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美术学科德育实施指导纲要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437440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0.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小学美术学科德育实施指导纲要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中小学美术学科德育实施指导纲要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中小学美术学科德育实施指导纲要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中小学美术学科德育实施指导纲要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中小学美术学科德育实施指导纲要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中小学美术学科德育实施指导纲要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中小学美术学科德育实施指导纲要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中小学美术学科德育实施指导纲要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中小学美术学科德育实施指导纲要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中小学美术学科德育实施指导纲要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小学美术学科德育实施指导纲要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中小学美术学科德育实施指导纲要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小学美术学科德育实施指导纲要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小学美术学科德育实施指导纲要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美术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审美经验紧密联系。

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美术教学活动,寓思想品德教育于美术教学之中,陶冶情操,提高修养,体现以情感人、潜移默化、寓教于乐的学科德育特点。

(四)形象性

美术课程以直观的视觉表达,通过直观艺术图景的呈现或现实中美的景象的直观体验,让学生感受其中所蕴含的道德意义与价值,激发道德情感,表现道德行为。

二、德育范畴

(一)审美情趣

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观,是美术教育的重要任务。

审美观是人在审美活动中所形成的对美、美的创造及其发展所持有的基本观点,是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美术课的学习可以使学生通过对美术作品的审美接受,获得更为丰富的对世界、人生、社会的审美经验,从新的角度和立场来观察、理解、体验生活与生命,升华情感,陶冶情操,愉悦身心。

(二)审美创造

在美术教育中,应着力培养学生的探究、发现和创新能力,激发学生创造动机,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培养学生创造性的个性品质。

在教学过程中,应指导学生将学习成果应用于日常生活,使其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审美的价值,最终形成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

(三)爱国情怀

中国画、中国书法、中国园林、中国民间美术等艺术形式独具一格,自成体系,是世界艺术史中的瑰宝。

通过美术课的学习,引导学生接触优秀的民族、民间美术作品,广泛了解我国文化遗产中的各种艺术在社会发展中的意义和作用,欣赏和热爱祖国优秀艺术,增强民族自豪感与爱国情怀,为保护和传承中华优秀美术文化做出应有的贡献。

(四)美化生活

通过美术课学习,使学生能深刻感受自然之美、生活之美、艺术之美,懂得生活是美术创作的源泉,善于运用美术素养,从文化视野的高度去洞悉社会、领悟人生。

鼓励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区别真善美与假恶丑,主动美化生活,美化环境、美化校园,树立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和谐相处的观念。

三、实施建议

德育范畴

教学内容

活动建议

审美情趣

美术鉴赏

在美术鉴赏学习中,选择一些与学生生活经验相关的美术作品,使学生容易体验、感悟、理解,以此引起学生的内心共鸣。

每个时代都有代表这一时代特色的美术作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精选出能反映时代特色的美术作品,以此加深学生对一个时代美术作品的总体把握,促进学生对美术作品文化内涵的分析与思考,建立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一致的审美情操。

中西美术作品比较

通过学习中西美术作品的异同,理解中西方作品形象上的差异。

通过对作品本身的解读,体会作品的思想内涵和文化异同。

培养学生通过比较、鉴别等方法,发现事物的美,并探究产生美的原因,从而达到识真伪、辨善恶、知美丑。

审美创造

综合材料

美术学习中“综合材料”的运用,具有扩展学生认知,激发创新与创造的作用,可使学生以眼、耳、鼻、身、情、意去感知多种材料的形、色、质、气、味、温等属性,获得第一经验,有效促进学生全面了解生活、发展综合的能力。

现代媒体艺术

通过现代媒体艺术的学习,理解艺术与科技的关系。

让学生知道没有较为专业的美术技能也能创造自己的作品,表达自己的思想。

了解美术并不仅仅是写实性、技能性的塑造,它完全可以利用现代媒体技术、图像库中的现成品和无限的网络资源,运用美术语言、形式和现代美术观念进行创作和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从而增加学生表达“美术与自我”“美术与社会”“美术与自然”的机会和方式。

民间美术

民间美术种类繁多,是中国传统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劳动人民智慧和艺术的结晶。

通过民间美术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民间美术的种类和特点,理解民间美术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和审美趣味,在实践创作中培养学生热爱民间美术和学习民间美术的情感和动力。

爱国情怀

书法

通过书法学习使学生较为全面地了解书法与文学、书法与绘画、书法与社会、书法与自然等方面的关系,引导学生热爱祖国,理解书法文化,形成人文素养。

通过书法活动使学生深入了解并研习中国传统汉字造型方法,帮助学生提高书写能力,感受中国汉字艺术的独特魅力,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与理解,树立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

篆刻

通过鉴赏篆刻作品的学习,使学生从中体会、品味篆刻艺术之美,提高审美意识和篆刻水平,同时加深对篆刻作品中流露出的作者的审美追求的理解与认识,进而达到赏心悦目的理想境界。

在体验篆刻活动的无限情趣和领略伟大中华文化灿烂历史的同时,陶冶高尚情操,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中国画

中国画在世界美术史上独树一帜、自成体系。

通过中国画的学习,不仅要让学生逐步了解钩、勒、皴、点的笔法和烘、染、泼、积的墨法,还要理解中国画“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以及“以大观小”、“小中见大”的审美特征,体会中国山水画、花鸟画、人物画等作品中表现出的对生命、生活、自然的崇敬与热爱,为弘扬和继承中国画艺术做出贡献。

中外园林艺术

组织学生交流讲述自己对祖国著名园林的游历,并结合我们身边的园林资源,对比与世界其他的园林艺术风格的不同,体会我国园林独有的审美特点和人生观、自然观,让学生感受到园林艺术的情趣,激发学生对美的追求和对家园的热爱。

美化生活

绘画

绘画是美术学习中最基本的表现形式,能直观的反映学生对现实生活和理想世界的观察、认知、联想和创造。

在绘画学习中鼓励学生大胆表现,学会运用构图、比例、结构、明暗、色彩、透视等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现能力,学会使用绘画造型语言表达思想情感以及美化生活。

雕塑

在雕塑学习过程中,向学生介绍雕塑语言形成的过程,了解和掌握雕塑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和欣赏的能力,引导学生去认识雕塑与环境、雕塑与生活的联系。

通过各种体验活动,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内涵,学会使用雕塑造型语言表达思想情感以及美化生活。

设计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与设计的关系,关注生活中各种类别的设计,使学生自觉地将设计的学习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起来,在生活中学习设计、将设计应用于生活。

工艺

引导学生密切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自觉地将学习内容应用于生活实际,认识到工艺美术是生活联系最为紧密的艺术类别,在实践中了解工艺制作思维活动的基本过程和实施操作活动的基本过程,能在工艺制作和实践中加深对工艺美术的艺术理念和方法的理解和领悟,使学习到的工艺知识和技能在将来能服务于生活,提高生活品质。

四、评价案例

案例一:

主题性雕塑鉴赏(高中)

(一)活动建议

1.利用照片、影像资料等载体,组织学生欣赏我国近现代的雕塑作品(如:

人民英雄纪念碑、五月的风等),了解雕塑作品的社会作用、鉴别近现代雕塑的优劣,懂得雕塑与我们生活环境的关系。

2.访谈有关人员,更加深刻地体会我国优秀雕塑作品的文化寓意和内涵。

3.结合如人民英雄纪念碑雕塑作品,了解雕塑作品的特点,感受我国人民在反侵略求解放的历程中所做出的卓越贡献及所展现出的不畏强权、不屈不挠、勇于牺牲的革命奋斗精神,加深自己对雕塑的深刻理解和感受,编写观察报告,跟同学进行交流、分享参观成果。

4.组织学生参观活动,让学生走进生活去观察我们身边的雕塑,了解我国近现代雕塑的构造与意义,懂得雕塑与城市环境的和谐关系,感受雕塑独特的艺术魅力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同时通过雕塑作品的参观,了解祖国的发展历史和灿烂文明,继承先辈们优秀的奋斗精神品质,坚定民族自豪感和建设美好家园的决心,升华爱国爱生活的情感。

(二)评价建议

1.评价目标:

2.评价方法:

现场访谈、观察、观察报告、成长档案袋

3.观测点

(1)学生能否通过我国近现代雕塑这一侧面了解中华民族灿烂文明的历史;

激发为祖国今天而骄傲,为祖国明天而奋进的情怀。

(2)通过观察报告了解学生能否理解雕塑作品的精神内涵和社会功能,能否理解雕塑与周边环境和谐的自然美,报告结论中是否表达出了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3)展示交流的内容能否表达出对劳动人民精神品质的感悟,是否情感丰富,渗透出热爱生活美化生活的愿望;

是否达到了参观的目的。

案例二:

美在我们身边(小学)

1.组织学生开展“美在我们身边”活动,小组合作收集生活中的水果、蔬菜、木片、叶片、花瓣、莲蓬、鞋子、手套、眼镜盒、瓶盖、扣子、树皮等平时不大注意的物品,鼓励从不同方向、不同角度进行观察。

2.发现这些“习以为常”的事物的美妙之处,可以拆装,可以剖切,可以拓印,可以重组,可以借助放大镜观察,可以用数码相机对精彩的与众不同的发现点进行拍照记录,可以用绘画方式表现观察发现,可以形成观察日记,然后布置成果展示,交流分享。

3.通过观察、展示、分享、评析的过程,感受发现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带来的快乐,领悟艺术源于生活的道理。

观察、讨论

(1)学生积极参与观察、体验、记录、再现。

(2)观察、体验、表现方法是否集中体现了团队的智慧,是否细致、巧妙、充分,是否创新性的表现、展示观察结果。

(3)作品展示评析中,是否能将观察方法、表现方法进行提升总结和表述,是否选择巧妙的方式记录、再现生活中的美。

(4)是否形成主动观察生活和自然的美,运用所学知识表现美、创造美的意识。

案例三:

学习和传承书法艺术(初中)

1.利用多媒体、网络搜集各类型书法作品,组织学生进行观看(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参观博物馆或书法展览),体会中国书法各种书体的美学特征。

2.访谈有关书法家,更加深刻地理解中国书法艺术传承关系及书体构造的形式美。

3.结合书法名帖,了解各个时期书法作品产生的背景,并及时跟进对书法家所处的时代背景的学习,从而更深层次地探究书法作品的审美情趣。

形成学习报告,小组互相交流。

4.组织学生临摹名帖,并对临帖情况进行跟踪记录,形成成长档案,分小组根据成长档案互相交流学习体会。

从亲身实践得到更深一步对书法艺术的理解。

现场访谈、成长档案袋

(1)学生通过多媒体和博物馆或展览欣赏书法作品,产生对于中国特有美术形式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

(2)学生通过对书法家的访谈进一步认知书法的社会依托,初步形成对书法的审美观念。

(3)通过学习报告考察学生能否解决学习书法中遇到的问题,能否理解书法字体的形式美感,能否体会书法家的审美取向,是否表达了自己对于书法的审美观念。

(4)交流的内容要有评判的倾向,正确分辨书法作品的美丑,形成正确的审美情趣观念,能够激起学生对书法的热爱。

案例四:

环保伴我行(小学)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搜集日常生活出现的废旧材料,并分类整理,形成基础印象;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制作材料的特性。

组织学生观察小组内搜集的材料,根据实用目的进行材料的细分和甄别。

2.组织学生用语言文字或草图表达设计思路,并尝试制作作品。

对作品进行交流、评价,引导学生进一步完善创意和作品。

3.活动结束后,教师鼓励学生将自己的作品运用到生活中,可以将学生作品拍照并上传至学校网站展示,鼓励学生制作更多具有美感和实用性的作品。

观察、成长档案袋

(1)活动过程中,学生能否将环保意识贯穿始终。

能否形成对废旧物品的重新定义,发现美的元素。

(2)学生在创新与创造过程中要学会合作与交流。

在合作与交流过程中,学生能否表达清楚观点,能否正确理解同学的发言和对作品的解读。

(3)制作过程中,学生在初步感知的基础上,能否根据材料本身的特性进行重新观察和利用。

(4)拓展环节,学生能否从艺术的角度关注身边事物并增强环保意识和美化周围环境的愿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