府。

用人能尽其长,在江南治河、治漕、治盐,并赖王凤生、俞德源、姚莹、黄冕诸人之力。

左宗棠、胡林翼皆识之未遇,结为婚姻,后俱为名臣。

(选自《清史稿·陶澍传》有删节)

【注】①漕:

水道运粮。

②社仓法:

用义积谷备荒的方法.③风痹:

手足麻木不仁之症.④轸:

痛。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陶澍就擢巡抚                                 擢:

提升

B.分别应劾、应偿、应豁                         豁:

免除

C.将以次举刘河、白茆、练湖、孟渎诸工            举:

推举

D.后咸丰中乃卒行之                             卒:

最终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出为川东道             B.于是三十余年之纠葛,豁然一清

结为婚姻

                   并开引河,导之入淮 

C.灾民赖之无失所         D. 澍毅然以身任

淮水所经,劝民修堤束水      于是以海运节省银二十余万兴工

7.下列各句编为四组,都能具体表现陶澍“实心任事”的一组是           (3分)

① 总督蒋攸铦荐其治行为四川第一②濒江水灾,购米十万石,劝捐数十万金

③亲赴上海,筹雇商船④条奏厉害,至是先浚徒阳河

⑤澍见义勇为,胸无城府⑥在江南治河、治漕、治盐

A.①③⑤B.①④⑥C.②⑤⑥D.③④⑥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陶澍调查了安徽的账务账目,解决了财务上的难题;他还鼓励老百姓修筑堤坝以防止水灾。

B.陶澍在担任安徽巡抚的时候,在各县乡村设置了丰备仓,命令老百姓在秋收后量力捐献,丰备仓中的粮食不得拿出去交易或借贷。

C.道光五年,在漕运受阻的时候,陶澍首先倡导了以海运代漕运。

D.陶澍除了有很强的办事能力外,还善于发现人才,善于利用人才。

9.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0分)

(1)岁歉备赈,乐岁再捐,略如社仓法而去其弊。

(4分)

(2)创辑《安徽通志》,旌表忠孝节烈以励风俗。

(3分)

(3)晚年将推淮北之法于淮南,已病风痹,未竟其施。

(3分)

 

2013年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题。

  张咏,字复之,濮州鄄城人。

太平兴国五年,郡举进士,议以咏首荐。

有夙儒张覃者未第,咏与寇准致书郡将,荐覃为首,众许其能让。

会李沆、宋浞、寇准连荐其才,以为荆湖北路转运使。

奏罢归、峡二州水递夫。

就转太常博士。

太宗闻其强干,召还。

张永德为并、代都部署,有小校犯法,笞之至死。

诏案其罪。

咏封还诏书,且言:

“陛下方委永德边任,若以一部校故,推辱主帅,臣恐下有轻上之心。

”太宗不从。

未几,果有营兵胁诉军校者,咏引前事为言,太宗改容劳之。

  出知益州,时李顺构乱,王继恩、上官正总兵攻讨,顿师不进。

咏以言激正,勉其亲行,仍盛为供帐饯之。

正由是决行深入大致克捷时寇略之际民多胁从咏移文谕以朝廷恩信使各归田里。

  初,蜀士知向学,而不乐仕宦。

咏察郡人张及、李畋、张逵者皆有学行,为乡里所称;遂敦勉就举,而三人者悉登科。

士由是知劝。

  成平二年,夏,咏以工部侍郎出知杭州。

属岁歉,民多私鬻盐以自给。

捕获犯者数百人,咏悉宽其罚而遣之。

官属请曰:

“不痛绳之,恐无以禁。

”咏曰:

“钱塘十万家,饥者八九,苟不以盐自活,一旦蜂聚为盗,则为患深矣。

俟秋成,当仍旧法。

”五年,真宗以咏前在蜀治行优异,复命知益州。

会遣谢涛巡抚西蜀,上因令传谕咏曰:

“得卿在蜀,朕无西顾之忧矣。

  咏与青州傅霖少同学。

霖隐不仕。

咏既显,求霖者三十年,不可得。

至是来谒,阍吏白傅霖请见,咏责之曰:

“傅先生天下贤士,吾尚不得为友,汝何人,敢名之!

  (选自《宋史·张咏传》,有删节)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有夙儒张覃者未第第:

科举考中

  B.推辱主帅推:

追究

  C.不痛绳之绳:

捆绑

  D.复命知益州知:

掌管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议以咏首荐若以一部校故

  B.咏引前事为言为乡里所称

  C.遂敦勉就举,而三人者悉登科咏悉宽其罚而遣之

  D.饥者八九求霖者三十年

7.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正由是决行深入/大致克捷/时寇略之际/民多胁从/咏移文谕以朝廷恩信/使各归田里

  B.正由是决行深入/大致克捷时/寇略之际/民多胁从/咏移文谕以朝廷恩信/使各归田里

  C.正由是决行深入/大致克捷/时寇略之际/民多胁从咏/移文谕以朝廷恩信/使各归田里

  D.正由是决行深入/大致克捷时/寇略之际/民多胁从咏/移文谕以朝廷恩信/使各归田里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张永德被惩办后不久,太宗就意识到张咏的意见是对的。

  B.当李顺叛乱的时候,张咏敦促上官正出兵讨伐,并为之隆重饯行。

  C.在歉收时,张咏主张对贩私盐的人从轻处分,并建议从此后都减轻刑罚。

  D.真宗对张咏在四川的表现很满意,通过谢涛传达了对张咏的赞赏。

9.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

(10分)

(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7分)

  ①苟不以盐自活,一旦蜂聚为盗,则为患深矣。

(4分)

  ②傅先生天下贤士,吾尚不得为友,汝何人,敢名之!

(3分)

(2)从文章中找出能体现张咏“惜才”的两个事例。

(可自己概括,也可引用原文)(3分)

2014年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文中三个“□”是为考查而设),完成5-9小题。

   刘敞,字原父,临江新喻人。

举庆历进士,廷试第一。

编排官王尧臣,其内兄也,□亲嫌自列,乃以为第二。

通判蔡州,直集贤院,判尚书考功。

奉使契丹,素习知山川道径,契丹导之行,自古北口至柳河,回屈殆千里,欲夸示险远。

敞质译人曰:

“自松亭趋柳河,甚径且易,不数日可抵中京,何为故道此?

”译相顾骇愧曰:

“实然。

但通好以来,置驿如是,不敢变也。

”顺州山中有异兽,如马而食虎豹,契丹不能识,问敞。

敞曰:

“此所谓驳也。

”为说其音声形状,且诵《山海经》、《管子》书晓之,契丹益叹服。

使还,求知扬州。

扬之雷塘,汉雷陂也,旧为民田。

其后官取潴①水而不偿以它田,主皆失业。

然塘亦破决不可漕,州复用为田。

敞据唐旧券,悉用还民,发运使争之,敞卒以予民。

天长县鞫王甲杀人,既具狱,敞见而察其冤,甲畏吏,不敢自直。

敞以委户曹杜诱,诱不能有所平反,而傅致②益牢。

将论囚,敞曰:

“冤也。

”亲按问之。

甲知能为己直,乃敢告,盖杀人者,富人陈氏也。

相传以为神明。

敞以识论与众忤,求知永兴军,拜翰林侍读学士。

大姓范伟为奸利,冒同姓户籍五十年,持府县短长,数犯法。

敞穷治其事,伟伏罪。

未及受刑,敞召还,判三班院,伟即变前狱,至□四五,卒之付御史决。

敞侍英宗讲读,每指事据经,□以讽谏。

时两宫方有小人间言,谏者或讦而过直。

敞进读《史记》,至尧授舜以天下,拱而言曰:

“舜至侧微也,尧禅之以位天地享之百姓戴之非有他道惟孝友之德光于上下耳。

”帝竦体改容,知其以义理讽也。

皇太后闻之,亦大喜。

积苦眩瞀,屡予告。

帝固重其才,每燕见他学士,必问敞安否;帝食新橙,命赐之。

疾少间,复求外,以为汝州,旋改集贤院学士、判南京御史台。

熙宁元年,卒,年五十。

                               (选自《宋史·刘敞传》,有删节)

【注】①潴:

蓄积。

②傅致:

罗织。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素习知山川道径       素:

向来

B.将论囚               论:

讨论

C.持府县短长           持:

挟制

D.卒之付御史决         决:

判决

6.填入下列句子“口”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①编排官王尧臣,其内兄也,口亲嫌自列,乃以为第二

②伟即变前狱,至口四五,卒之付御史决

③敞侍英宗讲读,每指事据经,口以讽谏

A.①且 ②则 ③所                         B. ①以 ②于 ③因

C.  ①且 ②则 ③因                         D. ①以 ②于 ③所

7.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尧禅之/以位天地/享之百姓/戴之非有他道/惟孝友之德/光于上下耳

B.尧禅之/以位天地/享之百姓/戴之非有他道/惟孝友之/德光于上下耳

C.尧禅之以位/天地享之/百姓戴之/非有他道/惟孝友之德/光于上下耳

D.尧禅之以位/天地享之/百姓戴之/非有他道/惟孝友之/德光于上下耳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雷塘曾被官府征作其它用途,刘敞经过努力,将它归还给百姓,

B.刘敞曾经在扬州和永兴军等处任职,为当地做了不少实事。

C.范伟多次犯法,在刘敞的审理下伏罪,但刘敞被召还之后,他马上翻供。

D.当皇帝不听其他大臣进谏时,刘敞犯颜直谏,用一身正气折服了皇帝。

9.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

(10分)

(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7分)

①甚径且易,不数日可抵中京,何为故道此?

(4分)

②甲知能为己直,乃敢告,盖杀人者,富人陈氏也。

(3分)

(2)契丹人为什么对刘敞表示叹服?

请结合具体事例加以说明。

(3分)

 

答案:

2010年

5、B委放置,丢弃

A语,说C识,明白,知晓,动词D恙,病,担忧。

6、B

利为彼有,为,二解。

其一,介词,表被动。

其二,判断动词,不译。

宜为报仇为+动词,判介词,省小宾。

译:

给,替

A代词且皆为居庸关

C表被动,为…所结构

D方位地点

7、D

排除法。

1句,地势之要,2句,喻证地势之要,皆与形势分析无关。

8、C

敌方间谍,错。

原文中,“获贼间谍”,其人为宋忠部下。

9.断句和翻译。

(10分)

(1)诸将已得宋忠/颇有喜色/上曰/宋忠本庸才/以利口取得/谄谀奸恶/货赂得官/才掌兵

柄/便尔骄纵/此辈荧惑小人/视之如狐鼠耳/区区胜之/何足喜也/诸将咸顿首称善

①今天以授予,不可失也

翻译:

而今上天把(居庸关)授予我们,不可以(再)丢失。

赋分:

授予,古今异义1分,省略句1分,大意1分。

②上麾师渡河,鼓噪直冲其阵。

皇上指挥军队度过黄河,呐喊(着)直接冲击宋忠的军阵。

赋分:

麾,1分,河,1分,大意1分。

2011年

5、【答案】C(A.为……所苦,苦于……,使困苦,困于。

例:

《列子·汤问》:

“何苦而不平?

”(苦于山挖不平)《史记·陈涉世家》:

“天下苦秦久矣。

”B.释放;放走。

例:

纵火,纵虎归山,七擒七纵。

D.到达,抵达。

例:

抵京,抵临,平安抵达。

6.

【答案】B(凭,介词/相当于“而”,表顺承。

A.他的,代词。

C.他,代罗提督。

D.将,将近,副词。

7、【答案】B(①叙述他曾经率兵到南山。

④叙述他投身行伍。

⑥叙述他跟妻子商量卖身以求钱治病事,这点勉强可算是。

8.【答案】D(“让他人提醒自己,引以为鉴,再也不做违法之事”无依据。

9.断句和翻译。

(10分)

(1)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

(4分)

罗既官游击/乃遣人访其妻/以重金赎还/为夫妇如初/报其鬻身救夫之义也/此事不足训/然以视少共艰苦/既贵而厌弃其糟糠者/其厚薄之区/殆不可以道里计/天生豪杰/磊磊落落/安得以道学家之律绳之

【评分说明】共12处,每错3处扣1分。

【标点如下】

罗既官游击,乃遣人访其妻。

以重金赎还,为夫妇如初,报其鬻身救夫之义也。

此事不足训,然以视少共艰苦,既贵而厌弃其糟糠者,其厚薄之区,殆不可以道里计。

天生豪杰,磊磊落落,安得以道学家之律绳之?

【补充注释】

①鬻,本义为“粥”,引申为“卖”。

鬻文(为人撰写文章而接受酬劳,即“卖文”),鬻技(出卖技艺以谋生),鬻歌(卖歌,以歌唱谋生),鬻爵(出卖官爵)。

成语“卖官鬻爵”,形容政治腐败,统治阶级靠出卖官职来搜刮财富。

②训,典式,法则。

成语“不足为训”,不值得作为效法的准则或榜样。

③糟糠,酒糟糠皮,是穷人赖以生活的食物。

后常用“糟糠”形容穷困共患难。

“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富贵时不要忘记贫贱时的知心朋友,不要抛弃共同患难过的妻子)。

④道里,指道学家主张的法则、规律。

⑤磊磊落落,一一分明的样子,也形容胸怀坦荡。

⑥绳,木工用的墨线,引申为标准、法则,又引申为按一定的标准去衡量、纠正。

绳墨,准绳,绳正,绳之以法。

(2)翻译下面的句子。

(6分)

①公募善泅者,持利锯匿上流水中。

【答案】罗提督招募善于游水(或:

泅渡)的人(或:

士兵/勇士),(让他们)拿着锋利的锯子隐藏(或:

躲藏/藏匿)(在)上游的江水中。

(3分。

泅、上流、句意,各1分)

②并请文人历叙其事,洵奇男子也。

【答案】(罗提督)还(或:

并且)邀请(或:

延聘)文人(或:

读书人)详细地(或:

清晰地)记载他(做贼)的事情,(这种胸襟),确实是个非凡(或:

异乎寻常/奇特/奇异)的男子汉啊。

(3分。

历、洵、“洵奇男子也”句式,各1分)

【补注】洵,诚然,确实。

《诗·邶风·静女》:

“洵美且异。

2012年

5、【答案】C

【解析】本题考察考生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

做题时需要根据上下文,并结合语境来确定实词义项,力求做到“信达雅”。

举,兴起,发动。

6.【答案】A

【解析】本题考察考生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

A项第一个“为”均是动词,成为;B项第一个“之”是助词,的,第二个“之”是代词,沙洲阻水;C项第一个“所”是名词,处所,第二个“所”是所字结构,不译;D项第一个“以”是连词,表修饰,第二个“以”是介词,把。

7.【答案】D

【解析】本题考察考生筛选和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在解答时,先要准确理解题干的要求,再用排除法;①表现陶澍政治操守;②表现陶澍应对水灾所采用的策略;⑤表现陶澍见义勇为的性格特征。

8【答案】C

【解析】本题考察考生对浅易文言文的理解和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

由原文“先是洪泽湖决,漕运梗阻,协办大学士英和陈海运策,而中外纷议挠之”可知,首先倡导了以海运代漕运的是协办大学士英和而非陶澍。

9【答案】

(1)收成不好(就把粮食储存起来)以备赈灾,等到丰年再捐出粮食,此法大略像“社仓法”,但是去除了“社仓法”的弊端。

(2)(陶澍)创作编辑了《安徽通志》一书,表彰忠臣孝子节妇烈女,以此来勉励人们崇尚好的风气和沿袭好的习俗。

(3)(陶澍)晚年的时候打算在淮南推行淮北的政策,后来生病且中风麻痹,没有能实施这政策。

【解析】本题考察考生对浅易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翻译时要结合上下句读懂大意,抓住古汉语特殊句式及重点实词和虚词等。

(1)“歉”,粮食歉收;“乐岁”,丰年;“去”,除去;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