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初三物理九年级两种电荷.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442002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83.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初三物理九年级两种电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精品初三物理九年级两种电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精品初三物理九年级两种电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精品初三物理九年级两种电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精品初三物理九年级两种电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精品初三物理九年级两种电荷.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精品初三物理九年级两种电荷.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精品初三物理九年级两种电荷.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精品初三物理九年级两种电荷.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精品初三物理九年级两种电荷.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精品初三物理九年级两种电荷.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精品初三物理九年级两种电荷.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精品初三物理九年级两种电荷.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品初三物理九年级两种电荷.docx

《精品初三物理九年级两种电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初三物理九年级两种电荷.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精品初三物理九年级两种电荷.docx

精品初三物理九年级两种电荷

两种电荷

知识集结

知识元

电荷的认识

知识讲解

1.物体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荷;换句话说,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

2.电荷量

电荷的多少叫电荷量,简称电荷或电量;

单位:

库仑(C),简称库。

3.元电荷

最小的电荷叫做元电荷,用符号e表示,e=1.6×10-19C.

一个电子或一个质子所带的电荷量即为元电荷。

1价离子所显示的电荷量也是。

 

例题精讲

电荷间相互作用

知识讲解

4.物理学中规定:

(1)把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正电荷;

(2)把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负电荷;

5.电荷(或带电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6.带电体排斥带同种电荷的物体;带电体吸引带异种电荷的物体和轻小物体。

例:

(1)A带正电,A排斥B,B一定带正电;

(2)A带正电,A吸引B,B可能带负电也可能不带电。

(A和B都是轻小物体)

 

例题精讲

电荷间相互作用

例1.

(2019春∙高港区校级月考)如图所示,把一根塑料绳的一端扎紧,从另一端撕开许多细丝,用干燥的手从上向下捋几下,发现细丝张开了。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细丝张开的原因是带了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B.细丝带上了电的实质是质子在物体间的转移

C.细丝带了电是通过摩擦的方法创造了电荷

D.细丝张开的原因与验电器的工作原理相同

【答案】D

【解析】

题干解析:

A、用干燥的手从上向下在塑料绳上捋几下,手与塑料绳反复摩擦,使塑料绳带上了同种电荷,因为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故细丝会张开,故A错误;

B、细丝带上了电的实质是电荷在物体间的转移,故B错误;

C、摩擦起电的实质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电荷的转移,故C错误;

D、验电器就是利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的原理,细丝张开的原因与验电器的工作原理相同,故D正确。

例2.

(2019∙长沙模拟)下列有关电的知识,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同种电荷相互吸引,异种电荷相互排斥

B.电流表要并联在待测的那部分电路中

C.油罐车的下面拖着一条铁链是为了防止静电带来的危害

D.傍晚,街上的路灯同时亮,同时熄灭,说明这些路灯是串联的。

【答案】C

【解析】

题干解析:

A、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故A错误;

B、电流表是测量电流大小的仪器,电流表必须串联联在被测电路中,故B错误;

C、油罐车在运输过程中,不断地相互摩擦,从而产生大量的静电,通过后面装一条拖地的铁链,及时导走静电,防止静电危害,故C正确;

D、街上的路灯总是同时亮,同时熄灭,有时损坏了一盏,其它路灯也会亮,由此可见路灯可以独立工作,互不影响,因此路灯之间是并联的,故D错误。

例3.

(2019∙黄石模拟)小华周末去科技馆,如图是她在摸到静电球后拍摄的照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头发飞起来是因为异种电荷相排斥

B.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负电

C.这个同学在摸静电球的同吋脚下踩了一个绝缘台

D.说明人是最好的导体

【答案】C

【解析】

题干解析:

A、头发飞起来是因为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故A错误;

B、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电荷称为正电荷;故B错误;

C、这个同学在摸静电球的同吋脚下踩了一个绝缘台,使人与大地绝缘;故C正确;

D、人体能够导电,但不是最好的导体,金属是常见的最好的导体;故D错误;

物体带电现象及判断

知识讲解

1.物体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荷;换句话说,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

 

例题精讲

物体带电现象及判断

例1.

(2019∙常德一模)如图所示:

有甲、乙、丙三个轻质小球,用细线悬挂起来,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情况如图所示,已知甲带正电荷,则乙带___电荷,丙可能带___电荷,也可能_____。

【答案】

正;负;不带电

【解析】

题干解析:

甲带正电荷,甲乙排斥,所以乙一定带正电;乙和丙吸引,即丙可能不带电,也可能带负电。

例2.

(2019春∙句容市期中)已知A球带正电,从如图所示现象可知,B球带___电,C球可能带___电,也可能____(填“带”或“不带”)电。

【答案】

正;负;不带电

【解析】

题干解析:

(1)A和B球相互排斥,两个球一定带同种电荷,A球带正电荷,B球一定带正电荷;

(2)B和C球相互吸引,两个可能带异种电荷,可能带电体吸引不带电体,所以C球可能带负电或不带电。

例3.

(2019∙济宁模拟)天花板上挂了三个轻质小球,相互作用如图所示,已知A球会被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排斥,则另外两球的带电情况是:

B____,C________。

【答案】

带正电;可能带负电,可能不带电

【解析】

题干解析:

用丝绸摩擦过得玻璃棒带正电,A和它相互排斥,所以A是带正电的;如图:

AB是相互排斥,A带正电,B一定带正电;BC吸引,C可能是带负电,可能不带电。

验电器的原理及使用

知识讲解

7.验电器

(1)用途:

用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从验电器张角的大小,可以粗略的判断带电体所带电荷的多少;

(2)原理:

利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例题精讲

验电器的原理及使用

例1.

(2019∙天长市模拟)如图所示,已知甲乙两个相同的验电器,甲带负电,乙不带电,拿一根有绝缘柄的金属杆把两个验电器连接起来。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验电器的金属箔张角变大

B.金属杆中有持续的电流通过

C.乙验电器最终带上正电

D.连接的瞬间,有电流从乙流向甲

【答案】D

【解析】

题干解析:

(1)甲带负电,乙不带电,用带有绝缘手柄的金属棒把甲和乙连接起来,甲上的部分负电荷会转移到乙上,因此验电器甲的金属箔片会减小,乙的金属箔由于带负电会张开,故AC错误;

(2)电流的方向与负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反,因此电流方向是由乙到甲;当两验电器所带电荷相等后,电荷不再发生转移,所以只是在连接的瞬间有电流,故B错误,D正确。

例2.

(2019∙随州模拟)两个相同的验电器A和B,使A带正电,B不带电,用一根带有绝缘柄的金属棒把A、B连接起来,如图所示,瞬间( )

A.有原子从A向B移动

B.有电子从A向B移动

C.有原子核从B向A移动

D.有电子从B向A移动

【答案】D

【解析】

题干解析:

金属导体中能自由移动的是自由电子,A带正电说明A缺少电子,所以带有绝缘柄的金属棒把A、B连接起来后,将有电子从B向A移动。

所以ABC错误,D正确。

例3.

(2019春∙邵东县期中)有两个相同的验电器甲和乙,使甲带正电,然后用有绝缘柄的金属棒把甲、乙的金属球连接起来,如图所示,则( )

A.甲金属箔张角增大,质子从乙转移到甲

B.甲金属箔张角减小,电子从乙转移到甲

C.甲金属箔张角不变化,无电子转移

D.无法判断

【答案】D

【解析】

题干解析:

(1)在金属导体中发生转移的是电子,质子并不能发生转移,所以A是错误的;

(2)关于乙的带电情况,题目中并没有说明,所以分以下几种情况:

①乙不带电,电子从乙转移到甲;

②乙带负电,电子从乙转移到甲;

③乙带正电,但是比甲少,电子从乙转移到甲;

④乙带正电,并且比甲多,此时电子从甲转移到乙;

导体与绝缘体

知识讲解

一、导体、绝缘体

1.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如:

金属、人体、大地、石墨、酸碱盐溶液;

2.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如:

橡胶、玻璃、塑料、陶瓷、油、空气等;

3.导体和绝缘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换;导体与绝缘体不是绝对的;

例如:

干木头是绝缘体、湿木头是导体,玻璃通常是绝缘体、加热到红炽状态就是导体;

4.导体容易导电的原因是:

导体内部有大量的自由电荷;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原因是:

内部的电荷都被束缚在原子核的周围,几乎没有自由电荷;

5.金属里面的自由电荷是自由电子,带负电;电解质溶液里的自由电荷是自由离子,有正电,也有负电。

 

例题精讲

导体与绝缘体

例1.

(2019∙长安区一模)如图所示,几只串联的水果电池提供的电力足够点亮一组发光二极管。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图中的水果可能是绝缘体

B.水果电池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C.发光二极管是由半导体材料制成的

D.电流从“-”极经发光二极管流向“+”极

【答案】C

【解析】

题干解析:

A、水果能导电,故是导体,故A错误;

B、水果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故B错误;

C、发光二极管是由半导体材料制成的,故C正确;

D、电流从“+”极经发光二极管流向“-”极,故D错误。

例2.

(2019∙益阳模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导体中的电荷只要移动就一定形成电流

B.绝缘体不导电,是因为绝缘体中几乎没有电子

C.绝缘体不能导电,所以导体是重要的电工原料,绝缘体不是

D.金属能够导电,是因为金属内部有大量的自由电子

【答案】D

【解析】

题干解析:

A、在导体中,电荷无规则的运动不能形成电流,只有定向移动时才会形成电流;错误。

B、绝缘体内部几乎没有自由电荷,自由电荷很少,所以也就不容易导电。

错误。

C、绝缘体不能导电,也是重要的电工原料。

如导线外的塑料外皮,电工钳上的橡皮套。

错误。

D、金属导电靠的是能够自由移动的自由电子。

正确。

例3.

(2019∙福建模拟)如图所示,闭合开关,将灯丝断开的玻璃芯加热到红炽状态时,灯泡将____(选填“发光”或“不发光”),原因是玻璃由绝缘体变成了____。

【答案】

发光;导体

【解析】

题干解析:

如图,闭合开关,将玻璃芯加热到红炽状态时,小灯泡将发光,这是因为玻璃珠在高温状态下变成导体。

摩擦起电

知识讲解

2.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摩擦起电;

3.摩擦起电的实质:

摩擦起电并不是创生了电荷,而是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了另一个物体,失去电子的带正电;得到电子的带负电。

4.物理学中规定:

(1)把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正电荷;

(2)把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负电荷;

 

例题精讲

摩擦起电

例1.

(2019春∙岳麓区校级月考)以下现象中,不属于摩擦起电现象的是( )

A.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纸屑,纸屑被吸起

B.在干燥的天气里用梳子梳头发,头发变得蓬松

C.往水杯中倒水,稍微高出杯沿时,水不会满溢出来

D.用干燥的塑料刷刷毛料衣服时,毛刷上吸附很多尘土

【答案】C

【解析】

题干解析:

A、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纸屑,能吸引碎纸屑,是丝绸和玻璃棒摩擦使玻璃棒带了电,属于摩擦起电现象,不符合题意;

B、在干燥的天气用塑料梳子梳头,梳子与头发摩擦,使头发带上了电荷,由于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头发会越梳越蓬松,属于摩擦起电,不符合题意;

C、往水杯中倒水,稍微高出杯沿时,水不会满溢出来是因为分子之间存在引力,不属于摩擦起电,符合题意;

D、用干燥的毛刷刷毛料衣服时,塑料刷与毛料衣服摩擦,使毛刷上带了电能,吸引轻小物体,属于摩擦起电,不符合题意。

例2.

(2019∙泰安模拟)在不断发生雷鸣闪电的雨天里,为了避免电视被雷击采取的简单措施是( )

A.关掉电视机

B.关掉电视机,拔除电视机的电源插头

C.关掉电视机,拔除电视机的电源插头,把天线接地

D.把电视移到室内另一个地方,继续收看电视节目

【答案】C

【解析】

题干解析:

电视被雷击实质上指的是,当云层摩擦产生的巨大电流通过电视机时,将电视烧坏的现象;因此避免雷击要从防止雷电电流通过和将雷电电流导入大地两个方面来考虑。

例3.

(2019∙安徽模拟)物理老师在讲授“摩擦起电”一节时,请同学们用塑料直尺在头发上摩擦几下后试试能否吸引碎纸片,结果塑料直尺能够吸引碎纸片。

如果以橡胶棒与毛皮摩擦作类比,这个现象说明( )

A.摩擦时,同时发生了正、负电荷的转移,头发带负电,塑料直尺带正电

B.摩擦时,同时发生了正、负电荷的转移,头发带正电,塑料直尺带负电

C.摩擦时,只发生了正电荷的转移,使塑料直尺带了正电

D.摩擦时,头发上的电子向塑料直尺转移,使塑料直尺带了负电

【答案】D

【解析】

题干解析:

当用毛皮摩擦橡胶棒时,毛皮上的电子转移到橡胶棒上,使橡胶棒有了多余的电子而带负电。

同理,当用塑料尺与头皮摩擦时,头发上的电子也转移到塑料尺上,使塑料尺带负电。

当堂练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