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长县双富煤矿土地开发利用方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456171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5.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子长县双富煤矿土地开发利用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子长县双富煤矿土地开发利用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子长县双富煤矿土地开发利用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子长县双富煤矿土地开发利用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子长县双富煤矿土地开发利用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子长县双富煤矿土地开发利用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子长县双富煤矿土地开发利用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子长县双富煤矿土地开发利用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子长县双富煤矿土地开发利用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子长县双富煤矿土地开发利用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子长县双富煤矿土地开发利用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子长县双富煤矿土地开发利用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子长县双富煤矿土地开发利用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子长县双富煤矿土地开发利用方案文档格式.docx

《子长县双富煤矿土地开发利用方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子长县双富煤矿土地开发利用方案文档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子长县双富煤矿土地开发利用方案文档格式.docx

本方案编制是以《陕西省子长县双富煤矿资源整合实施方案开采设计(变更)说明书》为基础,根据«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

(GB50433-2008),及项目实际情况制定。

四、主体工程设计情况

2007年4月延安市人民政府制定延安市煤炭资源整合方案,上报陕西省人民政府审批,2007年6月19日陕西省人民政府以陕政函(2007)74号文予以批复。

双富煤矿被列为延安市子长县煤炭整合项目,属技术改造项目。

2008年陕西省华雁工程设计有限公司编制了本矿资源整合初步设计,设计能力为0.3.Mt/a

2009年陕西省煤炭工业局对华雁公司编制的《陕西省子长县双富煤矿煤炭资源整合实施方案开采设计》(0.3Mt/a)作了批复。

2012年3月榆林市榆神煤炭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对原设计进行了变更,设计生产能力加大到0.45Mt/a,完成了“陕西省子长县双富煤矿资源整合实施方案开采设计(变更)”。

五、土地利用方案

本项目主要由矿井工业场地、炸药库、场外道路、矸石周转场、输电线路、供水管路等六部分组成。

工程建设总占土11.61hm²

,按占地性质分:

其中永久性占地10.04hm²

,临时性占地1.57hm²

按占地类型划分:

旱地1.5hm²

,其它草地7.91hm²

,矿用地1.0hm²

,公路用地1.2hm²

,项目建设挖方量25.96万m³

,填方总量25.822万m³

,调运利用12.94万m³

,弃方0.12万m³

,无外借方量。

弃方全部运往排矸场,进行碾压平整,最后覆土后进行植被恢复。

本煤矿形成净增生产能力所需静态总投资27254.91万元,井巷工程7804.71万元,土建工程3965.38万元,设备购置8447.51万元,安装工程3123.25万元,其他费用2158.59万元,基本预备费1755.47万元。

六、方案实施情况

1、概况

双富煤矿井田位于子长县城西北侧约3.2km处,行政隶属于瓦窑堡镇管辖,有简易公路与西延高速公路和西安~榆林高速公路相通。

从子长县向南距延安市约93km,北距榆林市约208km,以远可至包头。

铁路西包线西榆段在子长县城东约3km处设有集运站上煤台。

西延线与西康线相接,形成“一纵两横”通江达海的铁路网,交通十分方便。

井田地处陕北黄土高原中部,区内沟谷纵横,树枝状水系发育,水土流失严重。

地形总趋势为西部高,东南低;

西部及北部沟谷流水注入区内的冯家屯河。

海拔标高一般在1050~1300m之间。

最高点位于勘查区西部的黄土梁顶,高程1327.9m;

最低点位于勘查区东南部的河床,高程1053.0m,相对高差274.9m。

地貌成因属水流侵蚀切割地形和强烈剥蚀梁峁地形。

本区属大陆性暖温带半干旱气候,具有“春季干燥多风沙,夏季炎热多雷雨,秋季晴朗降温快,冬季干冷雨量少”的特点。

根据子长县气象台近年气象统计资料:

区内年最低气温为-23.6℃、年最高气温为38.0℃,年平均气温为10.6℃。

年降雨量470.6~589.5mm,年蒸发量1086.6~1311.8mm。

最大冻土深度1.03米,一般冻土深度0.78米。

雨季多集中在7、8、9月,占全年降雨量的55~65%,且多雷雨及暴雨,往往伴有洪、雹灾害。

本区河川溪流属黄河水系,冯家屯河为区内最大水系,该河发源西北部的分水岭,自北向南沿本区东侧流过,在子长县城汇入秀延河后,向下游出子长县而归入清涧河,最终流入黄河。

冯家屯河为季节性沟流,丰水期潺潺细流、清澈见底,枯水期近乎断流。

丰水季节沟水瀑涨瀑落,遇大雨或暴雨洪水携带大量泥沙滚滚而下,流入秀延河,水土流失严重。

枯水期水量趋减近乎断流,平水期流量一般为0.55~1.57m3/s,洪水期最大流量1000m3/s。

据地震史料记载,延长(1951年)、宜川(1921年)、洛川(1633年)、黄陵(1599年)发生过5~5.5级地震,对本区有一定影响;

1556年华县8级地震波及本区,烈度可达6度,本区百年未发生过破坏性地震,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该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g)为0.18。

2、地面建筑平面布置

本设计根据工业场地实测1:

1000地形图进行布置的。

矿井工业场地利用原双扶煤矿和碳库沟矿斜井工业场地作为矿井工业场地,碳库沟矿斜井作为新的回风斜井,原双扶煤矿斜井作为新的副斜井,在副井东北150米处新建一主斜井。

A、布置原则

(1)贯彻《关于煤矿地面总体布置改革》若干规定,全面规划,合理安排,尽量集中设置,避免重复建设。

(2)根据场外公路位置,结合井下开拓、地形、地质条件,合理进行工业场地总平面布置,做到功能分区明确,尽量设计多层或联合建筑,紧凑布置,节约用地。

(3)在满足生产工艺布置和运输合理的前提下,力求人货分流,路径短捷,作业方便,减少相互交叉和折返运输。

(4)充分利用地形,处理好建构筑物位置与风向、朝向的关系。

(5)尽量利用已有建筑,减少投资。

(6)充分考虑对外关系,满足对外运输要求,对内对外协调理顺。

(7)结合当地自然条件及场区实际情况尽量多绿化,少硬化,适当美化改善环境,建设一个绿色矿山。

B、功能分区

根据本工业场地地形条件、生产工艺布置、井口位置及建筑要求在尽量利用已有建筑的基础上,将场地功能分区按三个区进行布置。

(1)生产区:

位于场区西北部为生产区上广场。

以主斜井为中心主要布置有驱动机房,主井检修绞车房、变电所、主井空气加热室、空气压缩机站、锅炉房及利用原有的浴室楼和锅炉房,在该区东侧下广场布置有井下水处理池、原煤受煤坑、筛分破碎车间、推土机房、洗选车间主厂房、浓缩车间、煤样室、原煤及产品煤储煤场。

(2)辅助生产区:

利用双富煤矿原斜井工业场地,以副斜井井口为中心布置有井口等候室、副井绞车房、机修车间、材料库、消防材料库、油脂库、坑木加工房、副井空气加热室等。

辅助生产区采用联合集中布置,运输线路短捷、顺畅、合理。

(3)场前区:

在场区东部布置有单身宿舍楼及利用原有食堂及办公楼等行政福利建筑,东端设置大门及门卫,将该区与生产区连为一体,也是煤矿对外联络的出入口。

(4)通风区:

利用碳库沟矿斜井作为斜风井,距场区东部出入口约380m,靠近外部公路,出入方便。

该区布置有通风机房、配电室及值班室。

C、工业场地绿化及美化设施

本区属半干旱大陆性气候,春季多风,气候干燥,绿化是防风固沙,改善区域气候,美化环境的重要措施之一。

场区绿化根据场区分区功能、环境保护、道路及管线布置等统一规划。

设计采取集中与分散,点、线、面相结合原则,选择适应当地环境的耐干旱、防风沙、抗污染的树种。

沿道路采取乔灌木相结合,常绿和落叶互掺的主体绿化方式。

并在场区周围种植树荫浓密的乔灌木,山坡植被种草,在场区裸露地面种植草坪和绿篱,在挡墙和护坡做垂直绿化,保护环境,防止水土流失,为生产和生活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3、工业场地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工业场地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表1工业场地占地面积及技术经济指标

序号

项目名称

单位

数量

备注

1

工业场地围墙内占地面积

hm2

6.95

包括风井工业场地

2

建、构筑物占地面积

m2

31708

包括专用场地

3

道路及广场占地面积

6850

4

窄轨占地面积

828

5

绿化面积

10425

6

建筑系数

%

45.6

7

场地利用系数

56.7

8

场地绿化率

15

9

场地土方平整:

挖方

m3

118861

填方

246328

表2矿井建设占地面积汇总表

矿井建设占地面积

11.53

其中

爆炸材料库占地面积

0.30

矸石周转场地占地面积

1.50

场外联络道路占地面积

2.78

4、竖向设计及场内排水

A、竖向设计

(一)竖向布置原则

根据场区地貌、工程地质,和生产、运输、排水、管线敷设及土方工程的要求,与总平面布置统筹考虑。

1、应保证井口及工业场地不受洪水及内涝威胁;

2、结合场区地形,满足生产、运输要求,合理确定竖向布置形式;

3、减少填挖方量,尽量做到填挖平衡。

B竖向布置形式及场地平整方式

根据场区地形实际情况及生产要求,场地竖向布置形式采用台阶式与平坡式布置相结合,场区分为三个台阶,辅助生产区上台阶平场标高1134.50m,下台阶生产区平场标高1129.00m,生产区坡下东侧第三级台阶平场标高1122.50m;

风井上台阶平场标高1132.00m,其对应的下台阶储煤场平常标高1122.00m,场地平整方式采用连续式的平整方式,场地最小平整坡度5‰。

场区土方工程,填方246328m3,挖方量118861m3,填方量大于挖方量,不足的填方由井下矸石补充。

C、场内排水

场内排水采取场地自然排入道路和排水沟结合的方式,地面雨水排入场地东侧排洪沟内。

在场区周围挖方坡脚下设排水明沟,横断面为矩形,底宽0.4m,深0.5m,排水沟结构为浆砌片石。

D、场内运输

(1)运输方式

根据已有场地平均坡度,场外运输条件、井筒布置和场内总平面布置要求,确定场内用汽车道路运输和窄轨铁路运输,以满足运输、消防及环卫的要求。

(2)汽车道路运输

采用郊区型道路,其主干道宽7m、6m,次干道宽4.5m。

在机修区、材料库间及储煤场布置一般加固场地,采用泥结碎石路面。

场内道路最大纵坡为6.7%,最小转弯半径为9m,道路横断面形式:

7m、6m路宽的为双面坡,4.5m宽的路面为单面坡。

路面结构为泥结碎石路面。

(3)窄轨铁路运输

窄轨铁路担负矿井所需材料、设备检修和矸石运输任务。

采用600mm轨距22kg/m钢轨,1600根/km钢筋混凝土轨枕,最小曲线半径为6m。

5、矿井其它工业场地布置

(1)炸药库

炸药库位于工业场地的东南方向山沟内,库存炸药3t,雷管10000发,占地面积约0.3hm2。

与工业场地距离约为400m满足《民用爆破器材工程设计安全规范》规定的安全距离要求。

库址选择须经公安部门的审查批准确认

(2)矸石周转场地

根据设计规范及环保要求,井下少量岩巷掘进矸石可在井下处理,尽量不出井,地面不设永久排矸场。

无利用价值的矸石或者废渣应向塌陷区、荒沟排弃或者作为铺垫材料、井下充填材料;

矸石场地应采取覆土造田、植树造林措施,以改善环境,防止环境污染。

根据本矿井的地形条件,矸石及废渣排至场区东侧距工业场地约300m的荒沟内。

占地面积约1.5hm2。

堆填高度从沟心向外由高到低,避免场地下游由于上游雨水汇集带来的洪水威胁。

6、管线综合布置

(1)管线种类

场地内布置有热力、给水、排水管道、动力照明、通信电缆等多种直埋管线和地沟。

(2)管线布置原则

A、在满足施工、检修及安全运行的情况下,尽量使管线布置路径短捷,适当集中布置,以利于节省管线工程设施和投资;

B、布置时一般沿道路或者建筑物平行布置,干管布置在靠近主要用户及支管较多的一侧;

C、各种管线自建筑物向路边平行布置时一般顺序是:

电力管线、热力管线、排水管线、给水管线;

D、尽可能减少管线交叉点,尤其是热力管与排水管、电缆的交叉;

E、管线综合布置应尽可能使管线间及管线与建筑物之间在平面和竖向布置上互相协调,既要节约用地,又要满足施工、检修及安全生产的要求。

(3)管线种类、敷设方式

各种管线敷设方式一般采用直埋或综合地沟等形式。

在可能的情况下,同类管线尽量采用综合地沟,以节省占地,便于检修,不能综合敷设的管线,尽量采用地沟或直埋敷设,减少架空线路。

管线应平行敷设于道路两侧。

管线交叉有矛盾时,应按小管道让大管道、有压管道让自流管道及无压管道的原则处理。

7、防洪排涝

矿井工业场地位于碳库沟的西侧坡台地上,防止山洪对井下及工业场地的威胁,保证安全生产是矿井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

因此除矿井工业场地选择和井口及有关重要建筑物标高的确定必须严格按照《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规定执行外,还必须做好工业场地防洪设计。

A、防洪标准:

井口及工业场地的防洪设计标准应符合下表规定。

防洪标准

工程性质

防洪标准[重现期(a)]

设计

校核

矿井井口

100

300

矿井工业场地

防洪设计标高应按洪水重现期的计算水位加安全高度。

安全高度在山区应为1.0m。

井口的设计标高应以校核标准检验,按二者的最大值确定。

B、洪峰流量的计算及工业场地设计标高的确定

该矿井工业场地位于碳库沟两条直支沟内,东侧支沟沟流流域面积、流量较小,对工业场地防洪威胁不大,可将沟流引入场区东边挖方坡脚下的排水沟,通过排水沟宣泄此流量。

根据陕西省测绘局1983年出版的1:

10000地质地形图估量工业场地所在西侧支沟流域面积0.32km2,流域长度600m。

平均坡度35‰以内,此沟流自西南向东北流经工业场地。

为保证工业场地及矿井井口不受洪水威胁,设计需计算此沟流的洪峰流量,以保证矿井生产安全。

C、计算洪峰流量

根据公路科学研究所的经验公式交通科学研究院的推理公式,计算结果为:

Q1%=3.92m3/s;

Q0.33%=5.29m3/s。

D、设计河槽断面计算

根据Q1%计算明沟排洪渠横断面为宽1.2m,深0.8m,山区地区增加1m安全高度,故设计采用底宽底宽1.2m、深1.8m,靠场地边坡1:

1的明沟排洪渠以满足工业场地防洪需要。

将工业场地上游洪水引至排洪渠内,排洪渠要定期清理避免淤泥杂物堵塞管道影响排洪效果。

E、校核

根据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矿井井口的防洪标高应按百年一遇设计,三百年一遇校核,按水深1.8m,底宽1.2m,则Q=20.06m3/s。

此断面计算得洪峰流量大于300年一遇洪峰流量,主斜井井口标高为+1133.162m,副井口标高为+1138.842m,相对应的防洪渠渠底标高+1120.0m、+1131.50m,故井口标高满足防洪要求。

七、防止水土流失的措施

双富煤矿所处区域地形受水系强烈切割,呈树枝状冲沟极为发育,沟壑纵横,梁峁遍布,地形复杂。

该区气候干旱,多风沙,蒸发量是年降雨量的3倍多。

降水期集中在七、八、九月份,日最大降雨量100.9mm,水蚀严重,属全国水土流失严重地区。

陕北黄土高原植被普遍稀少,生态环境较为脆弱,为防止矿井技改扩建和生产期间造成地表生态破坏,导致新的水土流失,按照《环境保护法》《水土保持法》的要求,设计贯彻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

本矿井在技改建设和今后生产中,产生的矸石量不大。

升井的矸石除场地填洼之外全部用汽车运到工业场地北面的荒沟中。

排弃的矸石要压实覆土,防止矸石风化污染环境,排至预定高度时,要植树种草,形成新的地表植被。

锅炉房排出的炉渣量不多,灰渣可用来铺垫道路,也可做为建筑制品的辅助用料。

多余部分用汽车运到排矸场中。

生活垃圾设垃圾储存箱,由专人每天收集和集中分拣处理后,定期运往环卫部门指定的垃圾处置场地进行处置。

上述处置措施符合GB18599-2001《一般工业固体废储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中的有关规定,可将垃圾在煤矿场区内暂时堆存造成的污染降至最低。

绿化植树种草是防止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最重要措施。

设计对技改后的工业场地绿化布置,进行了全面考虑,使工业场地的各个不同的功能区的绿化,符合保护环境,营造人与自然和谐的要求。

厂区绿化采取乔灌植物相搭配的立体方式栽植。

厂前区以美化环境为主,选择具有观赏价值的适当树种;

各车间周围绿化以环境保护为主,选择具有降噪、滞尘功能的树种;

道路两侧选择乔木和灌木篱;

办公楼、单身宿舍、食堂周围宜建花坛、种草种花,增加绿化面积的同时,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工业场地四周种植防风阻沙林带。

工业场地绿化系数为15%。

八、地表塌陷治理

双富煤矿位于陕北黄土高原中部,地表梁峁遍布,沟壑纵横,地形复杂,水土流失严重。

煤层上覆岩层最上部为表土、冲积、堆积卵石及砂质粘土,中下部为黄土与第三系地层呈不整合接触,上覆地层厚60~100m。

根据煤层赋存情况及采煤方法,预测井下煤层开采后,地表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沉陷(或塌陷)变形,为确保安全采取下述防治措施。

(一)留设保护煤柱

1、在矿井工业场地下留设保护煤柱,对场地和建筑物加以保护;

2、对井田内大的居民点留设煤柱进行保护;

零星居住点,采取合并办法,并入留设保护煤柱的村庄中,并给迁移户经济补偿;

(二)建立地面塌陷移动观测站

对煤层开采后的地表活动进行观测,通过观测确定地面下沉系q,

水平移动系数b和最大下沉角等参数,积累资料建立本矿地面塌陷数学模型,计算地面塌陷区位置、范围和塌陷深度,为地面塌陷的防治提供可靠的资料。

(三)及时整治地面塌陷

对地表出现的裂缝、塌陷坑和沉降区,要及时进行整修、充填恢复地表的植被,对供电线路、供水管路出现的倾斜及位移,要及时进行维护修复。

九、存在问题及建议

规划利用好土地,保护环境是造福当代和后代的国策,防治环境污染是每个企业、每个公民的神圣职责。

双富煤矿地处生态环境较脆弱的陕北黄土高原区域,土地贫瘠,植被稀少,水土流失严重,抗人类活动干扰能力差。

因此,保护好矿区及矿区环境,利用好矿区土地,是双富煤矿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一环。

同时,保护环境贵在及时,不能再走先污染再回头整治的路子。

矿方在及时组建环保机构,配置人员后,根据本矿技改建设施工和今后生产时可能带来的土地利用所产生的环境问题,要求职能部门分阶段制定出具体的防污染实施计划,并组织人力、物力予以实施,使矿区土地生态环境得到保护和改善,绝不能到环境问题成堆,环境被严重污染或破坏时,才进行防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