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实验专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419625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1.7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物理实验专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九年级物理实验专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九年级物理实验专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九年级物理实验专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九年级物理实验专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九年级物理实验专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九年级物理实验专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九年级物理实验专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九年级物理实验专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九年级物理实验专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九年级物理实验专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九年级物理实验专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九年级物理实验专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九年级物理实验专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九年级物理实验专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九年级物理实验专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九年级物理实验专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九年级物理实验专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九年级物理实验专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九年级物理实验专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年级物理实验专题.docx

《九年级物理实验专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物理实验专题.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九年级物理实验专题.docx

九年级物理实验专题

九年级物理实验专项练习题

1.(2011山东聊城,第Ⅱ卷第13题)在“测量盐水密度”的实验中:

(1)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游码置于标尺的,调节平衡螺母,使衡量平衡;

(2)在烧杯中倒入盐水,称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95g;

(3)将烧杯中一部分盐水倒入量筒中(如图所示),则量筒内盐水的体积   cm3.在称量烧杯和剩余盐水的总质量时,发现加减砝码总不能使天平平衡,这时应移动    使天平平衡

(4)若天平再次平衡时所用的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乙所示,则倒入量筒内的盐水的质量为   g。

通过计算可知盐水的密度为     kg/m3.

2.(2011江苏南京,第25题)用天平和量筒测量酱油的密度.

(1)将天平放在桌面上,把游码放在标尺的处,调节天平平衡;

(2)用天平测得烧杯和酱油的总质量m总为140g.图(a)显示的是将烧杯中一部分酱油倒入量筒后,烧杯和剩余酱油的总质量m,则m=g;

(3)图(b)显示的是从烧杯中倒入量筒内的酱油的体积V,则V=cm3;

(4)酱油的密度ρ=g/cm3.

3.(2011江苏扬州,第27题)利用天平和量筒测合金块的密度:

(1)调节天平时,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右侧(如图甲),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调;

(2)小明用托盘天平测合金块的质量,操作情况如图乙所示,指出其中的一个错误是:

改正错误后,小明用正确的方法称合金块的质量,平衡时放在盘中的砝码和游码在标尺上的示位置如图丙所示,则合金块的质量是g

(3)用细线栓好合金块,把它放入盛有30ml水的量筒中,水面达到了如图丁所示,则合金块的体积为cm3,合金块的密度为g/m3

4.(2011广东湛江,第19

(2)题)张华和同学到东海岛钢铁基地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张华拾到一个小金属零件,他很想知道这个零件是什么材料做成的,就把它带回学校利用天平和量筒来测定这个零件的密度.具体操作如下:

①把天平放在________上,并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零刻线处;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发现指针在分度盘标尺上的位置如图8甲所示,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_(填“左”或“右”)调节.

②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零件的质量.天平平衡时,砝码的质量及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8乙所示,则零件的质量为_______g,用量筒测得零件的体积如图8丙所示,则零件的体积为cm3,由此可算得小金属零件的密度为g/cm3.

③若该零件磨损后,它的密度将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5.(2011年江苏省淮安市第20题)小华妈妈担心从市场买回的色拉油是地沟油,小华为消除妈妈的担扰,由网络查得优质色拉油的密度在0.91g/cm3-0.93g/cm3之间,地沟油的密度在0.94g/cm3-0.95g/cm3之间,并完成用测密度的方法鉴别油的品质的实验。

(1)将托盘天平放于水平的桌面上,移动游码至标尺左端“0”刻度处,发现指针静止时指在分度盘中央的左侧,则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选填“左”或“右”)调节,使横梁平衡。

(2)往烧杯中倒入适量的色拉油,用天平称出烧杯和色拉油的总质量为70g,然后把烧杯中一部分色拉油倒入量筒,如图a所示,量筒内色拉油的体积是______cm3;再称烧杯和剩下色拉油的总质量,加减砝码总不能使天平平衡时,应移动_______。

天平再次平衡时所用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b所示,则倒入量筒的色拉油的质量为______g。

(3)该色拉油的密度为_______g/cm3,色拉油的品质是_______(选填“合格”或“不合格”)。

6.(2011山东威海,第22题)小刚同学想测出一个实心塑料球的密度,但是发现塑料球放在水中会漂浮在水面上,无法测出它的体积。

小刚设计了以下实验步骤:

A.用天平测量塑料球的质量,天平平衡时如图a所示。

记录塑料球质量为m;

B.把适量的水倒进量筒中如图b所示,记录此时水的体积为V1;

C.用细线在塑料球下吊一个小铁块放入水中,静止时如图c所示,记录此时量筒的示数为V2;

D.把小铁块单独放入水中静止时如图d所示,记录此时量筒的为V3;

E.利用密度公式计算出结果。

根据上述实验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使用天平测出塑料球的质量m=    g,塑料球的体积V=    cm3,计算出塑料球的密度ρ=     g/cm3.

(2)实验拓展:

本实验中若不用天平,只在B、C、D三个步骤中增加一个步骤也可以测出塑料球的密度。

请你写出这个操作步骤                   。

根据你补充的步骤,写出计算塑料球密度的表达式         。

(用字母表示,水的密度为ρ水)

7.(2011年广东省第17题)(7分)学习密度知识后,刘明同学用实验测量某品牌酸奶的密度:

(1)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指针偏向分度盘中央红线的右侧,此时应向___(选填“右”或“左”)移动平衡螺母,才能使天平平衡.

(2)如图16所示甲、乙、丙图是他按顺序进行实验的示意图;根据图中的数据填入下表中的空格中.

(3)在以上实验中,烧杯壁会残留部分酸奶而导致实验结果___(选填“偏大”或“偏小”),如何做才能避免由此实验产生的实验误差?

______.

8.(2011年湖南岳阳市第27题)小明想确定一银质小工艺品是否为实心(ρ银=10.5g/cm3),实验步骤如下:

(1)测质量

①在调节天平平衡时,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左测(如图甲)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选填“左”或“右”)端调。

②乙图为调好的天平测量质量的操作情景,操作错误之处是。

③按正确操作进行测量,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砝码及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丙所示,该工艺品的质量为g。

(2)测体积

将该工艺品用线系好放进盛有60ml水的量筒中,水面升高到图丁所示位置,该工艺品的体积是cm3。

(3)计算出该工艺品的密度为g/cm3,通过比对可以判断该工艺品(选填“是”或“不是”)实心的。

9.(2011年福建省泉州市第27题)(7分)小理想知道家里一只条壶(如图15)的密度.取壶盖进行如下测量:

(1)将天平放在——桌面上.调节天平衡后.将壶盖放在天平的左盘,往右盘放入砝码后,发现指针在分度标尺上的位置如图16(a)所示.此时他应。

(选填字母代号)

A.向左调节平衡螺母B.向右调节平衡螺母

C.减少砝码的质量D.增加砝码的质量

天平平衡时,砝码的质量和游码的位置如图16(b)所示,壶盖的质量为g;

(2)如图16(c)所示,将壶盖放人装满水的烧杯,把溢出的水倒人量筒中如图16(d)所示.壶盖的体积为cm3,壶盖的密度为g/cm3该茶壶的密度为kg/cm3

用该方法测出茶壶的密度比真实值。

10.(2011安徽芜湖,第23题)在学习“运动和力的关系”时,我们曾追随着物理学家的足迹,设计过这样的“斜面”实验:

(1)如图所示,让小车从斜面滑下后沿水平面运动,是为了使小车在水平面运动时,竖直方向上受到的___________力和_______________力相平衡,相当于小车只受水平方向上的摩擦力。

(2)每次都让小车从同一斜面的___________位置由静止开始滑下,是为了使小车在滑到底端时具有相同的速度。

(3)减小图中水平面的粗糙程度,比较小车在不同表面滑行的最大距离,可以得出:

在初速度相同的条件下,水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摩擦力越__________,小车运动的越________。

(4)进一步推理可知,若水平面绝对光滑,则小车会在水平面上做______________运动。

11\(2011四川成都,A卷第26在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的实验中:

(1)实验装置如图17所示。

实验目的是探究小车在水平方向上所受两个拉力F1、F2的关系。

实验中,小车应该处于状态。

(2)实验中,通过调整来改变F1和F2的大小。

(3)实验中,保持F1与F2大小相等,用手将小车扭转一个角度,松手后,小车将

_。

12.(2011江苏无锡,第30题)如图甲是小华同学探究二力平衡条件时的实验情景.

(1)小华将系于小卡片(重力可忽略不计)两对危的线分别跨过左右支架上的滑轮,在线的两端挂上钩码,使作用在小卡片上的两个拉力方向,并通过调整来改变拉力的大小.

(2)当小卡片平衡时,小华将小卡片转过一个角度,松手后小卡片(选填“能”或“不能’’)平衡。

设计此实验步骤的目的是为了探究.

(3)为了验证只有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才能平衡,在图甲所示情况下,小华下一步的操作是:

(4)在探究同一问题时,小明将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没计了如图乙所示的实验,同学们认为小华的实验优予小明的实验.其主要原因是.

A.减少,摩擦力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B.小书片是比较容易获取的才料

C.容易让小卡片在水平方向上保持平衡

D.小卡片容易扭转

13.(2011湖北宜昌,第32题)在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的实验中,某同学采用的实验装置如图4所示:

  

(1)当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______状态时我们认为它受到的力是相互平衡的.

  

(2)实验时,小明发现当向左盘和右盘同时加入一个相等重量的砝码时,木块处于静止状态。

此时木块在水平方向受到两个力的作用,这些力是平衡的。

小明再把右盘中的砝码换成一个较重的砝码时,发现木块仍然处于静止状态,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_____,这时木块在水平方向受到的力______(填“平衡”或“不平衡”)。

要避免这种现象产生,请你对该实验装置提出改进意见:

____________.。

  (3)某同学认为:

物体在平衡力的作用下,其机械能可能会增大。

你认为他的观点是______的。

(填“正确”或“错误”)

14.(2011年山东省潍坊市第23题)在“探究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同学们提出以下猜想:

A.与压力大小有关

B.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C.与接触面大小有关

D.与运动的速度大小有关

为了验证以上猜想是否正确,小刚组的同学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及有关器材进行实验,实验数据如下:

序号

实验条件

测力计示数/N

长方体木块的放置

表明情况

压力/N

1

平放

木板

8

1.6

2

平放

木板

12

2.4

3

平放

木板

16

3.2

4

侧放

木板

16

3.2

5

竖放

木板

16

3.2

6

平放

木板上铺棉布

8

2.4

7

平放

木板个铺毛巾

8

4.0

(1)由序号1、2、3的三次实验,可以验证猜想(填字母)

(2)要验证猜想B,应选取序号为的三次实验。

(3)根据表中信息,能否验证猜想D?

(填“能”或“不能”)

15.(2011江苏南京,第26题)如图所示是“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

(1)实验中为了测量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应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动木块;实验数据如下:

(2)分析(选填序号)两次实验数据可以得出滑动摩擦力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

(3)在第一次实验中如果用0.5N的力水平拉动木块,则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为

N.

16.(2011湖南邵阳,第32题)科学探究的过程一般要经历“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实验和论证”等环节。

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小华同学提出了三个猜想:

猜想A:

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的大小有关。

猜想B:

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猜想C:

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运动的速度有关。

为了验证这三个猜想,小华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在实验中,为了使摩擦力大小等于测力计示数,小华应该用测力计水平方向拉着物体做运动。

(2)由图和图两个实验可知,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的大小有关。

(3)由图甲和图丙两个实验可知,摩擦力的大小与有关。

(4)为了验证猜想C是否正确,小华同学用图甲装置进行了三次实验,实验记录如下:

由实验记录可知,猜想C是(选填“正确”或“错误”)的。

(5)在实验探究中,小华同学应用的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是。

A.类比法B.控制变量

17.(2011年福建省福州第29题(4分)如图21所示,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实验中,物体重为5.4N。

(1)实验时要竖直向上且____拉动弹簧测力计。

若物体上升高度为10cm,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中所示,是_____N,则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_____。

(2)若仅增加物体的重,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将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不计摩擦)

18.(2011甘肃兰州,第30题)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

(1)某同学将杠杆悬挂起来,发现杠杆的右端低,左端高,他应该将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向调节,是杠杆在位置平衡。

(2)在杠杆两端挂钩码,不断改变动力或动力臂的大小,调节阻力或着阻力臂的大小,使杠杆在原来的位置重新平衡,记录数据如下表:

根据表中的数据你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是。

(3)根据第2次实验数据有同学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是: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他得出此错误结论的原因是:

19.(2011广东湛江,第24题)在湛江港码头,小华看到工人利用斜面把货物推到车上,联想到上物理课时老师讲过的知识,小华想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

小华提出了以下的猜想:

A.斜面的机械效率可能与物体的重力有关.

图12

B.斜面的机械效率可能与斜面的倾斜程度有关.

小华同学为了证实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于是他用同一块木板组成如图12所示的装置进行了实验探究,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

次数

斜面倾角θ

物块重量

G/N

斜面高度

h/m

沿斜面拉力F/N

斜面长

S/m

有用功

W有/J

总功

W总/J

斜面的机械效率

1

300

5.0

0.6

4.2

1.2

3.0

5.0

2

300

3.0

0.6

2.5

1.2

1.8

60%

3

450

3.0

0.8

2.8

1.2

2.4

3.4

71%

(1)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应沿斜面向上________拉动木块;实验时要使木板的倾斜角变大,应该把木板下面的木块向_________移动(填“左”或“右”).

(2)根据表格中数据,第①次实验斜面的机械效率为_______%,第②次实验中总功为______J.

(3)通过对比实验①、②数据,可验证小华的猜想_________(填写字母);通过对比实验②、③数据,可以得出的探究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此实验主要用到的研究方法是__________.

(5)除了小华的猜想以外,请你猜想斜面的机械效率还可能与______(写出一个)有关.

20.(2011江苏连云港,第26题)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中:

(1)在没有挂钩码时杠杆的平衡位置如图(甲)所示。

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杠杆左端螺母向_______边旋一些(选填“左“或“右”)。

(2)调好后,第一组按图(乙)进行实验,第二组按图(丙)进行实验.你认为第

________组实验更好,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2011重庆,第17题)有两只相同的烧杯,分别盛有体积相同的水和酒精,但没有标签,小李采用闻气味的方法判断出无气味的是水。

小唐则采用压强计进行探究:

(1)若压强计的气密性很差,用手指不论轻压还是重压橡皮膜时,发现U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差变化_______(选填“大"或“小")。

小唐把调节好的压强计放在空气中时,U形管两边的液面应该____________。

(2)小唐把金属盒分别浸入到两种液体中,发现图15(甲)中U形管两边的液柱高度差较小,认为图15(甲)烧杯中盛的是酒精。

他的结论是不可靠的,因为没有控制金属盒在液体中的____________相同。

甲乙

图15

(3)小唐发现在同种液体中,金属盒离液面的距离越深,U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差就越_________,表示液体的压强越__________。

(4)小唐还发现在同种液体中,金属盒距液面的距离相同时,只改变金属盒的方向,U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差___________(选填“不变"或“变化")。

表明在相同条件下,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的压强___________。

22.(2011年福建省福州第28题)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中,小聪对实验器材做了一些改进,如图20所示,在有机透明盒里放入一块海绵和砖块进行实验。

(1)实验时,是通过观察_______来比较砖块对海绵的压力作用效果。

(2)要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可以选用____两次实验(填序号)。

(3)分析比较图中a、b、c三次实验,可得的结论是____________。

23\(2011江苏连云港,第27题)“帕斯卡裂桶实验”的演示,激发了学生“探究影响液体压强大小因素”的兴趣。

他们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探究方案,图(a)、(b)、(d)中金属盒在液体中的深度相同。

实验测得几种情况下压强计的U形管两侧液面高度差的大小关系是h4>h1=h2>h3。

(1)实验中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通过反应出来。

(2)实验中液体内部压强最小的是图。

(3)比较图a和图d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24.(2011年广东省第21题)(6分)在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小邹同学用一块海绵和两块规格相同的长方体砖块做了如图20所示的一系列实验,请仔细观察,并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压力的作用效果的大小是通过比较海绵的___程度来确定.

(2)分析比较图20乙和丙的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的结论:

______.

(3)分析比较图____的实验现象,可得出结论:

当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显著.

(4)进一步综合分析图20甲、乙、丙和丁的实验现象,并归纳得出结论:

___.

25.(2011山东临沂,第II卷第7题)在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时,同学们做了如图所示的一系列实验。

请你根据图中所标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物体全部浸入水中受到的是   N;

(2)根据图(a)、(b)、(c)实验可得出浮力的大小与        有关;

(3)根据图     实验可得出浮力的大小与液体体积有关。

26.(2011年山东省潍坊市第20题)现有细线、弹簧测力计、带提手的小水桶、量筒、水、溢水杯、现状不规则的小石块等器材,请你选取其中的器材,用两种方法测出完全浸入水中的小石块所受的浮力。

写出选用的器材和简要步骤。

方法一、器材:

步骤:

方法二、器材:

步骤

27.(2011江苏苏州,第27题)如图所示是探究同一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过程。

实验中保持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图甲和图乙中物体露出液面的体积相等,弹簧测力计测得的拉力大小的关系是:

F1

(1)由图甲和图乙的探究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2)由图乙和图丙的探究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3)由图丙和图丁的探究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28.(2011四川铜仁,第15题)某同学在“探究浮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时,做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

根据要求完成下列探究过程:

(1)石块的重力G=N。

(2)石块浸没在水中后测力计的示数G′=N,由此可得石块所受浮力F浮=N。

(3)石块排开水所受到的重力G排=N。

(4)比较F浮和G排的大小,可以发现:

F浮G排。

29.(2011年湖南衡阳,第29题)为了探究物体的浮沉条件,实验室提供了如下器材:

弹簧测力计、烧杯、金属块、细线、水及其他简单辅助器材。

实验步骤如下:

(1)按如图甲的方法测出金属块受到的重力,大小为____N。

(2)按如图乙的方法测出金属块浸没在水中时排开水的体积,大小为____cm3。

(3)用公式F浮=ρ水gV排计算金属块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为____N。

(4)比较金属块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和金属块受到的重力大小,可知金属块浸没在水中时会____(填“上浮”、“悬浮”或“下沉”)。

30.(2011安徽芜湖,第20题)在“探究有哪些因素影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某小组利用图10所示装置测得了四组数据,如下表所示。

(1)前三次实验中,第_______次实验数据明显出现错误,应当剔除。

(2)第四次实验中,有用功是__________J,总功是___________J,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_____________。

(3)根据以上信息,请判断:

该小组设计这四次实验的目的是为了探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否有关。

31、(2011山东德州,II卷第14题)在探究“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实验中,某同学用同一滑轮组分别做了三次实验,如图12所示。

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1)编号①处数据应为,编号②数据应为。

(2)分析以上实验数据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同一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主要与有关。

32.(2011山东泰安,第25题)如图为测量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装置,钩码总重6N。

(1)实验时要竖直向上拉动弹簧测力计,由图可知拉力大小为N,若钩码上升的高度为10cm,则有用功是J,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2)若减少钩码的个数,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将。

(选填:

“增大”、“减小”或“不变”)

33.(2011年湖南岳阳市第28题)小明用三块材质相同、长度不同的木板,组装成三个高度相同的斜面来探究“斜面的特点”。

实验中,他用弹簧测力计拉着同一块木块沿斜面向上运动,如图所示。

下表是他记录的有关实验数据。

(1)实验过程中,应拉动木块做(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

(2)由上表可知,当其他条件一定时,斜面越长,越(选填“省力”或“费力”)。

(3)在第3次实验中,拉力所做的总功是J,斜面的机械效率是%。

(4)实验中,有用功与总功不相等的原因是。

(5)请举一个生产、生活中利用斜面的实例:

34.(2011年河北省,第33题)下表是小明测一滑轮组机械效率时收集的有关数据。

(1)请在图15中画出实验中滑轮组的绕绳方法。

(2)将表格中的数据补充完整。

(3)用同一滑轮组提升不同重物至同一高度,提升的物重增加时,出克服动滑轮重所做的额外功外,其它额外功将(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进一步分析可知,在动滑轮和绳重一定的情况下,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和

有关。

(4)第一次实验中,钩码上升0.1m所用的时间为1.5s则动力的功率为W。

35.(2011江苏宿迁,第29题)(7分)在“探究动滑轮的机械效率”时,某小组利用自重不同的两个动滑轮进行了如图所示的三次测量,数据记录如下:

实验

序号

钩码

重/N

动滑轮

重/N

拉力/N

钩码上升的高度/m

测力计移动

的距离/m

有用功/J

总功

/J

机械效率

/%

4

0.5

2.3

0.2

0.4

0.8

0.92

8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