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蒙阿隆国际关系理论综述.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743713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7.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雷蒙阿隆国际关系理论综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雷蒙阿隆国际关系理论综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雷蒙阿隆国际关系理论综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雷蒙阿隆国际关系理论综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雷蒙阿隆国际关系理论综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雷蒙阿隆国际关系理论综述.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雷蒙阿隆国际关系理论综述.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雷蒙阿隆国际关系理论综述.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雷蒙阿隆国际关系理论综述.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雷蒙阿隆国际关系理论综述.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雷蒙阿隆国际关系理论综述.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雷蒙阿隆国际关系理论综述.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雷蒙阿隆国际关系理论综述.docx

《雷蒙阿隆国际关系理论综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雷蒙阿隆国际关系理论综述.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雷蒙阿隆国际关系理论综述.docx

雷蒙阿隆国际关系理论综述

雷蒙.阿隆的国际关系理论综述

摘要:

雷蒙.阿隆是20世纪伟大的哲学家、社会学家和国家关系学家。

其国际关系理论对于国际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主要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雷蒙.阿隆的简介;第二部分是雷蒙.阿隆的国际关系理论,包括阿隆对于国际社会中一些概念的界定,比如何为国际关系?

何为反政府?

此外还有阿隆对于影响国际和平因素、阻碍世界和平的因素以及阿隆对如何维护世界和平的思考。

最后一部分主要是归纳部分学者对于阿隆的国际关系理论的评价,包括其国际关系理论中的优点和不足。

 

关键词:

国际关系国际关系特征无政府

1、雷蒙.阿隆简介。

雷蒙.阿隆于1905年3月14日出生于法国东部阿尔萨斯-洛林地区的一个犹太家庭之中。

他毕业于法国著名的高等师范学校哲学系。

他被认为是社会学史上特立独行的社会学家,对于一些社会问题都有其独特的见解。

他曾经任教于德国科隆大学、法国圣克卢高等师范学校和波尔多大学,也曾兼任过巴黎高师社会文献中心秘书的职位。

1955年,他还曾被巴黎大学聘为教授。

雷蒙.阿隆被世界上十几个著名大学和研究机构授予荣誉院士和博士的称号。

论及他的作品,可谓是著作等身。

其主要作品有:

《历史哲学导论》、《大分裂》、《连锁战争》、《知识分子的鸦片》、《阿尔及利亚的悲剧》、《各民族间的和平与战争》、《工业社会十八讲》、《政治研究》《雷蒙阿隆回忆录-五十年的政治反思》等等。

其对于国际关系的理论观点则主要包含在《和平与战争》一书中,这本书也体现了雷蒙.阿隆对于国际关系的敏锐洞察力以及他对于国际社会形势准确的分析。

一生博学多才的阿隆在社会学、历史学、政治学和国际关系学等学科中都有重大的贡献。

他与著名哲学家萨特及戴高乐政府马尔罗等人有着深厚的友谊,但却都因为立场、观点、人生哲学和思想风格不同而最终走向破裂。

风雨飘摇的时代将他卷入了斗争之中。

尽管处于那个动乱的时代,他一生坚持自己对于社会的理解和阐释,坚持个人的政治立场和学术思想。

他曾与国家最高领导层对话,却多次拒绝从政,而始终坚持以“负责人的观察者”的角色密切的关注着20世纪的战争与革命,及各阶级、种族间意识形态的冲突和斗争。

但他绝不是躲在象牙塔里冷眼旁观,而是将自己的一生与时代紧密相连,以自己的思想影响着时代的发展。

1983年10月17日阿隆去世,作为他的得意门生之一的亨利.基辛格这样评价他的老师:

“没有雷蒙.阿隆,世界将感到更孤独,而且更空虚。

”密特朗总统认为阿隆是“主张对话、信仰坚定和学养深厚的人”。

法国的《解放报》也用了这样的标题“法国失去了自己的老师”。

克洛德.列维-斯特劳斯如此评价雷蒙.阿隆:

“依我看,雷蒙.阿隆的重要性大大超过其作品的重要性:

我尤其觉得他这个人堪称楷模,我欣赏他有意压抑和控制极端的敏感性,最终使它经受了艰苦的磨练,在他看来,要掌握真理,这种磨练是必不可少的。

 

2、雷蒙.阿隆的国际关系理论。

(1)相关概念的界定。

1、“国际”与“国际关系”。

“国际”这一词是在1801年被引入到法国。

英国著名的功利主义哲学的创立者杰里米.边沁在1781年出版的著作《道德与立法原理导论》中首次创造了这一词。

同时边沁还对国际关系做出了定义:

所谓国际关系即各种行为体之间的各种形式的跨境交易。

边沁认为有涉及到国家领导人的事务及君主间的相互贸易就是国际关系,就需要用国际法来管辖。

此时主权实体已经成为了跨境交往的主角。

当然,政治实体之间的关系并非始于18世纪末期:

两个政治实体之间签订正式的协议早在古苏美尔时期就已出现,到了古埃及时期则出现了结盟的现象,而在古波斯则已经出现了外交关系。

1618年-1648年的“三十年战争”是一个转折点。

“三十年战争”是由神圣罗马帝国的内战演变而成的全欧参与的一次大规模国际战争,它彻底削弱了神圣罗马帝国,确认了欧洲主权国家体系的存在。

在此之前,帝国是最主要也是最流行的政治组织形式。

根据《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的解释,帝国就是“指某些占有殖民地和压迫其他民族实行领土扩张的帝国主义国家。

由此可见,无论是针对帝国内部还是外部其他帝国,暴力是维护各帝国中央集权体系的重要手段。

那么在帝国内部有严酷的独裁统治,各个帝国对于自己所管辖的土地和民众具有绝对的权威。

而帝国与帝国之间的来往十分松散,即使有接触,更多的也是为了相互争夺土地和财富,换句话这些帝国之间并没有固定的往来。

“三十年战争”最后以《威斯特伐利亚条约》的签订而结束。

这个条约的签订使得“国家”成为了社会主流的政治组织形态。

雷蒙.阿隆在某种程度上也是赞成国家是国际关系中的行为单位的观点,在回忆录中他曾如此写道“国际关系的中心是我们曾称之为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国家作为单位有这种关系联系起来。

”这些国家都有着双重主权,一则对自己所管辖的领土以及民众具有绝对的权利,任何一个国家不得干涉别国内政;二则承认他国与本国平等,不承认别国的权利高于本国。

此时一个真正的国际体系出现了。

要想被称为“国际关系”,首先必须符合以下条件:

这种关系必须是生活在不同地域、政治上自成一体的各种社会团体之间存在的一种横向的、常态的关系。

这也产生了国际关系的第一个界定标准。

2、“无政府”。

无政府一词最早是英国戈兹沃西.洛斯.迪金森在自己的两部著作《欧洲无政府状态》和《国际无政府状态》中使用的。

后来它逐渐成为了界定国际关系的另一个标准。

雷蒙.阿隆曾说“没有一个机构能将合法暴力独揽于一身”。

华尔兹也认为国际体系中,权利是分散的无政府的,与之相反国内政治体系则是集中的,有等级差异的。

也就是说在国际社会中不存在一个绝对权威的管理机构。

那么“无政府”实际上表现出了国际关系的一种特征:

各国之间是平等的,互不干涉。

彼此之间无高低贵贱之分。

此外,阿隆认为国际关系是与其它社会现象紧密联系。

他认为与其他的社会现象相联系,这是国际关系的一般性。

也就是说,国际关系并不是孤零零地独立于社会之外,它是与其他社会现象和社会事实交织在一起的。

国际关系同样是庞大的社会网络中的一部分。

阿隆认为国与国的体制与其他社会体制相比,有一个特点那就是没有一个控制或管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上级机构。

关于国家间的体制形式,阿隆进行了一种体制的分类:

多级体制,即多个国家相互对立、联合或反对;两级体制,即只有两个国家的实力远远超过了其他所有国家,他们的权威几乎可以凌驾于其他国家之上。

多种多样的体制,每个国家会选择支持敌对国的造反派。

可见阿隆对于体制的分类是建立于于各国力量分配的基础之上。

(二)国际关系的特征。

随着各国之间的交往日渐频繁而稳定,就必然会形成一个囊括了许多国家在内的国际社会。

要保证稳定的持久的互动和往来就必须要求有良好的国际秩序。

那么什么样的国际秩序有利于维护各国间的联系?

什么样的国际关系才是良好的?

如何促进国际关系的改善,以促使国际社会朝着更加和谐、稳定的方向迈进?

要想解决这一系列的问题就必须对国际社会和国际关系有深入的了解和分析,在掌握其特征的基础上提出可行的策略。

对于国与国之间的关系,雷蒙.阿隆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

实际上,克劳塞维茨为雷蒙.阿隆提供了理论的萌芽,在很大程度上阿隆的观点受到了克劳塞维茨思想的影响。

雷蒙.阿隆对于国际关系特征的理解可以概括为以下两点:

1、国际社会本身有其自身的特殊性:

暴力的“合法性”与“无政府”状态。

正如雷蒙.阿隆在《民族间的和平与战争》所写的那样,他认为国际关系,这里指严格意义上的国家间的关系,它优于国际空间内其他各种形式的互动行为,是具有自身特性的。

国际关系所处的外部环境呈现无政府状态,这一事实决定了它可能是暴力的,而这种特性是其他社会关系所没有的。

概括起来这种特殊性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暴力的合法性。

在国际社会中各国使用暴力称为了一种“合法”的手段,这是国际关系最首要的特征。

学者宋林飞在《西方社会学理论》中将这种武力冲突的存在和地方主义的抬头称之为国际社会的两大“反社会”特征。

虽然随着各个领域的全球化发展,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趋向于统一,但是地方主义仍然存在。

地方主义日益强化的主要原因有三点:

工业化扩大了不同国家和地区间的发展差距;第三世界的崛起使国际秩序失去了平衡;世界外交造就了民族主义。

第二、国际社会缺乏一个统一的最高政府。

各国以自我为中心,造成了一种和平与战争交替的局面。

国际社会的本质是反政府的,因为它无法阻止各国使用武力,同时国际社会的秩序也是反政府的,因为它放弃了集体武力、精神以及法律的最高权威。

国际社会处于一种自然状态,从来不属于一个政府。

这也就是阿隆所谓的“无政府”。

无政府状态使得各个国家根据自身的机制以及自己和他人的价值观,确定了多个目标。

也就是说各国的自决意志使之产生了国际社会中的“无政府”状态。

阿隆认为要解决这种“无政府”状态就要寻求合法手段,追求世界和平。

阿隆还重申了国家与国家间关系的永久性问题。

每一个集体首先应依靠自己求生存,但也必须活着也应该为各国的共同任务作出一份贡献,国家互相残杀,势将同归于尽。

2、战争与和平的交替。

国家国家之间的关系有一个区别于所有其他社会关系的特点:

它们是在战争的阴影下开展的,或者用一句更准确的话说,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从本质上包括了战争与和平的交替。

战争与和平本来是两个截然相反的概念,现在却相互融合交织在了一起。

外交官和军人则被阿隆称为是象征性的人物,他们的特定的行为和行动中表现着国家与国家间的关系。

外交官在位的时候,他们出席某些活动时候所说的话语都是代表着这个国家在发言。

相同的,当军人在战场时他们也是以其所代表的国家的名义在杀死敌人。

那么,外交官就是体现着国家与国家关系中的外交关系,军人则体现着国家之间的战争关系。

随着工业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暴力手段也得到了提高。

这一种“尚武和平”的状态将更加复杂。

阿隆经常用“尚武和平”这个词来形容二战之后我们一直生活的那种体制。

阿隆认为一个治理国家的人所追求的东西与一个经济角色所追求的最大效益是不同的。

他在自己的回忆录中曾如此说道:

“国家领导人如果会考虑到长期利益,都不会轻易放弃和平转求战争,毕竟在决定和平还是战争时,领导人总要考虑到这其中的利益与代价。

国际关系理论的出发点,在于多中心各自独立自主地作出决定,因此要从战争的危险中推断出有必要采取何种手段进行考虑。

(三)影响国际关系的因素。

1、影响国际关系的四大主题。

(1)从个人主义到群众时代。

随着20世纪工业化的发展,群众时代也随之而来。

20世纪,群众之间的联系增多,这引起了国际关系的重大变化。

19世纪抽象的个人存在已经转化为互动日益增多的群众联系。

(2)从民族主义到国际主义。

19世纪,民族的概念通常包括了“民族觉醒”和“民族主权”。

当时的国际组织,一般都只狭隘地考虑到欧洲的动态,比如欧洲的平衡与联盟等,这也是受其组织的环境背景的影响。

20世纪,民主的理念更加丰富了民族的概念。

因此当国际组织经常侵犯到除欧洲以外的各民族时,就会引起强烈的反抗,比如反殖民运动。

由反殖民运动而诞生的大批新国家促进了真正意义上的国际范围内的民族主义。

(3)从各国行动自由到国际安全。

19世纪时,国际关系主要体现在欧洲。

欧洲各国有其行动自由。

欧洲国家中既有同质性,也有不断变动的联盟政治,并且经常发生征战。

但到了20世纪,原子武器的出现深深得改变了国际关系。

“暴力手段”与“安全的目的”同时存在。

因为原子武器的使用将威胁到所有国家的生存。

追求世界性的和平是十分必要的。

又由于尚武和平的存在,暴力又是无法避免的。

(4)从希望到怀疑。

19世纪是深信有不断进步前途的开放世界。

而20世纪,工业文明和物质生活导致了人类某种统一,欧洲人也仍然继续相信技术不断进步,与此同时他们却逐渐怀疑自己未来的命运。

20世纪的欧洲人成为了卡缪所谓的“苦恼人”。

明明知道巨石会落下,却还是坚持不断把巨石推上山坡。

在阿隆看来:

国际关系与其他社会现象、社会事实紧密联系,同时国际关系又有“暴力”“无政府”等区别于其他社会关系的特征。

国际关系是人们对和平的希冀和暴力的不期而至中展开的。

阿隆还对20世纪的国际秩序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他认为在前工业社会,欧洲处于中心地位几乎控制了整个国际社会。

但渐渐的参与的国家越来越多,欧洲已经失去了中心地位。

那么对于一种统一的国际秩序的需要就显得十分迫切。

国际秩序仍然是停留在各强国复杂的武力关系上。

核武器的到来,使得这种武力关系更加复杂。

2、影响武力冲突的因素。

(1)武力冲突的动机。

在对于武力冲突动机的分析上,雷蒙.阿隆首先是采用了霍布斯的分析。

霍布斯认为政治行为体就像个人一样,对“安全”的追求是其永恒的目的。

霍布斯认为产生冲突有三种原因:

竞争、猜疑和荣誉。

第一种原因使得人为了求得利;第二种原因是人为了求安全;第三种原因则使人为了名誉而进行侵犯。

参考了霍布斯的三个原因,雷蒙.阿隆对国家对外政策所追求的目标做出了分类:

权力、光荣和理念。

首先阿隆认为,集体政治单位不仅仅只是希望消除侵略追求和平这么简单,它还会希望被其他国家所敬畏。

如果一国拥有足够迫使邻国或者他国接受自己意志的权力,那么它就可能像自己所期待的那样“被敬畏”。

寻求安全不一定要侵略其他国家,但对权力的追求则需要不断强化对政治、经济、文化等的控制,如果这种控制超出了国界,就必然会引起国际争端。

其次,许多国家也是会为了光荣而战斗的。

其实为了光荣而开始的战斗,其带来的是短暂而脆弱的和平。

交战国家所能接受的无疑是种相对胜利,如此才能获得较稳定的和平;而为了光荣所强加的绝对胜利,只易造成未来的报复根源。

在这里战争中战败的国家,不会愿意接受割地赔款等侮辱性的条款。

最后是理念。

理念是国家行动必不可少的条件。

理念也是支撑一个国家的动力。

这个理念通常分为两种:

对外与对内。

对外时,各个国家会坚持自己认为是正确的普遍性理念,还要维护其自身的优越性,并不断加强这种优越感。

而对内时,一个国家可以根据其自身信仰的理念从而指责敌国有罪。

从而不断强化国内的团结,一致对外。

(2)核武器:

暴力新手段。

雷蒙.阿隆一直认为核武器是外交的组成部分。

核战争与常规战争之间存在着天壤之别。

核战争会使整个人类受到威胁而不是单个或几个国家受到威胁。

因此核战争的心理压力远远大于常规战争。

关于核战争,雷蒙.阿隆从核战争的类型、核战争的正义性进行了分析。

首先阿隆归纳了六种核战争类型。

第一种,鹿特丹型:

即一个装备了核武器的国家它能够摧毁一个还未拥有这一致命武器的国家的任何一个城市,并以此来散播恐怖气息从而迫使其投降。

简而言之此类战争就是指装备了核武器的国家对无核国家进行轰炸以迫使对方投降。

第二种,有限报复型:

即一个拥有原子武器的国家为了遏制侵略行为或惩治侵略者可以在预先通知对方民众疏散之后攻击犯罪国的城市。

这种类型的战争其实就是为了报复侵略方但不伤害对方普通民众。

第三种,传统战争型:

即任何拥有原子武器的两个超级大国如果卷入战争,其中一方肯定会攻击对方的核力量。

虽然此类战争不已对方普通民众为目标,但普通民众会因为核轰炸范围的扩大而受到伤害。

第四种,弱国威胁型:

即一个在常规战争中无法取胜的弱国往往会通过宣称在某种特殊情况下会以核报复来威胁一个强国。

也就是弱国的“核震慑”策略。

如果强国不相信,那么弱国很有可能会在受到侵犯时将核震慑变成真实的核轰炸。

第五种,毫无顾忌型:

一旦核战争真正爆发,超级大国往往会摈弃所有争取局面缓和的尝试,而简单地寻求最大限度地重创对方的每一种可能和试图摧毁敌人城池的每一次机会。

这种战争中,能够幸存下来的便是胜利者。

其主要目的摧毁对方。

第六种,终极灭绝型:

即一个超级大国在战争最后终还仍然拥有核武器及其发射系统,那么这个超级大国就会抓住机会消灭对方,哪怕对方已经无条件投降。

这种战争没有设么道德可言,其目的就在完全消灭对方,包括对方的普通民众。

其次阿隆根据划分的核战争类型,进一步讨论了核战争是否存在争议的问题。

在正义战争论者眼中,任何战争都需要接受“开战正义”和“交战正义”的双重考量来确定其是否正义。

所谓开战正义简而言之就是指发动战争的理由,交战正义就是指战争中使用的手段。

阿隆认为核战争的开战正义与常规的开战正义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好战行为本身就是破坏性的,任何可以阻止侵略行为的战争都可以被认为是正义的。

关键在于核战争的主体究竟是侵略者还是受害者,通常就是据此来判定究竟该战争是正义的还是不正义的。

换言之,人们通常根据交战双方谁是核战争的挑起者来判定其正义与否。

对于核战争交战正义的讨论则主要集中在两个问题上:

核武器是否可以使用;核武器的使用范围。

阿隆认为核武器在爆炸威力和破坏程度上完全具有使敌国毁灭的可能,但这并不能成为反对核武器使用的理由。

因为可以通过一个合适的方法来克服核武器造成的破坏力。

因此他认为在特殊情况下核武器依然可能会加以使用。

不过即使是在特殊情况下,核武器也只可以是针对国家发动战争,不可以针对敌国的普通民众。

核轰炸的目的只是迫使敌国投降而不是毁灭敌国的城市或者伤害普通民众。

尽管雷蒙.阿隆认为在特殊情况下核武器可能会被使用(实际上阿隆本人坚持核武器只能被用于震慑而不是在战争中真正直接加以使用),但他坚决反对将平民视为打击目标的无区别轰炸。

任何在战争中杀害对方国家普通民众的一方都不可能被认为是正义的,即使它是战争中被侵略的一方。

总而言之,阿隆认为其实核战争爆发的可能性是微乎其微的。

因为在核战争中是进行核打击的一方需要在“胜利”与“毁灭”之间做出评估。

而不只是被打击的一方在“投降”与“毁灭”间做抉择。

每个国家都会担心自身的安全,因此只要没有一个超级大国可以抵挡所有他国的一切核打击力量,就不会轻易爆发核战争。

虽然核战争爆发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但其爆发始终是不可预料的。

由于核武器巨大的破坏力使得各国都疯狂地追求着核武器,同时技术的进步也会带来各大国之间无休止的核竞争。

阿隆认为避免核战争的关键在于各国必须遵守“审慎”原则,即依据特定形势和具体数据而不是依据某些体系或者被动地依据常规抑或所谓的常规来制定行动方案。

他认为“审慎”原则是国际政治道德的核心,是避免核战争的关键。

(四)追求和平的阻碍与可行方法。

在如何维护世纪和平的问题上,阿隆分析了阻碍世界和平的三大障碍。

一是国际法的不足与缺陷。

国际法并不能够维护世界和平。

在国际秩序中,法律和武力的配合才是最佳的手段。

仅仅依靠国际法是远远不够的,特别是在强权的最高层次武力才是维护和平的手段。

工业社会全球性的扩张、国家间武力关系的演进以及意识形态的对立,这三者决定了国际社会的意义;只有和这种社会的意义有直接关系时,国际法才能被发展,否则就会成为一种极端的抽象。

法律只能够记载下这三者,却无法对此三者产生实质性的影响。

同时国际法还表现出三个局限性:

第一、国际法在国际秩序中表现出保守的一面。

国际法的来源之一的条约,而条约展现出的恰恰是各国间的武力关系,比如战胜国与战败国武力的新关系。

第二、国际法没有统一的固定的阐释。

针对国际法中不同的原则和规定,不同的国家可以有不同的理解和解释。

如果这些解释差别巨大,那么国际法中的法律规范就极有可能成为颠覆战争的工具。

第三、国际法有时候可能会造成国家间的冲突。

国际法要求各国在国际法范畴内必须尊重并援用国际法。

在同质体系中,如果一国不尊重国际法,那么其他国家就会依据其主观阐释指责违反国际法的一方。

这就会埋下冲突的种子。

如果在异质体系中,那么各个国家对于国际法的解读缺乏一致性,就会引起更严重的矛盾或者冲突。

二是缺乏强有力的国际机构。

阿隆认为国际法与国际社会其实在理论与实践上都存在着矛盾。

理论上的矛盾主要是由于从前的国际公法,其意义在于符合人类本性,或者符合理性的智慧,甚至是上帝的命令。

因此国际公法是高于国内法的。

然后国际法也指先于市民状态的自然状态。

这其中自然法律和自然状态的取向通常是冲突的。

从实践层面来看,如果在一个异质性的国际体系中,原有国际法的扩张通常会导致更加严重的矛盾和冲突。

每个国家对于国际法的解读存在差异,那么这种差异就极可能成为一国干涉他国内政的工具。

在阿隆看来联合国组织所表现出来的全无实效,全然不能再法定义务上表现集体安全的理念。

这主要在于国际法与国内法的差异,在于国际法和社会现实间的矛盾,从而衍生出一种完全抽象的法律形式主义。

可见,国际法不仅缺少一个对国际法的法律法规具有阐释资格的法院,也缺少保证法律法规实行的权威力量。

才使得每个行为主体都拥有各自不同的法律解释和理解,还可自行保留自认为是合法的法律。

换句话说,国际社会中只有存在一个国际机构具有可以强制任何一个国家的时候,国际法的武力制裁才会发生效用。

反之,其对于各国的约束是十分微弱的。

就像联合国,不可否认联合国在促进国际经济的合作与发展上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在维护国际安全的事件上却无法起到实质性的作用。

它根本无法强制阻止一个强国对一个弱国的武力攻击。

三是两种意识形态的对立。

由于两种意识形态的对立,世界和平就是一种“尚武和平”。

所谓的两种意识形态的对立,其实就是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之间的对立。

战争与和平是交织在一起的。

和平共存观念对于西方国家而言,和平共存是一个一致的目的,而对社会主义国家而言,和平共存只是一个过渡要素。

那么在尚武和平的时代,又该如何追求世界和平呢?

阿隆除了提出“法律管理”,“帝国控制”“世界联邦”和“超国家”四条途径。

此外阿隆认为对于维护国际社会秩序最有效的手段是:

军备控制与国际组织。

在回忆录中阿隆还表示要保证国与国和平相处的必不可少的三个重要条件是:

缩小占少数的特权阶层与仍未摆脱贫困的人类大众之间的差别;在国际社会中建立起情愿彼此相容的国家;结束两个大国之间和两种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之间的对立。

3、其他学者对于阿隆国际关系理论的评述。

(一)雷蒙.阿隆国际理论的优点。

1、理解性的国际关系理论。

“理解”和“含义”这就是雷蒙.阿隆眼里国际关系学理论全市性概念的两大关键词。

尽管雷蒙.阿隆不接受国际关系学理论的解释性概念,而是更愿意认可社会学的研究突进,但他从不否认国家关系是能够形成理论的:

他认为,理论是提供给分析家的一个工具箱。

2、现实主义的独特贡献。

阿隆曾经将一个国家对外政策所追求的目标分为:

权力、光荣和理念。

接下来,阿隆又对不同的国际体系进行了分类。

这正是阿隆对现实主义所作出的最独特的贡献,按照他对国际体系的分类法,国家的性质与他们力量对比格局的结构同样的重要。

阿隆将这里的国际体系定义为由一些经常发生相互作用。

能偶卷入到同一场全面战争的各单元组成的整体。

国际体系的主要特征是体现于力量对比的格局上。

但他也提出国家的对外行为并非只取决实力的差异,思想和情感也会影响行为体做出决策。

因此一国的内部机制、不同阶级的期待以及国家的政治理想都与国家利益密切先关。

根据各国社会政治形态和基本价值观念大致的差异,阿隆提出了同质性国际体系与异质性国际体系。

这种区分方法十分关键。

19世纪的国际体系所呈现的和平状态就是一种证明。

19世纪的和平秩序之所以可以存在并不是完全由于多极格局的国际形势,而是因为神圣同盟的存在。

在神圣同盟中,各国都超越了狭隘的本国利益而团结起来,朝着维护君主制和共同的意识形态的目标前进。

这才使得和平成为了可能。

3、架构现实主义方式与自由主义范式的桥梁。

美国现实主义者摩索根始终认为人的本性才是能对实力政治作出最终解释的因素。

虽然阿隆也承认人的好战性是一个条件,但他并没有停留于第一层次的分析。

他认为国际体系所处的自然状态时国家间关系处于战争阴影之下的另一个结构性条件。

阿隆的进步在于,他所作的相关分析并不局限于以国家间体系为出发点的第三意象,而同样涉及了第二种意象,因为一个国家体系的性质同样取决于其不同组成单元的内部本性。

由此阿隆在国际关系的现实主义范式与自由主义学派之间构建起了一个“通道”。

那么一个国家的对外行为就是这个国家在各个方面的需求的体现。

这些需求也正是这个国家的内部机制的本性。

(2)雷蒙.阿隆国际理论的不足。

1、阿隆没有摆脱西方价值挂念的束缚。

雷蒙.阿隆反对纳粹主义、共产主义和殖民主义,而实际上他是只认定了自由民主制度。

他认为西方民主制度是世界上最好的制度,尽管他也指出了改制度的脆弱性和西方文明的危机。

他将自由根植于自我的挂念之中,因此他对于除了自由民主制度以外的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分析就存在着一定的偏差。

作为资产阶级自由派的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