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十二五规划总体思路研究.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63049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45.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十二五规划总体思路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浙江省十二五规划总体思路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浙江省十二五规划总体思路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浙江省十二五规划总体思路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浙江省十二五规划总体思路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浙江省十二五规划总体思路研究.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浙江省十二五规划总体思路研究.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浙江省十二五规划总体思路研究.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浙江省十二五规划总体思路研究.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浙江省十二五规划总体思路研究.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浙江省十二五规划总体思路研究.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浙江省十二五规划总体思路研究.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浙江省十二五规划总体思路研究.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浙江省十二五规划总体思路研究.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浙江省十二五规划总体思路研究.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浙江省十二五规划总体思路研究.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浙江省十二五规划总体思路研究.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浙江省十二五规划总体思路研究.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浙江省十二五规划总体思路研究.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浙江省十二五规划总体思路研究.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省十二五规划总体思路研究.docx

《浙江省十二五规划总体思路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十二五规划总体思路研究.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浙江省十二五规划总体思路研究.docx

浙江省十二五规划总体思路研究

浙江省“十二五”规划总体思路研究

来源:

浙江省政府咨询委  发布日期:

2010-6-30

目  录

一、关于“十二五”的发展环境

(一)现实基础

(二)发展背景

(三)发展阶段

二、关于“十二五”的指导思想

(一)发展战略

(二)发展动力

(三)发展主线

(四)指导思想

三、关于“十二五”的发展目标

(一)涉及转型升级的主要指标

(二)涉及社会民生的主要指标

(三)涉及环境资源的主要指标

四、关于“十二五”的重点任务

(一)推进以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为核心的经济转型

(二)推进以改变城乡二元结构为核心的社会转型

(三)推进以转变政府职能、改善行政管理为核心的政府管理转型

五、关于“十二五”重大举措的探讨

(一)深化改革,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二)加强统筹协调,优化空间布局,提高区域经济运行效率

(三)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把创新作为转型升级的强大动力

(四)“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构筑对内对外开放新格局

一、关于“十二五”的发展环境

  本报告主要通过分析和研究浙江发展的现实基础、发展背景和发展阶段来把握“十二五”的发展环境。

浙江省已经进入工业化后期发展阶段,处于上中等收入国家与地区水平。

新的发展阶段、新的发展基础和新的发展趋势,要求浙江“十二五”时期应该有新的发展思路。

在全球经济仍将处于经济危机后缓慢复苏并低迷调整的大背景下,中国经济“率先复苏”的发展势头可以持续到“十二五”后期;“保增长、促转型、扩内需、重民生”将成为“十二五”时期的主要任务;抢抓机遇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是当务之急。

  

(一)现实基础

  “十一五”期间,全省人民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八八战略”和“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按照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五位一体”统筹协调的总体部署,积极推进“全面小康六大行动计划”,“十一五”规划《纲要》主要指标完成情况良好,为“十二五”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1、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十一五”前三年,我省GDP年均增长12.7%,2008年生产总值达到21487亿元,人均生产总值为42214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为6078美元)。

产业结构逐步优化,三次产业结构由2005年的6.5:

53.5:

40调整为2008年的5.1:

53.9:

41,高效生态农业加快发展,工业结构有所调整,现代服务业发展势头良好。

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提高,2008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727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258元,年均增长速度均快于6%的预期目标,两项收入稳居全国省区第一位。

浙江省全面小康实现程度已达89.6%。

  2、城乡统筹稳步推进。

  率先提出走新型城市化道路,城市化水平从2005年56%上升到2008年的58.2%。

开展了新一轮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全面推行市县域总体规划,城镇建设不断推进,城市综合实力和竞争力持续提升。

杭州、宁波、温州等中心城市的集聚辐射作用不断强化,浙中城市群加快培育。

区域发展更趋协调,“三带三圈一群两区”的区域布局基本形成,陆海联动快速发展。

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2008年底全省村庄整治率达到35.4%。

  3、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平安浙江”、“文化大省”、“法治浙江”建设全面推进,各项社会事业持续发展。

全省财政科技投入不断增加,全社会研究与实验发展经费持续提高,占生产总值比重由2005年的1.22%提高到2008年的1.6%。

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在全国率先免除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0%,九年义务教育完成率为97.8%。

文化建设扎实推进,“八项工程”和“四个一批”建设初见成效。

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健全,主要指标居全国领先水平。

体育事业加快发展,“小康健身工程”深入实施。

积极推行城乡统筹就业,社会保障覆盖面不断扩大;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继续加强,低生育水平保持稳定;法制建设取得新成效。

2008年我省群众安全感达95.65%,被认为是全国最具安全感的省份之一。

  4、生态环境不断改善。

  循环经济加快发展,2007年被列为国家循环经济试点省。

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持续下降,工业重复用水率由2005年的38%提高到2008年的62%,单位建设用地二、三产业增加值居全国领先水平。

环境污染防治成效明显,2008年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比2005年下降9.2%和13.9%,在全国率先实现县以上城市都建有污水处理厂,城市污水处理率从2005年的59.5%提高到2008年的75.1%。

生态省建设进一步加强,生态公益林建设工程有序推进,森林覆盖率稳定在60%以上;实施碧海生态建设行动计划,已建成7个省级以上海洋自然保护区和特别保护区;率先开展瓯江河道生态修复全国试点工作;建立覆盖全省八大水系源头地区的生态财力转移支付制度。

  5、改革开放成效明显。

  组织实施杭州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嘉兴、义乌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温州、台州民营经济创新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点。

加快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全面推进工业用地招拍挂制度,开展居民生活用水阶梯式水价和非居民用水超计划累进加价制度试点,高耗能行业差别电价行业扩大到8个,积极探索排污权总量控制和市场化交易改革和林权、矿权等市场化配置改革。

深化行政审批制度、规划体制、投资体制、强县扩权、乡镇机构等改革,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

外经贸体制不断完善,贸易磨擦应对机制进一步健全;境外重要资源的合作开发步伐加快,企业境外投资机构数居全国第一位。

  6、浙江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

  正确认识当前浙江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并且从浙江实际出发制定解决矛盾和问题的对策措施,是编制好“十二五”规划的重要任务之一。

我们认为,当前浙江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是:

  ①以低成本竞争和数量型扩张为特征的经济增长方式与资源环境要素制约的矛盾。

  浙江长期以来形成的以低成本竞争和数量型扩张为特征的经济增长方式,造成了资源能源的过度消耗与生态环境的破坏。

虽然生态省建设和“811”环境整治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由于浙江人多地少,大宗原材料和能源短缺,生态环境保护区域和生态环境脆弱地区面积较大,粗放型增长方式与资源环境要素制约所构成的矛盾日趋尖锐。

  ②以出口依赖为特征的经济结构与国际市场调整震荡加剧的矛盾。

  改革开放以来,我省经济结构形成了传统工业比重高、一般贸易比重大、出口依赖比较严重的特征。

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使浙江外贸出口大幅下降,从而拖累工业增长大幅下降,最终导致浙江经济增长速度降至全国后位。

国际金融危机还在蔓延,国际市场进一步萎缩,浙江外贸出口的负增长短期内很难扭转。

在国际市场调整震荡的大背景下,要想通过迅速扩大内需以改变出口依赖比较严重的经济结构相当困难。

  ③低层次的产业结构与国内外市场竞争和新发展阶段的矛盾。

  我省低层次的产业结构是与“轻小民加”为主和服务业发展滞后联系在一起的。

“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任务,但是实施情况不理想,产业结构调整优化进展不快。

国际经济危机冲击下浙江经济增长速度骤降,虽然与外贸出口及相关联的工业增长大幅下滑有关,但深层次缘于产业结构存在严重缺陷,产业层次低,产品竞争力弱,主要产业位于产业链和价值链的低端。

随着国际金融危机进一步蔓延和加深,浙江经济要走出危机必须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④地区差距和城乡差距扩大与实现建设全面小康社会任务的矛盾。

  我省农村居民纯收入总体上仍然低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速水平,农民增收缺乏长效机制,农民文化和技能素质较低,转移就业难度加大,农村公共服务水平与城市仍有明显差距。

区域发展差距也未见缩小,特别是海岛和山区生产生活条件和防灾减灾能力依然较低。

城市化水平相对滞后,中心城市功能不够完善,提升工业化、带动农村发展的能力较弱,城市的综合竞争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尽管浙江省全面小康实现程度已达89.6%,但是不彻底解决地区差距和城乡差距扩大的问题,就不能实现建设惠及全省人民的全面小康社会的任务。

  ⑤改革攻坚难度加大与新的发展阶段急需体制机制创新的矛盾。

  我省体制改革总体上走在全国前列,但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仍未到位。

要素市场化改革亟待深化,农村土地经营制度和工业用地招拍挂有待完善,反映资源稀缺程度和环境治理成本的价格机制不够健全,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尚未充分发挥。

鼓励创新创业的体制机制建设滞后,科技、人才等创新要素集聚能力不强。

促进民营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落实不到位,民营经济创新发展任重道远。

浙江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迫切需要建立有利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制机制,迫切需要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

因此,必须下决心解决进入攻坚阶段后综合改革的难度更大、更复杂、更艰巨的问题。

  

(二)发展背景

  科学预测国际金融危机和世界经济走势对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是梳理“十二五”时期浙江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思路的前提。

总的看,“十二五”时期,全球经济仍将处于国际金融危机后缓慢复苏和低位调整时期,中国经济有望继续成为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具备“后发优势、大国优势和体制创新潜力”的中国经济面临重大机遇与重大挑战并存的发展背景。

  1、世界经济处在经济危机后缓慢复苏并低位调整的时期。

  科学预测世界经济的走势,必须抓住全球经济危机是否触底和何时复苏两个要点。

对于前者,目前虽然仍有分歧,但可以肯定的是“最糟糕的时期正在过去”;而对于后者,目前最不确定的是到底“在底部徘徊多久”。

这场危机的本质是“以美国为代表的资产膨胀型过度消费模式”和“以美元为代表的国际金融体系的致命缺陷”。

因此,危机的缓解既取决于全球经济失衡的调整进程,又取决于国际金融体系的调整进程。

考虑到全球金融危机使世界经济进入了大动荡、大调整时期,国际环境复杂多变,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因素增加,我们认为这种调整将持续一个比较长的时期。

这对我省经济发展,可以说是战略机遇与严峻挑战同在,局部复苏与震荡反复同在,经济合作与贸易摩擦同在,正如2008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保罗·克鲁格曼近来所说的:

“我担心整个世界经济会重现日本在上世纪90年代的情景,即不会进一步下滑,但复苏困难。

很长一段时间我们的经济将处于低谷,全球经济危机还将持续4~5年。

”综上分析,“十二五”时期世界经济总体上仍将处于缓慢复苏和低位调整时期,发展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因素较多。

  2、中国经济有望“率先复苏”,但是高速增长态势可能难以持久。

  面对全球经济危机冲击和国内发展存在的问题,中央政府“保增长、扩内需”的一系列宏观政策措施初显成效,具有发展中大国自身优势的中国经济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复苏的先行者。

但是,目前我国经济的恢复性增长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固定资产投资的拉动,主要是国内因素在起作用,国际因素仍然以负面影响为主。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我国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与世界经济的联系日益紧密。

一方面,由于西方发达经济体在全球经济危机影响下经济进一步衰退,我国的外贸出口在短时期内难以扩大;另一方面,我国持有巨额的美国债券和美元外汇储备,美国经济能否复苏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也很大。

初步分析,我国经济率先复苏后,发展的势头会持续到“十二五”后期;但是,如果没有美国、欧洲、日本等经济体走出危机的相继跟进,如果国际经济在大动荡、大调整中出现新的矛盾和问题,中国经济将很难长久保持高速增长态势。

  3、“保增长、促转型、扩内需、重民生”将成为我国“十二五”时期的主要任务。

  考虑到第一,虚拟经济泡沫破裂后,稳固和提升现有实体经济的竞争力成为西方国家的普遍做法,这使得处于价值链分工低端的我国产业出口市场的扩展与升级的难度加大;再加上国际金融危机后贸易保护主义更加盛行,国际经济竞争将更加激烈。

因此,即使“十二五”时期世界经济复苏,我国外贸的扩展也不会很快。

第二,制约我国内需启动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失衡、社会保障机制不健全、城乡二元结构影响和地区发展差异过大等等。

这些方面积累的问题多,体制机制改革的任务重,涉及面广,难度较大,解决起来需要一个较长时间和过程。

“十二五”时期将是推进这些方面改革的关键时期,但是,消费要成为经济增长的更重要引擎尚需时日。

第三,投资拉动的后续效应需要经济回升加以配合。

如果没有较好的经济回升,特别是出口增长消化产能,企业效益好转和财政收支状况好转,投资拉动的高增长将不可持续。

目前大量的基础设施投入将有可能闲置或者低效运行,这将影响中国经济的长期发展。

因此,我们认为,“保增长、促转型、扩内需、重民生”将成为我国“十二五”时期的主要任务。

  4、应对国际经济危机,抢抓机遇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是当务之急。

  历史经验表明,经济危机之中往往蕴藏着新技术革命和新产业发展的重大机遇。

当前,新能源、新材料、信息产业、生物工程、文化创意、低碳经济等领域不断出现重大突破,新技术、新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层出不穷。

21世纪初期是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这个判断并未因经济危机的出现而改变。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在应对国际经济危机时,必须把抢抓机遇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当务之急。

  综上所述,“十二五”时期中国经济发展既面临着重大机遇,又面临着严重挑战,存在一系列的不确定因素,其复苏进展过程确实存在“∪”型、“L”型、“W”型等多种可能。

我们预测:

中国经济未来发展轨迹呈现“∪”型的可能性最大,也是我们所期望的;中国能够成为世界经济复苏的先行者,但是如果没有全球经济复苏跟进,中国经济很难长久保持高速增长态势;“保增长、促转型、扩内需、重民生”将成为我国“十二五”时期的主要任务,在转型基础上的发展才是可持续的;抢抓机遇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是当务之急。

  (三)发展阶段

  参照国际经验,判断经济社会发展所处的阶段,最根本的依据是人均GDP水平。

在此基础上,再结合区域的具体特点来加以判断。

  1、浙江省已经进入工业化后期发展阶段,处于上中等收入国家与地区水平。

  2008年浙江省按照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为42214元,以国家公布的2008年平均汇率来换算,人均GDP达到了6078美元,与全球排序60~70名的苏里南、南非、土库曼斯坦、毛里求斯、圣卢西亚、阿塞拜疆、黑山、保加利亚、黎巴嫩、博茨瓦纳等国家的人均GDP相当,处于上中等收入国家与地区的中等水平。

即使按照“十二五”时期年均GDP增速8%~10%测算,到2015年浙江人均GDP水平虽然接近高收入国家与地区的门槛,但仍处于上中等收入国家与地区水平。

据此,可以判断浙江省已经进入工业化后期发展阶段,处于上中等收入国家与地区水平。

  2、新的发展阶段将带来的新趋势。

  分析工业化后期发展阶段和上中等收入国家与地区的一般特点,我们预测新的发展阶段将带来五个新趋势:

  ①经济结构变化的新趋势,即三次产业发展由“二产主导”向调整优化二产基础上的“三产主导”转变;

  ②消费结构变化的新趋势,即由一般消费品的普及化向耐用消费品的普及化转变;

  ③产业组织结构变化的新趋势,即家族制管理向现代企业治理结构转变,股份制、混合所有制和集团公司加快发展;

  ④社会结构变化的新趋势,即“白领”职业队伍不断壮大,中等收入人群开始成为社会主体;

  ⑤城乡结构变化的新趋势,即加快新型城市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

  3、“十二五”时期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特点。

  “十二五”期间浙江将率先基本实现全面小康,提前进入实现基本现代化的阶段。

“十二五”时期是浙江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也是全面提升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信息化和国际化水平的关键时期。

把新的发展阶段、新的发展水平、新的发展趋势与浙江的省情、浙江的优势结合起来,我们认为浙江经济社会发展在“十二五”时期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①浙江经济不会再现以往的高速增长,全省经济运行将进入“转型发展”时期的平稳适度增长阶段。

  ②出口导向战略难以为继,统筹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实行竞争力导向战略势在必行。

  ③产业结构调整将围绕“提高三产、强化二产、优化一产”加快进行,逐步形成“三二一”的产业结构。

  ④围绕构建和谐社会,社会保障体制、社会管理体制和统筹城乡发展的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深化,社会事业全面长足发展。

  ⑤推进新型城市化和规划形成主体功能区,将使区域经济向城市经济主导的城乡一体化转变,生产力布局更加合理。

二、关于“十二五”的指导思想

  面对“十二五”时期的国际经济环境、国内政策导向和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的主要矛盾和主要问题,全省上下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把困难和问题看得更加深刻一些,把不确定因素估计得更加充分一些,把发展目标定得更加现实一些,一心一意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力以赴推进“转型发展”。

  

(一)发展战略

  坚定不移地实施“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全力以赴推进“转型发展”。

  

(二)发展动力

  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以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为主动力推进“转型发展”。

  (三)发展主线

  以“转型发展”为浙江省“十二五”规划的主线,全力以赴推进“三个转型”,即以调整产业结构为核心的经济转型、以改变城乡二元结构为核心的社会转型、以转变政府职能改善行政管理为核心的政府管理转型;为彻底改变以资源消耗高、环境污染重、工资福利低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彻底改变浙江经济的工业依赖、出口依赖和投资依赖,彻底改变城乡差距和地区差距扩大的趋势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的压迫下,浙江经济已经到了不转型就没有出路的境地。

“在转型中求发展,在发展中促转型”,应该是“十二五”时期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之途。

而实现“转型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改革创新,就是通过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来促进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

因此,深入实施“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全力以赴推进“转型发展”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实现“转型发展”需要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三个转变”,更加注重统筹协调,更加注重社会和谐。

社会稳定与改善民生,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最重要的目标;人与自然的和谐,是建设生态省和生态文明的要求,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实现社会和谐的外在体现。

  在“转型发展”主线的引领下,需要进一步正确处理好四个关系:

  ——以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为导向,统筹增加投资、稳定出口和扩大消费之间的关系。

  ——以改变工业依赖、出口依赖和投资依赖为导向,统筹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调整优化,特别是传统产业改造与新兴产业发展的关系。

  ——以推进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市化为导向,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协调、城乡有机更新与扩容集聚的关系。

  ——以稳步推进和谐社会与生态文明建设为导向,统筹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之间的关系。

  为了更好地推进“转型发展”,应该牢牢把握五个工作重心:

  ——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水平。

  ——着力统筹城乡和区域发展,提高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

  ——着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

  ——着力改善民生和维护社会稳定,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着力深化改革,不断创新体制机制,增强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四)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紧紧抓住“转型发展”这条主线,以改革和创新为强大动力,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三个转变”,更加注重统筹协调,更加注重社会和谐,全力以赴推进经济转型、社会转型和政府管理转型,在进一步巩固提升全面小康建设成果、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基础上,为率先实现“转型发展”、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关于“十二五”的发展目标

  发展目标是发展战略的体现,也是明确和落实发展任务的一个主要依据。

从全国来讲,2020年要建成惠及全国人民的全面小康社会,2050年要基本实现现代化。

从浙江来讲,全面小康和基本现代化都要率先,我省已经提出力争到2010年基本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这是我省“十一五”规划纲要已经明确的),到2020年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国际金融危机使世界经济进入了大动荡、大调整时期,国际环境复杂多变,不确定因素增加,将对我国和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十二五”时期,浙江要围绕继续化解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和全力以赴推进“转型发展”来研究发展目标;同时要考量高水平地实现十七大确定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即增强发展的协调性、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加强文化建设、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和建设生态文明),考量基本实现现代化的主要阶段性目标在“十二五”的体现,还要体现省委、省政府明确的涉及改善民生、社会发展、体制改革和生态建设等重点领域的发展目标。

为此,我们建议从转型升级、社会民生和环境资源三个方面来研究“十二五”规划的主要发展指标。

我们认为,这三个方面涵盖了“转型发展”所包括的经济、社会、环境和制度四个领域,衔接了浙江发展新阶段的特点,与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今后一个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一致的。

   

(一)涉及转型升级的主要指标  

  1、增长速度。

按照保持一个有利于加快转型升级的经济增长速度的要求,建议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速度为7%,按现行价格和汇率计算,到2015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5万亿元左右,人均生产总值达到6.5万元左右,相当于9573美元。

  考虑的基点:

①“十二五”时期,对扩大内需不能太过乐观,对国际市场的回暖也不能寄予过高的期望;②全省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来自于转型升级,而转型升级对浙江而言将是一个艰苦而漫长的过程;③制定一个相对较低的增长速度,有利于集中精力抓转型升级;④保增长和保稳定不能唯GDP,浙江率先实现转型升级就是对全国的最大贡献;⑤浙江经济在“十二五”时期将呈现一个增长速度由慢到快的渐近过程;⑥预计2009年和2010年我省生产总值同比增长8%,2010年我省生产总值达到25062亿元,2015年全省常住人口5400万人。

  2、产业结构。

到2015年,服务业得到加快发展,制造业基本完成转型升级,农业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调整为4.5∶47.5∶48,基本形成以“三产”为主导的、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的格局。

  考虑的基点:

①在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很大程度依赖于农村改革,“十二五”时期我省农村改革步伐将会加快;②浙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是在危机环境下展开的,是市场倒逼下的被动选择,虽然挑战大于机遇,但是全省上下已形成共识与合力;③工业、农业等实体经济的转型升级离不开服务业的发展和带动,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市化的推进将会促进服务业的更快发展;④在新的发展阶段,一、二、三次产业之间的相互渗透和相互融合加快,将进一步促进三次产业的协调发展;⑤形成工业为基础、“三产”为主导、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的格局,本来就是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基本要求。

  3、增长格局。

投资、消费和出口在国民经济增长中的关系及其内在结构逐步得到调整。

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明显提高,投资增速保持在10%左右,外贸出口保持在10%左右,竞争力有所提高。

财政收入增长应该保持在适当降低的水平。

  考虑的基点:

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扩大内需的战略导向,将有利于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②鉴于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高潮即将过去,一般民营企业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比较弱,传统产业规模扩张向省外转移等因素,投资增速在“十二五”时期可能呈现前高后低的局面,但是总体上能够接近“十一五”的水平;③随着国际经济的复苏,出口将出现前低后高的走势,但回升的速度不会太快。

估计出口增速保持在10%左右是可以争取的;④适度降低财政收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