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案连乘应用题三年级数学教案模板.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421205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3.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学教案连乘应用题三年级数学教案模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数学教案连乘应用题三年级数学教案模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数学教案连乘应用题三年级数学教案模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数学教案连乘应用题三年级数学教案模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数学教案连乘应用题三年级数学教案模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数学教案连乘应用题三年级数学教案模板.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数学教案连乘应用题三年级数学教案模板.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数学教案连乘应用题三年级数学教案模板.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数学教案连乘应用题三年级数学教案模板.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数学教案连乘应用题三年级数学教案模板.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数学教案连乘应用题三年级数学教案模板.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数学教案连乘应用题三年级数学教案模板.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数学教案连乘应用题三年级数学教案模板.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数学教案连乘应用题三年级数学教案模板.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数学教案连乘应用题三年级数学教案模板.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数学教案连乘应用题三年级数学教案模板.docx

《数学教案连乘应用题三年级数学教案模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教案连乘应用题三年级数学教案模板.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数学教案连乘应用题三年级数学教案模板.docx

数学教案连乘应用题三年级数学教案模板

数学教案-连乘应用题_三年级数学教案_模板

教案示例

课题:

连乘应用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连乘应用题的基本结构和数量关系,学会列综合算式.

  2.使学生学会用两种方法解答连乘应用题的同时能用一种解法检验另一种解法.

  3.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提高用简炼的数学语言表达的能力.

  4.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5.培养学生认真检验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认识连乘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初步学会两种解答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连乘应用题的两种解题思路,掌握解题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先分析数量关系再解答.

  

(1)某车间每班有4个组,每组有11人,每班有多少人?

  

(2)一辆卡车可以装30袋化肥,每袋重50千克,一辆卡车能装多少化肥?

  2.演示动画“连乘应用题”

  根据动画演示的内容分别补充问题,再解答.

  

(1)一个商店运进5箱热水瓶,每箱12个,_______________?

  

(2)每箱有12个热水瓶,每个热水瓶卖35元,______________?

  3.引入新课.

  教师提问:

复习中的应用题都是两个已知条件和一个问题,它们的数量关系共同的特点是什么?

(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计算.)

  把动画复习的两道应用题连起来看,让学生把复习中的两道题合并成一道题.教师根据学生的叙述板书题目,引出例1.

  教师导入:

看来,在我们的生活中不光会遇到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还会有这样稍复杂的问题等待我们去解决.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共同学习:

应用题.(出示课题)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1:

一个商店运进5箱热水瓶,每箱12个.每个热水瓶卖35元,一共可以卖多少元?

  

(1)指名读题,并说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继续演示动画“连乘应用题”,实物图逐步转化为线段图.

 

(2)小组讨论:

你准备怎么解答这道题?

并说出解答的思路.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教师巡视,并参与学生的讨论.

  (3)汇报讨论的结果,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可能想到:

  方法1:

要求一共卖多少元,需要知道每箱卖多少元和一共有多少箱.已知共有5箱,未知每箱多少元.因此,要首先求出每箱多少元.已知每个35元,每箱12个,求出每箱卖多少元就是求12个35是多少,用35×12=420(元),再求出5箱一共卖多少元,就是5个420是多少,用420×5=2100(元).

  板书:

①每箱多少元?

  35×12=420(元)

  5箱一共多少元?

  420×5=2100(元)

  方法2:

要求一共可以卖多少元,需要知道每个卖多少元和一共多少个.已知每个卖11元,未知一共多少个,先要求出一共多少个.每箱有12个,有5箱,求一共多少个就是求5个12是多少,用12×5=60(个),再求一共卖多少元,就是求60个35是多少,用35×60=2100(元).

  板书:

②5箱一共多少个?

  12×5=60(个)

  5箱一共多少元?

  35×60=2100(元)

  (4)教师谈话:

像这样的两步计算应用题,可以分步列式,也可以列综合算式,请同学们自己试着将这两种解法分别列成综合算式.

  学生动笔列式,汇报订正:

  35×12×5  35×(12×5)

  教师提问:

第一种解法是先求的什么?

再求什么?

第二种解法是先求什么?

再求什么?

为什么要加小括号?

不加行不行?

  (引导学生说出第一种解法是先求的每箱多少元,再求5箱一共多少元.第二种解法是先求5箱一共多少个,再求5箱一共多少元.因为运算中要先算12×5,就必须加小括号,否则运算顺序就变了,不符合题意.)

  (5)比较、辨析:

这两种解法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明确两种解法的区别是:

第一种解法是先求的每箱多少元再求5箱一共多少元,第二种解法是先求5箱一共多少个再求5箱一共多少元;思路不同,用的已知条件也不同.联系是:

最后都能求出来”5箱一共多少元”.

  (6)引导学生发现:

两种解题思路的相同点是求一共可以卖多少元.不同点是先求什么不一样,先求一箱可以卖多少元,是以每箱多少元作单价;先求一共有多少瓶,是以一瓶多少元作单价.)

  师生共同总结:

方法不同,结果相同.

  (7)学生思考:

我们用了两种方法解这道题,怎样检验呢?

  (可以互相检验,用其中一种方法解答,用另一种方法检验.)

  三、尝试练习.

  学校有3排房子,每排有4个教室,每个教室装6盏灯,一共安装多少盏灯?

(用一种方法解答,然后用另一种方法检验.)

  

(1)指名读题,说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2)独立分析,列分步算式解答.

  (3)订正:

说出解题思路,再列式计算.

  解法1:

每排安装多少盏灯?

  6×4=24(盏)

  3排安装多少盏灯?

  24×3=72(盏)

  综合算式:

6×4×3

  =24×3

  =72(盏)

  答:

3排安装72盏灯.

  解法2:

一共有多少个教室?

  4×3=12(个)

  一共安装多少盏灯?

  6×12=72(盏)

  综合算式:

6×(4×3)

  =6×12

  =72(盏)

  答:

3排安装72盏灯.

  (4)检验.师:

我们可以从中任选一种方法解答,而另一种方法来检验.从小养成做事认真负责的好习惯.

  四、巩固练习.

  1.小明的集邮册中,每页贴3行邮票,每行帖5张,3页一共贴多少张邮票?

(用两种方法解答)

  2.两个小组割青草,每个小组割3捆,每捆8千克,一共割多少千克的青草?

(用两种方法解答)

  五、总结归纳.

  教师提问:

(1)这节课学习的应用题有什么特点?

(板书:

连乘应用题)

  

(2)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六、布置作业.

  练习二十二第2题

  两个运输队运沙子,每队运3车,平均每车重5吨.一共运多少吨沙子?

  练习二十二第3题

  张庄小学新盖9间教室,每间教室有6扇窗子,每扇窗子安8块玻璃,一共要安多少块玻璃?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小小采购员

  活动目的

  通过制定购物计划,进一步理解连乘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活动内容

  1.制定购物计划.

  “六一”儿童节到了,学校要给参加游艺活动的同学买奖品.这个任务分给三年级每班去完成,每班分配200元,想想:

买什么?

买多少?

共需要多少钱,200元够不够?

和同学一起议一议.先调查、再制定一个计划表.

  2.比比谁的计划好,这个任务就交给谁.

  3.和爸爸、妈妈一起去购物.

  看看,在超市里,你会遇到那些数学问题?

  活动建议

  1.收集各种文具及小礼品的单价和一个小包装内的数量,做好记录.

  2.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形式,互相交流.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列综合算式解答一般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提高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2.培养和发展学生连贯、有顺序地进行思维的能力和综合能力.

  3.初步培养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

  如何列综合算式正确解答一般两步应用题.

  教学难点

  如何依据题意正确使用小括号列出综合算式解答一般两步应用题.

  教学过程()

  一、沟通旧知,建立联系.

  1.用综合算式解答下面各题.

  

(1)500减去150除以5的商,差是多少?

  

(2)500减去150的差,再除以5,商是多少?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订正:

 教师提问:

为什么这样列式?

两道题有什么不同?

(2)题的“500—150”为什么要加小括号?

  2.以旧引新.

  出示:

三年级要浇300棵树,已经浇了180棵.剩下的分3次浇完,平均每次要浇多少棵?

  独立审题,列出分步算式.

  300—180=120(棵)  120÷3=40(棵)答:

平均每次要浇40棵.

  教师提问:

说说你是怎么分析的?

每一步求的是什么?

第一步的结果在第二步的算式中作什么数?

  根据分步解答的过程,这道题还可以用综合算式解答,怎么列综合算式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列综合算式解答一般两步应用题.(板书课题)

  二、主动探索,解决问题.

  1.讨论探究,初步认识.

  2.出示例4:

三年级要浇300棵树,已经浇了180棵.剩下的分3次浇完,平均每次要浇多少棵?

(先分步解答,再列综合算式解答.)

  教师让学生再次审题,讨论探究.

  引导学生思考:

分步计算应该怎样列式?

  观察上面的分步算式,小组讨论:

分步算式中的每一步求的是什么?

  这两步之间有什么关系?

  教师提问:

你能试用文字题概括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吗?

  (引导学生说出:

分步算式中第一步求的是还剩多少棵数;第二步求的是平均每次种多少棵树.第一步的结果在第二步中做被除数.用文字题概括是300减去180的差,再除以3,商是多少?

  教师提问:

该怎样列出综合算式呢?

(学生独立动手列式)

  订正并且板书:

  (300-180)÷3

  =120÷3

  =40(棵)

  教师提问:

为什么这样列式?

算式表示的是什么?

“300-180”不加小括号行吗?

为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

因为根据题意用文字题概括成“300减去180的差,再除以3,商是多少?

”所以这样列式.算式表示是剩下的平均每次种多少棵.“300-180”不加小括号不行,因为根据题意,必须先求出剩下的棵数,并且在分步算式中300-180的结果在第二步中作被除数,所以列综合算式时,必须加小括号.)

  3.再次尝试,领悟规律.

  将例4改为“三年级要浇300棵杨树,浇180柳棵.分3次浇完,平均每次要浇多少棵?

  

(1)让学生讨论:

“把哪些树分3次浇完?

  

(2)独立列出综合算式.

  (300+180)÷3              300+180÷3

  (3)开小辩论会:

哪个算式对?

说说为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

因为题目要求的是300与180的和,把“和”的两种棵数分成3次浇完,所以要给“300+180”加上小括号,这样符合题意了.)

  三、反馈调节,总结归纳.

  1.用综合算式解答下面各题.

  同学们栽树.一班要栽58棵,二班要栽67棵.平均栽5行,每行栽多少棵?

  学校组织同学去博物馆参观.三年级去了62人,四年级去的人数是三年级的2倍.两个年级一共去了多少人?

  订正:

  教师提问:

说说怎么想的?

(2)题还有别的解法吗?

  2.做一做.

  

(1)400减去170与80的和,差是多少?

  

(2)16与24的和除以8,商是多少?

  教师提问:

第二题为什么要加小括号?

  四、巩固练习,发展提高.

  1.选择正确答案.(可用反馈牌)

  王左乡今年修水渠1800米,相当于去年修的3倍,今年比去年多修多少米?

  A.1800÷3-1800  B.1800-1800÷3  C.1800×3-1800

  同学们到果园摘梨,一班摘了8筐,比二班少摘了3筐,每筐梨重40千克.二班摘了多少千克?

  A.40×(8+3)  B.40×(8-3)  C.40×8+3

  2.列综合算式解答.

  纺织厂一、二两车间工人听科学报告.一车间有工人83人参加,二车间参加的人数是一车间的2倍.听报告一共多少人?

  花市电影院原来每天放映4场电影,现在每天多放映3场.每场买票930张,现在每天可以买票多少张?

  王老师要批改48篇作文,已经批改了3小时,每小时批改12篇.还剩多少篇?

  五、看书质疑,总结全课.

  今天我们学习了用综合算式解答一般两步应用题的方法,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能依据题意正确使用小括号列出综合算式解答一般两步应用题.

  六、布置作业.

  1.中、高年级同学听科学家作报告.中年级有84人参加,高年参加的人数是中年级的3倍.听报告的一共有多少人?

  2.王老师要批改48篇作文,已经批改了12篇.如果每小时批改6篇,剩下的作文要多少小时批改完?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猜年龄

  游戏目的

  训练学生四则计算的速度,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游戏程序

  1.设疑引趣.教师说,你们中的任何一个人把你的年龄乘以10、加上5、又乘以10、加上你出生的月份,然后减去152,这样运算以后,把结果告诉我,我很快就能知道你的年龄和出生月份.试验几位学生之后,教师讲述其中的奥妙(把算得的结果加上102,所得的和,前一位数表示年龄数,后两位数即出生的月份),并请学生想想其中的道理.

  2.熟悉运算顺序,请一学生说出自己的年龄和出生月份,其余学生集体加以验算.

  3.学生之间按规则互猜年龄.

  4.全班学生猜老师的年龄.

  注意事项

  1.提示学生记住正确的运算顺序.

  2.想一想“102”是怎么来的.

 

错题诊室

  活动目的

  1.通过对“病题”的诊治,加强辨析,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2.丰富练习形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减少做题错误,提高计算能力.

  活动过程

  请2位学生扮演病人,分别手持下面各题来到讲台前,请其他学生扮演小医生为病人会诊.全班或分组讨论错题原因,找到病因病改正错误为治好,病人回家(回座位).

  36+64÷64×0    130+60-90×2

  =100÷64×0    =190-90×2

  =0        =100×2

            =200

  注:

教师批改学生作业时要留心寻找具有普遍性的错例,提供出来更有实际意义.

教学目标

(一)通过实物图,学生理解算理并掌握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的口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推理的能力.

(三)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重点:

理解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的口算方法的算理,掌握算法.

(二)难点:

准确、快速地进行口算.

教具与学具

(一)教具:

投影片、小棒图、口算卡片.

(二)学具:

60根小棒.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口算:

(教师出示卡片,学生抢答)

8×2=

7×5=

8×7=

4×9=

8×9=

5×5=

3×7=

6×9=

9×3=

 

2.口答:

(投影,指名回答)

(1)30是几个十?

800是几个百?

100是几个十?

90是几个十?

6000是几个千?

500是几个百?

(2)4个十是多少?

12个十呢?

12个百呢?

17个百呢?

3.导入:

以上的练习是我们已学过的知识,同学们掌握得很好,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用这些旧知识做基础,来学习新知识.

板书(口算乘法)

(二)学习新课

1.教学例1:

(1)学生动手摆小棒.

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每堆摆2捆小棒,每捆10根,摆3堆.教师同时用投影片出示小棒图.(师进行巡视,了解情况)

(2)看图思考:

(列算式,推出算法)

问:

求一共有多少根小棒怎样计算?

(用加法计算:

20+20+20=60)

教师板书算式:

20+20+20=60

问:

还可以怎样计算?

(用乘法计算:

20×3=60)

问:

为什么可以用乘法计算?

(因为求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

问:

如果没有加法算式,你怎样想20乘以3得多少呢?

(小组讨论)

(教师巡视后,找表达较好的学生说一说)

答:

(指着小棒图说)因为3个2捆是6捆,也就是3个20根是60根,所以20乘以3就等于60.

问:

如果没有小棒图了,你看到20×3=这个算式,你怎么想20×3得多少呢?

(分小组讨论,教师深入小组,了解情况)每小组派代表发言.(想乘法口诀,因为二三得六,所以3个20就是60)

2.教学乘法算式的另一种读法.

教师指着20×3提问读法.(读作20乘以3)(板书)

教师指着算式讲:

20×3这个式子,如果我们从被乘数开始读,就读作20乘以3,如果从乘数开始读就读作:

3乘20.(板书)

(以上两种读法让学生多读几次)

3.做一做:

(1)用两种读法读下面的乘法算式,再口算.(看书)

20×4=

200×4=

2000×3=

(2)在书上第一页上算出得数,订正后,说一说为什么?

4×2=

30×3=

200×3=

40×2=

300×3=

4000×2=

400×2=

3000×3=

1000×6=

 

4.教学例2:

(一位数乘整百数)

(1)用投影出示直观图:

(2)观察思考:

(小组讨论)

①每个长方体图里有多少个小方块?

②4个长方体放在一起是什么意思?

③怎样列式简便?

(3)提问讨论结果:

学生答:

每个长方体里包含着300个小方块,这图的意思是让我们求4个长方体一共含多少个小方块?

问:

怎样列式简便?

(用乘法计算)

列式:

300×4=

300×4得多少?

怎样想的?

(300表示3个百,3个百乘以4得12个百,12个百是1200)(老师板书出结果)

(4)做一做:

①口算下面各题,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30×4=

600×4=

②笔练.要求按栏来做.

6×3

5×4

90×3

60×3

50×4

800×6

6000×3

500×4

1000×5

订正结果并提问:

你是怎样算出来的?

说说你的思考过程.

③视题直接写得数.

这组题做完以后,启发学生思考:

你发现用一位数乘整十、整百的数.怎样计算简便?

④用简便方法进行口算.

20×4=

300×2=

2000×4=

60×2=

500×6=

3000×2=

70×9=

800×7=

1000×8=

(三)巩固反馈

1.列式计算:

①40乘以7得多少?

②5乘600得多少?

2.脱式计算下列各题:

3×5+8

10×3+6

70-20×3

6×9+7

20×4+8

80-40×2

(四)课堂小结

提问:

1.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知识?

2.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的数,应该怎样想?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熟练地掌握了表内乘法的口算及万以内数的组成的基础上,随着知识的扩展,进而学习用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数的口算.通过教学例1,借助实物、每捆10根的小棒图,说明3个2捆就是2个十乘以3是6个十是60.在学生理解算理之后,要放手例2的教学,用类推的方法,推导出口算思路,引导学生发现用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数的计算规律,既有利于学生掌握合理的口算方法,提高口算速度,又有利于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板书设计

一位数除两位数、整十整百数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六册第三十八页例1、例2

教学目标:

(1)会口算一位数除两位数、整十整百数;

(2)明白一位数除两位数、整十整百数的算理;

(3)培养学生的数学探究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能力。

教具、学具:

卡片、小棒。

教学过程():

一、旧知引入:

1、以“30÷3”为例,说一说这个算式表示的意义;

2、出示卡片抽生口算:

36÷3=   600÷6=   240÷3=   80÷2=   

48÷4=   900÷3=   840÷4=   72÷9=

二、新授:

1、动物园里有42只猴子,管理员要将它们分别饲养在三间屋子里,要求每间屋子饲养的猴子都同样多,管理员想了很久都没有算出来一间屋子饲养几只,你能帮他计算出来吗?

2、抽生列式:

42÷3=?

3、请同学们比较一下这个算式和我们以前学过的除法算式有什么不同?

(首位不能整除)

4、你能计算这样的算式吗?

请找到一种口算方法,把他给计算出来。

5、将自己的方法给小组内的同学讲一讲,让同学们对你的方法进行讨论,看是不是最简便的方法。

6、抽小组代表讲述小组的讨论结果(同学们相互自评)。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7、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规范口算的一般方法,同时谢谢它们给动物园管理员帮了大忙。

8、完成做一做;

9、出示例2:

420÷3=

抽生口述思考过程,教师板书。

10、完成第38页做一做。

三、巩固练习

练习八1、2

四、作业:

练习八3题的任意两竖排及4、5题。

板书设计:

一位数除两位数、整十整百数

42÷3=14                420÷3=140

                                想:

420是42个十

30÷3      12÷3        42个十÷3=14个十

 10         4            14个十就是140

       

       1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