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阅读指导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459194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7.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文言文阅读指导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初中文言文阅读指导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初中文言文阅读指导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初中文言文阅读指导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初中文言文阅读指导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初中文言文阅读指导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初中文言文阅读指导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初中文言文阅读指导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初中文言文阅读指导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初中文言文阅读指导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初中文言文阅读指导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初中文言文阅读指导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初中文言文阅读指导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文言文阅读指导文档格式.docx

《初中文言文阅读指导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文言文阅读指导文档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中文言文阅读指导文档格式.docx

从表达方式看,第一段是记叙,第二段是议论。

下面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1)(C)

(2)(D)

(1)A、意暇甚(神情)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打算)

B、食不饱,力不足(吃) 

谨食之,时而献焉(喂)

C、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挑选)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挑选)

D、处处志之(作记号) 

寻向所志(标志)

(2)A、两狼之并驱如故(原来) 

桓侯故使人问之(特意)

B、恐前后受其敌(功击) 

盖以诱敌(对方)

C、止有剩骨(只有) 

一狼得骨止(停止)

D、复投之(又) 

扁鹊复见(又)

11、从选文中摘录三个描写狼阴险狡诈的句子:

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目似瞑,意暇甚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二)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门,仿佛若有光。

便舍

(1)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

(2)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这段文字选自《桃花源记》作者陶渊明,是晋朝著名的田园诗人。

“悉如外人”的“悉”是(B)

A、熟悉 

B、完全、全部 

C、用尽

在括号内补出省略的句子成分:

山有小口,(洞口)仿佛若有光。

(渔人),便舍船,从口入。

最后一句的“并”的意思是全部,“黄发垂髫”的修辞方法是借代。

解释文中加点的字词,并写出词性。

(1)(离开)(动词) 

(2)(房舍)(名词)

翻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

(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没有了……(桃花林的尽头,就是溪流的源头,迎面是一座山,山下有个小洞口,隐隐约约地好像有光亮)。

解释下列词语:

(1)豁然:

开阔敞亮的样子

(2)俨然:

整齐的样子(3)怡然:

愉快的样子

(三)

见渔人,乃大惊;

问所从来,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上给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

写出本段的通假字,并注明与什么字相通。

要――邀 

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讯:

消息 

设:

备 

乃:

居然 

延:

邀请 

写出下列词语的古今意义。

妻子――古义:

妻子,儿女 

今义:

男人的配偶

绝境――古义:

与世隔绝的地方 

没有出路的境地

无论――古义:

不要说 

表示条件关系的关联词

4、与“皆”同义的词是:

咸 

(从文中找出)

5、翻译文中加“ 

”的句子。

译:

带领妻子儿女和乡人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

6、概括这段文字的大意:

渔人访问桃花人的经过。

7、一词多义:

绝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停止) 

道古道西风瘦马(道)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隔绝) 

得道者多助(施行人政)

满坐宾客边无不……以为妙绝(极) 

策之不以其道(方法)

佛印绝类弥勒(极) 

不足为外人道也(说)

8、“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谁叹惋?

为什么要叹惋?

桃源人叹惋,为桃花园外的事如此动乱,黑暗而叹惋,又为桃花园外的人一直过着痛苦生活而叹惋。

9、对作者虚构的“世外桃源”,我们应该怎样认识?

这是一个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寄托着作者向往理想自由的生活,反应了作者对现实社会的不满。

10、“世外桃源”是虚构的,从哪此地方可以看出来?

(用选段未选的课文原句回答)

(四)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

苏、黄共阅一手卷。

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

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a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

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b珠可历历数也。

找出文中的一个通假字:

诎通屈

解释文中加点的字词:

冠:

帽子

(2)为:

是(3)现:

露出(4)比:

并(5)类:

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是) 

其竖直左膝(他的)

其印为予群从所得(被) 

其真无马邪(难道)

温故而知新,黄不属(作为) 

其真不知马也(大约)

属神情与苏、黄不属(相类似) 

居佛印居右(坐在)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 

居十日,扁鹊复见(停留)

数珠可历历数也(计算) 

绝佛印绝类弥勒(极)

广故数言欲亡(多次)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隔绝)

他们的互相靠近的两膝(东坡的左膝、鲁直的右膝)都隐蔽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

佛珠可以清清楚楚的数出来。

用一句话概括选文的内容。

介绍船头三个人物神态动作。

选文摹写的苏、黄与佛印的神态有什么不同?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这是对选段未选课文的哪句话的具体说明?

有两者亲切交谈,与相切磋,或者不拘礼法,超凡脱俗,罔不因势象形各惧情态。

(五)

(甲)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

既而儿醒,大啼。

夫亦醒。

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

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

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乙)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

两儿齐哭。

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

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

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

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解释加点字:

间:

夹杂 

虽:

即使 

名:

说出 

走:

2、《口技》节选自清代人张潮编写的一部笔记小说《虞初新志》,我们学过的另一篇课文《核舟记》也选自此书。

3、在选文的横线上填写课文原句。

指出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C)

文中重复使用五个“百千”突出了“火势”的猛烈、救火人的紧张慌乱,渲染了紧急气氛。

最后一句话写宾客的神色、动作、心情,烘托了口技的高超的技巧。

为表现口技人技术的高超,作者完全运用了正确描写的方法。

D此段文字的主要内容是描述口技者的表演经过及宾客以假乱真的神态。

5、解释加点的词。

妇抚儿乳(喂奶)(名词活用作动词) 

不能指其一端(种)

儿含乳啼 

其人视端容寂(正视)

不能名其一处(说出) 

百千犬吠(狗)

题名其上(名字) 

其一犬坐于前(像狗一样)

6、翻译:

(1)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凡是(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有的(声音)没有一样不存在。

几欲先走:

几乎要先跳跑

从两段文字中摘录出表示时间的词语,并加以解释。

既而:

不久

是时:

这个时候

写出甲、乙两段的段意。

甲段写一家四口深夜被犬声惊醒的过程和宾客对表演者高超技艺的默叹。

乙段:

写表演失火救火的经过和宾客以假为真的神态。

甲、乙两段比较阅读:

摹写两个声响场景的顺序有什么不同?

由远及近,由外及内,由小及大。

由简单到纷繁

摹写两个声响场景都使用的手法是什么?

有何作用?

近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结合,把表演和效果联系起来更能出口技表演人之善。

(六)

(甲)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

“天下无马!

”呜呼!

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乙)其法:

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

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

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

1、从表达方式看,甲段属议论,乙段属说明;

甲段的作者是韩愈,乙段的作者是沈括。

用简要的话概括这两段文字的内容。

甲段:

刻画食马者的愚妄浅薄点明主旨。

介绍活字印刷的活字成型,排析的程序。

下面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句是(B)

A、食之不能尽其材 

B、持就火炀之

C、河曲智叟亡以应 

D、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下面各加点词解释完全正确的一组是(C)

A、策之不以其道(鞭打) 

B执策而临之(驱使)

C、乃丹书帛曰“陈胜王”(书写)军书十二卷(文书)

其真无马邪(表反问语气)其真不知马也(表陈述语气)

下面各句朗读时根据语意停顿,正确的一项是(B)

A、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B、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之

C、安求其能/千里也。

D、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策之不以其道(按照)

以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因为)(来)(用来)

河曲智叟亡以应(来)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助词、不译)

之君将哀而生之乎(活)

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这)类冒之(它、代铁板)

(七)

庆历中,有布衣毕升,又为活板。

其法:

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

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已就。

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

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

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

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解释下面加点字的含义或用法。

满铁范为一板(框子)

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盖)

持就火炀之(烤)

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用来)

活板印刷的全过程可分为四步:

①做活字,②排版,③印刷,④拆板。

下列对选文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A)(D)

本文突出了活板的主要特征在于“活”:

字是活的,排板是活的、字印数目是活的,作法也是活的等。

B、“薄如钱唇”、“字平如砥”两个比喻形象说明字印薄和布字平整这两个特点。

C、不用木头刻字的原因是:

纹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低不平。

D、从说明顺序看,《活板》和《核舟记》两都运用了程序顺序说明,这是一种时间顺序。

两文说明层次井然,语言平实。

翻译句子:

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

有生僻字平时没有准备的,可以现刻。

除活板外,你还知道哪几种印刷术,写2种。

油印、铅印、影印、复印。

(八)

通计一舟,为人五;

为蓬,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

骒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嘻,技亦灵怪哉!

这段文字出自《核舟记》,作者魏学,明朝人。

《梦溪笔谈》是有关历史、文艺、科学等各种知识的笔记。

文中加点的“各一”指的是蓬、楫、炉、壶、手卷、念珠。

划横线句子中的“简”属古代汉语中的特殊用法,本文段中还有一句此种用法的是通---统,有---又。

下面各句中也有这种特殊用法的语句是………………………………(E、F)

A、神情与苏黄不属 

B、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C、三十有四

D、曾不盈寸 

H、技变灵怪矣哉

本文段运用的说明方法是列数字,举例子。

“为人五”中的“为”字,本义是做,在这里是刻有。

划横线一句的正确译文应是……………………………………(B)

A、是简单地指导桃核修狭为之 

B是挑先长而窄的核桃做成的

C、大概是用拾到的桃核合理削窄后刻成的 

D是挑选狭长的桃核刻成的

7、这一文段将舟上所刻人窗的其他物品作比统计,又指出刻字的总数,用以显示舟的所刻的东西之多,接着呼应第二段开头,再强调舟之长“曾不盈寸”,说明舟之小,又补充说明了原材料的特点“修狭”。

“修狭”的意思是“长而

窄”。

(九)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1、此段出自《马说》一文,作者韩愈,唐朝文学家,其中“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体裁,大多是以华丽的言辞陈述作者对某个问题的间接观点跟现在的杂文大致相近。

2、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按原文回答),根本原因是: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之。

(按原文回答)即:

食马者“无知”。

3、千里马比喻人才,伯乐比喻能赏识人才的人。

或(有时)粟(本义小米,泛指粮食)

虽(即使)等(等同,一样……)

联系课文,这段文字是论证了“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的道理。

从论证角度看,这段话是(B)

A、正面论证 

B、反面论证C、正面论证与反面论证相结合

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句是(A)

A、只辱于奴隶人之手 

B、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之

C、一厝朔东 

D、才美不外见

下列句中加点字古今意义相同的是(D)

A、虽有千里之能 

B、策之不以其道

C、安求其能千里也D、然后有千里马

下列句中“而”与“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的“而”用法相同的是(A)

A、鸣之而不能通其意(转折) 

B、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之(顺接)

C、执策而临之(顺接) 

D、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顺接)

10、解释段中加横线的句子。

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吃不饱,力不足,它的才能和美好的素质,也就不能表现出来,想要和普通马相等,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

(十)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fan)。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yu)泥而不染,a濯(zhuo)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b亭亭净植,c可远观而不可亵(xie)玩焉。

1、本段选自《爱莲说》,作者周郭颐,字茂叔,宋朝著名的哲学家。

其中“说”是一种议论文的文体,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论述道理或通过叙事,写人, 

咏物来论述道理。

2、给文中加点的词注音。

3、下面哪句话最能概括莲的高贵品质(C)

A、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B、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C、花之君子者也

4、相接的两句话,字数相同,意思相对,叫做骈句,试从段中找出一句这样的句子。

如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5、《爱莲说》这篇文章,作者对莲花清逸秀美的形态的描写,赞美道德高尚的君子,请根据莲花的象征,用线条将与之对应的比喻义连起来。

莲花 

君子

A出淤泥而不染 

a不攀附权贵

B中通外直 

b美德广布,青史留名

C不蔓不枝 

c单然独立,刚直不阿

D香远益清 

d威严难犯,清高自守

E亭亭净植 

e超然出世,不同流俗

F濯清涟而不妖 

f不卑不亢,不媚不俗

6、翻译段中加横线的句子

A、在清水洗涤过但不显得妖媚 

B、笔直的洁净的立在哪里

C、可以在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它

选出与“出淤泥而不染”中的“而”含义用法相同的一项(C)

A、吾恂恂而起 

B、执策而临之

C、学而不思则罔 

D、余闻而愈悲

下列诗句中有咏莲的的,也有咏菊的,其中咏莲的诗句是(D)

(1)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蜒立上头。

(2)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I(3)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4)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中花别样红。

(5)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A、

(1)(3)(5)B、

(2)(3)(4)C、(3)(4)(5)D、

(1)

(2)(4)

(十一)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牡丹,花之宝贵者也;

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这段文字从句子的用途看,采用了陈述句、感叹句、疑问句。

从修辞手法看,采用了排比、反问、比喻等修辞手法。

2、文中“陶”是指晋代诗人陶渊明 

3、本文采用托物言志的写法,在莲的形象中寄寓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操守和感情。

解释文中加点字:

谓:

认为

(2)也:

判断词(3)鲜:

很少(4)宜:

应该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对于莲花的喜爱,跟我相同的还有什么人呢?

(十二)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

何陋之有?

1、这段文字的作者刘禹锡,是唐朝人。

《陋室铭》的“铭”原是指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

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叙述的。

下面词语中只有一个能提契全篇大意,它是(B)

A、陋室 

B、德馨 

C、鸿儒 

D、何陋之有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德馨(xin)苔(tai)痕鸿儒(ru)案牍(du)

用现代汉语译出下列语句。

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的品德高尚就不感到简陋了。

谈笑渊博的学者,来往没有浅博的人。

下列的加点“之”字作代词用的有((4)),作动词用的有((6))。

(1)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2)无案牍之劳形(3)何陋之有?

(4)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5)人之为学者难易乎?

(6)吾欲之南海,何如?

文中划线处语句用:

类比的写作方法(夸张象征类比);

最后一句“何陋之有?

”同前文惟吾德馨相呼应。

上下句可用“虽然……,但是……”连接的一句是(

(1))

(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3)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判断下句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对偶)

无丝竹之乱

耳,…… 

(借代)

(反问)

文中“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二句语意是(C)

表现作者怀念南阳诸葛庐和西蜀子云亭。

表明南阳诸葛庐和西蜀子云亭并不简陋。

说明作者陋室可与古代著名居室相比,也表达了作者以古代贤人自况的意思。

表明南阳诸葛庐和西蜀子云亭虽然简陋,但由于有名人居住,可以与作者的居室一样闻名于世。

10、文中提到的人物属于“鸿儒”的有诸葛亮,杨子云,孔子,属于“白丁的没有。

(十三)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

“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

”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且焉置土石?

”杂曰:

“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下列“之”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C)

A、惩山北之塞 

B、出入之迂也 

C、汝之不惠 

D、隐土之北

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句是(B)

A、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B、吾与汝毕力平险

C、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D、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下列句中“而”与“面山而居”的“而”用法相同的一句是(B)

A、聚室而谋曰 

B、笑而止之曰

C、而山不增加 

D、发于声,而后喻

文中写愚公移山的原因的句子是: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写愚公移山的直接目的句子是“指通豫南,达于汉阳。

”从侧面写移山之艰的句子是: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解释文中加点字:

(1)且:

(2)许:

赞同 

(3)焉:

语气助词(4)诸:

就是”之于”

6.翻译加横线的句子:

凭你的力气,并不能削平魁父这样的小山丘,又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

7.一词多义:

出 

出入之迂也(出去) 

指指通豫南(一直)

殚其地这出(出产的东西) 

卜者知其指意(通――旨)

水落而石出(显露) 

手有百指(手指头)

出淤泥而不染(长出) 

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手指着)

(十四)

河曲智叟笑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教育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