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第六次备课.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454393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28.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语文第六次备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五年级语文第六次备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五年级语文第六次备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五年级语文第六次备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五年级语文第六次备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五年级语文第六次备课.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4页
五年级语文第六次备课.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4页
五年级语文第六次备课.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4页
五年级语文第六次备课.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4页
五年级语文第六次备课.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4页
五年级语文第六次备课.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4页
五年级语文第六次备课.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4页
五年级语文第六次备课.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4页
五年级语文第六次备课.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4页
五年级语文第六次备课.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4页
五年级语文第六次备课.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4页
五年级语文第六次备课.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4页
五年级语文第六次备课.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4页
五年级语文第六次备课.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4页
五年级语文第六次备课.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4页
亲,该文档总共3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年级语文第六次备课.docx

《五年级语文第六次备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语文第六次备课.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五年级语文第六次备课.docx

五年级语文第六次备课

单元分析

主备人:

洪利

备课时间:

2007年5月4日

教材分析:

本单元共安排了〈〈古诗两首〉〉、〈〈望月〉〉、〈〈灰椋鸟〉〉和〈〈水〉〉等4篇课文、一个练习和习作。

单元中的〈〈古诗两首〉〉中的两首诗相映成趣,相得益彰。

诗题内涵丰富:

点明时间、地点、事件和心境。

两首诗同写六月的西湖景色,各具特色,各有风味。

表现出诗人敏锐的观察感受能力,形象生动的想象能力和高超的遣词造句能力。

〈〈望月〉〉是篇散文,课文写了小外甥向舅舅挑战背诗和问问题的交谈过程,表现了小外甥“聪明好学,爱幻想”的特点和人们喜爱月亮,追求美好事物的思想感情。

〈〈灰椋鸟〉〉这篇课文是篇记事写景散文,课文写了“我”和同伴一次去林场观察灰椋鸟的经过。

重点在生动具体地描述“鸟儿归林的壮观场面”,表达了自己爱鸟的心情,赞颂了林场工人的辛勤劳动。

〈〈水〉〉则是篇记叙文。

背景是从前一个缺水的偏僻村庄,家家户户都建有水窖。

通过作者回忆儿时洗澡的不易。

下雨时,用雨水洗澡:

炎热时,母亲用舀子为四兄弟消暑纳凉,说明当时水的珍贵。

教学理念:

在现代的教育教学中,我们面对的是传播内容越来越丰富,

手段越来越先进,对培养的人才要求越来越高的状况,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变知识的传播者为更好地收集多渠道的信息,调整、评价、激发的组织者。

教学目标:

1、学会本单元的生字,并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并背诵要求背诵的课文。

3、感受作者对西湖忽雨忽晴的景色赞赏之意。

4、通过朗读训练,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启发学生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受和反映世界。

5、懂得鸟是人类的朋友,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6、体验缺水时村子里人们盼水、用水的心情,教育学生不忘缺水之艰难,珍惜水资源。

教学重点:

1、通过朗读训练,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启发学生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受和反映世界。

2、懂得鸟是人类的朋友,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3、体验缺水时村子里人们盼水、用水的心情,教育学生不忘缺水之艰难,珍惜水资源。

教学难点:

1通过朗读训练,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启发学生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受和反映世界。

2、懂得鸟是人类的朋友,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3、体验缺水时村子里人们盼水、用水的心情,教育学生不忘缺水之艰难,珍惜水资源。

教具准备:

小黑板、挂图、录音机、教学磁带、投影仪、教学投影片等

课时安排:

古诗两首…………………………………………………2课时

望月………………………………………………………2课时

灰椋鸟……………………………………………………2课时

水…………………………………………………………2课时

练习七……………………………………………………2课时

习作七……………………………………………………2课时

综合实践活动学和做

(2)…………………………1课时

 

编号:

63

23古诗两首

主备人:

洪利

备课时间:

2007年5月4日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个生字。

理解古诗词句的意思。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3、感受六月西湖晴雨之时的奇特景象,体会诗人的感情和诗句的语言之美。

教学重点:

1、能够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古诗。

2、知道诗的大意。

教学难点:

感受作者对西湖忽雨忽晴的景色赞赏之意。

教学方法:

整体法、讲解法

教具准备:

小黑板、挂图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课时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2、感受作者对西湖忽雨忽晴的景色赞赏之意。

教学进程:

一、联系生活、谈话导入

1、提问:

你们见过夏天的阵雨吗?

谁来说说当时的情景?

2、引入诗题:

今天我们来学习宋代诗人苏轼写的一首古诗: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看看他是怎样写夏日忽雨忽晴的天气的(板书并领读课题,注意停顿)

3、读了这个题目,你们知道了什么?

还有什么疑问?

(知道“六月二十七日”是写这首诗的时间,此时正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经常会有阵雨或雷雨出现。

地点在望湖楼。

4、解疑:

“醉书”,在似醉非醉的情况下写的诗。

5、介绍作者。

二、自由阅读,理解诗意

1、自读朗读,读准字音,提出疑问。

2、解疑、教学生字:

翻墨——像黑墨一样的翻滚

跳珠——活蹦乱跳的珠子

3、学生尝试理解诗句的意思。

(1)天空中的乌云,想泼翻了的黑墨水一样地散开来,还没有把整座山遮住。

(2)白色的大雨点像珠子一样,胡乱地往船上直溅直跳。

(3)忽然刮来一阵大风,把满天乌云吹的无影无踪。

(4)望湖楼下的水颜色和蓝天颜色一样。

三、细读品位,体会感情

1、思考并讨论:

(1)古诗《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写的是什么?

(2)我们可以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3)这首诗哪些地方用了比喻?

2、诵读全诗,体会天气变化之快。

3、设想当时情景,当一回诗人,吟诵《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四、看图说意,加深感悟。

1、仔细观看插图,思考:

图上画的是雨前、雨中还是雨后?

(右上角插图画的是雨中,下方插图画的是雨后。

2、用自己的话讲述全诗的意思。

板书设计:

编号:

64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课时目标:

1、读通诗句,理解诗句意思。

2、熟读成诵,感悟诗句意境。

教学进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悠久灿烂的文化,其中古诗词就是一个万紫千红的百花园,多少文人墨客在这里挥洒笔墨,留下许多优秀的诗篇。

提起“西湖”,你想到了哪些诗句呢?

(引导学生回忆“山外青山楼外楼”“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及《西湖》一课中的相关语句。

2、小结过渡:

是啊,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西湖留给我们无穷的美的享受。

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古诗园,走近南宋诗人杨万里,去看一看他眼中的西湖又是一种怎样的境界。

二、初读古诗,理解诗句大意

1、投影出示《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全诗。

初读

(1)这首诗没有生字,你能读好吗?

自己先练一练,注意读准每一个字音,把诗句读通顺。

(2)指名再读。

要求不仅读准字音,还要读出诗的韵味,注意断句。

(指导学生自读自悟,怎样断句好)

2、|理解诗句意思

(1)读了诗句,你看到了什么?

(指导学生把自己从诗中读懂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说清楚。

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重点指导学生理解:

毕竟、四时、接天、无穷、别样等词语)

现在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句的意思吗?

先和同桌练一练。

再指名说。

三、联系实际,展开想象,体会诗中的意境及诗人当时的感受。

1、同学们,在生活中,你见识过或了解荷花吗?

给大家介绍介绍?

2、诗人杨万里所见的是西湖六月的荷塘,当时的景象有什么与众不同之处?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一起来欣赏这首诗的朗诵,走进800年前得那个夏天,陪着杨万里的好友林子方走出净慈寺到西湖边去走一走,看一看。

3、让学生静静地听,静静地想象。

4、你看到当时的景象了吗?

说一说,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5、小结:

这“无穷的绿”和“别样的红”,给作者视觉带来了巨大的冲击,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难怪诗人一走出净慈寺就脱口称赞――“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6、让我们再来美美地吟诵一番,把这一幕刻入我们的脑海里。

7、配乐诗朗诵,指导熟读背诵。

四、课外拓展

正如我们刚才说的,古诗园就是百花园,同一种事物,在不同的诗人笔下,有着不同的意蕴。

关于荷花的诗句,你还知道哪些?

老师也给同学们推荐几句:

“1、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2、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

3、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4、湘妃雨后来池看,碧玉盘中弄水晶。

5、一片秋云一点霞,十分荷叶五分花。

你能读懂这几句诗吗?

(交流对这几句诗的理解)

五、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2、再收集几首杨万里的诗,或几首描写西湖景色的诗,把它们变成自己的积累。

板书设计:

编号:

65元备课----王伟伟66

24望月

主备人:

洪利

备课时间:

2007年5月5日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听写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2、学会本课3个生字,并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感受望月的乐趣及小外甥的聪明好学、想象力丰富。

教学重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听写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2、学会本课3个生字,并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难点:

1、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光和小外甥对月光产生想像的句子的意思。

2、通过朗读训练,启发学生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来感受和反映世界。

教学方法:

交流法、讨论法

教具准备:

小黑板、挂图

教学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感知课文

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3个生字,并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进程:

一、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有关月亮的诗句?

请大家背诵。

  2、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有关月亮的课文,中间也有不少月亮的诗句,请同学们仔细读课文。

  3、出示课题24望月(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自学要求: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2)自由轻声读课文,自学生字词语,结合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部分词语。

(3)再读课文,提出一些自己不懂的问题。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检查词语读音,提示注意点。

  3、学生质疑,理解部分词义:

  对学生提出的一些问题,能解决的当堂解决,不能解决的放到下节课。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

思考:

课文是不是单单写月亮的?

除了写赏月外还写了什么?

  2、指名回答。

3、指导学生给课文分段?

提示:

课文哪些段落写赏月,哪些写背诗句?

  第一段(1—2):

深夜,我在甲板上欣赏月下的江景。

  第二段(3—13):

小外甥和我比赛背诵写月亮的诗句。

  第三段(14—20):

小外甥对月亮的独特而富有童趣的想象。

  第四段(21——)我独自一人在甲板上展开了幻想的翅膀。

  四、课堂练习

  1、写字练习,教师进行指导。

重点指导:

斑、絮、呵欠

  2、用钢笔描红。

 

编号:

66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整体感知、理解课文

课时目标:

  1、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光和小外甥对月光产生想像的句子的意思。

  2、通过朗读训练,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启发学生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受和反映世界。

教学进程:

  一、检查词语掌握情况

  1、学生练习。

  2、读词语。

  二、学习第一段

  1、自由朗读课文第一段,注意朗读时的感受。

  2、学生交流。

引导学生说出:

作者描写的月光下江景太美,在我们面前展示了一幅动人的图画。

板书:

月下江景 美丽如画

  3、同学们,想不想把这幅图画画出来?

学生思考:

作者描绘的图画上有那些景物以及这些景物是什么样子的?

  4、出示图画,请同学们看看,是不是你们脑海中浮现的画面。

  播放课文第一段录音,学生边看图,边听录音,感受图画的整体意蕴。

  5、让学生回忆课文,尝试背诵。

  三、学习课文第二到三段

(一)自读课文,思考:

你觉得小外甥是个怎样的孩子?

    学生交流后板书:

聪明好学 爱幻想

 

(二)学习第二段

  1、学生自由读课文。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外甥的聪明好学、爱幻想的特点?

  学生自由读后交流。

  2、出示句子:

“是月亮把我叫醒了。

”小外甥调皮地朝我眨了眨眼睛,又仰起头凝望着天上的月亮出神了。

  教师质疑:

月亮怎么会把小外甥叫醒呢?

 3、出示句子:

小外甥聪明好学,爱幻想,和他交谈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

 

  4、分角色朗读课文。

  5、了解诗句的意思。

    

  6、指导读诗,背诵。

(出示整首诗读读、背背)

7、你还知道哪些有关月亮的诗句吗?

8、教师口述,引入情境:

   诗句是美妙的,月光是美妙的,这两种美妙的东西一起滋润着我们的心田,使得我们无比畅快,沉醉在美丽而幽静、空旷而辽远的气氛中。

9、出示句子:

诗,和月光一起,沐浴着我们,使我们沉醉

在清幽旷远的气氛中。

  10、学生反复朗读,体会句意,体会意境。

  11、小结谈话,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

  学习了第二段课文,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什么?

  四、学习第三段

  1、过渡:

他的聪明好学还体现在哪里?

爱幻想又体现在哪里?

让我们来继续学习课文。

  2、学生自由读课文。

  3、讨论交流。

  出示句子1:

“像眼睛,天的眼睛。

”“这是明亮的眼睛。

它很喜欢看我们的大地,所以每一次闭上了,又忍不住偷偷睁开,每个月都要圆圆地睁大一次……”

  4、继续读课文,重点读读描写小外甥说话时的动作、神情的句子。

  出示句子:

(1)突然,小外甥又冒出一个问题来……

(2)他瞪大眼睛等我的回答,两个乌黑的瞳仁里,个又一个亮晶晶的小月亮闪闪发光。

(3)……小外甥几乎不假思索地回答。

  (4)他绘声绘色地说着,仿佛在讲一个现成的童话故事。

  (5)小外甥打了哈欠,摇摇晃晃走回舱里去了。

  圈出你认为应该重读的词语,有感情地朗读,细细品读。

  学生交流感受。

引导学生说出:

小外甥活泼可爱,天真好奇,爱幻想,而且善于幻想,头脑里装满了奇妙有趣的东西。

  5、分角色朗读这一段。

  五、学习第四段

  1、齐读课文。

  2、启发谈话:

在小外甥的感染下,作者也情不自禁地展开了幻想的翅膀。

你们想不想随着作者一起去幻想一下?

先请你闭上眼睛。

  六、播放录音,展开想象

  1、播放课文完整的录音,学生闭目静听,感受文章的整体意韵美。

  2、启发学生幻想。

  现在,你就是作者,甲板上只留下你一个人。

你久久地凝视着月亮消失的地方。

你想到了星星,想到了太阳,想到了彩虹,想到了风雨……请你展开幻想的翅膀,在广大的天空中尽情地飞呀,飞……(学生闭目遐思、幻想。

  3、引导学生把幻想的东西说出来。

(出示“讨论区”)

  七、指导背诵课文。

  1、根据课文的思路理清叙述顺序。

2、逐段进行指导背诵,学生选择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编号:

67

25灰椋鸟

主备人:

洪利

备课时间:

2007年5月6日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7个生字,并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想象灰椋鸟归林的壮观场面,理解植树造林的意义以及林场的工人的辛勤劳动。

教学重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7个生字,并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懂得鸟是人类的朋友,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难点:

1、想象灰椋鸟归林的壮观场面,理解植树造林的意义以及林场的工人的辛勤劳动。

2、能够理解描写灰椋鸟归林时和入林后情景的句子,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观察法、情境法

教具准备:

小黑板、挂图

教学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

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7个生字,并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进程: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

25、灰椋鸟

  2、点明:

灰椋鸟,鸟的一种,喜欢群飞,食种子和昆虫。

  二、自读课文

  1、自由轻声地朗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画出生字新词。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3)标出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

 2、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生字,组词。

 

(2)指名读课文,结合正音,理解词义。

  三、整体感知,理清文章脉络

  1、自读课文,找出灰椋鸟归林时和入林后情景的句子,读一读。

  2、指名读这些句子所在的段落。

  3、给课文分段,概括课文段意。

  一(1、2):

写“我”和同伴来到林场,准备观看灰椋鸟归来。

  二(3~5):

写灰椋鸟归林时的壮观景象。

三(6):

写“我”归来时的感想。

四、讲读第一段

  1、默读第一段,思考:

一开始,“我”对灰椋鸟是什么态度?

  2、是什么原因使我改变了对灰椋鸟的看法?

  3、“我”和同伴准备在什么地方观看灰椋鸟归来的情景?

  4、齐读第1、2自然段。

  五、指导书写,布置练习

  1、指导书写,完成文后习题2。

  2、抄写习题3中的词语。

 

编号:

68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理解课文

课时目标:

1、想象灰椋鸟归林的壮观场面,理解植树造林的意义以及林场的工人的辛勤劳动。

2、能够理解描写灰椋鸟归林时和入林后情景的句子,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进程:

一、复习导入

1、指读第1~~2自然段。

2、指名说说课文主要写了写什么?

  二、讲读第二段

  1、默读本段,思考:

  

(1)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

  

(2)这一段的3~~5主要写了什么?

  2、讨论:

  3、“我”和同伴来到林场,在很幽静的林内,等着观看灰椋鸟归林,当我们忽然发现灰椋鸟开始归林了,这时我们是什么样的心情?

(惊喜)

  4、我们惊喜的心情,特别从哪些词里反映出来?

(忽然、翘首遥望)

  5、指名读,读出“我”和同伴惊喜的心情。

  6、出示课文第4自然段。

  

(1)默读思考:

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灰椋鸟归林的?

(时间顺序)

  

(2)这样的顺序体现在这样几组词上:

  (3)文章是怎样写一开始一小群一小群灰椋鸟归林的?

  (4)写“大部队”时,作者用一个词,准确地描绘了灰椋鸟“大部队”归林时的气势,哪个词?

  7、夕阳渐渐西沉,晚霞映红了刺槐林和竹林,天上的鸟越来越少,而灰椋鸟却不愿过早地安眠,请同学们用“~~~~~~”画出描写灰椋鸟不愿过早地安眠的语句。

  

(1)指名读。

(2)“树林内外,百鸟争鸣,呼朋引伴,叽叽啾啾,似瀑布落入深涧,如惊涛拍打岸滩,整个刺槐林和竹林成了一个天然的俱乐部。

  这句话描写了一个什么样的场面?

“飞瀑落入深涧”其实写的是什么?

“惊涛拍打岸滩”呢?

最后指名读,展开想像,体会鸟儿喧闹的场面。

三、讲读第三段

  1、指名读第三段,思考:

在回来的路上,“我”有哪些感想?

为什么说鸟是人类的朋友?

 2、出示“我”的感想。

(1)鸟是人类的朋友,树林是鸟的乐园。

没有林场工人的辛勤劳动,没有这几年大规模的植树造林,我到哪儿去观赏鸟儿归林的壮观场面呢?

(2)“我”的感想包含几层意思?

  (3)把第二句改为不用问号的句子。

  (没有林场工人的辛勤劳动,没有这几年大规模的植树造林,我就观赏不到这鸟儿归林的壮观场面。

3、朗读课文最后一段。

 四、总结课文

 1、没有林场工人的辛勤劳动,没有这几年大规模的植树造林,我们就观赏不到这鸟儿归林的壮观场面。

我们先看鸟儿归林的壮观场面,再看林场工人的辛勤劳动。

 

(1)指读第二段。

 

(2)用自己的话说说鸟儿归林的壮观场面。

 (3)林场工人辛勤劳动,造了哪些林?

 2、为什么说鸟儿是人类的朋友,树林是鸟的乐园/

 

(1)再读树林的环境描写,体现适合鸟类生存。

 

(2)我们要热爱鸟类,热爱大自然。

五、指导朗读课文

1、听课文录音。

2、指名读课文,师生交流评价。

板书设计:

25灰椋鸟

           辛勤劳动,植树造林

           一开始 一小群一小群

       灰椋鸟 归林几分钟 排空而至 场面壮观

           不愿过早安眠 喧闹

           爱护鸟类,爱护自然

 

编号:

69

26水

主备人:

洪利

备课时间:

2007年5月7日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2个生字,并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体会缺水时村子里人们盼水、用水的心情,教育学生要珍惜水资源。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2个生字,并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体会缺水时村子里人们盼水、用水的心情,教育学生要珍惜水资源。

教学难点:

体会缺水时村子里人们盼水、用水的心情,教育学生要珍惜水资源。

教学方法:

交流法、情景法

教具准备:

小黑板、挂图

教学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

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2个生字,并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进程:

一、导入课文,初知珍贵

1、板书课题,提问:

见到“水”这样的题目,通常我们认为它会写些什么?

2、浏览课文,想一想:

这篇课文写“水”的什么?

3、小结:

本文是记叙文而不是说明文,通过写人们珍惜水而表现了水的珍贵。

二、再读课文,理清层次,整体把握水的珍贵

1、轻轻读课文,想一想:

课文是从哪些方面写水的珍惜的?

2、文章先总体写水的珍贵,后具体写人们怎样珍惜水的,全文可以分为几段?

全文共有6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段:

第一段:

(1)写“我”出生在一个缺水的地方,水成了村里最珍贵的东西。

第二段:

(2)回忆下雨天,人们痛痛快快洗上一回澡的情形。

第三段:

(3~~6)回忆骄阳无雨时,母亲用一勺水为我们兄弟四人解暑纳凉的情景。

三、精读课文,体会水的珍贵

1、学习第一段

(1)“珍惜”是什么意思?

说说你为什么这么说。

画出第一段中写水珍贵的句子。

(2)学生回答后,教者逐句引导理解。

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

你是怎么理解“请我喝酒不如请我喝水”这句话的。

(3)再读全段,反复体会水的珍贵。

2、学习第二段

(1)默读第二自然段,找出写“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的句子。

(2)相互交流所选择的句子,说说理由。

(3)理解“期盼”(期待、盼望),盼望下雨天的原因是什么?

四、指导朗读。

1、听课文录音。

2、指名读课文。

3、集体朗读。

编号:

70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理解课文

课时目标:

体会缺水时村子里人们盼水、用水的心情,教育学生要珍惜水资源。

教学进程:

一、学习第三自然段。

1、找出写水珍贵的句子,重点研究:

母亲用一把大锁锁住了水窖,也锁住了我们对水的渴望。

而挂在她腰带上的那把钥匙,则象征着权威、幸福和痛快。

我们都盼望着水窖打开的那一刻的到来。

2、齐读“母亲用一把大锁锁住了水窖……都盼望着水窖打开的那一刻的到来”。

3、学习第四、五自然段。

(1)这两个自然段写的什么事?

(2)第四自然段中要着重理解妈妈的动作和“我们”的感受。

(3)第五自然段。

仔细阅读第五自然段,讨论这一自然写的是什么:

是写妈妈给我们洗澡的本领高,还是写别的什么?

4、学习第六自然段。

理解“这是我至今为止唯一听到的将‘渴’说成是‘饿’的话。

二、练习

1、“我出生在一个缺水的地方。

”“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

找出有关句段仔细读一读,体会作者是怎样生动地加以描述的。

2、插图配一段说明文字。

3、给村里人带来了“苦”,可作者却具体生动地描述水给村里人带来的

“乐”。

找出有关语句读一读,体会一下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布置作业:

编号:

71

练习7

主备人:

洪利

备课时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