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所引发的考试变革.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425149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49.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核心素养所引发的考试变革.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核心素养所引发的考试变革.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核心素养所引发的考试变革.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核心素养所引发的考试变革.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核心素养所引发的考试变革.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核心素养所引发的考试变革.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核心素养所引发的考试变革.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核心素养所引发的考试变革.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核心素养所引发的考试变革.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核心素养所引发的考试变革.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核心素养所引发的考试变革.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核心素养所引发的考试变革.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核心素养所引发的考试变革.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核心素养所引发的考试变革.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核心素养所引发的考试变革.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核心素养所引发的考试变革.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核心素养所引发的考试变革.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核心素养所引发的考试变革.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核心素养所引发的考试变革.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核心素养所引发的考试变革.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核心素养所引发的考试变革.docx

《核心素养所引发的考试变革.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核心素养所引发的考试变革.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核心素养所引发的考试变革.docx

核心素养所引发的考试变革

核心素养所引发的考试变革

一、我国启动新一轮中考改革

推行“两考合一”实行“全科开考”引入综合评价克服唯分数论,我国启动新一轮中考改革。

2020年左右初步形成新的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录取模式。

  改革目标

  到2020年左右初步形成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录取模式和规范有序、监督有力的管理机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维护教育公平

  五大主要任务

  1、推行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所设定的全部科目纳入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的范围,引导学生认真学习每门课程,确保初中教育的基本质量

  2、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包括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和社会实践五个方面的评价内容和要求,充分反映学生的全面发展情况和个性特长,注重考查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养成和突出表现

  3、改革招生录取办法积极探索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招生录取模式

  4、进一步完善自主招生政策给予有条件的高中阶段学校一定数量的自主招生名额,招收具有学科特长、创新潜质的学生,推动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有特色发展,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要

  5、加强考试招生管理完善招生计划编制办法,按照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要求,根据区域内学校布局、适宜的学校规模和班额以及普职招生规模大体相当的原则核定招生计划并严格执行

  改革时间和进度

  2017年8月底

  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制定中考改革实施意见,2017年8月底前报教育部备案。

地市要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并报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备案。

  2017年秋季开学

  综合改革试点从2017年之后入学的初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实施,现在的初中在校生、非试点地市仍执行原来的考试招生办法。

哪些地市进行试点由自己确定。

  2020年左右

  初步形成基于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录取模式。

  本报北京9月20日讯(记者刘博智)日前,教育部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标志着新一轮的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以下简称中考改革)启动。

  在教育部今天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司长郑富芝表示,此次中考改革的目标是,逐步建立一个“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综合素质评价”的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录取模式,即以后初中毕业和高中招生考试将“两考合一”,合并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实现“一考多用”,减轻学生多次备考负担。

“到2020年左右,初步形成新的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录取模式。

  变“考啥学啥”为“学啥考啥”

  “凡学必考”,将国家课程方案所设定的科目均列入学业水平考试的范围,是本次中考改革的一项重大变化。

对此,教育部相关负责人解释,这样做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认真学习每门课程。

改革之前,中学教育阶段存在“不考不教、不考不学”的倾向。

“全科开考”可以引导学生打好共同基础,确保义务教育基本质量。

  不过,“全科开考”也自然引来了是否会增加学生负担的疑问,面对这一质疑,郑富芝解释:

“为防止增加学生负担,这次改革进行了综合设计。

在考试内容上强调提高命题质量,减少单纯记忆、机械训练性质的内容;在成绩呈现方式上,提出可以采用分数、等级等多种形式,克服分分计较;在录取计分科目的构成和数量上,要求在语文、数学、外语3科以及体育科目之外,不是把所有的考试科目都纳入录取计分总成绩,没有纳入总成绩的科目考试成绩合格即可。

  在清华大学附中校长王殿军看来,“全科开考”对中学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过去我们比较重视传统意义上的中考科目,所以中考科目方面的师资力量比较雄厚。

这次改革要求我们一定要解决各学科师资配备均衡问题”。

  作为先行先试改革试点的山东省从2014年开始采用“分数+等级”的方式进行招生录取,语、数、外3科采用分数呈现。

据山东省教育厅副厅长张志勇介绍,随着中考招生制度改革的深入,山东基础教育的面貌正发生着深刻变化,课程教学开始从“考什么教什么”转向“学什么考什么”,课程方案得到了全面落实。

  这一轮中考改革另一项变化是将初中毕业考试和高中招生考试合二为一。

《指导意见》提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主要衡量学生达到国家规定学习要求的程度,考试成绩既是学生初中毕业又是升学的基本依据,明确了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多重功能。

  在郑富芝看来,推行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不是取消中考,而是将初中毕业考试和高中招生考试合二为一,实现一考多用,避免多次考试,减轻学生重复备考的负担和压力。

  综合素质评价怎么评怎么用

  “这一轮中考改革的成败,不在于考试方式的改变,而在于综合素质评价怎么评、怎么用。

”王殿军对此毫不讳言。

  王殿军说:

“以前综合素质评价都是处在从属的地位,现在成为主角,关键要解决怎么评、怎么用的问题。

  经过多年实践,各地初步建立了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这次改革又进行了完善。

一是在评价内容上,要求细化和完善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和社会实践五个方面的评价内容和要求,努力把党的教育方针落实落细。

二是在评价重点上,强调反映学生的全面发展情况和个性特长,注重考查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和突出表现,充分体现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特点。

三是在评价程序上,强调要做好写实记录,遴选典型事实材料,将用于招生使用的事实材料进行公示、审核,建立综合素质评价档案,做到程序严谨、方便适用。

四是在结果使用上,实行谁使用谁评价,由高中学校根据学校办学特色制定具体的使用办法。

  在严格程序、评用分开的同时,《指导意见》还特别强调要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加强对综合素质评价的监督检查,严肃查处违规违纪行为,保障客观真实。

  “同样进行综合素质评价,农村孩子跟城市孩子如何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城市孩子可以去博物馆、科技馆,那农村孩子呢?

  在新闻通气会上,有记者提出如何保证公平的问题。

对此,郑富芝解释道:

“尽管城乡之间教育资源和社会资源存在不平衡,但育人的方向和目标是相同的。

在进行综合素质评价中,参与的形式并不是最重要的,农村孩子虽然去不了科技馆,但可以到大自然中进行科学探索,可以参加义务劳动和志愿服务。

不能让农村孩子吃亏。

  张志勇说:

“综合素质评价不是比拼孩子的长短,不是全面较量,而是用它来衡量判断一个学生的素质发展方向,是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

  给地方改革“留白”

  “是否参加综合改革试点,由地方自行确定。

”在新闻通气会上,教育部负责人的表态为地方改革预留出足够的空间。

  “积极稳妥”,这是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汪明对这轮中考改革的评价。

“允许在现阶段‘两考合一’与‘两考分离’同时并存,考虑到一些地方的实际情况,《指导意见》要求个别没有实行‘两考合一’的地区要积极创造条件逐步过渡到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逐步过渡’本身也体现了一种积极稳妥的改革思路。

  是否参加综合改革试点,由各地自行确定。

即使是综合改革试点地区,也是从2017年之后入学的初中一年级学生开始探索新的招生录取模式,现在的初中在校生仍执行原来的考试招生办法。

  同时,在计分科目构成中,除了语文、数学、外语统一作为考试科目外,根据文理兼顾、负担适度的原则,由试点地区确定其他纳入录取的计分科目,防止群体性偏科和增加学生负担。

  这样的“留白”还出现在综合素质评价中。

《指导意见》将综合素质评价作为招生录取依据或参考,但究竟是“作为依据”还是“作为参考”,由试点地区根据本地实际情况自行确定。

  本轮改革还关注到个体差异,《指导意见》要求,在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各门科目合格的前提下,也可以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主选择录取计分的机会,发挥学科优势,促进学生发展兴趣爱好。

王殿军说:

“这就要求我们开设好各门课程,加强学生学业和生涯规划指导,为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提供条件。

  本轮改革采用“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郑富芝说:

“综合改革试点从2017年之后入学的初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实施,现在的初中在校生、非试点地市仍执行原来的考试招生办法。

”(记者刘博智)

  《中国教育报》2016年9月21日第1版

二、克服不考不学,不再分分计较

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以下简称中考改革)的总体思路是什么?

如何理解改革的目标和任务?

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招生录取办法与以往有何不同?

带着这些问题,中国教育报记者采访了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负责人。

发挥中考在推进素质教育中的正确导向作用

问:

社会各界对中考改革十分关注,请介绍一下《指导意见》出台的背景。

答:

当前推进中考改革十分重要和紧迫。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和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强调:

“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推行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

”《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要求改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方式。

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明确了中考改革的方向和要求。

近年来,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一些地方在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综合素质评价、高中招生录取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值得总结推广。

同时,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也还存在着招生录取唯分数论、招生行为不规范等突出问题,亟待破解。

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推进中考改革,更好地发挥其在推进素质教育中的正确导向作用,促进教育公平。

与高考改革相衔接相协调

问:

中考改革涉及诸多方面,需要进行系统设计,请谈一谈这次改革的总体思路。

答:

这次改革的指导思想,就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素质教育深入实施。

改革的总体思路,概括起来主要是“强化导向,促进公平,合理分流,积极稳妥”。

强化导向就是坚持育人为本,充分体现义务教育、高中教育的性质和特点,与高考改革相衔接相协调,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使人才选拔的要求和人才培养的目标、过程相一致,形成育人合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促进公平就是坚持客观公正,规则面前人人平等,让考试招生的各个环节在阳光下运行,接受考生、家长和社会的监督,为学生创造平等升学机会。

合理分流就是坚持普职并重,统筹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考试招生,为学生提供多样选择机会,促进普职协调发展,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各级各类人才培养的需要。

积极稳妥就是坚持继承创新,有序推进各项改革,重大改革先行试点,逐步总结推广。

尊重地方差异,因地制宜,鼓励各地结合实际探索实践。

五大主要改革任务

问:

这次改革的目标和主要任务是什么?

答:

这次改革的目标是:

到2020年左右初步形成新的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录取模式和规范有序、监督有力的管理机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维护教育公平。

这次改革主要有五大任务,包括推行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招生录取办法、进一步完善自主招生政策和加强考试招生管理。

推行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不是取消中考

问:

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与传统意义上的中考是什么关系?

答:

《指导意见》提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主要衡量学生达到国家规定学习要求的程度,考试成绩既是学生初中毕业又是升学的基本依据,明确了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多重功能。

推行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不是取消中考,而是将初中毕业考试和高中招生考试合二为一,实现一考多用,避免多次考试,减轻学生重复备考的负担和压力。

近年来,许多地方进行了“两考合一”的探索,但名称、要求不一,这次进行了统一规范。

对于个别尚未实行“两考合一”的地区,这次改革也给予了缓冲期,要求他们积极创造条件逐步过渡到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国家课程方案设定科目均列入考试范围

问:

这次改革将如何处理“全科开考”和不增加学生负担的关系?

答:

将国家课程方案所设定的科目均列入学业水平考试的范围,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认真学习每门课程,克服一些科目“不考不教、不考不学”的倾向,引导学生打好共同基础,确保义务教育的基本质量。

为防止增加学生负担,这次改革进行了综合设计。

在考试内容上强调提高命题质量,减少单纯记忆、机械训练性质的内容;在成绩呈现方式上,提出可以采用分数、等级等多种形式,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实行“等级”呈现,克服分分计较;在录取计分科目的构成和数量上,要求在语文、数学、外语3科以及体育科目之外做到文理兼顾、负担适度,不是把所有考试科目都纳入录取计分总成绩,没有纳入总成绩的科目考试成绩合格即可。

同时提出,各地可针对不同学科的性质和特点,确定具体的考试方式和方法。

综合素质评价重点反映学生全面发展情况和个性特长

问:

这次综合素质评价改革有什么新的要求?

如何保证客观真实?

答:

经过多年实践,各地初步建立了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这次改革又进行了完善。

一是在评价内容上,要求细化和完善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和社会实践五个方面的评价内容和要求,努力把党的教育方针落实落细。

二是在评价重点上,强调反映学生的全面发展情况和个性特长,注重考查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和突出表现,充分体现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特点。

三是在评价程序上,强调要做好写实记录,遴选典型事实材料,将用于招生使用的事实材料进行公示、审核,建立综合素质评价档案,做到程序严谨、方便适用。

四是在结果使用上,实行谁使用谁评价,由高中学校根据学校办学特色制定具体的使用办法。

在严格程序、评用分开的同时,还特别强调要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加强对综合素质评价的监督检查,严肃查处违规违纪行为,保障客观真实。

体育纳入中考录取计分科目

问:

高中招生录取看什么,大家非常关心,这次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

这次改革的目标是逐步建立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录取模式,重在改变目前高中招生将部分学科成绩简单相加作为录取唯一依据的做法,克服唯分数论。

为了积极稳妥推进招生录取模式改革,将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扩大综合改革试点,逐步总结推广。

综合改革试点的主要内容:

一是录取计分科目的构成。

语文、数学、外语为基础学科,具有基础性和工具性,统一作为录取计分科目。

同时,根据文理兼顾、负担适度的原则,由试点地区确定其他纳入录取的计分科目,防止群体性偏科和增加学生负担。

除此之外,要求将体育科目纳入录取计分科目,科学确定考试分值或等第要求,引导学生加强体育锻炼。

二是关注个体差异。

这次改革提出,在每门课合格的前提下,也可以给学生适当的选择权,主要考虑在保证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扬长避短,发展学生优势特长。

北京市等地方在这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

三是发挥综合素质评价的作用。

明确要求试点地区将综合素质评价作为招生录取的依据或参考。

地市教育行政部门要明确综合素质评价使用的基本要求,高中学校根据学校办学特色制定具体的使用办法,使综合素质评价在招生录取中真正发挥作用,破解唯分数论。

近些年,按照教育部要求,各地普遍指导初中学校建立起综合素质评价制度。

山东潍坊、湖南长沙等地把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作为招生录取依据,虽然具体方式不同,但已经纳入招生录取体系中,取得了积极效果,为开展更大范围试点提供了有益经验。

学生有机会自主选择录取计分科目

问:

探索给学生一点自主选择的机会,该如何避免学生偏科?

答:

《指导意见》提出,有条件的试点地区,在学业水平考试科目合格的前提下,也可以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主选择录取计分科目的机会。

改革试点主要基于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考虑,尝试在保证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发挥学生的学科优势,促进学生发展兴趣爱好。

这项改革试点有三个重要前提:

一是以学生全面发展为基础。

由于国家课程方案所设定的科目均列入学业水平考试的范围,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参加所有科目考试,可以选择的只是除语文、数学、外语、体育科目外的其他“录取计分科目”。

因此,没有选择的科目也不能“不学”“不考”。

二是建立在学业水平考试各门科目合格的前提下,不仅所有科目“要学”“要考”,而且都要达到“合格”。

三是注重文理兼顾。

为了防止出现偏科,学生在选择录取计分科目时,要做到文理兼顾,不能只选文科类科目,也不能只选理科类科目。

大幅减少中考加分项目

问:

这次改革对考试招生加分是如何规范和完善的?

答:

为更好地促进教育公平,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的统一部署,《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大幅减少、严格控制加分项目。

一是取消体育、艺术等竞赛类加分项目,相关特长和表现等计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

二是要求各省组织对本地区加分项目和分值进行清理和规范,取消不合理的加分项目,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地方实际保留的加分项目,要严格控制加分分值,健全考生加分资格审核公示制度。

给学校一定数量的自主招生名额

问:

取消有关加分项目后,如何继续鼓励学生发展兴趣特长?

答:

为了鼓励学生发展兴趣特长,这次改革在提出取消体育、艺术等竞赛类加分项目的同时,要求将相关表现等计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在招生录取时作为参考。

《指导意见》还专门提出,进一步完善自主招生政策,给予有条件的高中阶段学校一定数量的自主招生名额,招收具有学科特长、创新潜质的学生,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要,这也是为了鼓励发展学生兴趣特长。

严禁违规跨区域和擅自提前招生

问:

此次中考改革对于公办普通高中学校违规跨区域招生、恶性争抢生源等行为是怎么规定的?

答:

近年来,各地积极规范公办普通高中招生行为,取得了一定成效。

但有的地方和学校对此不够重视,违规行为时有发生,扰乱了正常招生秩序,应当加强管理。

为此,《指导意见》提出,要健全招生管理工作规定,规范学校招生行为,进一步明确招生范围、招生规模等基本要求,严禁违规跨区域和擅自提前招生,防止恶性竞争,维护正常的招生秩序。

各地特别是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当根据这一要求,进一步完善相关规定,端正学校办学思想,加大监管力度,为学校的公平竞争、为高中教育的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2017年起试点地区初一学生实行“新中考”

问:

如何确保中考改革的各项要求能够落到实处?

这次改革的时间和进度是怎么安排的?

答:

为积极稳妥有序推进中考改革,保障各项要求落到实处,《指导意见》明确了责任分工和时间进度安排。

一是加强省级统筹管理。

要求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制定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综合素质评价的统一要求;选择有条件的地市进一步扩大综合改革试点,积极探索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招生录取模式;制定中考改革实施意见,2017年8月底前报教育部备案。

二是以地市为主实施。

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一般由地市组织实施,要求地市制定科学规范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制定具体的中考改革实施方案并报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备案。

三是综合改革试点从2017年之后入学的初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实施,现在的初中在校生、非试点地市仍执行原来的考试招生办法。

哪些地市进行试点由自己确定。

四是总结经验,逐步推开,到2020年左右初步形成基于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录取模式。

(张晨)

六、19省市高考新方案及其门道

从各地公布的方案来看,总体改革方向大体一致,绝大多数省份明确要改革高考科目设置、考生录取机制,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而多地也根据地方实际情况出台了有针对性的具体实施办法。

  考什么,怎么考——

  文理不分科,多地实行“3+3”模式,外语(课程)一年两考

  在高考新方案中,文理不分科已成各地高考改革趋势,高考科目“3+3”也成众多省份未来高考的新模式。

  “3+3”模式是指,报考普通本科院校的考生,其高考成绩将由语文、数学、外语3门统一高考成绩和考生选考的3门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等级性考试科目成绩构成。

学生不再分文理科,可以自主选择选考科目。

就3门选考科目而言,各地多采用“6选3”模式,即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个科目中自主选择3科作为考试科目。

值得注意的是,浙江采取的是“7选3”模式,除了以上所提到的6科,还多了“技术(含通用技术和信息技术)”这项科目。

  在分值设置上,绝大多数省份明确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每科满分150分,学生自选3门科目每门满分100分,总分合计750分。

不过,上海、西藏有所不同,明确3门选考科目每门70分,高考成绩总分满分660分,此外,江苏高考科目分值尚未最终确定,但明确比现行的480分要高。

海南要求以每个科目原始分转换后的标准分呈现考生成绩,这是目前仅有采用标准分这一计分方法的省份。

  与高考科目变化相对应的一项措施是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不少省份也公布了改革时间表。

比如,北京将从2017年启动高考综合改革,从秋季入学的普通高中起,年级开始实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实行合格性考试和等级性考试,计入高校招生录取总成绩的学业水平考试3个科目成绩以等级呈现,其他科目一般以“合格、不合格”呈现。

  力求破除“一考定终身”是新一轮高考改革的重点方向。

在已公布高考改革方案的19省份中,绝大多数省份明确,外语科目提供两次考试机会,考生可选择其中较高一次考试成绩计入。

  深化外语考试改革上,上海明确要建设外语标准化考试题库和标准化考场,外语考试要为今后其他科目逐步推行标准化考试积累经验。

  如何评价——

  “两依据一参考”,既看分,又看人

  新一轮改革方向的亮点之一,是打破“唯分数论”,实施“两依据、一参考”的多元评价机制,即依据统一高考成绩、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进行录取。

从各地公布的方案来看,实施“既看分,又看人”的综合评价录取,是未来高校招录的大势所趋。

  综合评价录取旨在探索高校招生录取和高中学习相关联的办法,更好地推进素质教育,增加学生的选择性,在这种模式下,各地方案明确,高校可根据办学特色和定位,以及不同学科专业人才培养要求,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科目中,分专业(类)自主提出选考科目范围,但最多不超过3门,提前向社会告知。

在将综合素质评价作为高校招生录取参考时,坚持“谁用谁评”原则,招生学校应提前公布具体使用办法。

  在综合素质评价使用方面,不少省份明确,要探索按照统一高考成绩、高校测试成绩、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各占一定比例计算综合成绩,由高校按照综合成绩择优录取。

宁夏则规定,在高考成绩相同的情况下,会以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为标准,择优录取。

  事实上,在2014年上海和浙江被同时列为高考改革试点地区时,浙江省已通过“三位一体”的录取方式,尝试将综合素质评价纳入到高考录取中。

2014年,浙江大学首次实施“三位一体”招生新方式,通过笔试、面试两个环节选拔考生,并按照“高中学业水平测试成绩占10%,高校综合素质测试成绩占30%,高考总分占60%”的方式形成考生的最终成绩,择优录取。

到2015年,浙江省“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改革继续深化,参加试点的高校36所,有15所为新增高校,招生计划3500多人,比上一年增加75%。

  作为全国新高考改革的两大试点省市之一,上海今年在实施多元评价录取方面又有了更进一步的探索,在复旦和上海交大去年开展综合评价录取试点基础上,将试点推广到9校,释放的信号非常强烈。

  江苏省11所省属高校今年继续探索综合评价录取改革试点。

和浙江“三位一体”方式类似,江苏将综合考量考生高考成绩、高校考核结果、高中学业水平测试成绩、综合素质评价以及高校自身培养的特色要求等五个维度的内容,对高考成绩达到本二批次省控线的入选考生进行综合评价,择优录取。

  怎么录——

  逐步合并本科录取批次,探索“专业+学校”志愿填报

  改革考生录取机制,逐步合并减少高校招生录取批次,弱化社会和考生简单用录取批次划分和评价不同类型高校的倾向,探索“专业(类)+学校”的志愿填报方式,引导从学生兴趣和特长出发,选择合适的专业和学校,不再单纯跟着学校“档次”走,成为此次多地改革方案的重点。

  北京、河北、江西、辽宁、贵州、广西等省份已明确,将本科二批与本科三批合并为本科二批。

  多地表示,录取批次合并有利于消除社会对三本录取的高校毕业生的偏见,推动民办本科院校和独立学院发展,有利于今后高校毕业生平等就业。

  除了第二、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