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总复习现代文阅读.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435473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53.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总复习现代文阅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考语文总复习现代文阅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考语文总复习现代文阅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考语文总复习现代文阅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考语文总复习现代文阅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高考语文总复习现代文阅读.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高考语文总复习现代文阅读.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高考语文总复习现代文阅读.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高考语文总复习现代文阅读.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高考语文总复习现代文阅读.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高考语文总复习现代文阅读.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总复习现代文阅读.docx

《高考语文总复习现代文阅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总复习现代文阅读.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语文总复习现代文阅读.docx

高考语文总复习现代文阅读

高考语文总复习——现代文阅读

  《考试说明》对“现代文阅读”要求:

  能阅读一般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章和文学作品。

  1.理解B

  ①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②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2.分析综合C

  ①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②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③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④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⑤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像

  3.鉴赏评价E

  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②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一、命题特点及趋向

  1.“理解”考点设题在第二大题(小阅读)和第五大题(即大阅读)中均曾出现过,因此题型既可是单项选择题,也可是简答题,占3—8分。

  2.“分析综合”的考查既体现在科学文章的阅读中,也体现在文学作品的阅读(即大阅读)中。

测试题型灵活多样,主观性试题和客观性试题(即选择题、填充题)并用。

  选择题一般这样提问:

“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下列各句中,不属于……的一项是”等。

  3.“鉴赏评价”一般以鉴赏评价散文为主,不过也要适当关注小说,做一些小说的鉴赏阅读,高考取材微型小说的可能性越来越大。

  如果说理解是基础,分析综合是核心,那么,鉴赏评价就是难点,纵观十年来的高考语文试卷,鉴赏和评价的比重越来越大,而且要求越来越高,考题设计由原来简单的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的辨别提升为对表达技巧使用效果的阐释与再创造。

  4.客观选择题量和分值越来越小。

过去几年小阅读一般设置4道选择题,每题3分,而最近许多高考试卷设置3道选择题,每题3分。

理解文中主要词语的含义与理解文中主要的句子的含意出现轮换态势。

信息的筛选,逐渐成为考查主流;文意理解,逐渐加重。

推断想象,渐成重点。

从测试角度看,一个考生据文推断能力的高低,据文想像是否丰富合理,直接反映出一个考生阅读能力的强弱。

因此这一考点将更侧重对考生思维能力的检测。

  大阅读分值有增加趋势。

对文学作品的整体思想内容、写作方法的理解和把握的考查力度将明显加大。

重点考查内容将轮流锁定在:

对文中重要词语、主要句子的理解,对文章结构的分析,对文章思路的把握,对文章思想内容的分析,筛选和整合文中信息,鉴赏优秀文学作品形象、表达技巧。

  5.考查方式越来越灵活,将和仿句、扩句、文化常识等其他考点结合考查。

这样既考了理解文章、归纳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又考了文字表达能力。

二、复习策略

(一)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1.结合具体语境,联系上下文推断理解词语的含义。

高考一般不考查词语在词典中所诠释的“规范”义,而是考查词语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的意义,是临时语意;有些词语在表达意思时,借助某种修辞手段(如比喻)来表达,阅读时一定要联系上下文,结合语境挖掘该词语在文中的隐性意义。

如:

  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

(16分)

  世界报业协会在2003年度总结报告中说,在全球报业表现低迷的形势下,中国报纸发行量却增长了8.5%,从1997年到2002年5年累计增长30.3%。

  根据世界报业协会2003年6月13日发表的全球日报发行量排行榜,中国有3份报纸进入前20名:

《参考消息》以日发行量270万份排在第9名,《人民日报》以日发行量186万份排在第18名,《羊城晚报》以日发行量150万份排在第20名。

中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报纸消费国,日销量达8200万份。

仅次于中国的是日本,日销量是7080万份。

  按照日销量8200万份、13亿人口计算,中国平均每千人拥有日报数量为63份,比1999年增长了7份,但数量仍然偏少。

日本平均每千人拥有日报的数量为545份,美国平均每千人拥有日报的数量为198份。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早在1996年,世界平均每千人拥有日报的数量就已经达到96份,发展中国家平均每千人拥有日报的数量为60份,发达国家平均每千人拥有日报的数量为226份。

1999年,按平均每个人拥有日报的数量算,挪威排第一,每千人583份。

  美国是报业最发达的国家,根据E&P提供的数据,美国拥有日报1468种(2001年的数据),非日报7689种(2000年的数据)。

人口远多于美国的中国报纸数量应该相应多于美国。

美国的报业发达是建立在经济高度发达基础上的,因此目前两国还不具有可比性,但这至少说明2002年2137种报纸的数量远非中国报业规模的极限。

  然而,目前中国城乡人口比例悬殊,人口总体教育水平较低,人民生活水平及全国经济水平都处于较低阶段,对报纸的需求必然只能保持在一个有限的水平上。

目前总体状况是:

就数量而言,乡村人口报纸拥有量极度稀少,而城市人口拥有量相对饱和;就质量而言,前几年报业成长主要都是规模扩张、数量膨胀,在质量方面提高很小,优秀报纸的种数远未能满足读者的需求。

因此,中国报业距离成熟尚需时日,还要允许有大量新产品进入市场。

  1992—2002年,全国报纸广告11年来以平均约32%的增长率迅速发展(见下表)。

报纸广告的快速增长、占广告总市场超过20%的份额以及不断增长的占GDP的比重,说明报纸作为主流媒体的位置仍将持续相当长的一个时期。

报纸广告业必将随着总体广告市场的扩张而同步扩张。

      

  近年来,以都市居民为主要读者的综合都市报(包括晚报、早报、时报、都市报)的广告得到了快速发展。

据慧聪国际媒体研究中心统计的数据,2001年都市类报纸的广告刊登额达到205.92亿元,占全部报纸广告刊登额的66.18%,比2000年增长了15.72%,在各类报纸中增长率最高,市场占有率提高了将近6个百分点。

2002年1—10月,综合都市报广告规模达到233.54亿元人民币,与2001年同期相比增长40.08%,占据了68.20%的报纸广告市场份额(见下图)。

          

  这些数据表明,都市类报纸已经成为广告投放者最重要的广告媒体,都市报的广告规模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整个报业的广告规模。

  1.第一自然段中的“低迷”指___________。

(2分)

  解析:

该词使用的是比喻义,从其所在的语句和段落看,文章把中国报业和世界报业进行对比,原文说“中国报纸发行量却增长了8.5%”,可见世界各地报业与中国报业情况相反,再结合全文看,中国报业“中国报纸发行量增长了”,由此可以得出答案:

“世界各地报业普遍不景气”。

  2.从代词的上下句入手,理解代词的指代义。

代词的出现往往是在所指事物、人物之后,也有少数是在之前出现,必须根据代词的语法功能答题。

从上句(少数时候在下句)找而且应当由近及远的去寻找它所指代的具体对象。

(二)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

  1.首先根据语法修辞特点来分析句子。

有的句子比较长,要先剖析结构,提炼重要信息;有的句子借助了某些修辞手法,我们要仔细分析这些修辞手法的作用,读懂深层含义。

  2.其次,切忌只看表面意思,就妄自下笔,一定要到原文中找到该句所在位置,在上下文中深入了解。

如: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技术跨越发展是指后进国家吸收世界先进技术,开展自主创新,跨越技术发展的某些阶段,直接应用、开发新技术和新产品,形成优势产业,在技术和经济方面实现迅速追赶。

  历史已经证明,技术跨越是后进国家追赶先进国家的必由之路。

第一次产业革命以来,世界技术和经济中心从英国转移到德国,再转移到北美,无不是依靠技术创新实现技术跨越的结果。

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日本大量吸收西方先进技术,并实施反向工程,向国际市场推出有竞争力的产品,从而实现了针对欧美的技术和经济赶超。

到了20世纪80年代后期,日本在不少技术领域赶上或超过了美国,并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东亚的一些国家和地区仿效日本技术创新模式,也迅速发展成为新兴工业化经济体。

斯堪的纳维亚诸国是技术相对落后的发达国家,但是,他们采用了跨越策略,现在一举成为电信产业先进国,出现了爱立信、诺基亚等世界知名公司,这些国家的社会信息化水平也名列前茅。

  近年来,技术跨越策略也受到一些国际机构的重视。

世界银行在其1998—1999年发展报告《知识与发展》中说,在知识成为战略性资产之日,正是由于存在着巨大的技术差距,发展中国家遇到了迅速赶上发达国家的大好机遇。

在电信领域,吉布提、马尔代夫、毛里求斯和卡塔尔等发展中国家直接采用新技术,它们跨越了金属导线和信号模拟阶段,实现了电信网络数字化。

而先进工业化国家仍有半数电话网络使用高成本的落后技术。

  我们对绿色革命记忆犹新。

绿色革命首先发生在南亚,是发展中国家利用世界知识宝库实现农业技术跨越的一个范例。

绿色革命发祥地印度很快成为粮食、棉花和其他经济作物的出口国。

由于推广绿色革命,亚洲和南美的粮食产量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增加了一倍以上。

  事实上,目前很多发展中国家都全面或者局部地运用了技术跨越策略。

世界贸易组织前总干事鲁杰罗指出,因为发展中国家普遍运用跨越策略,世界经济力量正在从北向南和从西向东转移。

英国和美国实现工业化所花的时间分别为150年和100年,而亚洲仅用了不到一代(三十年)的时间。

约占世界人口30%的10个发展中国家,在从1980年到1995年的15年内实现了人均收入倍增。

世界银行预测,从现在到2020年,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率可达5—6%,这意味着,它们占世界国内生产总值的份额,将从1992年的16%提高到那时的30%。

这些数字说明发展中国家将通过技术跨越达到经济增长的高速度。

  9.下列对“发展中国家遇到了迅速赶上发达国家的大好机遇”这句话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由于存在着巨大的技术差距,发展中国家有着技术跨越发展的巨大空间。

  B.发展中国家大量吸收西方先进技术,可以向国际市场推出有竞争力的产品。

  C.由于存在着巨大的技术差距,发展中国家可以直接采用新技术,实现技术跨越发展。

  D.在知识成为战略性资产之日,发展中国家可以利用世界知识宝库,实现技术跨越发展。

  解析:

解答时,首先分析句子结构,抓住“大好机遇”这一关键性词语,在原文中找到该句所在位置,结合上下文,明确“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以及解决这一差距所采取的方法,结合文意,选出答案:

B。

  最后必须强调的是,无论是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还是理解重要句子的含义,在组织语言时,尽量从原文中提取语言材料。

(三)分析综合

  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方法。

  直接摘取法,有时提炼要点比较简单,涉及的范围小,就是文章某个现成的词语或短句,这种情况就可直接把文中的重要词语或短语摘取出来。

  分析概括法,如果涉及的范围大,提炼要点复杂,要运用所学的有关知识和技巧,采用“对比”“求同”“求异”等方法,把信息区分开来,然后把有效信息加以概括,提炼出所需信息来。

  2.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最有效方法是理清段与段、句与句之间的层次关系。

文章的内容总是按照一定的结构关系、逻辑关系组合而成的,不同的文体有着不同的结构形式,记叙类文章都有一定的情节,随着时间或空间的转换,有起因、经过、结果等过程,人们的思想感情也随之变化。

论说文一般分为引论、本论、结论三个部分,本论是主体部分,其层次常为并列、对照、层递、因果、总分等。

在分析文章结构过程中,还应注意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连接性词语,表示时空转换的词语,它们是文章思路的标志。

  3.对文章内容要点、中心意思归纳概括可运用如下方法:

①去粗取精法,即要紧扣材料中关键文句,重点理解关键词、中心句、重点段,由点带面。

②综合句意法,有些文段没有明显的中心句、重点段(句),就必须对每个独立句句意或对几个相对重要的句子的意义进行综合归纳,由面而点。

  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要遵循以下原则:

①客观性原则,即不能主观地“贬低”或“拔高”作者的立场观点,对于复杂隐晦的内涵,要综合权衡,还其本来面目。

②整体性原则,即不能断章取义,要善于抓住文章的思路,把作者的表述、陈说放到大的语言环境中去。

大的语言环境除了文章本身以外,还包括时代背景、作者经历及思想等。

  5.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

面对归纳性推理,要根据文中相关信息点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概括性的结论;面对理解性推理,要分析文章的外在意义,体悟作者内在的思想倾向,把握行文脉络、内在感情变化,推断深层的意蕴。

  6.最后提醒最重要的一点,对于任何一个选项都必须找到它在原文中与之对应的句子,加以仔细辨别、区分。

如:

  阅读下文,完成第6~9题。

  机器人工程师总是从自然中寻找灵感。

然而,在过去几年里,他们的研究重点开始改变了。

科学家们不像先前那样为制造更好的机器人而研究动物,而是为更好地了解动物而研究机器动物。

  过去10年里,自动装置技术的发展以及电脑部件的不断缩小,意味着小型自动装置可以具备日益强大的处理能力。

机器动物与真的动物相比具有很多优点。

在对它们的人造大脑实行操作时,你无需考虑道德难题或动物权益问题。

而且,人们可以利用它们揭示支配很多动物行为的神经元。

  这种技术的原理相当简单。

如果你得出了一种动物的某种行为可能由大脑的某个部分控制的理论,你就可以制造一个自动装置,设计它的电路来模仿这种大脑构造。

然后你在实验室像对待真的动物一样,利用同种观察、测量和重复技术考察其行为。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它的行为和真正的动物相同,你很可能会有所收获。

  《人工动物学》的作者之一欧文·霍兰解释说:

“如果这种理论对一个自动装置适用,你就可以确定你理论的某些部分是正确的。

但如果它不适用,那么几乎肯定是你错了。

”通常,证明理论的错误更加有用,因为这会揭示理论存在的问题并缩小研究人员寻找答案的范围。

如果对机器动物的实验显示理论是正确的,这种理论可以反过来应用于生物学,为研究人员进行真动物实验提供有价值的起点。

  能够揭示是什么促成了动物行为的机器动物的一个例子是斯特林大学芭芭拉·韦布博士的机器蟋蟀。

在夏季繁殖期,雄性蟋蟀用歌声吸引雌性蟋蟀。

尽管生物学家们进行了多年研究,却仍未找到蟋蟀控制这种行为的神经系统,但他们估计这大约需要20个神经元。

韦布采用了一种新方法。

她制造了一个自动装置,线路设计与蟋蟀的一小部分神经系统相仿,试验它是否能像真的蟋蟀一样找到一个交配对象。

  韦布的机器蟋蟀证明,机器动物无需外形相似就可以像真的动物那样行动。

它具备了雌性蟋蟀寻找爱侣所依据的全部基本特征。

  在韦布的实验中,机器蟋蟀能很容易地找到正确的路径,走向正在用歌声吸引它的雄蟋蟀。

这令很多生物学家感到惊奇。

这个装置表明,这种看似复杂的行为只需要4个神经元就足够了。

  研究人员乐观地认为,仿生自动装置的前景令人鼓舞。

芭芭拉·韦布博士说:

“机器动物还不能完全代替真的动物,但我确实认为将来它会大有用武之地。

随着技术的不断改善,我们将能够制造更多这种复杂系统。

  8.根据原文,下列不属于机器动物优点的一项是

  A.在对它们的人造大脑实行操作时,无需考虑道德难题或动物权益问题

  B.可以利用它们揭示支配很多动物行为的神经元

  C.为研究人员进行真动物实验提供有价值的起点

  D.无需外形相似就可以像真的动物那样行动

  解析: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优点A、B出自第二自然段,“机器动物与真的动物相比具有很多优点”,下文就是A项和B项。

C项见第四段结句,“如果对机器动物的实验显示理论是正确的,这种理论可以反过来应用于生物学,为研究人员进行真动物实验提供有价值的起点”。

D项是说明韦布的机器蟋蟀试验,提示了机器动物具有动物行为的奥秘,不属于机器动物的优点,所以选D。

  9.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随着研究重点的改变,机器人工程师不再从自然中寻找灵感,而转人了对机器动物处理能力的研究

  B.无论机器运行和真的动物的行为是否相同,都能为更好地了解动物提供有价值的东西

  C.韦布的机器蟋蟀试验证明,机器动物对动物行为研究有重要贡献

  D.虽然科学家们用机器动物完成了某些动物实验,但取代所有实验中的真动物尚需时日。

  解析:

本题考查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像能力,A项“机器人工程师不再从自然中寻找灵感”和原文开篇“机器人工程师总是从自然中寻找灵感。

然而,在过去几年里,他们的研究重点开始改变了”大相径庭,推断不正确,所以选A。

BCD三项都有原文的依据,推断正确。

(四)鉴赏评价的思路方法。

  1.以作品的思想内容为前提,以深入体验品味作品为基础,任何技巧都是为内容服务的,离开内容谈技巧是无的放矢;评价技巧,必须要有自己的感受,否则就会使鉴赏评价流于表面。

  2.解答鉴赏评价题,掌握五个环节:

  ①通读全文,整体感知文章的基本内容;

  ②审清题意,包括题中的明显信息和隐含信息

  ③划定答题区间,理清与试题的联系;

  ④借助已有知识,联想拓展;

  ⑤筛选辨析,寻同求异,得出正确答案。

  3.鉴赏评价原则:

必须从文章本身出发,由此揣摩作者的态度,当时的社会风貌和文化背景等,力求客观、公正。

要尽可能知人论世,充分注意文章提供的背景材料、作者、写作年代等,标题、注释不可忽视。

三、真题分析

  例一

  阅读下面的一段文字,完成7-10题。

(12分,每小题3分)

                     茶马古道

  今天人们所说的“茶马古道”,源自古代的“茶马互市”,即先有“互市”,后有“古道”。

而“茶马互市”是我国历史上汉藏民族间一种传统的贸易形式,唐代文献中就已经有所记载。

  到宋代,内地茶叶生产飞跃发展,其中一部分茶叶“用于博马,实行官营”,在四川的名山等地设置了专门管理茶马贸易的“茶马司”。

宋朝统治者为什么如此重视“茶马互市”呢?

当时契丹、西夏和女真等少数民族的崛起对两宋政权造成严重威胁,迫使朝廷同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保持友好关系,以便集中力量与西北少数民族政权抗衡。

在这种情况下,"茶马互市"除了为朝廷提供一笔巨额茶利收入补充军费之需外,更重要的是,既满足了国家对战马的需要,又维护了宋朝西南边境的安全。

  那么,藏族为什么也很重视“茶马互市”呢?

因为藏族非常喜欢饮茶。

招待客人,首先端出来的就是茶;外出旅行,必带的也是茶;累了,饮几口热茶能立即消除疲劳;病了,饮一口浓茶能解毒去病;用煮过的茶叶喂牲畜,马吃了长膘快,牛吃了增加奶量。

尤其藏族平时食用肉、乳较多,喝茶可以解油腻、助消化。

对于长期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主的藏族来说,他们并不需要外界供给很多东西,但茶叶却是绝对不可缺少的。

  唐宋以后,汉藏人民之间通过“茶马互市”建立起来的友谊,一直延续到元、明、清。

元代为了加强对藏区的管理,在“茶马古道”沿线推行“土官治土民”的土司制度,把以“茶马互市”为主的交通线路定为正式驿路,并设置驿站。

从此“茶马古道”既是经贸之道、文化之道,又是治藏安藏之道。

  到了清代,“茶马互市”作为一种重要制度逐渐从历史地平线上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边茶贸易”制度。

藏族对茶叶的需求有增无减,对其他产品如丝绸、布料、铁器等的需求也开始增加;而内地对藏区马匹的需求虽然减少,却对藏区皮革、黄金,以及虫草、贝母等珍贵药材的需求大幅增加。

这样,汉藏之间的贸易范围更加广泛,骡铃声声,马蹄阵阵,“茶马古道”沿线的民间贸易更加繁荣。

  “茶马古道”作为连接内地与康藏地区的交通大动脉,历经唐、宋、元、明、清,虽然最终消失,但它对促进康藏地区经济发展、加强汉藏民族融合、维护国家统一的历史作用不容低估。

  7.下列关于“茶马古道”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所谓“茶马古道”是汉藏两族之间由于长期以茶易马而形成的贸易通道。

  B.在宋代,“茶马古道”上的巨额茶利收入是当时全国军费的主要来源。

  C.“茶马古道”到元代已成为一条经贸之道、文化之道和治藏安藏之道。

  D.“茶马古道”为发展经济、团结人民和国家统一发挥了很大的历史作用。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的理解能力。

A项是对本文中心意思的概括,符合原意,可以排除。

B项应和第二段“除了为朝廷提供一笔巨额茶利收入补充军费之需外”对应,可知其过分夸大了“茶马古道”在宋代军费中的作用,与原文意思不符,是该选择的选项。

C项D项都有原文的依据,符合原文的意思。

解题的根本还在于要到原文语言环境中一一对应,判断、选择。

  8.关于宋朝统治者重视“茶马互市”的目的,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与藏族等民族保持友好关系,以便同西北少数民族政权抗衡。

  B.以茶易马,可以满足国家连年战争中对马匹的迫切需要。

  C.汉藏之间的贸易往来,有利于维护宋朝西南边境的安全。

  D.藏族非常喜欢饮茶,以马易茶可以满足他们对茶叶的需求。

  答案:

D

  本题考查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项可和第二段“宋朝统治者为什么如此重视“茶马互市”呢?

……以便集中力量与西北少数民族政权抗衡”相对照,符合原文意思。

B、C两项可以和第二段末尾“更重要的是,既满足了国家对战马的需要,又维护了宋朝西南边境的安全”相对照,也完全符合原文意思。

D项说藏族也很重视“茶马互市”的原因,并不是宋朝统治者重视“茶马互市”的目的,因而为正确选项。

  9.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为了官营茶马贸易的需要,宋朝在四川一些地方设置了“茶马司”。

  B.茶叶在藏区可谓物尽其用,除供人饮用外,煮过的茶叶还拿来喂牲畜。

  C.历史上,藏族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不需要外界供给除茶叶以外的东西。

  D.“边茶贸易”取代“茶马互市”,促使汉藏民间贸易更加繁荣兴旺。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的实际是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

所列四个选项,虽然在原文中都能找到线索,但表述上都有变化。

A项依据第二段开头“其中一部分茶叶‘用于博马,实行官营’,在四川的名山等地设置了专门管理茶马贸易的‘茶马司’”,可判断符合原文。

B项可与第三段“用煮过的茶叶喂牲畜,马吃了长膘快,牛吃了增加奶量”判断符合原文。

C项“不需要外界供给除茶叶以外的东西”,与原文第五段“藏族对茶叶的需求有增无减,对其他产品如丝绸、布料、铁器等的需求也开始增加”对照,发现其以偏概全,不符合原文意思。

D项也可以在第五段中找到对应句,符合原文意思。

  10.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古道”晚于“互市”,因此“茶马古道”的形成不应该早于唐代。

  B.元代推行的“土官治土民”的土司制度,扩大了藏族地区的民族自治权。

  C.清代以后,“茶马古道”由于“边茶贸易”的兴起而在历史地平线上消失。

  D.内地对藏区皮革、黄金以及药材的需求大幅增加,使马匹的交易量减少。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像的能力。

A项可以根据第一段内容推断出,是正确的。

B项可根据第四段“元代为了加强对藏区的管理,在“茶马古道”沿线推行“土官治土民”的土司制度”来推断,可见不是扩大了藏族地区的民族自治权。

C项依据在第五段,开头说“到了清代,‘茶马互市’作为一种重要制度逐渐从历史地平线上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边茶贸易”制度”,结尾又说“‘茶马古道’沿线的民间贸易更加繁荣”。

可以判断C项错误。

D项也错误,因为“马匹的交易量减少”可能有多种原因,并不是内地对藏区皮革、黄金以及药材的需求大幅增加的必然结果,因而也可以排除。

  例二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张 家 界  

                   卞毓方

  张家界绝对有资格问鼎诺贝尔文学奖,假如有人把她的大美翻译成人类通用的语言。

  鬼斧神工,天机独运。

别处的山,都是亲亲热热地手拉着手,臂挽着臂,惟有张家界,是彼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