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南平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生物试题附解析Word格式.docx
《福建省南平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生物试题附解析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南平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生物试题附解析Word格式.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3)细胞分化的实质:
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4)细胞分化的意义:
使多细胞生物体中的细胞趋向专门化,有利于提高各种生理功能的效率。
3.下列关于细胞凋亡和癌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凋亡是细胞编程性死亡,等同细胞坏死
B.细胞凋亡受基因控制,不利于个体生长发育
C.人体肿瘤细胞的形成均与细胞癌变有关
D.癌变的细胞,膜上糖蛋白减少,细胞周期变短
细胞凋亡是细胞编程性死亡,属于正常死亡,而细胞坏死属于非正常死亡,A错误;
细胞凋亡受基因控制,有利于个体生长发育,B错误;
恶性肿瘤的形成与细胞癌变有关,C错误;
癌细胞表面糖蛋白减少,细胞周期变短,D正确。
4.下列关于体液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
B.细胞外液的含量多于细胞内液
C.唾液、尿液、汗液等不属于体液
D.细胞外液与细胞内液之间要进行物质交换
【答案】B
人体的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A正确;
细胞内液含量占体液的2/3,细胞外液占1/3,细胞外液的含量少于细胞内液,B错误;
唾液、尿液、汗液等不存在于生物体内,属于体外环境,不属于体液,C正确;
细胞外液又叫内环境,可以直接与细胞内液进行物质交换,D正确。
5.如图是人体内环境示意图。
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血浆蛋白质降低,会引起图中哪一部分的液体增多?
()
A.①B.②C.③D.④
试题分析:
长期营养不良,血浆蛋白降低,导致血浆渗透压下降,血浆中水分渗出,导致组织液增多,而图中①是血浆,②是组织液,③是细胞内液,④是淋巴,所以B选项正确。
考点:
考查组织水肿相关知识。
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6.若给予下图所示神经细胞一适当的刺激,则电流表指针偏转的方向依次是
A.向右偏转
B.先向右偏转后向左偏转
C.向左偏转
D.先向左偏转后向右偏转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
开始神经纤维处于静息状态,探针两侧电位差相同,此时为图所示;
当刺激由右向左传导时,首先b点出现动作电位,a点为静息电位,电流表偏转先向右偏转;
紧接着b点恢复为静息电位,探针两侧电位相同,此时恢复为图示0电位;
神经冲动继续向左传导,当神经冲动传导到a点,a点出现动作电位,b点为静息电位,则电流表偏转再向左偏转;
所以本题选B。
7.下列关于神经递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A.突触小体中的突触小泡内含有神经递质
B.不同神经元释放的递质可能存在不同
C.突触前神经元在静息时也能释放神经递质
D.突触前神经元释放递质需要多种细胞器的参与
突触小体中的突触小泡内含有神经递质,A正确;
不同神经元释放的递质可能引起突触后膜兴奋和抑制,所以可能存在不同神经递质,B正确;
突触前神经元只能在兴奋时释放神经递质,C错误;
突触前神经元具有合成递质的能力,需要高尔基体、线粒体等多种细胞器参与,D正确。
8.下图是反射弧的结构示意图,图中表示效应器的是
A.1B.2C.4D.5
如图为反射弧结构①——⑤分别表示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所以答案为D。
【点睛】注意总结判断传入和传出神经的方法:
(1)神经节所在的位置为传入神经;
(2)脊髓灰质中后角小,前角大,分别接传入和传出神经。
9.下图为突触结构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需要消耗能量
B.突触前膜释放递质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结构特点
C.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从而引起突触后膜兴奋或抑制
D.若突触小泡释放的是抑制性递质,则突触后膜无膜电位变化
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A正确;
突触前膜释放递质的发生是胞吐,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B正确;
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从而引起突触后膜兴奋或抑制,C正确;
如果突触小泡释放的是抑制性递质,则突触后膜也存在电位变化,只是内负外正的电位加强,D错误。
10.下列有关人体激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含量极微且都是大分子物质
B.由内分泌细胞或器官产生
C.激素参与的调节不属于体液调节
D.激素在调节生命活动过程中起催化作用
激素不一定是大分子有机物,如性激素,A错误;
动物激素是由特定的内分泌腺细胞分泌的,B正确;
激素属于化学物质,所以激素主要参与体液调节,C错误;
激素在生命活动中主要起调节作用,而酶起催化作用,D错误。
11.下列关于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相互影响
B.与神经调节相比,体液调节的作用时间更长
C.激素的分泌量可随内外环境的改变而改变
D.机体的生命活动都是受神经一体液共同调节
神经调节可影响激素的分泌;
而体液调节中产生的激素如甲状腺激素能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所以二者是相互影响的,A正确;
与神经调节相比,体液调节的作用时间更长,B正确;
激素的分泌量受各种因素的影响,C正确;
单细胞动物和多细胞低等动物没有神经系统,不能进行神经调节,同时高等动物体内也有生命活动只受体液调节,如血浆中PH的调节,D错误。
12.下列分别属于人体的第一道和第三道防线的是
A.皮肤、吞噬细胞B.黏膜、细胞免疫
C.吞噬细胞、体液免疫D.体液中的杀菌物质、体液免疫
皮肤属于第一道防线,吞噬细胞属于第二道防线,A错误;
黏膜属于第一道防线,细胞免疫属于第三道防线,B正确;
吞噬细胞属于第二道防线,体液免疫属于第三道防线,C错误;
体液中杀菌物质属于第二道防线,体液免疫属于第三道防线,D错误。
【点睛】总结人体的三道防线:
第一道防线是由皮肤和黏膜构成的,他们不仅能够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它们的分泌物(如乳酸、脂肪酸、胃酸和酶等)还有杀菌的作用;
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溶菌酶)和吞噬细胞;
第三道防线主要由免疫器官(扁桃体、淋巴结、胸腺、骨髓、和脾脏等)和免疫细胞(淋巴细胞、吞噬细胞等)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的,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13.麻疹病毒减毒活疫苗的广泛应用,显著降低了麻疹的发病率。
人体初次接种该疫苗时,机体内
A.B细胞和T细胞都增殖分化B.B淋巴细胞产生大量淋巴因子
C.记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D.浆细胞对其识别并产生抗体
【答案】A
人体初次接种该疫苗时,机体B细胞和T细胞都增殖分化,产生相应的记忆细胞和抗体,A正确;
淋巴因子是由T细胞产生的,B错误;
初次接种该疫苗之前,机体内还没有产生相应的记忆细胞,C错误;
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D错误。
14.下列化学物质中,不是植物激素的是
①脱落酸
②乙烯利
③生长激素
④细胞分裂素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③④
脱落酸是植物激素,①正确;
乙烯利是生长调节剂,②错误;
生长激素是动物激素,③错误;
细胞分裂素是植物激素,④正确。
故选B。
15.下列叙述与植物激素作用无直接关系的是
A.肥田之沃,种绿豆最佳,小豆、芝麻次之
B.适时打顶去心,可促植株开花结实
C.正月种白稻,五月收获后,根茬长新稻,九月又成熟
D.将童子尿与农田土壤和匀,反复几次,以此包裹桃枝,可使其快速生根
“肥田之法,种绿豆最佳,小豆、芝麻次之”,绿豆、小豆、芝麻作为绿肥,作用是改良土壤、丰富土壤中的营养物质,与植物激素没有直接关系,A错误;
适时打顶去心,促进棉株开花结实是消除顶端优势,与生长素有关,B正确;
“正月种白稻,五月收获后,根茬长新稻,九月又成熟”描述的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与多种植物激素有关,C正确;
将童子尿与农田土壤和匀,反复几次,以此包裹桃枝,可使其快速生根,促进生根的是童子尿中的生长素,因此与植物激素直接有关,D正确。
16.下图是棉花的去顶实验,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A.棉花茎的尖端能合成赤霉素
B.赤霉素能促进生长素的生物合成
C.生长素能促进赤霉素的生物合成
D.棉花成熟时,植株内生长素和赤霉素含量可能都下降
从三组实验对比也可知,茎尖端能产生赤霉素。
从去顶后是否加生长素可知:
生长素显著影响赤霉素的生物合成,去顶后生长素含量下降,则赤霉素含量大幅度下降。
图示能显示生长素促进赤霉素合成。
豌豆茎的尖端是分生组织,能合成赤霉素,且从三组实验对比也可得知茎尖端能产生赤霉素,A正确;
图示能显示生长素促进赤霉素合成,但不能显示赤霉素不能促进生长素的合成,B错误;
从去顶后是否加生长素可以得知生长素显著影响赤霉素的生物合成,C正确;
去顶后生长素含量下降,则赤霉素含量大幅度下降,D正确。
17.下列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A.样方法只适用于植物的种群密度调查
B.样方法只适用于调查单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
C.标志重捕法调查动物种群密度时应注意随机取样
D.若被标记的动物个体部分死亡,则估算出的理论值大于实际值
样方法适用于植物的种群密度调查和某些活动能力较弱的动物的种群密度的调查,A错误;
一般用样方法调查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B错误;
样方法调查动物种群密度时,应注意随机取样,C错误;
若被标记的动物个体部分死亡,则估算出的理论值大于实际值,D正确。
18.对某地区新引入的一种鸟在第1〜8年期间的种群增长速率进行调查研究,得到的数据如下表。
下列对该鸟种群叙述不正确的是
年份
第1年
第2年
第3年
第4年
第5年
第6年
第7年
第8年
增长速率
0.66
1.24
2.91
3.67
2.84
1.65
0.03
0.01
A.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
B.种群数量呈“S”型曲线增长
C.种群增长受种群密度的制约
D.第3〜4年中种内斗争最激烈
在调查期间,该种群增长率始终大于零,说明该种群为增长型,A正确;
因种群增长率不是定值,故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应呈“S”型,B正确;
种群增长受种群密度、天敌、食物、气候等因素的影响,C正确;
种内斗争的激烈程度与种群密度呈正相关,因此在第8年种内斗争最激烈,D错误。
19.影响生物群落在水平方向上分布的因素不包括
A.种群的特征B.光照的强弱C.地形的起伏D.温度的高低
群落的水平结构主要表现特征是镶嵌分布,地形起伏、光线的强弱、湿度的高低等直接影响植群落的水平结构,而种群的特征与群落水平结构无关,故选A。
20.下列群落演替序列中,属于初生演替的是
A.蒙古草原牧场的演替B.长白山天池形成后的演替
C.整体搬迁到山下后的山村的演替D.大兴安岭砍伐森林后的恢复演替
蒙古草原牧场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A错误;
长白山天池形成后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B正确;
整体搬迁到山下后的山村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C错误;
大兴安岭砍伐森林后的恢复演替属于次生演替,D错误。
2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
①各类生物
②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③食物链和食物网
④物质循环
⑤能量流动
⑥信息传递
A.①②B.③④⑤⑥
C.①②③D.①②③④⑤⑥
【详解】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成分和营养结构,其中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营养结构包括食物链和食物网。
④物质循环、⑤能量流动、⑥信息传递三者为生态系统的功能。
所以C选项是正确的。
22.—个生态系统中的甲、乙、丙、丁四种生物,由于食物关系形成以下几种类型的结构,其中最稳定的是
A.甲→乙→丙→丁B.甲→乙、丙、丁
C.甲、乙、丁→丙D.乙→甲、丁→丙
C项生产者种类多,构成的营养结构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最强,抵抗力稳定性也最强。
所以选C。
23.萍一鸭一稻共作是一种高效的生态农业模式。
其中,水生植物红萍适生于荫蔽环境,可作为鸭子的饲料,鸭子能吃有害昆虫并供肥,促进水稻生长。
对以此模式形成的生态系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鸭子既是初级消费者,又是次级消费者
B.该种生态系统有利于提高能量传递效率
C.红萍的分布降低了水稻的光能利用率
D.该生物群落由水稻、红萍、鸭子和有害昆虫组成
根据题意分析,在稻-鸭-萍共作这种生态农业模式中存在两条食物链:
稻
有害昆虫
鸭、红萍
鸭,所以鸭子既是初级消费者,又是次级消费者,A正确;
该生态系统有利于提高能量利用率,不能提高能量传递效率,B错误;
水生植物红萍(满江红)适于荫蔽环境,其与水稻分层分布,有利于充分利用光能,提高光能利用率,C错误;
一定自然区域内相互间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所有生物称为生物群落.该生态系统中的群落由水稻、红萍、鸭子、有害昆虫及微生物等全部生物组成,D错误。
24.科学家发现了一个新的野生水稻种群,这个种群可能会对水稻新品种的培育有重要的利用价值。
这属于生物多样性的
A.直接价值B.间接价值C.潜在价值D.生态价值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
一是目前人类尚不清楚的潜在价值;
二是对生态系统起重要调节功能的间接价值(也叫做生态功能);
三是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实用意义的,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直接价值;
科学家发现了新的野生水稻种群,体现了生态多样性的潜在价值,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
25.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中的信息分为物理信息、化学信息和行为信息
B.生态系统中的信息来源于生物群落中的各种生物和非生物环境
C.植物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的生物碱、有机酸等代谢产物属于化学信息
D.牧草生长旺盛时,为食草动物提供采食信息,这对食草动物有利,对牧草不利
生态系统中的信息分为物理信息、化学信息和行为信息,A正确;
生态系统中的信息既可来源于生物群落中的各种生物,也可来源于无机环境,B正确;
生物在生命活动过程中,能产生一些可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如植物的生物碱,有机酸等代谢产物,以及动物的性外激素等,就是化学信息,C正确;
牧草生长旺盛时,为食草动物提供采食信息,这对食草动物和牧草均有利,D错误。
二、非选择题
26.下图为真核生物细胞生命历程活动图解,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真核生物细胞增殖的方式有_____________。
显微镜下观察染色体形态最好选择有丝分裂_________期的细胞。
(2)上述A、B、C、D、E过程中,染色体形态结构发生动态变化主要发生在_____________过程,属于细胞正常生命活动的是_____________。
(3)由于环境中的_____________会损伤细胞中的DNA分子,使_____________发生突变,从而导致正常细胞发生癌变转化为癌细胞。
(4)细胞衰老时,衰老细胞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任答两点。
)
【答案】
(1).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
(2).中(3).A(4).ABCD(5).致癌因子(6).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7).细胞内水分减少(8).细胞内的多种酶活性降低
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细胞分化的实质:
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序死亡的过程。
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的生命历程,对生物体是有利的,而且细胞凋亡贯穿于整个生命历程。
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发育的基础、能维持组织细胞数目的相对稳定、是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
在成熟的生物体内,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
衰老细胞的特征:
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
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
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
有些酶的活性降低;
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
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其中原癌基因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过程,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
(1)真核生物细胞增殖的主要方式有:
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
有丝分裂中期,细胞中染色体形态稳定、数目清晰,是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最佳时期,因此微镜下观察染色体形态最好选择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
(2)染色体形态结构发生动态变化主要发生在A细胞增殖的过程中(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上述过程中属于细胞正常生命活动的是ABCD,而癌变是细胞畸形分化的结果。
(3)因为致癌因子的作用,原癌基因与抑癌基因发生突变,从而导致正常细胞发生癌变转化为癌细胞。
(4)细胞衰老时,衰老细胞的特征有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内的多种酶活性降低、色素逐渐积累、呼吸速率减慢、细胞膜通透性改变、核膜内折、染色题固缩、细胞器数量减少等。
【点睛】注意:
细胞正常生命活动经过的历程有细胞增殖、细胞分化、细胞衰老和细胞凋亡,图中只有细胞癌变是不正常的生命现象。
27.下丘脑是人体重要的神经中枢和内分泌器官。
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在体温调节中,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受到下丘脑和垂体的调节,下丘脑可以分泌_____________作用于垂体,促使垂体分泌TSH。
TSH可促使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甲状腺激素又反过来影响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关激素。
可见甲状腺激素的_____________调节也存在着_____________调节机制。
(2)在血糖调节中,下丘脑可以作为反射弧中的_____________来分析和综合信息,最终促进_______细胞产生相应激素。
(3)在水盐调节中,当细胞外液渗透压_______(填“升高”或“降低”)时,下丘脑分泌的______增多,促进_____________对水的重吸收,从而使细胞外液渗透压趋于稳定。
【答案】
(1).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2).分级(3).反馈(4).神经中枢(5).胰岛(6).升高(7).抗利尿激素(8).肾小管和集合管
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使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随血液运输到甲状腺,促使甲状腺增加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
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又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关激素,进而使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这属于负反馈调节。
(1)根据以上分析已知,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
同时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反过来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说明甲状腺激素既存在分级调节,还存在反馈调节。
(2)具有分析和综合信息能力的是神经中枢。
下丘脑可以通过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调节胰岛细胞分泌相关的激素,从而调节血糖浓度平衡。
(3)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增多,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从而使细胞外液渗透压趋于稳定。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机制,同时明确甲状腺激素存在负反馈调节,可以抑制垂体和下丘脑的分泌活动。
28.下图甲表示某种特异性免疫的大致过程;
图乙表示重症肌无力患者发病原因的图解。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表示____________免疫过程,其中细胞②可能是____________,细胞⑦是____________。
(2)当再次感染相同的病原体后,产生抗体既____________又____________,这主要与记忆细胞有关。
初次免疫时,记忆细胞由图甲中的____________(填数字)增殖分化而来。
(3)切除动物胸腺后,图甲中表示的免疫过程将大部分丧失,保留的一部分主要与图中的____________(填数字)过程有关。
(4)图乙中,当S与T结合时,引起的生理反应是促进肌细胞__________________,而当自身浆细胞产生的____________与肌细胞膜上的神经递质受体结合时,会导致神经递质S和T结合减少,使肌肉减少或不发生收缩,这种免疫失调的疾病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体液
(2).吞噬细胞(3).浆细胞(4).多(5).快(6).⑤(7).⑥⑧(8).收缩(9).抗体(R)(10).自身免疫病
分析图甲,①是病原体呈递给T细胞的过程,②是吞噬细胞,③是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的过程,④是T细胞,⑤是B细胞,⑥是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值分化形成浆细胞的过程,⑦是浆细胞,⑧是病原体直接刺激B细胞的过程。
分析乙图,S是神经递质,T是突触后膜上的神经递质受体,R是抗体,神经递质和抗体都可以受体结合。
(1)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图甲表示的是体液免疫过程,其中②是吞噬细胞,⑦是浆细胞。
(2)当再次感染相同的病原体后,记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从而产生大量抗体,所以产生抗体既多又快。
初次免疫时,记忆细胞由图甲中的⑤B细胞增殖分化而来。
(3)胸腺是T细胞成熟的场所,所以切除动物胸腺后,图中没有了④T细胞的参与,保留的一部分主要与图中的⑥⑧过程有关。
(4)图乙中神经递质S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T结合后,引起肌肉收缩;
而当自身浆细胞产生的抗体R与肌细胞膜上的神经递质受体结合时,会导致神经递质S和T结合减少,使肌肉减少或不发生收缩,这种免疫失调的疾病称为自身免疫病。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由抗体入手,分析确定⑦是浆细胞,进而判断图甲中其他细胞的类型。
29.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基本形式是激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