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437287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921.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Word文档格式.docx

《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Word文档格式.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Word文档格式.docx

通过校企联合和校企共建,先后在校园内建起了电子、数控、汽修和家纺四大实训基地。

实现了生产性实训教学,满足了岗位实训的需要,每年向社会和地方经济建设输送近1200名合格的中等技能人才。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更加旺盛,同时对中职毕业生的综合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不仅要求毕业生有较强的实践操作技能,也要求学生具有为企业服务的理念,接受企业文化和遵守企业规章制度的工作态度,以及团队合作精神创新意识等。

二、主要目标

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是望溪职校“示范校建设”的四大重点建设专业之一,通过调研论证,并结合自身实际和专业特点,我们对电子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建设进行了科学规划。

目标:

实现工学结合的教育教学模式改革,建设基于工作过程的人才培养模式。

预期成果:

1、立足校企资源共享,互利共赢,实现工学结合的教育教学模式改革;

2、深化与校内外实训基地合作,通过新建和共建,形成功能更加完善,具有真实职业环境的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打造基于工作过程的教育教学环境;

3、制定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方案,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校本教材;

4、搭建学生职业素养培育平台,实行真实案例教学,真实角色管理,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创新点:

工作任务转化为任务引领的课程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实景化教育教学。

三、建设过程

1、改革教育教学模式

2011年5月通过召开由专业指导委员会、企业代表、学生代表等参加的研讨会,确立了电子专业工学结合的教育教学模式改革,探索实行“0.5+0.5+1+1”的人才培养方案,即一年级一半时间完成公共基础课教育(0.5年),另一半时间完成专业基础课、专业实验、模拟实训教学(0.5年);

二年级实行工学结合,着力专业技能教学,同时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1年);

三年级则是顶岗实习,根据学生的意愿并参照企业需求,将学生送入校内企业或校外工厂(1年),让学生到企业从事生产活动,培养独立能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提高实际操作技能。

2、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校本教材

长和电子有限公司是电子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可向电子专业学生提供实习实训岗位70多个,主要从事视听设备的主板生产。

产品有彩色电视、音响设备及VCD激光头组件等,它的生产流程对于学生技能的实训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2011年6月我们与企业合作组建了教材编写小组,小组由3名企业技术骨干和3名多年在长和厂指导学生实训的老师组成,教材编写组深入车间实践,分析岗位工作任务和专项工作能力,把产品生产过程归纳为123个项目任务,将工作任务转化为任务引领的课程,按照知识和技能特点分为三大类,分别为焊接安装(45个项目)、检测调试(42个项目)和视听技术(36个项目),教材编写组针对实际开发编写了《电子工艺》、《电工电子仪表使用》和《视听技术》三门校本教材。

教材以产品生产的工作过程为主线,把教学内容和工作任务相结合,让学生在完成项目任务的同时,学习专业知识,培养专业技能,提高职业素养。

3、合作共建生产性实训车间和理实一体化教室

在专业指导委员会参与下,2011年7月学校与实训基地签订协议,深化电子专业与实训基地(工厂)的合作,企业投资60%,学校投资40%,共同建设工学结合生产性实训车间和理实一体化教室。

当年9月份理实一体化教室完成了建设,10月底完成了“电子产品组装生产”车间和“电子设备检测与调试”车间的建设,全部建在校内实训基地长和电子厂内,成功搭建了基于工作过程的实景化教学训练场地。

4、营造企业氛围

我们着力推进产业文化和校园文化相融合,打造学生职业素养培育平台。

在校园内我们通过宣传栏、黑板报、校刊和宣传画等媒体,宣传企业家创业经历、介绍企业发展历程,以及行业与专业发展趋势等,渲染工学结合的文化氛围。

通过自编的文化读本《望溪芳泽润龙眠》给学生以职业思想的熏陶,通过企业家来校给学生作讲座,传播企业文化,宣传企业的经营理念等,加深学生对企业和产业的了解。

营造学校即企业,车间即课堂的学习氛围,实行真实的案例教学,真实角色管理。

在专业指导委员会参与下,2011年10月成立了由学校副校长胡兴苗同志和企业副厂长孙长国同志分别任正副主任的工学结合办公室,本着“相互需要、互惠互利、相互参与、相互依存”的原则,企业技术骨干(2名)和电子专业老师(5名)一起组成了一支相对稳定的工学结合教师队伍。

执行企业的作息时间和规章制度,企业的两名受聘职工分别是本科和研究生学历,他们和学校签订聘书,接受学校管理。

工作安排上由学校老师分别担任两个生产性实训车间的车间主任,和企业的两名受聘老师一起负责车间的生产管理、操作技能教学和产品质量监督,严格按企业的安全、效益、责任体系管理。

学校派出的5名老师和企业签订协议,在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同时,参与企业的生产和管理,组建产品研发、技术创新小组。

学校和企业共同做好工学结合的过程性评价考核,负责实训学生的日常管理等。

在日常管理中,我们引入企业的制度文化,要求师生以员工身份来承担具体岗位工作,按照企业化考核的方式进行实习管理,在校企相融合的制度下规范约束自己,提高自身素质,把教学、求知和做事结合在一起,做中学、学中教。

生产性实训车间全面推行“7S”的管理制度,即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节约,严格宿舍、教室、实训室物品摆放、内务打扫等等,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优化学生的个性品质,实现教、学、做合一。

5、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教育教学评价体系

我们将教育标准、企业标准和行业标准统一起来,制定了和工学结合相适应的教师和学生管理评价体系。

对教师教学活动的各环节按照《企业技术骨干教师聘任考核办法》进行督察和考核,学生在企业学习期间,须按照《企业教学各环节基本要求》《企业教学管理办法》等扎实开展学习工作,我们将传统的终结性评价体系与工学结合的过程性评价体系相结合,关注学生在工学结合过程中的体验,关注师生交流,关注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关注多种因素的交互作用。

在实训期间,每一个项目任务完成后,都有一份完成过程评价考核表,分为企业评价和校方评价,企业对学生完成任务过程中的职业素养如工作态度、服务意识、团队合作、安全生产以及生产效益等方面做出评价,学校则对学生完成任务中学到的知识、技能和工作结果(生产产品合格情况)做出评价考核。

以此作为学生工学结合薪金发放的依据,使学生对自己负责,形成约束力,杜绝了以往管理松散的状况。

四、建设条件保障

1、政府领导高度重视

桐城市政府和教育局高度关注和支持望溪职校各重点专业的建设,在示范校建设之初,支持帮助学校组建了专业指导委员会,在专业建设过程中,辅之以各项扶持政策,专业建设配套资金及时到位,确保了专业建设如期进行。

学校成立了示范校建设办公室,各专业成立了项目建设小组,为专业建设提供了组织保障。

2、科学设计

在酝酿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的同时,本专业安排了多名老师深入企业进行实践和调研,吴业辰等10名教师赴桐城50强企业调研,撰写出了《桐城50强企业调研报告》、《改革办学模式,服务区域经济建设》等多篇报告;

尤丙顺等3名老师奔赴学校毕业生就业较为集中的苏州高新区、广东东莞等地了解毕业生在企业就业情况,听取企业对毕业生反馈意见和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向学校建设办公室提交了长达70页的用人单位人才需求和培养信息,项目建设小组多次主持召开研讨会,组织专家认证,从而规划设计出完整的专业建设方案。

3、制度保障

为使校企合作走上正规化,在专业指导委员会的参与下,学校和企业共同制定了工学结合的各项制度,充分考虑了企业和学校互利共盈,参与的各方都要受益。

企业享受工学结合产品的利润,根据考评情况,学生享受加工产品的工资。

学校是工学结合的组织者,在实施工学结合过程中,关心的是教学质量、学生综合素质能否提高,最终能否达到提高就业水平、就业质量之目的。

学校制定激励机制,根据综合考评,按照绩效给予参与管理的教师和企业骨干一定的奖励,由专业指导委员会提请企业主管单位给予合作企业一定的政策优惠。

在示范校建设的两年期内,电子专业建立了10余项相关校企合作办学的管理制度,为校企合作的长效运行提供了制度保障。

如《校企联合办学协议》、《校企联合共建实训基地计划》、《实习实训基地管理制度》、《兼职教师管理制度》等。

五、实际成果、成效及推广情况

实际成果:

自2011年10月实行“基于工作过程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来,已有2010级两个班和2011级两个班的电子专业学生在长和电子厂完成了工学结合的教学,取得非常好的效果,促进了学生、企业和学校的共同发展。

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有效地整合了资源,节约了办学成本,解决了学生实习实训设备不足的问题,拓展了学校实践教学的内涵。

通过校企合作,深化了专业课程改革,探索出了基于工作过程的校本教材开发模式,加强了师资队伍建设,实现了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在基于工作过程的培养模式下,学生不断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在规范的车间里进行更加规范的技术操作,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厚实了学生的文化底蕴,夯实了学生的技能功底,提升了学生创业信心。

企业在校企合作中借助学校的人才优势,不断扩大生产、优化管理、增强产品研发能力。

成效:

2012年电子专业吴业辰、都昌胜两位老师在长和电子厂挂职期间,带领3名实习学生与企业工程师共同研发创新,对该厂的拳头产品“VCD激光头”组件进行了重大技术革新,极大的提高了产品性能和使用寿命,企业也因此扩大了产品的销售领域,当年就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该项技术成果在2012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和学生技能作品展洽会中获得二等奖。

推广:

电子专业校外实训基地“桐城信邦电子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生产冰箱和空调的大型电子企业。

2013年3月电子专业与该厂签订了深化校企合作协议,目前生产性实训车间和理实一体化教室正在建设中,与之相配套的工学结合校本教材《制冷技术》和《电器维修》已经完成了编写工作。

可以坚信,不久基于工作过程的人才培养模式将推广到校外实训基地。

六、体会与思考

在两年的示范校建设过程中,电子专业在工学结合教育教学模式改革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在本地区乃至全省都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我们体会到工学结合是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工学结合教育教学模式建设须“写好剧本”“搭好舞台”“演好角色”。

“写好剧本”即编写基于工作过程的校本教材,“搭好舞台”即建设生产性实训车间和理实一体化教室,“演好角色”即教师和学生都是企业员工,根据工作过程组织教育教学。

同时,我们也清楚地看到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

政府和主管部门对校企合作的企业产生的社会效益缺乏重视,给予的优惠和扶持不够;

学校缺少足够的建设资金等。

我们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将不断探索校企合作的新模式、新机制,进一步拓宽校企合作的渠道和层面,不断推动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迈上新台阶。

(2013年7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