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消费利弊分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74271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48.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消费利弊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消费利弊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消费利弊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消费利弊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消费利弊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高消费利弊分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高消费利弊分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高消费利弊分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高消费利弊分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高消费利弊分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高消费利弊分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高消费利弊分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高消费利弊分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消费利弊分析.docx

《高消费利弊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消费利弊分析.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消费利弊分析.docx

高消费利弊分析

专科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

高消费利弊分析

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

专业:

营销与策划

姓名:

学号:

1103200151

班级:

B1121

指导教师:

职称:

完成日期:

2013年11月11日

 

毕业设计(论文)诚信承诺书

本人慎重承诺和声明:

在毕业设计(论文)完成过程中遵守学校有关规定,恪守学术规范,在本人的毕业设计(论文)中未剽窃、抄袭他人的学术观点、思想和成果,未篡改研究数据,凡涉及其他作者的观点和材料,均作了注释,如有违规行为发生,一切后果均由本人承担。

承诺人签名:

年月日

 

摘要

消费是个词语,在某种角度来说更是生产发展的动力,不过消费对生产的促进作用是有条件的。

只有不超越现实社会生产力的合理的,适度的消费才是生产发展的真正动力,而过度的,不合理的高消费则会阻碍生产的发展。

加强消费者教育,树立健康消费、可持续消费的消费观念,在全社会形成适度消费、健康消费和可持续消费的和谐消费观,高消费对社会经济既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的影响,并提出理性消费高消费品的对策措施,希望能为我国高消费的理性消费及高消费市场的正常发展提出正确的利弊分析。

【关键词】消费;高消费;利弊分析;经济增长;理性

Summary

Consumptionisaword,inacertainpointofviewisthedrivingforceofthedevelopmentofproduction,buttheconsumptionofstimulativeeffectisconditional.Onlydonotgobeyondtherealityofsocialproductiveforces,reasonable,moderateconsumptionisthedevelopmentofproductionofrealpower,andexcessive,unreasonablyhighconsumptionwillhinderthedevelopmentofproduction.Strengthenconsumereducation,fosterhealthyconsumption,sustainableconsumptionconceptofconsumption,moderateconsumptioninthewholesociety,health,consumptionandsustainableconsumptionconceptofaharmoniousconsumption,highconsumptionofbothpositiveimpactontheeconomy,butalsonegativeeffects,andmakerationalconsumptionandhighconsumerresponsemeasures.Hopethattherationalforourhighconsumptionandhighconsumptionofthenormaldevelopmentofconsumermarketsmakethecorrectanalysisoftheprosandcons.

【Keywords】Consumption;highconsumption;theprosandconsanalysis;economicgrowth;rational

1.高消费的分析

1.1消费的定义…………………………………………………………………..1

1.1.1高消费的定义……………………………………………………………...1

1.2导致高消费的原因…………………………………………………………..1

2.对高消费分利弊两层分析

2.1高消费的有利分析…………………………………………………………..2

2.1.1高消费的弊分析…………………………………………………………...4

2.2各层面看消费影响…………………………………………………………..5

3.结论

3.1理性引导高消费的对策………………………………..................................6

3.2结论………………………………………………………………......……....8

参考文献…………………………………………………………….................9

致谢……………………………………………………………….....................10

 

高消费利弊分析

1、高消费的分析

(1)、消费的定义

消费是人类通过消费品满足自身欲望的一种经济行为。

具体说来,消费包括消费者的消费需求产生的原因、消费者满足自己的消费需求的方式、影响消费者选择的有关因素。

我们著名的恩格尔系数就是因消费而诞生的,是衡量消费水平高低的重要因素。

1、消费的类型:

消费的类型按交易方式分为:

钱货两清的消费(一旦交易完成,商品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即由买主自己享有);贷款消费(交易过程中,使用权即刻转移,所有权逐渐转移);租赁消费(不改变该商品的所有权,而获得该商品在一定期限内的使用权)。

2、按消费对象分为:

有形商品消费(消费的是有形商品)劳务消费(消费的是服务,如家政、维修等)。

3、按消费目的分为:

生产资料消费(满足较低层次的衣食住行的需要,是最基本的消费);发展资料消费;享受资料消费。

(2)、高消费的含义

高消费即突破世界中端消费能力的消费,比如这些情况在世界消费经济强国的发达城市显而易见。

经济学人情报中心(EconomistIntelligenceUnit)发布最新调查报告指出,受到欧元兑换英磅升值的影响,巴黎已经取代伦敦成为欧洲联盟国家之中物价最昂贵城市;不过,日本东京的物价依旧高居全球第一,大阪排名第二,另一个亚洲城市香港名列第五。

(3)、导致高消费的原因

1我们说一件事或物,借我们中国有句古话叫物极必反。

高消费对于国家经济、社会稳定、家庭负担来说是不是一件好事呢?

也就是今天的论题:

高消费利弊分析。

2高消费这个话题对于不断发展的社会来说不是一个冷门话题,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环境的改善,使人们的消费观念和消费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

面对社会上流行的时尚诱惑时往往会失去理智,“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等等。

吃——讲究营养,穿——讲究式样,住——讲究宽敞,用——追求品牌,一切都

表现在生活(吃穿住用)、娱乐、人际交往等方面。

他们为了争得所谓的面子,而引发的高消费也是显而易见的。

消费是社会生活中一个不可或缺的主要环节,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一个强大动力。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居民收入不断提高,消费水平迅速增长,我国的消费结构也发生了显著变化。

目前我国居民的消费从总体上说已经跨过了温饱阶段,开始进入了向小康水平迈进的过程,消费水平正处于跃升时期。

人们竞相追逐消费热点,消费需求产生了转折型变化,由传统意义上的“保守型消费”转为现在的“超前型消费”。

据有关部门调研显示:

北京、上海、广州一线城市的高端消费已经走向理性与成熟。

这些高端人群经济富裕,除基本生活消费外,年均旅游消费额为6万元,同时72%的人群主要选择个人投资、股票、黄金和保险。

报纸、杂志是这部分高端人群获得消费信息以及时尚资讯的主要信息来源。

消费分为理性消费和感性消费两种。

理性消费是指根据商品的现实可用功能和自己的实际需求消费,就是透过现象发现本质的消费过程,也是了解产品与市场、运用性能价格比对比后择优选择的过程。

感性消费是指以商品来实现自身的功能需求之外的心理满足感。

消费者是理性消费和感性消费的统一体。

比如在选择汽车过程中,有时理性有时感性,大多数人消费理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重视车辆性能、量入而出及关注油耗。

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了进一步推进农村土地改革,完善土地制度,就是要保障农民利益,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增收问题。

继续贯彻落实国家对农村的增收减负政策,同时也要完善整理农村消费市场,杜绝假冒伪劣商品,构建良好的农村消费市场等。

一切都表明消费市场的急需改变。

2、对高消费分利弊两层分析

超出一定界限,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的消费水平。

过度消费的特点是超越了一个国家和地区现实的经济能力;造成了财富的浪费,破坏了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满足了短时期享受,阻碍了经济的长期和持续发展,也不利于居民消费水平的渐进式提高。

(1)、高消费的有利分析

首先我们知道,劳动生产率提高后,若投入不变,则增产;若增产收益再投入原产品,则该产品产量不断扩大。

而生产的扩大需要有市场,也就是说要增加消费才能实现。

这样,经济增长提高消费水平,消费增长促进经济增长,生产和消费相互作用,不断发展。

但由于消费能力有限(消费者增量有限、消费者平均消费增量亦有限),生产的无限增长最终导致产品过剩,引发经济危机。

若减少投入而保持产量不变,则造成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剩余。

剩余劳动不再投入,则闲置资源、造成浪费。

而现在高消费对社会经济的积极作用。

尽管高消费只是占总人口比重较少的富人或中等收入阶层的人的行为,但对于中低收入阶层的消费潮流起带动作用。

高消费在某种意义上引领了时尚,促进了创新,高消费的高品质及能带给人精致生活,对人民生活水准的提高和经济的发展起推动作用。

消费是如何促进产品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的呢?

假定有A、B两种产品,若A产品需大于供给量,则价格上升,企业为追求高额利润就会增加生产;B产品需求量小于供给量,则价格下降,企业利润就会降低甚至亏损,于是不得不转产A产品或开发新产品。

谁转产呢?

一是高地租地区的企业,二是技术和管理水平差的企业。

这样一来,产品结构、地区经济结构都在消费的引导和压迫下发生改变,部分产品生产萎缩、另一部分产品生产增长,同时部分产品从高地租地区向低地租地区转移。

可见,消费是产品结构和地区经济结构调整的动力。

高消费高增长,低消费低增长。

所以,消费不能牺牲,牺牲消费则牺牲增长(例如,只消费粮食工业就不可能产生,产生了也要停产)。

积累是不是牺牲当前消费产生的呢?

对个体来说是,但对整体来说则不是。

总体无法牺牲消费,若减少消费则产品过剩,企业减产。

也就是说,消费必须全部实现,否则产品闲置浪费,经济衰退。

积累不是牺牲消费的结果,而是源于消费能力有限及消费结构改变(原产品消费能力有限,新产品数量有限)。

因此,扩大再生产不能全面扩大,而是扩大供不应求产品生产或增加新产品的生产,也就是说是总体扩大、结构调整。

因为M/V=∑(QIMI)/∑(QIVI),所以平均劳动时间节约率等于总劳动时间节约率,与∑QIMI成正比,与∑QIVI成反比。

而已有V不变,因此∑QIVI取决于新增V的数量和数值(即新产品种类和价值)。

由于M不断扩大,要抵消这一趋势,需要扩大∑QIVI。

一是增大高V产品比例,减少低V产品比例;二是增加产品品种、提高产品质量。

这样,消费一方面限制了老产品的生产,另一方面促进了新产品的生产。

消费和生产相互促进,使生产不断扩大、消费结构不断优化、消费水平不断提高。

经济增长使消费者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一方面,经济增长提供了更多数量、更好质量和更多品种的消费品,并且提高了工资,使消费者不仅有能力而且有产品可以提高消费。

另一方面,由于消费价格=V-M/8,因此随着M的增大,消费价格不断下降,消费者共享剩余价值增长带来的好处。

由此可见,经济增长量决定分配量和消费水平,分配和消费反作用于经济增长。

分配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表现在,合理分配促进经济增长,不合理分配阻碍经济增长。

消费对经济增长具有双重作用。

一方面,消费促进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靠消费带动,消费既促进消费品产业的增长,无消费市场的企业只有关门;又促进生产资料产业的增长,无消费市场的生产设备亦无市场(生产资料产业的扩大再生产,导致消费资料产业的进一步扩大再生产,最终靠消费增长实现)。

另一方面,消费限制原产品及产业的发展。

一是由于人的消费能力有限,而生产增长不断发展,必然导致生产过剩,迫使企业转产。

二是消费水平的提高,要求新的消费品,引导企业转产。

(2)、高消费的弊分析

不过消费过高,其弊端也是呼之欲出。

作为发展中国家,面对高消费的快速增长,我们有必要进行理性的反思。

1、高端的消费易助长非理性的消费行为和风气。

高消费品消费中攀比、炫耀等不成熟的消费心理容易导致奢侈品消费中的非理性行为,富裕阶层的高消费之风会对社会风气产生不好的示范作用。

从人均收入水平来看,我国目前的高消费品消费能力尚不足,像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如果充斥着高消费的氛围,是值得警惕的。

2、高消费易造成消费资金的外流。

由于中国高消费品市场尚未形成,我国的高端物品品绝大部分依靠进口,因而大部分高消费者会选择国外的高消费品牌来满足其需求,消费资金的流出对中国经济有消极影响。

3、富裕阶层的高消费会在某种程度上加剧社会矛盾和冲突。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社会阶层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社会成员贫富差距不断扩大。

据报道,2007年我国的基尼系数达到了0.47,超过了国际上公认的0.4的警戒线。

在社会的贫富差距拉大,人们对收入分配日益感到不公的情况下,富裕阶层的奢侈消费容易诱发底层人群的仇富心理,在某种程度上加剧社会矛盾和冲突,造成社会不和谐。

4、高消费铺张、浪费性的消费,影响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由于高消费行的实现依赖于生产出各种消费品,而生产的扩大要依赖能源和资源的大量消耗,大规模的高消费行为必将给地球生态系统造成巨大的压力。

过度的铺张、浪费性高消费使高消费产品的设计使用寿命被人为缩短,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了能源和资源大量耗费,成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的巨大隐患。

什么是消费?

一种定义是指消费者对物品或劳务的消耗;另一种定义是指消费者进行意义建构、趣味区分、文化分类和社会关系再生产的过程。

这里前一种定义是以消费的绝对效应为基础,落脚点是消费的自然意义;后一种定义是以消费的相对效应为基础,落脚点是消费的社会意义。

经济层面,超前消费违背了经济规律,投资进程就是经济增长的源泉,而适度消费是社会再生产的保证,消费超前或滞后都会防碍经济的发展。

就超前消费拉动生产而言,既是总量不足,更是结构失衡,在拉美国家,正因为曾超前消费,结果因为消费大量增加导致投资不足造成经济结构失衡,正因透支未来收入引起经济动荡,可见经济健康发展要求适度消费,切不可超前消费。

(3)、各层面看高消费影响

1、从社会层面,高前消费带来盲目消费、奢侈消费、助长集团消费,造成享乐之风,成为贪污腐败的温床。

而成千上万的下岗工人还奋力拼搏在缝隙中,成千上万贫苦人口仍挣扎在温饱线上,这必将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严重危害到社会的稳定.

2、伦理层面,高前消费追求物质享受、享受现世生活,这必将加剧人们对金钱的崇拜,对物质的无限制追求,甚至达到物欲控制人性,人类严重异化及畸形的局面。

3、发展层面:

高前消费虽能在短时期内刺激生产,但它与可持续发展之间是有根本冲突的:

高前消费实际是一种跨越现阶段生产力的消费无形之中提前消耗了下一代人的有限资源,另外它使本已严重的环境恶化问题更加复杂,并严重打破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因此,将这种时尚的消费观念作为持续推动经济发展的力量,必将得不偿失。

中国素有倡导节俭的传统。

《左传·庄公二十四年》指出:

“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墨子·体过》中也说:

“俭节则昌,淫佚则亡。

”时至今日,国家又提出建设“节约型社会”。

不管是古训,还是今日的政策,都教导人们在节俭与奢侈问题上要明辨美丑、善恶与是非,张扬节俭的良好社会风尚是必要的。

是国家、社会发展之道。

3、结论

目前,建设节约型社会是我国经济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

节约型社会是指在生产、流通、消费的各个领域,通过采取综合性措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最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收益,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发展模式。

很明显,承担祖国明日建设重任的中国人在现阶段就出现“高消费”是非常不利于自身发展,也不利于国家的经济建设的。

作为国家经济建设的重要力量——企业在此时就应该明确响应建立“节约型社会”的号召

所以综合来说消费的绝对效用是指绝对消费水平提高所产生的效用,消费的相对效用是指相对消费水平提高所产生的效用。

这里绝对消费水平的增加是指一个人消费绝对量的增加;相对消费水平的增加是指一个人与他人相比而言消费水平的相对提高。

(一)、理性引导高消费的对策:

1、适时调整消费税,建立科学合理的高消费税制。

增加对社会公共物品以及医疗、教育的投入,提高弱势群体的收入,从而缩小贫富差距,间接改善奢侈品及其消费者的形象,平衡社会心理,促进社会的和谐。

2、加强消费者教育,树立健康消费、可持续消费的消费观念,在全社会形成适度消费、健康消费和可持续消费的和谐消费观。

3、鼓励高消费的消费者更多地承担社会责任。

政府应鼓励高消费者通过公益性基金会和其他社会公益机构参与社会的救助和捐助,高消费者将财产投入到社会公益事业中,促进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弥合不同收入阶层的矛盾。

4、加强对公务消费、政府官员及其家人消费的监督。

社会各界对于各级政府机关及企事业单位的公务消费、政府官员及其家人消费需要应实施有效的制衡和监督,大力倡导节俭的消费风气,维护社会公平。

每个家庭都有人员在学校,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

比如学校,我们多开家庭教育课,邀请家长参加,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小孩子乃至家长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而道德建设也是德育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老师可以在讲课的过程中突显消费道德的内容,告诉同学们和家长培养消费道德的重要意义,并且可以把中外的消费道德做一个比较,或者根据不同大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消费道德观。

所以要帮助其认识到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重要意义,并致力于把这一美德发扬光大。

父母作出良好消费榜样。

由于每个家庭的经济条件、职业性质和教育程度不同,由此形成的每个家庭的消费特色、消费习惯和消费观念也不同,父母的消费行为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学生。

因此,家长要给孩子作出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良好榜样。

有计划、有节制地提供子女生活费用。

现在的大学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家长从小把孩子视为家庭的重点照顾对象,对子女的消费基本上实行满足供应的对策,上了大学更是子女要多少钱,家里给多少钱,对什么样的消费才是合理的、应该怎样消费统统不问,完全被动地提供,这不能不说是造成学生不健康消费的重要原因。

因此,家长在给予子女金钱方面应变“无私奉献”为“适度供给”,既要满足子女最基本的生活需要,又要避免子女有乱花钱的余地。

如果家长能配合学校有关部门,做到有计划、有节制地供给各类正当费用,就可以有效遏制不良消费行为。

再次还是得制定商品价格必须考虑到国人的经济承受能力,不能助长“高消费”比如现在大学生代表群体,生活来源主要依靠家庭。

经济来源的依靠性使得部分大学生在追求“高消费”时受到限制。

因此,制定符合大学生经济承受力的价格是企业营销成功的必要条件,一般而言,定价中低、薄利多销是企业价格策略的核心。

同理,目前我国的网络用户高达1亿人,这个数字天天都在增加,大学生在其中占相当大的比例。

互联网是大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

我们宣传节约型社会,适当消费不是应该从各种渠道下手吗?

所以企业在利用传统渠道的同时,应该关注网络在大学生群体中的普及率,加大在门户网站和各种虚拟社区中的宣传力度,有的放矢地开展网上购物,一方面利于企业节约渠道成本,使商品售价降低;另一方面也迎合大学生追求新潮事物的消费心理。

促销策略中多使用公益性质的宣传方式!

对商业味太浓的促销活动普遍有抵触心理。

企业应尽量减少或弃用单纯促销产品的陈旧模式,加大公益性质的促销方式的使用频率。

例如,名人公益广告就是社会效果不错的促销方式。

名人公益广告是利用在社会上有较高的知名度、对社会公众有较大影响力的公众人物来传播公益理念。

传播学奠基人之一霍夫兰的“态度改变模式”观点认为,传达者是否被人喜爱,对接受者是否改变态度起着重要的影响。

企业利用名人传播抵制“高消费”,倡导理性消费的公益理念,一定能吸引大学生的注重力,再辅以其他促销方式,增加大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从而体会“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劳”的道理,明白理性消费的必要性和做为素质中国人的社会责任感。

迈入2010年,深思熟虑中,我们又多了些许理性的思考,理性消费已不再浅显,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收入、情趣、预期等给自己制定一个合理的消费尺度,量入为出,尽量减少和避免在喧哗、浮躁中浪费时间和金钱,必要时也可以将持币待购进行到底。

(2)、结论

总而言之,我们除了倡导理性消费外,还要大力提倡适度消费,倡导可持续消费观念,善待自然,进行生态消费,做一名有责任感的消费者,做到节约水电,不浪费食物,少使用一次性用品,减少生活垃圾对环境的污染,追求人与自然和谐进步的消费行为。

在欧美市场经济持续不景气、中国经济不断发展及社会阶层分化的大背景下,国际知名的高消费品品牌纷纷在中国设立销售网点,进行长期投资,高消费在中国迅速增长,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科学的消费观念指的是理性消费、健康消费、合理消费,在解决了各项后顾之忧后要敢于消费。

积极宣传新的消费理念、消费思想,鼓励中坚力量进行科学消费,刺激居民多消费少储蓄。

出台相关明确鼓励消费的政策,对科学消费进行引导。

由上述分析可知,影响居民消费的因素涉及到方方面面,既有政策方面的原因,也有体制遗留下来的问题。

根据我国目前居民消费的现状,采取相应的措施是从根本上拉动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经之路。

我认为高消费对社会经济既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的影响,并提出理性消费高消费品的对策措施,希望能为我国高消费的理性消费及高消费市场的正常发展提出正确的利弊分析。

参考文献

【1】李新家,消费经济学[M]。

中国;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7。

【2】张茉楠,创业型经济论[M]。

中国;人民出版社2009。

【3】姜彩芬,消费经济学[M]。

中国;中国经济出版社2009。

【4】美奎恩,赖伟雄译书。

生产消费者力量[C]。

四川大学出版社2004。

【5】林毅夫,经济学(季刊)[N]。

第六卷第四期(共第26期)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6】郭国庆,《市场营销学通论》,中国人民出版社2004

【7】虞晶.,服务营销之我见[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

【8】陈祝平,论开展对服务营销的研究[J].财经研究,1993

【9】陈晔,苗泽华.服务营销是市场利器[J].经济论坛,2001

【10】郭箐楠,,敖楚斌.营销新趋势:

服务营销[J].科技与管理,2001

 

致谢

当在键盘敲下最后一个字的时候,心情的一种莫名其妙的失落。

这几年…学校的生活点点滴滴…像一幕幕地闪现出来,严重的泪花总忍不住。

过去的几年里,在学校和老师的关怀支持下我不断努力,在专业学习和社会活动方面都有较突出的表现。

上课认真地听讲,下课了我也会见缝插针,抓紧每一分钟,保证了每天充足的学习和工作时间。

在这个期间,学校领导和老师对我的关心总是那么的贴切、温馨!

……

谢谢我的一群同学和朋友,一起生活和工作学习的美好时光里,你们给予我的真诚的鼓励和无私的帮助是终生难忘的。

最后,我要感谢父母和亲人多年来在生活上无微不至的照顾和精神上的支持,我能长这么大,还能够有机会读书,真的不知道对你们的付出说些什么,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辉。

千言万语化作一句感恩的话:

辛苦了!

过去的几年已经成为了历史,新的社会在向我们招手,我仍然期望在新的社会里,我能再接再厉,取得更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