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总复习单元测试试题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试题 人教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428201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68.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化学总复习单元测试试题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试题 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中考化学总复习单元测试试题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试题 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中考化学总复习单元测试试题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试题 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中考化学总复习单元测试试题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试题 人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中考化学总复习单元测试试题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试题 人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中考化学总复习单元测试试题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试题 人教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中考化学总复习单元测试试题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试题 人教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中考化学总复习单元测试试题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试题 人教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中考化学总复习单元测试试题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试题 人教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中考化学总复习单元测试试题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试题 人教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中考化学总复习单元测试试题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试题 人教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中考化学总复习单元测试试题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试题 人教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中考化学总复习单元测试试题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试题 人教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中考化学总复习单元测试试题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试题 人教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中考化学总复习单元测试试题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试题 人教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中考化学总复习单元测试试题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试题 人教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中考化学总复习单元测试试题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试题 人教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中考化学总复习单元测试试题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试题 人教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中考化学总复习单元测试试题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试题 人教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中考化学总复习单元测试试题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试题 人教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化学总复习单元测试试题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试题 人教版.docx

《中考化学总复习单元测试试题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试题 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化学总复习单元测试试题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试题 人教版.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化学总复习单元测试试题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试题 人教版.docx

中考化学总复习单元测试试题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试题人教版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知识网络】

【分析解读】

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是中考的必考的知识点,该考点的命题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物理变化的特点、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变化时的现象和能量的变化”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内容比较接近生活实际。

2.基本实验操作是本单元的重点,是中考必考内容主要考查的法师有根据提供的仪器图形考查识图及使用能力、考查对错误操作的识别、以实验装置图组合起来考查实验基本技能,题目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但难度不是太大,解题时要注意细节。

【知识梳理】

考点一:

化学研究的对象和范畴(冷考)

1.化学是在__________、__________的基础上,研究物质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及__________的科学。

2.近代,__________和__________创立了原子论和分子学说,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1869年,俄国的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__________和__________。

3.化学研究院的范畴

(1)生产化肥与农药,增加粮食的产量;

(2)合成各种药物,抑制细菌和病毒,保障人类健康;

(3)开发新能源和新材料,改善人类生存条件;

(4)综合应用自然资源和保护环境,使人类生活得更加美好;

4.化学是一门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1)化学研究的对象是__________,以__________为基础。

学习化学的途径是__________,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

(2)科学探究的简单步骤:

提出问题→建立假设→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获得结论→交流评价

(3)科学探究过程的特点:

1.关注物质的性质。

如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熔点、沸点等。

2.关注物质的__________,如蜡烛受热时是否融化,燃烧时是否发光、放热并有二氧化碳气体和水蒸气产生。

3.关注物的变化__________及其__________。

4.填写实验报告。

即将探究活动的过程、结果、分析过程等写成实验报告的形式。

方法总结:

探究过程要实事求是。

考点二:

物质的变化(高频考点)

类型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定义

①__________其它生成物的变化

②__________其他物质生成的变化

现象

多表现为状态、形状、大小等的变化、的变化

常表现为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表现为吸热、放热、发光等

判断

依据

微观

 构成物质的微粒本身没有变化,一般只是微粒间隔变化。

变化过程中,分子发生破裂为__________,原子重新组成新__________。

宏观

没有其它生成物

有其他生成物生成

联系

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

如点燃蜡烛时,石蜡受热熔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而石蜡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却是____________________。

 

举例

外形变化

破碎、弯曲、榨汁、切成段压成片

燃烧类

火灾、火药爆炸、纸张燃烧等

状态变化

熔化(融化)、蒸发、升华、液化、凝华、凝固、挥发等

变质类

发酵、酿酒、发霉、腐烂等

实验操作类

蒸馏、过滤、溶解、稀释、海水晒盐等

锈蚀类

铁生锈、铜绿生成等

其他

吸附、灯泡通电发光等

其他

光合作用、呼吸作用

方法总结:

判断两者的关键是看有无新物质生成。

物质变化常伴随的一些现象只能帮助我们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但不能作为判断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的依据。

如电灯通电时发光发热,却是物理变化,一些缓慢氧化无明显现象,却是化学变化。

爆炸、变色、发光、放热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

锅炉因压力过大爆炸,清水中滴入红墨水,电灯泡发光,放热都属于物理变化。

考点三:

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常见考点)

类型

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

概念

物质在__________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__________发生__________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内容

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酸碱性、毒性等

颜色、状态、气味、硬度、熔点、沸点、密度、溶解性、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

判断依据

是否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出来

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方法总结:

1.性质和变化的关系

物质的性质

物质的变化

区别

物质的性质是指物质的特有属性,不同的物质其属性不同,是变化的内因。

物质的变化是一个过程,是有序的、动态的,是性质的具体表现

联系

物质的性质决定了它能发生的变化,而变化又是性质的具体表现。

2.描述物质的性质时,常用“可以”、“会”、“易”、“具有”等关键词;叙述物质的变化时往往用“生成了”、“变成”等词语。

3.不同状态的同种物质,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相同,如冰与水的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相同

考点四:

常用仪器的名称、用途及使用方法(常见考点)

加热仪器

酒精灯

火焰温度:

__________温度最高

四不原则

酒精量不超过灯内容积__________

不能向燃着的灯内添加酒精

不能用两酒精灯互相点火

不能吹灭酒精灯(用__________盖灭)

直接加热仪器

试管

用途:

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简易气体发生器

注意

要__________并均匀加热,不骤冷

液体不超过试管容积的__________

斜持、口不对人,加热固体管口要略__________倾斜

蒸发皿(不是玻璃仪器):

用于液体__________,溶液不超过容积的__________。

燃烧匙:

用于可燃性固体的燃烧。

间接加热仪器

垫__________加热——烧杯:

用于溶解配制溶液,作反应容器

计量仪器

托盘

天平

精确度:

称准到__________

使用

称量前:

调零,垫纸或放玻璃器皿(易潮解、腐蚀性药品)

称量时:

称量物放__________,砝码放__________,加砝码要用__________,由大到小,最后移动游码

称量后:

砝码放回盒,游码归零

量筒

用途:

用于量取一定__________的液体药品

注意:

不能受热,不作反应容器,不配溶液

使用:

规格适当,放平,视线与__________保持水平

胶头

滴管

用途:

吸取滴加__________液体

使用(四不原则):

不倒置,不平放,不伸入容器,不碰容器壁

 

其他仪器

贮存仪器

__________收集贮存气体,__________贮存固体,__________或__________贮存液体

支撑仪器

铁架台:

用于固定和支持各种仪器。

加持仪器

试管夹:

从试管__________往上套,夹在试管__________,拇指不按__________

胶头滴管

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用过后立即洗净,再去吸取其他药品(滴瓶上的不用冲洗)

漏斗

用作加液器,将液体注入小口径容器中去;

在装上滤纸后也可用作过滤器,用于分离__________与__________的混合物

方法总结:

读数时,俯视会使读数偏大,仰视会使读数偏小;量取液体时选取的量筒要适合,不能太大或太小。

考点五:

常见的基本实验操作(高频考点)

(一)基础操作:

 

药品

的取用

原则

三不原则

不手摸、不品尝、不凑闻

取用量

按说明用量

无说明取少量:

固体铺满试管底部,液体取__________ml

操作

取用固体

固体粉末或小颗粒用药匙,要领:

一斜二送三竖

密度大或块状固体用镊子,要领:

一横二放三慢竖

取用液体

倾倒法:

瓶塞__________,标签向__________,瓶口紧挨容器口

滴加法:

用胶头滴管,方法见其使用方法

取定量药品:

固体用托盘天平,液体用量筒。

腐蚀性药品取用

酸液沾在皮肤上,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用稀__________溶液洗,碱液沾在皮肤上,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__________溶液。

溅入眼睛内立即用水冲洗后找医生

防污染原则

实验剩余的药品既不能__________,也不要随意丢弃,更不要带出实验室,要放入__________。

玻璃仪器洗涤

不溶性碱、碳酸盐、碱性氧化物先用__________洗,再用水洗

油脂先用热纯碱、洗衣粉等洗,再用水清洗

干净标准:

内壁的水均匀附着,____________________。

固体的溶解

将大块固体研碎后放入烧杯中加水溶解,并用__________搅拌

在瓶口轻轻地用手扇动,使少量气体飘入鼻孔。

过滤

用途

将__________固体与液体分离

操作

一贴:

滤纸紧贴漏斗壁,中间不留气泡

二低:

滤纸的边缘低于漏斗口,漏斗内的液面低于滤纸的边缘

三靠:

烧杯靠玻璃棒、玻璃棒靠滤纸、漏斗下端靠烧杯内壁

蒸发

在蒸发皿中加热,用__________搅拌,出现__________就停止加热

把导管的一端浸入水中,双手紧贴容器的外壁,若导管口有__________,松开手后导管内形成一段液柱,则装置不漏气。

仪器的连接

玻璃管与橡皮塞、乳胶管的连接:

右手拿玻璃管,把要连接的一端玻璃管用__________,稍用力旋转插入;橡皮塞与容器的连接:

把橡皮塞稍用力旋转塞进容器口。

稀释浓硫酸

稀释浓硫酸时,应该将__________沿着烧杯壁慢慢注入__________中,并用__________不断搅拌,使产生的热量迅速散失,切记不可将水直接倒入浓硫酸中。

_______入_______,沿器壁,慢慢倒,不断搅.

用干燥洁净的__________蘸取待测溶液滴到pH试纸上,把试纸上显示的颜色与__________比较,读出该溶液的pH值。

1.测定pH时,不能直接将pH试纸浸入溶液来中。

2.测定前不能将pH试纸湿润。

3.pH试纸测出数值为__________,不是小数。

(二)物质的加热

1.热源——加热工具:

最常用酒精灯,有时需要用酒精喷灯进行高温加热。

(1)酒精灯的火焰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三部分,__________温度最高,__________温度最低,因此加热要把需要加热的物质放在__________部分。

(2)酒精灯的使用注意事项:

酒精灯内的酒精量不超过酒精灯容积的__________;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__________盖灭,不可用嘴去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禁止用一盏酒精灯引燃另一盏酒精灯;酒精灯里的酒精洒出来在桌上燃烧,立即用__________扑盖。

(3)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

__________、__________、坩埚等;

可以加热但必须垫上石棉网的仪器:

__________、烧瓶等;

不能加热的仪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加热:

给试管里的药品加热时先使试管均匀受热(来回移动试管或酒精灯),然后对准药品部位加热。

固体加热:

试管口应略__________倾斜,防止水倒流引起试管炸裂。

液体加热:

加热前,先把玻璃容器外壁的水擦干,以免炸裂试管;试管倾斜,跟桌面大约成__________角,且试管内液体的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__________;管口不准对着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常见事故与处理

1.化学实验操作中意外事故及处理方法

类型

具体事例

处理方法

划伤

玻璃或锐物

先用双氧水清洗伤口,再涂上碘酒,再用创可贴外敷。

药品

金属钠、钾起火

用干沙覆盖

酒精灯碰倒起火

用__________覆盖

浓碱沾到皮肤上

先用水冲洗,再涂上__________;

浓硫酸沾到皮肤上

立即用水冲洗,再用3~5%__________洗涤

水银洒在桌面上

用硫粉覆盖

生石灰沾在皮肤上

要先用布擦去,再用大量水冲洗

烫伤或烧伤

热水

立即用水冲洗烫伤处,再涂上烫伤膏

眼睛灼伤

酸或碱

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必要时请医生治疗,切不可用手揉眼睛

方法总结:

点燃可燃性气体前必须检验纯度;实验室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时,尾气必须用酒精灯或用气球收集,进行尾气处理;

2.生活中的意外事故及处理方法

(1)在生活中,误服氯化钡溶液,应立即喝大量牛奶或鸡蛋清;

(2)燃放烟花爆竹时应远离人群和可燃物;

(3)室内电器着火,应先____________________再灭火;

(4)天然气或煤气等泄漏时,应__________并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药品的分类贮藏

1.盛放碱液的试剂瓶要用__________塞。

2.易变质的药品存放时间不能长久,最好先用现配。

(如__________)。

3.易潮解、易挥发、有吸水性的药品要__________保存。

4.易燃物和易爆炸的物质存放时要远离火源。

5.白磷保存在冷水中,金属钠保存在__________中。

6.常见危险化学品标志

 

练兵训练

中考回顾

1.(2017四川内江中考)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汽油挥发B.树根“变”根雕

C.冰雪融化D.米饭“变馊”

2.(2017西宁中考)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羊毛织成藏毯B.昆仑玉雕刻成印章

C.青稞酿成酒D.牛角做成梳子

3.(2017呼和浩特中考)我们每天生活在不断变化的物质世界里。

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海水晒盐B.食物腐败

C.汽油挥发D.石油分馏

4.(2017重庆中考A卷)在进行过滤操作时,下列仪器不会使用到的是(  )

5.(2017四川达州中考)下图所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6.(2017天津中考)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7.(2017四川绵阳中考)下列实验操作正确且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

8.(2017南京中考)使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的仪器是(  )

A.漏斗B.量筒C.试管D.烧杯

9.(2017成都中考)实验室使用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并回收二氧化锰,可供选择的实验仪器和用品如下。

(1)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

 

(2)制取氧气时,用a仪器加入过氧化氢溶液的优点是  (填序号)。

 

A.便于控制反应快慢

B.定量添加药品更方便

C.生成氧气质量更大

(3)回收二氧化锰,需要进行过滤操作,除上图仪器以外,过滤还需要的仪器名称是。

 

(4)过滤时,(填序号)的末端要轻轻地斜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

过滤结束后,小心取下滤纸,将纸上的固体(操作名称),转移装瓶,贴上标签。

生活中可以替代滤纸的物品是  (填一种)。

 

(5)回收的二氧化锰,还可以在上述反应中反复使用。

其原因是。

模拟预测

1.下列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海水晒盐B.海水制“碱”

C.海水制镁D.除去海水中的氯化镁等可溶性杂质

2.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性质、组成、结构与变化规律的科学。

下列涉及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棉花纺线织布B.粮食酿酒

C.活性炭除臭D.液氧汽化

3.下列关于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的表述没有直接联系的是(  )

选项

性质

用途

A

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用墨绘制字画

B

醋酸显酸性

用醋酸除去热水瓶中的水垢

C

NaOH能与油脂反应

用NaOH除去油污

D

CH4常温下是气体

用CH4作燃料

4.如下图所示,龙龙同学采用手握试管外壁的方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若装置的气密性良好,则将双手移开一会儿后,烧杯内导管处的现象(画圈部分)是(  )

选项

A

B

C

D

现象放大图

5.正确的实验操作对实验结果、人身安全都非常重要。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合理的是(  )

6.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通常采用图A的加热方法,即将试管倾斜大约45°,其原因是,避免采用图B的加热方法,原因是。

 

(2)图C或图D向试管中加入粉末状固体时,用长柄药匙或纸槽伸到试管底部,原因是。

 

(3)给试管里的液体药品加热,液体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

,原因是 。

 

7.苯的化学式为C6H6,它是一种液体,无色透明,有香味,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本身也可作为有机溶剂。

在常温下,苯还是一种易燃的化合物,有较高的毒性,对神经系统、造血系统有损害,也是一种致癌物,长期接触苯可引起白血病等病症。

根据上述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苯属于物(填“有机”或“无机”);其中描述苯的物理性质的是

 (只填一点,下同);描述苯的化学性质的是;描述苯的用途的是。

(2)写出苯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8.掌握化学实验中常用仪器的特征和用途,有利于开展化学学习和研究。

(1)请从下列常见仪器图示中,选择恰当的字母序号填空。

①可以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的玻璃仪器是; 

②镁条燃烧时,用来夹持镁条的仪器是; 

③用酒精灯加热时需要垫上石棉网的仪器是; 

④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用到的仪器是; 

⑤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试剂的仪器是; 

⑥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用到的玻璃仪器是  。

 

(2)实验操作要规范化。

下列操作中,正确的是。

(填序号) 

A.点燃氢气、一氧化碳、甲烷等可燃性气体前,先检验气体的纯度

B.用pH试纸测定溶液酸碱度时,先将pH试纸润湿,然后再测定

C.稀释浓硫酸时,将浓硫酸沿杯壁慢慢倒入盛水的烧杯中,并不断搅拌

D.用量筒量取一定量的液体时,仰视或俯视读数

(3)做化学实验要养成良好的整理习惯。

若某同学在实验结束后,将仪器按下图放置,其中正确的一项是  。

(填序号) 

9.规范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基本保证。

下面是有些同学的实验操作,请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A操作存在的错误是; 

(2)B操作集气瓶中既无水又无细沙,可能造成的后果是; 

(3)用C操作量取的水配制溶液的浓度比要求配制溶液的浓度(填“偏大”或“偏小”); 

(4)D操作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是(写出一条即可)。

 

10.氯化钠是生活必需品,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提纯含少量泥沙的粗盐,一般经过以下操作流程:

(1)操作③中需要将圆形滤纸折叠处理,下列图示中不该出现的情形是(填序号)。

 

(2)操作④中除用到铁架台(带铁圈)、酒精灯、玻璃棒、坩埚钳外,还需要用到

等仪器,该操作中容易造成食盐固体飞溅,为尽量减少飞溅,除连续搅拌外,你认为还可采取等措施。

 

(3)实验结束后称量获得的精盐,并计算精盐的产率,发现产率较低,其可能的原因是   (填序号)。

 

A.食盐没有全部溶解即过滤

B.蒸发时食盐飞溅剧烈

C.蒸发后,所得精盐很潮湿

D.器皿上沾有的精盐没全部转移到称量纸上

11.下图为实验室加热碱式碳酸铜(即“铜绿”)的装置。

试回答:

(1)指出标号仪器的名称:

A,B,C。

 

(2)实验开始时,将碱式碳酸铜粉末装入试管中的正确操作方法是

(3)实验装置中,试管口为什么要略低于试管底部?

(4)实验完毕后,应如何操作?

为什么?

 。

(5)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6)该实验中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的目的是。

12.小婧同学学习化学后知道,镁在氧气中燃烧会生成白色MgO固体。

但她在空气中点燃镁条时,却发现生成的白色固体中还夹杂着少量的淡黄色固体。

(1)[提出问题]

为什么会产生淡黄色固体?

(2)[查阅资料]

小婧查阅资料,记录了下列几种物质的颜色:

物质

MgO

MgCl2

Mg3N2

MgCO3

Mg(OH)2

颜色

白色

白色

淡黄色

白色

白色

其他同学认为不必查阅氯化镁的颜色,理由是。

 

(3)[提出猜想]

分析资料,小婧认为淡黄色固体可能是由镁与空气中的反应生成的。

 

(4)[实验探究]

小婧设计实验证实了自己的猜想,她的方案可能是。

(5)[实验结论]

根据小婧的实验结果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6)[反思与评价]

通过上述实验,你对燃烧有了什么新的认识?

 

 

参考答案

知识梳理

考点一:

化学研究的对象和范畴(冷考)

1.分子原子性质组成结构变化规律

2.道尔顿阿伏加德罗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

4.

(1)物质实验科学探究

(3)变化过程现象

考点二:

物质的变化(高频考点)

没有有原子分子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考点三:

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常见考点)

化学变化不需要化学变化化学变化

考点四:

常用仪器的名称、用途及使用方法(常见考点)

1.外焰2/3灯帽

2.预热1/3向上

3.蒸发1/3

4.石棉网

5.0.1ɡ左盘右盘镊子

6.体积凹液面最低处

7.少量

8.集气瓶广口瓶细口瓶滴瓶

9.底部中上部短柄处

10.液体固体

考点五:

常见的基本实验操作(高频考点)

(一)基础操作:

1-2倒放手心碳酸氢钠硼酸放回原瓶指定的容器盐酸

即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玻璃棒不溶性玻璃棒较多量固体时气泡产生水润湿浓硫酸水玻璃棒酸水玻璃棒

标准比色卡整数

(二)物质的加热

1.

(1)内焰外焰焰心外焰焰心外焰

(2)2/3灯帽湿抹布

(3)试管、燃烧匙;烧杯;量筒、集气瓶、漏斗。

2.向下45°1/3有人的地方

(三)

1.湿抹布硼酸NaHCO3

2.(3)切断电源;

(4)关闭阀门打开门窗通风。

(四)1.橡皮2.澄清石灰水3.密封5.煤油

中考回顾

1.D2.C3.B4.A5.D6.C7.A8.C

9.

(1)2H2O2

2H2O+O2↑ 

(2)AB (3)铁架台 (4)f 洗涤干燥 纱布 (5)MnO2为催化剂,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模拟预测

1.解析:

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A.海水晒盐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只是氯化钠从海水中结晶析出,属于物理变化;

B.海水制“碱”过程中有新物质碳酸钠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海水制镁过程中有新物质镁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除去海水中的氯化镁等可溶性杂质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涉及化学变化。

答案:

A。

2.解析:

棉花纺线织布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粮食酿酒是粮食经过发酵产生新物质酒精,故属于化学变化;活性炭除臭是利用活性炭的吸附作用除去臭味,此变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液氧汽化是液态氧气变成气体,此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答案:

B

3.解析:

A.用墨绘制字画,是因为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故正确;

B.醋酸显酸性,可以和水垢中的CaCO3、Mg(OH)2发生反应生成溶于水的物质而使之除去,故正确;

C.氢氧化钠具有碱性,可以与油脂发生反应而除去油污,故正确;

D.甲烷具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