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师招考教育学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422518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0.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教师招考教育学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中学教师招考教育学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中学教师招考教育学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中学教师招考教育学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中学教师招考教育学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中学教师招考教育学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中学教师招考教育学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中学教师招考教育学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中学教师招考教育学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学教师招考教育学试题.docx

《中学教师招考教育学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教师招考教育学试题.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学教师招考教育学试题.docx

中学教师招考教育学试题

2007年中学教师招考教育学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教育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是人类进行物质资料和人类自身的再生产必不可少的手段。

从这个意义上讲,教育是人类社会生活的____________范畴,具有__________。

  

 

2.教育这一实践活动,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三个基本要素组成的。

  

 

3.科学技术是推动教育发展的___________,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最基本的___________。

  

 

4.受教育者既是教育的客体,又是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是我国教育战略地位确立的理论依据,________________是我国教育战略地位确立的实践依据,是我国教育战略地位确立的现实依据。

  

 

6.教育对于经济政治制度的促进作用,主要是通过____________来实现的。

  

 

7.影响人发展的因素主要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8.教育的历史性集中体现在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两个方面。

  

 

9.九年义务教育是每个公民应有的,也是应尽的。

它是借助于的力量,强制实施的国民基础教育。

  

 

二、选择题(不定项)(每小题1分,共10分)  

 

1()被教育学者公认为是标志教育学从哲学中独立出来的第一部专著。

  

 

A夸美纽斯《大教学论》B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   

 

C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D凯洛夫《教育学》  

 

2中学教育的根本任务是()。

  

 

A提高公民的素质B提高升学率   

 

C提高各门学科的教学质量D向社会输送合格劳动人才  

 

3教育学是教育科学体系中的一门()学科。

  

 

A基础B分支C交叉D边缘  

 

4学校教育是一种()环境。

  

 

A一般的B间接的C直接的D特殊的  

 

5教育学与中学教育学的关系是()的关系。

  

 

A宏观与微观B整体与部分C高层次与低层次D一般与特殊  

 

6一定社会的经济政治制度制约、决定着教育的社会性质,具体的说,()主要是由社会的经济政治制度决定的。

  

 

A教育的目的B教育的领导权C受教育的权利D教育的方针政策  

 

7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是()。

  

 

A社会环境B学校教育C个体主观能动性D遗传素质  

 

8对正常发育的青少年儿童来说,遗传素质对他们的身心发展()。

  

 

A不起决定作用B起决定作用C个别差异性D起一般性作用  

 

9义务教育具有()性质。

  

 

A选择B保送C强制D自愿  

 

10农村中学教育必须为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这是农村中学发展和改革的()  

 

A基本内容B根本方向C关键问题D权宜之计 

 

五、论述题(共30分)  

 

1试述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7分)  

 

2试述教育对社会发展的巨大促进作用,及其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7分)  

 

3试述教育与社会生产力之间的辨证关系?

(8分)  

 

4试述教育与社会经济政治制度之间的辨证关系?

(8分)

 

 

 

一、选择题

 

1.反映了教育内部因素之外,教育与其他事物之间所具有的本质性的联系,以及教育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的是(A)

 

A教育规律B教育方针C教育政策D教育经验

 

2.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是(A)

 

A《大教学论》B《论演说家的培养》C《普通教育学》D《民本主义与教育》

 

3.主张儿童在实际生活中学习,提出“教育即生长”“学校即社会‘的教育家是(B)

 

A卢梭B杜威C赫尔巴特D夸尔纽斯

 

4.斯巴达和雅典两种教育体系出现与欧洲的(B)

 

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C封建社会D资本主义

 

5.作为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的因素是(A)

 

A遗传B环境C教育D主观

 

6.我们在向年轻一代进行教育时,不能“揠苗助长,凌节而施”因为违反了儿童身心发展的(B)

 

A阶段性B顺序性C稳定性D个别差异性

 

7.教育能把可能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是科学知识再生产和发展科学的重要手段,这体现了现代教育具有(C)

 

A历史性B阶段性C生产性D永恒性

 

8.提出教育目的应当从受教育者的本性出发,认为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教育目的在于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人,发展个性,增进他们个人价值的教育观点是(A)

 

A个人本位论B社会本位论C形式教育论D实质教育

 

9.最早实施义务教育的国家是(D)

 

A美国B英国C法国D德国

 

10.我国新的课程结构中,小学阶段以哪一类为住?

(A)

 

A综合课程B分科C综合实践活动D选修课程

 

11学校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是(A)

 

A教学B课外活动C生产活动D社会劳动

 

12.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能力,这遵循的是(C)

 

A直观性原则B启发性原则C循序渐进原则D巩固性原则

 

13.教学工作中心环节是(B)

 

A备课B上课C作业布置与批改D教学评价

 

14.衡量受教育者道德修养水平的重要标志是(D)

 

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识D道德行为

 

15.班主任工作的基础是(A)

 

A了解和研究学生B协调各方面对学生的要求C做好个别教育工作D培养和组织班集体

 

二、名词解释题

 

16.社会本位论:

主张教育目的根据社会发展需要来确定,个人只是教育加工的原料;认为他的发展必须服从社会需要;他们认为社会价值高于个人价值,教育目的在于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符合社会准则的公民。

 

17.分科课程:

即从各门科学中选取最基本的内容,组成各种不同的学科,分科安排教学顺序、学习时数和期限的课程。

同时也相应地编写不同学科的教科书作为学科内容的基本依据。

 

18.班级授课制(班级上课制):

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

它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与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得向全班学生集体上课。

 

19.讲授法:

是教师通过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

 

 三、简答题

 

20:

简述我国教育目的基本精神。

即我国教育教育目的包含的几个基本点?

 

建国以来,我国教育目的的表述几经变换,但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是一致的。

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在于,培养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具有独立个性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

总的来说,包括这样几个基本点。

 

①培养“劳动者”,或“社会主义建设人才”。

教育目的的这个规定,明确了我国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也指出了我国教育培养出来的人的社会地位和社会价值。

 

②要求全面发展。

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包括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的发展。

生理方面的发展主要指受教育者身体的发育、机能的成熟和体质的增强;心理方面的发展主要指受教育者的智、德、美、体、劳几方面的发展。

 

③具有独立个性。

培养受教育者的独立个性,也即是说使受教育者的个性自由发展,增强受教育者的主体意识,形成受教育者的开拓精神、创造才能,提高受教育者的个人价值。

 

21:

研究性学习基本特点是什么?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研究性学习的核心活动是课题研究或项目探究活动。

它的基本特点是:

 

①以项目、课题、主题或问题为探究对象与学习载体,超越严密的学科知识体系和书本中心;

 

②是一种以研究或探究为中心的实践性学习活动,强调学生综合实践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

 

③是重视学习过程而不是偏重结果的学习活动,强调学生经历和体验研究或探究的过程。

 

22:

简述教师劳动的特点与价值

 

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教师劳动的特点:

①强烈的示范性。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

教育活动的这一本质,决定了教师的劳动必然带有强烈的示范性。

②独特的创造性。

教师劳动的创造性比一般劳动的创造性更具有灵活性,主要是由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和教育情景的复杂性所决定的。

③空间的广延性和实践的连续性。

学生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不仅仅局限在学校,学生接受外界影响没有时空的界限,因此教师的劳动也没有时空的界限。

 

教师劳动的价值:

①社会价值:

教师劳动的社会价值,最突出地表现在教师对延续和发展人类社会的巨大贡献上。

②个人价值:

教师劳动的个人价值首先在于这种劳动能够创造巨大的社会价值。

 

23:

简述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的必然联系。

 

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的关系,一直是教学理论和实践的一个重要问题。

①智力发展依赖于知识的掌握,知识的掌握又依赖于智力的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智力的发展依赖于他们知识的掌握。

因为系统的知识是智力发展的必要条件,人们智力发展离不开知识和经验。

人们的智力是人们掌握知识的必要条件。

②引导学生自觉地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才能有效地发展他们的智力。

通过传授知识来发展学生的智力是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

但是,知识不等于智力,一个学生知识的多少并不一定能标志他的智力发展的高低。

③防止单纯抓知识或只重能力发展的片面性。

 

四、论述题:

 

24.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德育原则的涵义及在实践中贯彻该原则的基本要求。

 

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依靠和发扬他们自身的积极因素去克服他们品德上的消极因素,实现品德发展内部矛盾的转化。

 

贯彻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的基本要求如下:

 

①“一分为二”看待学生。

正确了解和评价学生是正确教育学生的前提。

有的教师不能有效地教育学生,往往是因为不能以“一分为二”和发展的观点看待学生。

 

②长善就失,通过发扬优点来克服缺点。

全面而深入地了解学生,为教育学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要促进他们的品德发展,根本的一点在于调动其积极性,引导他们自觉地巩固发扬自身的优点来抑制和克服自身的缺点,才能养成良好的品德,获得长足的进步。

 

③引导学生自觉评价自己、进行自我修养。

学生的进步,固然需要教师起主导作用,引导他们长善救失,但主要靠他们自我教育、自觉发扬优点来克服缺点。

 

五、案例分析。

 

25.案例一,中国老师奉行的是学科课程论,学生主要是学习间接经验,将学生看作是接受知识的容器,虽然学生一次学会画苹果,可未明白其实质。

所奉行的教育方法是传授接受法,这种教学方法有助于学生了解知识和掌握知识,但学生失去主动性,只是被动接受所学。

 

通过以上案例,可以说明我们现在奉行的教育方法是传授接受法是存在一定的弊端.那么我们可以在传授热受法的基础上再增加一些活动课程.活动课程也称儿童中心课程或经验课程,即以儿童活动为中心来组织教学过程。

这种理论认为,课程应是一系列儿童自己组织的活动,儿童通过活动获得经验,从中培养学习兴趣,学会独立解决问题,锻炼能力。

它重视学生的主动性和发展学生的个性,注意学生的动机和兴趣,强调经验,但违背了教学认识规律,排除了人类积累的间接知识的系统学习,暴露了它致命的弱点。

 

对于活动课程和学科课程之间的联系就在于:

一是“补充说”,认为活动课程是学科课程的补充,在我国的课程结构中,应以学科课程为主,活动课程为辅,二者相辅相成,共同完成育人的功能。

二是“对立说”,认为活动课程和学科课程有本质的不同,是根本对立的两种课程形态,如果简单地把二者之间的关系理解成相互“补充”,就容易导致“活动课程学科化”。

三是“发展说”,认为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并不对立,而是具有历史逻辑的统一性;活动课程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是对学科课程的超越;活动课程实质上包含学科课程,活动课程可以说是学科课程的一种整合形态,活动课程就是以活动这种特殊形式把学科课程有机地整合起来.这样可以达到学习和活动互动起来,从而达到真正的教学目的.

 

26.案例二:

什么是说服法?

运用说服法进行德育有哪些基本要求?

 

说服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

说服包括:

讲解、谈话、报告、讨论、参观等。

运用说服要注意以下几点要求:

①明确目的性;②富有知识性、趣味性;③注意时机;④以诚待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