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米加工行业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453052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68.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米加工行业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大米加工行业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大米加工行业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大米加工行业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大米加工行业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大米加工行业研究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大米加工行业研究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大米加工行业研究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大米加工行业研究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大米加工行业研究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大米加工行业研究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大米加工行业研究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大米加工行业研究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大米加工行业研究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米加工行业研究报告.docx

《大米加工行业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米加工行业研究报告.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大米加工行业研究报告.docx

大米加工行业研究报告

 

粮食加工行业研究报告

 

 

目录:

一、粮食加工行业概述2

二、大米加工产业链4

三、稻米加工产品的供需-盈利分析6

四、国内十大大米加工生产企业11

五、粮食加工业政策13

一、粮食加工行业概述

(一) 粮食加工业概况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是基础的基础,是人类赖以生存、繁衍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食品工业的基础,粮食加工业又是所有食品工业的基本原料来源。

中国的粮食加工业已经形成了较完善的体系,并有了较完备的细分。

根据粮食的种类,粮食加工行业主要可以分为小麦加工行业(又称面粉加工行业)、稻米加工行业、玉米加工行业、大豆加工行业和小杂粮加工行业。

其中以前三者的加工业尤为发达。

  1、小麦加工业:

2004年中国共生产小麦粉3,424.37万吨,同比增长20.69%。

2005年中国小麦粉产量达到39,922,933.34万吨,同比增长37.69%。

2006年1-9月,中国共生产小麦粉35,761,116.10万吨,同比增长30.15%。

  2、稻米加工行业:

  2004年中国谷物磨制行业全部企业实现工业累计总产值91,835,863千元,2005年实现工业累计总产值130,327,345千元,2006年1-9月,达到125,174,483千元,比2005年同期增长37.82%,而2006年1-6月份的累计数比上年同期增长了36.48%。

  在谷物磨制行业的发展下,作为稻米加工的产物,中国大米产量也逐年增加。

2004年中国全国共生产大米11,667,622.69吨,比2003年同期增长16.17%;2005年中国大米生产比2004年又有较大增长,产量达到17,662,390.53吨,同比增长33.42%;2006年1-9月,中国共生产大米16,528,201.43吨,与2005年同期相比增长37.48。

  3、玉米加工行业:

  作为玉米加工初级产品的淀粉近年来对外贸易繁荣,2001-2005年,中国淀粉出口数量及金额呈递增趋势。

与此同时,2001-2004年中国淀粉进口量也呈递增趋势,虽然在2005年有较大的回落,但中国仅2006年1-9月的淀粉进口量就已经高于2005年全年的淀粉进口量。

  以上三大粮食加工细分产业近年有发展较好,本报告重点介绍稻谷加工产业的情况。

(二) 中国稻谷产业概况

中国稻谷种植面积在2900-3300万公顷左右,占世界种植面积的20%以上,单产高,稻谷总产量为1.8-2亿吨左右,占世界稻谷总产量的32-36%,居世界第一位。

1996年至2005年的10年间,年均产稻谷19500万吨左右,占世界稻谷年产量的34-36%左右。

目前,国内稻谷部分地区价格出现上涨行情。

由于各主产区进一步推广优良品种,以优质杂交稻逐步取代常规品种,使水稻品质提高,加之受农产品价格上涨影响,2007年中籼稻一上市便呈价格高开态势。

此外,农民仍有惜售心理,据物价系统成本调查机构对国内中籼稻生产情况的调查显示,2007年中籼稻单产增加、成本上升、价格上涨达10.6%,

(三)大米市场概况

最近5年,我国内地人均大米年消费量从107.5公斤左右减少到了97.5公斤左右,平均每年减少2公斤,年降幅达2.15%。

专家认为,世界大米消费需求的缩减,使大米经济面临着需求缩减带来的挑战,这无疑会对我国稻米生产产业化的进程产生影响。

  据日本九州大学的伊东正一教授介绍,自上个世纪60年代至今,日本人均大米年消费量从120多公斤跌到了60多公斤,降幅达1/2;同期在中国台湾省,稻米需求更是从160多公斤跌到了50公斤,跌幅达2/3。

韩国、印度等稻米消费大国近年来的降幅同样明显。

  我国稻米产量居世界之首,占世界总产量的30%以上。

据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教授李里特介绍,由于产量增加、消费减退,中国每年有33%的大米积压。

目前中国库存大米8000多万吨,占全球大米库存的66%。

在大量积压的同时,全国每年却还需大量进口优质米,2004年中国进口大米76万吨,而中国每年出口的大米数量仅为泰

WilliamZ说:

  近几年,我国大米消费呈逐年缩减趋势,而且这种趋势在全球农作物竞争中日益凸显。

整个亚洲地区的饮食文化,特别是被世界认为经济崛起较快的国家和地区,消费观念正被欧美国家所同化,这一点在青年人中间尤为明显。

  分析稻米需求缩减的原因,专家们认为源于亚洲经济的发展和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

近年来,中国传统农业产业结构正发生着变化,畜牧业强力发展,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猪肉、鸡肉、鸡蛋最大的生产国,与此同时,奶业、水产业也都有长足的发展。

这种生产结构上的变化,必然会影响到人们对消费需求的变化。

一方面是大米消费需求的减少,另一方面猪肉、鸡肉、鸡蛋、奶和豆制品的人均年消费量却逐年增加。

目前国内大米消费呈增长趋势,年消费量在1.3-1.4亿万吨之间(折稻谷1.85-1.96亿吨)。

大米消费85%以食用消费为主。

近年来大米进口保持在20-30万吨左右。

近期,受肉、蛋、食用油等农产品价格大幅上涨影响,加之部分地区大米需求回升,国内大米市场行情稳中上涨。

图:

全国主要粮食品种市场批发价格走势

主要粮食品种国际国内价格比较 单位:

元/公斤

资料来源:

粮油市场报

二、大米加工产业链

(一)概述

大米加工是指利用高科技技术对碎米、米糠、米胚、稻壳等进行再加工提炼、萃取大米蛋白、大米麦芽糖等制成新的产品,实现物尽其用。

产品包括多功能米淀粉、大米蛋白、米糠油、米糠健康食品、生物降解材料,以及日化、医药等工业的产品。

大米加工产业链

稻谷  大米产成品   多功能米淀粉   大米蛋白 

米糠  米糠油  饲料  稻壳发电  稻壳灰化合物提取   

(二)大米加工主要产品

  1、稻谷的初加工:

就是指稻谷加工或大米的整个过程。

其基本工艺流为:

稻谷→清理→垄谷→垄下物分离→碾米→成品整理→大米。

各类大米精度:

以国家制定的精度标准样品对照检验。

特等:

背沟有皮,粒面米皮基本去净的占85%以上;标准一等:

背沟有皮,粒面留皮不超过有1/5的占80%以上;标准二等:

背沟有皮,粒面留皮不超过1/3的占75%以上;标准三等:

背沟有皮,粒面留皮不超过1/2的占70%以上。

2、稻谷深加工区别于一般加工,其产品不仅精细美味,而且可以通过一定的生产技术和加工工艺,保留大米自身的营养成份或强化一定的营养素,以人们对美食和营养的需要。

常见的有免淘米加工、强化米加工、营养米速食米饭、膨化米加工等。

3、大米深加工:

现已有许多国家将大米深加工用于造酒生产发酵制品、制取葡萄糖浆和蛋白质提取。

大米加工副产物―米糠,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糠中脂肪分量较高),可以用米制取米糠油。

糠饼又是很好的饲料。

米糠油是一种优质的食用油和工业用油。

由于其价值高,富含维生E,具有抗氧化能力强,稳定性好的特点,易贮藏,同时它还具有高烟点(213℃)、高着火点(352℃),很适合家庭使用,在日本家庭食用较多,而我国由于生产产量小,家庭应用较少。

同时,米糠油又是谷维素最佳提取原料。

谷维素是一种可调节植物神经的脂溶性维生素药物,对人体具有促进生长、调节改善胃肠神经功能、促进微血管循环、降低血清胆固醇等作用。

米糠的合理利用可大大提高稻谷的经济价值。

4、稻壳、稻草综合利用:

稻壳主要成分有粗纤维、木质素等,经加工后是有机合成化学工业的基本原料及可降解包装材料。

稻草可以用于酿酒、制纸浆、纤维板、栽培食用菌、加工饲料等。

三、稻米加工产品的供需-盈利分析

(一)稻米市场供需

1、全球稻米产需存在缺口

 

(1)全球大米连续六年产不足需。

2000年以来,全球大米的产量和消费量均表现为增长。

2000/01-2006/07年度,大米产量由39776万吨增加到41638万吨,增长4.7%;而大米消费量却由39691万吨增加到41819万吨,增长了5.4%。

 

2000/01年度,全球产量大于消费量,表现为85万吨的盈余。

但2001/02年度,情况出现逆转,当年产不足需,出现高达1254万吨的缺口。

2002/03年度,这一缺口甚至扩大至2924万吨,约占当年消费量的7.2%。

2001/02-2006/07年度期间,除2005/06年度外,其他年份均表现为短缺,6年里累计形成6120万吨的缺口,库存量也由2001/02年度的13962万吨下降到2006/07年度的7860万吨,库存消费比由2001/02年度的34.0%下降为2006/07年度的18.8%。

未来时期,预计日、韩等亚洲国家的大米消费量会继续下降,但中东和非洲国家的大米消费量会持续增长。

总体来看,国际大米供求仍将表现为产不足需的态势。

2、我国稻米产需渐趋平衡

2006年,我国粮食产量超过9800亿斤,这是改革开放28年以来第二次连续三年增产。

总体来看,我国粮食供求处于紧平衡,结构性、区域性的粮食供求矛盾仍很突出。

小麦、玉米大体供需平衡,而水稻产量3618亿斤,产不足需。

 2007年,随着粮食播种面积的逐步增加及粮食产量的提高,稻米产需缺口缩小。

图:

中国粮食播种面积逐步增加

资料来源:

国家统计局

(二)稻米市场行情预测

从2006年下半年开始,国际市场粮价一直上涨,到目前已处于较高价位水平。

预计美国2007年度农场大米平均价格为9.55-9.95美元/英担(合210.54-219.36美元/吨),而2005/06年度价格为7.62美元/英担(合167.99美元/吨)。

国内大米价格目前为2700-3600元/吨

1、供给增加,价格短期大幅上涨支撑不强 

从供求格局看,中国农产品价格短期内大幅上涨的概率并不大。

据统计,2007年夏粮产量2321.7亿斤,同比增加43.9亿斤,增长1.9%,稻谷、小麦、玉米等主要农产品播种面积和产量均有所增加。

预计2007年中国粮食总产量在4.98亿吨,连续四年获得丰收,粮食等供求趋于平衡。

农产品价格因供求偏紧而上涨的支撑并不明显。

表:

2007年中国主要粮食作物产量预测

         资料来源:

国家粮油信息中心

          图:

中国粮食供求趋于平衡

资料来源:

国家统计局

夏粮产量及增速

资料来源:

国家统计局

2、成本上升成为农产品价格上涨的长期推动因素

成本上升推动中国农产品价格持续上涨。

农产品价格波动是供求变化、政府调控、成本推动、国际市场联动等多因素作用结果。

从供求角度看,中国农业(粮食)连续四年丰收,供应充足,农产品价格没有大幅上涨的基础。

但中国农业生产方式的变革(雇耕逐步替代自耕)使得生产成本持续提高,并成为推动中国农产品价格上涨的长期因素。

近年来,中国农村青年劳动力大量进城务工或经商,农业生产方式正在发生变化:

土地逐渐向“种田专业户”集中,“自耕”比例下降,“雇耕”比例增加。

如此,种田成本明显增加。

包括土地成本(租用他人耕地)、劳动力成本(自耕者一般不计劳动力成本)、机械耕作成本(雇用机械耕种)、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农家肥”减少,农药、化肥用量增加,价格持续上涨)等,尤其是劳动力成本,农忙季节大幅增加。

据国家发改委调查统计,预计2007年主要农产品生产成本均持续增加,其中,稻谷、小麦、玉米三种粮食生产成本平均上涨幅度约5.99%。

中国农业生产成本持续上升已成中国农业生产之长期趋势,并推动中国农产品价格的持续走高。

2007主要粮食作物种植成本上升幅度

资料来源:

国家发改委

农业生产效益持续好转()农产品生产价格、农业生产资料价格

资料来源:

国家统计局

3、政府调控、国际市场短期影响更明显

在供求平衡、成本上升的现实下,中国农产品价格上涨、下跌皆为合理。

但中国农产品价格波动涉及9亿多农民收益及农业生产稳定,政府对农产品价格波动的重视程度和调控力度要远远高于一般工业产品。

尤其是粮食价格,政府通过市场化运作大多可以控制市场价格的波动幅度。

如2006年粮食丰收,价格持续下跌,为防止“谷贱伤农”,在新粮上市之际,国家首次在小麦、早稻、中晚稻主产区启动了“保护价托市收购”举措。

2007年国家继续对主要粮食品种进行市场化调控,并成为影响中国农产品市场价格的重要因素。

与此同时,国际、国内农产品价格联动性越来越强,目前,国际市场农产品价格持续上涨,对国内农产品价格上涨形成支撑。

         综上所述,粮食供求趋于平衡,政府对粮食价格的调控加强,大幅上涨的可能性不大。

但种植成本持续上升,农民种粮收益减少,政府希望粮食价格有所回升,预计2007年政府托市收购的价格(最低保护价格)会上调。

因而主要粮产品的价格会稳中有升。

4、CPI趋势影响物价

粮食和肉禽带动的食品类CPI涨势凶猛,造成通胀压力。

       (三)主要稻米产品市场行情

  1、优质稻备受青睐。

2006年,受市场对优质米强劲的需求拉动,大批龙头企业订单优价收购优质稻,价格高于国家规定普通稻谷最低收购价10%—30%,高档优质稻收购价格达到100元/百斤。

  2、粳稻价格较高。

粳稻价格持续走强,到2007年元月上旬,全国粳稻平均价达到89元/百斤。

                    

  3、糯稻需求增长,价格看好。

随着近几年国内食品加工及酿造业的发展,对糯稻的需求增加;居民节日对糯米的需求也呈增长趋势。

阳新县生产的“太湖糯”2006年10月下旬开秤价87元/百斤,11月中旬涨破100元,12月涨到115元,比开秤价涨32%,创造了1997年以来十年的最高收购价纪录。

孝感市糯稻收购价也达到105元/百斤。

从目前糯稻价格走势分析,后期价格将保持较高价位。

  4、东北水稻价格保持高位

近几年东北水稻的消费量一直很大,价格一直在高位运行。

随着各地水利设施的不断完善,农业科技力量的逐步提升,东北水稻生产总量将会加大。

东北大米加工项目,将会从小型向大型发展,也会更加满足国内市场对东北水稻的需求。

(四)大米价格分析

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价格行情

资料来源:

国家发改委

图:

CPI与食品价格指数

肉禽类价格涨幅仍在提高

(四)米糠油市场行情

我国米糠年产量达1,000万吨以上,但大多数未被合理利用。

米糠油作为一种米糠加工产品,因含有大量有效营养成分,故而被营养学界视为食用油之珍品,近年来米糠油在欧、美、韩、日市场很受欢迎。

过去,我国由于加工技术水平有限,一直只能向国外出口米糠毛油,因此,大量米糠油资源带来利润只能拱手让人。

近两年,国内一些米糠开发企业为了扭转这种被动局面,已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已有企业生产出高品质米糠油,多项指标甚至超过韩日等国产品,由此拉动国内米糠油成品出口。

  目前世界米糠油年产量约50万吨,据世界粮农组织数据,2006年全球对精制米糠油需求缺口高达45万吨,而我国每年精制米糠油产量仅约为4,000吨。

国际市场一级米糠油售价3,000~3,500美元/吨,米糠毛油售价500美元/吨。

相对来讲,国内市场精制米糠油价格约在4600元/吨,过去几年,美国大量从日本进口的米糠油,最高每年达13500吨,其最高价格达到菜籽油、花生油的3倍。

目前国际市场上米糠油需求量增加,一些欧美米糠油经销商转向中国寻求货源。

四、国内十大大米加工生产企业

       

(一)黑龙江省北大荒米业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北大荒米业有限公司,是黑龙江北大荒农业股份有限公司控股子公司。

公司注册资本5.1亿元人民币,主要从事水稻加工和销售、稻米副产品及其再利用、稻谷和粮油的购销、稻米相关产品的科研与开发等生产经营活动。

现已建成具备稻谷和粮油购销,稻米加工和副产品综合利用,以及稻米相关产品科研和开发能力的,拥有8个控股子公司,31个制米厂,50条精米加工生产线,年加工水稻能力235万吨,年产精制米140万吨的国内规模和能力最大的专业稻米加工企业。

       

(二)绿都集团

绿都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现有成员企业26家,资产总额1.4亿元。

绿都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拥有大米生产线15条,采用日本佐竹等先进生产设备,经过多年努力,集团公司现有销售网点200多个,年销售量达到20万吨以上。

(三)湖南金健米业股份有限公司

        湖南金健米业股份有限公司是我国粮食系统第一家上市公司(股票代码:

600127),是首批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十五”第一批国家级科技创新型星火龙头企业、全国优秀食品工业企业、国家水稻工程优质米示范基地。

现公司总股本43,250万股,资产总额21亿元,净资产12亿元。

涉及食品(乳品)、药品、房地产、城市基础建设、外贸、种养业、实业投资、粮油等领域。

公司目前股价9.09元,2006年每股收益0.014元。

      (四) 黑龙江省米业股份有限公司

         黑龙江米业股份有限公司于2001年11月6曰正式运营。

在黑龙江省内优质水稻产区密山、五常、肇源、铁力、木兰建立了绿色食品水稻种植基地38万亩,拥有中转库一座,设在鲅鱼圈港内,仓容3万吨,年周转能力可达20万吨,拥有1 8条日本佐竹大米加工生产线,水稻年加工能力为100万吨。

公司在鲅鱼圈、杭州、宁波、绍兴、北京建立了储加销基地,在浙江、广州、河南、河北,陕西、山东、辽宁、四川、云南、北京,天津、上海等省市建立了销售网点。

公司产品还远销日本、俄罗斯、保加利亚、乌克兰、克罗地亚及非洲部分国家

       (五)安徽省稼仙米业集团有限公司

         稼仙米业集团是一个集绿色生态大米、特色食品、印刷包装等多种行业为一体的综合性大型企业。

拥有一个母公司、七个子公司和十多个成员企业,核心成员企业分别是:

华玉美食品有限公司、顶雪食品有限公司、华大彩印包装有限公司等。

现有员工1420人,资产总额2.25亿元,2006年产销“稼仙”牌大米35.69万吨,实现销售收入9.1089亿元,经国家粮食行业协会调查排名,“稼仙”牌大米市场占有率位居全国第五。

         其它国内重要的大米加工企业还有:

湖北银欣集团有限公司、安徽省绿一粮油集团、安徽省桐城青草香米业集团有限公司、鞍山市第五粮库、湖南天龙米业有限公司等。

五、粮食加工业政策

(一)《全国主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规划》

1、确定发展重点

规划提出:

“着力提高农产品综合加工能力,逐步由初级加工向高附加值精深加工转变,在发扬广大具有传统风味特色的传统加工工艺的同时,向现代高新技术转变,由资源消耗型向高效利用型转变,实行大中小型加工企业全面发展,重点扶持大中型加工企业的发展。

实现农产品加工原料生产基地化,农产品及其加工制成品优质、安全化,产加销经营一体化,经济效益最大化,努力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和竞争力”。

在稻谷加工方面,要在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上做文章,着重发展优质稻谷精加工,重视加工过程中的精碾、调质、成品整理等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大力开发米糠等副产品制油等多种用途,向高出米率精米、特种米(包括胚芽精米、营养强化米、蒸谷米及其他专用米)、碎米深加工(包括米粉类制品)、大米添加剂(上光剂、增香剂等)及稻壳、米糠综合利用5类系列产品方向发展,扶持合理规模企业发展。

在加工企业的布局上,要以国家商品稻谷基地为依托,实行产地就近加工。

东北、华北及西北地区稻区主要发展精米加工。

2、创造政策环境

(1)加大对农产品加工财政支持

(2)制定对农产品加工业的税收优惠政策

在所得税方面,比照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国有农口企事业单位征收企业所得税问题的通知》(财税字[1997]49号)规定,对重点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从事种植业、养殖业和农林产品初加工取得的所得,暂免征收企业所得税;鼓励农产品加工企业加快技术开发和技术创新。

按照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促进技术进步有关财务税收问题的通知》(财工字[1996]41号)和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促进技术进步有关税收问题的补充通知》(国税发[1996]152号)规定,企业研究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所发生的各项费用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在增值税方面,将农产品加工企业进项抵扣率提高到13%,减轻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增值税税赋;根据国务院国发[1997]37号文件精神,对符合国家高新技术目录并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引进项目,进口国内不能生产的农产品加工设备和先进技术,免征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

(3)改进对农产品加工企业的信贷服务

(4)拓宽农产品加工企业的融资渠道

鼓励和支持农产品加工企业利用资本市场筹集发展资金。

在同等条件下,证券机构要优先授理符合上市条件的重点农产品加工企业上市,并在配股和增发新股方面给予优先安排。

(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关于印发重点支持的粮油产业化企业名单的通知》 

  2006年10月17日,国家粮食局,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发布了重点支持的粮油产业化企业名单。

根据企业的经营情况和资信状况,筛选并确定第一批1212户粮油产业化企业,作为国家粮食局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信贷重点支持的企业。

按照国家有关政策和国粮财〔2006〕27号文件精神,(支持龙头企业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支持对公布的粮油产业化企业给予重点支持。

三、国家开征铁路建设基金

经国务院批准,自2007年4月1日起,对东北地区经山海关站入关的稻谷、大米、小麦、小麦粉、玉米和大豆收取铁路建设基金,收取标准为0.012元/吨公里。

此后,为降低东北粮食外运成本,10月10日又将该建设基金由0.012元/吨公里调整为固定费用18元/吨。

在对粮食开征铁路建设基金之前,铁道部仅对粮食收取里程运费,收费标准为:

1)固定费用,9.3元/吨;2)可变费用,0.0434元/吨公里。

根据上述标准,一吨粮食从哈尔滨运往北京需要63.51元。

如果在固定费用9.3元/吨基础上,再加18元/吨铁路建设基金,从哈尔滨运往上海的运输费用将增加1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