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岭南民间文化考试重点.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453065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55.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大岭南民间文化考试重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电大岭南民间文化考试重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电大岭南民间文化考试重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电大岭南民间文化考试重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电大岭南民间文化考试重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电大岭南民间文化考试重点.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电大岭南民间文化考试重点.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电大岭南民间文化考试重点.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电大岭南民间文化考试重点.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电大岭南民间文化考试重点.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电大岭南民间文化考试重点.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电大岭南民间文化考试重点.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电大岭南民间文化考试重点.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电大岭南民间文化考试重点.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电大岭南民间文化考试重点.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电大岭南民间文化考试重点.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电大岭南民间文化考试重点.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电大岭南民间文化考试重点.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电大岭南民间文化考试重点.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电大岭南民间文化考试重点.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电大岭南民间文化考试重点.docx

《电大岭南民间文化考试重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大岭南民间文化考试重点.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电大岭南民间文化考试重点.docx

电大岭南民间文化考试重点

1一、填空题:

1、岭南三大民系是指广府民系、客家民系和福佬民系。

2、最能代表岭南文化特征的是广府民系,它是岭南三大民系中最早形成的居民共同体,是由古越人和南迁的中原移民融合而成的。

3、最能反映岭南文化与中原文化交融变异的是客家民系的风俗。

4、“凤凰民俗”是属于福佬民系

5、广州第一家现代化茶楼是在十三行街诞生的,号为三元楼_。

6、最能体现广州市井风情的是茶楼饮食文化。

7、壮族较有特色的节日是四月八的“牛王诞”。

8、广东民间的“牛王诞”、“出水龙”是四月八的“浴佛节”同一天进行。

9、惠能离家学佛的故事,充满了佛法的确“色”“空”观念。

10、五羊神话中的“五仙”、“五羊”都是谷精的化身。

11、广东盗宝传说最著名的是《海珠石的传说》,这一传说与唐人传奇《崔炜》的故事有关。

12、民间对刘三妹称谓的变化为我们提供了她传歌的路线,她的行迹又给我们划出了一个风俗圈,即岭南民俗峒溪文化圈。

13、潮州灯谜的体裁种类多,基其中最富有文学艺术价值的是诗谜。

14、建于地面的半地穴窝棚建筑和高于水(地)面的干栏式建筑_是岭南先民走出洞穴之后的主要居住形式。

15、飘色是流行于番禺沙湾和_吴川梅菉_一带的一种民间游艺,一般是每年农历的三月初三北帝诞时表演。

16、广州的生菜会是以芳村的坑口为最。

17、专门为显贵培育妾氏的行业叫_捻妹花。

18、北帝,原为古代神话上的北方之神,后岭南人把它称作水神

19、潮州功夫茶的“八步法”是指治器、纳茶、候茶、冲点、刮沫、淋罐、烫杯、筛茶。

20、潮汕平原人们待客交友休息闲聊不可缺少的饮食艺术是潮汕功夫茶。

21、潮州民居平面类型很多,最基本形式为下山虎和四点金,其它民居大多以四点点金为基本单元加以组合发展而成。

22、一般说“佛山秋色”是秋色工艺品;“秋色赛会”俗称“出秋色”,它是佛山民间工艺展览的一种形式,开始是为庆丰酬神,后发展为一项综合性的民间群众游艺。

23、历来被人们视为岭南婚姻风俗的两大奇事是指“自梳”和“串隆闺”。

24、在广东,祝融被称为水神,供奉于广州东郊部南海神庙。

25、历史上中原人人越较大规模的有四次。

26、最能体现广府民系市井风情的是广州的茶楼和除夕花市。

27、我国南宗教派的创始者,佛教禅宗的第六代继法人是惠能六祖。

28、客家名菜“东江酿豆腐”传说源于北方的饺子。

29、竹筒屋又称直兴屋、竹竿厝。

他的平面特点是正立面单开间,面宽较窄,进深地形长短而定。

30、天妃,又称天后,福建、台湾一带称为妈祖,奉为海神,国外则称之为“中国的女海神”。

31、保存六祖遗迹最多的一是他的家乡新兴集成镇,二是他削发受戒的广州光孝寺,三是他开坛说法的韶关曹溪南华寺。

32、慧能六祖在公元638年出生于新州下卢村,他的宣传观点是“见性成佛”。

33、门人法海收录六祖慧能当年法道之说集之名《法宝坛经》。

34、广州的骑楼建筑是商业城市的产物,是中外文化交融的结果。

35、唐天宝元年(742年),置潮洲郡,这是潮州文化繁荣的重要起点。

36、黎族主要居住在海南省五指山区,即古百越族的一个支系—骆越族人聚居之所,他们的节日是“三月三”。

37、壮族是两广地区主要的土著民族,是由古代越族中的思瓯、骆越族人发展而来。

38、“臂粗,臀大,脚板宽,腰板硬”是水上人的特点。

39、粤菜包括广州菜、潮州菜、东江(客家)菜、海南菜等四大菜,而以广州菜为代表。

40、每年的三月三是北帝诞,在佛山又称为“真武会”。

41、雷州是我国著名的雷区。

42、陈文玉在任雷州刺史期间,捐俸造城,不费民财,安抚洞落,各族和睦相处,地方富裕,因此被尊为“雷祖”。

43、现在居住在广东的客家人,大多是两晋时期中原地带的“衣冠望族和朝廷命官”。

44、喝功夫茶是福佬民系的风情。

45、功夫茶之功夫,不在茶叶,而是全在在茶的烹饪上。

46、潮汕功夫茶,起于明代,盛于清代,成为潮州地区饮茶习俗的文化现象,是潮州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47、南海神诞是流行于广州地区的信仰风俗,又称波罗诞、南海波罗诞。

48、广东史籍称聚居在珠江口一带的水上居民为蛋民。

49、岭南百越古族中黎族人狩猎流行的是见者有份的分配方式

50、“领海千年第一人”是指张九龄。

51、传说中的广东刘三妹是唐中宗年间人,最早记载刘三妹的文字是宋人王象之的《舆地纪胜》。

52、广州人得饮茶风俗大约从18世纪开始形成,广州茶楼文化具有中西合璧、博雅达观的风格特点。

53、自梳女是珠江三角洲特有的一种婚嫁习俗,以顺德、南海、番禺、中山最多。

54、自梳风气的第二次高潮出现在20世纪初。

55、在广东的禁忌里有语禁、年禁、食禁、婚忌、丧忌、凶忌、行为禁忌等等。

56、客家山歌是客家民俗的典型风习。

57、中国五大传统民居是指北京的四合院、陕西的窑洞、广西的杆栏式、云南的一颗印和广东的竹筒屋。

58、龙母生日是农历五月初八,其热闹程度,可谓岭南民间盛会中首屈一指

59、“五羊神话”是一则史前拓殖神话。

60、广东的瑶族分为排瑶、过山瑶两大支系,区分两大支系的标识是头饰。

61、水上居民生活习俗的最大特点是:

“浮家江海、以舟为居”。

62、“五羊神话”源于《说郭》所收的《广州记》和《广东新语》。

63、潮汕乡间盛行的“赛大标“是一种春色活动。

64、澄海的纱灯,又称花灯。

65、广东民间的特有的两个诞会是正月生菜会和五月龙母诞。

66、广州的市花是红棉。

67、广东号称花城的市镇有广州市和中山小榄。

68、素馨花市广州花市开业之鼻祖,是古代花田的霸主。

69、广州人十分讲究意头,仙人掌上嫁接一干花,称为福星花。

70、广东灯色最有名的是佛山和潮州。

71、广东著名的水色有两处,一处是番禺市桥,一处是中山小榄。

72、被誉为“世界灯王”是1978年佛山民间工艺社制作的一盏稻草灯。

73、“击鼓报猜”是广东的潮汕习俗。

74、旗袍是一种“衣皆连裳”的长衫,初为满族妇女的衣服。

75、民间的动物舞蹈中较为普遍的主题是“驱灾除祸”。

76、电白的双凤舞是一种典型的祈祥舞蹈。

77、秋色活动不可少的项目有“舞十番”、“大头佛”。

78、广东唯一带有强抢性的传说是海岽寺的《猛虎石》传说。

79、最特色的“广货”谜语是“吃田螺”。

80、图腾崇拜与分享神的福佑是古人对动物的两种崇敬方式。

81、享有“食在广州第一家”美誉的是广州酒家,是在1935年创建的。

82、三月三是黎族人的的习俗。

83、广府民系是由古越人和中原移民融合而成的。

84、年初一“行大运”是阳江人的习俗85、五羊神话中五羊的排位与赵佗有关。

86、广东最著名的“三妹山”在阳春市。

87、客家人尊师重教,崇尚诗书,秉承了中原文化的特征。

88、客家民系的风俗,最能反映岭南文化和中原文化的交融变异。

89、汉语粤方言诗一种以古越族语为主,融会了中原古汉语成分的方言。

90、移居羊城的先民是带羊而来,因为羊是先民的图腾。

91、涉外传说故事中,以洋人盗宝型最多。

92、六祖惠能是在广州光孝寺削发受戒的。

93、在广东,真正把刘三妹当作歌仙崇拜的是在阳春。

94、根据宋人王象之的《舆地纪胜》记载,歌仙刘三妹是广西腾县人。

95、广东谜风最盛的地方是潮汕。

96、潮汕人猜谜,一般是自己创作。

97、潮汕采以海鲜见长,制作精巧,割据讲究。

98、功夫茶的茶具,往往是一式多件。

99、围龙屋是客家民居。

100、冲功夫茶前要先烧开水,冲烫茶具,这一步骤叫治器。

101、广州以及珠江三角洲现存量最大的传统民居是竹筒屋。

102、“塞大标”是潮汕地区的一种春色活动。

103、飘色以沙湾飘色最有名。

104、龙母是一个宗族神。

105、北帝属于天神。

106、人神是指各族祖宗神。

107、祝融是由火神变为水神的。

108、龙母作为水神的神性,一是通过她本身的法力,二是通过五龙子来实现的。

109、生菜会的会期是正月二十四至二十七。

110、在自梳风俗中,自己既不想嫁又不想自梳,便找一个早夭折的男子嫁,给死鬼守寡,这种风俗是代守清。

111、粤菜的代表是广州菜。

112、唐宋之后,潮洲成为粤东最大的商业中心。

113、海珠石的传说,揭示了广州繁荣昌盛的奥秘。

114、蛋民民系,有一种陋习:

见人落水不能救,以免水鬼找替身。

115、广府民系是由古越人和中原移民融合而成。

116、壮族四月八的节日给牛披红挂绿,反映了以农耕为主的社会习俗。

117、瑶族的盘古生诞要举行隆重的耍歌堂活动。

118、六祖生前的言论被他的弟子门编成《六祖坛经》,流传于世。

119、“臂粗、臀大、脚板宽、腰板硬”是水上人的特点。

31、唐天宝元年(742年),置潮州郡,这是潮州文化繁荣的重要起点。

33、粤菜包括广州菜、潮州菜、东江(客家)菜、海南菜等四大菜,而以广州菜为代表。

34、每年的三月初三是北帝诞,在佛山又称为“真武会”。

35、雷州是我国著名的雷区。

36、历史上中原人入粤较大规模的有四次。

37、客家名菜“东江酿豆腐”传说源于北方的饺子。

38、竹筒屋又称直头屋、竹竿厝。

他的平面特点是正立面单开间,面宽较窄,进深视地形长短而定。

6、“牛王诞”是壮族的节日。

7、广东的瑶族分为排瑶、过山瑶两大支系,区分两大支系的标识是头饰。

8、水上居民生活习俗的最大特点是“浮家江海”、“以舟为居”。

9、“五羊神话”是一则史前拓殖神话。

10、“五羊神话”源于《说郛》所收的《广州记》和《广东新语》。

11、门人法海收录六祖惠能当年法道之说成集之名《法宝坛经》。

12、惠能六祖在公元638年出生于新州夏卢村,他的宣传观点是“见性成佛”。

13、广东唯一带有强抢性的传说是海幢寺《猛虎石》传说。

14、广东盗宝传说最著名是《海珠石的传说》,如今广州的海珠路、海珠广场、海珠桥、迎珠街均与之有关。

15、惠能六祖是我国南宗教派创始者,是佛教禅宗第六代继传人。

16、惠能六祖削发受戒在广州法性寺,开坛说法是在韶关曹溪宝林寺。

17、“岭海千年第一人”是指张九龄。

18、广东至少有两个“刘三妹”,一个在新兴,一人是在兴梅。

19、广东最著名的“三妹山”在阳春市。

20、“击鼓报猜”是广东的潮汕的习俗。

21、最特色的“广货”谜语是“《吃田螺》”。

22、记录广东人与外国商人、传教士友好往来的事迹的故事有《波罗庙的传说》、《西来初地的传说》、《光孝寺的传说》等。

23、广东四大菜系是指广州菜、潮州菜、东江(客家)菜和海南菜。

24、享有“食在广州第一家”美誉是广州酒家,实际是在1935年创建的。

25、广州的第一家现代化茶楼是在十三行街,诞生号为“三元楼”。

27、“四点金”和“下山虎”是潮汕的民居。

28、旗袍是一种“衣皆连裳”的长衫,初为满族妇女的服装。

29、广东的动物舞蹈千姿百态,堪称全国之冠。

30、民间的动物舞蹈中较为普遍的主题是“驱灾除祸”。

31、电白的“双凤舞”是一种典型的祈祥舞蹈。

32、图腾崇拜与分享神的福佑是古人对动物的两种崇敬方式。

33、潮汕乡间盛行“赛大标”是一种春色活动。

34、广东号称花城的市镇有广州市和中山小榄。

35、素馨花是广州花市开业之鼻祖,是古代花田的霸主。

37、澄海的纱灯,又称花灯。

38、秋色活动不可少的项目有“舞十番”、“大头佛”。

39、梅菉飘色多与游花桥、品泥塑在一起进行,并称“梅菉三绝”。

40、广东灯色最有名的是佛山和潮州。

41、广东马色分纸马和布马两大类,纸马又叫“竹马灯”。

42、广东著名的水色有两处,一处是番禺市桥,一处是中山小榄。

46、岭南反抗封建婚姻的两种特殊方式是“自梳”和“串隆闺”。

44、广州、南海一带农村解放前有“生菜会”,时间是正月二十六。

45、广州、南海一带民间有两个盛大的节日,是正月生菜会,另一个是五月龙母诞。

46、被誉为“世界灯王”是1978年佛山民间工艺社制作的一盏稻草灯。

二、单项选择题:

1、(B)的风俗,最能反映岭南文化与中原文化交融变异。

B、客家民系

2、瑶族的盘古王诞要举行隆重的(B)活动。

B、耍歌堂

3、五羊神话中五羊的排位与(C)有关。

C、赵佗

4、移民羊城的先民是带羊而来,因为(B)B、羊的繁殖力强。

5、在广东,真正把刘三妹当作歌仙来崇拜的地方是(D)D、阳春

6、围龙屋是(B)B、客家民居

7、广州以及珠江三角洲城镇现存量最大的传统民居是(B)B、竹筒屋

8、人神是指(C)C、各族祖宗神

9、龙母作为水神的神性,一是通过她本身的法力,二是通过(A)来实现的。

A、五龙子

10、波伏神是属于(B)。

B、水神

11、风味独特的潮汕小食有多种多样,例如(D)。

D、煎蚝烙

12、壮族四月八的节日给(D)披红挂彩,反映了以农耕为主的社会习俗。

AD、牛

13、畲族同胞自认是(A)的后代。

A、盘瓠

14、古代外国文化通过(D)传入岭南地区,促进了岭南文化与外国文化的交融D、海上丝绸之路

15、实际上,龙母是百越族团中生活在(A)流域的某一支系的氏族领袖。

A、西江

16、广州人过年,有三种花是必备的,它们是(C)。

C、金桔、桃花、水仙

17、(B)的风俗,最能反映岭南文化与中原文化交融变异。

B、客家民系

18、广东谜风最盛的地区是(B)。

B、潮汕

19、广州人饮茶,对方给你斟茶时,表示感谢的动作是(A)。

A、两指轻扣桌面

20、岭南建筑的特点,应以(A)民系为代表。

A、广府

21、汉语方言是一种以(A)为主,融合了中原汉语成份的方言。

A.古越族语

22、唐宋之后,潮州成为粤东最大的(D)中心。

D.商业

23、岭南建筑特点,应该以(A)民系为代表。

A.广府

24、黎族最具民族特色的节目是(D)。

D.三月三

25、广州及珠江三角洲的城镇现存量最大的传统民居是(C)。

C.竹简屋

26、粤菜的代表应该是(B)。

B.广州菜

27、畲族同胞自认为是(B)的后代。

B.盘瓠

28、蛋民生活习俗最大的特点是(D)。

D.以舟为居

29、在自梳风俗中,一些女子即不想嫁又不想自梳,便找一个早夭的男子嫁,死鬼守寡,这种风俗是(C)。

AC.代守清

30、辛亥革命后,(C)成为我国的“国服”。

C.中山装

31、广东人在除夕花市上喜欢买金桔,其象征着(B)。

B.大吉大利

32、客家人尊师重教,崇尚诗书,秉承了(D)的特质。

D.福寿延年

33、三月三是(A)人的节日。

A、黎族

34、广府民系是由古越人和(C)融合而成的。

C、中原移民

35、五位仙人中居中的是指(D),也是最重要的祖宗神。

D、第五位神仙

36、潮汕人猜谜,一般是(A)。

A、自己创作

37、广东著名的水色有两个地方,它们是(A)。

A、新丰、龙门

38、生菜会的会期是(C)C、正月二十四至二十七

39、龙母是一个(D)。

D、宗族神

三、简答题:

1、简述广府民系的主要特点

答:

广府民系的特点主要是不怀旧,不拘泥于历史,富于冒险,勇于开拓,容易接受外来的新事物,又善于融合,消化,吸取,商品意识浓,价值观念强。

精明能干,善变兼容,淡薄政治,讲求经济实效。

这与其地理位置有关。

2、简述客家民系的特点

答:

客家民系的特点:

宗族观念强,富团结心。

喜爱唱山歌。

有刻苦耐劳性格和一定的“山地意识”,念念不忘祖宗盛德。

他们尊师重教,崇尚诗书,秉承了中原文化“书香门第”的特质。

他们一向以读书为荣,以读书识字为“一技之长”。

梅县被称为“文化之乡”。

3、简述岭南民俗有哪些主要特色

答:

岭南民俗的特色,归结起来,主要有三:

⑴、古老而又年轻,处处并发出中西撞击的火花。

古老的生产方式,风习礼仪,使人从中领略起悠久的历史文化。

在日常生活、饮食、服饰、人际交往等方面,不但有新兴海滨的迷人风韵,还略带一点“洋”味,构成了岭南民俗的显著特色。

⑵、活泼多样,充满水乡浪漫情调。

那轻歌曼舞的节日风情,“三月三”是这样,“耍堂歌”也是这样,“游花街”更是这样,那轻快活泼的调子,就象花街上播放的广东音乐一样清新明秀,轻微淡远,在人们面前展示一幅明媚阳光沐浴着春天万物的画卷,使人轻松舒坦,又催人奋发,这正是岭南民俗的主旋律。

⑶、极富人情韵味,带有浓郁的市井风情。

春节大人给小孩“压岁钱”,长辈给晚辈“分柑”,以物结缘,以花传情,送花祝愿等,都带有浓重的人情味。

广州的茶楼,与其说是饮食天堂,还不如说是人情交往的大观园。

4、简要说明岭南文化与中原文化的位差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1)文化背景的位差

(2)文化交融式的位差(3)文化核心的位差(4)举例岭南传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它是在大量吸收中原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实际上,岭南文化的根是在中原。

但由于地理环培、证法经济、人群构成、语言习愦等方面的原因,又有其特殊的形态,其屯中原文化有着明显的位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主面:

(1)文化背景的位差,在这封闭性的社会模式中,广大人民过着“以农为本”的、经一家一户为单位自耕自足的生活。

证治体制上则以“天地君亲师”五位一体。

从上到下形成西言资本主义经济的人侵和影响,使岭南、特别是广州的经济形式具有较强的开放性和通融性,逐渐形成了“以商为本”的经济结构,证治上亦由于楞代封建皇朝鞭长莫及,把岭南作为官员贬谪流放之地,封建宗法制试较为脆弱,社会结构也没有那么严谨,致辞使岭南人容易接受外来文化思潮的影响。

(2)文化交融方式的位差。

中原统治者一向以为自己是天朝大国,拒绝一切外来文化的输入,岭南地区则以边缘文化为特征,具有极大的受容性,同时,由于缺乏内核文化那种强大辐射传递力,所以变异性极强,对他种文化的移植有较大的宽容性。

由于这种文化思想的影响,使得岭南民俗丰富多彩文化背景的位差:

中原传统文化是以封闭的自然经济、血缘宗法制试和稳定的封建社会结构为,活泼明快,自由浪漫。

(3)文化核心的位差。

这一点首先表现在价值观念方面,中原文化把自禁锢在小农经济的天地里,不谋求客观环境的改造,不注重人生的价值观念;广东人眼界比较开阔,自强求富,崇尚实业,也务求功利。

其次,在思想方式上,中原人表现在一种封闭、单向、直觉的趋向,失去活力和创造;广东人的思维比较活跃,开放、横向、积极进取,反对保守、中庸、安分、随缘的民俗心理。

5、在潮汕地区,猜谜有一种独特的规程,请简述这一规程。

答:

潮汕猜谜的独特规程是击鼓报猜,猜谜开始时,主事者擂鼓一通,鼓声过后,即可开猜。

猜射者先报迷笔笺编号,作者主鼓一声,再报谜面与谜底,又重鼓一声,再加解释,完全正确,主鼓三声。

6、简述潮汕灯谜的特点。

答:

(1)有高度的政治内容;

(2)有通俗形象的诗歌韵味;(3)有千般奇巧的扣合艺术。

7、在广东,对刘三姐的称呼各地不一样,从对他的称呼的变化中构成了一个什么样的传说风物圈?

答:

民间对他的称谓都是为我们提供了她传歌的路线,她的行迹又给我们划出了一个风俗圈。

即岭南民俗峒溪文化圈。

它的范围涉及广东、广西乃至云南东部(云南河口、屏边一带有刘三妹传说)的部分地区,它明显区别于珠三角洲及潮汕平原地区的风俗文化,这是应该引起我们注意的。

8、简述六祖学佛的故事

答:

六祖是农家子弟,23岁那一年,六祖要离别新兴,到湖北东禅寺学佛。

当时惠能的舅舅不准他离开母亲出家,提出如执意要离家,须把外祖母家门的一块大石拜开,惠能很虔诚,对着石头拜了七七四十九天,巨石真的劈成了两半。

六祖起初五祖不肯收留他,惠能曰:

“人虽有南北,佛性无南北。

獦獠身与和尚不同,佛性有何差别”所言正合五祖心意于是把他留下,并让他在柴房舂米劈柴。

八个月后,五祖遵选嗣法人,命各弟子各作一偈。

惠能作了“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他的偈令大家很惊讶,没想到一个在碓房干活的人竟能作这样的偈。

五祖心中暗喜,但怕别人害他,却假装说“亦未见本性。

”第二天,五祖悄悄来到碓房,问惠能:

“米熟也未?

”惠能答道:

“米熟久矣,犹欠筛在。

”这些话都是双关语,体现惠能与五祖心息相通。

然后五祖又用仗击三下,就离开了。

当三更时,惠能到五祖的住处,五祖秘受禅法,传以衣钵给惠能,并嘱咐说:

“衣为争端,止汝勿传。

”令其迅速南逃。

16年后,适逢高僧印宗法师在广州法性寺(今光孝寺)开讲“涅筹经”,惠能混在众僧中听讲,当时风吹幡动,众僧引颈而望,便发生了“风动”还是“幡动”的辩论。

惠能说:

“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这一高论,博得印宗的赏识。

惠能因此出示衣钵,削发剃度,正式被拜为禅宗六祖。

9、广东的涉外故事与传统的涉外故事有什么不同?

简述之。

答:

涉外传说故事中,以“洋人盗宝”型最多,其传统的基本模式是:

我国某地有一宝物,外观平平,国人不识,后被某一外国商人或传教士发现,重金购去,或以各种手段骗取,甚至武力抢夺,但由于宝物依恋故土,不愿出洋;或到了洋人手中失去灵性,不听使唤。

或在争夺中损坏,变为废物。

从此这个地方就衰败了,老百姓过着穷苦的日子,似乎这一切都是可恶的洋人盗窃了我们的宝物所造成的。

这些故事多出现在近代,表现出很强的锁国心理。

而广东的涉外传说则表现出另一种情调:

与外国人友善相处,互相帮助,取长补短,平等竞争。

10、简述广州菜的特点。

答:

广州菜(又称广府菜)是粤菜的代表,发祥地广州。

广州菜用料广博,选料珍奇,配料多而巧,善于在模仿中创新,依食客之愿而烹制。

食味重清、鲜、爽、滑、脆,讲究“锅气”,注重形4象,品种繁多,随季节而变化,酸甜苦辣咸,香酥脆肥浓,五滋六味俱全。

11、简述功夫茶的特点。

答:

(1)潮汕功夫茶,以茶具精致小巧、烹制考究与以茶寄情为特点。

功夫茶一般不用红茶和绿茶,而用半发酵的乌龙、奇种与铁观音,不必要上等茶,茶叶远没有茶具讲究。

功夫茶的茶具,往往“一式多件”。

(2)茶具讲究名产地、名厂家出品,精细、小巧,质量上乘,俨然一套工艺品,体现潮州茶文化中的高品味的价值取向。

(3)功夫茶之功夫,全在茶之烹法,虽有好的茶叶、茶具,而不善冲,也全功尽废。

潮州功夫茶的烹法,有所谓的“十法”,即活火、虾须水、拣茶、装茶、烫盅、热罐、高冲、盖沫淋顶与低筛。

(4)潮州功夫茶,不同于一般的喝茶,二者之异首先在于非同一般喝茶那样,大口大杯地喝,而是小杯小杯地品味,品茶之意与其说为解渴,不如说在品味茶之香,在以茶叙情;其次,潮州功夫茶特别地讲究食茶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