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十二校新高考研究联盟届第一次联考地理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420220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580.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十二校新高考研究联盟届第一次联考地理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浙江省十二校新高考研究联盟届第一次联考地理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浙江省十二校新高考研究联盟届第一次联考地理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浙江省十二校新高考研究联盟届第一次联考地理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浙江省十二校新高考研究联盟届第一次联考地理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浙江省十二校新高考研究联盟届第一次联考地理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浙江省十二校新高考研究联盟届第一次联考地理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浙江省十二校新高考研究联盟届第一次联考地理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浙江省十二校新高考研究联盟届第一次联考地理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浙江省十二校新高考研究联盟届第一次联考地理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浙江省十二校新高考研究联盟届第一次联考地理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浙江省十二校新高考研究联盟届第一次联考地理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浙江省十二校新高考研究联盟届第一次联考地理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浙江省十二校新高考研究联盟届第一次联考地理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浙江省十二校新高考研究联盟届第一次联考地理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省十二校新高考研究联盟届第一次联考地理试题.docx

《浙江省十二校新高考研究联盟届第一次联考地理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十二校新高考研究联盟届第一次联考地理试题.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浙江省十二校新高考研究联盟届第一次联考地理试题.docx

浙江省十二校新高考研究联盟届第一次联考地理试题

浙江省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2012届第一次联考

地理试题卷

命题人:

德清高级中学 姚兰燕 董锦春 陈 锋校审:

余姚中学陈尊华元济高级中学张强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图1中黑色区域为某地理事物的分布图。

读图1回答1~2题:

1.黑色区域代表的地理事物可能是

A.古代城市群遗址分布区()

B.第四纪冰川分布中心

C.煤炭资源分布区

D.灌溉农业分布区

2.甲处平原呈现波状起伏的特点,其形成原因是()

A.冰川运动过程中夹带物质的沉积B.煤炭资源开采过程中表土的堆放

C.河流突发性大洪水形成的堆积物D.古代城堡建设所造成的人为堆高

抚养比是区域内非劳动年龄人口与劳动年龄(15—64岁)人口数之比。

读我国及甲省抚养比统计表(表1)回答3~5题。

表1

年份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总抚养比

34.3

34.3

31.2

32.3

30.6

31.4

30.1

30.4

30.6

少年儿童抚养比

23.8

23.8

20.6

21.1

18.9

18.6

16.4

16.5

15.7

老人抚养比

10.5

10.5

10.6

11.2

11.7

12.8

13.7

13.9

14.9

全国

平均

水平

总抚养比

42.9

43.6

41.7

40.5

38.6

40.1

38.3

37.5

36.7

少年儿童抚养比

32.7

32.3

30.2

28.6

26.8

27.4

25.6

24.6

23.7

老人抚养比

10.2

11.3

11.5

11.9

11.8

12.7

12.7

12.9

13.0

3.甲省区总抚养比大大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是因为()

A.养老体系完善,劳动力抚养负担小B.社会经济较发达,生育率偏低

C.老年人口比重大,导致死亡率偏高D.该地区经济落后,劳动力力迁出

4.关于我国抚养比变化产生的影响的推断不正确的是()

A.总抚养比过高,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用工紧张B.少年儿童抚养比偏高,教育压力大

C.老人抚养比升高,少年儿童抚养比下降D.总抚养比偏高,改变职业构成

读某区域图(图2),回答5~6题。

5.图中①②③④四地,地形最为平坦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6.关于金边至K河段水文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8月,水量大,自K流向金边B.2月,水量大,自金边向流K

C.2月,水量小,自K流向金边D.8月,水量小,自金边流向K

图3为“1961—2010年浙江省年降水量距平逐年变化图(mm)”,读图回答7~8题。

 

7.根据图中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961年以来,浙江省降水量呈周期性的波动变化。

B.1961年以来,浙江省降水量最少的10年是1991年—2000年。

C.2010年,浙江省年平均气温可能达到进入21世纪以来最大值。

D.2002年,浙江省年日照时数可能低于常年平均值。

8.2010年,浙江省年降水量比常年偏多,关于其原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浙江省受全球变暖趋势的影响,暴雨天气增多。

B.春季,受南北气流交汇的影响,锋面活动加剧,降水较往年多。

C.夏季,副高脊线在28°N—30°N停留时间长,梅雨期较长。

D.冬季,受强冷空气频繁南下的影响,暴雪天气较往年多。

图4为某岛屿的西北-东南向的地形剖面以及年降水量分布图,岛屿东西海岸相距平均约140公里左右。

读图回答9~10题。

9.该岛可能是下图中的()

10.关于该岛屿的描述正确的是()

A.该岛屿西坡林木茂盛,东坡多草坡

B.该岛屿降水季节分配不均,易发旱涝灾害

C.该岛屿东海岸受寒流流影响,降水较少

D.该岛屿雨水充沛热量充足,盛产甘蔗

读“澳大利亚某月等压线图(图5)”,回答11~14题。

11.此图中所示的季节()

A.澳大利亚的小麦丰收

B.图中A处正值多雨季节

C.长江流域进入涝灾多发期

D.青藏高原成为全国低温中心

12.下列四图中,与B地(图5)竖直方向上的气温与气压状况相符的是()

 

A.①B.②C.③D.④

13.C处(图5)为澳大利亚年降水量较多的地区,其降水的成因与下列哪种盛行风或气压带关系最为密切()

A.东南季风B.西北季风C.赤道低压D.东南信风

14.D地(图5)所在的卡奔塔利亚湾沿岸红树林广布,关于红树林对该地的影响,错误的是()

A.减少热带气旋对沿岸地区的破坏B.促进泥沙淤积和保护滩涂

C.减少海浪对海岸的侵蚀D.增加河川径流带来的泥沙

城市首位度,一般用一个地区最大城市与第二大城市人口规模之比来表示这个最大城市的首位度,通常用来反映该国或地区的城市规模和人口集中程度。

一般认为,城市首位度小于2,表明结构正常、集中适当;大于2,则存在结构失衡、过度集中的趋势。

读我国各地区首位度统计(表2),回答15~17题。

表2

东部经济地带

中部经济地带

西部经济地带

平均值

广东

平均值

湖北

平均值

青海

1984年

2.33

5.22

2.51

7.62

4.96

10.26

1997年

1.99

3.85

2.32

5.88

4.17

8.39

15.下列国家城市的首位度与青海省情况最接近的是()

A.德国B.澳大利亚C.日本D.阿根廷

16.中西部地区城市首位度过高主要是因为()

A.中西部自然条件差,自然资源在首要城市分布集中B.土地面积大,城市数量多发展快

C.区域经济落后,城市体系不完善D.政策优惠,集中发展首位城市

17.造成从84年到97年的13年间,广东的城市首位度大幅度降低的原因是()

①经济特区的设立②城市化进程的推动

③逆城市化现象的推动④产业转移导致大量人口和资产外迁

A.①③B.①②

C.②④D.①④

读天山博格达峰部分垂直自然带谱(图7),回答下列18~19题:

18.图中①②③代表的自然带依次是()

A.荒漠带、草原带、针叶林带

B.荒漠带、针叶林带、草原带

C.草原带、阔叶林带、针叶林带

D.针叶林带、草原带、荒漠带

19.在珠穆朗玛峰南坡雪线高度高达5500米左右,明显要比博格达峰的北坡雪线高,导致这种差异存在的主要因素是()

A.太阳辐射B.大气环流

C.坡度D.年降水量

图8是我国沿26°N1月平均气温曲线图。

26°N附近有我国众多大型城市分布,如福州、赣州、贵阳、昆明等。

读图回答20~21题。

20.⑤地比④地气温高的原因是()

A.⑤地海拔低,气温高B.⑤地受暖气团控制时间长

C.⑤地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晴天多

D.⑤地降水多,大气的保温效应好

21.有关图中各处气温的说法,正确的是()

A.①处日较差大于③处

B.7月,②处等温线向北突出

C.⑤处年较差小于③处D.1月,②处等温线向北突出

读全球海洋PH值变化图(图9),回答问题22~23题:

22.根据资料推测,全球海洋PH值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全球变暖,海水温度升高所致

B.火山喷发的CO2溶于海水所致

C.海洋中的生物死亡分解所致

D.人类排放CO2溶于海水所致

23.如果全球海洋酸化的持续加重,则下列叙述正确的的是()

A.珊瑚礁的保护形势将更严峻

B.海堤保护能力将减弱

C.全球酸雨危害将减轻

D.海水物理侵蚀将增强

图10中圆圈是以M点为中心的等太阳高度线,数值为X°(X≥0)。

弧NMP是地球大圆的一部分,N与P位于同一纬线,且N在M的西南方向。

回答24~25题。

24.当X为0°,N点的地方时是()

A.5点30分B.6点C.6点30分D.7点

25.N点的纬度的位置描述最准确的是()

A.23.5oS~66.5oSB.0o~23.5oS

C.23.5oN~23.5oSD.0o~23.5oN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二、非选择题(共4大题,50分)

26.读材料和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1分)

材料一:

某区域地图(图11)

 

材料二:

圣弗朗西斯科山岩画(图12),位于墨西哥的南下加利福尼亚州北部。

是世界文化遗产。

这里留下了古老的岩画群,数量多,规模大,而且保存完好。

岩画被绘制在大山洞窟的岩壁或洞顶上。

作品形成于公元前1100年-公元1300年。

岩画画面大部分描绘的是人与动物,有些画大小与实物相等。

(1)描述图中半岛东部海湾的等深线特征,并分析成因。

(3分)

(2)分析圣弗朗西斯科山区岩画得以保存至今的地理原因。

(3分)

(3)据图中信息分析城市莫西卡利发展的有利地理条件。

(5分)

27.阅读下列材料和图,完成以下各小题。

(14分)

材料一:

某区域图(图13)和兰萨罗特岛气候资料图(图14)。

图14

图13

材料二:

兰萨罗特岛游记摘录:

岛上到处都是环形的山,大片大片的黑色土壤一望无际,该岛屿植被稀少,只有少许棕榈树和仙人掌,显得异常荒凉,且经常性的多发海雾。

岛上出产葡萄、蔬菜、谷物等。

这里的葡萄种植有一种特殊的种植技术:

单株葡萄种植在单个坑里,坑宽3—4米,坑深1—1.5米,坑边用石块垒半圆形石墙(见图14:

葡萄园里的鱼鳞坑)。

图15

(1)描述兰萨罗特岛的降水特征,并分析成因。

(3分)

(2)判断该地区黑色土壤的有机质含量高低,并据材料说出分析判断理由。

(4分)

(3)评价该地进行葡萄生产的自然条件,并分析该地葡萄特殊种植技术的作用。

(7分)

28.读下列材料和图16,完成各题。

(14分)

材料一:

奥兰治河(OrangeRiver)是南非径流量最大的河流,长2200公里,流域面积97万多平方公里。

流域内矿产资源丰富,在金伯利附近死火山通道中发现了金刚石原生矿,并在奥兰治河入海口发现了规模大、品位高的金刚石砂。

材料二:

 

径流量(亿立方米/年)

①水文站

106.12

②水文站

105.83

 

①②水文站流量资料

(1)说出甲处理论蒸发量的数值关系,并简要分析原因。

(4分)

 

(2)描述①至②河段径流量变化的特点,并分析变化的自然原因。

(5分)

 

(3)按岩石成因,说出金刚石原生矿所在的岩石类型,并简要描述奥兰治河入海口金刚石砂形成的地质过程。

(5分)

 

29.依据图文资料,回答下列各题。

(11分)

材料一: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耕地面积的几何中心逐渐北移(图17)。

材料二:

我国南、北方耕地减少面积流向图(2003-2008)(图18)

图18

材料三:

我国新增耕地的降水条件(1990—2000)(表3)

降水量(mm)

<200

250—400

400—800

800—1000

1000—1600

>1600

总计

新增耕地(%)

10.9

14.8

65.9

2.1

4.6

1.7

100

我国耕地的降水条件(1990—2000)(表4)

降水量(mm)

<200

250—400

400—800

800—1000

1000—1600

>1600

总计

水田(%)

1.1

0.3

12.2

10.7

60.8

14.9

100

旱地(%)

5.1

9.0

54.3

10.8

17.8

3.0

100

(1)描述1985-2009年我国耕地面积变化特征。

(4分)

(2)比较2003-2008年我国南北方耕地减少面积流向的差异。

(4分)

(3)根据新增耕地与2000年耕地的降水条件,从生态角度说明1990-2000我国主要的新增耕地可能产生的影响。

(3分)

浙江省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2012届第一次联考地理试卷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B

A

B

C

D

C

D

C

C

A

A

B

B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D

D

C

B

A

A

B

C

D

A

B

D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6.

(1)等深线呈西北—东南走向(1分),分布密集(1分);太平洋板块和美洲板块挤压(1分),海水深度大。

(2)该地区为热带沙漠气候,高温干燥(1分),加之地形险峻(1分),人烟稀少(1分)。

(3)地处较低纬度,光热充足,适宜发展农业。

地处山谷,地形较为平坦,利于城市扩展。

河流流经,水源充足。

边境城市,利于发展边境贸易。

靠近美国,利于承接美国工业的转移。

面向海湾,海运便利。

(每点1分,答对任意其中5点得5分)

27.

(1)终年降水稀少(1分)。

该地常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1分),且该地受加那利寒流影响(1分),降温减湿,所以降水稀少。

(2)低(1分)。

该地终年少雨,植被稀少,土壤缺乏有机质来源(1分);气温高,土壤中的有机质易于分解,难以积累(1分);该岛位于板块交界处,且广布环形山,符合火山的特征,黑色土壤成因倾向于火山喷发所致,所以有机质含量低(1分)。

(3)评价:

终年高温光热充足1分);昼夜温差大,利于糖分积累(1分);火山灰土壤矿物质丰富(1分)。

降水少,水源缺乏(1分)。

作用:

深坑利于收集雨水(雾水)(1分),石墙散热快,夜晚利于露水的形成(1分),并起到防风作用(1分)。

28.

(1)甲处理论蒸发量小于1400(2分),甲处海拔较高,气温较低,蒸发较弱(2分)。

(2)特点:

①至②河段径流量略减(2分)。

该河段流经地区降水稀少,蒸发旺盛,下渗严重,支流少(且为季节性河流)。

(每点1分3答出任意3点得3分)

(3)岩浆岩。

(2分)含金刚石的岩浆岩经风化侵蚀,流水搬运,流水沉积,出现于入海口。

(3分)

29.

(1)总体呈下降趋势(1分)。

其中1985—2000年间下降幅度较小(1分),2000-2007年间耕地下降幅度较大(1分),2007年以后,耕地数量略有增加(1分)。

(2)2003-2008年间,我国南北方耕地减少总面积相差不大(1分)。

其中,因建设用地及农业结构调整而减少的用地南方多(1分),因生态退耕而减少的耕地北方多(1分),灾害损毁南北方相差不大(1分)。

(3)我国主要的新增耕地集中在降水量为400—800mm的地区(1分),可能产生土地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生态破坏问题(2分)。

高|考(试≌题﹥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