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学下实验板书3课件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7439102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27.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植物学下实验板书3课件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植物学下实验板书3课件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植物学下实验板书3课件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植物学下实验板书3课件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植物学下实验板书3课件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植物学下实验板书3课件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植物学下实验板书3课件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植物学下实验板书3课件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植物学下实验板书3课件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植物学下实验板书3课件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植物学下实验板书3课件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植物学下实验板书3课件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植物学下实验板书3课件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植物学下实验板书3课件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植物学下实验板书3课件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植物学下实验板书3课件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植物学下实验板书3课件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植物学下实验板书3课件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植物学下实验板书3课件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植物学下实验板书3课件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植物学下实验板书3课件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植物学下实验板书3课件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植物学下实验板书3课件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植物学下实验板书3课件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通过观察代表植物,掌握蓝藻门、硅藻门、红藻门、褐藻门的主要特征。

按实验指导要求,利用提供的新鲜材料或切片观察下列内容:

1、颤藻:

不分枝的丝状体,单列细胞,丝状体前端有颤动现象(前后运动,左右摆动),注意观察其细胞中的中央质、周质。

区分:

顶端细胞、体细胞,死细胞、分离盘、藻殖段。

2、念珠藻:

外形为不规则的胶质团块,具公共胶质鞘,细胞圆形,排成一行如念珠状。

营养细胞、厚壁孢子、异形胞、藻殖段。

3、硅藻:

单细胞,观察羽纹硅藻细胞的形态,识别:

上壳、下壳、环带、中央节、极节、脊缝。

4、甘紫菜:

片状体(边缘波状),固着生活。

藻体薄,紫红色,细胞为胶质所包被。

5、海带:

(1)外部形态:

观察孢子体的形态、颜色,识别:

固着器、柄、带片。

(2)内部结构:

观察带片的内部结构,识别:

表皮、皮层、中央髓部。

(永久切片或徒手切片)

6、观察其它的新鲜材料或腊叶标本。

1、颤藻丝状体的一段,示周质、中央质、死细胞、分离盘、藻殖段,注明各个部分的名称。

2、舟形硅藻的形态简图,注明:

中央节、极节、脊缝。

(一)用具;

(二)试剂;

实验三、菌类植物

(一)

1、观察发网菌,了解粘菌门的特征。

2、通过观察代表植物,了解藻状菌纲和子囊菌纲的分类特征。

按实验指导要求,利用提供的材料观察下列内容:

1、发网菌:

观察全形,分辨:

孢子囊梗、孢子囊(包括:

包被、囊轴、孢丝、孢网、孢子等部分)。

2、黑根霉:

菌丝无横隔壁,分辨:

假根、匍匐菌丝、孢子囊梗、孢子囊(包括:

囊托、囊轴、孢囊孢子、囊壁等部分)。

3、酿酒酵母菌:

单细胞,卵形,内有大液泡,细胞质内含油滴。

仔细观察:

出芽生殖,拟菌丝。

有时可以看到有性生殖的裸露子囊,子囊内有子囊孢子。

4、桔青霉:

菌丝分枝,菌丝有横隔壁,在菌丝上有直立的分生孢子梗,梗端数次分枝形成许多短枝,整个形状象扫帚(帚状),最后一次分枝呈瓶状,称小梗,其上产生一串分生孢子。

5、羊肚菌:

腐生菌,子实体由菌盖、菌柄组成。

菌盖近球形或圆锥形,其表面凸凹不平象羊肚状,子实层分布在菌盖的凹陷处。

6、冬虫夏草:

观察冬虫夏草菌的外形,由菌核(僵虫)、子座组成。

子座,包括:

子囊壳、子囊、子囊孢子等部分。

7、观察其它的新鲜材料或浸泡标本。

1、黑根霉菌丝体的一部分简图,注明:

假根、匍匐菌丝、孢子囊梗、孢子囊。

2、酵母菌出芽生殖图,并加图注。

3、桔青霉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图,并加图注。

实验四、菌类植物

(二)

1、通过观察代表植物,认识担子菌纲的特征。

2、了解半知菌纲的特征。

(一)担子菌纲:

1、有隔担子菌亚纲:

(1)银耳:

观察担子果外形,担子纵分隔。

(标本、水封片或永久切片)

(2)木耳:

观察担子果外形,担子横分隔。

(3)禾柄锈菌(小麦秆锈病菌):

a、观察小麦秆锈病症状,注意:

发生部位,各孢子堆的形态、颜色。

b、观察各种孢子、孢子堆的形态,注意:

春孢子(锈孢子)、夏孢子为单孢双核,冬孢子为双孢双核,担孢子、性孢子为单孢单核。

(永久切片)

2、无隔担子菌亚纲:

(1)蘑菇:

a、观察担子果的外形,识别:

菌盖、菌褶、菌柄、菌环。

b、观察菌褶的内部构造,识别:

菌髓、子实层基、子实层(包括:

担子、担孢子、侧丝)。

(徒手切片或永久切片)

(2)灵芝:

担子果木栓质,由菌盖、菌柄组成;

菌盖半圆形或肾形,盖面红褐色,具漆光;

子实层生于菌管内壁。

(干标本)

(3)茯苓:

菌核球形或不规则形,表面深褐色多皱;

内部粉粒状,白色或淡粉红色。

担子果从菌核表面产生,子实层生于菌管内壁。

(4)马勃:

担子果近球形或倒梨形,有二层包被,外包被薄膜状,成熟时剥落;

内包被顶端开一孔,孢子由孔散出;

成熟后内部组织完全变成粉末状(包含:

孢子、菌丝)。

(二)半知菌纲:

稻瘟病菌:

观察水稻病株,注意:

叶片、谷穗等部位的病斑形态和颜色。

1、蘑菇担子果外形,注明各个部分的名称。

2、蘑菇菌褶切面构造,注明各个部分的名称。

3、禾柄锈菌的夏孢子和冬孢子的外形图。

实验五、地衣植物

观察几种习见地衣,认识地衣的形态结构特征,了解藻菌共生关系。

二、实验内容:

(一)地衣的外部形态:

按实验指导要求,观察盒装各种类型的地衣展示标本:

1、壳状地衣:

地衣体紧贴基质,形成薄的壳状物,极难从基质剥离。

(1)文字衣:

主要观察线形的子囊盘。

(2)茶渍衣:

观察埋生在地衣体中圆盘形的子囊盘,周围有浅色或黑色的固有盘壁。

2、叶状地衣:

地衣体叶片状,边缘多裂为瓣状,易与基质剥离。

(1)地卷衣:

观察叶状体腹面的假根,背面的地衣瘿,以及裂片、子囊盘。

(2)梅衣:

观察子囊果的形态(子囊盘、子囊壳?

),以及裂片、缘毛。

3、枝状地衣:

地衣体树枝状,直立或下垂,仅基部附着于基质上。

(1)石蕊:

原植体呈灰色或灰绿色,具直立枝,分枝的顶端形成子囊盘。

(2)松萝:

原植体有较粗的主枝,主枝两侧密生细而短的侧枝,枝上形成扁盘状的子囊盘。

(二)地衣的内部结构:

1、异层地衣:

观察异层地衣切片。

(1)皮层:

由紧密交织的菌丝组成,无色,分上、下皮层,假根由下皮层生出。

(2)藻胞层:

上皮层之下,聚集多数球形绿色的藻细胞。

(3)髓层:

介于藻胞层和下皮层之间,由疏松的网状菌丝组成,菌丝间有许多大的空隙。

2、同层地衣:

观察同层地衣切片。

仔细观察同层地衣的内部结构,比较与异层地衣的异同。

绘图:

异层地衣的构造,注明:

上皮层、藻胞层、髓层、下皮层。

实验六、苔藓植物

1、观察比较苔纲和藓纲的主要区别,认识几种常见的苔藓植物。

2、学习解剖镜的使用方法。

1、地钱:

配子体为绿色扁平二分叉的叶状体,观察叶状体腹面暗紫色单列细胞构成的鳞片,以及单细胞的假根;

叶状体背面中肋上的胞芽杯,杯中有许多的胞芽;

取一胞芽做成水封片,在低倍下观察其形态。

(新鲜材料或标本)

(2)内部结构:

观察叶状体横切面构造:

上表皮、气孔(注意与被子植物的区别)、气室、同化组织、薄壁组织、下表皮、假根及鳞片。

(地钱叶状体切片)

(3)有性生殖器官:

地钱为雌雄异株植物。

a、雄器托:

由托柄、托盘组成,托盘圆形,波状浅裂,背面有许多小孔,每一孔腔内有一精子器;

精子器呈椭圆形,精子顶生二条等长的鞭毛。

(地钱雄器托切片)

b、雌器托:

由托柄、托盘组成,托盘伞形,指状分裂;

在指状裂片(芒线)之间,有一列倒悬的颈卵器,每列颈卵器两侧各有一薄膜遮盖,称蒴苞;

颈卵器呈瓶状,由颈部、腹部和一个短柄构成。

(地钱雌器托切片)

(4)孢子体:

按实验指导要求观察。

(地钱孢子体切片)

2、葫芦藓:

(1)配子体:

配子体为茎叶体,基部有单细胞丝状假根,雌雄同株异枝。

a、雄枝:

花朵状,观察隔丝、精子器(棒状)、精子(具二条鞭毛)。

(葫芦藓雄器苞切片)

b、雌枝:

芽状,仔细观察颈卵器的形态结构、着生位置。

(葫芦藓雌器苞切片)

(2)孢子体:

由基足、蒴柄、孢蒴三部分组成;

孢蒴,包括:

蒴盖、蒴壶、蒴台;

蒴壶构造复杂,包括:

表皮细胞、蒴壁、气室、孢原组织、蒴轴;

孢蒴顶端有尖形的帽状物称蒴帽,是配子体的残遗。

(葫芦藓孢子体切片)

(3)原丝体:

原丝体是多细胞分枝的绿色丝状体,含叶绿体,能独立生活;

每一原丝体上可以形成几个芽,芽再发育为新的植物体。

(葫芦藓原丝体装片)

5、观察其它苔藓植物标本。

1、地钱颈卵器构造图,注明各个部分的名称。

2、葫芦藓配子体及其顶端长有孢子体的外形图,注明各个部分的名称。

实验七、蕨类植物

(一)

通过观察代表植物,了解拟蕨类各亚门的主要特征。

1、地刷子石松:

(1)观察孢子体的外形,注意:

习性、分枝方式、叶的形状及排列。

(新鲜材料或腊叶标本,解剖镜观察)

(2)观察孢子叶球的形态:

孢子叶阔卵形,无叶舌;

孢子囊大,同型,具短柄;

孢子同型,四面体形。

(石松孢子叶球纵切片、新鲜材料或标本)

2、圆枝卷柏:

观察孢子体的外形及孢子叶球的形态,注意:

孢子叶有叶舌;

孢子囊异型;

孢子异型,大孢子较大(四面体形),小孢子较小(圆角三角形)。

3、水韭:

观察植物体外形,注意:

根、茎、叶的形态,大、小孢子囊着生的位置,有无叶舌等。

4、松叶蕨:

观察植株的颜色、形状、分枝方式;

叶的形状;

孢子囊着生的位置及形态构造,孢子同型。

5、木贼:

(1)观察植物体形态:

地上茎和地下茎均具有节和节间,节上轮生分枝;

叶轮生节上,小型,鳞片状,基部联合成鞘状,顶部裂成三角形狭齿;

节间有许多纵棱脊和凹陷的槽。

(木贼茎横切片、新鲜材料或腊叶标本)

(2)观察孢子叶球、孢子叶、孢子囊、孢子:

孢子叶球生于生殖枝或分枝的顶端,整个形状似毛笔头;

孢子叶特化成孢囊柄,孢子囊悬垂于孢囊柄的盾片下方,孢子同型,具四条带状弹丝。

(木贼孢子叶球纵切片、新鲜材料或腊叶标本)

6、观察其它拟蕨类植物标本。

1、石松孢子叶球纵切,注明各个部分的名称。

2、卷柏孢子叶球纵切,注明各个部分的名称。

3、木贼孢子叶及孢子囊的形态。

实验八、蕨类植物

(二)

观察几种真蕨类植物的形态结构,掌握真蕨亚门的主要分类特征。

1、瓶尔小草:

(1)观察孢子体的形态,注意:

根、茎、叶的形态特征。

(2)观察孢子囊穗的形态,注意:

结构、开裂方式、孢子形态。

(瓶儿小草孢子囊穗纵切片)

2、蕨:

(1)孢子体的形态:

孢子体包括:

根、茎、叶三部分,观察各部分的形态特征;

识别:

叶片与叶柄,羽片与羽轴,小羽片与小羽轴,裂片与中肋,叶脉类型等;

观察孢子囊群着生的位置。

(新鲜材料或腊叶标本)

(2)孢子囊群、孢子囊、孢子的形态:

孢子囊群生于孢子叶背面,沿叶缘生长,观察囊群盖的外形;

孢子囊扁球形,具长柄,囊壁由一层细胞构成,纵行环带,具二个唇细胞;

孢子同型,二面体形。

(蕨孢子囊群切片、新鲜材料或熏制标本)

(3)配子体的形态:

配子体为心脏形的扁平体,顶端中部凹陷;

观察生长于腹面的假根形态,颈卵器和精子器生长的位置。

(蕨配子体装片)

3、满江红:

(1)孢子体的形态:

根状茎细弱,横卧,羽状分枝;

须根下垂水中;

叶小,密生茎上成二行,无柄,互生呈覆瓦状排列;

叶深裂为上、下两片,上裂片漂浮水面(肉质、绿色、秋冬季变为红色),下裂片斜生水中(膜质、鳞片状、无色)。

(新鲜材料或浸泡标本)

(2)孢子果的形态:

孢子果成对着生在分枝基部的沉水裂片上,大孢子果较小(含一个大孢子囊,每个大孢子囊含一个大孢子),小孢子果较大(含多数的小孢子囊,每个小孢子囊含64个孢子)。

4、观察其它真蕨类植物新鲜材料或腊叶标本。

1、蕨的孢子囊的形态,注明:

环带、唇细胞、孢子囊柄、孢子。

2、满江红的大、小孢子果,注明:

大孢子果、小孢子果。

 

实验九、裸子植物

1、了解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

2、掌握苏铁科、银杏科、松科、杉科、柏科的主要特征。

1、苏铁:

(1)观察苏铁的植物体:

茎、叶的形态,大、小孢子叶球异株。

(校园栽培植物)

(2)观察苏铁的大、小孢子叶球的形态。

(干标本、熏制标本或浸泡标本)

2、银杏:

(1)观察银杏的枝条:

区分长枝和短枝;

叶形和叶脉,叶在长、短枝上排列情况;

大、小孢子叶球异株,均着生短枝上。

(2)观察银杏的大、小孢子叶球及种子的形态。

(干标本或浸泡标本)

3、云南松:

(1)枝条的形态:

区分长枝和短枝,长枝上鳞叶的形态,短枝上着生的针叶为三针一束,孢子叶球单性同株。

(2)小孢子叶球:

小孢子叶螺旋状着生在小孢子叶球轴上,每个小孢子叶有二个小孢子囊,每个小孢子有二个气囊(水封片)。

(3)大孢子叶球:

识别大孢子叶球轴、种鳞(或珠鳞)、苞鳞、种子(或胚珠),种鳞螺旋状着生在大孢子叶球轴上,种鳞与苞鳞分离。

(4)球果及种子:

取一成熟球果,观察种鳞的形态,识别鳞盾、鳞脐、鳞脊;

每一种鳞的腹面有二枚种子,种子有翅,观察成熟种子的结构。

(新鲜材料或标本)

4、柳杉:

观察枝条的形态,大、小孢子叶球的形态,注意:

小孢子无气囊,种鳞与苞鳞半合生。

5、侧柏:

小孢子无气囊,种鳞与苞鳞完全合生。

6、丽江麻黄:

按实验指导要求,观察腊叶标本。

7、买麻藤:

8、观察裸子植物各科的展示标本或新鲜材料,认识一些常见种类。

1、绘苏铁的一枚大孢子叶,示胚珠着生的位置。

2、绘苏铁的一枚小孢子叶,示部分小孢子囊群。

3、绘银杏的一枚大孢子叶球,注明:

胚珠、珠领。

4、列表比较松、杉、柏三科的主要区别。

实验十、被子植物

(一)

1、通过代表植物的观察,掌握木兰科、毛茛科、壳斗科的特征。

2、练习属、种检索表。

3、初步学习编制分科检索表。

按实验指导要求,观察下列内容:

1、云南含笑或缅桂(白兰花):

木兰科

(1)观察植物体:

节上的环状托叶痕;

单叶互生,全缘;

花单一,腋生。

(2)观察花:

花各部分的排列方式,数目;

单被花,雄蕊多数,花药长花丝短;

雌蕊多数,心皮离生,有雌蕊群柄。

2、荷花玉兰:

观察花,特别注意:

花顶生,无雌蕊群柄;

与云南含笑比较,注意二者的主要异同点。

3、石龙芮:

毛茛科

植物体性状,有无毛;

基生叶和茎生叶的形态及叶序;

花序和花。

花二性,辐射对称,花萼5,花冠5,花冠基部有蜜腺;

雌蕊、雄蕊多数,螺旋状排列于凸起的花托上;

聚合瘦果。

4、翠雀:

取翠雀的花与石龙芮的花比较观察,注意:

翠雀的花兰紫色,二侧对称;

萼片5,后上方的一片伸长成距;

花瓣2,基部有蜜腺;

雄蕊多数,雌蕊3―7;

聚合蓇葖果。

(熏制标本)

5、板栗:

壳斗科

取腊叶标本或浸泡标本观察:

(1)叶的形态:

叶形、锯齿、叶脉,以及叶背有无毛。

(2)花序:

单性同株,雄花为直立的柔荑花序;

雌花2―3朵生于1刺状总苞内,封闭。

(3)雌花:

观察总苞的形态,子房下位,注意花被裂片数;

通常1室1胚珠发育。

(4)雄花:

3―5朵簇生,注意花被片及雄蕊目数;

中央有退化雌蕊遗迹。

(5)观察壳斗及坚果形态。

6、观察展示标本,每科认识几种常见植物。

1、缅桂花和荷花玉兰花的纵剖图(可不绘花被),示有无雌蕊群柄。

2、板栗壳斗的外形图(注意:

绘一片叶片)。

3、任选木兰科一种植物,用所附检索表鉴定出种名。

4、编制木兰科、毛茛科、壳斗科的分科检索表(定距式)。

(二)编制检索表。

实验十一、被子植物

(二)

1、掌握锦葵科、葫芦科、十字花科的分类特征。

2、掌握蔷薇科的主要特征及其4个亚科的主要区别。

3、学习编制蔷薇科4个亚科的分亚科检索表。

1、锦葵科:

蜀葵或野葵

取新鲜材料或腊叶标本观察:

(1)植物体,注意:

茎皮纤维发达,具粘液。

(2)花:

由外向内逐层观察,注意:

具副萼,单体雄蕊。

(3)果实:

分果。

2、葫芦科:

南瓜

取新鲜材料、浸泡标本或腊叶标本观察:

(1)观察植物体,注意:

蔓生草本,有卷须;

单性花,雌雄同株,雌雄花均单生叶腋。

(2)观察雄花,注意:

花丝两两结合,一条分离;

花药聚合,药室“S”形弯曲。

(3)观察雌花,注意:

柱头三裂,侧膜胎座,子房下位。

(4)观察果实:

瓠果。

3、十字花科:

油菜

(1)花序和花,注意:

总状花序,十字花冠,四强雄蕊,侧膜胎座。

(2)果实:

角果。

4、蔷薇科:

(1)麻叶绣线菊(绣线菊亚科):

小灌木,单叶互生,无托叶,聚合蓇葖果。

(2)木香花(蔷薇亚科):

攀缘灌木,羽状复叶,托叶条形,伞形花序,具壶状花筒(萼筒与下凹的花托结合形成),聚合瘦果。

(3)草莓(蔷薇亚科):

多年生匍匐草本,全体具柔毛,聚伞花序,基生三出复叶,聚合瘦果,花托肉质凸起。

(4)梨(梨亚科):

木本,单叶,心皮2―5,子房下位,梨果。

(5)桃(梅亚科):

木本,单叶,心皮1,子房上位,核果。

5、观察展示标本,每科认识几种常见植物。

1、蜀葵花纵剖面简图,注明各个部分的名称。

2、南瓜幼果横剖面简图,示胎座。

3、编制蔷薇科4个亚科的分亚科检索表(定距式),每亚科列举2种代表植物。

实验十二、被子植物(三)

1、了解豆目三个科花的结构特征及演化趋势。

2、了解伞形科的主要分类特征。

3、练习编制分科检索表。

1、洋槐(刺槐):

蝶形花科

(1)观察枝条,注意:

羽状复叶,小叶椭圆形;

小枝上具托叶刺;

总状花序。

(2)观察花,注意:

花冠蝶形,两侧对称;

花瓣呈下降的覆瓦状排列;

雄蕊10,二体,(9)+1。

(3)观察果实:

荚果。

2、滇合欢:

含羞草科

取滇合欢的花与刺槐的花比较观察,注意:

滇合欢的花辐射对称,花瓣呈镊合状排列,雄蕊多数。

(浸泡标本或腊叶标本)

3、马鞍羊蹄甲:

苏木科

取马鞍羊蹄甲的花与刺槐和滇合欢的花比较观察,注意:

马鞍羊蹄甲的花两侧对称,花瓣呈上升的覆瓦状排列,雄蕊10,分离。

4、胡萝卜:

伞形科

(1)植株:

芳香草本,全体有粗硬毛;

叶互生,具鞘状叶柄,2―3回羽状深裂,最后裂片条形或披针形。

复伞形花序,顶生;

总苞片多数,叶状,羽状分裂,裂片条形,反折;

伞幅多数;

小总苞片5―7,条形,不裂或羽状深裂;

花梗多数。

(3)花:

花两性,5基数,辐射对称;

花柱2,具花柱基;

2心皮,2室,每室有1枚倒生胚珠。

(4)果实:

双悬果,每分果有5条主棱(不显著),基部各有1个维管束;

在主棱间有4条次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