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诗歌鉴赏真题汇编答案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444078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50.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真题汇编答案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真题汇编答案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真题汇编答案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真题汇编答案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真题汇编答案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真题汇编答案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3页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真题汇编答案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3页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真题汇编答案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3页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真题汇编答案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3页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真题汇编答案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3页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真题汇编答案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3页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真题汇编答案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3页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真题汇编答案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3页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真题汇编答案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3页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真题汇编答案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3页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真题汇编答案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3页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真题汇编答案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3页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真题汇编答案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3页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真题汇编答案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3页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真题汇编答案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3页
亲,该文档总共4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真题汇编答案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真题汇编答案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诗歌鉴赏真题汇编答案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真题汇编答案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任智诚则短,守仁固其优。

侧闻大君子,安问党与雠。

所不卖公器,动为苍生谋。

贱子跪自陈:

可为帐下不?

感激有公议,曲私非所求。

【注】①始兴公,即张九龄。

王维写此诗,希望获得张九龄的赏识提拔。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两句连用两个“宁”字,有利于作者抒发强烈的情感态度和追求志向。

B.第三句中的“粱肉”比喻富贵的生活,“不用”一词表明作者的厌恶之情。

C.“匹夫”“贱子”是作者谦称自己,“大君子”则用来赞美张九龄,用语得体恰当。

D.“野树林”“涧水流”所营造的意境,与“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有异曲同工之妙。

(2)本诗前半部分表现厌恶官场之意,而后半部分又表现欲获赏识提拔之情。

前后是否矛盾?

请表明你的观点,并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秋梦

(唐)杜牧

寒空动高吹,月色满清砧。

残梦夜魂断,美人边思深。

孤鸿秋出塞,一叶暗辞林。

又寄征衣去,迢迢天外心。

A.首联写秋夜高空凄清的声音和捣衣砧上清冷的月色,营造了清冷却又高远的意境,为全诗定下了感情基调。

B.颔联写思妇因对远戍边塞的丈夫的深切思念而无法成眠,唯有在清冷的秋夜中体味深沉的孤独与痛苦。

C.颈联“孤鸿”出塞、秋叶辞林,季节的更替,牵动着边塞和家乡两地的人,为尾联思妇给丈夫寄征衣的行为做铺垫。

D.这首诗虽写了思妇的孤枕之苦,但并没有流露出悲戚哀怨的情感,诗句中暗暗流露着作者的爱国思想。

(2)有人建议把诗歌尾联修改为“晨寄征衣去,迢迢织女心”,使诗意简明显豁。

你觉得这样修改好不好?

为什么?

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秋兴八首(其六)①

杜甫

瞿塘峡口曲江头②,万里风烟接素秋。

花萼夹城通御气,芙蓉小苑入边愁③。

珠帘绣柱围黄鹤,锦缆牙樯起白鸥。

回首可怜歌舞地,秦中自古帝王州。

【注】①本诗是安史之乱后诗人杜甫寓居四川夔州时所作。

②瞿塘峡:

三峡之一,在夔州东。

曲江:

在长安南。

③花萼,即花萼相辉楼,在长安兴庆宫内。

唐玄宗为方便游赏,自兴庆宫筑夹城复道,直通曲江芙蓉园。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是( 

A.此诗是杜甫困居夔州时,对失陷之后的长安的追思,虽衰损颓唐,却语言浓丽。

B.颔联回忆玄宗当年的游宴与安史之乱的爆发,含蓄暗示了致乱的原因,语意含蓄。

C.颈联写楼亭富丽、游船往来、水鸟飞舞等奢华堂皇的实景,可见当年长安富奢。

D.尾联写对曲江歌舞地的回顾,表达对国事衰颓的痛惜,也是对兴亡盛衰的感叹。

(2)金圣叹在《杜诗解》中评论杜诗:

“可痛可悲,使人心尽气绝。

”请谈谈你对此诗首联的理解。

6.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夜筝

白居易

紫袖红弦明月中,自弹自感暗低容。

弦凝指咽声停处,别有深情一万重。

(1)以“紫袖红弦明月中”一句为例分析这首诗歌的扣题艺术。

(2)在《琵琶行》中,他对“此时无声胜有声”的音乐境界作了铺排的描写,而在这首绝句中,则用简洁的笔法作了一个内涵丰富的暗示。

请结合本诗分析。

7.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唐]郑谷

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

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①高。

野人饷菊有感

[明]张煌言②

战罢秋风笑物华,野人偏自献黄花。

已看铁骨经霜老,莫遣金心③带雨斜。

【注释】①瓦松:

寄生在高屋瓦檐上的植物,“高不及尺,下才如寸”,没有什么用处。

②张煌言:

明末抗清英雄,他率众坚持抗清达十九年。

③金心:

菊的花朵。

A.郑谷诗题为“菊”,虽通篇不着一个“菊”字,却每一句均不离菊花。

B.郑诗第三句的“满”字,形象表现出菊花的清香沁人心脾,绵绵不绝。

C.张诗第二句写居于乡野的百姓出于对诗人品格的敬佩,而赠予他菊花。

D.张诗的前两句直抒胸臆,后两句托物言志,全诗既是写菊,又是写人。

(2)同样是写菊,但两首诗的思想感情却不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8.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寄外舅郭大夫【注】

陈师道

巴蜀通归使,妻孥且旧居。

深知报消息,不忍问何如。

身健何妨远?

情亲未肯疏。

功名欺老病,泪尽数行书。

【注释】外舅:

古代媳妇称公婆为“舅姑”,女婿称呼岳父为“外舅”。

元丰七年五月,陈师道的岳父郭概由朝请郎转任提点成都府路刑狱。

陈因家贫,无力赡私,所以妻子和三子一女都随郭赴蜀,陈则留在长安。

此诗是分别后所作。

(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情真意切,通俗易懂,首联语调高昂,颔联沉抑,颈联呈淡淡的欢快,尾联归于平静起伏跌宕,尽真情之妙。

B.首句说从遥远的四川,回来一个带信使者。

一个“通”字,把“巴蜀”和“归使”联起来,说明消息终于传来。

C.“妻孥且旧居”是写妻子儿女仍在外舅家居住,这是诗人的内心独白,体现了诗人既迫切又犹疑、惊喜交加的心情。

D.颔联中“深知”与“不忍”将诗人想知道家人消息但又怕是坏消息的矛盾心理体现得淋漓尽致。

(2)有人对诗的尾联甚为称道,试从情感与主题方面进行赏析。

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骢马

(唐)万楚

金络青骢白玉鞍,长鞭紫陌野游盘。

朝驱东道尘恒灭,暮到河源日未阑。

汗血每随边地苦,蹄伤不惮陇阴寒。

君能一饮长城窟①,为报天山行路难。

【注】①长城窟:

相传长城下有泉窟,可以饮马。

A.诗歌开篇即于读者眼前展现出一匹形貌引人注目、气度不凡的良马。

B.颔联以夸张的手法表现骢马被主人驱驰,需日行千里的艰辛与无奈。

C.诗歌从马的外在风神写到内在精神,形象生动地表现出骢马的神骏。

D.全诗格调高亢,豪放壮阔,体现了盛唐奋发昂扬、热情奔放的诗风。

(2)诗歌尾联“能”“尽”二字如何表达作者的情感?

请简要分析。

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尾犯·

寒夜

蒋捷①

夜倚读书床,敲碎唾壶②,灯晕明灭。

多事西风,把斋铃频掣。

人共语、温温芋火,雁孤飞、萧萧桧雪。

遍阑干外,万顷鱼天,未了予愁绝。

鸡边长剑舞,念不到、此样豪杰。

瘦骨棱棱,但凄其衾铁。

是非梦、无痕堪忆,似双瞳、缤纷翠缬。

浩然心在,我逢着、梅花便说。

【注释】①蒋捷:

南宋词人。

南宋亡,隐居不仕,人称“竹山先生”,其气节为时人所重。

②王敦酒后读曹操《步出夏门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诗句,深受感动,用铁如意击唾壶为节,壶口尽缺。

(1) 

词的下阕,首句化用了________(人名)的典故,结句的“梅花”是词人________的象征。

(2)请结合具体词句谈谈本词在抒情方面的特点。

11.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小题。

减字木兰花题雄州①驿

(宋)蒋兴祖女②

朝云横度,辘辘车声如水去。

白草黄沙,月照孤村三两家。

飞鸿过也,百结愁肠无昼夜。

渐近燕山,回首乡关归路难。

【注】①雄州:

今河北雄县。

②蒋兴祖女:

宜兴(属江苏)人。

父蒋兴祖,靖康时阳武令,金人入侵时死于国难。

其女被金兵掳去,北行途中作词题于雄州驿。

驿:

古代专供递送公文的人或往来官员暂住、换马的处所。

(1)“朝云横度,辘辘车声如水去”渲染了作者北上时的氛围,也点明了出发的时间是在________,词的上阙主要用了________的抒情手法。

(2)况周颐《蕙风词话》评此词“寥寥数十字,写出步步留恋、步步凄恻”,请结合下阙内容作简要分析。

1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品令·

茶词

黄庭坚

凤舞团团饼。

恨分破、教孤令。

金渠体净,只轮慢碾,玉尘光莹。

汤响松风,早减了、二分酒病。

味浓香永。

醉乡路、成佳境。

恰如灯下,故人万里,归来对影。

口不能言,心下快活自省。

【注释】孤令:

孤零。

金渠:

茶碾,金属所制。

A.茶饼上印着团团起舞的凤凰,将茶饼分开,凤凰好像各自分飞,让人遗憾。

B.词人将茶饼用洁净的金渠细心碾成琼粉玉屑,月光映照,清亮晶莹。

C.词人听着茶水的沸腾声如掠过松林的风声,心中感到十分惬意。

D.词上阕主要写碾茶、煮茶过程,下阕着重写品茶的感受,语言清丽,情感真挚。

(2)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词人是怎样表现对茶的喜爱之情的

1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重阳日荆州作[注]

吴融

万里投荒已自哀,高秋寓目更徘徊。

浊醪任冷难辞醉,黄菊因暄却未开。

上国莫归戎马乱,故人何在塞鸿来。

惊时感事俱无奈,不待残阳下楚台。

[注]吴融,晚唐诗人。

此诗作于诗人被贬荆州的第二年。

A.首句“万里投荒”从空间的角度,写出了贬谪之地的遥远;

“哀”字直抒胸臆,奠定了全诗沉郁哀伤的感情基调。

B.第二句“徘徊”为动作描写,透露了诗人沉重愁苦的情绪;

“更”与首句的“已”呼应,将这种情绪表达得更为浓重。

C.颈联妙用意象,“戎马”写出了国家战乱不息的时局,“塞鸿”则寄托了身处异乡的诗人对朋友的思念。

D.尾句中的“下楚台”,与杜甫《登高》中的“独登台”,都呈现了饶有意味的场景,蕴含着相同的情感。

(2)诗歌颔联“浊醪任冷难辞醉,黄菊因暄却未开”有何含意?

14.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金陵酒肆留别

李白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别离

陆龟蒙

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

杖剑对尊酒,耻为游子颜。

蝮蛇一螫手,壮士即解腕。

所志在功名,离别何足叹。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诗起于“风吹柳花”,收于“流水”,所写均为送别诗中的常见意象,无一不照应题目中的“留别”。

B.李诗虚实结合,全诗重在对“留别”场景的描写,但也有对离别后个人境况的想象与追问,意味深长。

C.陆诗全诗以叙述、议论为主,辅以描写,紧扣“别离”这一主题,采用直抒胸臆手法,抒发个人情志。

D.两首诗抒情对象略有区别,李诗为“留别”,临别留诗给送行者,陆诗的抒情对象则是“游子”本身。

(2)南朝文学家江淹《别赋》中写道“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

读了上述两首唐诗,你是否认同《江赋》中对“别离”的理解?

请结合上述两首唐诗的具体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15.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

岑参

弯弯月出挂城头,城头月出照凉州。

凉州七里十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

琵琶一曲肠堪断,风萧萧兮夜漫漫。

河西幕中多故人,故人别来三五春。

花门楼前见秋草,岂能贫贱相看老。

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

(1)从体裁角度看,本诗属于________。

(2)以下评论适合本诗的一项是( 

A.苍凉萧索

B.欢快明朗

C.旷达豪迈

D.宛转低回

(3)本诗运用了顶针的修辞,如“弯弯月出挂城头,城头月出照凉州”中出现的两处连接的“城头”等。

请对此加以赏析。

16.阅读下面这两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除夜自石湖归苕溪①(其三)

姜夔

黄帽②传呼睡不成,投篙细细激流冰。

分明旧泊江南岸,舟尾春风飐客灯。

除夜自石湖归苕溪(其五) 

姜夔

三生定是陆天随③,只向吴松作客归。

已拚新年舟上过,倩④人和雪洗征衣。

【注释】①光宗绍熙二年冬,诗人访范成大,除夕乘舟归苕溪,途中写了一组诗,共十首。

②黄帽:

即俗称艄公,汉代称为“黄头郎”。

③陆天随:

唐代陆龟蒙号天随子,隐居不仕,常携带书、茶具灶、钓具,乘舟浪迹江湖。

④倩:

请。

A.其三前两句从听觉入手,舟人连夜行舟,传呼不已,船篙击打流冰,发出响声。

B.“舟尾春风飐客灯”与王湾《次北固山下》中的“江春入旧年”都写了水上的春意。

C.其五“倩人和雪洗征衣”是请人用雪洗去曾经征战疆场的衣上的风尘,画面生动。

D.两首诗歌的前两句都点题:

其三写“黄帽”暗点“归”,其五第二句“归”字点题。

(2)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17.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倾 

(宋)柳永

鹜落霜洲,雁横烟渚,分明画出秋色。

暮雨乍歇,小楫夜泊,宿苇村山驿。

何人月下临风处,起一声羌笛。

离愁万绪,闲岸草,切切蛩吟如织。

为忆芳容别后,水遥山远,何计凭鳞翼①。

想绣阁深沉,争知憔悴损,天涯行客。

楚峡云归②,高阳人散,寂寞狂踪迹。

望京国,空目断,远峰凝碧。

[注]①鳞翼:

即鲤鱼、大雁。

古人以为雁能为人传道书信。

②楚峡云归:

用楚王遇巫山神女的故事,借指欢乐不再。

(1)上阙中“何人月下临风处,起一声羌笛”一句中的“起”字非常富有表现力。

请分析一下它的表达效果。

(2)本词下阕是怎样抒写离愁的?

请结合具体内容加以赏析。

18.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秋日山寺怀友人

(唐)刘沧

萧寺楼台对夕阴,淡烟疏磬散空林。

风生寒渚白蘋动,霜落秋山黄叶深。

云尽独看晴塞雁,月明遥听远村砧。

相思不见又经岁,坐向松窗弹玉琴。

(1)现准备将本作品与同类作品合编一部诗集,以下命名合适的一项是( 

)。

A.《咏秋即兴》

B.《清秋思远》

C.《怀古伤秋》

D.《秋日赠别》

(2)下列点评与本作品的写作特点相符的一项是( 

A.寓情于景物之中

B.远景与近景交错

C.对比与衬托并用

D.以虚景衬托实景

(3)你认为本作品哪一联写景最妙?

请赏析其妙处所在。

1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咏史

刘禹锡

骠骑①非无势,少卿②终不去。

世道剧颓波③,我心如砥柱。

贾生明王道,卫绾工车戏。

同遇汉文时,何人居贵位。

(注)①骠骑:

古代将军的名号,这里指汉代骠骑将军霍去病。

②少卿:

任安,字少卿,曾任大将军卫青的属官。

据《史记》载:

大将军卫青日退,而骠骑日益贵,举大将军故人门下多去事骠骑,辄得官爵,唯任安不肯。

③颓波:

大河决堤时从堤口奔泻而下的洪流。

用作喻世事变化。

(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将人生感慨不着痕迹地寄寓于笔墨之间,用意含蓄而隐微,情感深沉厚重。

B.首联采用对举方法来叙事。

上句称霍去病的官职,下句称任安的字,充满敬重之意。

C.第三、四句运用白描的手法,娓娓道来,既赞扬了任安,又表明了心志,感情强烈。

D.“同遇汉文时,何人居贵位”流露出作者对朝廷用人制度的不满与怀才不遇的感叹。

(2)纵观全诗,分析作者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情感。

2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春晚

范成大

荒园萧瑟懒追随,舞燕啼莺各自私。

窗下日长多得睡,樽前花老不供诗。

吾衰久矣双蓬鬓,归去来兮一钓丝。

想见篱东春涨动,小舟无伴柳丝垂。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第二句采用拟人手法,写燕舞莺啼与“我”毫不相关,作者没有意绪欣赏暮春美景,照应了首句中的“懒”字。

B.颔联借“日长”“花老”点出暮春时令,“多得睡”“不供诗”表现了作者无意赏春的颓废情绪。

C.颈联“吾衰久矣”化用了《论语•述而》“甚矣吾衰也!

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中的句子,委婉地表达了对当今久无周公这样的明主圣人的慨叹。

D.尾联借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的典故,想象竹篱东面明年春天花草繁盛的场景,情意表达委婉含蓄。

(2)请结合全诗,分析作者思想情感的变化过程。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1.

(1)边塞;

(2)①对比,将戍边之地安西的偏远、寂寞与帝乡长安作对比,来突出思乡之切。

②铺垫,用“绝域”“孤城”“地欲尽”“天遂穷”“飘蓬”“古塞”等词描写安西的偏远荒芜,为渲染思乡之情作了必

解析:

(1)边塞;

②铺垫,用“绝域”“孤城”“地欲尽”“天遂穷”“飘蓬”“古塞”等词描写安西的偏远荒芜,为渲染思乡之情作了必要的铺垫。

③虚实结合,想用化远为近的法术梦回帝乡的虚写与帝乡来风等实写结合,来表达思念帝都的殷切之情。

【解析】【分析】

(1)第一空从“绝域地欲尽”“胡尘净古塞,兵气屯边空”等句,可推知题材为边塞诗。

第二空,从全诗看,后面感喟的内容都由“朝来喜东风”句生发,故“喜”是诗眼。

(2)解答时,可先抓住“绝域”安西与帝乡长安的对比,扣住“不异家信通”“归期如梦中”的思乡之情,再理清对思乡之情的铺垫渲染及诗末想缩地回故乡的虚写,分点作答即可。

故答案为:

(1)边塞;

(2)①对比,将戍边之地安西的偏远、寂寞与帝乡长安作对比,来突出思乡之切。

【点评】

(1)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的题材理解,考生要注意区分体裁和题材的区别,体裁是从文体的外在形式看,题材是从内容上区分。

(2)本题考查鉴赏诗人思想感情和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解答此题,可在整体感知诗意内容的基础上,根据写作背景及注释,结合着具体语句分析作答。

回答本题,应先读懂诗句内容,然后根据诗中所表达的意象进行分析。

注意回答手法,一定先要明确手法,然后结合诗句进行分析,最后点明诗人的情感。

2.

(1)C

(2)①想象。

想到江南遍地修长的竹子,希望回去砍来做钓竿,表达了对远离官场、隐逸山林的渴望。

②象征。

用“捎云竹”象征正直、坚韧的节操,表现诗人对高尚志节的追求。

③夸张。

“捎云竹”,拂云的

(1)C

“捎云竹”,拂云的竹子,运用夸张手法,形象地写出竹的修长。

(1)C项,“意境空明,表明诗人心境闲适”分析错误,应为“意境凄寒,表明诗人心境孤凉”。

故选C。

(2)本诗尾联“江南长尽捎云竹,归及春风斩钓竿”这两句写的是想象的内容,诗人想到江南遍地修长的竹子,希望回去砍来做钓竿。

“斩钓竿”说明词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捎云竹”,极言竹之高,用了夸张的手法;

“竹”这个意象具有象征意义,“竹”象征正直、坚韧的节操,表现了诗人追求高尚节操的情趣。

⑴C;

⑵①想象。

【点评】⑴该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该题型做题前要整体感知读懂诗歌,根据诗歌的注解,所选意象以及诗歌的情感语句即可把握诗歌主旨情感。

在整体感知基础上,把选项带入诗歌语境即可判断。

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考生解答时首先要注意了解作者身世经历及本诗词的写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然后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⑵此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从诗歌鉴赏的角度说,诗歌的表达技巧包括三方面的内容:

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修辞手法(比喻、借代、夸张、对偶、比拟、排比、设问、反问、起兴、互文)、表现手法(用典、联想、想象、衬托或烘托、渲染、象征、对比、对照、抑扬、照应、动静、虚实、正侧、直抒胸臆、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托物言志)。

答题时按照如下格式:

先点明运用了什么手法,体现在何处,然后再解释写出了什么内容,最后点明表达了什么情感。

3.

(1)B

(2)不矛盾。

①作者厌恶官场,表现其清高、守仁的节操。

②所拜求之人具有一心为公、心系苍生的君子风格。

③作者以此希望得到公平的对待,以施展才华,而非屈从私心。

因此,不矛盾。

【解析】

(1)B

【解析】【分析】⑴B是借代手法而非比喻,“粱肉”,以粱为饭,以肉为肴,指精美的膳食。

故B错误。

⑵本题需要明确观点,结合诗句内容分析。

此诗开头四句说,宁愿栖隐山林,宁愿过清贫淡泊的生活,也不愿为了追求富贵享乐而阿谀巴结王侯。

接着的四句进一步表明心迹,表示宁可一辈子做布衣,也不肯卑躬屈膝地谋求仕进。

自己坚持气节,不善圆通,在道德操守上,却能始终如一。

不管出仕还是入仕都不能丧失自己的人格,表达诗人自己刚直不阿的性格。

诗的后半转到希望张九龄任用自己的意思上来,而在思想脉络上仍与前半部分密切相承。

诗人先以第三者从旁听说的口吻赞扬始兴公。

大君子,指张九龄。

他作为一个贤明的宰相,用人唯贤,而不结党营私;

对于国家的官爵,不徇私出卖。

他的所作所为,无不为老百姓着想。

诗很自然地转入向张九龄陈情的本意。

诗人恭敬虔诚地问:

像我这样的人,可以做您的下属吗?

这一“跪”一问中,包含着王维对张九龄由衷的倾慕,和渴求得到他的信任的强烈愿望。

但是,诗人决不是向对方阿谀奉承,乞求利禄。

并不希望对方为他而徇私情。

最后两句即表明这种态度:

若是出于公正而任用我,我非常感激;

如果任用我而存有私心,则不是我所希望的。

这样的结尾,既表达了自己的要求,也照应了上文对张九龄正直无私精神的颂扬,同时又表现了自己讲气节、重操守的品格,使诗歌在结构上很完整,思想境界也很光明磊落。

所以,不矛盾。

⑴B;

⑵不矛盾。

①作者厌恶官场,表现其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