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精读老舍《讨论》.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456976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4.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说精读老舍《讨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小说精读老舍《讨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小说精读老舍《讨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小说精读老舍《讨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小说精读老舍《讨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小说精读老舍《讨论》.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小说精读老舍《讨论》.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小说精读老舍《讨论》.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说精读老舍《讨论》.docx

《小说精读老舍《讨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说精读老舍《讨论》.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说精读老舍《讨论》.docx

小说精读老舍《讨论》

「小说精读」老舍:

《讨论》

编者寄语

老舍说过“我不熟悉政治舞台上的高官大人,没法子正面描写他们的促进与促退。

我也不十分懂政治。

我只认识一些小人物。

”因此我们在老舍的短篇小说中看到的更多的是在城市中那些平庸却细致到近乎琐碎的小人物,小孩、学生、女佣、仆人、无赖和汉奸等等,他们不为人知,更是微不足道,可在这些短篇小说中,老舍依然怀着深沉的感情来描写他们的生活,展示他们在时代的齿轮转动下挣扎,用小智慧来面对生活的种种,更是共同分担了他们的不幸,用简单的几个场景徐徐展开了那个水与火交织的时代冰山一角的生活画面。

刻画出特定时代特定环境下,中下层市民在民族矛盾与封建思想以及阶级矛盾中犹豫、彷徨、投机取巧却进退维谷、不知所措的可笑行径,更加赋予作品深沉的感情,同时也带给我们更多更深的思考。

文本研读

(注:

>>>处为文章精析)

讨论

老舍

①日本兵到了,向来不肯和仆人讲话的阔人,也改变得谦卑和蔼了许多,逃命是何等重要的事,没有仆人的帮助,这命怎能逃得成。

在这种情形之下,王老爷向李福说了话:

“李福,厅里的汽车还叫得来吗?

”王老爷是财政厅厅长,因为时局不靖,好几天没到厅里去了;可是在最后到厅的那天,把半年的薪水预支了来。

②“外边的车大概不能进租界了。

”李福说。

③“出去总可以吧?

向汽车行叫一辆好了。

”王老爷急于逃命,只得牺牲了公家的自用汽车。

④“铺子已然全关了门。

”李福说。

>>>小说开端交代了特定的环境,将主人公王老爷面临的困境直接点明,利用王老爷和仆人李福的对话,渲染出时局的紧张,生存环境的恶化,可谓是先声夺人,此情此景之下,王老爷该做如何抉择,成功的吊起了读者的胃口。

⑤“但是,”王老爷思索了半天才说。

“但是,无论如何,我们得离开这日租界;等会儿,大兵到了,想走也走不开了!

”李福没作声。

  

 

⑥王老爷又思索了会儿,有些无聊,还叹了口气:

“都是太太任性,非搬到日租界来不可;假如现在还在法界住,那用着这个急!

怎办?

>>>王老爷的语言表达出他此时的无可奈何,也从“都是太太任性”一语中可以看出王老爷的性格中带有懦弱的一面,遇事先撇清楚自己的责任。

接着从“假如现在还在法界住”可以透露出王老爷的后悔以及暗示着当时的政治局势不容乐观,本国的国民都需要靠着外国的租界来保护自身的安危,也为下文局势的进一步反映做了铺垫。

⑦“老爷,日本兵不是要占全城吗?

那么,各处就都变成日租界了,搬家不是白费——”

⑧“不会搬到北平去呀?

你——”王老爷没好意思骂出来。

“打下天津,就是北平,北平又怎那么可靠呢?

”李福说,样子还很规矩,可是口气有点轻慢。

(李福的样子规矩,口气却有些轻慢,反映出时局动荡的情况下,人心浮动。

而李福的话语也透露出底层小人物对于时局的悲观心理,看不到希望,也就为下文他们做出的选择埋下了种子。

这是老舍对于底层人民的感同身受,也是对方站在底层人民的角度展现出来政治动荡,国家不稳对于平民百姓的影响,从而让读者能够更加了解当时人民的生活,不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进行道德裁决。

⑨王老爷张了张嘴,没说什么。

待了半天:

“那么,咱们等死?

在这儿坐着等死?

⑩“谁愿意大睁白眼的等死呢?

”李福微微一笑,“有主意!

⑪“有主意还不快说,你笑什么?

你——”王老爷又压住自己的脾气。

(王老爷的语言和神态的描写十分传神,因为身份的差异,将原本的高高在上的态度和面对自己有求于人时那种憋屈的感觉写了出来。

 

⑫“庚子那年,我还小呢——”

⑬“先别又提你那个庚子!

⑭“厅长,别忙呀!

”李福忽然用了“厅长”的称呼,好象是故意的耍笑。

⑮“庚子那年,八国联军占了北平,我爸爸就一点也不怕,他本是义和团,听说洋兵进了城,他‘拍’的一下,不干了,去给日本兵当——当——”

⑯“当向导。

⑰“对,向导!

带着他们各处去抢好东西!

⑱“亡国奴!

”王老爷说。

⑲“亡国奴不亡国奴的,我这是好意,给老爷出个小主意,就凭老爷这点学问身分,到日本衙门去投效,准行!

你瞧,我爸爸不过是个粗人,还能随机应变;你这一肚儿墨水,不比我爸爸强?

反正老爷在前清也作官——我跟着老爷,快三十年了,是不是?

——在袁总统的时候也作官——那时候老爷的官运比现在强,我记得——现在,你还作官;这可就该这么说了:

反正是作官,为什么不可以作个日本官?

老爷有官作呢,李福也跟着吃碗饱饭,是不是?

⑳“胡说!

我不能卖国!

”王老爷有点发怒了。

㉑“老爷,你要这么说呢,李福也有个办法。

㉒王老爷点了点头,是叫李福往下说的意思。

㉓“老爷既不作卖国贼;要作个忠臣,就不应当在家里坐着,应当到厅里去看着那颗印。

《苏武牧羊》,《托兆碰碑》,《宁武关》,那都是忠臣,李福全听过。

老爷愿意这么办,我破出这条狗命去陪着老爷!

上行下效,有这么一句话没有?

唱红脸的,还是唱白脸的,总得占一面,我听老爷的!

㉔“太太不叫我出去!

”王老爷说:

“我也没工夫听你这一套废话!

>>>老舍“京味”语言的应用可谓是炉火纯青,李福与王老爷的对话清晰的将两个人物的形象表现了出来,李福的油腔滑调以及审时度势,王老爷的虚张声势和推诿,表现得淋漓尽致,这些语言不仅符合人物的身份地位,还表现出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更为下文高潮的到来进行了铺垫。

㉕李福退了两步,低头想了会儿:

“要不然,老爷,这么办:

庚子那年,八国联军刚进了齐化门,日本打前敌,老爷。

我爸爸一听日本兵进了城,就给全胡同的人们出了主意。

他叫他们在门口高悬日本旗;一块白布,当中用胭脂涂个大红蛋,很容易。

挂上以后,果然日本兵把别的胡同全抢了,就是没抢我们那条——羊尾巴胡同。

现在,咱们跑是不容易了。

日本兵到了呢,不杀也得抢;不如挂上顺民旗,先挡一阵!

㉖“别说了,别说了!

你要把我气死!

亡国奴!

㉗李福看老爷生了气,怪扫兴的要往外走。

㉘“李福!

”太太由楼上下来,她已听见了他们的讨论。

“李福,去找块白布,镜盒里有胭脂。

㉙王老爷看了太太一眼,刚要说话,只听:

“咣!

”一声大炮。

(李福跟在王老爷身边三十多年,自然对王老爷的性格摸了个八九分准确,将两个都不怎么会成为选择的选项排除后,这才提出了自己真正的想法,效仿他父亲曾经为了保全胡同居民的方法来保全王老爷家,这种将自身安危与主家放在一起,为了保全自己而努力的底层人物颇具生活智慧。

同时这一部分也是小说的高潮,将王老爷一家能做的选择全部摆出,看王老爷如何选择,而最后的那声炮响,似乎已经给出了答案。

㉚“李福,去找块白布,快!

”王老爷喊。

>>>小说在王老爷的妥协之下迎来结局,也对当时做出这一选择的千千万万的人给出了结局,为了生存,成为一名投机分子,趋利避害,见风使舵,这篇小说通过面对危机时的一个选择,将王老爷的贪生怕死和李福的生存智慧展现得淋漓尽致,而充当背景的太太却在最后一刻做出了最有利于他们的选择,也是对当时女性的一种生存智慧的体现。

(载于1931年11月《齐大月刊》第2卷第2期)

知识建构

//写作中的烘托手法——铺垫//

铺垫,也可指写作手法中的烘托手法,为了表现主要写作对象而提前做的基础性描写。

为了突出后面要出场的主要人物、事物或要发生的事件及出现的次要人物、事件、事物进行铺陈描述来引出重要情节和内容的一种表现手法。

铺垫具有以下作用:

铺垫是主要情节的基石,能增加情节张力,制造悬念使情节具有合理性。

通过铺垫,可以渲染气氛,形成“山雨欲来”的情势,促使读者产生期待、盼望的急迫心情,这样就大大增强了作品的吸引力。

《讨论》一文中,开端局势的点出就是为下文王老爷需要做出选择做了铺垫,发展过程中李福的生平经历便是为王老爷提出的三个出路做了铺垫;高潮中太太做出的决定便是为王老爷最终的选择做了铺垫。

增加了情节的张力,使情节更加合理,也同时渲染出紧张的气氛,将当时时局的危急凸显了出来,促使读者对王老爷做的选择产生期待,增强了文章的吸引力。

与此也将作者希望读者可以思考的内容徐徐推出,加深了作品的含意。

试题解析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通过对话的形式,运用了讽刺的手法,将王老爷和下人李福在动荡时局中的心理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

B.李福对王老爷前后都称老爷,但是在中间一处却称其官职——厅长,表现了李福在为老爷想到办法后的洋洋得意和对老爷的揶揄。

C.王老爷是有爱国心的,知道做亡国奴是不对的,但是因为害怕老婆,最后不得不做了投降日本人的官老爷。

D.王老爷没有名字,说明他是一类人的代表。

作者对这类人的刻画,显现出现实主义的特点,对当时面临日寇入侵的中国人有警示作用。

参考答案:

C

试题解析:

C项,王老爷不是因为害怕老婆才选择做了投降日本人的官老爷,而是选择将老婆当成挡箭牌,真实的选择是他内心权衡利弊的结果,这一点在炮响之后他的催促中可以看出。

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赏析的确定,需要通过情节、综合文本各方面信息进行合理推断。

2

请概括王老爷的人物形象。

参考答案:

①有学问有身份,但自私自利假公济私;

②生死面前没有原则底线,心口、言行不一致,最终的选择是做亡国奴、投降者,是无气节和操守的懦弱者,胆小怕事毫无主见、贪生怕死无所担当。

试题解析:

解答此题,应先明确人物描写手法——直接描写或侧面烘托,再结合常用的描写人物的手法:

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和细节描写,抓住文中叙述或议论性语句,分析概括小说人物形象特点。

从开头部分“王老爷是财政厅厅长,因为时局不靖,好几天没到厅里去了;可是在最后到厅的那天,把半年的薪水预支了来”“王老爷急于逃命,只得牺牲了公家的自用汽车”中,可见出王老爷的自私自利假公济私。

“‘亡国奴!

’王老爷说”“就凭老爷这点学问身分,到日本衙门去投效,准行!

”“‘胡说!

我不能卖国!

’王老爷有点发怒了”,可见王老爷是个有学问有身份,理性上知道不该做亡国奴。

“王老爷又思索了会儿,有些无聊,还叹了口气:

‘都是太太任性,非搬到日租界来不可;假如现在还在法界住,那用着这个急!

怎办?

’”可见王老爷是个胆小怕事、没有主见的懦弱之人。

从“王老爷看了太太一眼,刚要说话,只听:

‘咣!

’一声大炮。

‘李福,去找块白布,快!

’王老爷喊”,可见是贪生怕死没有气节操守言行不一之徒。

3

请探究结尾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参考答案:

以王老爷的喊声结束全文,委婉含蓄耐人寻味,增强讽刺效果。

使用语言描写,生动形象,符合人物性格和内心世界,使用独词句、短句,突出表现了王老爷的惶恐不安、紧张急迫,可见其胆小怕死的性格特征。

“白布”一词运用了借代手法,不直言一方面是因为王老爷禁忌做亡国奴,另一方面也为了引发读者去思考想象人物的贪生怕死、毫无担当和大义之心,主旨方面间接表达了作者对抗战中苟且偷安无所作为的自私自利者的批评。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对相关句子表达效果的探究能力。

解答时要整体感知文本,深入理解作品;用自己的经验、情感对作品进行解读。

做小说探究题的注意事项:

(1)明确任务。

即审明探究任务,把握探究的指向。

探究题题干表述有区别,注意审清题干。

有的题干直接说“请你探究一下……问题”;有的不明说,诸如“谈谈你的看法”“说说你的理解”等等。

本题题干为:

请探究结尾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可以变通理解为对画线句的赏析。

(2)赏析探究重点句子的答题模式为:

解释字面或浅层意思+艺术特色+对主旨或者情感表达的作用。

(3)注意理解句子含意时一定要扩展范围,结合语境来分析。

首先明确答题区域,然后点明字面即浅层意思:

王老爷催促下人李福赶快找白布。

接着看该句有无特殊含意或者使用了何种修辞:

“白布”是借代修辞,委婉含蓄,暗指王老爷要举着日本国旗投降;这是王老爷的语言描写,言谈话语间可见人物内心活动,表现为着急、恐慌、害怕,从中也可参透性格特点:

知道不该做亡国奴,生死关头还是觉得保命要紧,可见王老爷的没骨气无气节的可笑、可耻、可悲、可恨、可怜的怂态,颇具讽刺性,以此句作结也增强启迪效果,给读者留下思考的空间,想想王老爷未来有可能的种种表现,耐人寻味。

最后深入一层理解潜台词或者文字背后的深意:

讽刺批评王老爷满嘴的冠冕堂皇、仁义道德,一面嘴里说着仇恨亡国奴、卖国贼,一面行为上却选择举日本旗投降,可见是个道貌岸然、装腔作势、虚伪做作、贪生怕死的家伙。

反馈检测

小说中“亡国奴”的两次出现有什么表达效果?

 

参考答案:

①第一次出现亡国奴时,王老爷自恃有学问有身份,理性上知道不该做亡国奴。

②第二次出现亡国奴时,王老爷此时面临生死攸关的大事,觉得还是保命要紧,只是为了保持脸面上的光鲜,不愿承认自己也是亡国奴,而深知自己太太性格的王老爷自然也知道接下来会有太太做出选择。

③亡国奴的两次出现将王老爷的没骨气无气节的可笑、可耻、可悲、可恨、可怜的怂态,颇具讽刺性,增强启迪效果,给读者留下思考的空间,想想王老爷未来有可能的种种表现,耐人寻味。

解析:

重点词语的含义要从表层义和深层义入手。

亡国奴表层含义是王老爷两次对李福的责骂,深层含义则是最理解潜台词或者文字背后的深意:

讽刺批评王老爷满嘴的冠冕堂皇、仁义道德,一面嘴里说着仇恨亡国奴、卖国贼,一面行为上却选择举日本旗投降,可见是个道貌岸然、装腔作势、虚伪做作、贪生怕死的家伙。

 

相关链接

善人

老舍

①汪太太最不喜欢人叫她汪太太;她自称穆凤贞女士,也愿意别人这样叫她。

她丈夫很有钱,她老实不客气地花着;花完他的钱,而被人称穆女士,她就觉得自己是个独立的女子,并不专指着丈夫吃饭。

②穆女士一天到晚甭提多忙。

不说别的,就先拿上下汽车说,穆女士——也就是穆女士!

——一天得上下多少次。

哪个集会没有她?

哪件公益事情没有她?

换个人,那么两条胖腿就够累个半死的。

穆女士不怕,她的生命是献给社会的;那两条腿再胖上一圈,也得设法带到汽车里去。

她永远心疼着自己,可是更爱别人,她是为救世而来的。

③穆女士还没起床,丫环自由进来回话。

她嘱咐过自由们不止一次了:

她没起来,不准进来回话。

丫环就是丫环,叫她“自由”也没用,天生的不知好歹。

她真想抄起床旁的小桌灯向自由扔去,可是觉得自由还不如桌灯值钱,所以没扔。

④“自由,我嘱咐你多少回了!

”穆女士看看钟,快九点了,她消了点气,是喜欢自己能一气睡到九点,身体定然不错;她得为社会而心疼自己,她需要长时闻的睡眠。

 

⑤“不是,太太,女士!

”自由想解释一下。

⑥“说,有什么事!

别磨磨蹭蹭的!

⑦“方先生要见女士。

⑧“哪个方先生?

方先生可多了,你还会说话呀!

……‘老师方先生。

⑨“他又怎样了?

⑩“他太太死了!

”自由似乎很替方先生难过。

“不用说,又是要钱!

”穆女士从枕头底下摸出皮夹来:

“去,给他二十,叫他快走!

⑪自由拿着钱要走,又被主人叫住:

“叫博爱放好洗澡水。

”自由走出去后,穆女士又想起来:

方先生家里落了丧事,二少爷怎么办呢?

无缘无故的死哪门子人,又叫少爷得荒废好几天的学!

穆女士是极注意子女教育的。

⑫“博爱,开饭!

”她赌气似地大喊。

⑬穆女士的早饭很简单;一大盘火腿蛋,两块黄油面包,草果果酱,二一杯加乳咖啡。

吃着火腿蛋,她想起方先生来。

方先生教二少爷读书,一月二十块钱,不算少。

不过,方先生到底可怜,她得设法安慰方先生:

“自由,叫厨子把鸡蛋给方先生送十个去;嘱咐方先生不要煮老了,嫩着吃!

⑭穆女士咂摸着咖啡的回味,想象着方先生吃过嫩鸡蛋必能健康起来,足以抵抗得住丧妻的悲苦。

继而一想,以后索性就由她供给他两顿饭,那可就得少给他几块钱。

他少得几块钱,可是吃得舒服呢。

她总是给别人想得这样周到;不由她,惯了。

她永远体谅人怜爱人,可是谁体谅她怜爱她呢?

想到这儿,她觉得生命是个空虚的东西。

工作,只有工作使她充实,使她睡得香甜,使她觉到快活与自己的价值,她到书房去看这一天的工作。

 

⑮秘书冯女士已在书房等一点多钟了。

冯女士才二十三岁,长得不算难看,一月挣十二块钱。

穆女士的交际多么广,做她的秘书当然能有机会遇上阔人;假如嫁个阔人,一辈子有吃有喝,岂不比现在挣五六十块钱强?

穆女士为别人打算老是这么周到,而且眼光很远。

⑯见了冯女士,穆女士叹了口气:

“哎!

今儿个有什么事?

说吧!

”她倒在个大椅子上。

⑰冯女士把记事簿早已预备好了:

“穆女士,盲哑学校展览会,十时二十分开会;十一点十分,妇女协会,您主席;十二点,张家婚礼;下午……”

⑱“先等等,”穆女士又叹了口气,“张家的贺礼送过去没有?

⑲“已经送过去了,一对鲜花篮,二十八块钱,很体面。

…啊,二十八块的礼物不太薄——下午一共有几件事?

⑳“五个会呢!

㉑“甭告诉我,我记不住。

等我由张家回来再说吧。

㉒穆女士不想去盲哑学校,可是又怕展览会像片上没有自己,怪不合适。

她决定晚去一会儿,正赶上照像才好。

这么决定了,她很想和冯女士再说几句,倒不是因为冯女士有什么可爱的地方,而是她自己觉得空虚,愿意说点什么……解解闷儿。

她想起方先生来:

“冯,方先生的妻子过去了,我给他送了二十块钱去,和十个鸡蛋,怪可怜的方先生!

”穆女士的眼圈真的有点发湿了。

㉓冯女士早知道方先生是自己来见汪太太,她不见,而给了二十块钱,可是她晓得主人的脾气:

“方先生真可怜!

可也是遇见女士这样的人,赶着给他送了钱去!

 

㉔穆女士脸上有点笑意,“我永远这样待人;连这么着还讨不出好儿来,人世是无情的!

”“谁不知道女士的慈善与热心呢!

㉕“哎!

也许!

”穆女士脸上的笑意扩展得更宽了些。

㉖“二少爷的书又得荒废几天!

”冯女士很关心似的。

“可不是,老不叫我心静一会儿!

㉗“要不我先好歹的教着他?

我可是不很行呀!

㉘“你怎么不行!

我还真忘了这个办法呢!

你先教着他得了,我亏不了你!

㉙“您别又给我报酬,反正就是几天的事,方先生事完了还叫方先生教。

㉚穆女士想了会儿,“冯,你就教下去,我每月一共给你二十五块钱,岂不是很好?

㉛“就是有点对不起方先生!

㉜“那没什么,遇机会我再给他弄个十块八块的事;那没什么!

我可该走了,哎!

一天一天的,真累死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