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心理学复习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459042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1.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理心理学复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生理心理学复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生理心理学复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生理心理学复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生理心理学复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生理心理学复习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生理心理学复习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生理心理学复习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生理心理学复习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理心理学复习题.docx

《生理心理学复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理心理学复习题.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生理心理学复习题.docx

生理心理学复习题

生理心理学复习

第一章导论

1.生理心理学是一门怎样的学科

生理心理学的研究主要涉及行为的生理过程,特别是脑的机制。

2.上述中生理过程具体指什么

即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或身体其他部分对行为的控制,以及行为与机体的相互作用关系。

3.生理心理学的基本理论观点是什么

自然选择,行为选择优势,环境的强化学习

4.人脑的脑发育与行为的规律

从发育的一般顺序而言,感知觉先于运动,运动先于语言,语言先于其他的复杂认知功能。

就一般规律而言,动物的演化等级越高,神经系统就越发达,脑的成熟期也越长。

5.脑功能的整体论与定位论

整体论认为脑是以一个整体来活动的,如果某些部位由于疾病或外伤而丧失功能,则别的部位将对其功能进行代偿;定位论认为不同的功能按特殊的脑区控制。

第二章生理心理学研究方法

1.动物行为有哪两种可观察的表现形式

一是本能动作模式的变化,二是习得行为的变化。

2.动物实验必须遵守什么原则

3R原则,即减少、替代、优化原则。

3.脑的研究方法包括

一类是脑干预的研究方法,另一类是观察性的研究方法

第三章心理与行为的神经基础

1.卡哈的神经元学说是

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每一个神经元必须通过接触来相互沟通。

2.神经元的形态

神经元由细胞体和神经突构成,神经突由树突和轴突构成。

3.神经元的功能收集信息,加工信息,传递信息,支配效应器活动。

4.神经胶质在形态上与神经元细胞相比有何特点其功能是什么

神经胶质比神经元要小得多,但数量上几乎是神经元的10倍;神经胶质与神经元相比,其突起不具备树突与轴突的功能,且终生具有分裂增殖的能力,但神经元不可再生。

其功能:

为神经元提供营养和保护作用;代谢物的清除和免疫保护;对神经元的功能支持作用;对神经系统结构的支撑作用。

5.内脏神经又称什么神经

又称自主神经或者植物神经。

6.简述植物神经的分类与功能。

植物神经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交感神经,一类是副交感神经。

交感神经的活动主要保证人体紧张状态时的生理需要(机体消耗能量);副交感神经的活动主要维持人体安静时的生理需要(机体存储能量)。

7.神经元的联系方式(此题答案为XX)

神经元的联系方式复杂多样,主要有辐射式(一个神经元通过轴突末梢的分支与许多神经元建立突触联系)、聚合式(多个突触神经元的轴突共同与一个突触后神经元建立突触联系)、链锁式和环式(通过中间神经元将辐射式和聚合式结合成许多复杂的链锁式和环状式联系)。

8.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和类型包括

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为反射,包括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为反射弧。

9.大脑皮层分区及其功能

哺乳类动物大脑皮层按沟回划分为额叶、颞叶、枕叶、顶叶等四个区域。

枕叶是视觉语言主要加工区。

颞叶是听觉的主要中枢,参与许多重要感觉信息的加工,如味觉、嗅觉等,还与面部表情、情绪活动或情绪相关的记忆有关。

额叶涉及诸多复杂认知功能,控制躯体运动。

顶叶加工皮肤或躯体的所有感觉。

10.边缘系统的结构及其重要功能

边缘系统是大脑演化最早发展起来的一些皮质结构,尤其指位于大脑皮层内侧以及周围的一些较古老的皮质和核团,主要包括海马、杏仁核、边缘叶、岛叶、隔区、乳头体、中脑被盖以及下丘脑等结构。

功能低等动物获得应对环境变化的最高中枢,控制摄食、搏斗和繁衍等与生存有关的一系列本能行为。

11.试述丘脑和下丘脑各自的功能

丘脑是全身感觉信息传入大脑皮层的最后一个中继站,也是皮层下感觉信息初步加工整合的中枢。

下丘脑是高位中枢传出纤维的中转站,在大脑皮层的直接影响下,将体液和神经调节融为一体,对激素分泌、体温、饮食、觉醒、快感、睡眠和性行为等进行广泛地调节。

12.左右脑功能的对比。

出现单侧化优势现象左侧半脑语言和逻辑功能突触,右侧半脑形象或音乐功能占优势。

13.神经系统发育的六个基本过程是什么

增殖,迁移,分化,突触生长,凋亡,突触重建。

14.胎儿大脑何时迅速发育脑细胞的分裂何时出现第一个高峰

分别是在5个月和7个月的时候。

15.脑老化的症状包括

睡眠障碍、记忆衰退(主要症状),智力减弱、运动活性下降、易焦虑

第四章神经元的电活动与信息传导

1.突触概念的提出者是谁

英国神经生理学家谢灵顿

2.按照信息传递的方式突触可分为几类各有何特点

可分为化学突触和电突触

电突触传递距离短、双向传递、无突触延搁

化学突触单向传递、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与特定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电位变化。

3.非突触性化学传递有何特点

不存在突触前后膜特有的化学结构;无一对一,一个膨体能支配较多的神经元/效应器;膨体与其作用的神经元/效应器距离较远;递质弥散距离远,传递时间长。

4.生物电活动产生的生物学基础是什么

离子通道

5.什么是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阐述其形成的原理。

详见P96

静息电位神经元处于静息状态时细胞膜外正内负的电位差

原因钾离子外流

动作电位神经元受到刺激而兴奋时细胞膜外负内正的电位差

原因钠离子内流

6.什么是去极化、复极化、超极化

任何从负的极性状态向0mv的转化被称为去极化。

膜内电位从峰值下降至静息电位水平的过程为复极化。

因电压门控通道关闭较晚,钾离子仍持续外流,出现膜电位低于静息电位的情况称为超极化。

7.什么叫兴奋性突触后电位什么叫抑制性突触后电位

兴奋性神经递质开放突触后膜的配体门控的钠或钙离子通道,使钠或钙离子内流,导致突触后膜发生去极化所形成的电位为兴奋性突触后电位。

抑制性神经递质开放突触后膜的配体门控的氯或钾离子通道,使氯离子内流或钾离子外流,导致突触后膜发生超极化所形成阻抑神经元兴奋的电位为兴奋性突触后电位。

8.动作电位的特点及其解释P97

“全”或“无”;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

9.什么是神经递质什么是神经调质各自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神经递质担任突触传递信使的特异性化学分子。

基本特征

(1)突出前神经元应能合成该分子的前体和相应的酶系统。

(2)该分子储藏在突触囊泡内,当兴奋冲动抵达突触前膜时,囊泡内的分子可被释放如突触间隙。

(3)可在突触间隙扩散,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而发挥生理作用。

(4)在突触内存在使该分子失活的酶和其他失活方式(如重吸收)

(5)该分子的突触传递效应能被特异性激动剂所模拟,或被特异性拮抗剂所阻断。

神经调制是由突触前膜释放的一类化学物质。

本身不具有传递活性,结合受体后增强或削弱其他递质的传递效应。

基本特征

(1)由神经细胞、胶质细胞或其他内分泌细胞分泌。

(2)本身只调节突触前神经递质的释放或突触后神经元的反应,不直接负责跨突触后的信号传递。

(3)常能够弥散到较远的距离而到达靶器官,引起缓慢的突触后神经元的电位变化。

10.什么是受体它的基本条件是什么

能与神经递质、激素或细胞内的其他信号分子结合,并能引起细胞功能改变的蛋白质叫做受体。

基本条件:

特异性或专一性,饱和性(受体数量有限,受体与配体的结合在剂量反应曲线上出现饱和现象),可逆性结合

第五章激素、脑与行为

1.人体主要的内分泌腺有哪些

下丘脑和垂体、松果体、甲状腺、肾上腺、胰腺、生殖腺(6)

2.什么是激素激素在信息传递上的特点激素作用的一般特性

激素内分泌腺或者散在的内分泌细胞分泌的、能传递信息的、高效能的有机化学物质。

特点通过血液循环送至全身,作用特定器官或组织。

含量小,作用大。

一般特性相对特异性、信息传递或生物效能放大、作用的多重性、激素的相互作用、作用的持续性或节律性、脉冲式释放、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对行为影响的或然性。

3.生物节律主要由哪种激素调节

褪黑素

4.哪些激素与生长发育、衰老有关简述其对于生长和老化过程的作用。

生长素能促进机体细胞的分裂或增殖,促进蛋白质合成,加快骨骼和肌肉的生长发育。

甲状腺素能调节机体的代谢速度,在发育期间促进组织分化、生长和成熟。

高水平的糖皮质激素促进海马老化或诱导神经元死亡,引起记忆或定向等认知障碍。

5.简述在亲代抚养行为中发挥主要作用的激素及其功能。

雌激素、孕激素、催产素、催乳素,能够激发母性行为。

6.合作、利他行为与什么激素有关

催产素或内啡肽能促进动物合作和社会交往行为。

性激素影响异性间的亲密度,肾上腺素或皮质激素可导致机体应激,增加争斗和疏离等行为。

7.统治地位、行为与什么激素有关

睾酮(易化攻击行为),性激素、加压素、去甲肾上腺素

8.什么是应激行为

指机体根据对内外环境变化所做出的非特异性反应而产生的行为。

第六章感觉与知觉

1.什么是感受器它的作用是什么

是动物体内感受不同形式能量的特殊结构。

感受器的感受器官可以感受特定的能量刺激变化,并将这些刺激转化成化学或电信号传递给大脑。

2.什么是感觉适应它发生在哪里

连续或重复的刺激导致感觉的感受器反应性降低的现象称为感觉适应。

发生在感受器。

3.什么是感受野

能引起感觉兴奋或抑制反应的区域。

4.知觉加工机制分为哪两种简述两种加工机制的概念。

自上而下将已有的知觉经验与感官捕捉到的特征自动结合或匹配,得到一个有意义的知觉模式。

(辨脚步声识人)

自下而上以局部感觉特征的加工开始,逐步形成完整的知觉模式。

5.感觉信息加工从哪里开始

感受体细胞

6.什么是感受性适应(自述)

7.信息阻抑有哪几种方式

(1)在感受器细胞层面,以感觉适应的方式完成对信息的阻抑作用。

(2)在感受器以外,通过感觉附属器官来完成机械阻抑作用。

(3)在神经系统层面,通过高位传出神经抑制低位传入神经元活动,选择性控制感觉信息的传入。

8.简述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

视杆细胞

视锥细胞

形态

长杆状

圆锥状

分布

视网膜周边部

视网膜中央部

光的敏感度

较高

交差

有无色觉

可辨别颜色

9.视觉和听觉的皮下中枢是

丘脑

10.听觉感受器中的传音装置是什么换能装置是什么

传音装置为中耳,包括控制传声作用的鼓膜、听小骨链、鼓室、中耳肌和咽鼓管等结构。

换能装置为毛细胞,分为内外毛细胞,内毛细胞对低音或振动敏感,外毛细胞对高音敏感。

11.引起人对声波频率产生主观感受的要素是

声波频率介于20-20000HZ

12.与声源定位有关的双耳听觉差主要有什么和什么

强度和相位的差异

第七章学习与记忆

1.什么是非关联性学习有哪几种

神经系统对环境刺激无意识地获得和保存过程,刺激与行为反应之间不形成必然联系。

习惯化、去习惯化、敏感化三种

2.什么是关联性学习有哪几种

两种以上刺激在脑内形成联系的过程。

有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两种基本形式。

3.什么是顺行遗忘什么是逆行遗忘

顺时性遗忘是对事件发生后的新信息不能形成记忆。

逆时性遗忘是越是接近事件发生之前的事越不能回忆。

4.与工作记忆有关的脑区包括

前额叶

5.什么是长时程增强

给予一刺激的条件下,突触后电位长时间增大的现象。

6.海马在学习记忆方面的作用包括哪些

(1)海马是短时记忆形成的关键结构。

(2)将编码信息分送到其他脑区进行长期保存。

(3)参与空间记忆。

(4)参与相关记忆。

(5)海马神经元参与经典条件反射,海马认知功能涉及到空间、时间、物体关系等。

受损后记忆不能保存。

7.将记忆分成陈述性记忆与程序性记忆两类有何意义

陈述性记忆又称外显记忆,包括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

对事件事实情景以及他们之间相互联系的记忆能够用语言来描述。

程序性记忆指关于技术、过程或如何做的记忆。

内隐记忆包含。

意义自述

8.延迟反应作业实验检测的是什么记忆

空间工作记忆

第十一章生殖行为

1.生殖行为包括哪两种行为

包括性行为和亲代抚养行为。

2.父性抚养行为包括哪些(筑巢)

母性抚养行为包括哪些(哺育,护崽,关爱)

3.什么叫性选择

指动物对配偶的那些具有吸引力的或演化优势的特征的相互选择。

4.性选择包括哪些方面

包括性内的竞争选择和性际之间的选择。

5.动物的性吸引与人的性吸引之间的区别是什么

动物自然状态下,绝大多数动物具有明显的发情期,人没有。

6.动物的性心理有什么特点

停留在低级阶段-感觉。

没有或很少有思维水平。

动物的性心理是对生理本能的反应,缺乏主动性,自觉性心理活动与性生理活动一样,受制于季节。

7.什么是柯立芝效应在什么情况下出现

雄性数量偏少的种群中,当雄性进入性衰竭状态时,若出现一个新的雄性,他很可能恢复性交能力,这种现象为。

8.人类的性心理有什么特点

(1)人类在青春期即可完成性发育的成熟,而脑发育的成熟要延迟到成年期,远远晚于性的成熟。

(2)人类不存在明显的发情期。

(3)性交姿势变化多端,而大多数人类的性行为具有隐秘性。

9.性别由什么决定

基因

10.什么促使性别分化

睾丸分泌睾酮,睾酮雄性化作用的刺激使沃尔夫管发育成附睾、输精管和精囊。

关键期无睾丸存在时,抗苗勒管则自然发育成输卵管、子宫及部分阴道。

11.激素有哪两种重要的效应

组构效应和激活效应

12.什么叫组构效应什么叫激活效应

对性发育特征的普遍性作用被称为组构效应,对性器官的功能性激活作用被称为激活效应。

13.试比较组构效应和激活效应之间的区别

时期

时间长短

作用器官

作用结果

组构效应

发育早期

性腺、脑和身体的其他非生殖器官

个体趋于男性或女性特征

成熟时期

直接作用于生殖器官

诱导器官的结构变化

14.性取向与哪些因素有关

(1)早期社会环境或经历可能对性取向形成产生影响,特殊社会环境或组成结构也可以导致性取向的变化。

(2)基因控制。

(3)激素调节。

在人类胎儿发育关键期,如果接触到非正常剂量的性激素及其调控激素可导致外生殖器出现异化。

(4)脑结构的性别差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